环境学名词解释资料
环境科学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二次能源: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
3、污染指数:进料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的浓度和过滤属性,是表示进料对微孔滤膜堵塞程的一个指标。
4、等效A声级:规定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的[A]/计权声压级具有与时变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计权]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级声效。
5、人口增长率: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总数之比。
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均人口教×1006、环境质量评价:按一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与预测。
7、土地处理系统:利用土地及其微中物及根系(植物)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又利用其中水分和肥分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生长的工程措施。
等一8、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NOX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0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3、(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浅蓝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烟雾污染现象。
9、氧变曲线: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D0水平,可绘制一条DO下降曲线。
10、生物膜污水处理法:生物膜是使细菌等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口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
199911、水体富营养化:指在人类活动最响下,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泊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DO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反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现象。
12、酸雨:拍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环境学名词解释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密度制约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作用的强度随生物的密度变化而变化的因子。
(非)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这个因子成为该生物限制因子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上限和下限范围。
内稳态:是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
驯化:由实验诱导,是生物对其某种生太因子的耐受性增强的变化过程。
自然界中产生的则称为气候驯化。
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的太阳光谱的一个有限带,即380—710nm波长的辐射能。
春化:低温诱导植物开花发育阈温度:生物是在达到某个温度后才开始发育。
(生物学零度)K=N(T-C)有效积温:外温动物与植物的发育需要时间(称生理时间)和温度的结合,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
贝格曼规律: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的规律。
阿仑规律:冷地区内温动物身体突出部分都有减小的趋势。
种群: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合集。
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布局。
年龄结构:每一年龄群个体的数量对整个种群的比例。
年龄锥体:不同宽度的横住从下到上配置而成的图。
性比: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的过程。
内禀增长率:当环境无限制(空间、食物和其他有机体在理想条件下) ,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生活史: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生活史对策、生态对策: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所获得的生存对策,包括体型效应和生殖对策。
生殖对策:属于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活史对策,包括r-选择K-选择。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汇编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汇编1. 环境学(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环境学旨在理解并解决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态学、地理学、化学和物理学等。
2.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活动无直接关联的自然资源、气候、地形等要素的总体。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包括空气、水、土壤、气候等因素。
3.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或能量,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它对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4.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是指长期内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变化。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加强,从而引起了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现象。
5.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的度量。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6.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以满足当前世代需求为基础,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相互协调,追求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7.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以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
环境保护包括监测和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8.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不断恢复并且源源不断供应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环境学名词解释
环境学名词解释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名词解释温室效应:是指是太阳短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反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持久性有机(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或环境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黄道面: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交角为23度26分。
水环境:地球上分布的各种水体以及其密切相连的诸多环境要素如河床、海岸、植被、土壤等。
富营养化:水体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由于营养盐类不断积聚,引起水体内部物理、化学性状不断改变,水体生态系统发生相应的演替,并由生物生产力低的状态逐步向生物生产力高的状态过渡的现象。
TOC:总有机碳,用以表示水体中全部有机物的含碳量酸雨:PH值小于的大气降水(雨、雪或雾、露、)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过滤式除尘器:利用多孔过滤介质分离捕集气体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净化装置。
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莫霍面:地壳下部与地幔分界的面分贝:是声源功率与基准声功率比值的对数乘以10的数值,用来度量噪声的无量纲单位BOD:生化需氧量,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分解者:各种微生物,也包括某些以有机碎屑为食物的动物。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环境学——名词解释、简答
