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诊疗
![高尿酸血症的诊疗](https://img.taocdn.com/s3/m/6d2937c34b35eefdc9d333db.png)
三、高尿酸血症与合并症
尿酸,作为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被认为是与各种微血管和大血管疾病:高血 压,代谢综合征,冠状动脉疾病 CAD,糖尿病,脑血管病疾病和慢性肾病 CKD 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多项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高尿酸血 症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血尿酸每增加 60μmol/L ,高血压发病相对危 险增加1.4 倍,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7% ,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12% 。同时, 这些并发症会增加HU的发病率。
与中风
在鹿特丹研究(n = 4385)中,高的 sUA 水平被认为是没有中风史患者中,中风风险的主要因素。 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后最高(95%CI)与最低(最高值的五分之一)sUA 水平的风险比的值如下: CVD 为 1.68(1.24-2.27),MI 为 1.87(1.12-3.13),中风为 1.57(1.11-2.22),缺血性中风 为 1.77( 1.10-2.83),出血性中风为 1.68(0.68-4.15)。sUA 水平可能与基底神经节的存在(p = 0.0001),数量(p = 0.001),大小(p = 0.001),腔隙性梗死(LI)的位置(p = 0.0038) , 深白质(DWM)(p <0.0001)和脑桥(p = 0.0156)呈正相关。病理学上,其临床表现为动脉硬 化和动脉粥样硬化。LI 的发生率会在 sUA 水平达到 5.7 mg / dL 后开始升高。 HU 可能会大大增加 中风风险,即使在心房颤动风险较低的患者中,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 sUA 水平也可能构成中风的独 立危险因素。
与高血压
在一个涉及18项研究(n = 54,607)的大荟萃分析中格雷森等人证实sUA指数每增加1%,就会升高13%的高 血压发病率。库巴瓦拉等人在他们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n = 3584)报道 sUA水平是高血压前期高血压发 展的强风险标志物。由前期高血压超过5年发展为高血压的累积发病率为25.3%,HU 患者(n = 726)的高 血压累积发病率为 30.7%,明显高于无HU患者24.0%的发病率(n = 2858; p <0.001)。在 Pressioni Arteriose Monitorate e Loro Associazioni(PAMELA)研究中,2045 名参与者接受了研究 CV 风险的复杂评 估,包括 sUA 水平,代谢水平,肾脏和人体指数变量,左心室(LV)质量指数,以及日常血压的测量。监 测平均时长16 年。新发高血压比例在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的人群中比例较正常人群大。在随 后的检查或引入抗高血压治疗后,sUA每增加1mg/dL都会明显增加急性高血压风险([OR]1.34,95%置信区 间(CI) 1.06-1.7,p = 0.015; OR 1.29,95%CI 1.05-1.57,p = 0.014)
2019年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解读
![2019年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284c645f705cc175427090a.png)
2019年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解读目前,中国大陆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13.3%,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2亿;中国大陆痛风的患病率为1.1%,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700万。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存在多种危害,其中痛风石是痛风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此外关节畸形,痛风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都不容忽视。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管理现状不容忽视,首先,无论社区还是三级医院医生在痛风诊疗方面仍存在盲区和误区。
其次,患者重视程度低,用药依从性差。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孕育而生了。
今天的首发新闻发布会上,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学组副组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李长贵教授对《2019年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进行了解读。
小编对其中几个热点问题进行总结,如下。
什么情况被称为亚临床痛风?这部分内容在痛风的诊断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型中,亦是第一次被提出的概念。
➤痛风的诊断推荐采用2015ACR/EULAR的分类标准(1B)。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超声、双能CT或X线发现尿酸钠晶体沉积和痛风性骨侵蚀可作为亚临床痛风的依据(2C)。
➤建议年轻起病(30岁以内发病)或有家族史的痛风患者依据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和肾脏尿酸排泄分数进行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型(2B)亚临床痛风概念: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一连续的病理过程,部分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内也存在尿酸盐晶体,甚至出现周围组织的损伤,如骨侵蚀。
