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讲课(演示)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指南》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指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b9ce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6.png)
其他体征
可能出现皮肤湿冷、神志不清 或呼吸困难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心肌酶学检查
心肌酶学检查可以检测到心肌损伤的生化 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 手段,可以检测到心肌缺血或坏死
的特征性变化。
A
B
C
D
冠状动脉造影
对于可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冠状动脉 造影可以确定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位置 ,有助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生活调整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如过 度劳累、情绪激动等。
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了 解预防复发的重要性。
06
《急性心肌梗死指南》的更新与 展望
最新指南的解读
诊断标准
新指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进 行了修订,更加注重心肌酶学和心电 图的动态变化,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
03
通过手术将非病变血管移植到病变血管区域,绕过狭窄或闭塞
段。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抑 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
抗凝药物
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等,抑 制凝血酶活性,预防血栓加重 。
β受体拮抗剂
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降 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
ACE抑制剂
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扩 张血管,降低血压,保护心脏
心脏功能评估
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等 。
预后评估
心功能分级、心衰标志物 等。
鉴别诊断
心绞痛
症状相似,但心电图和心肌酶学 无异常。
急性心包炎
心电图异常,但无心肌酶学升高。
主动脉夹层
胸痛剧烈,但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无 特异性。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小讲课护理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小讲课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e352c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1.png)
• 急性心肌梗死的概述 •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 急性心肌梗死预防与保健 •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案例分享
目录
Part
01
急性心肌梗死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 性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损伤和 坏死。
特点
发病急骤,病情严重,需要及时 诊断和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改 善预后。
,用于降低心肌耗氧量、
减轻心绞痛症状。
ACE抑制剂
3 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用于扩张血管、降低血 压和减少心脏负担。
再灌注治疗
溶栓治疗
01
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链激酶、尿激酶等,溶解冠状动脉
内的血栓,恢复血流。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02
通过导管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部位进行球囊扩张和支
Part
0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恐惧、焦虑和抑郁等。心理护理 旨在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 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
生活护理
关注患者生活细节,提供生活照顾和指导
学习急救知识
了解和学习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时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
况下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注意事项
出现症症状 ,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按时服 药,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避免自行诊断和治疗
不要自行使用药物或采用非正规的治 疗方法,以免加重病情。
控制体重
急性心梗的急救小讲课护理课件
![急性心梗的急救小讲课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194c4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c.png)
感谢观看
THANKS
注意事项
在使用急救药物之前,应先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遵循医生的指 导,避免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
急救流程与注意事项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注意事项
在处理急性心梗患者时,应遵 循正确的急救流程,确保患者 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急性心梗的急救流程包括评估 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肺 复苏、使用急救药物等步骤。 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 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
高危人群的筛查与预防
01
02
03
04
高血压患者
定期定期监测和控制血糖,遵循医 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高血脂患者
定期监测血脂水平,遵循医生 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家族遗传史人群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应加强心 血管疾病的筛查和预防。
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与培训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完全或不完全堵 塞冠状动脉。
病理生理
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心 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严重时可引 发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出 现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心肺复苏术
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 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
下进行急救。
AED的使用
了解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 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急救。
急救电话的使用
了解当地的急救电话,以便在 紧急情况下及时寻求帮助。
急救药品的使用
了解常用急救药品的作用和使 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d6110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b.png)
心肌梗死时,由于心功能下降,患者可能 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
恶心、呕吐
其他症状
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缺血和坏死,可能 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恶心、呕吐 等症状。
心肌梗死还可能引起心律失常、低血压、 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出现相应症状。
心电图诊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征性ST段弓背向上抬高
心肌梗死后,心电图可能会出现特征 性的ST段弓背向上抬高,这是心肌 梗死的重要标志之一。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处理
心力衰竭的预防
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心力衰竭的关 键在于早期识别和治疗心肌梗死。同时,控制高血压、糖尿 病等危险因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也有助于预防心 力衰竭的发生。
