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实验1

合集下载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总结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总结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总结一、前言植物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地球表面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地理学的理论知识,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周的植物地理学实习。

实习主要包括校园植物认知、野外植物调查和植物群落分析等内容。

通过实习,我们对植物地理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实习过程1. 校园植物认知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在校园内进行植物认知。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识别了校园内常见的植物种类,了解了它们的生长习性、生态特点和分布规律。

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生物量等参数,我们对校园植物的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植物检索表和工具书,提高了自己对植物鉴定的能力。

2. 野外植物调查实习的第二周,我们来到了广西大明山和马山县弄拉风景区进行野外植物调查。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不同海拔区域的植物群落,了解了植物垂直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掌握了植物样方调查的方法,学会了如何抽取样方、记录植物种类、计算重要值等。

此外,我们还对不同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盖度、频度和多度等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植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关联。

3. 植物群落分析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回到实验室对采集的植物样本进行分类、鉴定和分析。

通过对植物种类的统计和比较,我们揭示了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

此外,我们还分析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植物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校园植物认知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生物量等参数,提高了自己的植物鉴定能力。

在野外植物调查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植物样方调查的方法,学会了如何抽取样方、记录植物种类、计算重要值等。

在植物群落分析过程中,我们揭示了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了解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5篇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5篇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5篇说明: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

它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

通过这次植物实习中,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植物的科属和种类,掌握了一些辨认植物的方法,以及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同时提高了我们对植被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的能力,了解了如何根据当地发展需要对植被进行生态恢复和利用,以及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维护。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1一.为配合植物地理学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同学们对学科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

我们在周兴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针对本学期课程内容的野外实习。

__年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内认识校园植物种类及分科情况;__年6月16日至6月18日,我们从学校出发,先后到达大明山、马山县弄拉风景区,最后一天我们爬上了大明山600米左右的海拔的地方。

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广西的植物的主要类型、性状及分布规律;了解大明山植物垂直分布规律及生长环境;学会群落的抽样调查。

二.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印证课堂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土壤、植物和其它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和植物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地理和植物地理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地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通过野外实习,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激发对祖国、对广西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珍惜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达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目标,为建立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5月30日:广西师范学院6月16日:广西大明山脚(武鸣)6月17日:马山弄拉自然保护区6月18日:广西大明山(上林)五.(一)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开始植物实习,主要认识校园内植物种类,并对植物进行分类。

雾灵山植物地理野外实习(1)

雾灵山植物地理野外实习(1)
2.5.1.1 仪器与用具 GPS,调查表,尺子,铅笔,油性记号笔,坡度计,罗盘
仪等。
2.5.1.2 生境描述方法
(1)地理位置。
(2)地貌地形。 地貌可以分为大地貌和中、小地貌。 地形包括:坡位、坡向、坡度坡形、风向坡和其他。
(3)水文状况。分为旱、润、湿三级。
(4)植被类型。
(5)人为活动 。包括:垦荒、撂荒、伐林、建设道路、施肥、补种、 灌溉、排水、旅游、污染、次生盐碱等。并记录各种人类活动的影 响强度,可分为:无影响、有益、有害,或轻、中、重、严重。
2.5.2.2 调查工具
测树围尺,1.3m的标杆,样方框(2m×2m),钢卷尺,米绳,皮尺,剪 刀,电子天平(感量0.01g),布袋或纸袋,卡尺,调查表,油性记号笔等。
2.5.2.3 调查内容与方法简述
乔木记录种名,进行每木调查;每木调查起测径级为1.3cm。 分植物种观测盖度、生活型,并记录调查时的物候期;按样方观 测:群落郁闭度。然后基于每木调查数据,按Ⅱ级样方分种统计。 幼树或幼苗分别随灌木层或草本层一起调查。
德氏多度
Soc: 植株密闭,形成背景 Cop2: 植株多 Sp:植株不多,散布 Un: 仅单一个体
Cop3: 植株很多 Cop1: 植株尚多 So1: 植株很少,偶见
2.5.2.7 盖度 投影盖度:植物地上器官垂直投影面积所覆盖土地的面积,可用百分数 表示。
基部盖度:植物基部覆盖面积。(草本植物2.54厘米处)
群系以上高级单位不是以优势种来命名,一般以群落外貌命名。植被型的 命名一般有专有名词,如草原(steppe)、稀疏草原(savanna)、草甸 (meadow)等。
2.4群落的取样方法
2.4.1样线法
样线法是在需要进行调查的生物群落(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分 布地段内,用测绳拉一直线作为采样基线,然后沿基线用随机或系统 取样选出待测点(起点)进行调查的一种采样方法,也是生物群落 调查常用的一种方法。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小报告(一)*松科*(1)雪松(Cedrus deodara(Roxb.) G. Don )雪松属。

