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简介

合集下载

利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利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
.

假定 和简化 都被认 为 没 有 反 映 出线路 区 的实 际 情 况 基 于利 用当时 已 有 长足进 步的 计算 机 尽量安排 列车
,
山 阳 线 的标 准运 行图编制作业
,

.
次 采用计算机编制 列车运行 图 总 共占用计算 机 叮 天
172 小 时
.
通过提 高列车对数 增加线路容量的 考虑 算机编制 时刻表

,

办理

为附 属装 置的 计算机
由 于 研究 开 始时就被指 出的 人
,
时间等
机 间 的情 报交换 有 了 飞跃 的进 步
变 得容 易起来
:
,

更主要 的 是 由包括 机车车 辆运 用
,
,
乘务 员运 用

采用计算 机编制 时刻表 有 了很 大发展 器上
,
即 计算机的计
,
站 内作 业 等多种重 要因素错综 复杂地交织在 一 起
,
贯线
( 米原 一
青森 》试 用 了本 社 所 编制的 方案 运行图
19 7 2

线路 容量

的 议 沦甚 为活跃
.

虽然 对
获得了良好 的效果 故在
主 要 干线
,

,
.(;ຫໍສະໝຸດ 月一g月,
对全 国
、 。
计算线路容量提 出多种理 论 方案
但 由于 进 行过多的
.
19 73 年 1 0
月改图 时 以 及 东北 线 高崎线 都 采用 了计算 机

, ,

故趁技 术研究所换 新型计算机之机 没置 于 国铁本社列车科内 的计算 机联 接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列车运行图是轨道交通组织运输生产的基础,其编制周期的长短、编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轨道交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采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是适应市场需要的重要技术举措,本课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主要涉及列车运行图编制的相关要素、步骤、方法,重点介绍计算机编图的相关背景、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是通过上机操作熟悉、掌握计算机编图的使用方法及相关技术。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背景和基本原理,能通过上机操作,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编图系统的使用方法及相关技术。

课程目标2:能够用计算机编图系统在规定时间内编制出一套符合实际需要且可用的列车运行计划图。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3和毕业要求5:毕业要求观测点3-2. 能够针对交通运输特定需求,完成交通运输各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毕业要求观测点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设备设施、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交通运输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表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表3: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实践一、基础数据管理1、实践目的(1)了解基础数据在编图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2)熟悉编图系统中基础数据的详细构成。

(3)掌握线路基础数据、车站基础数据、区间基础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等编辑功能的详细操作方法。

2、主要实践内容(1)线路基础数据管理:包括新建线路、插入线路、删除线路和修改线路名称等操作。

(2)车站基础数据管理:包括新建车站、插入车站、删除车站、修改车站、移动车站和到发线使用设置等操作。

(3)区间基础数据管理:包括新建区间、插入区间、删除区间、修改区间、移动区间和自动产生区间等操作。

3、重难点掌握线路基础数据、车站基础数据、区间基础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等编辑功能的详细操作方法。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理论与方法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理论与方法
(3) 手工方式的运行图调整工作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难 以从全局出发保证运行图综合效益,也难以适应特殊 的运行需要和环境的要求。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第三节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特点
利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具有以下特点: (1)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处理手段,减轻了列车运行图编制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第二节 传统手工编图存在的主要问题
编图问题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复杂、技术难度大,因此 在人工编图的方式下,编图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受到 了极大的限制,编图的速度和质量得不到科学的保证。现有 的人工编图所呈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1) 由于手工编制列车运行图周期长、不能作多方案比选
过模拟列车的运行过程,确定最佳的信号配置方案及闭 塞分区长度,进行人员的培训和调度员、车站值班员的能力 测试,对运营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改进措 施等。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英国也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进行编图研究。1965 年英国借助计算机,首先在较短的区段上进行列车运 行模拟,后来发展到在包括30个车站、300架信号机的 单线自动闭塞区段上进行列车运行模拟。从1971年开 始,英国用计算机直接指挥编组站的作业过程,广泛 采用列车运行图自动描绘系统。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日本应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主要采取人机对话的 形式,编图人员使用光笔进行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和调整,大 大的减少了编图的工作量。近几年,日本在研究“人工智能” 的基础上进行列车运行图编制专家系统的开发,采用搜索树 原理和经验制约作为知识规则进行驱动,利用启发式手段 (HEURISTIC),进行局部自动调整,从而把人的判断能力 和计算机的高速运行能力结合起来,开发了列车运行图编制 系统(DIADS),并在1991年后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应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复线区段列车运行图