亚临床痛风的治疗建议当血尿酸水平≥480umol/L时,采用药物治疗,秋水仙碱连续使用3-6个月,同时碱化尿液3-6个月,建议这部分患者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60umol/L的水平。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何时起始药物治疗?➤建议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血尿酸水平≥540 µmol/L(2B)或血尿酸水平≥480 µmol/L且有下列合并症之一: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CKD2期)(2B)。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https://img.taocdn.com/s3/m/f368cb2501f69e31433294c6.png)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作者:中华医学会分泌学分会正文近年来,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病率急剧增加,亟需制订基于国人研究证据的临床循证指南。
为此,中华医学会分泌学分会遵循国际通用GRADE分级方法,采用临床循证指南制订流程,由方法学家在的多学科专家参与制订了本指南。
本指南包含3条推荐总则和针对10个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涵盖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治疗和管理;首次提出了亚临床痛风、难治性痛风的概念和诊治意见;首次对碱化尿液相关问题进行了推荐;首次对痛风常见合并症药物选择进行了推荐。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相关从业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疗决策提供最佳依据。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紊乱引起的代异常综合征。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即痛风;可在肾脏沉积引发急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或肾结石,称之为尿酸性肾病。
许多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1]。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已受到多学科的高度关注,其诊治也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一个连续、慢性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临床表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随着新的更敏感、更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界限渐趋模糊[2,3]。
因此,对其管理也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长期、甚至是终生的病情监测与管理。
高尿酸血症在不同种族患病率为 2.6%~36%[4,5,6],痛风为0.03%~15.3%[7],近年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4,8,9]。
Meta分析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为1.1%[10],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性疾病。
目前,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对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的认知方面存在许多盲区与误区,存在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患者依从性差、转归不良等状况[11,12]。
高尿酸血症3
![高尿酸血症3](https://img.taocdn.com/s3/m/7ba844a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b.png)
HUA流行病学:
逐年增高趋势(目前我国约有高尿酸血症者1.2亿,约占总 人口的10%,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
男性多于女性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较国内同期其他地区患病率高 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高发年龄为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
女性) 患病人群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HUA定义:
肾脏病变期:
急性尿酸性肾病 急性尿酸性肾病是严重的HUA导致过量尿酸沉积并阻
塞肾小管引起的少尿或无尿性急性肾损伤。急性肾损伤 若合并血尿酸显著升高(>900 μmol/L)应考虑急性尿酸 性肾病,确诊常需肾活检,排除小管间质性肾炎等。
急性尿酸性肾病通常可逆,重在预防。 高风险患者积极静脉补液。水化治疗:在没有禁忌情 况下,每日液体摄入量应达到3000 ml,保持尿量达到 80—100 ml/m2·h。首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 醇、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
推荐起始剂量20~40 mg/d,如果2~4周后血 尿酸没有达标,剂量递增20 mg/d,最大剂量 80 mg/d。
不影响嘌呤和嘧啶的正常代谢;49%通过肾脏 排泄,45%通过粪便排泄,属于双通道排泄药 物,因此轻中度肾功能减退患者无需调整剂 量。
对轻、中度肾功能减退者的疗效优于别嘌呤 醇,重度肾功能减退患者非布司他需减量并 密切监测肾功能
肾脏病变期:
尿酸性肾石症 约10%-25%的痛风患者肾有尿酸结石,成泥沙样,
常无症状;结石较大者常表现为腰痛和血尿; 急性梗阻时可引起急性肾损伤,表现为发热、少
尿、无尿、肾积水、血肌酐升高等; 慢性梗阻可引起肾积水和肾实质萎缩,甚至发展
为终末期肾病。
HUA的诊断与分型:
• HUA的诊断标准
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检测: 男:血尿酸>420μmol/L(7mg/dL) 女:血尿酸>360μmol/L(6mg/dL) (绝经后的女性与男性血
高尿酸有什么症状
![高尿酸有什么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3773f42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3.png)
高尿酸有什么症状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
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
人体尿酸有两个来源,从富含嘌呤或核蛋白的食物中来的属外源性;由体内物质分解代谢而来的为内源性。
尿酸升高原因:内嘌呤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致使尿酸的合成量增加
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尿酸高含量与食物内嘌呤含量成正比。
摄入的食物内RNA的50%,DNA的25%都要在尿中以尿酸的形式排泄,严格限制嘌呤摄入量可使血清尿酸含量降至60μmol/L(1.0mg),而尿内尿酸的分泌降至1.2MMol.