常绿针叶大乔木。

树皮深灰色,不规则裂鳞状块。

树冠圆锥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叶针形,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

花期10~11月。

喜光,稍耐荫,耐寒,不耐水湿。

(2)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松属。

木本,常绿大乔木。

树皮灰褐色,裂成不规则较厚的鳞片状。

针叶粗硬,扁平条形,两针一束。

花期4~5月。

最喜光树种。

*棕榈科*(1)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别名棕树,棕榈属。

木本,常绿小乔木。

不分枝,叶片扇形,深裂,簇生顶端,深绿色,花朵单性,肉穗花序下垂,花小,淡黄色。

花期3~5月。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

(2)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蒲葵属。

木本,常绿乔木。

茎不分枝,叶团扇形,掌状分裂至中部,裂片条状披针形,肉穗花序。

花期3~4月。

喜高温多湿的环境,不耐寒。

*樟科*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别名香樟,樟属。

木本,常绿大乔木。

树皮灰黄褐色,纵裂。

叶近革质,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尖,缘微波状。

幼叶淡红绿色,渐变绿色,背面灰绿色。

圆锥花序生于新枝的叶腋内,花小,碗状,绿色或黄绿色。

树冠广卵形,枝叶有香气。

花期4~5月。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木犀科*(1)银桂(Osmanthus,fragranscv.Latifoliu)花近白色、黄白色,香味较金桂淡,叶较宽大。

(2)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丁香属。

木本,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干皮灰褐色,纵沟裂。

单叶对生,卵圆形,宽大于长。

叶基心形或截形,无毛,先端渐尖,全缘,叶柄紫色。

花冠白色,细筒状,上部四裂,其形如丁。

花白色或淡紫色,具芳香。

圆锥花序,花期4~5月。

喜光,耐寒耐旱,忌涝。

*梧桐科*梧桐(Firmiana simplex )别名青桐,梧桐属。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实验指导书刘强编2007.8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掌握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2.了解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二、实验器材和材料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刀解剖针镊子吸水纸碘液清水洋葱鳞茎(或葱白、蒜白等)三、原理(一)显微镜的结构光学显微镜是由光学放大系统和机械装置两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一般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光源等;机械系统一般包括镜筒、物镜转换器、镜台、镜臂和底座等。

(见图)1.机械部分1)镜筒是一个金属长筒,筒口上端安装目镜镜头,下端装有镜头转换器和物镜镜头。

2)镜头转换器是安装在镜简下端的一个旋转圆盘。

镜头转换器上有3--5 个孔,分别装有低倍或高倍物镜镜头。

3)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可以转动,以便使载物台能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焦距。

4)细准焦螺旋位于粗准焦螺旋外方,它的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可以细调焦距。

5)镜座位于镜臂下方,用以稳固和支持镜身。

6)镜臂上接镜筒,下连载物台,呈弓曲形。

为显微镜上的手握之处。

7)载物台是放置玻片的平台。

其中央具有通光孔,载物台上有金属夹片夹,是用来卡住载玻片的夹子,转动左、右移动尺螺旋还可使切片在载物台上移动。

2.光学部分1)目镜是插在镜筒顶部的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它可以使物镜成倍地分辨、放大物像,例如5×、10×、15×和20×。