应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复线区段列车运行图
,
对 四 个 复 线 区 段 实际 编 制 情况 的 分 析 表 明 是 在旅 客 列 车运 行 线 确 定之 后 货 物列 车运 行 线
,

比 人 工 编 图 速 度快

质 量高
效果 好
具 体做 法
,
电 子 计算 机 按 照 设定 的 数 学 模 型 和 算 法
,
,
迅 速 而 堆 确地排 定

描 绘 出 列 车运 行 图

,
使 用 的 机 车台 数 少
,
保 持运输 的均衡
,
性 与协 调 性 以 及 运 输组 织 所 要 达 到 的 条件等 等

因此
,
如 何给 出 确切 的 数 学 模 型是 应 用 电 子 研 究 电 子 计算 机 编 制 列 车 运 行 图
,
。 , ,
国 外 自五 十 年 代 以 来
,


但 由 于编 图 的 诸 因 素 交 错 影 响
列车 追 踪 间 隔 和股道 检 查 等 也 都 可 用
,
数 学 表 达 式 之 间 的 组 合 来描述 隔时分规 定为
8
例 如 一 货 物 列 车 到 达 某 站 待避 旅 客 列 车时
8
, ,
假 定列车 追踪 间
,
分钟
那 么 货 物 列 车在该 站 最 早 要 在 旅 客 列 车 通 过 后
x
分钟 才 能 开 出
打 印 列车运行 时 刻 表 和 计算出 各项 技 术指 标
现琳 排
定 方法分 别叙述 如 下


编制 复 线 区 段 货物 列车 运行线 的 数 学模 型
,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简介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简介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简介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简介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国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一直进行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研究工作。

我校研制开发的“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在全路多个铁路局和设计院得到广泛应用,并被铁道部用于编制全路直通客车二分格方案图。

系统对于单线、双线及单复线、自动闭塞及半自动闭塞、直线线路及网状线路都是有效的,是一个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系统性较强的、功能较完善的以铁路网为整体的计算机编图软件系统。

系统的使用改变了过去的手工编图方式,使得编图工作中放弃传统作业方式下的纸和笔已真正成为了现实。

该系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铁路研究利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已跨入实际应用阶段。

该系统由数据库管理、运行图编制及调整、客图管理、时刻表生成、运行图绘制、车站股道占用图绘制及指标统计等子系统组成。

系统在将编图资料进行数据库管理的前提下,采用全参数化设计,具有良好的实用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该项研究建立了“单双线合一”的编图算法,为路网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奠定了技术基础;该项研究采用基于人工编图经验的启发式搜索算法,取得了对难度较大的单线列车运行图的自动编制问题求解的有效突破;系统切合实际需要,提供了编图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交互手段;系统不但具有较强的单机编图功能,同时具有较完善的计算机联网编图功能,系统数据管理能有效支持网络操作,数据的输入、修改及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和调整等实现了网络化,可支持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多用户的协同工作,初步为铁道部、铁路局两级编图提供了技术支持手段。

系统已在全路各铁路局及铁道第一、二、三、四勘察设计院、中铁咨询设计院、中铁电气化研究设计院、沈阳勘察设计院等单位投入运用。

该项研究系列成果曾获铁道部科技进步1等奖1项和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3等奖4项。

