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间作模式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研究

合集下载

郁闭后杨树林下不同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郁闭后杨树林下不同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L I A N G L i r o n g , XI AO Xi n g c u i , GO N G Xi j u a n , L I AN G J i a n g q i n ,L I U L i q i n g ,Z HA N G G u o j u n ,T AN G J i e
e n c e o n t r e e g r o w t h a n d s o i l f e r t i l i t y ,a n d t o r e s e a r c h t h e e c o n o mi c b e n e i f t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DBH c u r r e n t a n n u m ro g w t h o f
3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4 )

要: 研 究了郁 闭后 杨树 林下间作 麦冬、百合 和生姜 对林 木 生长、土壤肥 力的影响及 经济 效益。结 果表明 :郁
闭后杨树林下间作麦冬和百合对林木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 作 用。间作麦冬 、百合 第 1年 ,杨树 胸径 连年 生长量均 比对照提 高 1 5 . 8 % ,树 高连年 生长量 分别比对照提 高 3 1 . 6 %和 2 6 . 3 % ;间作麦冬第 3年 ,杨树胸径和树 高连 年生
湖南林业科技 2 0 1 3 年第4 0 卷第3 期
砸 究报 告
郁 闭后杨树林 下不 同间作模式效益分 析
梁丽容 ,肖兴翠 ,龚细娟 ,梁江钦 ,刘立清 , 张 国君 , 唐 洁
( 1 .泰格林纸集 团茂源林业科研 中心,湖南 岳 阳 4 1 4 0 0 2;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4;

不同群落土壤有机质比较实验报告

不同群落土壤有机质比较实验报告

不同群落土壤有机质比较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群落土壤有机质的比较研究,探讨了植被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林地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草地群落和农田群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居中,裸地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

本研究为进一步认识植被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言:材料与方法:1.实验地点:选择四个不同群落类型,包括林地群落、草地群落、农田群落和裸地群落。

2. 采样方法:每个群落在同一位置选择5个样点进行土壤采样。

对每个样点,从0-40cm深度收集土壤样品。

3. 样品处理:土壤样品回实验室后,进行空干处理,并通过过筛(2mm)去除杂质。

4.有机质含量测定:采用高温加热重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结果与讨论:本实验比较了不同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关结果如下:林地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为X g/kg,草地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为Y g/kg,农田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为Z g/kg,裸地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为Wg/kg。

统计分析表明,不同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 <0.05)。

裸地群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

这可能是由于缺乏植物覆盖导致土壤有机质的流失。

裸地群落土壤更容易受到水蚀和风蚀等自然因素的侵蚀,从而导致有机质含量的减少。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较研究,证实了植被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林地群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草地群落和农田群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居中,裸地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质质量和组分的影响,以及植被与土壤有机质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土壤肥力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Xu X L, Yin Y C, Ge Y,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e species and land use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in China’s Loess Plateau region[J]. Catena, 2024, 170: 49-57.。

长期连作棉田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长期连作棉田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均具有重大影响[1-2]。

土壤团聚体通常被划分为大团聚体(>250um)和微团聚体(<250um)[3],不同粒级团聚体在土壤结构的改善和有机碳的固定中的作用不同。

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主要是改变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微生物的活动生境,为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创造条件,从而造成了团聚体的变化[4]。

许多研究认为,耕作方式通过影响大团聚体与微团聚体之间的转化和再分布[5],进而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6]。

免耕和少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团聚体含量的增加,表层土壤结构的改善[7-9],但耕作方式对团聚体的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会因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和植被类型等的变化而不一样。

合理的耕作措施,对于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疆北疆地区玛纳斯河流域棉花面积从1978年的14.97×103ha发展至2010年的176.25×103ha,部分区域棉田占总播种面积的70%[10]。

由于棉田面积的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结构趋于单调,轮作倒茬困难,棉田大面积长期连作现象普遍,短则8~10年,长则15~20年,甚至更长。

大面积棉田多年连作的结果,使土壤肥力消耗很快,地力明显下降,对农田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本研究以长期连作棉田为对象,分析大豆轮作、玉米轮作、玉米/大豆间作和休闲免耕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并运用土壤团粒指数(ELT)指标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长期棉田连作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明确不同轮作模式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质量的变化,为采用有效的土壤管理措施以提高新疆棉田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试验始于2012年4月,在新疆石河子地区西古城镇选择长期连作棉田(20年),试验田的位置是北纬45°06′99″,东经86°13′56″,高程328m。

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较实验报告

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较实验报告

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较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采集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机质含量,并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下土壤有机质的差异,从而探讨生态系统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1)野外生态系统:本次实验选择了森林、草原、农田和城市四种不同生态系统。

(2)土壤样品:从每种生态系统中各选取5个不同样点采集土壤样品,每个样品约500g。

2.实验方法:(1)土壤样品的采集:使用锹和铲子从地表0-20cm处采集土壤样品,并避免太阳直射的时间进行采集。

(2)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采用K2Cr2O7-H2SO4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具体操作按照GB9834-88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进行。