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抽血化验可发现血尿酸浓度增高,但未出现关节炎、高尿酸.石或肾结石等临床症状。
这时期除非做化验,一般不易察觉。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可持续10~20年,有的可终身不出现高尿酸.。
2、急性高尿酸性关节炎: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季最多。
关节局
部损伤、饱餐暴饮、过度疲劳、受湿冷、感染及外科手术等均可诱发急性发作。
这些因素可使本已呈过饱和状态的尿酸形成针状结晶沉积在关节滑液中,可引起急性发作。
日常良好行为:
1、啤酒、内脏及海鲜最好不要摄取,至于豆类根据各方面研究显示是可以适量食用,除非它确曾引起你的痛风发作。
2.多喝水,多吃碱性食物
想要远离高尿酸,还要多喝水。
“每天喝8杯水的理论很多人都知道,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高尿酸人群更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
多喝水以增加尿量,可以把过多的尿酸排出去。
多吃碱性食物也有助于降低尿酸。
比如蔬菜、牛奶、米面等都能增加体内碱储量。
高尿酸血症——精选推荐
![高尿酸血症——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d927a4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9.png)
⾼尿酸⾎症概述⾼尿酸⾎症是指在正常嘌呤饮⾷状态下,⾮同⽇两次空腹⾎尿酸⽔平男性⾼于420µmol/L,⼥性⾼于360µmol/L,即称为⾼尿酸⾎症,尿酸常由嘌呤代谢合成,通过肾脏及肠道排泄,因此常常由于排泄障碍或者尿酸⽣成过多所致,主要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疾病,暂不需要⼿术治疗。
就诊科室肾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是否医保是英⽂名称hyperuricemia是否常见是是否遗传是并发疾病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结膜炎治疗周期长期持续性治疗临床症状⾎尿酸增⾼、关节疼痛、蛋⽩尿、⾎尿好发⼈群中⽼年男性、饮⾷习惯不良者、肥胖者、存在肾部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长期服⽤利尿剂者常⽤药物别嘌呤醇、苯溴马隆、⾮布司他、拉布⽴酶常⽤检查⾎尿酸测定、X线检查、尿酸测定原发性⾼尿酸⾎症原发性⾼尿酸⾎症多是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常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压、动脉硬化和冠⼼病等聚集发⽣有关。
继发性⾼尿酸⾎症继发性⾼尿酸⾎症是某些系统性疾病如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或药物引起。
⽆症状性⾼尿酸⾎症通常指的是⽆临床症状,但是⾎值提⽰尿酸升⾼,如果⾼于480以上的话,常会合并⾼⾎压和糖尿病。
病因⾼尿酸⾎症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嘌呤是核酸的主要组成成分,主要为内源性核酸分解代谢⽽产⽣,⼩部分由外源性富有核酸的⾷物分解⽽来。
因⼈类缺乏尿酸氧化酶,故尿酸是⼈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也与体内尿酸产⽣过多或排泄过少有关。
主要病因尿酸排泄减少肾是尿酸排泌的主要器官,传统认为主要通过下列⼏步途径,⼏乎全部由肾⼩球滤过;近端⼩管起始部重吸收;近端⼩管中部分泌;近端⼩管终末部的第⼆次部分重吸收。
髓袢升⽀和集合管也可对尿酸进⾏少量重吸收,故在肾⼩球滤过率下降、近端⼩管分泌减少和重吸收增加的情况下,均可发⽣⾼尿酸⾎症。
过量饮酒可以通过增加肝脏三磷酸腺苷(ATP)分解,促进尿酸形成,并阻断尿酸从肾⼩管的分泌。
因此,⼤量饮酒可以引起⾼尿酸⾎症。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3年)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b9cd3b2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d.png)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1000字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是由中国医学会代谢病学分会编写的疾病诊疗指南。
该指南主要介绍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参考。
一、高尿酸血症的诊断
高尿酸血症一般指血尿酸浓度在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或在正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下,血尿酸浓度较高。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应当同时注意与痛风等疾病的鉴别。
二、痛风的诊断
痛风一般通过临床表现和尿酸水平的检测来诊断。
鉴别诊断中,应当注意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
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应当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应当包括缓解急性症状,防止病情加重,降低尿酸水平,促进尿酸排泄,预防并发症等。
四、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预防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预防应当从生活方式和饮食等方面开始,控制和改善饮食结构,避免过多的肉类和海鲜等高嘌呤食品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运动,控制饮酒等有害的生活习惯。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https://img.taocdn.com/s3/m/4493dbb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b.png)
• 疼痛反复发作、常规药物无法控制的难治性痛风患者,可考虑使用白细 胞介素1(IL-1)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2C);
• 如痛风石出现局部并发症(感染、破溃、压迫神经等)
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可考虑手术治疗(2C)。
推荐意见
问题9: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时降尿酸药物的选择。 •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推荐根据慢性肾脏疾病分期,
苯溴 马隆
主要经胆道排泄 eGFR>30 不受影响 eGFR<30 不推荐使用
脏
起始剂量50mg/d
最大剂量40mg/d
疾
最大剂量200mg/d
病
eGFR<15禁用
肾结石,慢性肝病 慎用
时
推荐意见
问题10: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有合并症时相关药物的选择。 •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建议降压药物首选氯沙坦和(或)
个体化选择降尿酸药物及剂量(1C); • 建议eGFR<30时,降尿酸药物优先考虑非布司他(2C)。
当
别嘌 醇
非布 司他
合 并 慢
全部经肾脏代谢 eGFR≥60
起始剂量100mg/d
主要在肝脏代谢 降尿酸效果及肾脏 的保护作用更佳
性
最大剂量800mg/d
eGFR<30
肾
eGFR15~59
起始剂量20mg/d