《环境学》名词解释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层森林草原……这里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水土气生物等环境因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多极自然系统。
地质环境:主要指的是自地表而下的坚硬地壳层,即岩石圈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而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影响问题。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以及作用机理.的科学。
生态学不是孤立地研究生物,也不是孤立地研究环境,而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群: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个体的组合,是具有一定组成结构和功能,并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的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
生态农业:是利用生态学原理,依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建立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生态规划:利用生态学原理,对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制定的综合规划,目的在于科学地利用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的功能:表现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
生态平衡:如果某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的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则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生物监测:也称生物学监测,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及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生物评价:也称生物学评价,是指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预测。
方法有: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种类多样性指数法。
中国环境和发展十大对策:1、可持续发展(1)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三同步,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2、四项重点战略任务(1)工业污染的防治(2)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3)能源利用率的提高(4)生态环境的保护;3、四项战略措施(1)加强科技开发(2)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3)提高全民族环保意识(4)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环境environment: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包括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和总体。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包括微生物、职务植物、动物、和人等)与非生物环境(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入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从各种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环境中,其物理化学性质均没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由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改变,或与环境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理化性质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心得、毒性更大的污染物。
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也称化学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或重铬酸钾指数。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又称水性传染病,是指饮用或解除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使用被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
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目的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预防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氯化消毒chlorination:是指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水消毒的一种方法。
共饮用水消毒的氯制剂有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有机氯制剂等。
背景值background level:也称本底值,是指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土壤环境容量soil environment capacity:是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突然对污染物能够容纳的最大负荷量,实际上是土壤污染其实质和最大负荷之间的差值。
环境名词解释
环境名词解释环境名词解释,是指对有关环境学的术语进行定义的一种方式。
环境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彼此关系的学科,是生态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中涉及到众多涉及环境的术语,为将环境话题做出清晰的认识,对这些术语的准确解释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环境”是指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之间的整体系统,它包括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大气、陆地和海洋等构成的自然界,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且也是人类活动的场所。
文化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中所创造的人文环境,它包括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建设、社会经济活动等。
其次,“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物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它由生物、环境和物质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能够保持环境的稳定平衡,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存状况。
从这个角度看,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不断变化,调节着环境中的许多过程,如水土保持、空气净化、土壤肥力维持等。
因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是人类的重要条件,人类的社会发展也离不开它的参与。
再次,“生态学”是指研究生态系统的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研究生态系统的建立、维持和变化的规律,以及生物种群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研究人员不仅要研究生态系统的变化,还要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从中寻找解决污染的措施。
此外,“环境保护”是指保护环境,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并保证人们的健康安全。
环境保护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需要建立和完善政策和法规,规范企业生产活动,禁止某些有害物质的使用,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以及开展防治污染的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而且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应该把保护环境作为一种道德义务,努力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减少污染的发生。
最后,“环境危机”是指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它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正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学资料参考名词解释环境结构: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环境规律:环境多样性;人与环境和谐;五律协同;规律与规划。
