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和液态钢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比较_KONDOHiroyuk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冶金分析,2013,33(5):1-5Metallurg
ical Analysis,2013,33(5):1-5文章编号:1000-7571(2013)05-0001-05
固态和液态钢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比较
KONDO Hiroy
uki(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高级技术实验室,富津293-
8511,日本)摘 要:比较了产生于室温固态钢以及高温液态钢上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特征、原子铁的激发温度以及电子密度。通过在386~400nm波长范围的中性铁原子发射谱线,
由波尔兹曼作图法确定了铁原子的激发温度。通过测量Al I394.4nm的谱线宽度,估算了电子密度。对固体钢来说,铁元素的激发温度从延迟时间为10μs时的10
800K下降到延迟时间为80μs时的7
300K。当延迟时间分别为10μs和70μs时,产生于固态钢和液态钢上等离子体间的激发温度并没有显著差别。在铁元素和铝元素大部分的中性原子线中,可以观察到液态钢的谱线宽度比固态钢的谱线宽度更窄。当激光脉冲的观察延迟时间均为10μs时,产生于液态钢上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大约为(0.99±0.15)×1017/cm3,这相当于产生在固态钢上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46%。
关键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
);等离子体温度;电子密度中图分类号:O657.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2-12-15
作者简介:KONDO Hiroyuki(1959-),男,高级研究员;E-mail:kondoh.hiroyuki@nsc.co.jp
. L
IB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光谱线强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诸如激光能量密度、辐射、波长、持续时间、环境气体以及压力等。以激光诱
导等离子体的温度和电子密度与大气压[1]
环境下
的环境气体、空气、氩气和氦气的对比为例,等离子体特性还取决于样品的物理性能。在将不锈钢样品加热到1 000K时,等离子体温度并没有很大程度的改变,而烧蚀质量却随着样品温度的上
升而增加[2-
3]。实验表明,随着样品温度的上升,
样品表面的反射率下降,从而导致有效激光能量馏分的增加。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在钢铁工业中应用优点之一在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不仅适用于固态钢分
析[4-6],同时还可用于液态钢的直接分析[
7-
9]。然而,
产生于液态钢和固态钢上的等离子体特性不一致。研究分析了产生于液态钢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温度和电子密度,并于同产生于固态钢中等离子体的温度和电子密度进行了比较,以便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液态钢提供一些指导。
1 实验部分
实验采用一个平凸透镜将Q-开关N
d:YAG激光(脉冲持续时间7ns,脉冲重复率10Hz,波长1064nm)的辐射聚焦到样品表面,产生一个直径约1mm的斑点,从而对样品表面产生200mJ的脉冲能量。
在样品正常表面的入射激光的光轴中放置了一面涂覆有铝的穿孔镜子,等离子体中的发射光通过这面镜子进行反射,随后通过20m长的光学纤维束输送到配备有ICCD的380mm的Cz-erny
-Turner光谱仪的入口狭缝中(宽度为60μ
m)。然后通过PIN光电二极管检测的散射消融激光起动时间分辨观察。通过数字脉冲发生器设置了观察的延长时间和栅极宽度。
在室温下,对固态钢样(日本钢铁有证的参考物质JSS175-6)进行了分析。在液态钢的分析中,实验采用感应炉熔化了低碳钢,熔融钢的温度达到了1 873K到1 923K。在分析固态钢和液态钢两种试样时,都采用氩气吹样品分析表面。
—
1—
KONDO Hiroyuki.Comparison between the plasmas induced by laser on solid and molten steels.
Metallurgical Analysis,2013,33(5):1-5
固态钢和液态钢的分析各收集了一百种光谱。2 结果与讨论
2.1 中性铁原子的激发温度
假设等离子体中存在局部热力学平衡(LTE),通过玻尔兹曼曲线斜率确定中性原子铁的激发温度[10-13]。在ln(ε21λ21/A21/g2)与高能量水平E2间的相关性线性回归中,得到曲线斜率为-1/k/T。ε21,λ21,A21,g2,k和T分别代表发射率,波长,爱因斯坦系数A,上级水平的简并性,玻耳兹曼常数和温度[11]。
根据McWhirter准则[12],实验检查了等离子体是否存在局部热力学平衡(LTE)。本研究中,表1所示的能级跃迁最大的ΔE21为3.2eV,等离子体温度为104 K左右。采用文献[10,12,13]中的所列方程计算得到局部热力学平衡(LTE)中的最低值,即McWhirter准则的临界电子密度值为5.2×1015 cm-3。由于从Stark加宽估测得到的ne值要比3.2节中所描述的1016cm-3要大,McWhirter准则在本研究得到了充分体现。
玻尔兹曼作图法所采用的谱线可见表1。图1展示了在表1列出波长范围内的一个光谱示例。图2展示了激光脉冲观察延迟到10μs和80μs情况下,对固态钢分析的两个实例。两种观测时间的栅极宽度均为10μs。图2展示了观测延迟时间分别为10μs和80μs时玻尔兹曼图中的斜线得到的温度值分别为10 700K和7 400K。
表1 玻尔兹曼图中使用的铁原子谱线
Table 1 Iron atom lines used in the Boltzmann
No.λ21
/nm
低水平(Lower
Level),E1/cm
高水平(Upper
Level),E2/cm
g1g2
A21
(×108)/s
1 386.552 8 154.713 34 017.101 3 3 0.1552 387.250 7 985.784 33 801.57 5 5 0.1053 387.802 7 728.059 33 507.121 7 7 0.077 24 387.857 704.007 26 479.379 5 3 0.0665 388.851 12 968.553 38 678.036 5 5 0.266 389.566 888.132 26 550.477 3 1 0.0947 389.971 704.007 26 339.694 5 5 0.025 88 390.295 12 560.933 38 175.352 7 7 0.2149 391.673 26 105.906 51 630.175 13 11 0.1210 392.026 978.074 26 479.379 1 3 0.02611 392.291 415.933 25 899.987 7 9 0.010 812 392.792 888.132 26 339.694 3 5 0.02213 393.030 704.007 26 140.177 5 7 0.01614 396.926 11 976.238 37 162.744 9 7 0.2315 397.774 17 726.987 42 859.775 5 5 0.0716 399.739 21 999.129 47 008.368 9 11 0.15
图3展示了观察延迟时间从10μs至80μs时固态钢和液态钢中原子铁的激发温度值。每次观察延迟时间的栅极宽度均为10μs,每一次延迟观察均对固态钢分析两次。在延迟观察时间为10~30μs时,激发温度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变化,不过对观察延迟时间超过30μs的固态钢进行分析时,激发温度下降幅度很大,如图3所示。对固体钢来说,铁元素的激发温度从延迟时间为10μs时的10 800K下降到延迟时间为80μs时的7 300K。当延迟时间分别为10μs和70μs时,固态钢和液态钢所得到的温度是一致的,误差范围如图3所示。因此,感应于固态钢和液态钢上激光等离子体的激发温度彼此之间是没有差别的结论应该是合理的。
2.2 电子密度
在典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情况下,与洛伦兹组分相比,谱线宽度的高斯组分可以忽略不计[14]。因此本项研究中对谱线进行洛伦兹线型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