(1)单用或联用常规降尿酸药物足量、足疗程,但血尿酸仍≥360umol/L; (2)规范化治疗,痛风仍发作≥2次/年; (3)存在多发性和(或)进展性痛风石(2C)。
推荐意见
问题8:难治性痛风的定义和治疗原则。
• 治疗方面建议将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制剂 用于难治性痛风的降尿酸治疗(2B);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诊治指南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b187bb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9.png)
肥胖痛风病人常反复发生睑缘炎 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性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
实验室检查
血-尿酸、相关血脂、血糖 尿-尿酸、PH值 关节液 X线-骨质破坏 超声-关节积液、滑膜增生、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尿路结石等
血尿酸
成年男性血尿酸值约为3.5-7.0mg/dl(1mg/dl=60μmol/L),女性约为2.5-6.0mg/dl 绝经后和一样 急性发作时也可正常
痛风急性发作诱因
饮酒 过度疲劳 创伤 受凉 药物 高嘌呤饮食 手术(术后3~5天) 放疗
尿尿酸
低嘌呤饮食5天后,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600mg为尿酸生成过多型(约占10%);<600mg提示尿酸排泄减少型(约占90%),但不能除外同时存在两方面缺陷的情况。 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以800mg进行区分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注意事项
及早、足量使用,症状缓解后减停 急性发作时,不开始进行降尿酸治疗 已服用降尿酸药者出现急性发作不需停药 降尿酸药物不仅没有抗炎止痛作用,而且还会使血尿酸下降过快,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反应
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在开始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可预防性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s
关节液
量增多,乳白色不透明 细胞数常>50 000/ul,中性粒细胞>75% 细菌培养阴性 偏振光显微镜下表现为针状或杆状的尿酸盐结晶
X线
早期正常 软组织肿胀 关节软骨边缘破坏 关节面不规则 穿凿样、虫蚀样骨质缺损
B超
可发现关节积液、滑膜增生及骨质破坏等 尿酸性尿路结石
痛风诊断
高尿酸血症 痛风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https://img.taocdn.com/s3/m/386788dc312b3169a551a430.png)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作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正文近年来,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病率急剧增加,亟需制订基于国人研究证据的临床循证指南。
为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遵循国际通用GRADE分级方法,采用临床循证指南制订流程,由方法学家在内的多学科专家参与制订了本指南。
本指南包含3条推荐总则和针对10个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涵盖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治疗和管理;首次提出了亚临床痛风、难治性痛风的概念和诊治意见;首次对碱化尿液相关问题进行了推荐;首次对痛风常见合并症药物选择进行了推荐。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相关从业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疗决策提供最佳依据。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即痛风;可在肾脏沉积引发急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或肾结石,称之为尿酸性肾病。
许多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1]。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已受到多学科的高度关注,其诊治也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一个连续、慢性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临床表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随着新的更敏感、更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界限渐趋模糊[2,3]。
因此,对其管理也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长期、甚至是终生的病情监测与管理。
高尿酸血症在不同种族患病率为 2.6%~36%[4,5,6],痛风为0.03%~15.3%[7],近年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4,8,9]。
Meta分析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为1.1%[10],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
目前,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对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的认知方面存在许多盲区与误区,存在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患者依从性差、转归不良等状况[11,12]。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与管理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963927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0.png)
晚餐示例
炖豆腐(豆腐100g)+凉拌黄瓜(黄瓜 150g)+杂粮粥(杂粮50g)。
午餐示例
清蒸鱼(鱼肉100g)+炒青菜(青菜 200g)+米饭(大米100g)。
06
运动锻炼与康复治疗
运动锻炼的原则及建议
个体化原则
适量运动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 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推荐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 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次30-60分钟, 每周3-5次。
预防
积极控制高尿酸血症,减少尿酸在肾脏的沉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尿酸 排泄;避免长时间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处理