2)物镜安装在物镜转换器的孔上,也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能够把物体清晰地放大。

物镜上刻有放大倍数,例如(4、10、25、40、100×)等。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

3)底光源位于底座上,开关位于底座侧方。

光线的强度可以调节。

4)在镜柱前有一个聚光器调节螺旋,它可以使聚光器升降,用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下降时明亮度降低,上升时明亮度加强。

5)虹彩光圈又称可变光阑,由多数金属片组成,在较高级显微镜上具有此装置。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目录绪论┈┈┈┈┈┈┈┈┈┈┈┈┈┈┈┈┈┈┈┈┈┈┈┈┈┈┈┈┈2 第一部分┈┈┈┈┈┈┈┈┈┈┈┈┈┈┈┈┈┈┈┈┈┈┈┈┈┈┈3 实习论文: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及分析第二部分┈┈┈┈┈┈┈┈┈┈┈┈┈┈┈┈┈┈┈┈┈┈┈┈┈┈┈8 武夷山实习观察到的植物及植物简介第三部分┈┈┈┈┈┈┈┈┈┈┈┈┈┈┈┈┈┈┈┈┈┈┈┈┈┈┈18 实习体会绪论一、实习目的意义1.在实习植物基本类群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认识若干代表种类的形态,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植物分类学知识, 进一步掌握最基本的形态专用术语, 初步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

2.在日常观察的基础上, 进一步认识福州地区若干常见的亚热带植物种类, 以巩固植物与地理要素关系的知识;学习植物标本采集、鉴定和制作的方法, 培养学生野外和室内的实际操作技能。

3、学习植物群落的样方抽样和重点方角法抽样技术, 初步掌握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4、观察武夷山植被(以黄岗山为重点)的垂直分布, 加深对植被垂向分布规律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1.植物基本类群代表种类的观察和认识。

(1)了解福州地区常见科(15—20科)的主要特征, 并从中选择3—5科作为重点内容, 逐步掌握已学过的植物形态术语, 学习使用植物检索表鉴定科属的方法。

(2)以实习样地植物群落得优势种类为重点, 进一步学习使用植物检索表鉴定植物。

2.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1)标本的采集(2)压制标本的制作方法(3)植物的鉴定方法(结合学习使用植物检索表)。

3.福州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调查样方法和中点方角法抽样技术, 以及认识福州植物种类。

(以上实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见《植物地理学实验实习指导》)三、实习方法步骤具体的方法步骤(包括野外工作、室内工作及撰写实习报告)见《植物地理学实验实习指导》。

第一部分武夷山实习观察到的植物及植物简介地点: 黄坑 2010年11月8日下午晴27°34′1.9″N 117°38′19.7″E 海拔 361m气候条件为年均温17-19℃, 多年平均降水量1700-2000mm, 干湿度70%-75%, 干湿交替明显。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为了深化对植物地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周兴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15日至7月21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实习地点选择了我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峨眉山,这里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被丰富,是研究植物地理学的理想场所。

二、实习目的1. 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植物地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学习植物识别、群落调查、土壤采样等野外工作技能。

3. 掌握植物群落结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植物识别:在实习初期,我们学习了峨眉山常见植物的识别方法,包括形态特征、繁殖方式、生长习性等。

通过观察、比较和查阅资料,我们成功识别了多种植物,如银杏、红豆杉、楠木、杜鹃等。

2. 群落调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选取了不同海拔、不同生境的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种类、数量、盖度、频度等指标,并分析了群落的结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3. 土壤采样:我们学习了土壤采样方法,选取了不同植物群落下的土壤进行采样,并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进一步了解植物群落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4. 植物群落演替:我们观察了峨眉山不同海拔、不同生境下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分析了演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5. 植被类型划分:根据植物种类、结构和分布规律,我们对峨眉山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划分,包括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丛等。

四、实习成果1. 植物识别:通过实习,我们成功识别了峨眉山常见植物50余种,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

2. 群落调查:共调查了10个植物群落,分析了群落的结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3. 土壤采样:采集土壤样品10份,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4. 植物群落演替:观察了峨眉山不同海拔、不同生境下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并分析了演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5. 植被类型划分:将峨眉山的植被类型划分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丛等。