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工程环境;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环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名生活中的作用。
化学需氧量(COD):只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时所需要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简称生化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用单位体积的污水所消耗的氧量表示。
总需氧量(TOD):指水中被氧化的物质燃烧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要的氧量总有机碳(TOC):指水中所有有机污染物质中的含碳量溶解氧(DO):指一升水中所溶解的氧量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污染物参与物质转化和循环过程,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其分离或分解,使排入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使水体基本上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恢复原有的生态平衡现象。
水质标准:规定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污染源排放污染的数量和浓度的技术规范。
氧亏:亦称“缺氧量”。
指水体中饱和溶解氧和现存溶解氧的差。
水环境容量: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水体富营养:N、P等职务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干洁空气:没有水气和悬浮物的空气。
温度层结:是指地球表面上方大气在垂直于地表方向上的温度分布。
干绝热递减率:气块绝热上升100m降温1℃称为气体干绝热递减率。
大气稳定度: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汇总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原生环境、次生环境、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健康效应谱、易感人群、高危人群、高暴露人群、环境污染。
气温垂直递减率、逆温、光化学烟雾、一次最高容许浓度、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水体自净、水体富营养化、慢性甲基汞中毒、溶解氧、生化需氧量、中水、介水传染病、氯化消毒副产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二次供水、集中式给水、背景值、腐殖质、土壤污染、土壤自净、慢性镉中毒、痛痛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窗地面积比值、投射角、开角、采光系数、室内小气候、不良建筑综合征、公共场所、人居环境、容积率、居住建筑密度、环境质量评价、等标污染负荷、排毒系数、环境质量指数、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自然灾害、原生灾害、次生灾害、承灾体、家用化学品、化妆品第一章绪论【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在人为活动(生产、集居、战争等)影响下形成的环境【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如:光化学烟雾,甲基汞化合物等。
【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environmental hygiene)】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效应谱(spectrum of health effect)】健康效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
环境学名词解释
1环境的概念(哲学、科学和工作定义)★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
★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体。
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
2环境质量指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人们常用“环境质量”的好坏来表示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
环境质量包括大气、水、土壤、生产、文化、城市环境质量。
3环境问题的定义●广义而论,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引起生态系统破坏,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
●狭义上讲,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各种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调。
★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
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引起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以及海洋污染,从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环境干扰指的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的影响,如噪声、振动、光、电磁波干扰、热干扰等。
4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湿沉降是指酸性物质以雨、雪形式降落地面;干沉降是指酸性颗粒物以重力沉降、微粒碰撞和气体吸附等形式由大气转移到地面。
5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和。
它分成相应的3个层次,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英国植物群落学家坦斯利首先提出的,是指一定地域(或空间)内生存的所有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
7自然资源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如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环境学 名词解释
Environment:环境是指一切影响生物体的因素Ecology(生态学):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一种交叉科学,通过使用概念和信息从自然科学如生态学、生物学、化学、地质学和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是如何运转,我们是如何影响地球上的生命维持系统,以及如何处理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GDP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在一年之内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通过现值美元所表现的市场价值Resource(资源):从人类的角度来看,资源是任何从环境中获取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欲望的东西Recycling:回收利用包括收集和再加工资源开发新的产品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是在一个国家中维持一个人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Pollution:向空气、水、土地、或食物中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威胁到人类或其他生物的健康、生存和活动称为污染。
System:系统是一套运行着的、从理论上预测有一定规律性的方式的组件,可以孤立地为了观察和研究的目的。
Matter(物质):物质是任何有质量并且占用空间的东西Energy(能量):能量具有做功和传递热量的本领Species(物种):生物可被分为物种,或成群的生物体, 或一群彼此在外表、行为、化学成分和基因组成上类似的生物体。
不同物种之间的区别在于如何繁衍后代Population(种群):种群是占据一个特定的区域且包含一群相互影响的同种个体的群体Ecosystem(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不同物种彼此相互作用的群落和其中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环境共同组成的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一发现的最能适应各种各样条件的不同生命形式和维持生命的过程Biogeochemistry cycles(周期有机):养分离子、原子和分子生物需要生存,成长,不断从非生物环境中循环再生,又被称为养分循环,或有机周期循环。
环境学复习资料最详细版
09级7班?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概念:所谓环境,总是相对某一中心事物而言,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行成的物质、能量自然现象的总体〞常简称为环境。
2、环境构造: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局部(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容与方式。
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
总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个独立组成局部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描述总体环境的有序性和根本格局的宏观概念。
3、环境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反响性,灾害放大性。