尿酸性肾病患者应优质低蛋白饮食,减轻肾脏负担;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 危险因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尿酸药物或透析治疗。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
通过饮食调整,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保持适量运动,增强心肺功能;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 危险因素。
知识普及
生活指导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高尿酸血症的相 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及预 防等。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 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 烟限酒等。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 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04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痛风性关节炎的预防与处理
02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
临床表现与症状
01
02
03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 表现,仅在血液检查时发 现尿酸水平升高。
痛风性关节炎
高尿酸血症可引起痛风性 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红肿 、热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
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 2019)解读
![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 2019)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99f416b192e45361166f507.png)
流行病学
• 高尿酸血症在不同种族患病率为 2.6%~36%,痛风为0.03%~ 15.3%,近年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 趋势。
• Meta分析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 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为1.1%。 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 疾病。
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CKD2期)。
*血尿酸每增加60 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1.4倍,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7%,冠心病死 亡风险增加12%。
推荐意见
• 问题2: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时机和控制目标 B.控制目标: a.无合并症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420 μmol/L; b.伴合并症时,建议控制在<360 μmol/L(2C)
*证据显示,患者血尿酸<360 μmol/L,1年内痛风复发率<14%,血尿酸>480 μmol/L,年复发率超 过50%。 *血尿酸长期控制在<360 μmol/L时,不仅可使尿酸盐结晶溶解,晶体数量减少、体积缩小,同时还可 避免新的结晶形成
推荐意见
• 问题4: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降尿酸药物的选择 选择降尿酸药物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高尿酸血症的分型。
碱化尿液药物
• 碳酸氢钠
a.碳酸氢钠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患者 b.剂量0.5~1.0 g口服,3次/d c.不良反应主要为胀气、胃肠道不适;长期应用需警惕血钠升高及高血压。 d.血中碳酸氢根浓度>26mmol/L,将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血碳酸氢根浓度<22mmol/L, 则增加肾脏疾病的风险。 e.血中碳酸氢根浓度应该维持在22~26mmol/L。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99ff076bcd126fff7050b61.png)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作者:方皓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9期摘要:近年来,随着营养条件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日趋升高,本文就高尿酸血症引起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及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发病机理氯沙坦高尿酸血症(HUA)定义为血尿酸水平男性大于6.5或7.0mg/dl,女性大于6.0或6.5mg/dl。
以往,HUA作为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仅重视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和肾尿酸结石形成等的诊断与治疗,目前大量证据表明,HUA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相关治疗上密切相关。
特别是在高血压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仍无明显下降,HUA因可被纠正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所以受到临床重视。
1、HUA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相互关系的流行病依据有证据表明,HUA是发展为轻度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Jossa等[1]报道男性血尿酸水平提高3mg/dl,发展至轻度高血压的可能性为87%。
而Abbott和Freedman等[2,3]分别观察到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HUA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往往高于血压正常者,高血压患者在排除常见的利尿剂治疗升高血尿酸水平外,25%的未治疗高血压患者伴随HUA,而在接受利尿剂治疗的患者中更有40%~50%伴HUA[4]。
如果患者HUA和高血压同时存在,与单独患高血压相比较,前者发生冠心病或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高于后者。
有学者报道,HUA伴高血压者发生冠心病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正常尿酸伴高血压者的3~5倍。
