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
元素-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元素-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区分化合物和元素;2.掌握元素的性质与使用;3.了解元素的分类方法;4.能够正确使用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
二、教学重点1.元素的基本概念;2.元素的性质与使用;3.元素的分类方法;4.元素符号与原子序数。
三、教学难点1.元素的使用;2.元素分类的方法;3.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由教师通过课件和板书来讲解元素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使用;2.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验或样品向学生展示元素的使用;3.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讲解。
五、教学内容1. 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2.元素的性质:–外观性质:元素的颜色、形态、硬度等;–物理性质:密度、熔沸点、导电性等;–化学性质:元素能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酸碱反应等。
2. 元素的使用1.金属元素的应用:–铁:制造建筑材料、机器设备、武器等;–铜:制造电线、电器、生产合金等;–铝:制造轻合金、飞船、飞机等;2.非金属元素的应用:–氧气:用于燃烧、吸氧等;–氮气:用于制作氨、硝酸等;–氢气:用于制取氢气球、氯气、氟气等。
3. 元素的分类方法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类;2.金属元素的分类方法:–碱金属:钠、钾等;–碱土金属:钙、镁等;–过渡金属:铁、铜等;3.非金属元素的分类方法:–卤素:氟、氯等;–惰性气体:氦、氖等。
4. 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1.元素符号:元素的缩写用于代替元素名称,如氢的符号为H,钠的符号为Na等;2.原子序数:原子的基本信息之一,代表原子中质子的数量,也是区分不同元素的重要依据。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作业:指定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掌握程度;2.测验:举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元素应用的理解程度;3.交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和建议。
七、教学资源1.课件:准备元素相关课件,用于讲解和展示;2.实验样品:准备元素实验样品,用于向学生展示元素的使用;3.相关书籍:准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等相关参考书籍,供学生参考。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2.4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我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元素的概念和性质。以下是我采用的问题导向策略:
1.设计探究性任务:引导学生围绕元素的概念和性质展开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出引导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促进他们对元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反思与总结: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对化学学科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认识化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愿意主动学习和探索化学知识;
在教学评价环节,我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科素养的提升。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次教学中,我期望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
1.理解元素的概念,能够正确描述元素的基本特征;
1.讨论话题:提出与元素相关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讨论过程引导:在讨论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帮助他们深入探讨元素知识;
4.小组分享:组织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以下是我采用的总结归纳策略:
4.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案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就元素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探讨,促进知识的交流和思维的发展。
九年级化学上册2.4元素教学设计(新版)鲁教版
1.使用颜色标注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增强视觉效果。
2.利用卡通元素符号,如氢气分子的“H”符号,增加趣味性。
3.在板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如氧气的爆炸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4.使用图表和图形来展示元素的性质和应用,如元素周期表的图案化设计,增强艺术性。
教学反思与总结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元素的概念和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元素的概念和周期表的排列规律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元素的概念和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的概念和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掌握相关的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元素的概念和周期表的排列规律,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九年级化学上册2.4元素教学设计(新版)鲁教版
元素-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元素-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何为化学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2.掌握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的书写方法,提高化学符号的快速识记能力。
3.理解各元素的基本属性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并了解元素分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重点元素的基本知识与符号名称的记忆。
三、教学难点元素的存在状态和分类。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询问学生是否学过高中化学有关元素的知识。
2.藉由展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样板,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3.提问: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结构?2.梳理与归纳(10分钟)1.操作:向学生展示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的对应关系,并进行讲解。
2.笔记:要求学生记下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并掌握它们的书写方法。
3.提问:铜(Cu)的符号是什么,铜(Cu)的名称是什么?3.概念与理解(15分钟)1.操作:向学生展示各元素符号和名称,并要求学生说出各元素的基本性质特点。
2.提问:单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有哪些?简单介绍它们的性质特点。
4.实验(15分钟)1.操作:以铁为例,向学生介绍铁的存在状态,并展示相应的实验。
2.提问: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有哪些?(答案:自由铁、化合铁)5.归纳与总结(10分钟)1.操作:要求学生回顾元素的基本知识、符号和名称。
2.提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元素分类有什么联系?6.作业(5分钟)完成本节内容的课后作业。
五、教学要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的记忆方法。
2.学生要知晓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各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
六、教学反思此次教学重点氛围元素的基本知识和识记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展示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让学生对化学更加深入了解,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将记忆元素符号、名称的知识掌握得牢固,同时也要开展一定的实验,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元素的存在状态,并理解各元素的基本性质。
鲁教版九上化学2.4元素教案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四节《元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发展史的探究及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比较,建立元素的概念。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学会用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并能从元素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3.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4.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信息,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个部分。
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以及生活中接触到的饮料、食品和药品的标签,都使学生对元素一词和元素符号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但是,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元素的概念还是模糊的。
因此,教学需要结合原子结构知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进行比较,从而对元素下个定义,将物质的宏观元素组成与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1.元素概念是化学概念的教学难点之一,可以采取淡化概念的具体教学,通过生活物品中元素组成的大量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知道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2.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根据,因而是教学重点。
以课本列举27种元素为重点,包括每种元素的符号、名称,做到会写、会读、会用,并且要求学生知道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
