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快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快促进林业产业
发展
发挥林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做好“林”字文章,是发展现代林业的根本宗旨。我县紧紧围绕“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主题,探索建立集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为一体的林业发展模式,通过林权改革、重点工程、林业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林权改革促农增收
到2008年底,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为58.9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6.9万亩,活立木蓄积为25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26%。林木绿化率为23.29%。实现了有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量的双增长,林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亮点。我县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确定“森林资源权属清晰化,推进流转规范化,分类经营法治化,增绿增效持续化”目标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思路,盘活集体林地资源,引导林地科学流转,推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林农收入。截至目前,全县172个有改革任务的村已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完成林改面积10.7万亩,占应改革面积的100%,已明晰产权面积10.7万亩。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国家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激活林业经营机制,我县乡村林改成效逐步显现。
一是增强了林农发展的信心。通过落实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明晰产权,签定合同,发(换)林权证,实现“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原则,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增强了他们发展林业的信心,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如:孙德林承包经营40多亩,当年投入2万元,年均收入可达5.5万元。
二是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增收。通过实施林改,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盘活了集体山林资产,实现了村财和林农两增收。如:草沟镇于韩村对部分林地进行公开招投标,预留公益基金和林业再生产资金。一些乡村通过实施林改增强村财实力后,加大了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逐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如黄圩镇三侯村通过盘活集体森林资产筹集15万元,铺设乡村水泥路1.5公里。
三是转变了林农经营山林理念。通过实施林改,落实山林承包经营,引导开展木材深加工和跨村经营,林农扩展了经营林业的利润空间,经营理念发生了转变,由过去单纯造林护林,逐步转入营林、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经营。如武圩村村民许超到通海村与当地村民联合,投入30万元资金申请办理木竹加工企业,并长期聘用20位村民负责生产加工销售,既解决当地部分富余劳力的出路,增加林农收人,又促进了当地农村林业经济的发展。
四是推动了社会办林业进程。通过林改确权和产业引导,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参与集体山林承包经营,社会办林业的氛围日益浓厚。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提高现有林分产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改变传统的营造林只局限于材用的观念,大力推广林牧一体化,做到了林业长期效益和牧业短期收益的有机结合。速生丰产林一般成材周期10年左右,这样长的生产周期使老百姓很难下大决心造林。而林牧的结合就使这一问题得到缓解。林下养殖见效快,收益高,养羊的出栏周期仅半年,养架子牛的出栏周期仅为三个半月,养鸡的生产周期仅70天。这样,农民每年每个季节都有可观的收入,有效解决了林业收益周期过长的问题,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提高了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了林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并初步探索出一条林牧结合、林牧一体化发展路子,涌现出一批好典型。如奎濉河北岸有5户办起养殖厂,如大庄镇大庄村林下种植香菇,有效地推动了林业发展立体化进程。林菜间作、林菌间作、林粮间作等模式,都有效提高了林地附加值。
五是积极开展各项配套改革。一方面,着力规范全县森林资源流转行为,为了方便林农和业主林权登记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县林业局投入8余万元组建装修林业服务中心,截至目前与县信用社共承办了森林资源转让评估抵押21起1000 亩,林权抵押贷款计690万元。同时县林业局简化林木采伐审批手续,及时调整林木育林基金征收标准,直接让利于民,让林农真实感受到林改带来的政策实惠。
二、重点工程促农增收
退耕还林配套造林项目政策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全县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完成工程建设13.6万亩,补助资金 650万万元,全县 10000多个农户从中受益。实现了“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林业大发展”的目标,增强了我县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三、产业发展促农增收
一是狠抓三大基地建设。以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为重点,形成了以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板材加工业和经济林基地三大产业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狠抓林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林业产业,今年来,整合林业项目资金 100多万元,重点抓好了杨树低产林改造建设,进一步巩固造林成果,促进了林业结构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狠抓林业龙头企业发展。立足林业资源优势,强化龙头企业培育。上半年,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福晟木业有限公司争取上级资金万元,落实省级财政林业贴息贷款万元;扶持康中木业、凯华木业,积极申报市级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已建成木材加工企业101家,年加工产值达2亿元,企业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辐射带动8万农民致富。
三是狠抓林业产业合作经营。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林业产业合作经营模式,给全县林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目前,全县已发展林业协会1家、合作社2家,拥有社员1200人,注册资金2000万元,带动基地建设10万亩,年销售额亿元。
四、结构调整促农增收
一是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坚持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按照土壤类型确定发展的林种。目前,已逐步建立了“两大林业板块基地”,形成板材优势产业。“两大板块基地”即速生丰产林板块、鲜果板块基地;“板材优势产业”即大庄、黄圩镇的板材加工业基地。两大产业基地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实现林业综合产值2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二是调整林种结构。通过长江防护林等林业工程带动,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今年新增1.4万亩杨树产业基地建设。二是把森林空间开发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扶持一批基础较好的大户和经营户利用森林空间大力发展林牧一体化建设。截止到目前,全县从事园林绿化和发展花卉专业户达到20户,年创收入50万元。
三是调整品牌结构。结合泗发[2009]5号文件精神,深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年活动,以油桃产业、黄金梨产业为突破,大力发展精品名牌,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帮助草庙镇建立了500亩油桃高效精品果园示范基地,组建了泗县龙海干杂果专业合作社,采取“七统一”(统一购苗、统一栽种模式、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肥水管理、统一修剪、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管理模式,走规模化、基地化、精细化为发展道路。2008年该产业带动该村农户增收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