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活动案例:我发现了口服液喷涌的秘密

作者:刘爱静文章来源:威海市锦华小学添加时间:2009-05-21 16:07:56 点击数:476 添加到收藏夹科学活动案例:我发现了口服液喷涌的秘密

威海市锦华小学刘爱静【活动背景】

我校四年级五班的刘国君同学是个科学迷。一天,他感冒发烧了。正当他拿着口服液辗转反侧、难以下咽的时候,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口服液自己从吸管里冒了出来,弄得他满手都是。妈妈批评他:“不听话!”他觉得很冤枉,于是求助于我。

而本学期四年级教材正好安排了《温度计的秘密》一课,为了学以致用,也为了帮助刘国君同学,我们科学教研组决定在四年级开展大规模的科学实践活动:以口服液内的液体“喷涌”的现象为引子,借助对口服液“喷涌”现象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液体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解并掌握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同时,想通过本次身边科学的探究,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保持其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群策群力,制定方案(2008年3月)

要开展主题教研活动,首先要制订好活动方案,而群策群力能使方案更完善。根据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安排,我们在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的教研组研讨例会上商议如何进行口服液“喷涌”秘密的探究活动。大家畅所欲言,特别是对参与对象、参与方式以及如何评比等事项进

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形成以下几点共识:

1、活动对象:4年级学生。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研究小组的形式来参与,每个研究小组成员不能超过4人。

2、参与方式: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进行小论文和小制作比赛,在班内初评的基础上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学校评选。

3、奖项设置:本次大赛将设优秀设计奖和班级组织奖。优秀设计奖根据参赛作品的数量比例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名,所有的一等奖作品将代表学校参加区科技节比赛。

第二阶段:全校参与,讲座倡议(2008年4月)

怎样把这活动做大,让学校师生都参与进来?在获得学校领导支持后,我们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发起倡议,并专门作了题为《“授人以渔”与“授人以鱼”》的讲座。在讲座中,我们利用幻灯片向广大老师介绍了四年级教材《温度计的秘密》,并介绍了四年级五班学生刘国君的经历,详细说明了本次活动的要求和意义,特别是为什么强调要让学生亲手去探究,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才是最有价值的,他的记忆才是最深刻的。而且有了亲身经历,学生的作品、制作才会富有更深的内涵。

第三阶段:设计方案,实验验证(2008年5月)

在班主任老师的支持和科学教师的技术指导下,学生们的科学探究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有的奔波于图书馆查找资料,有的设计好了实验方案,三个一群四个一伙,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开展了口服液“喷涌”的秘密调查。其中以刘国君等设计的实验方案最具代表性:他们设计了一组综合对比实验:用3个烧杯(1号烧杯里放自来水;2号烧杯里放39℃的水——刘国君感冒发烧时的温度;3号烧杯里放70℃的水),然后在每个烧杯里同时放入一支插好吸管的口服液。以此来探究口服液“喷涌”的秘密,看来孩子们的能力不容小觑!

最后,通过同学们实验验证他们发现了口服液喷涌的秘密:此时的口服液其实就是一只温度计。甚至有的学生还探究出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让我们得到了意外的惊喜。

第四阶段:收集资料,设计评比(2008年6月—2008年7月)

接下来是本次活动最重要的环节——收集资料,设计创作。因为前期的宣传工作全面到位,各班主任纷纷利用班队活动时间进行动员和指导,在鼓励同学们踊跃进行实验的同时,

还发动他们积极参与小论文的撰写和科技小制作的创作等。

学生接受任务后,连续几天穿梭于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挑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学生基本完成了任务,然后我们科学老师拿出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汇报。课堂上,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介绍自己的发现,有的拿来了文字资料,有的展示出自己的小制作……大家畅所欲言,好不热闹,都想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然后,老师和同学一起进行严格审查,查漏补缺,以确保小论文、小制作精益求精。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这次小论文、小制作活动,除了必要的技术指导之外,其他全部放手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尽了自己全部的力量把小论文写的丰富多彩,把小制作创作得精益求精。以下就是部分学生设计的小制作:

我的酒精温度计我的口服液温度计

之后,我们在班级推荐的基础上进行了优秀小论文、小制作的评比。根据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情况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名,还结合各班级参赛作品的质量和数量评选了班级组织奖。

第五阶段:悬挂展示,总结评议(2008年9月——10月)

考虑到本学期工作马上结束,我们决定把悬挂展示阶段放在2008年9月份,也就是下个学期初,我们把所有获一等奖的小论文张贴在校园宣传栏里进行展示,小制作摆放在实验室,供学生们参观。孩子们出色的表现让老师们刮目相看,而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的荣誉,学生更是兴奋、激动和富有成就感,对其他同学的促进也是无形的。

三、活动反思:

课外实践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如何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走出了封闭的书斋,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获得活动的激情、创新的喜悦,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是我们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我发现了口服液喷涌的秘密”就是符合这一理念的校园实践活动。同学们为了探究口服液喷涌的秘密,在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结果预测、实验操作、结论分析等都下了许多功夫,在锻炼了自己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也积攒了许多实践经验,为小论文、小制作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谓是一举多得,收获颇多:

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验探究、创作、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资料的整理与汇总,还能亲自设计制作,使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但学生的收获不只是这些。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遇到了不少困难,也正是这些困难,促使他们努力去寻求答案,使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锻炼。他们在“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不断成熟,这种经历应该是他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2、深化了教师的认识体会:这次活动,融教育、教学、科研、科普为一体,精心策划、严密组织、辅导实施、开拓创新、坚持不懈,创建科技实践活动特色,形成绿色实践活动亮点,使我们看到指导教师的特长和组织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教师,只要做了有心人,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但早期的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小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学习、为终身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建秋《小学科学活动案例:我给校园植物做名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