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第七版部分重要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6. 试计算图示各机构的自由度。图a 、d 为齿轮—连杆组合机构;图b 为凸轮—连杆组合机构(图中在D 处为铰接在一起的两个滑块);图c 为一精压机机构。并问在图d 所示机构中,齿轮3、5和齿条7与齿轮5的啮合高副所提供的约束数目是否相同?为什么?
解
a) 分析:A 为复合铰链,不存在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F=3n -(2p L +p H )=3×4-(2×5+1)=1
或F=3n -(2p L +p H -p')-F'=3×4-(2×5+1-0)-0=1 b) 分析:B 、E 为局部自由度。
F=3n -(2p L +p H )=3×5-(2×6+2)=1
或F=3n -(2p L +p H -p')-F'=3×7-(2×8+2-0)-2=1
注意:该机构在D 处虽存在轨迹重合的问题,但由于D 处相铰接的双滑块为一个Ⅱ级杆组,未引入约束,故机构不存在虚约束。如果将相铰接的双滑块改为相固联的十字滑块,则该机构就存在一个虚约束。
c) 分析:该机构存在重复结构部分,故存在虚约束。实际上,从传递运动的独立性来看,有机构ABCDE 就可以了,而其余部分为重复部分,则引入了虚约束。
F=3n -(2p L +p H )=3×5-(2×7+0)=1
或F=3n -(2p L +p H -p')-F'=3×11-(2×17+0-2)-0=1
d) 分析:A 、B 、C 为复合铰链;D 处高副的数目为2。不存在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F=3n -(2p L +p H )=3×6-(2×7+3)=1
或F=3n -(2p L +p H -p')-F'=3×6-(2×7+3-0)-0=1
齿轮3与5的中心距受到约束,轮齿两侧齿廓只有一侧接触,另一侧存在间隙,故齿轮高
副提供一个约束。
题2-16图
A
B C
D
齿轮
a)
A
B
C F
K
D
E
I L
J
M
c)
A B
C
D 1
2 3 4
5 6
7
d)
A
B
C
D
E
F
b)
齿条7与齿轮5的中心距没有受到约束,两齿轮的中心可以彼此靠近,使轮齿两侧齿廓均接触,因轮齿两侧接触点处的法线方向并不重合,故齿轮高副提供两个约束。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3. 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
解 a)
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
P 12在A 点,P 23在B 点,P 34在C 点,P 1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
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
对于构件1、2、3,P 13必在P 12及P 23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1、4、3,P 13又必在P 14及P 34的连线上,因上述两线平行,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在无穷远处,即为P 13在垂直于BC 的无穷远处。
对于构件2、3、4,P 24必在P 23及P 34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2、1、4,P 24又必在P 12及P 14的连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B 即为瞬心P 24。 b)
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
P 12在A 点,P 23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 P 34在B 点,P 1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 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
对于构件1、2、3,P 13必在P 12及P 23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1、4、3,P 13又必在P 14及P 34的连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P 13。
同理,可求得瞬心P 24。 c)
A
B C
1
2 3
4 a)
A B
C
1
2
3
4 b)
B A C
1
M 2
3
4
v M d) 题3-3图
A B C
1
2 3 4 a)
P 12
P 23 P 34
P 14 ∞ P 13
∞
P 24
A B
C
1
2 3 4 b)
P 12
P 23
∞
P 34
P 14
∞
P 13
P 24 A B
1
2 3
4 c)
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
P 12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P 23在A 点,P 34在B 点,P 1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 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
对于构件1、2、3,P 13必在由P 12和P 23确定的直线上,而对于构件1、4、3,P 13又必在由P 14和P 34确定的直线上,故上述两直线的交点即为P 13。
对于构件2、3、4,P 24必在由P 23和P 34确定的直线上,而对于构件2、1、4,P 24又必在由P 12及P 14确定的直线上(两个无穷远点确定的直线),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P 24,即P 24在直线AB 上的无穷远处。 d)
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
P 12必在过A 点的公法线上,同时P 12必在垂直于v M 的直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P 12。P 23在B 点。P 3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P 14在C 点。 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 对于构件1、2、3,P 13必在P 12及P 23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1、4、3,P 13又必在P 14及P 34的连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P 13。 同理,可求得瞬心P 24。
8-l 铰链四杆机构中,转动副成为周转副的条件是什么?在下图所示四杆机构ABCD 中哪些运动副为周转副?当其杆AB 与AD 重合时,该机构在运动上有何特点?并用作图法求出杆3上E 点的连杆曲线。
答:转动副成为周转副的条件是:
(1)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机构中最短杆上的两个转动副均为周转副。图示ABCD 四杆机构中C 、D 为周转副。
当其杆AB 与AD 重合时,杆BE 与CD 也重合因此机构处于死点位置。
8-2曲柄摇杆机构中,当以曲柄为原动件时,机构是否一定存在急回运动,且一定无死点?为什么?
答:机构不一定存在急回运动,但一定无死点,因为: (1)当极位夹角等于零时,就不存在急回运动如图所示, (2)原动件能做连续回转运动,所以一定无死点。 8-3 四杆机构中的极位和死点有何异同?
B A C
1
M 2
3
4 v M d) P 12 P 23 P 14 P 34
∞
P 13 P 24
A B
1
2
3
4
c)
P 12→∞ P 14→∞
P 34
P 23
P 13
P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