3.元素周期表简介,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个化学工具,依据学生有限的知识基础,可以安排学生组织探究活动,从原子序数查找一些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定元素分类等信息,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提供方便,建立良好的使用学习工具习惯。
【教学准备】一些生活物品,教学课件,学生导学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从生活中来】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图片、食品包装标识等,让学生阅读分析这些物品所给出的信息。
【展示实物】提供生活中的一些用品(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2.4元素(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2.4元素(第一课时)时,我注重情景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元素的存在和重要性。例如,通过展示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制品、化学药品等,让学生认识到元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2.4元素(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2.4元素(第一课时)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以及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化学学科理解的深化,也是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
针对这一课时内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元素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元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引导学生掌握周期表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探究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确保他们对元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问题导向与反思评价: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
5.作业小结与课堂反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作业讲评,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对元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例如,在讲解元素的概念时,我会提出问题:“元素是什么?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元素的特征和重要性。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规律?”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4 元素 教案
元素(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2)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并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与讨论,使学生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方法和思想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教学方法:启发法,讲解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课件展示)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以一个练习题总结: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或者是核电荷数决定。
2、元素的分类①、稀有(惰性)气体元素:气字头②、金属元素:“钅”字旁(除汞外)③、非金属元素3、师问:元素用什么来表示;(元素符号)怎样书写呢?拉丁文的大写字母,如果相同在后面加一个小写字母。
4、元素符号的意义讨论"O”表示的意义:总结①氧元素②一个氧原子;例H ①氢元素②一个氢原子;N ①氮元素②一个氮原子总结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注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意义①一种元素;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某单质。
例Fe①铁元素②一个铁原子③铁单质问:你能用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吗?(课件展示)表示原子的个数直接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问:同学们能不比较元素与原子有哪些异同?(课件展示)5、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同学们看书P46页(1)地壳中的元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3)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是哪些?(课件展示)答案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收获什么?。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第四节 元素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四节元素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
2.正确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表达的意义。
3.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学会从一类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征,从而获取概念的能力;2.通过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事物。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和元素符号的含义。
[教师演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那么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补钙的物质吗?[课件展示]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食品(或药物)。
【提问】请思考: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指的是什么?(分子,原子,还是……?)【生】交流讨论,学生的意见不完全一致,有说分子的,有说原子的,还有说元素的【师】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元素的海洋中,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元素。
(一)元素概念【温故知新】投影:水、二氧化碳、氧气的图片,回忆三种物质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它们的分子又由什么微粒构成?从宏观角度看,这些物质又由什么组成?【生】倾听教师引导,思考回忆,明确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
【板书】物质、分子、原子、元素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元素与原子有关系吗?【生】氧气、二氧化碳、水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师】教师给出如下物质的分子模型:水分子、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提出问题】请从构成上分析三种物质的分子共同点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讨论交流,得出:物质中均含有氧原子,它们都属于氧元素。
元素就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师】问题:怎样才能算是同一类原子呢?【讲解】教师投影三种氧原子:质子数均为8,中子数分别为8、9、10,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将质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统称氧元素。
【生】倾听思考,并理解什么是氧元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生】讨论交流,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质子数”的结论。
初中化学鲁教版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元素教案科目:化学年级:初中教材版本:鲁教版单元:元素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元素的命名方法和符号表示法;3. 能够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4. 能够举例说明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元素的概念和特点;2. 元素的命名方法和符号表示法。
教学难点:1. 元素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用化学元素周期表;3. 教学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验用化学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二、讲授(15分钟)1. 命名方法和符号表示法教师讲解元素的命名方法和符号表示法,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氯元素的符号是Cl。
2. 元素的分类教师介绍元素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可以进行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等。
3. 元素的应用教师列举一些常见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铁用于制作铁器、氧气用于呼吸等。
三、实验(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元素的一些特性和化学性质,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产生水等。
四、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元素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并举例说明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4 元素 教案
元素(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发展史的探究及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比较,建立元素的概念;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学会用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3.能从元素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素的概念,单质、化合物的分类;2.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物质变化无穷、循环往复。
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
然而,元素究竟是什么呢?人们却众说纷纭。
古人曾认为水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之一,认为它普遍存在,不易变化;有人说,元素是水、火、土、气;也有人认为是金、木、水、火、土......然而,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步深入,发现它们仍然是可变的,并不是物质的基本成分。
