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快速公交客流量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快速公交系统(BRT)运营能力的实证研究

中国快速公交系统(BRT)运营能力的实证研究

中国快速公交系统(BRT)运营能力的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目录摘要 (1)一、研究背景 (2)二、研究现状 (3)2.1 国外研究现状: (3)2.2 国内研究现状: (3)2.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三、创新之处及指标选择 (5)3.1 创新之处 (5)3.2 指标的选择 (6)四、BRT运营能力模型探究 (7)4.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7)4.1.1建立模型 (7)4.1.2 统计意义检验 (8)4.1.3经济意义检验 (9)4.1.4 多重共线性检验 (9)4.1.5 克服多重共线性的方法 (10)4.1.6 模型的不足 (11)4.2 逐步回归模型 (11)4.2.1 找出最简单的回归形式 (11)4.2.2 逐步回归 (12)4.2.3 模型的结论 (13)4.2.4模型的不足 (13)五、基于主成分回归的计量模型 (14)5.1 主成分回归方法论 (14)5.1.1 主成分回归概念 (14)5.1.2 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 (14)5.2 建立模型 (16)5.3 统计意义检验 (20)5.4 还原一般回归方程 (20)5.5模型总结 (20)5.6高峰时期平均运营车速的计量模型分析 (22)5.7模型总结 (22)六、结论及建议 (24)参考文献 (26)摘要快速公交系统(BRT)以其快速、高效、高容等特点受到诸多城市的青睐,因而将其作为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革新性方案。

同时能够对一个系统的质量好坏进行评价也是必要的环节。

BRT系统的运营速度和载客量对BRT系统运营功能的发挥起着关键性作用。

同时,由于BRT系统处于高峰时段的运行状态是评价BRT系统质量好坏的重要条件,于是我们通过对全国已建设好BRT系统的城市高峰载客量和高峰平均运营车速进行实证性研究,运用主成分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与这两方面相关的影响因素。

最后利用得到的主成分线性回归方程不仅可以了解各个因素所起的作用,还可以了解各个BRT系统的高峰载客量和平均车速,从而为已建设好的BRT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可以为即将建设BRT系统的城市提供参考。

广州交通状况的优化过程分析广州BRT的出现

广州交通状况的优化过程分析广州BRT的出现

BRT的实施过程
1、广州市BRT系统定位为: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 之间的一种大容量、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既是轨道交 通的补充、延伸和过渡,也是常规公交的核心与骨干 。 2、广州市BRT系统试验线规划情况。近期规划23公里 的中山大道BRT,中期规划15.7公里的广州大道BRT, 远期规划7公里的三元里大道——解放北路BRT。同时, 在黄沙大道、机场路、广园路、人民路、沿江路、东晓 路、工业大道、天河路等路段规划设置公交优先车道。 现在就以实验线路中山大道为主要研究对象。
(8)、停车换乘 • 为小汽车驾驶员和骑自行车的人提供的停车换乘设
施包括:在接近公交走廊结束的地方提供停车场所,驾驶 员/骑自行车的人可以将车开到临近快速公交系统走廊的 这个路边换乘站停放小车/自行车,并换乘公交车进入城市 中心。 • 停车换乘可以带来额外客流,使快速公交系统系统受 益;停车换乘可以减少出行时间、为进城提供更舒适、更 高效的旅程、可以节省停车费用,使小汽车驾驶员受益减 少了驶入城市中心的小汽车数量,也减少了拥堵及其带来 的相关问题。
6、快速机动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用 地的开发模式必须尽快转型 。不能走 用地无序蔓延、交通被动配套的传统 发展模式 7、轨道交通存在高投入、建设周期长、 运营成本难以回收等特征,与厦门城 市发展阶段的经济能力、客流需求、 缓解交通拥堵的迫切性以及引导城市 结构转型的时效性存在较大反差。
情况出现的原因分析
• BRT的优势 • 与轨道交通比较 • 1)建设周期短。与轨道交通不同,BRT无须经过 国家层面复杂的审批环节,市政府可按照一般基 本建设程序审批,根据财力、交通状况和客流等 因素迅速决策、灵活建设。 • 2)建设与运营成本低。 • BRT投资成本比轨道交通低得多,高架段建设成 本约6000万元· km-1(不含车辆购置费),地面段仅 为500万元· km-1;同样条件的轻轨需2亿元· km-1; 若全线修建地铁,则成本超过5亿元· km-1。

BRT 快速公交规划设计指南 demand

BRT 快速公交规划设计指南 demand

快速公交规划设计指南 客流需求分析 – 4:1 4: 客流需求分析数学的本质不是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高德, 数学家对所规划的BRT系统潜在乘客需求的分析是随后的绝大部分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

客流预测对于设计系统、规划运营、预测财政可行性都非常关键。

了解乘客在哪里和什么时候需要交通服务有助于建立一个以满足顾客需要为首位的系统。

决策者经常想将新的BRT系统建在较宽的道路上,或者环路上,那里往往没有多少交通且道路空间充裕。

有时,他们也会因为政治原因选择BRT 走廊,比如在每个区都建一条走廊,而忽视这些走廊对乘客的重要性。

或者将走廊设在有权利的政治人物可以受益的地方。

虽然这些因素都不可避免的影响决策过程,BRT系统设计者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建立一个最能满足乘客需求的系统。