而且该系统目前已被铁道部确认为全路计算机编图的统一软件,在此基础上,铁道部已确定在西南交通大学成立全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研发培训中心,全面*研发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构建全路统一、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列车运行图编制和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和管理的系统化、智能化,同时,强化全路列车运行图编制人员和客运专线运输计划编制人员的培训工作,为全路特别是客运专线运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调整系统设计及实现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调整系统设计及实现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调整系统设计及实现
倪少权;吕红霞;刘继勇
【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1(036)003
【摘要】利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是铁路适应市场的需要,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调整子系统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列车运行图系统的调整系统的功能设计进行了讨论,对该子系统框架的设计以及图形显示优化的技术实现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总页数】5页(P240-244)
【作者】倪少权;吕红霞;刘继勇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成都铁路局运输管理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92.41
【相关文献】
1.全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设计的研究 [J], 倪少权;吕红霞;杨明伦
2.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系统研究与应用综述 [J], 王凯;倪少权
3.计算机编制上海枢纽列车运行图工程实现 [J], 汤友福;吴林;朱挺
4.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列车运行图编制一体化系统设计 [J], 黄树明;杨皓男;倪少权
5.我国计算机编制铁路列车运行图技术迈出历史性一步由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倪
少权教授主持的“基于群体协同的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荣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J], 张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呼和浩特铁路局的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

呼和浩特铁路局的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

呼和浩特铁路局的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
纪洪业
【期刊名称】《中国铁路》
【年(卷),期】2002(000)005
【摘要】@@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是一项涉及路网内技术设备的运用、生产力布局、工作量调整的繁重、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为充分发挥列车运行图提高效益的源头
作用,应当及时地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列车运行图的调整编制工作.然而,长期以来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工作仍然依靠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编图周期长、难度大,根本无法适应当前铁路改革的节奏.因此,建立一套先进的、路网区域的、安全可靠的、应变
能力强的、适应市场经济效益型的、运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化工具支持的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势在必行.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纪洪业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营销调度处,副科长,工程师,呼和浩特,01005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
【相关文献】
1.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调整系统设计及实现 [J], 倪少权;吕红霞;刘继勇
2.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系统研究与应用综述 [J], 王凯;倪少权
3.计算机编制呼和浩特铁路局列车运行图的研究 [J], 纪洪业;武文魁
4.计算机编制呼和浩特铁路局列车运行图通过鉴定 [J],
5.我国计算机编制铁路列车运行图技术迈出历史性一步由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倪少权教授主持的“基于群体协同的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荣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J], 张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计算机编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研究_聂磊

计算机编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研究_聂磊

第18卷第1期(总第39期) 中国铁道科学1997年3月 计算机编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研究聂 磊 郭富娥 (北方交通大学)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摘 要:根据我国高速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特点,对计算机编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分析,探讨了适合我国高速铁路特点的编图理论和方法。

在确定了高、中速列车运行线的合理铺划顺序之后,根据各类列车的不同性质,提出了3种算法。

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利用计算机编图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算法,开发了计算机编制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系统,其内容包括基础数据的存取与管理、铺划列车运行线、运行图选优、运行结果输出等。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兼顾了我国高速铁路各发展阶段对运行图的不同需要。

关键词:高速铁路 计算机 列车运行图 有效时间链 回溯搜索1 前 言 高速行车技术是一项集众多领域知识的庞大系统工程,它不仅在硬件技术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在软件技术方面(如运输组织方法等)也较之常规方法有新的突破。

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工作的综合计划,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也是高速行车不可缺少的技术文件之一。

高速铁路已经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投入运营,由于国情不同方式各异,如日本、法国为高速专用型,德国、意大利为客货混行型,因而编制列车运行图也有所区别,日本以规格化运行图为模式,德国则以分时运行图为模式。

据我国铁路专家和学者的多年研究论证,我国的高速铁路在运营后的较长时间内将采用高、中速列车混行的组织方式,而且两种列车速差大,某些中速列车要上、下高速线。

这就决定了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与非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及其它国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会有较大差异。

作为高速铁路的成套技术,及时地研究利用计算机编制适应我国高速铁路特点的运行图是十分必要的。

2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 编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与非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工作内容相同,都是在距离(S)、时间(t)的坐标平面上确定满足运行图各种约束条件,并达到一定目标的列车运行线集合。

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单线列车运行图

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单线列车运行图
1 9 8 2 和 1 9 8 3年
: ,
运 行 图 区 域 内铺 画 旅 客 列车 和 滴 柱 列 车 运 行
线

自动 化 能 够 提 高 运 行 图 的质 帚 并 能 大 大 地
,
度列车运 行 图 准行 分 析 比 较 表
、,
缩短编 制时 间
同时 也不排 除在 考 虑具体区 段
,
明 完 全 保 持 中 间 站 的 揖 杆 吉 弋 (通 廿 或 停 车
少 扣除 系 数