植物地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植物地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实验项目名称班级与班级代码实验室名称专业任课教师学号姓名实验日期姓名实验报告成绩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一、实验目的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野外调查取样和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析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及与群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关系。

加深物种多样性对群落重要意义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1)调查一个样地内,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群落各数量指标(2)对植物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三、实验设备测绳、皮尺、卷尺、胸径尺、测距仪四、实验步骤(1)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样地(2)根据植物群落类型设定样方(3)调查群落内各数量指标(4)根据拟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多样性分析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乔木层样方面积:5*5m2 总盖度:30% 调查人:李伟玮日期:2020/6/18 序号物种胸径高度枝下高郁闭度1 木棉树0.8m 6.5m 2m <0.12 垂榕树0.3m 3m 2.5m 0.13 蒲葵树0.2m 3.5m 0.7m <0.1(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选择香农多样性指数和辛普森指数作为本调查的多样性指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S=5P1=0.04 P2=0.13 P3=0.03 P4=0.15 P5=0.65 H=1.21 S=0.64 S=5P1=0.3P2=0.25P3=0.12P4=0.6P5=0.15H=6.27S=0.4606S=3P1=0.2P2=0.5P3=0.3H=1.029S=0.62六、结论与问题1.选择的样地的标准:①种类成分分布均匀;②结构完整,层次分明;③生境条件一致;④避免过渡地带;⑤明确观察范围2.确定样地后,要记录样地的基本情况,样地情况记录越详细,越有利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环境因子的分析3.设定样方时,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取样面积太大会耗费太多时间耗费人力;取样面积过小又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本情况。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字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字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字本文是一篇关于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的文档。

本次实习是在本地一家自然保护区进行的,实习时间为两周。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实践两部分。

第一部分: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中,我们主要对本地的植被类型、植物物种构成、生态环境、地形地貌等进行了了解和研究。

下面是本次实地考察的一些重要发现和结论:1. 植被类型本地植被类型较多,包括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原、湿地等。

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应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

2. 植物物种构成本地植物物种数目较多,分布范围广泛。

我们在考察中发现,植物物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适应性差异。

比如,有些植物物种喜欢生长在湿地上,而有些植物物种则更适合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

3.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考察中发现,不同的生态环境对应着不同的植被类型和植物物种构成。

比如,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而湿地则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

4.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植被的分布和生长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们在考察中发现,山脉和丘陵地带上的植被类型多样性较高,而平原地区上主要以草原为主。

第二部分:实验室实践在实验室实践中,我们主要进行了有关植物适应性的实验研究。

下面是实验的步骤和结果:1.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收集了不同植物物种的种子和苗。

接着,我们将这些种子和苗种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以及土壤养分等。

最后,我们记录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生长速度。

2. 实验结果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不同植物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存在着差异。

有些植物物种适应于高温和干旱的环境,而有些植物物种则更喜欢潮湿的环境。

此外,光照和土壤养分也对植物的生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植物地理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生长特点。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保护植被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需要我们相互合作,共同努力。

湖南师范大学植物地理实验报告

湖南师范大学植物地理实验报告

湖南师范大学植物地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植物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环境的研究,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况和适应能力。

二、实验原理
植物分布规律是指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和分布模式。

植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地形等。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可以揭示植物的分布规律。

三、实验步骤
1.收集植物标本:在校园内采集不同类型的植物标本,包括树木、灌木、草本等。

2.制作标本册:将采集到的植物标本按照种类进行分类,并标注其名称、科属、形态特征等信息,制成标本册。

3.制作地图:根据标本册中的信息,绘制出校园内不同类型植物的分布图,标明其分布区域和数量。

4.分析数据:对绘制的分布图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类型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况和适应能力。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校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主要分布在林地、草地和花坛中。

其中,树木和灌木的数量较多,而草本植物的数量较少。

2.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同一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和适应能力有所不同。

