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中的中国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文化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从伏羲到大禹,炎黄两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华夏文明在这片沃土上诞生,繁衍。时间那巨大的车轮风驰电掣地碾过滚滚红尘,如今的中国文化正在走向现代化,全球化。我们谁都不知道中国的文化底蕴能在这条坎坷的路上走多久。
正如王蒙老师所说:全球化与现代化从概念上是有重合的。我心想: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面向全球化和现代化将是一个国家的第一目标,以我国为例,从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此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历史新时期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是面向了全球,面向现代。那么经济的全球化是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否说明我国的文化也正走在面向全球
的道路上。众人皆知,文化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尽管全球化并不顺利收到了许多的质疑阻碍。来自强国弱国的都有,甚至发展到恐怖主义,因为对于弱国来说,文化的交流给民族带来的是文化的焦虑和屈辱的感觉。对于强国来说,他们的优势将被减小,南北的问题也将进一步缓解。
历史上我们民族是没有世界观念的,发达并无国际概念,我们自视为唯一的民族,说难听点就是自大。但是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的不济,中国文化的漏
点。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清朝末代皇帝傅仪连1+1都不会,当然这有些夸张。但是一个从小就只学四书五经的人怎么会是数学全才?因此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洋务派,维新派,辛亥革命等等。各种改革表达了对现代化的追求。甚至于袁世凯,西太后,也并不是希望中国止步不前,也渴望着改变现状,至少也买买洋炮洋枪了。
当然也有人很紧张,怕几千年的文化底蕴被西方文化垄断。张之洞也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主张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当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这也是逼不得已的说法,因为我们的文化变得抵挡不住洋枪利炮。
五四运动则又是一次巨大的转折,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过:“那中国的文化与外国比较,我们处处不如人!”并主张打倒孔家店!当然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说法显然并不全对的,孔孟文化之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许多传统的礼仪等都是我们应该铭记的。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吸收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应变,消化和吸纳的能力,都转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从我们青少年的眼光来看,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唐诗宋词,部部文学著作,传统的节日习俗,尊卑有序的礼仪,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态感谢古人给我们
留下了那么多精华,但我们同时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积极学习西方文化的优势,唯有发展,才是中国的出路!唯有少年,才是祖国的未来!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化社会早已成为一种标志性的存在。而信息化的结果是工具的转变,学习信息的获取越来越方便,掌握工具的精神要求越来越低,信息化将使文化进入空前的危机。大面积浏览,大面积阅读。从便捷化到白痴化统一化。人们缺少了一种勇攀高峰的豪迈,少了一种钻研的精神。
中国文化全球化是必然的结果,我一直坚信,世界就是我们的!我们就是世界的!文化的交流与普及终将成为历史的必然结果!
九六班
潘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