向 题 还 没 有最 终 解决
在这方而
, .
大 帚的 研 究 经 常 简 化 成 数 学 试

_
,
可 调 整 列车运 行时 刻 以减
凑 原理
这 个 戚理 被 编 闻 技 术 人 员 研 利 用

L
因 此 这 种 新 的方 法 将 使 固 定旅 客
述 旅 客列车
摘 件 列 车 周 电 运 行 线 和 货 物 列车
方案
,
即 货 物 列 车 卖 际 运行 图 和 最 大 平 行 运 行
,
l 机 器编 制硅杆 图的 草m 彼得 洛 夫 作 出的

最 旬 毫电呵 砖
,


若 梁 用第一 方奏
,
原始 有 电的 准 备 过程 会
到 日前 为 正

他研 制 电的 寮
相 当夏杂 图 编制 如 二线
;
而 民大 大 喂 制 了 区 段 改 造 舌 的 运 行 增 加 车站 配媛
为 了 确 定 旅 客列车 运 行 时刻应 预 先 了 解

`
应 满 足 以 下 要隶
o r
: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理论与方法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理论与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原苏联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对列车运行图的计算机 编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模型及模式进行了多种试 验、改进和完善。采用的基础算法主要为模拟人工方法, 不追求运行图最优,而是着眼于实用,采用人机对话方式, 应用计算机代替人工烦琐的运算工作,在计算机给定方案 的基础上进行人机对话方式的修改调整,直至满意为止, 从而减少了运行图编制时间,但优化效果甚微。
60年代铁科院运输所率先在我国研究利用计算机铺画 单线非平行运行图。经过多年的研究,铁科院于1985年开 发了“人机对话方式铺画全路直通客车方案”软件,先后 在PDP-11和VAX系列计算机上运算,软件实现了许多功能, 但由于当时计算机运算速度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系统仍不 能直接应用。 近十年来,经过铁科院运输所坚持不懈的努力,对该 软件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和完善,目前已应用于实际编制全 路客车直通方案。该软件系统采用人机对话方式,实现了 运行时分累计,运行轮廓方案,兑现方案和检调方案的铺 画,对主要枢纽客运站进行行车间隔检查、车站到发线检 查和库线检查以及打印方案指标等功能。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英国也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进行编图研究。1965 年英国借助计算机,首先在较短的区段上进行列车运 行模拟,后来发展到在包括30个车站、300架信号机的 单线自动闭塞区段上进行列车运行模拟。从1971年开 始,英国用计算机直接指挥编组站的作业过程,广泛 采用列车运行图自动描绘系统。 此外,德国、比利时、罗马尼亚、加拿大等国家 也先后进行了计算机编图的研究与试验,在不同程度 上取得了一些成果。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三、国内外计算机编图的方法综述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在我国的运用与发展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在我国的运用与发展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在我国的运用与发展1 概述列车运行图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规定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以及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间,是铁路运输组织的基础和铁路各部门的工作计划。

由于铁路运输组织受天气、外界因素以及各部门工作配合的影响造成了运输计划性不强,列车晚点较多的现象,因此手工编制列车运行图的劳动强度越来越越大、越来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外对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研究,一般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而我国引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则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

经过了50多年的艰苦研究和探索已经初具成效,本文将对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运用与发展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2 目前我国计算机编图的主要特点2.1 基本满足了各铁路局间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和基于计算机局域网络的全路旅客列车运行图的联网编制,在实现全路数据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提供了各铁路局列车运行图的查询、绘制、指标计算与统计、报表输出等功能,并提供了较强的群体协同作业技术手段,具有基本的自动铺化水平。

2.2 目前我国运行图的编制实行的是铁道部、铁路局两级的管理体制,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运行图的基本资料必须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换。