例如,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环境中,树木和灌木生长茂盛,而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草本植物生长缓慢。

3.在校园内,同一区域内的不同种类植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例如,在同一块草地上,多种草本植物会争夺水分和养分资源,导致它们的生长受到限制。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况和适应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

这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校园内的植被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为我们深入研究植物地理学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验报告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验报告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验报告一、引言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学科,通过野外实验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和了解植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分布规律。

本次野外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植物群落调查和数据分析,探究植物的分布特点和适应性。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地点选择根据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作为实验地点。

本次实验选择了山地、湿地和沙地三个不同地理环境作为研究对象。

2. 野外调查和数据采集在每个地理环境中,选择若干个野外样点进行植物群落调查。

在每个样点内,使用定量样方法记录植物的物种组成、数量和生长状况等信息。

同时,还需记录环境因子,如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和土壤pH值等。

3. 数据分析将野外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计算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指标。

同时,可以通过绘制物种多样性指数图表,比较不同地理环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差异。

三、实验结果1. 山地环境在山地环境中,观察到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较高,植物数量较多且分布较为集中。

常见的植物有针叶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如松树、柏树和蕨类植物等。

同时,山地环境的土壤湿度较低,光照强度较高,适合针叶树木等耐旱植物的生长。

2. 湿地环境在湿地环境中,观察到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较低,但植物数量较多且分布较为分散。

常见的植物有水生植物、沼泽植物和湿地植物等,如芦苇、香蒲和水葱等。

湿地环境的土壤湿度较高,光照强度较低,适合水生植物等喜湿植物的生长。

3. 沙地环境在沙地环境中,观察到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较低,植物数量较少且分布较为稀疏。

常见的植物有耐沙植物和荒漠植物等,如沙柳、柽柳和沙蒿等。

沙地环境的土壤湿度较低,光照强度较高,适合耐旱植物等喜干植物的生长。

四、实验讨论通过本次野外实验,我们发现不同地理环境对植物分布和适应性产生了明显影响。

山地环境适合耐旱植物的生长,湿地环境适合喜湿植物的生长,沙地环境适合喜干植物的生长。

这与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环境因子的差异密切相关。

植物地理学实验报告——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观察

植物地理学实验报告——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观察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实验项目名称班级与班级代码实验室名称专业任课教师学号姓名实验日期姓名实验报告成绩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学会使用科学的语言对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2)了解根的基本形态和根系的类型;(3)了解茎的基本形态;掌握叶的形态特征及相关术语;(4)了解根、茎、叶各种变态器官的形态特征;(5)了解根和茎的主要区别。

二、实验内容(1)植物根和根系的形态观察(2)植物茎的形态观察(3)叶的形态观察(4)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三、实验设备植物根、茎、叶的标本;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染色液四、实验步骤根据根、茎、叶的形态类型特征,观察所给的植物标本,按次序先从根的形态开始观察,然后观察茎和叶的形态。

将观察结果详细记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绘根、茎、叶横切面一部分的简图,示植物组织器官结构。

玉米根玉米茎玉米叶2)观察10种植物叶片,完成下列表格内容六、结论与问题1.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次序称为叶序,叶序可分为互生、对生、轮生、簇生和基生等。

在叶序中,对生和轮生易混淆,植物的叶序在观察过程中不仅需要观察整株植物,还必须近距离的仔细观察2.单叶和复叶:凡是一个叶柄上生一个叶片称单叶;在一个总叶柄上,生有两个或多个小叶的称为复叶。

单叶和复叶一般可以根据芽的着生情况判断,复叶的形态有三出复叶、掌状复叶和羽状复叶等3.叶片的形态:有卵形、椭圆形、长圆形、圆形、倒卵形、批针形、倒披针形、线性等。

叶形主要根据叶片长和宽的比例和最宽处来确定4.叶尖和叶基共同决定了叶子的形状,但这两者没有必然联系,如叶尖是渐尖形,叶基可能是平截形、圆钝形等5.叶缘的形态:有全缘、波状、锯齿、牙齿、重锯齿、钝锯齿。