那么,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呢?【活动一:】物质组成的最基本元素是什么?(回顾)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生)分子、原子、离子。
(问题)分子、原子、离子是物质组成的最基本元素吗?这三种微粒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活动天地)1.小明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才是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
2.小丽认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是容易变化的;而原子是不变的,并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所以原子才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讨论)你支持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板书)元素——基本成分——原子(总结)由此可见,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活动二:】什么是元素?不同的原子,它的构成是不同的。
下面老师列出了几种原子的构成,请同学碳-14686氧原子888(思考)1.质子数=电子数,为什么不用电子数给原子分类?2.为什么不用中子数分类?(我来当法官)我们能加入氧元素的家族吗?1.我是一个原子,质子数是8,中子数是8,我属于氧元素。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概述教学目标1.知道元素是物质的基本单位;2.掌握元素符号的常见表示方法;3.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周期规律;4.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和区别。
教学重点1.元素的定义;2.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3.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规律。
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2.元素符号对应元素名称的记忆。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和示范;2.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3.实验探究和观察;4.讨论和总结。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师生互动,引发学生思考,提问“世界上有多少种物质?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2.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元素”和“周期表”。
第二步:授课1.讲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能够理解:一个元素是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2.讲解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名称的方法和含义,要注意地球磁场特别指出铁、氢、氧、金、银等的符号。
3.通过模板展示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讲解元素的周期规律以及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的对应关系。
其中重点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提醒学生注意周期表中元素编号的变化和元素属性的重复性。
第三步:实验探究1.组织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实用价值。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区别以及混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第四步: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些含有元素的物质,分别列举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并简单描述这些元素所对应的性质和用途。
2.要求学生从元素周期表的角度去认识这些物质,并分析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相关性质。
第五步:总结1.课堂练习,通过选择、填空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和周期表的掌握情况;2.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概述,再次重申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主要围绕化学元素这一概念展开,通过讲解、示范、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教育方式,让学生对元素符号、周期表以及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等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4元素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元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
号;
(3)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
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H2O)
(H2) (O2)
点燃
硫 + 氧气
(S) (O2)
二氧化硫
(SO2)
左边两个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的
是
,未发生改变的是
。
(2)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
变
(3)各元素在地壳中和人体中的含
量差别很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地壳中:氧、硅、铝、铁(如右 图所示)
②人体内:氧、碳、氢、氮
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 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 字左右
二、元素的特征: (1)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一类原子”指的是其核电荷数相
同而核内所含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之所以把它们归成一类,是因为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 100 多种。 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分析下述化学反应: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节元素教学设计
b.从元素周期律的角度分析,为何某些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自选一个感兴趣的元素,查阅资料了解其发现历史、主要用途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5.小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汇报:
a.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有何特点?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化学元素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尊重事实,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5.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物质的有序性和规律性,增强他们的审美观念。
二、学情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成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强、难易适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设计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涵盖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规律等内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学生在查找、分析元素信息时的困难,指导他们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问题,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引导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b.如何利用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性质的规律?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4《元素》教学设计
-通过这类题目,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拓展提高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思考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例如:讨论同一周期内,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一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类题目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探究题: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实验,布置一些实验报告题,要求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运用元素周期律进行解释。
-例如:通过实验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5.课外阅读题:推荐学生阅读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的化学史资料、科研论文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尤其是通过实验探究元素性质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教学设想
1.对于教学重点的突破,我设想采用以下策略:
-利用直观的元素周期表挂图或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建立起元素周期表的直观印象。
-设计互动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师生问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选择题:涵盖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旨在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填空题:侧重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性质的描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述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实践应用题:结合生活实例,设计一些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6.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元素世界的热情。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一节《元素》,主要介绍了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材以生动的实例和清晰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元素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和物质结构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定义,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尊重科学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元素符号的使用。