因此系统具备数据的分解、合并功能,铁道部可将各铁路局的数据合并为全路数据库也可将相关数据下载到各铁路局同时也可接受各铁路局上传的相关数据。

2.3建立了切合实际需要的人机交换系统。

2.4 系统将数据管理与列车运行图的编制与调整、绘制、时刻表输出以及指标计算等功能合为一体综合起来构建一个整体的列车运行图编制体系。

2.5 采用全参数化设计,将编图相关技术资料全部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编图系统完全按照数据库系统所设计资料和条件进行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3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方法3.1 模拟方法该方法主要以人工编图的原则和经验为主,系统自动生成计算机编图的判别准则和执行程序,实现人工编图的全过程。

TDCS系统简介

TDCS系统简介

TDCS系统系统简介TDCS(Train Operation Dispatching Command System)是覆盖全路的调度指挥管理系统,能及时、准确地为全路各级调度指挥管理人员提供现代化的调度指挥管理手段和平台。

TDCS 以现代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为基本技术手段,实现对列车在车站和区间运行的实时监视,动态调整、自动生成列车运行三小时阶段计划,实现列车调度命令的自动下达和实迹运行图的自动描绘;实现分界口交接列车数、列车运行正点率、行车密度、早晚点原因、重点列车跟踪等实时宏观统计分析并形成相关统计报表;为各级调度人员提供列车的动态运行情况,便于机车合理调配,提高运输能力和安全程度;显示铁路路网、沿线线路、车站、重要列车和救援列车分布等主要信息,为铁路事故救援、灾害抢险、防洪等提供决策参考。

TDCS系统采用各种新技术与铁路信号技术的特点相互融合,把传统的以车站为单位的分散信号系统逐步改造成为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信号系统,由提高安全提高效率向提高运输效能转变,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由模拟传输向数字传输转变,由手工绘制向辅助及自动绘制转变;通过建立一个融先进通信、信号、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多媒体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化信息系统,为各级调度人员提供先进的调度指挥和处理手段,提高应变和处理能力,减少调度人员通话和手工制表数量,改善调度指挥人员的工作条件,从而提高铁路运输组织的科学性、劳动生产效率和铁路服务质量,为铁道部生产布局的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系统结构中心局域网采用高性能的交换机组成双100M 高速以太网,所有设备通过双网卡连接到双局域网上,确保各节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车站局域网采用高性能的交换机组成双100M 高速以太网,所有车站设备通过双网卡连接到双局域网上,确保各节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调度中心子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为通过双冗余局域网实现的以太网网络接口,接口为RJ45 接口规范、网络介质为5 类双绞线,速率为100M。

我国计算机编制铁路列车运行图技术迈出历史性一步

我国计算机编制铁路列车运行图技术迈出历史性一步

我国计算机编制铁路列车运行图技术迈出历史性一步作者:张晴来源:《创新时代》2017年第07期由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倪少权教授主持的“基于群体协同的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荣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倪少权,男,出生于1967年,教授,博导。

全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研发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

长期致力于计算机编制铁路列车运行图研究,主持研究开发的成果成为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的支撑手段。

曾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曾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之青年奖、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

2016年3月3日,中国铁道部门传来喜讯,基于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开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开展的“基于群体协同的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荣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迈出了我国计算机编制铁路列车运行图技术研究历史性的一步,为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再添利器。

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工作的综合计划和铁路行车组织的基础,运行图在适应市场发展、满足市场对铁路运输的需求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运行图编制周期的长短、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传统的手工编图方式造成编图周期过长,使得铁路难以快速编制新的列车运行计划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因此,采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是我国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种大趋势下,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及各铁路局纷纷寻找更好的突破口,并支持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倪少权、吕红霞带领学校计算机编图研究团队进行了“基于群体协同的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系统研究。

依托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全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研发培训中心,他们十年磨一剑,终于在2015年完成了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3.0版和4.0版的研发,取得了重大科研突破。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他们自主研制开发了全路一体化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取得了计算机编制全路列车运行图的突破;建立了列车运行图编制的网络化协同技术,实现了全路联网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突破;建立了群体协同工作的编图模式,打破了传统个体封闭作业的编图模式;提出了基于分层决策和满意优化的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智能化解决方案;建立了“单双线合一”的计算机自动编图技术,攻克了计算机编制路网列车运行图的技术难关;构建了集列车运行图相关作业计划编制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实现了系统集成创新;系统开发实现了基于64位的技术升级,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生命周期。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介演示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介演示