这需要的不仅是规划一条走廊,而是整个BRT网络。

如果系统没有形成网络,那么乘客数量就只会是潜在顾客乘客量的一小部分。

首先,系统设计上需保证足够的运力以满足一定的未来预测客流量,且未来客流增加,仍然可以维持高的运营速度。

对项目未来客流需求的预测应该基于现有公共交通客流需求和未来乘客可能的预期增长速度计算得出。

保守的做法是将系统需要设计得有一些富余的运力,因此从设计的角度来说,高估未来的乘客需求要比低估好。

开始时乘客量估计通常比较粗略,但是很快之后的客流需求预测应尽量准确,才能保证好的设计质量。

如果系统设计运力高于实际所需,不仅费用昂贵又占有过多的道路空间,本来那些空间可以分配给步行、自行车道或者公共空间、或者停车和社会车道使用。

反之,如果设计运力过低,车辆将十分拥挤,即使在低的乘客水平下的车速也可能甚至低于现状车速,从而失去乘客。

无论是哪种问题都会降低服务质量和系统的盈利。

优化运营也需要进行客流需求分析。

BRT系统可以保持现有公交线路不变,但是如果进行改变,也许收益会更大。

客流需求分析对于优化BRT 运营服务可以提供很多关键信息。

城市快速公交设计及案例分享

城市快速公交设计及案例分享

城市快速公交设计及案例分享城市快速公交(BRT)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方式,以其高效、环保、经济等特点,逐渐成为各大城市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重要选择。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快速公交的设计要点,并通过案例分享,展示快速公交在实际运作中的成功经验。

一、城市快速公交设计要点1.线路规划(1)选择合适的道路:快速公交线路应选择宽度适中、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以满足快速通行的需求。

(2)合理设置站点:站点间距应适中,避免过于密集,影响运行速度;同时,要考虑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和居民出行需求。

2.车辆设计(1)车型选择:根据线路特点,选择适合的车型,如低地板、大容量、双开门等。

(2)车辆配置:配置高性能的发动机、制动系统、空调等设备,确保车辆的安全、舒适、节能。

3.信号优先(1)交叉口信号控制:通过设置专用相位、延长绿灯时间等方式,实现快速公交在交叉口的优先通行。

(2)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快速公交与信号灯的实时联动,提高运行效率。

4.票务系统(1)多样化购票方式:提供现金购票、公交卡、手机支付等多种购票方式,方便乘客。

(2)优惠政策: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合理的票价优惠政策,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二、城市快速公交案例分享1.北京快速公交1号线(1)线路特点:全长约25公里,共设站位24个,采用封闭式专用道,实现了快速通行。

(2)成效:快速公交1号线开通后,日均客流量达到20万人次,有效缓解了北京市东西向的交通压力。

2.广州快速公交系统(1)线路特点: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包括多条线路,采用开放式专用道,交叉口信号优先。

(2)成效:快速公交系统日均客流量超过100万人次,成为广州市公共交通的骨干。

3.成都快速公交K1线(1)线路特点:全长约30公里,共设站位25个,采用双开门、低地板车辆,提高运营效率。

(2)成效:K1线开通后,日均客流量达到15万人次,对缓解成都市区交通拥堵发挥了重要作用。

常州快速公交(BRT)运行情况调查报告

常州快速公交(BRT)运行情况调查报告

常州快速公交系统(BRT)运行及反馈信息调查报告摘要:2008年元月,快速公交系统BRT开始于常州投入运行。

近两年来,其方便快捷的通行方式、低廉的价格,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赢得了市民的肯定和称赞,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车内设施环境、高峰时期的过分拥挤等问题也引起了一些市民的争议。

针对以上情况,2009年8月5日~8月20日,我们社会实践小组以问卷调查为基础,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对公交公司领导的数据反馈和相关人员采访,得出以下调查报告,希望能为常州的公交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字:BRT 快速公交运营状况市民反馈数据分析人员采访一.调查概述本次调查采取书面问卷及人员采访的方式。

问卷所设问题采用定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提出,并含有一些开放性的回答提示。

调查对象为常州广大市民,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7份,有效率91.4%。

本文根据详实的问卷调查结果及采访情况就BRT使用情况、受欢迎程度、运营状况、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二.实践流程概述:1、确定成员:出于个人自愿原则,组成本次实践小组成员:黄磊,黄晶,陈蓓,陶静媛,黄晏清2、活动分工:由于活动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我们制定了以下分工细则:问卷调查——全体人员采访——(1)公司领导——黄晶黄磊(2)司机,市民——陈蓓陶静媛(3)录音,记录——黄晏清资料整理和分析——黄磊黄晶陈蓓陶静媛总结撰写——黄晏清黄磊活动总结——全体3、制定计划:针对常州BRT的运营情况,在大家积极讨论下,我们明确了该实践活动的目的,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

第一阶段:小组成立,成员确定,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第二阶段: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市民进行广泛的走访和调查。

第三阶段: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第四阶段:根据分析结果反馈给公交公司,并采访相关人员。

