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民歌与陕北民歌的差异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名称:陕南民歌与陕北名歌的差异

课题组成人员:曹玮玮、陈俊行、肖天翔

课题组组长:曹玮玮

指导老师:黄河

摘要:由于陕西的地理环境,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也造就了陕西民歌的差异,举例对陕西南部民歌与陕西北部民歌的异同,做简单的叙述。

关键词:陕南民歌与陕北民歌

谈及民歌,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陕西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秦岭又将陕西分为了三大自然区,北部为陕北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陕北人受了黄土文化和内蒙游牧文化的影响,造就了陕北人的自由豪放,勤劳能吃苦的特点,陕北民歌也就显得旋律高亢而粗犷,情感豪放而热烈,结构自由而流畅等风格特征。

陕南人民憨厚,勤劳而朴实,陕南民歌也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情感表现细腻柔和,结构舒展流畅等特点。

陕南从地势上为两山夹一川的山地结构,它受了汉水文化,蜀文化和三国文化的影响。在这片神奇而秀美的土地上,生活着憨厚,勤劳而朴实的劳动人民,也造就了陕南民歌独特的风格特征,特别是近几年来,陕南民歌飞速发展,逐渐与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陕北民歌而媲,成为陕西民歌中的有一支奇葩!

陕南民歌也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给人以一种山清水秀的感觉,从曲式结构上讲,陕北民歌中商调式和徵调式民歌较多,音程跨度较大,旋律起伏明显,陕南民歌除了五声调式外,它还有一种商调式转徵调式的民歌体裁,这是陕南民歌中的一大特色。

另外,级进的旋律连续发展,渐层上行或下移的手法将旋律修饰得细腻,丰富而华丽,曲风柔婉而妩媚;在演唱风格上,陕北民歌多以高腔带假声演唱,给人听觉上以粗犷豪放而苍凉的感受,有一种鲜明的空间感,扣人心弦;陕南民歌则少用假声,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给人听觉上以委婉而细腻,有一股清新的山

野之风的感觉;还有,陕南民歌在演唱技法上还多用上下滑音及小颤音相结合,给歌曲增添了几分抒咏情绪。

陕南民歌是陕西省秦岭以南的秦巴山区的一大传统民俗,地域上大致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市,以汉中民歌和安康民歌为代表。紫阳民歌(安康)与镇巴民歌(汉中)已经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自古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以及盘歌、儿歌等,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

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7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而陕南民歌属于“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大区。

汉族民歌区在六个区中属于最大的一个,从寒冷的北方到亚热带的南方,从西北高原、西南高原到东部沿海平原,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方式多种多样。语言虽同属汉语,但各地方言不同。

东、西、南、北差异很大,民歌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多种特征。另一方面汉族在北方草原民歌区、西北半农半牧民歌区以及西南高原多民族民歌区都有千万以上的人口,因此,民歌区部分重叠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基于以上情况,汉族民歌区又可以分为十个支区和一个特区(东北都平原民歌支区;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江淮民歌支区;江浙平原民歌支区;闽、台民歌支区;粤民歌支区;江汉平原民歌支区;湘民歌支区;赣民歌支区;西南高原民歌支区;客家民歌特区)。陕南民歌属于“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陕南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送饭调》、《上茶山》、《挑水调》、《送草鞋》、《太阳出来似火烧》、《放羊调》、《拉兵哥》、《太阳打了一把火》、《小媳妇歌》、《十送小郎》、《花鼓调》等。

陕北民歌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陕北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髓。

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黄土高原上,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

小调,以叙事为主,一般都有场景,有人物,有故事情节,还有细节描写。如:《害娃娃》、《探瑜姐》、《送情郎》、《四保揽工》和《下柳林》等都是篇幅较长的叙事体民歌。

信天游(在与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叫“顺天游”,在神木府谷一带叫“山曲”)是广泛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篇幅比较短小,是即兴创作的产物,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们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进林子砍柴,赶毛驴拉煤炭,心有所感,便放开嗓子歌唱起来。它语言质朴,节奏明显,韵脚多变,一般为两句体结构,上下句押韵,不隔句押韵。以七字句或十字句为基础,上句主比兴或写景状物,下句多主点意,虚实结合,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节奏鲜明,韵脚和谐,抒情色彩浓。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它两句一段,段与段之间可分可合,也可独立为一首,类似“散曲”。

陕北民歌:《走西口》《兰花花》《黄土高坡》《亲窝窝》《赶牲口》《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大红果子剥皮皮》《三十里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东方红》《上一道道坡坡下一道道梁》《羊肚子手绢三道道蓝》《翻身道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