心力衰竭的处理
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 治疗、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以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心肌梗死 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 项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认
知水平。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 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 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应对方式教育
指导患者掌握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复 发的正确方法和技巧,提高患者的 自我保护能力。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是心肌细胞中的一种氧合蛋白质,当心肌细胞受 损时,肌红蛋白会释放入血,因此肌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 肌梗死的早期指标。
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当心肌细胞受损时 ,肌钙蛋白会释放入血,因此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梗死的 特异性指标。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心肌细胞中的一种酶,当心肌细胞受损 时,肌酸激酶同工酶会释放入血,因此肌酸激酶同工酶是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4fdd5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f.png)
03
02
运动指导
根据心功能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 案,逐步提高运动耐量。
心理指导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 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04
06
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 议
康复期评估指标设定
设定合理的康复期评估指标, 如心功能、心电图、生活质量 等,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康复情 况。
指导患者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 运动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 干预。
05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操作技巧及注意 事项
介入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判断
适应症
持续胸痛大于30分钟,心电图ST段抬高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肌酶学指 标升高等。
禁忌症
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出血性疾病等。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 计划,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康 复效果。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时发 现并处理康复过程中的问题。
运动处方制定和执行情况跟踪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时间 等。
在运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运动处方,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亚急性期
ST段逐渐回落,T波倒置逐渐加 深。
恢复期(陈旧期)
ST段恢复正常或压低,T波倒置 或低平。
血清酶学指标变化特点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
在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乳酸脱氢酶(LDH)
在起病后8~10小时开始升高,2~3天达高峰,1~2周恢复正常。
鼓励患者坚持运动,提高运动依从性,以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急性心肌梗死》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25f86f65ce050877321331.png)
【病因】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斑块破溃、 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侧枝循环 又未能充分建立。 二、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 排血量下降,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 三、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度激动或血压剧升→左心室负 荷明显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常得到控制,降致15%. • 用β受体阻滞剂后为
12%. • 溶栓治疗降至8% • 急诊PTCA 降至5%以
下 • 国内普通医院死亡率仍
在12%左右。
主要死亡原因
发病机制
•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 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畸形、 痉挛所致)
• 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 侧枝循环尚未充分建立,一旦血栓 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15分钟内心 肌开始坏死,并从心内膜向心外膜 扩展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王雪涛
定义
• 冠状动脉由于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痉挛等原 因引起管腔急性闭塞,导致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急剧 减少,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 心肌缺血性坏死。
• AMI分型为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和ST段抬 高型心梗(STEMI)。两类在病理上不同,因此治疗 也不同
二、心肌病变
冠脉闭塞15~30分钟心肌少数坏死,1~2小
时绝大多数凝固性坏死。此后溶解 → 肉芽组织 →
纤维化(可形成室壁瘤)。
•
15~30min → 心肌开始坏死
•
1~2h → 心肌凝固性坏死
•
1~2 w → 开始吸收、纤维化
•
6~8 w → 瘢痕愈合
● 有Q波心梗(累及室壁全层或大部分)
● 无Q波心梗(灶性或心内膜下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PPT课件(共28张PPT)
![急性心肌梗死PPT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b70fc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c.png)
是特异和敏感的指标。
●
6小时内↑,24小时达峰,
3~4日恢复正常。CK-MB特异性最高。
●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 6 ~ 12小时
后↑,24~48小时达峰,3~6日后恢复正常。
● 乳酸脱氢酶(LDH) 8~10小时后↑,2~
3日达峰,1~2周恢复正常。LDH1特异性最高。 WBC ↑ ,ESR ↑ 。
● 护理 第一周卧床休息,第二周离床站立,第三周 可行走。宜消化饮食,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哌替啶(度冷丁)或吗啡,硝酸甘油等。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心绞痛相同,但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持 续时间可达数小时至数天,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 缓解。
少数患者无胸痛(无痛性心梗),一开始即
表现为休克、急性心衰、心律失常、猝死。亦可
表现为放射痛(至腹部、下颌、颈 部等)。
●
多发生在1~2周内,尤以24 小时最
多见。多为室性心律失常,频发(> 5次/分)、
● 有Q波心梗(累及室壁全层或大部分) ● 无Q波心梗(灶性或心内膜下梗死)
病理生理
主要出现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其严重程度取
决于梗死部位、程度和范围。
EF↓、LVEDP↑、心律失常、心室重构、心脏扩 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右室梗死少见,可导致右心衰、心排量↓ 、血压↓。
急性心梗导致的心力衰竭称为泵衰竭。 可按 Killip 分级:
多源、成对、RONT室早,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常
为室颤先兆。
下壁心梗易发生传导阻滞,前壁心梗如发生房
室传导阻滞,表明梗死范围广泛,病情严重。
●
发热(吸收热,38 0C左右,持续约
● 肌酸激酶(CK) 6小时内↑,24小时达峰,
急性心肌梗死-课件(演示)
![急性心肌梗死-课件(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7695c2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8.png)
介绍心肌梗死,其定义,原因,症状,诊断,处理方法,康复治疗和预防措 施。
什么是心肌梗死?