最近,Mderman等[5]在评价7978例轻至中度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关系时发现,在血压控制的情况下,除外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血清肌酐、体重指数和利尿剂使用等,两者呈显著相关,说明在降压治疗中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HUA还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老年人的死亡率[6,7],也是Ⅱ型糖尿病患者致命和非致命脑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8]。
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https://img.taocdn.com/s3/m/baef71e5aef8941ea66e0500.png)
一、高尿酸血症概述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系指血清尿酸,男性(和绝经期女性)>420μmol/L(7.0mg/dl),女性(绝经前)>357 μmol/L(6.0mg/dl);可以通过公式μmol/L×0.0168=mg/dl来换算。
我国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显著增加。
国内随着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蛋白质、富有嘌呤食物和富含果糖,饮酒特别啤酒的饮食增加。
高尿酸血症正在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新危险因素”。
1999年我国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7.7%、女性为10.8%,分别是1980年的12倍和8倍,并仍在继续上升;2004年我国山东沿海地区流行病调查,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23.1%;1998年上海黄浦区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在男女人群中分别为14.2%和7.1%。
高尿酸血症可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高尿酸血症造成肾损害,称之尿酸肾病。
包括急性尿酸肾病、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结石等;还可与胰岛素抵抗、IGT、肥胖、高脂血症等因素发挥协同作用,促进、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促进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人体尿酸来源有两条途径:第一是内源性,由体内核蛋白分解代谢产生,约占总量80%。
第二是外源性,由摄入的富含嘌呤食物分解代谢产生。
尿酸1/3经肠道、2/3经肾脏排泄。
尿酸清除减少或者内源性产生过多都可以产生高尿酸血症,尿酸及其盐类沉积于肾脏导致尿酸肾病。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主要与嘌呤代谢异常有关,其具体的发病机理如何?二、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嘌呤是核酸的主要组成成分,主要为内源性体内核酸分解代谢而产生,小部分由外源性富有核酸的食物分解而来。
因人类缺乏尿酸酶,故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
无论是尿酸肾清除减少,或(和)尿酸内源性产生过多或摄入过多所致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尿酸及其盐类沉积于肾脏导致尿酸肾病。
尿酸分子量为168,PK(解离常数)为5.4,在血液中以尿酸单盐形式存在。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0f399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d.png)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是喋吟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少数患者可发展为痛风,出现急性关节炎、痛风肾和痛风石等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
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诊断提示】1.发病特点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女性多在更年期后发病,常有家族遗传史。
2.无症状期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随年龄增长痛风患病率增加,但有些终身不出现症状。
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多在午夜或清晨突发起病,关节剧痛,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单侧第1跖趾关节最常见。
发作常呈自限性,多于2周内自行缓解。
可伴高尿酸血症,部分患者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正常。
关节液或皮下痛风石可见针形尿酸盐结晶。
秋水仙碱可迅速缓解症状。
可有发热。
4.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较少继发感染。
关节内大量沉积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继发退行性改变等,临床表现为持续关节肿痛、压痛、畸形、关节功能障碍。
5.痛风性肾病起病隐匿,早期仅间歇性蛋白尿,随病情进展可呈持续性,伴肾浓缩功能受损时夜尿增多,晚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肌酎升高,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
部分痛风患者肾有尿酸结石,结石较大者可发生肾绞痛、血尿。
结石引起梗阻时导致肾积水、肾盂肾炎、肾积脓或肾周围炎、急性肾衰竭。
6.痛风眼部病变肥胖痛风患者常反复发生睑缘炎,眼睑皮下组织中发生痛风石。
7.其他(1)血尿酸升高。
(2)滑囊液或痛风石内容物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针形尿酸盐结晶。
(3)急性关节炎期可见非特征性软组织肿胀,慢性期可见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穿凿样、虫蚀样圆形或弧形骨质缺损为特征性改变。
(4)排除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类风湿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假性痛风、肾石病等。
【治疗措施】1.一般治疗控制饮食总热量,限制饮酒,低嘿吟饮食,每日饮水2000m1以上以增加尿酸排泄,慎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喂嗪类利尿药等,避免诱发因素。
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诊疗指南(2019)解读
![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诊疗指南(2019)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b976df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6e.png)
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诊疗指南(2019)解读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是一类嘌呤代谢性疾病。
既往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SUA水平: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