在家庭常见植物中,叶缘多为全缘6.叶脉的形态:有羽状叶脉、掌状叶脉、直出平行脉、横出平行脉、射出平行脉、弧形脉、叉状脉等。

植物地理实习报告文档2篇

植物地理实习报告文档2篇

植物地理实习报告文档2篇Plant geography practice report document植物地理实习报告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植物地理实习报告文档2、篇章2: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文篇章1:植物地理实习报告文档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实习概况】为配合植物地理学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同学们对学科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

我们在周兴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针对本学期课程内容的野外实习。

XX年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内认识校园植物种类及分科情况;XX年6月16日至6月18日,我们从学校出发,先后到达大明山、马山县弄拉风景区,最后一天我们爬上了大明山600米左右的海拔的地方。

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广西的植物的主要类型、性状及分布规律;了解大明山植物垂直分布规律及生长环境;学会群落的抽样调查。

二.【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印证课堂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土壤、植物和其它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和植物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地理和植物地理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地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意义】通过野外实习,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激发对祖国、对广西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珍惜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达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目标,为建立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验报告天水武山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验报告天水武山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验报告天水武山一、前言地球表面个地区内的植物不是杂乱无章地分布,而是在一定地段形成有规律的组合。

任何地段内,具有相同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植物组合,称为植物群落。

由于环境的时空变化和植物类群的差别,植物群落类型及其丰富多样。

不同的植物群落里的生物量是不同的。

何为生物量呢?广义上生物量是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可用于指某种群、某类群生物或生物整个群落的生物量,狭义的生物量仅以重量表示的,可以是鲜重或干重。

研究植物群落中的生物量可以通过研究植物的种类以及各种植物的多度、盖度、频度和重要值来实现。

其中,多度是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单位面积(样地)上的个体数目的值;盖度是指植物地上器官垂直投影所覆盖土地的面积;频度是表示一个种群在一定地段上出现的均匀度;重要值是根据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和相对显著度的综合,即这三个指标之总和等于一个常数。

这样可以把三个不同性质的特征,综合成一个数值,而每个植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可从这个数值的大小显示出来。

我们组主要考察了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的样方样线内的生物群落的水平垂直方向上的不同,比较了生物群落内的生物量的不同,并对此差异做出了分析。

这次实习能够巩固我们课堂上学的知识,提高我们观察和研究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植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环境是指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影响植物生存是环境因素(生态因子)根据其性质可分为6个基本类型:非生物因子:⑴气候因子。

如光、温度、降水、风等。

⑵土壤因子。

包括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⑶地形因子。

有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和坡型。

生物因子:⑴植物因子。

包括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和附生。

⑵动物因子。

如摄食、传粉和践踏等。

⑶人为因子。

有垦殖、放牧和采伐等。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其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而且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也不同。

植物的生物地理学实验

植物的生物地理学实验

04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植物分布格局描述
水平分布格局
通过调查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发现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即不 同纬度和海拔地区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
垂直分布格局
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植物种类和数量也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种类逐渐 减少,但某些特定种类的植物数量却逐渐增加。
改进实验方法
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如优化样本收集策略、提高数 据处理效率、完善实验条件等。
强化合作交流
加强与其他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共享资源和技术成果,共同推动植物生 物地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态环境因子
通过分析植物分布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温度、降水、土壤 类型等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植物群落演替
实验观察到植物群落随时间和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发生演替,包括物 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阐述实验结论对生物地理学理论的贡献
验证生物地理学理论
实验结果验证了生物地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如物种分布与 生态境因子的关系、群落演替的规律等,为生物地理学 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适应性进化机制探讨
生理适应机制
植物通过调整自身的生理机制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例如,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通常 具有发达的根系和减少水分蒸发的叶片结构,以适应水分缺乏的环境。
遗传适应机制
植物的遗传物质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逐渐适应特定的环境条件。通过基因变异和自然 选择,植物能够逐渐适应并繁衍于各种极端环境。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等,揭示植物地理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植物地理学实验报告册参考模板