4.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烟花规律的根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皂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开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根本原理环境学把社会和自然的直接演化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制约关系,从多层次乃至高层次上讨论人与环境协调演化的具体途径。
它涉及到科学技术开展方向的调整,社会经济模式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等。
人与环境和谐,环境协同原理,环境多样性原理,规律与规划原理。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开展的?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开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开展而产生开展的。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人口压力。
第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第三,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环境问题的特点有: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计化,政治化。
开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开展趋势:第一,人口激增和贫困-开展中国家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涵盖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控制等方面。
在环境科学中,有许多名词需要解释,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环境问题: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或污染,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土地退化等。
2. 环境标准:指对环境所制定的一些准则或规范,以保障环境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如水质标准、噪声标准、大气标准等。
3. 生态系统:指环境中由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是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场所。
4. 环境保护: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福祉的行为。
5. 环境科学:指研究环境科学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等。
6.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环境污染和破坏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环境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除了以上列举的名词,环境科学还有许多其他的概念和术语,如环境法规、环境治理、环境教育等。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科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共15分)1.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 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 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 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 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 称为水体自净。
3.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4.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5.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及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6.水体富营养化: 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7. 半衰期: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
8.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讲, 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 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及能源, 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9.环境科学: 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10.环境保护: 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及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11.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大气在一定环境功能条件下, 大气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12.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重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
13、环境规划: 是人们为使环境及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14、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 引起土壤质量恶化, 并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这种现象叫土壤污染。
15.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问题: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3、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的过程,使得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4、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设备、装置和场所。
5、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体、生物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6、总悬浮颗粒(TSP):指悬浮于大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所有固体颗粒物,包括飘尘和降尘。
它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也是大气污染监测和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7、降尘:指大气中粒径大于30μm的固体颗粒物,因重力作用,在短时间内可因自身重力沉降到地面。
8、飘尘或可吸入粒子:指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分为PM10(粒径<10μm)和PM2。
5(粒径〈2。
5μm)。
PM10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PM2。
5的危害则更为严重。
9、光化学反应:大气中存在的吸光物质(氧气、臭氧、NO2等)的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它们吸收光子所引发的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10、自由基或游离基: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
即化合物分子中共价健在光、热等影响下,分裂而成的含有不成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具有很高的活性和强氧化作用。
1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烃类化合物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生成的臭氧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
12、酸雨: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pH值低于5.6的降水。