1 简介
心肌梗死是由于血液供应 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所致的 病变。
2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 病、吸烟、肥胖、缺乏体 育锻炼等都是心肌梗死的 危险因素。
3 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 极治疗慢性病,在医生的 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
诊断心肌梗死的状态,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和范围。
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
1
药物
肝素、潘生丁、硝酸甘油等药物可以纾解症状和改善预后
2
冠状动脉再通术
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血栓溶解剂治疗(TNK),可以减少死亡率 和更好地保护心肌功能。
3
支持治疗
包括氧疗和针对心脏症状的治疗。
患者后续治疗和康复
心肌梗死的症状
强烈胸痛
胸骨或心前区的疼痛感会非常 强烈,并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呼吸困难
心脏承担不了正常的心脏工作, 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出汗等 症状。
恶心
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 症状。
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电图 血清热蛋白 冠状造影
能迅速了解心肌是否发生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位置 和程度
心肌梗死发生后会导致热蛋白浓度波动
定期体检
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及早发现隐藏的慢性病。
戒烟和少饮酒
烟和酒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规律的锻炼
可以减轻心肌梗死带来的损伤, 恢复身体基本功能。
健康饮食
低脂低油、多维生素、含纤维素 和蛋白质等健康饮食可以提高身 体免疫力。
定期就医
定期检查身体健康,挖掘任何可 能存在的健康证券问题。
(医学课件)急性心梗诊断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急性心梗诊断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902a9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9.png)
急性心梗诊断演示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急性心梗概述•急性心梗的病理生理机制•急性心梗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急性心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心梗的治疗与预防•急性心梗的临床病例讨论01急性心梗概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心梗)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定义常见症状包括突发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等,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胃肠道症状。
症状定义与症状病因主要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炎等。
风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饮食不合理等。
病因与风险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诊断流程 1. 初步评估: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检查。
2. 进一步检查:进行心肌标志物检测、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3. 确诊与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心梗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等。
诊断标准与流程010*******02急性心梗的病理生理机制心肌需氧与供氧失衡心肌需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的细胞损伤自由基产生、乳酸堆积、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等导致心肌细胞损伤。
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坏死等。
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心肌梗死与炎症、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机制密切相关。
心机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急性心梗病程发展急性心梗病程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近期和远期。
急性心梗预后影响因素急性心梗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病史等。
急性心梗的病程发展和预后03急性心梗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急性心梗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常为压迫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可伴有向左肩、左上肢或后背的放射痛。
剧烈胸痛急性心梗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眩晕等其他症状。
心肌梗死讲课PPT课件
![心肌梗死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526a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1.png)
康复注意事项:在康复过程中, 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 等不利因素,同时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心态
预防措施和生活指导
预防措施: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 脂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
生活指导: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遵医嘱治疗和用药,及时就医 并遵循医生的康复计划。
病因和病理生理
病因: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 氧甚至坏死 病理生理:心肌梗死发生时,心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钙离子大量内流,导致细 胞内钙离子浓度过高,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 诊断标准: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确诊 早期症状:乏力、心悸、气促等,需及时就医 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需紧急处理
再灌注治疗
定义:通过药物或手术的方法,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 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
目的:使心肌梗死得到早期治疗,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室功能,降低死 亡率
方法:包括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
注意事项:再灌注治疗需要在心肌梗死发生后尽快进行,同时需要严格掌 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单击
心肌梗死的治疗
心肌梗死与心血 管疾病预防
心肌梗死概述
心肌梗死患者的 护理与康复
心肌梗死病例分 享与讨论
定义和分类
Hale Waihona Puke 心肌梗死定义:心 肌梗死是由于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血管阻塞,引起心 肌缺血、缺氧、坏 死的一种疾病。
《内科急性心肌梗死》课件
![《内科急性心肌梗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4bc8c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f.png)
。
04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防止血栓形 成和减少血小板聚集。
β受体拮抗剂
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用于降低心肌耗 氧量、减轻心绞痛和预防心律失常。
ACE抑制剂
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用于降低血压、 减轻心脏负担和改善心肌重构。
利尿剂
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用于减轻心脏负担 、缓解水肿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要点一
总结词
急性心肌梗死在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措施 包详细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在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这些危险因素可加速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因此,控制 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此外,早 期诊断和治疗也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环节,有助于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改善预后。
其他治疗
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低分子量肝素等,预防血栓形成和栓 塞。
心电监测
对高危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降低心肌梗死的 风险。
0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要点
严密监测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 血压、呼吸等,以及心电图变化,及时
再灌注治疗
01
溶栓治疗
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链激酶、尿激酶等,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
,恢复血流。
02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通过导管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部位进行扩张或置入支架,恢复