第五阶段:根据分析数据和采访结果撰写总结报告。

4、活动过程:根据所有成员共同制定的活动计划,我们有条不紊地逐步展开实践。

重庆BRT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重庆BRT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重庆BRT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引言:重庆作为中国重要的内陆城市,一直在致力于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便利性。

其中,BRT(Bus Rapid Transit)作为一种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在重庆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对重庆BRT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重庆BRT的发展现状重庆BRT是在2008年开始规划和建设的,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重庆市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之一。

以下将从线网规模、客流量、运营效果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1. 线网规模截至目前,重庆BRT线网总长约为119公里,共有11条BRT线路。

这些线路涵盖了城市主要道路和繁忙区域,方便市民出行,减少交通拥堵。

2. 客流量重庆BRT每天的客流量也在不断增长。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重庆BRT的日均客流量约为100万人次。

这充分证明了重庆市民对BRT系统的接受度和需求量的增加。

3. 运营效果重庆BRT以其高效的运营效果而闻名。

相比于传统的公共汽车系统,BRT系统减少了交通拥堵和排队时间,提高了运营的效率。

同时,BRT还引入了刷卡乘车和电子站牌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了乘客的乘车体验。

4. 服务质量重庆BRT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在重庆BRT系统中,乘客能够享受到独立的车道、高速运行、空调车厢和无障碍设施等,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舒适的乘车环境。

二、重庆BRT未来的发展趋势尽管重庆BRT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还存在改进和发展的空间。

以下将从拓展线网、提升运营效果、优化服务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未来趋势的分析。

1. 拓展线网重庆市将进一步加强BRT线网的拓展规划,特别是将BRT线路延伸至城市新兴区域和交通繁忙的旅游景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

2. 提升运营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运营效果,重庆BRT将进一步优化车辆调度和运行速度,提升运力。

同时,在重要的换乘站点增加车辆和座位的供应,以减少乘客的拥挤感。

我国BRT快速公交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我国BRT快速公交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我国BRT快速公交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一、我国BRT建设现状城市汽车拥有量的飞速增长,使道路占用率大幅提高,造成道路拥堵现象日趋严重,进而导致高峰期车速下降、空气污染增加、居民出行体验度差。

因此,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保证出行效率、缓解出行拥堵的关键。

近年来部分城市大力建设BRT快速公交,提高地面公共交通效率,特别是2018年关于城市交通系统建设的《52号文》下发以后,国内地铁建设紧急刹车,BRT建设又逐步进入大家的视野。

所谓BRT是指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的简称,作为公交运输方式,其运量介于现代有轨电车和常规公交之间的中小运量交通运营方式。

BRT 通常使用专用车道、高承载车道、快速车道路作为运输条件,采用绝对独立路权与相对独立路权、“公交优先”的运营方式。

2019年我国城市BRT车辆数达到9502台,同比增长4.3%,目前BRT交通在一线城市的建设热潮正在向二三线城市扩散。

相较城市地铁,BRT具有建设投资小、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运营方式灵活等特点。

BRT站点位置的设置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后期运营都具有重要影响,BRT线路所在区域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影响显著。

因此成为了许多建不起地铁的二三线城市中短期内解决城市堵塞问题的优选,如厦门、济南等城市通过建设BRT 交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特别是2018年以来综合化城市公交系统建设在部分大城市快速兴起,许多一线城市将BRT快速公交系统作为地铁线路的补充,与城市中的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国内的BRT线路里程快速增加。

2019年我国城市BRT公交线路里程达到6150公里,而客运量达到17.47亿人次。

二、BRT公交的需求有多大BRT相较于普通公交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独立路权,因此能够极大提升行驶速度和发车频率,从而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综合运行效率。

将公交运营速度与同时段、同线路的社会车辆速度对比,能够较直接、客观地反映公交运行效率与城市交通效率的相对水平,值越小表示两者速度差距也越小。

重庆主城区快速公交BRT发展情况

重庆主城区快速公交BRT发展情况

2020年线网规划 the BRT plan of
2020
• 远期BRT线网规划是基 于轨道基本线网6线1环 建设完成的情况下进行
规划的,远期BRT网络 由4条线路组成,总长 约131.4公里。
• 远期BRT线网从远景轨 道线网7、8、9号线的 过渡和基本线网6线1环 的接驳以及客流相互喂
给两个角度进行规划的。
• 1、在北部、西部及东部城市拓展区内,可依托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开 辟快速公交线路,形成片区内部公共交通的骨架,为远期建设轨道交 通系统培养客流;
• 2、在近期客运量尚处于较低水平时,沿未列入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的轨道线路走向,依托城市干道逐步开行快速公交线路,作为轨道交 通的过渡。切实做到公交优先,引导和带动城市拓展区的健康发展。
公交线网主要集中于主城中心区,对东西槽谷、北部新区的辐 射功能不强;
可拓展空间有限,通过重复增开线路来提高常规公交的容量已 不大可能
轨道交通由于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大等特点短期内难以发挥 骨架作用;
快速公交由于通道资源的紧缺现阶段难以推广发展;
服务于中长距离跨组团出行的班线车、公交车由于体制、经营 策略等方面的原因,不仅不能很好地满足出行者需求,还存在 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现状快速公交运行情况
The BRT operation
2008年1月1日,主城 区首条快速公交高九路 示范线(简称BRT01路) 正式运营。该线路全长 12.34千米,设车站11 座,运营车辆10辆,设 计运行时速为2530km/h,日客运量约 5000人次。
2009年9月30日,快速公交 BRT01路向南北进行延伸, 由原来的“九坑子-巴国城” 延伸至“龙头寺公交站场- 大渡口香港城”。调整后, 线路全长约28.5千米,车站 增设后达20座,运营车辆增 设后达27辆,实行分段票制, 起步价2元,全程4元,日客 运量增至12000人次。