环境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它们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变规律的基本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3、环境要素的属性:○1最差(小)限制性○2等值性○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4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4、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6、环境评价: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水平,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7、环境的分类:1)聚落环境(以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中心)2)地理环境(是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环境的总体)3)地质环境(地理环境中出生物圈以外的部分)4)宇宙环境(地球大气圈以外的环境)又称星际环境8、环境的功能特性:○1整体性○2有限性○3不可逆性○4显隐性○5持续反应性○6灾害放大型9、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10、环境科学的分科:1)环境学 2)基础环境学 3)应用环境学1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12、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 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3、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1)控制人口 2)必须有相当的经济实力3)借助科技的进步解决环境问题14、环境自净: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变化,而自身逐步被清除出去,从而使环境达到自然净化的目的,环境的这种作用即环境自净。
15、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群体。
环境学名词解释
环境学名词解释(总10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名词解释温室效应:是指是太阳短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反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或环境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黄道面: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交角为23度26分。
水环境:地球上分布的各种水体以及其密切相连的诸多环境要素如河床、海岸、植被、土壤等。
富营养化:水体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由于营养盐类不断积聚,引起水体内部物理、化学性状不断改变,水体生态系统发生相应的演替,并由生物生产力低的状态逐步向生物生产力高的状态过渡的现象。
TOC:总有机碳,用以表示水体中全部有机物的含碳量酸雨: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雨、雪或雾、露、)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过滤式除尘器:利用多孔过滤介质分离捕集气体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净化装置。
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莫霍面:地壳下部与地幔分界的面分贝:是声源功率与基准声功率比值的对数乘以10的数值,用来度量噪声的无量纲单位BOD:生化需氧量,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分解者:各种微生物,也包括某些以有机碎屑为食物的动物。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完整)环境卫生学 全名词解释
(完整)环境卫生学 全名词解释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是指具有类似激素作的健康效应的一类外源性物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
植物和(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部分组成.,而且不应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使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过程,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人体健康。
(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化学性、生物性因素)对人体的作用,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即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出现高端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以几何级数的倍数高于低端生物体的现象。
定性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
的相关关系。
有一定毒性,但当二者同时进入机体时,则可使后者的毒性大为增强,此种作用称为增强作用.感的人群。
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
面的点被称为“烟波着陆点”。
一般认为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排出高度10—20倍,颗粒物的着陆点更接近烟囱..(完整)环境卫生学全名词解释化,干空气团每上升100m , 气团内温度下降0。
986℃。
NOX)VOCs)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所致大气污染事件。
程,主要有3种方式:扩散和沉降、发生氧化综合反应、被植物吸附和吸收。
(完整版)环境卫生学全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通常以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或参与环境介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是指具有类似激素作健康效应的一类外源性物质。
性有机污染物。
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
植物和微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部分组成。
要,使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减少资源消耗,有效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如果其数量、浓度超健康。
(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结构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因素)对人体的作用,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即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
出现高端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以几何级数的倍数高于低端生物体的现象。
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
关关系。
毒性,但当二者同时进入机体时,则可使后者的毒性大为增强,此种作用称为增强作用。
群。
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
点被称为“烟波着陆点”。
一般认为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排出高度10-20倍,颗粒物的着陆点更接近烟囱。
高度每上升100m ,干空气团每上升100m , 气团内温度下降0.986℃。
NOX )VOCs )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所致大气污染事件。
化学和生要有3种方式:扩散和沉降、发生氧化综合反应、被植物吸附和吸收。
对定的安全系数确定的。
1h 内平均浓度的最高100 µm 的颗粒物,空气介质中的颗粒l0μm 的够长期漂浮在空气中,也称为飘尘(suspended dus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温室效应:是指是太阳短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反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或环境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黄道面: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交角为23度26分。
水环境:地球上分布的各种水体以及其密切相连的诸多环境要素如河床、海岸、植被、土壤等。
富营养化:水体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由于营养盐类不断积聚,引起水体内部物理、化学性状不断改变,水体生态系统发生相应的演替,并由生物生产力低的状态逐步向生物生产力高的状态过渡的现象。
TOC:总有机碳,用以表示水体中全部有机物的含碳量酸雨: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雨、雪或雾、露、)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过滤式除尘器:利用多孔过滤介质分离捕集气体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净化装置。
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莫霍面:地壳下部与地幔分界的面分贝:是声源功率与基准声功率比值的对数乘以10的数值,用来度量噪声的无量纲单位BOD:生化需氧量,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分解者:各种微生物,也包括某些以有机碎屑为食物的动物。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酸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
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与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清洁生产: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