由于尿酸盐在血液中的饱和度为420 μmol/L,并不受性别影响,且超过此值尿酸盐可析出造成组织沉积。
因此《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及《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诊疗指南(2019)》(本文将简称为“2019中国痛风指南”或“指南”)均把HUA定义为:无论男女性别,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μmol/L。
HUA发病率高,除可引起痛风外,还与肾脏、心血管、脑卒中、代谢综合征等多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1 推荐总则强调终身管理、监控合并症的理念推荐总则强调了要让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知晓并终生关注血尿酸水平,控制影响因素使血尿酸持续达标;患者也应了解疾病可能出现的靶器官损害,做好定期筛查与监测,以期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改善整体预后。
除此之外,总则推荐中还存在以下两个特别之处。
1.1不推荐也不限制豆制品的摄入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求控制饮食、体重及规律运动。
既往各指南对豆制品的推荐意见略有不同,2019中国痛风指南指出目前证据不够充分,且豆类食品的嘌呤含量因加工方式而异,因此不推荐也不限制豆制品的摄入。
1.2 停用降尿酸药物的建议总则首次给出了停药建议,指出大部分患者需要终生降尿酸治疗,部分患者若低剂量药物能够维持长期尿酸达标且没有痛风石的证据,可尝试停用降尿酸药物,但仍需要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维持血尿酸水平在目标范围。
2 新概念新定义1 亚临床痛风2019中国痛风指南首次提出了亚临床痛风概念,认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如影像学检查发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和(或)痛风性骨侵蚀,定义为亚临床痛风,并应启动相应治疗。
2 难治性痛风难治性痛风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只是缺乏国内外共识,2019中国痛风指南结合现有文献与共识意见给出难治性痛风的定义,是指具备以下三条中至少一条:①单用或联用常规降尿酸药物足量足疗程,但血尿酸仍≥360 μmo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的疾病。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病因除少数由于酶缺陷引起外,大多未阐明,常伴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
约80%高尿酸血症者无症状,少部分发展为临床痛风。
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容易引起痛风,酒精也能诱导高尿酸血症。
据介绍,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肥胖者及脑力劳动者。
通常分为四期:无症状期——仅有高尿酸血症而无症状;急性期——以急性关节炎为主,第一次发作大拇指的关节者占60%;间歇期——在两次发作期间有一段静止期,一年内复发者占62%;慢性期——此期间主要表现为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及痛风性肾炎。
尿酸沉积于结缔组织可以形成痛风石,平均出现时间为10年,经过10~20年累及上下肢许多关节,可出现假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痛风常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
单位体检很多年轻人缺位,殊不知此途径是最容易发现大量长期食用高嘌呤类物质而生成高尿酸血症的方法。
近期,无论是医院门诊、病床看痛风的患者,还是常规体检发现的无征兆高尿酸血症患者,都有增多趋势。
春季是痛风病的高发季节。
是随着新鲜海鲜、菌类、笋类的上市,人们贪图高嘌呤物质的美味而增加了痛风发病几率。
痛风患者必有高尿酸血症基础,控制它还须从饮食入手。
专家介绍,痛风的发病诱因主要是暴饮暴食,尤其是大量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
春季,香菇、蘑菇、草菇、芦笋等各类鲜货相继上市,而这些都是临床上已证实的高嘌呤食物,引起痛风的几率较大。
据介绍,诱发痛风的食物种类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沿海地区的患者发病常是大量进食动物内脏、蟹、虾以及过度饮酒引起的。
而台湾的统计资料显示,啤酒为最常见的诱因,占60%,其次为海产品占18%,内脏食物占14%,而豆类则少见。
所谓高嘌呤饮食主要与食物中嘌呤的含量和进食的总量有关,如豆制品中嘌呤含量不是最高,但进食过多也会诱发痛风的发作。
其它诱因包括酗酒、创伤、外科手术、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受寒、服用某些药物(包括长期应用利尿药、吡嗪酰胺、水杨酸类药物以及降尿酸药物使用之初等)、食物过敏、饥饿、关节局部损伤、感染、受湿冷、穿鞋紧、走路多等。
嘌呤: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5H4N4,无色结晶,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
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俗称富贵病。
一般在男性身上发病,而且会遗传。
海鲜,动物的肉的嘌呤含量都比较高,所以有痛风的病人发病时用药物治疗外(医治痛风的药物一般对肾都有损害),更重要的是平时注意忌口。
在人体内,嘌呤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嘌呤的代谢发生紊乱后就会引起痛风。
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叫尿酸。
尿酸在人体内没有什么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余下的1/3从肠道排出。
体内尿酸是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
正常人每升血中所含的尿酸,男性为0.42毫摩尔以下,女性则不超过O.357毫摩尔。
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或某些尚未明确的因素,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结果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成了引起痛风和痛风性关节炎的祸根。
(一)高尿酸血症人体内尿酸有两个来源,从富含核蛋白的食物中核苷酸分解而来的属外源性;从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它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谢而来的属内源性。
对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内源性代谢紊乱较外源性因素更为重要。
同位素示踪研究正常 2 体内尿酸池平均为1200mg,每天产生约750mg,排出500~1000mg,约2/3经尿排泄,另1/3由肠道排出,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
在正常人体内,在血循环中99%以上以尿酸钠盐(简称尿酸盐)形式存在,血清尿酸盐波动于较窄的范围,据国内资料,男性平均为5.7mg/dl,女性4.3mg/dl。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标志,当尿酸生成增多或/和尿酸排出减少时,均可引起血中尿酸盐浓度增高。