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负责对所有 列车检测装置和列车通信 网络进行管理和监控。
系统的基本原理
信息采集
列车检测装置通过传感器 等设备实时采集列车的速 度、位置、信号灯等信息 。
信息处理
中央控制系统接收到采集 的信息后,进行分析和处 理,然后向列车发送相应 的指令。
信息反馈
列车接收到指令后,会根 据指令调整其运行状态, 并将调整后的信息反馈给 中央控制系统。
03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
轨道电路技术
轨道电路的基本原理
轨道电路是一种利用铁路线路的钢轨 作为导体,通过信号电流传输信息, 以实现列车运行控制的技术。
轨道电路的组成
轨道电路的工作原理
当列车进入轨道电路时,会破坏轨道 电路的电流平衡状态,从而触发轨道 继电器动作,实现列车的安全控制。
轨道电路主要由钢轨、轨道绝缘、轨 道继电器等组成。
应答器技术
应答器的原理
应答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向列车发送 信号,以实现列车与地面设备之
间的信息交换。
应答器的种类
应答器可分为有源应答器和无源应 答器两种。有源应答器自带电源, 无源应答器则依靠电磁感应产生信 号。
应答器的工作过程
当列车经过应答器时,应答器会向 列车发送信号,列车接收到信号后 进行处理并作出相应动作。
列车调度控制
总结词
对列车进行调度和指挥,确保列车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时间表运行。
详细描述
列车调度控制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它通过对列车的调度和指挥,确保列车按照预定 的计划和时间表运行,实现列车的有序、高效运行。调度控制还对列车的发车、到站、转线等作业进 行管理和调度,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和准时到达。

我国计算机编图概述

我国计算机编图概述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概述1 我国计算机编图研究概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很多发达国家纷纷开始进行计算机编图研究,初期主要研究采取人机对话的形式进行编图,后来进一步发展到研究开发列车运行图智能辅助决策系统。

目前,已逐步由过去单纯研究运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进一步过渡到研究开发列车运行图信息管理系统,向实现全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和管理的信息化阶段发展。

我国铁路从60年代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研究,经过了30多年的探索。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运输所、哈尔滨铁路局科研所、北京交通大学、原长沙铁道学院、原上海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上海铁路局科研所及西南交通大学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经历了编制双线区段列车运行图、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客车方案图、枢纽地区列车运行图、路网列车运行图的研究发展过程,由从力求最优化的目标出发建立数学模型,到从力求实用、确保编图质量的目标出发建立基于智能搜索技术的自动化编图与人机交互相结合的辅助决策系统。

特别是近几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在和铁道部及相关铁路局(我们呼局始于1996年)合作进行计算机编图的研究中,提出了“单双线合一”的计算机编图统一算法思想,研制开发了全路通用的铁路局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软件和全路直通客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软件,已在全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为铁路提速编图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路局不同区段的特点研究特定具体区段的解决方案,缺乏通用性;第二阶段:致力于研究系统的通用性和适应性,力图通过一个系统去解决不同区段、不同线路的问题;第三阶段:研究开发以铁路局为适用对象的编图系统软件,实现以铁路局为整体解决范围的列车运行图的计算机辅助编制;第四阶段:研究开发全国铁路旅客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软件,实现基于计算机局域网络的全国铁路旅客列车运行图的联网辅助编制。