2023年BRT快速公交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BRT快速公交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BRT快速公交行业市场分析现状BRT(Bus Rapid Transit,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交通系统,结合了轨道交通和传统公交系统的优点。

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和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对BRT快速公交行业市场分析的现状的1500字报告:一、BRT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近年来,全球BRT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共有约400个城市拥有快速公交系统,其中有近200个城市已经建设了或正在建设中的BRT系统。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BRT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以每年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

二、BRT市场主要驱动因素1.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城市交通拥堵是全球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BRT作为一种高效的交通系统,可以显著减少交通拥堵,提高整体交通效率。

2. 改善空气质量和环境保护:BRT系统通常采用低排放和新能源车辆,可以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3.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BRT系统通过专用车道和站点优化等措施,提高了公共交通的运行速度、可靠性和舒适性,使乘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从而提高了公共交通的竞争力。

4. 降低出行成本:相比于私家车,BRT系统的费用相对较低,可以降低乘客的出行成本,进一步鼓励乘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三、BRT市场主要挑战和限制因素1.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BRT系统的建设需要兴建专用车道、站点、信号灯等基础设施,而这些投资较大,对城市的资金和土地资源提出了较高要求。

2. 规划和设计难度大:BRT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多方面因素,需要进行详尽的可行性研究和交通模拟分析。

3. 舆论和利益相关方的阻力:BRT系统的建设可能会受到汽车厂商、出租车司机、私家车用户等利益相关方的反对,可能存在舆论阻力和政治阻力。

2023年BRT快速公交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BRT快速公交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BRT快速公交行业市场发展现状BRT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是指在贯通城市区域交通通道中,以快速、高效、便捷、安全和舒适为宗旨,运用先进技术、高品质的客运设施和服务,以公转车为主体,与其他交通模式协调衔接,为广大市民提供高效、环保的公共交通服务。

BRT快速公交成为全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目前,全球近90个国家的180个城市已经开通了BRT快速公交,并且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拉美地区的发展最为迅速,占全球已落成和正在建设的BRT系统的85%以上。

与此同时,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也在加强BRT的发展。

据悉,到2023年,全球BRT系统总里程将达到超过5万公里,旅客量将接近50亿人次。

在我国,早在1992年,深圳就率先实施了全国第一个BRT系统。

如今,我国的BRT 快速公交网络不断发展壮大,全国已有30多座城市开通了BRT线路。

其中,广州BRT快速公交系统规模最大,是全国最具规模、最具代表性的BRT系统之一,线路全长达到23.3公里。

此外,成都、上海、武汉、北京、南京等城市的BRT系统也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并持续向周边城市扩展。

BRT快速公交具有以下特点:1.车辆经过优化设计,可实现高速行驶。

BRT快速公交可以达到高速公路时速,大大缩短了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行时间,缓解了城市出行的交通压力。

2.设施完备,体验优良。

BRT快速公交的站点、车辆、服务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改进,使其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和更好的乘坐舒适度。

此外,BRT系统采用车展式站点,可以有效减少站点闲置时间,提高人员换乘效率。

3.车辆节能环保,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BRT快速公交采用新型能源车辆、先进技术和节能设备,既降低了能源消耗,又减少了排放污染,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对绿色出行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BRT快速公交行业面临的挑战:1.建设成本高。

由于BRT系统需要建设新的车道、设施和站点,因此建设成本较高,需要政府提供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

广州市快速公交运营模式

广州市快速公交运营模式

广州市快速公交运营模式浅析摘要:广州市中山大道快速公交(brt)试验线于2010年2月10日建成投入运营,一期走廊全长22.9公里,设置26对路中站台,配置31条brt线路,投入运营车辆950台,日均运输客流80万人次,单向客流运载能力超过2.7万人次/小时,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广州brt系统的运营证明了“灵活式线路运营模式”也可在保证一定系统运营速度下,实现较大的客流运输能力。

在一定可能下,避免了“干线-支线接驳”模式运营下需要修建大量换乘站,最大化节省乘客时间,减少乘客换乘时间损失。

关键词:广州市快速公交;运营模式; 封闭走廊;灵活线路;分析0 引言brt系统不仅仅是一项基础设施工程,它集合了运营、票务、智能交通、调度、体制等的一项系统性工程。

在规划建设brt系统时,人们往往忽略了对系统运营模式的选择,而过度关注车站和基础设施的技术选型。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brt系统的运营模式的总结、广州中山大道brt系统的运营模式分析对比,以及广州brt系统的运营效果评价,提出广州brt系统的成功运营证明了“灵活式线路运营模式”也可在保证一定系统运营速度下,实现较大的客流运输能力。

