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分析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期末复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党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的题目是(答案:B)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答案:A)3、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答案:C)4、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答案:A)5、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答案:B)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答案:C)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答案:B)之间的关系。

8、“三个有利于”标准回答了(答案:C)的问题。

9、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答案:A)10、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光明大道主题是(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包括(答案:ABCD)2、我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是指(答案:ACD )3、海峡两岸各自得到一定程度政府授权的事务性商谈的民间机构是(答案:BD)4、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答案:ABC)5、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述错误的是(答案:BD)6、公有制经济包括(答案:ABCD)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答案:AC)8、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坚持(答案:AC)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9、所谓创新型国家,是指(答案:ABD)10、改革开放主要解决(答案:BD )的问题。

11、邓小平在巡视南方的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答案:ACD)12 、在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过程中,遇到的思想障碍主要是(答案:BCD)1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答案:ABCD)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者之间(答案:ACD )1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答案:ABD)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习题与答案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习题与答案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习题与答案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填空题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 )和( )相结合的产物。

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 ),是当代中国的( )。

2、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 )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它的主要创立者是( ),我们党把它称为( )。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它的主要创立者是( ),我们党把它称为( )。

3 、( )、( )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4、邓小平理论以(),()为主题,每一个基本观点都是这一主题的展开和具体体现。

5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_( )。

二、单项选择题1 、在当代中国,只有( ),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A马列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2 、党的( )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在( )上提出的。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五大4、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

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和平C革命与战争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A如何发展社会主义B如何巩固社会主义C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6、建国初期,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照搬了( )。

A苏联模式B南斯拉夫模式C匈牙利模式7、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A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B可以不要人民群众参加C只是少数领导干部的事8、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A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B应以领导人的意志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C应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案例分析题1-6章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案例分析题1-6章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案例分析题第一章邓小平理论邓小平人生经历的启发案例材料: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1931 年夏,邓小平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

邓小平是毛泽东提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坚定实践者,为此受到了当时‚左‛倾路线的迫害。

他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人拥护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坚决主张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反对‚城市中心论‛,反对‚左‛的土地分配政策,结果被当时党内的‚左‛倾领导者撤职,被打成所谓的‚邓、毛、谢、古反党集团‛。

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严重挫折。

1966 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邓小平就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

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二次严重挫折。

1969 年 10 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在当地拖拉机修造厂劳动。

在江西的三年,他读了许多马列著作和古今中外的书籍,并结合中国实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更深入的思考。

1971 年 9 月,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被粉碎。

1973 年,毛泽东重新起用邓小平,并恢复其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毛泽东称赞他‚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

邓小平受命于危难之时,再次从严重的政治挫折中崛起。

1975 年 1 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子、国务院副总下、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

邓小平召集军队干部会、省市委书记会、农业会议、科学院会议,系统地提出了全面整顿的思想。

这些会议的中心议题都是‚整顿‛。

全面整顿,就是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

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改革的实验。

整顿的实质是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矛头直指‚四人帮‛。

由此,邓小平再次受到错误路线的打击,被指责为搞‚右倾翻案风‛,再次被错误地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

邓论和三个代表(A卷)答案

邓论和三个代表(A卷)答案

A卷答案一. 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正确2、错误3、错误4、正确5、错误6、错误7、正确8、正确9、正确 10、错误 11、正确 12、错误 13、正确 14、正确 15、正确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10分)1、D2、D3、B4、B5、B6、C7、A8、C9、A 10、 A三. 概念解释题 (每题4分,共20分)1、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2、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把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衡量各项工作是非成败的标准 3、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教育和科技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4、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5分)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尊重实践和群众(2)确立科学的常新精神和求实精神(3)处理好主观预测和实际需要、实际可能的关系。

(4)处理好外地经验和本地实情的关系(5)注重调查研究2、衡量是否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标志是什么?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毛思邓理三个代表重要概论(试题及答案)

毛思邓理三个代表重要概论(试题及答案)
C.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D.有着特殊的生
活方式
1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改革开放
1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正确处理( )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42.简述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两个步骤及其相互关系。
42.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走;一、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谶纬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二、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领导中国的革命。只有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才深刻结识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结识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培养新型农民。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A.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B.和平与发展的观点
C.世界多极化的观点 D.经济全球化的观点
27.党的十七大提出党的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其重点是( )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坚定理想信念
C.健全民主集中制 D.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电大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与答案_电大考试

电大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与答案_电大考试

中央电大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与答案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一、共10分)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第一次明确使用并被写进党章是在党的十五大。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3.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

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5.我们党在设计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时,总是追求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统一,强调富强、民主、文明三个目标的统一。

6.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8.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9.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0.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和最基本的动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A )上来的战略决策。

A.经济建设 B。

政治建设 C。

文化建设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指( B )。

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B.它本身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已经过时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

A.经济建设 B。

改革开放 C。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我国实现工业化要走( A )。

A.新型工业化道路 B。

劳动密集型工业的道路 C。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6.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B )。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

劳动还存在差别和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C。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7.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C )。

2023版《概论》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后习题答案1

2023版《概论》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后习题答案1

第七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怎样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可以集中概括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⑴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而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③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⑤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只有大力推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才能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⑥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这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期末考试B卷试卷及答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期末考试B卷试卷及答案

然⅛煤 旧羊叵申e 登K ∙M H郭⅛装 然⅛蝶 痂 “"衰 ”嶷黑 S ,展)注 (油)厨与灰那根斐臻卦脓闿卦 O T Oz然⅛期旧箜叵⅛e⅛κ∙⅛郛⅛黑 然⅛煤 “巾茹 ”3篡”窗国 ”陵遽 轴8)瞄花归那张薇斐卦脓卅卦。