CTC概述

CTC概述
(1)铁路枢纽。以芝加哥铁路枢纽为例,有16家铁路公司的线路接入了芝加哥枢纽,枢纽内的16个编组站除一个共同编组站为多家铁路公司进行车流交换外,其余编组站都为各自公司服务。
(2)编组站。芝加哥最大的编组站是UP公司的普洛维索编组站,与13个铁路公司的线路接轨,共有5个场,到达场有30条线路,编组场有66条分类线。每天办理车数为2200辆,到达24列,始发24列。其中开往本公司线路的列车有12列,有4—6列单元列车,每列编组120辆,4台机车重联牵引;与其他铁路公司交换12列;平均中时26.4h,每办理一辆车的清算费用为26.74美元。
4货运营销
由公司一级的营销部门进行市场调查,确定营销政策,稳定长期用户,招揽新的货主。营销部门有权协商定价。对货主提出的运输要求,按日历通报调度部门,由调度部门组织落实。例如CSX铁路公司运输收入的81%,来自10项长期稳定的货源(煤炭、化工、农产品、化肥、粮食、汽车及零部件、集装箱、木材及纸张、钢铁金属、食品及消费品),这些货源基本都是以单元(始发直达)列车的组织方式进行运输。
3运行图
各铁路公司都设有专门的编图部门,自主编制本公司的运行图。一般是根据货运市场的需求、营销计划和大中型维修施工,每周编一次。美国铁路客运公司(Amtrak)的客车运行图由客运公司统一编制,有关铁路公司将客车运行图纳入本公司的运行图内。各铁路公司对客运公司提出的增加运行线的要求,在线路能力允许时,能够给予安排,但线路能力不足时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商。
德国
德国ICE高速列车通过LZB系统列车一地面问双向通信、险情报警信息系统(包括风、雪、塌方、热轴)、车载无线故障监视诊断系统与地面控制中心和维修中心构成集行车调度指挥、控制、故障监测、维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
欧洲其他国家

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系统的运用与发展分析

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系统的运用与发展分析

列车运行 图计 算机编制系统的运用与发展 分析
史常庆 等
1 我国铁路计算机编图研究概况
我 国铁 路 从 2 O世 纪 6 0 年 代开始进 行利 用计算
机 编 制 列 车 运 行 图 的研 究 ¨ ,经 过 近 4 0年 的 探 索 ,
2 我国现行计算机编 图软件的特征分析
( 1 ) 初 步 建 立 车 务 部 门编 制 列 车 运 行 图 的 过 程 化 作 业 工 具 。基 本 满 足 铁 路 局 客 货 列 车 运 行 图 的
文 章编 号 :1 0 0 3 — 1 4 2 1 ( 2 0 1 3 ) 0 2 — 0 0 2 6 — 0 3
中图分 类号 :U 2 9 — 3 9 ;U 2 9 2 . 4 1
文献 标识码 :B
列车运行 图计算机编制 系统 的 运 用 与发 展 分 析
A n a t y s i s o n U s e a n d D e v e t o p me n t o f T r a i n Wo r k i n g D i a g r a m
( S c h o o l o f T r a n s p o r t a n d L o g i s t i c s ,S o u t h we s t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C h e n g d u 6 1 0 0 3 1 ,S i c h u a n,C h i n a )
w hi c h i s m ai n l y di v i de d i n t o 3 s t u d y s t ag es a nd ai m ed t o r ea l i z e i n t e gr a t i on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n i z a t i on o f t r ai n wor k i n g di agr a m an d r e l at i v e op er a t i on di a gr a m dr a wi n g & m an ag em en t .

调度指挥的利器:列车运行图

调度指挥的利器:列车运行图

调度指挥的利器:列车运行图2022年12月26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2023年第一季度列车运行图。

此次运行图调整,为人民群众的出行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运输保障。

那么,什么是列车运行图?列车运行图为什么要经常调整呢?本文将给大家介绍列车运行图的前世今生。

列车运行图列车运行图是整个铁路系统组织生产运输的重要技术文件,有多重要呢?可以这么说,铁路系统中的车、机、工、电、辆各个专业部门,其生产的组织,人员的作息都要受到列车运行图的影响!它同时也是调度指挥系统的手中利器,如果说司令员指挥战斗离不开地图,那么铁路调度员指挥行车也离不开列车运行图,司机行车也必须照图进行。

铁路列车运行图(以下简称列车运行图)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是全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

它规定各车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以及机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等。

是列车运行时刻表的图解,规定各次列车按一定的时刻在区间内运行及在车站到、发和通过。

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图解,它表示列车在各区间运行及在各车站停车或通过状态的二维线条图。

列车运行图的样子是这样子的:列车运行图示意图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接触不到列车运行图的,但是我们会经常遇到列车运行图的简化版本:列车时刻表。

世界上最早长成二维时空图样式的列车运行图被发明出来,距今已有137年的历史。

列车运行图的前世1814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森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蒸汽作动力的火车机车,成为工业革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欧洲多国也纷纷拉开了建设铁路的大幕,人们出行距离变的越来越长。