在一定可能下,避免了“干线-支线接驳”模式运营下需要修建大量换乘站,最大化节省乘客时间,减少乘客换乘时间损失。

1 国内外brt系统运营模式研究brt系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适应力,既可以在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实施,如圣保罗(巴西),墨西哥城(墨西哥),首尔(韩国),巴黎(法国)、北京、广州等;又可以在人口不足100万的小城市中得到很好应用,如佩雷拉(哥伦比亚),基多(厄瓜多尔),南特(法国)等。

基于不同的系统模式和建设规模,系统运载能力可以适应5000人次/单向小时~4.5万人次/小时[1]。

1.1国外brt系统发展情况1974年巴西库里蒂巴实施了世界上第一条具有完整特性的brt 系统。

2000年哥伦比亚波哥大市建成了世界上迄今为止运力最大的快速公交系统-千禧年快速公交,近年来,世界各地多个国家相继建成了多个快速公交系统。

快速公交(BRT)1

快速公交(BRT)1

快速公交(BRT)院系:软件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摘要快速公交(BRT)称为“轨道式公共交通”的形式在国际许多大城市冲得到快速的发展。

公交的延误最主要为路段延误也交叉口延误,作为专用路权的BRT 系统,研究其在交叉口的延误则具有专用路权的BRT系统。

关键字快速公交区间断面客流量交叉口延误BRT的优缺点目录一、背景介绍 (4)1.快速公交的概念 (4)2.大连BRT简介 (4)二、调查方法及数据 (5)1.调查方法 (5)2.调查数据 (5)三、数据分析 (7)三.快速公交的优缺点及比较分析 (13)快速公交的优点 (13)快速公交车比普通公交车的缺点 (14)1.快速公交过于霸道 (14)小结 (14)参考文献 (15)一、背景介绍1.快速公交的概念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Bus Rapid Transit)是一种来源于巴西库里蒂巴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

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由于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成本低,需要的投资比轨道低10倍左右,而且建设期短大约为18个月(地铁3年),实施的灵活性载客量往往与轻轨系统相当,造价去比其少很多,有效抑制因私家车增加导致的公交载客量下降,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等优点。

2.大连BRT简介大连的BRT线路,BRT线路沿兴工街至张前路,共设14个站点:兴工街、沙河口火车站、车家村、春柳、刘家桥、周水前、周水子、友谊街、泡崖村(泡崖派出所)、玉湖街、工业大学、美林公园、美林园、张前路。

大连市公交集团方面介绍,目前BRT的线路路号定为“B”线路,单程票价一元。

该车的最大时速为80公里左右,上路后设计时速为25-30公里。

本线路于2008年1月开通,是东北地区的首条BRT线路,工程总投资为3.4亿元,全部采用黄海牌BRT客车。

杭州市快速公交系统(BRT).

杭州市快速公交系统(BRT).
杭州市快速公交系统(BRT) 建设管理情况汇报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二OO七年七月十一日
根据《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的意见》(建城[2004]38号),杭州市委、市 政府印发了《关于构建“城市公交优先”体系 解决市民“出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试行)》 市委发[2004]34号文,正式提出建设快速公 交系统。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二)线路概况
B1线是连接主城与下沙副城的城际快速公交干线。下沙副城是 杭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学城所在地,面积50多平方千米, 规划人口50万,现状人口约20多万; 沿线共有70余条公交线路与其相交和相叠,换乘十分方便。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三)基本设计指标
线路全程28公里,规划设置23对中途停靠站,6个换 乘枢纽站,设计平均运送速度,达到22—25以上公里/ 小时。 设置:开放式专用车道、信号优先、水平登降、站 台售票、站台闸机、站台门系统、智能交通等设施。 最大设计客流15.7万人次/日,高峰客流运送能力为 9600人次/小时,线路最高配车为100辆18米铰接车。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5、智能交通系统
B1线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中包括: 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优先系统、客运智能调度系统、 站台自动门系统、电子收费系统(AFC)、乘客信息服务 系统、场站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车载移动电视电话、网络 通信系统等。 实现公交优先通行、车辆动态监控和智能化调度、水 平登降、站内收费、导乘服务、光纤和无线传输的信息化。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四)一期工程建设情况
B1线一期工程全程为28公里,共建成13对中途站,1个停 保场,3个始发站,平均站距为2公里。 运行方式采用路侧公交专用道行驶,右侧开门,侧式站 台。
线路开通后根据市民和下沙开发区政府要求,中途站增 加到15对。

基于AnyLogic的城市公交BRT车站客流仿真分析

基于AnyLogic的城市公交BRT车站客流仿真分析

基于AnyLogic的城市公交BRT车站客流仿真分析
郑崇伟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24()5
【摘要】近年来,各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快速发展,但是在轨道交通发展成网以后,BRT 公交的发展却受到限制。

如何保证其开通后能安全运营并在发展与持续阶段能够不断优化车站客流空间,以达到升级车站的目的,是现在BRT车站诸项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

现在的评价方法都是一般的常规静态分析。

以成都二环路BRT车站为例,现在通过引入AnyLogic行人仿真模拟技术,测试BRT车站在正常情况、极限状态下的运行情况,通过软件模拟就可以非常直观地评价其交通状态,并反馈其模拟结论,用于利用车站空间,以达到满足客流的前提下优化空间的目的。