【教学难点】: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对物质的构成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元素的深入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示例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元素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情境导入-概念解析-实例应用-总结提升”的教学模式。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元素周期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问题解决,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4. 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旧知:回顾之前学习的原子结构和原子的构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是由原子或其组合构成的。
2. 提出问题:那么,如何对这些构成物质的原子进行分类和命名呢?引出“元素”的概念。
(二)、新知讲解1. 定义元素:解释元素的定义,即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元素的种类:介绍元素周期表,讲解目前发现的元素种类,以及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则。
3. 元素的表示:通过元素符号进行教学,如氢(H)、氧(O)等,让学生熟悉常见元素的符号。
4.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以水、氧气、碳等为例,讲解元素的性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4 元素(1) 教案
第四节元素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和原子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
2、学会对单质、化合物分类,体会分类思想,学会分类方法
3、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并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过程与方法:利用分子模型、智慧黑板,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2、积累化学用语走进真正的化学世界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
难点:元素和原子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
教学过程:。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4《元素》教学设计
4.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注重以下方面:
a.适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b.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互评、实验报告、口头汇报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c.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2.原子结构中电子排布的规律,尤其是电子层的概念和电子亚层的分布,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且难以直观理解的难点。
3.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规律,特别是过渡元素的性质和反应,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对于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我设想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a.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动态结构,让学生直观感受周期表的组织形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星空和地球上的丰富物质,提问:“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星球,地球上的物质又是如此丰富多样,那么这些物质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组成知识。
2.引出元素的概念,强调元素在物质世界中的基础性地位。接着,提出问题:“元素之间有没有规律可循呢?”为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打下伏笔。
3.设计一个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一份关于元素周期表中某一族元素的研究报告,内容包括该族元素的共同性质、化学反应、生活应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查找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了解科学家在元素研究中的突出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精神。
5.安排一次课堂展示,让学生分享作业完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在学习元素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2、学会对单质、化合物分类,体会分类思想,学会分类方法
3、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并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元素概念的建立及物质的分类
2、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其正确的书写
教学方法:
启发讲述法、自学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元素及元素符号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通过分析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构成,从原子的角度引导学生建立起元素的概念,然后通过元素概念,使学生学会对物质的简单分类。
第二部分内容通过创设疑问使学生意识到元素符号存在的必要性,从而引出元素符号。
并使学生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通过分散记忆与集中记忆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与读法。
学情分析:
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一节从学生熟悉的几种物质水、氧气、氢气入手,给出了它们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和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通过“原子的构成”的学习,学生对原子的种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知道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不同种类的原子根本区别在于核内质子数不同,为“元素”概念的建立进行了知识的铺垫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教师)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2、水是由和组成的?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引入新课]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元素之间有哪些必然的联系呢?今天我们旧来学习第四节第一课题元素及元素符号。
[投影]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与氧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种原子?水分子与氢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种原子?
(学生)观看投影思考得出:水分子与氧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它们的质子数都为8,所以都属于氧原子;水分子与氢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因为它们的质子数都为1,所以都属于氢原子。
(教师)我们把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5页第一自然段,明确元素的定义。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教师)氢元素、氧元素为什么是不同种元素?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判断元素种类的依据是根据质子数是否相同。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多识一点]元素的“进化”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2页“多识一点”,了解元素的进化
(学生)观看插图阅读课本
[投影]氢气、氧气、水、空气等几种物质
(教师)你能将下列物质分成两类吗?
(学生)思考分类交流
(教师)依据的标准不同,划分的种类就不同。
学生说出答案在肯定的基础上,按照教学的要求选出所需的分类。
氢气、氧气、水是纯净物,空气是混合物;氢气、氧气只有一种元素组成,我们称为单质,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我们称为化合物。
那么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教师)对单质与化合物的定义要点进行强调,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分类
[投影]物质的分类
(教师)请同学们出
声快速阅
页第四自然段及图表,完成问题
[投影]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元素
(2)其他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 、 、 、
[投影]课本图片
(教师)在国际学术交流会上,他们的交流顺利吗?
(学生)回答不顺利
(教师)为了交流的便利,每种元素都采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这种元素符号我们称为元素符号。
(教师)讲授元素符号的书写
(学生)练习元素符号的书写
(投影)氢、氧的元素符号及表示的意义
(教师)总结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 表示一种元素
(2)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设疑)你能用符号表示两个氢原子吗?
(学生)交流书写
(教师)总结:表示多个原子时应在元素符号前加相应的数字
[课堂检测]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电子层数
B .中子数
C .质子数
D .电子数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C.化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D.化合物一定是纯净物
3、氧化镁和氧气中都含有元素。
4、某饮用水的标签上印有水质成分如下(mg/L):硒:0.013钙:
4.69钠:18.4锌:0.00162锶:0.0596 ,这里的硒、锶、锌、
钠、钙是指。
5、请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或用符号表示。
N:;。
5个氧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