植物地理学实验报告册参考模板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实验报告册植物地理学专业:地理科学班级: 1301班姓名:北极圈以北学号:指导教师:2015年7月实验一常见植物科属种识别实验时间:2015年6月17日实验地点:校园及生科院标本馆一、实验目的(1)复习巩固和验证课堂上讲授的理论,把理论和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

(2)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如解剖、描述、绘图(不作要求)、鉴定、采集、压制标本、制作腊叶标本、浸制标本及野外记录等。

(4)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植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学会植物学野外工作的方法。

包括如何调查某一地区的植物资源或植被现状,如何采集植物标本,如何做好野外记录,如何观察植物,如何制作液浸标本和腊叶标本,如何鉴定植物标本等?(2)学会描述植物;熟练掌握使用植物鉴定的方法以及运用检索表鉴定植物的基本方法。

(3)运用上述的基本方法,结合所学知识,鉴定并识别百余种植物,从而掌握一些重点科、属的重要识别特征。

(4)正确分析植物特征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三、仪器与设备1.测量仪器:GPS、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

2.调查设备:照相机、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等。

5.相关文献、参考书等。

四、结果与分析4.1如何采集制作植物标本4.1.1一般植物标本的制作4.1.1.1对植物进行初步修整。

如去掉部分枝、叶,留下分枝及叶柄一部分。

4.1.1.2给植物挂上标签,用铅笔填上编号等。

标准的采集签应包括采集号采集时间、年月日、采集者、采集地点。

4.1.1.3填写野外记录。

注意与标签编号一致,标准的野外记录应包括采集号,采集时间、年月日、采集者、采集地点、海拔高度、树高、胸高直径、树皮、树枝、叶、花、果、习性、生态环境、用途、俗名、正名、学名、科名、备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和要求:识别植物叶子的形态类型,掌握描述植物叶子形态的术语
和方法。

2、实验条件和设施:[1]解剖扩大镜或放大镜、镊子、解剖针;
[2]采集到的植物形态的叶子标本:大红花、夹竹桃、黄槐、
山指甲、小驳骨、五爪金龙
3、实验方案与步棸:
观察所给的植物标本,重点观察叶子的形态,依次对叶序、
叶片形态、叶尖、叶基、叶缘、叶脉等进行观察,将观察结
果详细记录。

[1]叶序。

叶在茎上的排列次序称为叶序。

叶序可分为互生、对生、轮生、簇生和基生
[2]单叶和复叶。

凡是一个叶柄上生一个叶子的称为单叶;在一个总叶柄上,生有两个或多个小叶的称为复叶。

单叶与复叶一般可以根据芽的着生情况判断。

复叶的形态有三出复叶、掌状复叶和羽状复叶等。

[3]叶片的形态包括:卵形、椭圆形、长圆形、圆形、倒卵形、披针形、倒披针形、线形等。

[4]叶尖形态有:钝形、渐尖、急尖、刺尖、尾尖、微凸。

[5]叶基形态包括:楔形、圆形、心形、箭形、戟形、偏斜形、耳形、抱茎、穿茎。

[6]叶缘形态包括:全缘、波状、齿状、缺刻。

[7]叶脉形态:羽状网脉、掌状网脉、直出平行脉、横出平行脉、射出平行脉、弧形脉、叉状脉。

4、实验作业与总结
[1]观察所给的植物(大红花、夹竹桃、黄槐、山指甲、小驳骨、五爪金龙)
的叶片,把观察到叶片的各种形态,如叶序、单复叶、叶片形态、叶尖形态、叶基形态、叶缘形态、叶脉形态等填写到表格中。

单叶由一个叶柄和一张叶片组成,叶柄基部有腋芽,各叶自成一平面,脱落时,叶柄、叶片同时脱落。

/复叶在总叶柄或叶轴上生着许多小叶,各小叶常具小叶柄,总叶柄基部有腋芽,各小叶基部无腋芽,许多小叶片在总叶柄或叶轴上排成一个平面,脱落时,小叶先落,总叶柄或叶轴最后脱落。

完成日期:2011-7-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