T o Z《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期末试卷B参考答窠及评分标准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LB 2.C 3.B 4.A 5.D 6. B 7. A 8.D 9.A 10.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

共16分)1.ABC2.ABCD3.ABD4.BCD5.ABCD6.AC7.AD8.ACE三.辨析题(每小题6分,其中判断正误2分,分析原因4分。

共12分)1.错误(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其中既有正确的思想,又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

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这个党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范畴。

(2)毛泽东长期以来是作为党的领袖和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从事革命活动的,他的正确言行和科学著作,主要反映了领导集体的意见和决定,也集中概括了其他领导成员的重要思想和重要贡献,他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第一个理论成果的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毛泽东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杰出代表,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3)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创造,而是党的集体智慧和结晶,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参与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所以,不能把毛泽东思想简单地等同于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

应当说,毛泽东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大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分析题及答案1 .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共同富裕。

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其主观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但实际上却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

当前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却又导致了贫富不均、两极分化。

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共同富裕只能是同等富裕和同步富裕”这一观点。

2.胡锦涛在“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时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请回答:( 1)为什么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 2)为什么说“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江泽民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依据江泽民的这段话分析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4 .当前我党的某些干部:思想上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不认真学习理论,不用心汲取新知识,不深入思考新问题,思想僵化、吃老本,跟不上形势,甚至蜕化变质;工作上敷衍了事,马马虎虎,暮气沉沉,甚至碌碌无为;作风上官僚习气重,当官做老爷,办事讲排场,到处“作秀”;有的贪图享乐,奢侈浪费,品位不高,格调低下。

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

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关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

5 .以下是关于我国现代化战略的一组材料:材料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目标是:到 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战略步骤:1980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 2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一○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材料 3江泽民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材料 4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1990年到2001年,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一倍多。

到上个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居民消费基本改变了多年来以吃、住为主的格局。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 1 ,分析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 2 )说明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二○一○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

( 3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为什么我们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 )为什么说“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6 .以下是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组材料:材料 1经过 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从国际经验分析,工农业发展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工业化初期的以农补工阶段,工业化中期的工农业平等发展阶段,工业化后期的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1000美元、农业在GDP中的份额下降到20%以下、农业劳动力的份额下降到40%以下时,经济发展即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过渡。

200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900美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下降到14.5%,农业劳动者占就业人口的比重已降到50%以下。

这表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开始打破,步入工业、农业平等发展的新阶段。

统计显示,“九五”以来,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开始明显增加,国家启动了农村税费改革,加大了对农林水力尤其是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

1998年-2001年,国家累计安排农口国债资金1897亿元,占同期国债投资总规模的28.7%,加上中央预算内农业基本投资,五年共安排中央预算内基本农业建设投资2547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速度最快、总量最多的时期。

从今年开始,中央又明确要求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支出的主要部分用于农村。

摘自《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开始倾向“三农”》,新华网, 2003 年 4 月 28 日材料 2确定中国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即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在不改变农村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去谋求农村有限的发展与进步。

这种思路的根本缺陷是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他单元的有机关联,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单独加以研究,因而实现不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在战略选择上必须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这也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其根本出路是大量减少农民。

这些农民到哪里去,就不只是农业和农村内部的事情了,它涉及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

因此没有一个宏大的战略眼光,没有一个巨型的系统工程,是无法解读和驾驭这件事情的。

摘自《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中国经济时报》 2003 年 10 月 27 日材料 3当前,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推进速度是快还是慢,成果是大还是小,关系到“三农”问题、城乡就业问题的解决和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

而在这一进程中,各地的城镇化政策、措施和工作方式,是否有利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否充分考虑了广大城乡居民特别是转产和失地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生活保障,处理好城镇的发展和农业、农民、农村之间的关系,使农民在小城镇发展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从而最终体现推进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互动,社会环境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这个城镇化宗旨,这是衡量我们工作好不好,正确不正确的客观标准。

摘自《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经济日报》 2003 年 9 月 15 日请回答:( 1 )材料 1 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者就业人口比重都已经下降,为什么国家还要增加支农资金、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投入?( 2 )如何理解材料 2 所说的“确定中国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3 )联系材料 3 说明当前应当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7 .以下是关于我国宪法修改的一组材料:材料 1妥善处理宪法的稳定和与时俱进的关系,是修改宪法必须准确把握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行宪法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直在探索如何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这个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在探索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

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共和国在 3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产生过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

材料 21982年12月4日,顺应时代的发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四部宪法。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应运而生的现行宪法,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指明了国家的根本道路和发展方向。

2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部合乎国情、有中国特色、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好宪法。

材料 320多年来,依照法定程序,现行宪法曾先后经历了3次修改: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对宪法部分内容作了修改: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明确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整表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个宪法修正案,共17条,不断完善了现行宪法。

这几次修宪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只对不修改就会妨碍改革发展的条款进行修改,可改可不改的不改,可以采取宪法解释的办法予以明确的不改。

这些修改,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又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识的深化。

材料 42004年3月14日,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最新的宪法修正案。

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宪法,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明确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用“财产权”代替“所有权”,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以外的其他物权、债权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财产权,提供了宪法保障;同时,完善了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以利于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

请回答:( 1 )我国宪法不断修订的过程包含了哪些哲学原理?( 2 )材料 2 指出, 1982 年宪法“是一部合乎国情、有中国特色、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好宪法”,为什么此后宪法还要多次修改?( 3 )分析材料 4 中我国宪法确立对私有财产权保护制度的重大意义。

8 .阅读下列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组材料:材料 1尽管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发展过程非常曲折,但 50年来的实践却雄辩地证明了它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