在差不多是“晨钟暮鼓”计时的年代,路网规模持续扩大和开行列车数量增多,因各地时间不同步引发的铁路事故时有发生,推动精确同步的铁路时间成为铁路发展的重要前提。

因此,现代标准化时间就这样被铁路发展催生了,并沿着铁路线不断扩展延伸,成为人们的共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简介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简介
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国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一直进行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研究工作。

我校研制开发的“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在全路多个铁路局和设计院得到广泛应用,并被铁道部用于编制全路直通客车二分格方案图。

系统对于单线、双线及单复线、自动闭塞及半自动闭塞、直线线路及网状线路都是有效的,是一个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系统性较强的、功能较完善的以铁路网为整体的计算机编图软件系统。

系统的使用改变了过去的手工编图方式,使得编图工作中放弃传统作业方式下的纸和笔已真正成为了现实。

该系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铁路研究利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已跨入实际应用阶段。

该系统由数据库管理、运行图编制及调整、客图管理、时刻表生成、运行图绘制、车站股道占用图绘制及指标统计等子系统组成。

系统在将编图资料进行数据库管理的前提下,采用全参数化设计,具有良好的实用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该项研究建立了“单双线合一”的编图算法,为路网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奠定了技术基础;该项研究采用基于人工编图经验的启发式搜索算法,取得了对难度较大的单线列车运行图的自动编制问题求解的有效突破;系统切合实际需要,提供了编图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交互手段;系统不但具有较强的单机编图功能,
同时具有较完善的计算机联网编图功能,系统数据管理能有效支持网络操作,数据的输入、修改及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和调整等实现了网络化,可支持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多用户的协同工作,初步为铁道部、铁路局两级编图提供了技术支持手段。

系统已在全路各铁路局及铁道第一、二、三、四勘察设计院、中铁咨询设计院、中铁电气化研究设计院、沈阳勘察设计院等单位投入运用。

该项研究系列成果曾获铁道部科技进步1等奖1项和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3等奖4项。

而且该系统目前已被铁道部确认为全路计算机编图的统一软件,在此基础上,铁道部已确定在西南交通大学成立全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研发培训中心,全面*研发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构建全路统一、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列车运行图编制和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和管理的系统化、智能化,同时,强化全路列车运行图编制人员和客运专线运输计划编制人员的培训工作,为全路特别是客运专线运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编制列车运行图时,必须满足如下要求:(1)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

列车运行图必须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行车的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

(2)迅速、便利地运输旅客和货物。

运行图上铺画的旅客列车应最大限度地为旅客提供方便条件,客、货列
车对数应考虑到运量的波动程度,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运输任务。

(3)充分利用铁路通过能力,经济合理地运用机车车辆。

在铺画列车运行线时,应消除各种不必要的停留时间,提高列车的旅行速度;要合理规定列车重量标准和机车运用方法;对直通列车要注意良好的衔接,以提高机车车辆的运用效率。

同时,要妥善安排工务部门的施工计划,保证线路大修施工和日常运输两不误。

(4)应将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确保列车运行图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日常运输生产和列车运行秩序变化的需要。

(5)列车运行图要与列车编组计划和车站技术作业过程相协调,使列车运行线与车流很好地结合起来。

(6)保证各站、各区段间工作的协调和均衡。

在运行图上铺画列车运行线时,应力求在一昼夜内各个阶段大体均衡,以充分利用车站到发线和咽喉通过能力、车站改编作业能力,以及区间通过能力。

(7)合理安排乘务人员的作息时间,保证不超过规定的一次连续工作时间标准。

列车运行图是全路与运输有关各单位的综合工作计划。

因此,在编制运行图过程中,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列车运行与技术站作业的关系,列车运行与机车交路的关系、运输与施工的关系、跨局列车与管内列车的关系、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的关系等。

要使编制出来的运行图既是先进的,又是可行的。

各铁路局编完运行图后,由铁道部审查批准,并由铁道部确定在全路统一实行新运行图的日期(与新列车编组计划同时实行)、印制行车时刻表,拟定新旧运行图
的交替办法,各铁路局应组织各分局、站、段切实做好实行新运行图的各项准备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