模拟显示,成都BRT车站现有状态可以满足最高峰时的人流通勤状况并且拥有可利用的多余空间。

【总页数】3页(P103-105)
【作者】郑崇伟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
【相关文献】
1.基于行人仿真模拟技术的城市公交BRT车站设计研究
2.基于Anylogic的地铁车站客流仿真分析
3.高铁客流换乘城市轨道交通仿真评价
——基于Anylogic的建模技巧及实现4.基于Anylogic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推演仿真5.基于Anylogic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仿真优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概述:BRT(Bus Rapid Transit)系统是一种高效、快速、环保的公共交通系统,通过专用车道、快速通行、优先权等措施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BRT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设计原则、关键技术、运营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

设计原则:1. 客流需求分析:根据城市的客流需求,确定BRT路线的起点、终点以及中途站点,确保覆盖人口密集区域和主要交通枢纽。

2. 车道规划:为BRT系统规划专用车道,确保公交车能够快速通行,减少拥堵和延误。

3. 车辆选型:选择低排放、低噪音的公交车辆,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和环境友好性。

4. 站点设计:设计宽敞、安全的BRT站点,包括候车亭、站牌、无障碍设施等,提供便捷的乘车环境。

5. 信号优化:优化BRT系统与其他交通信号的配合,确保公交车能够优先通行,提高运行效率。

关键技术:1. 快速通行技术:采用专用车道、道路隔离、信号优化等技术手段,确保BRT 系统的高效运行。

2. 电子支付系统:引入电子支付系统,实现快速刷卡、挪移支付等便捷支付方式,提高乘客的支付便利性。

3. 智能调度系统:利用GPS、GIS等技术,实现对BRT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4. 环境监测系统:安装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物、噪音等环境指标,保障乘客和周边居民的健康安全。

5. 公交车辆管理系统:建立公交车辆管理系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调度等管理,延长车辆寿命,降低运营成本。

运营管理:1. 人员培训:对BRT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驾驶员、售票员、维修人员等,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2. 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BRT系统的安全监控和巡查,确保乘客和车辆的安全。

3. 宣传推广: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BRT系统的优势和服务,吸引更多的乘客使用公共交通。

4. 数据分析:对BRT系统的运营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客流量、运行时间、运行速度等,为优化运营提供参考依据。

城市快速公交(BRT)专用道客运能力分析

城市快速公交(BRT)专用道客运能力分析

城市快速公交(BRT)专用道客运能力分析摘要: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运能接近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快、投资省的新型、高效公交运营系统,主要是指具有专用路权、封闭运行、水平登降、大容量车辆等一系列特征的地面公共汽车系统。

其投入为地铁的七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建设周期为地铁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而运输能力却能达到地铁的三分之一。

关键词:城市快速公交(BRT);专用道客运能力;为了提倡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于公交优先协调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介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二者间的快速公交的大力引进发展,较大提高了城市客运量间的流通。

一、快速公交系统现状在我国,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基本形成常规公共汽车交通一枝独秀或与传统轨道交通并存的基本格局。

上世纪末以来,随着城市化浪潮的兴起与激荡,快速公交系统从概念到实践开始应运而生并愈来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拥有轨道交通与否,构建快速公交系统己成为当代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共同选择。

现在大部份城市还在探讨和摸索阶段建议:①我国有条件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昆明等城市应选择1~2条公交线路,按快速公交系统的要求进行建设,摸索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

②我国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要结合各城市资源状况,采用不同的发展方式。

如果条件许可,可按快速公交系统所包括的全部内容进行建设;也可利用城市已经建设的公交专用车道,建设交叉路口公交优先信号系统,改进站台设计和车辆设计,同样可达到快速公交系统的效果;还可利用城市已经建成的城市快速道路,利用快速路的资源,布设公交优先专用道和灵活设置站点,可以在短时问迅速提供快速公交服务。

二、城市快速公交(BRT)专用道客运存在的问题1.公交线网布局不合理。

客运交通缺乏统一规定与布局,客运结构及站点分布不尽合理。

常规公共交通方式、运营组织、网络结构单一,层次不清,骨干线路和支线线路的功能定位不明确,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交通需求。

国内BRT智能系统建设情况及市场容量分析

国内BRT智能系统建设情况及市场容量分析

国内BRT智能系统(快速公交)建设情况及市场容量分析上海智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摘录1 概述目前,国内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但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要想解决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在公共交通领域,中央制定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并制定了相关政策。

温家宝总理2004年6月25日批示: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2005年9月,国家建设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我国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指出具备条件的城市应结合城市道路网络改造,积极发展快速公交系统。

《十一五规划》也强调指出,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BRT建设成本远低于地铁、城市轻轨,且运行效率能够保障城市核心区域大规模人员出行的需要,因此成为改善城市交通的极为可行的手段,因此,BRT的大规模发展成为必然。

2 建成及正在建设的BRT信息化项目分析在我国,截至2008年12月31日,已经建成或者正在建设的BRT线路见下表:已经建设或者正在建设BRT线路的城市如下所示:其中涉及到的信息化系统部分,投资总额达到5亿元。