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血尿酸盐浓度和嘌呤代谢密切相关。
嘌呤代谢的反馈调节及尿酸合嘌呤,是存在人体内的一种物质,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嘌呤是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5H4N4,无色结晶,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
海鲜,动物的肉的嘌呤含量都比较高,所以,有痛风的病人除用药物治疗外(医治痛风的药物一般对肾都有损害),更重要的是平时注意忌口。
各种食物嘌呤含量比较第一类含嘌呤高的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150mg以上)1、所有动物肝脏、猪肠、浓肉汁2、鱼贝类:白仓鱼、鲢鱼、带鱼、海鳗、沙丁鱼、牡蛎,所有贝壳类、干贝、小鱼干等3、蔬菜:豆苗、黄豆芽、芦笋、紫菜、香菇、野生蘑菇等第二类含嘌呤中等的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25-150mg)1、肉类:鸡肉、猪肚、牛肉、羊肉、鸭肠、猪肾、猪脑、肉丸2、鱼虾类:草鱼、鲤鱼、虾、鲍鱼、鲨鱼、鲤鱼、鳕鱼、鲩鱼、鱼翅、螃蟹3、蔬菜类:菠菜、椰菜、枸杞、四季豆、豌豆、蘑菇、竹笋、海带、银耳、花生、腰果、栗子、莲子第三类含嘌呤较少的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25mg)1、奶类、奶制品、蛋类2、谷类:米、面、米粉、面条、麦片、玉米3、蔬菜类:白菜、芥菜、芥兰、韭菜、苦瓜、冬瓜、丝瓜、黄瓜、葫芦瓜、茄子、胡萝卜、萝卜、洋葱、西红柿、木耳、芋头、马铃薯4、动物油、植物油5、海参、海蛰皮、猪血6、几乎所有的水果含嘌呤都较少嘌呤代谢的第一步及其反馈抑制的部位是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谷氨酰胺→氨基磷酸核糖+谷氨酸)由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换酶(PRPPAT)所催化。
有几种可能机制使嘌呤合成增加:①底物PRPP或/和谷胺酰胺增多;②酶的量或活性增加或对嘌呤核苷的反馈抑制的敏感性降低;③腺苷酸或鸟苷酸减少从而对酶的抑制降低时,均可使嘌呤合成增加而异致尿酸生成增多。
在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是由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换酶(HGPRT)缺乏引起,此酶能促使次黄嘌呤转换成次黄嘌呤核苷酸,鸟嘌呤转换成鸟苷酸,当HGPRT缺少时,PRPP消耗减少,PRPP积聚而使嘌呤合成加速和尿酸生成增多。
有一小部分原发性痛风患者,尿酸的生成并不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形成主要是由肾脏的清除减退所致。
肾脏对尿酸盐的排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尿酸盐可自由透过肾小球,但滤过的尿酸盐几乎完全被近曲小管所吸收(分泌前再吸收),而后肾小管分泌尿酸盐,分泌后的尿酸盐又有部分被吸收(分泌后再吸收)。
当肾小球的滤过减少,或肾小管对尿酸盐的再吸收增加,或肾小管排泌尿酸盐减少时,均可引起尿酸盐的排泄减少,导致高尿酸血症。
继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除由于血液病及化疗放疗时细胞核破坏过多,核酸分解加速使尿酸来源增加外,大多由于尿酸排泄减少所致,尤其是各种肾脏疾病及高血压性肾血管疾病晚期,肾功能衰竭致使尿酸滞留体内,有时可达很高水平。
此外,当乳酸或酮酸浓度增高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泌受到竞争性抑制而排出减少。
药物如双氢克尿塞、利尿酸、速尿、吡嗪酰胺、小剂量阿司匹林等均能抑制尿酸排泄。
慢性铅中毒亦能使尿酸排泄受抑制,结果均能导致高尿酸血症。
(二)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的急性发作是尿酸钠盐(简称尿酸盐)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形式沉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
尿酸盐的溶解度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即pH7.4,温度37℃时为6.4mg/dl,当体液中尿酸盐浓度增高呈过饱和状态时,在某些诱发条件下,如损伤、局部澷芭降低、局部pH降低,或全身疲劳、酗酒等则易结晶析出。
尿酸盐结晶可趋化白细胞。
白细胞和关节囊滑膜内层细胞吞噬尿酸盐后,在数分钟内可释放白三烯B4(LTB4)和糖蛋白化学趋化因子。
体外试验也表明单核细胞亦可受尿酸盐结晶刺激,并释放白细胞介素Ⅰ(IL-1),能引发痛风炎症并使之加剧。
这些因子的产生能被秋水仙碱所抑制,因此秋水仙碱能有效地制止痛风发作,尿酸盐结晶被细胞吞噬后,很快使吞噬溶酶体膜破坏,释放水解酶,引起白细胞坏死,释出激肽等多种炎症因子,导致急性炎症发作。
细胞器的磷脂膜如含有胆固醇和睾丸酮则对尿酸盐导致的胞浆溶解反应敏感,如含β雌二醇则有抗拒性,这可解释痛风好发于男性及绝经期妇女。
下肢关节尤其趾承受压力最大,容易损伤,且局部温底低,故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好发部位。
(三)痛风石(tophi)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病变,尿酸盐沉积为细小针状结晶,产生慢性异物反应,周围被上皮细胞、巨核细胞所包围,有时还有分叶核细胞的浸润,形成异物结节即所谓痛风石,常发生于关节软骨、滑囊、耳轮、腱鞘、关节周围组织、皮下组织和肾脏间质等处,引起相应症状。
关节软骨是最常见的有时是惟一的尿酸盐沉积的部位,引起软骨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血管翳形成、滑囊增厚、软骨下骨质破坏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可发展为关节强硬和关节畸形。
(四)痛风的肾脏病变痛风患者常有肾脏损害,主要有三种变化:1.痛风性肾病痛风肾的特征性组织学表现为肾髓质或乳头处有尿酸盐结晶,其周围有圆型细胞和巨大细胞反应。
痛风病人尸检中有较高的上述痛风肾表现,并常伴有急性和慢性间质炎症性改变、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小球硬化和肾小动脉硬化。
一般认为痛风性肾病属轻度缓慢进行性病变,但常因掺杂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尿路结石和尿路感染等因素,而使痛风的肾脏改变无论在发生、发展、病理和预后上都变得非常复杂。
2.急性梗阻性肾病由于尿酸(非尿酸盐)结晶在肾集合管、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内沉积,而使尿流阻塞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于血尿酸盐重度增高的患者如骨髓增生性疾病化疗或放疗时尿酸盐大量生成所致。
3.尿酸性肾结石痛风患者肾结石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200倍,约为35%~40%,84%为单纯性尿酸(非尿酸盐)结石,4%为尿酸和草酸钙结石,余为草酸或磷酸钙结石,结石的发生率随血尿酸盐浓度的增高、尿尿酸排出量的增多而增加,当血尿酸盐>12mg/dl或尿酸排出>1100mg/d时,半数病人有肾结石。
尿酸的pKa为5.75,在血浆pH7.4时,99%以上呈离子状态(尿酸钠盐),而在尿pH5.0时,85%为非离子状态(尿酸),每100ml尿中仅溶解15mg尿酸,持续性的酸性尿使尿酸结石易于形成,碱化尿液至pH7.0时,尿酸溶解度可增加10倍。
(五)本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见表1: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除饮食控制外,药物治疗也非常重要,应在医师指导下正确用药,并定期到医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