三、实验结果1.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生态系统|样点1 |样点2 |样点3 |样点4 |样点5 |平均值森林| 3.2 | 3.4 | 2.9 | 3.1 | 3.3 | 3.18草原| 2.6 | 2.8 | 2.5 | 2.7 | 2.9 | 2.7农田| 1.8 | 2.0 | 1.9 | 2.1 | 2.2 | 2.0城市| 0.9 | 1.1 | 1.0 | 1.0 | 1.2 | 1.042.排列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城市<农田<草原<森林四、实验讨论1.样品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根据测定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中间草原和农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居中。

这说明生态系统的类型对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2.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可能与丰富的林下植被和枯叶、腐殖质等生物质在土壤中积累有关。

而城市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可能跟城市地区的土地使用强度和土壤受到的污染程度有关。

农田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介于森林和城市之间,其差异可能与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及经营管理方式等因素有关。

基于PLFA分析技术探究不同植物间作模式对土壤营养及微生物的影响

基于PLFA分析技术探究不同植物间作模式对土壤营养及微生物的影响

基于PLFA分析技术探究不同植物间作模式对土壤营养及微生物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虽然植物间作在提高生产力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潜力,但其对土壤营养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目前,基于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已成为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重要方法,可以为探究不同植物间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提供有力的工具。

本研究旨在利用PLFA分析技术,系统探究不同植物间作模式对土壤营养及微生物的影响,并从中总结出对土壤管理的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间作的作用机制,可以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PLFA分析技术对不同植物间作模式下土壤营养及微生物的影响进行探究,具体目的包括:1. 深入了解PLFA分析技术及其在研究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应用,为后续研究提供方法技术支持;2. 分析不同植物间作模式的分类和特点,探讨其对土壤营养、微生物及综合性状的影响机制;3. 探究不同植物间作模式对土壤营养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规律,为优化土壤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4. 总结不同植物间作模式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对土壤管理的启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和措施。

1.3 研究意义土壤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同时也是微生物生存繁衍的场所。

不同植物间作模式对土壤营养及微生物的影响是一个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通过研究不同植物间作模式对土壤营养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植物种类在土壤中的养分吸收和利用特点,从而指导农业生产中的植物种植配置和施肥方案的制定。

通过研究不同植物间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可以揭示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点,为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对不同植物间作模式对土壤综合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提供理论支持,为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林龄柠条锦鸡儿林土壤有机质分析

不同林龄柠条锦鸡儿林土壤有机质分析

不同林龄柠条锦鸡儿林土壤有机质分析作者:郭月峰,祁伟,姚云峰,赵文昊,王娟,赵春光,刘莹来源:《农学学报》 2016年第7期郭月峰1,祁伟1,2,姚云峰1,赵文昊1,王娟1,赵春光3,刘莹1(1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1;2内蒙古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呼和浩特010020;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工业与城市供水办公室,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摘要:研究柠条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林地不同林龄及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有机碳及地区植被建设提供依据。

笔者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赤峰市敖汉旗风沙土区不同林龄柠条锦鸡儿(5、11、17、23、29 年)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质作了分析。

分析表明:相同林龄不同立地条件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不同立地条件相同林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为丘间低地>阴坡>阳坡;相同立地条件不同林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柠条锦鸡儿;林龄;土壤有机质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60100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带柠条锦鸡儿平茬对植物根系和土壤水分的影响机理研究”(31500584);内蒙古应用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农林牧耦合生态系统固碳关键技术”(2011073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柠条锦鸡儿水力参数变化对平茬的响应”(NJZZ16055);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砒砂岩区典型小流域植被建设的生态需水研究”(2016MS0407)。

第一作者简介:郭月峰,女,1982 年出生,内蒙古乌海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

通信地址:010011 内蒙古呼和浩特赛罕区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生态环境学院,E-mail:guoyuefeng0525@。

通讯作者:姚云峰,男,1959 年出生,内蒙古阿拉善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

提升果园土壤有机质不同方法的对比试验

提升果园土壤有机质不同方法的对比试验

提升果园土壤有机质不同方法的对比试验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增加,有机果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有机果园的栽培需要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因为这有助于保持土壤的健康,并且在果实生长期间提供足够的营养。

因此,提高果园土壤的有机质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研究旨在比较三种不同的提升果园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包括绿肥作物、堆肥和有机肥料。

实验设计选取一块10米乘10米的土地,均匀划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面积为100平方米。

对照区不进行任何处理,第一组实验区采用绿肥作物,第二组实验区采用堆肥,第三组实验区采用有机肥料。

每个区域中的果树都种植相同品种的苹果树。

在实验开始前,每个区域的土壤样本都进行了分析并记录了其有机质含量。

实验方法绿肥作物:在第一组实验区中播种菜豆,大豆,小麦和甘蓝等作为绿肥作物,并在果树根系上方留下足够的空间。

在果树生长期间,绿肥作物切割并喷药,以防止其对果树造成不良影响。

在第二年,绿肥作物耕作入土,将其转化为有机质并丰富土壤。

堆肥:在第二组实验区中,使用牛粪和秸秆作为主要原料制作堆肥。

将堆肥平均分布在果树根系下方,每个果树下使用2-3斤堆肥,并在堆肥表面覆盖1-2厘米的土壤。

在第二年,将堆肥翻混入土壤中并增加其有机质含量。

实验结果在实验进行两年后,每个区域中的土壤样本再次进行分析并记录其有机质含量。

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都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但提高程度不同。