3 规划建设(市场前景分析)3.1 国内BRT系统规划及建设现状分析3.2 国内整个市场容量分析从上述规划及建设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有BRT建设规划的城市在20个多,按照各地的基建进展情况分析,最近5年内每年会启动5-6条BRT线路的建设,建设的总条数达到25-30条。

今后5年内,国内众多省会或者经济发达的城市有序地推进快速公交系统的规划或建设工作。

预计巴士快速交通系统的总长度可达300-500公里,日客流量达到200-400万人次。

每条BRT线路项目建设中智能系统投资按照3000万计算,最近5年的BRT 智能系统市场容量至少在7.5亿到9亿左右,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RT 流量分析摘要论文编号: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 ,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中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

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集成调度系统),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模式的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剥离逐步分析,根据各个阶段性数据的分布,进行线性&非线性拟合,探究出该地区全年的各阶段客流量分别与或多个不同因素的关系。

同时总结出一套有效、可行的快速公交系统客流预测方法,为BRT的安全管理研究提供数据依据和理论保障。

针对问题一,客流量与自然因素相关性分析,将客流量数据(处理后的数据,处理过程在文中有详细说明)分别与各个因素结合,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判断二者是否具有相关性,在相关的前提下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并得出结论。

针对问题二,将节假日与周末的有关数据单独抽离原始表格,计算客流量与其相关系数的协方差系数,根据协方差系数的性质,判断相关性程度进而判断其对客流量的影响程度。

针对为题三、四,对以上所计算出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并从实际角度出发,为该城市BRT未来发展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快速公交系统(BRT)客流量相关因素相关性分析客流量预测方法多项式Logistic模型一、问题重述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中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

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集成调度系统),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模式的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附件为某城市BRT-1号线刚开通时的流量统计及对应的天气情况,请对全年数据进行客流量多尺度时间特征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客流量和温度、天气、风速的相关性分析。

2、客流量和假日经济相关性分析,并分析温度、天气、风速对其影响程度,找出最适合出行的气象状况。

3、对客流量进行多尺度分析,并进行周期流量预测,从应对安全管理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4、从你的研究角度提出更多的思考,向有关部门写一封建议书。

二、符号说明及名词定义三、基本假设1、假设一年内,该地区工作日的人口迁入迁出不足以影响到本文所研究的各项指标。

2、两年内,人口基数基本保持一致(不考虑医学的快速发展)。

3、假设各交通系统在一年内的服务质量均为良好且保持不变。

4、假设一年内,各交通系统并未出现重大问题从而影响其他交通方式的客流量。

四、问题分析4.0背景分析目前,我国快速公交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于大数据研究,归纳分析能够很好地帮助我国健康发展快速公交体系。

目前,国内对快速公交系统的认识已逐步得到统一,并将快速公交系统视为提供高效服务的“绿色交通”系统和缓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

4.1问题一分析根据附件中的数据,本文以客流量为主体,分别探究天气,温度,风速对其影响,由于客流量与人们的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由表中数据可知,假期1的客流量明显高于同期工作日的客流量,因此将假期的客流量以及相关信息与工作日的客流量以及相关信息同步分离,分别对其进行分析以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同时我们还知道,新线路的知名度会随时间而按照一定规律提升,这无疑会影响到实验结果,因此本文将对数据进行第一步处理,即“去普及度处理”,以控制单一变量。

4.2问题二分析将工作日客流量概况与节假日客流量进行比较,以探讨客流量和假日经济相性。

利用概率学知识,计算出二者的相关系数,以判断假日(经济)对客流量的影响程度同时将自然因素量化,并计算其相关系数进而探讨其对客流量的影响程度。

而最适出行气象状况,可依据数据,对出行人口,温度等因素进行评估并预测出最佳出行条件。

4.3问题三、四分析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客流量进行分析,总结出周期性规律,利用Logistic模型估计出对应时间的客流量估计值。

例如,若在某一段时间内,客流量较多,而BRT线路以及车辆统筹不完善,则会发生拥挤,等待时间过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应利用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以及预测,从而提出切合实际,有助于BRT发展的合理性建议。

五、模型建立及求解5.1针对问题一进行建模求解由问题分析可知,这属于多信息变量的统计描述模型,该问题主要是对客流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其方法是统计每日客流量时同时记录该天的天气,温度,风力等数据。

据此,我们进行一下分析:该市BRT刚开通不久,在当地居民中尚未普及,在一年的运营过程中,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选择乘BRT出行。

应先去除应普及度越来越高而增加的客流量,才能更加准确的研究其他因数对客流量的影响。

为了减少人口流动对普及度的影响,我们仅研究工作日的年客流量变化量,特此说明,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在法定节假日的前一天出发旅行,使那时的客流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且根据我国的放假规律,所有的法定节假日都是工作日,所以本文所提的工作日皆不包含非法定节假前一天。

2全年原客流量图根据《全年原客流量图》,对此曲线的分析,我们借鉴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将其分为:缓慢期,对数期,稳定期。