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概括地讲,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采用清洁的能源,少废或无废的清洁生产过程,以及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
生态平衡: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大气特征以及环境美学因素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风玫瑰图: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BOD5:20℃条件下培养5天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氧的量水圈: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生态系统:特定地段中全部生物(即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任何统一体水体污染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
湿式除尘:利用水形成液网、液膜或液滴,与尘粒发生惯性碰撞、扩散效应、粘附、扩散漂移与热漂移、凝聚等作用,从废气中捕集分离尘粒,并兼备吸收气态污染物。
土壤污染: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同化能力,而使土壤的性质。
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水圈:大气水、海水、陆地水以及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生物水,这些水不停运动和相互联系着构成水圈。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城市综合症: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科技给人带来的安逸生活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我们闻所未闻的疾病。
填空1、噪声强弱的客观量度用声压、声强和声功率等物理量表示。
在实际应用上一般采用对数度,以分贝为单位,即分别用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等无量纲的度量单位来度量噪声。
2、生态系统主要由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3、大气污染物根据污染物的物理形态可分为颗粒物和气态物质。
4、生物法处理污水的主要技术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稳定塘、土地处理法、厌氧消化法等。
5、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与处置一般包括:对受危害人员的救治;切断污染源、隔断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减轻或消除污染物的危害;消除污染物及善后处理。
6、土壤的主要污染物有: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病原微生物。
7、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主要有:压实技术、破碎技术、分选技术。
8、大气颗粒污染物的除尘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式、湿式、过滤式和电除尘器等。
9、水体污染物根据其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及其污染特性,可将水体污染物分为:无机五毒物质、无机有毒物质、有机无毒物质、有机有毒物质四大类。
10、地球上水资源的总储量约为1.3811、生物多样性主要表现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2、可持续发展的三层含义是:公平性、可持续性、环境资源与发展的一致性13、对大气中颗粒污染物的治理方法主要包含有:机械式除尘器除尘;湿式除尘器除尘;过滤式除尘器除尘;电除尘器除尘。
1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主要表现在:核污染事故;剧毒农药和有毒化学品的泄露、扩散污染事故;易燃易爆物的泄露爆炸污染事故;溢油事故;非正常大量排污造成的水污染事故。
15、BOD的含义是: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
16、噪声污染控制技术主要有:吸声降噪,隔声降噪,消声器和隔声与阻尼。
17、造成生态破坏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和雷击火灾等;人为因素包括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土地荒漠化等。
18、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
19、CODcr的含义是以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测定化学需氧量20、三致效应是致突变效应、致畸效应、致癌效应。
21、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燃烧法、冷凝法、生物法、膜分离法,22、中合法处理污水时加入的中和剂主要有:石灰、氢氧化钠、石灰石等。
简答题1、简述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1)吸收法:吸收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或者与吸收剂发生选择性化学反应,从而将有害组分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2)吸附法: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多孔性固体接触,利用固体表面存在的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把混合物中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上。
(3)催化法:利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将废气中的气体有害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或转化为易去除的物质。
(4)燃烧法通过热氧化作用将废气中的可燃有毒成分转化为无毒物质。
(5)冷凝法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饱和蒸气压,采用降温或提压,使处于蒸气状态的污染物冷凝并从废气中分离出来。
(6)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转化成少害或无害的物质。
(7)膜分离法:混合气体在压力梯度作用下,透过特定薄膜时,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的透过速度,从而使气体分离。
2、水体污染物的主要类型。
(1)无机无毒物质:主要指排入水体中的酸碱及一般的无机盐类。
如化肥、农药、酸法造纸、碱法造纸、制碱等工业废水。
(2)无机有毒物质:具有强烈的生物毒性,他们排入水中会影响水中生物,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如:汞、铬,砷(3)有机无毒物质:主要指耗氧有机物如:生物污水和大部分工业废水(4)有机有毒物质:如酚类化合物、有机农药等。
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主要表现哪些方面?(1)核污染事故(2)剧毒农药和有毒化学品的泄露、扩散污染事故(3)易燃易爆的泄露爆炸污染事故(4)溢油事故(5)非正常大量排污造成的水污染事故。
4、生物法处理污水的主要技术有哪些?(1)活性污泥法:将空气连续注入曝气池的污水中,经过一段时间,水中形成繁殖有大量耗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
(2)生物膜法:使污水连续流经固体填料,在填料上就能够形成污泥状的生物膜,生物膜上繁殖着大量的微生物,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有机物。
(3)生物稳定塘:使污水在自然或经人工改造的池塘内缓慢流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4)土地处理法:利用土的净化能力使污水得到净化,充分利用污水的水肥资源,有利农林业生产。
(5)厌氧消化法:利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的新陈代谢功能净化污水,并可产生沼气。
可处理高、中等、低浓度有机污水。
5、画出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图,并解释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1)物质流(2)能量流(3)信息流(4)人口流(5)价值流湿式除尘原理:当引风机启动以后除尘器内空气迅速排出,与此同时含尘气体受大气压的作用沿烟道进入除尘器内部,与反射喷淋装置喷出的洗涤水雾充分混合,烟气中的细微尘粒凝并成粗大的聚合体,在导向器的作用下,气流高速冲进水斗的洗涤液中,液面产生大量的泡沫并形成水膜,使含尘烟气与洗涤液有充分时间相互作用捕捉烟气中的粉尘颗粒。
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在碱性溶液的吸收中合下,达到除尘脱硫的效果。
净化后的烟气经三级气液分离装置除去水雾,由烟囱排入空中。
污水可排入锅炉除渣机或排入循环水池,经沉淀、中和在生后循环使用,污泥由除渣机排出或由其他装置清出。
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纳入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生态破坏问题:1)水土流失2)土地荒漠化加剧3)耕地减少,土壤质量下降4)森林资源不容乐观5)草原退化6)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环境污染问题:1)乡镇工业环境污染迅速蔓延2)农业化学物质污染形势严峻3〕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4)生物多样性锐减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