急性心肌梗死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介绍演示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99e2c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2.png)
定期对患者的运动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心肺功能 、肌肉力量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心理干预和认知行为疗法应用
心理评估
01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心理干预
02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增
强康复信心。
认知行为疗法
03
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 度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
镇痛治疗
使用吗啡、哌替啶等药物缓解 患者胸痛症状,同时减轻焦虑
情绪。
抗血小板治疗
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 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 栓形成。
抗凝治疗
使用肝素、华法林等药物,阻 止血液凝固过程,减少心肌梗 死面积。
溶栓治疗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处理
减轻心脏负荷
控制钠盐摄入,应用利尿剂减轻 心脏前负荷;应用血管扩张剂减
轻心脏后负荷。
增强心肌收缩力
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 物、β受体兴奋剂等。
机械辅助循环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考虑采 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 合等机械辅助循环措施。
休克的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急性心肌梗死
汇报人:XXX 2024-01-13
目录
•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01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冠 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 引起的心肌坏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常见血压下降,若无微循环衰竭的表现仅能
称之为低血压状态。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病人烦躁不安、 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神志迟 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的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见 于20%的病人,主要是心源性,为心肌广泛(40%以上)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 降所致,神经反射引起的周围血管扩张为次要因素,有些病人尚有血容量不 足的因素参与。严重的休克可在数小时内死亡,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 反复出现。
• 2. 在无Q波心肌梗死者中,心内膜下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是:无病理性
急性心肌梗 死
急性心肌梗死-讲课(演示)
概念
•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系指冠状动脉 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 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 病。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 急性冠状动脉栓塞等。
急性心肌梗死-讲课(演示)
临床表现
• 先兆症状
• AMI患者约15%-65%有先兆表现。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冠心病易感因 素,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早考虑AMI,及时住院,并按AMI处理,动态观察心电图及血清心肌标 志物变化:
• 1.初发心绞痛,持续15-30分钟或更久,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 • 2.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即近日诱发心绞痛的运动量减少、疼痛次数增多、持
急性心肌梗死-讲课(演示)
• 二.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 沉降率增快等,由于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 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 下,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急性心肌梗死-讲课(演示)
• 三.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 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 关。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急性心肌梗死-讲课(演示)
• 六.心力衰竭:发生率30%~40%,此时一般左心室梗死范围已 >20%,为梗塞后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心室顺应性降低和心肌收 缩不协调所致。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发病最初数天内发生 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也可突然发生肺水肿为最初表现。 病人出现胸部压闷,窒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白色 或粉色泡沫痰、出汗、发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引起颈静脉怒张、 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可一开始即出 现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
• 2.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降低,冠状动脉灌流量 锐减。
• 3.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儿茶酚胺分泌增 多;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
• 心肌梗死往往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晨6时至12时或用力大便时发生。这与餐 后血脂增高,血粘度增高,易于发生血栓,上午冠动脉张力高,易使冠状动脉痉挛,用 力大便时心脏负荷增加等有关。心梗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进一步而心肌坏 死范围扩大。
急性心肌梗死-讲课(演示)
病因及发病机制
• 急性心梗为冠心病严重类型。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 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 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这些情况是:
• 1.管腔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使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急性心肌梗死-讲课(演示)
• 四.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
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尤其是室 性过早搏动,若室性过早搏动频发(5次/min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 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时,常预示即将发生室性心 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一些病人发病即为心室颤动,可引起心源性猝死。加速 性室性自主心律也时有发生。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 多见,严重者可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见,多发生 在心力衰竭者中。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 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心肌梗死若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说明梗死范围广泛, 且常伴有休克或心力衰竭,故情况严重,预后较差。
急性心肌梗死-讲课(演示)
心电图特征
• 1.基本图形
1. 有Q波心肌梗死者,其心电图表现 为:
• (1)病理性Q波:宽而深的Q波,在 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 (2)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 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 现。
• (3)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 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
续时间明显延长、程度明显加重等。 • 3.胸痛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头晕、心悸者。 • 4.发作时伴血流动力学改变者。 • 5.疼痛伴ST段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高尖或倒置者。
急性心肌梗死-讲课(演示)
症状
• 一.疼痛:是急性心肌梗塞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
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有时在上腹部或剑突处, 同时胸骨下段后部常憋闷不适,或伴有恶心、呕吐,常见于下壁心肌梗死。 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颌、颈部、牙齿、罕见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 疼痛性质为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或为紧缩感、烧灼样疼痛,常伴有烦躁不 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持续时间常大于30min,甚至长达10余小时, 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缓解。 • 少数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无疼痛,而是以心功能不全、休克、猝死及心律 失常等为首发症状。无疼痛症状也可见于以下情况:①伴有糖尿病的病人; ②老年人;③手术麻醉恢复后发作急性心肌梗塞者;④伴有脑血管病的病人; ⑤脱水、酸中毒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