1. 缓慢期:BRT 刚开通时,很多人仍然会选择原先的出行方式,拒绝这种新型的出行方式。

2. 对数期:BRT 趋完善,较为方便快捷,越来越多人选择这种方式出行。

3. 稳定期:受到人口等因数,人们已经基本适应乘坐新出的交通工具。

我们利用阻滞式增长模型X(t)=X m 1+(X m X 0−1)e −rt 对其进行拟合得X(t)=45000001+(3114)e −0.002316t (X m =450000,X 0=140000,r =0.002316),从而得到了一年内因普及度提高而增加的客流量∆X =45000001+(3114)e −0.002316t −140000下文所指客流量是排除了这一主要因数之后所剩的客流量,此时我们就能对风速,温度,天气等其他因数进行研究。

5.1.1风速全年纯微风天数33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1.51%。

且最高风级不超过5级。

据《蒲福风级表》对陆地情况的描述,我们有理由相信,该城市的风速变化较小且处于较低水平,对人出行的意愿几乎无影响。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认为关于高风速数据属于气象学中的正常现象,偶然性误差太大,不足以进行与客流量的相关性分析。

3度相关;当0.3≤︱ρ︱<0.5时,视为低度相关;当︱ρ︱<0.3时,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极弱。

无论是何种情况,|ρ|<0.3。

说明日平均温度、温差和客流量的相关程度极低,不是影响客流量的主要原因。

不同时间分类,日平均温度、温差对客流量的影响差别也十分大。

1.纵向对比(|ρ1.2|>>|ρ1.3|>|ρ1.1|,|ρ2.2|>>|ρ2.3|>|ρ2.1|)无论是日平均温度还是温差对客流的影响都是正常周末远多于其余两者,法定节假日及其前一天又大于工作日。

这是因为人们正常周末出行的自主选择性最强,人们可根据温度选择自己是否出行和出行方式;而在法定节假日及其前一天的时候,只有还留在当地的居民有自主选择权,而原道而来的游客即使遇到不好的天气也会选择继续出行;至于工作日时,无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人们日常工作、4生活所必需的出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横向对比(|ρ1.1|>|ρ2.1|, |ρ1.2|≈|ρ2.2|, |ρ1.3|>|ρ2.3|)根据《全年温度变化图》,当地年春秋两季有明显的回暖的迹象,全年温度呈三重波峰,温度变化较快。

人们经过长年的适应,对温差变化较为适应。

5.1.3天气我们将天气分为五大类,分别为无障碍天气,雾霾天气,雪天,雨雪天气,5可知,该城市不良天气主要为雨天,应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得到以下结论:工作日时,⎺Z1,1≈⎺Z1,1。

正常周末时,⎺Z2,1>⎺Z2,2。

法定节假日,⎺Z3,1>⎺Z3,2,且变化较正常周末更为明显。

不良天气会降低BRT客流量。

工作日时,人们进行的日常生活、工作所必需的出行不会有太大变化;正常周末时,人们会避免在不良天气出行,对客流量有所影响;而法定节假日及其前一天,不良的天气会减少外地人前来游玩,增强当地人离开该市的想法,即使留下的人也会减少出行,所以不良天气对客流量影响较大。

5.2针对问题二进行建模求解假日经济的相关因数与最适合出行的气象状况5.2.1假日经济与客流量相关性假日客流对比图在考虑到法定节假日前一天和法定节假日最后一天人口的双向性流动,我们认为⎺Y2≈⎺Y3>⎺Y1。

由此可见,法定节假日对客流量的影响与正常周末对客流量的影响相当,该城市不是旅游城市。

假日经济对客流量有正面刺激。

根据《假日客流对比图》可知:6正常周末。

客流量稳定。

法定节假日及其前一天。

客流量波动较大,主要原因是春节期间,人们在家陪伴家人,减少在外出行。

5.2.2温度、天气、风速对客流量的影响程度之前我们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在这里只做简单的归纳。

5.2.2.a风速。

因该城市全年的风速变化较小且处于较低水平,不影响人们的出行意愿,对客流量几乎无影响。

5.2.2.b温度。

无论是日平均温度还是温差对客流的影响都是正常周末远多于其余两者,法定节假日及其前一天又大于工作日。

日平均温度对客流量的影响会大于温差造成的影响。

5.2.2.c天气正常周末时,不良天气对客流量有所影响;而法定节假日及其前一天,不良天气对客流量影响较大。

5.2.3最适合出行气象。

在微风,温差小的气象出行是最好的。

因为这两个因数与客流量的相关度极小,选择这样的气象出行,既能感到身体适应,又不会有特别多出行的人。

5.3周期性客流量预测与安全管理性建议5.3.1周期性客流预测前三者略多,周五、周日客流量相当且较多,周六达到顶峰。

据此,我们能预测周期性客流量。

5.3.2安全管理建议影响安全的主要因数有以下两点5.3.2.a天气7降雨天数分布图在不利于出行的天气中,雨天占了83.33%,而且当地人工作日时不会因为降雨而减少,将其列为为主要考虑对象。

根据《降雨天数分布图》显示,该市降雨主要集中7月,8月以及12月。

所以这3个月的工作日应额外注意雨水天气带来的危险。

5.3.2.b 客流量在节假日时,客流量会比平时高出许多,个别时候(如元旦前夕)会井喷式增长,可能造成拥挤,甚至踩踏,此时应加派人手引导游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