在使用绿肥作物的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从实验前的1.5%增加到2.2%。

在堆肥实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从实验前的1.5%增加到2.5%。

在有机肥料实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从实验前的1.5%增加到2.1%。

结论通过本次对比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使用堆肥是最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果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堆肥可以提供大量的有机质,同时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强土壤水分保持能力。

其次,使用绿肥作物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绿肥作物可以通过切割和混入土壤中来增加有机质内容,并且对土壤生物有益。

间作对作物、土壤及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间作对作物、土壤及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欧阳子龙,贾湘璐,石景忠,等.间作对作物、土壤及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2):18-30.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4.02.003间作对作物、土壤及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欧阳子龙1,2,3,贾湘璐1,2,3,石景忠3,韦妙琴1,2,滕维超3(1.南宁植物园,广西南宁530002;2.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530004;3.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间作是一种生态农业,通过植物间优势互补来提高植物的养分积累以促进生长。

筛选出优良的间作模式可实现增产增收。

首先,间作通过地上部生态位提高植物对光资源的利用能力,并协同地下部生态位提高植物抗逆性和抗病性,直接促进产量增加。

其次,间作能改良土壤结构,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养分含量和酶活性。

较好的土壤条件又能正向促进植物生长、生理和养分吸收,体现出多样性净效益,使得间作系统整体产量提高。

最后,间作亦会丰富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改良土壤,平衡有益和有害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

本文从植物生长生产、土壤理化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间作研究概况,并对间作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研究的重点方向、深层次机理的探究、产业面临的瓶颈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这5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揭示间作对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影响,为未来间作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间作;植物;土壤微生物;土壤酶 中图分类号:S3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4)02-0018-13收稿日期:2023-04-06基金项目:崇左市科技计划(编号:崇科FA2018005)。

作者简介:欧阳子龙(1997—),男,湖北天门人,硕士,主要从事园林植物资源及应用研究。

E-mail:1627132117@qq.com。

通信作者:滕维超,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资源及应用研究。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影响
相对于菜地和农田林地和草地属于粗放式管理除了地上部分的残体自身的凋落物和根系腐烂物外基本无外源肥料的施加故铵态氮含量相对较2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不同土层中土壤硝态氮含量由图4可以看出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土层中硝态氮含量变化规律与铵态氮含量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别
第3 O卷 第 1 0期 2 0 1 5年 1 0 月
有 有机态 氮和无 机态 氮等 。 其中, 有 机态 氮 的含 量 占 全 氮的 9 5 以上 。 有 机态 氮不 能被 植物直 接 吸收利
用, 必 须 先 转 化 为 元 机 态 氮, 如 铵态 氮、 硝 态 氮 等[ 】 ] 。 本 文对安 徽 池州市城 郊不 同土地利 用类 型 土
Hale Waihona Puke 宿 州学院学 报
VO 1 . 3O, No .1 0 Oc t. 2 0 1 5
J o u r n a l of S uz ho u Un i v e r s i t y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2 0 0 6 . 2 0 1 5 . 1 0 . 0 2 9
学牲能 的研究[ J ] . 混凝 土与水泥制品 , 2 0 0 3 ( 2 ) : 3 5 — 3 6 [ 6 ] 张朝晖. 塑钢纤维 混凝土耐 久性试 验研究 F D] . 西安 : 西
然科 学项 目“ 皖 江 湿 地 土壤 呼 吸二 氧 化 碳 排 放 通 量 研 究 ” ( K J 2 0 1 3 B 1 7 O ) 。 作 者简 介 : 王红新( 1 9 7 9 一) , 女, 河北衡水人 , 博士 , 副教 授 , 主要研 究方向: 污 染 土壤 生 态修 复 。
度 的韧 性破 坏 总之, 适 量体 积 的碳 纤维 掺入 , 可 以 明显 改善 混 凝 土在抗 裂 、 抗拉、 抗 弯 等 方 面 的力学 性 能 , 有效 地

东兰县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容重的相关性分析

东兰县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容重的相关性分析

东兰县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容重的相关性分析作者:马麟英,梁月兰,韦国钧,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马麟英1,梁月兰1,韦国钧2,梁运2(1.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4;2.东兰县退耕办,广西东兰547400)摘要:以广西东兰县退耕还林地和荒山林地的7种立地类型土壤剖面的A、B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用重铬酸钾法-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A层和B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容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A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容重之间的关联紧密程度比B层的大,荒山林地的A层、B层分别比退耕林地的相应A层、B层的大。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中图分类号:S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1-0059-04Studies ofRelationsbetweenSoilOrganicMatterContentandSoilBulkDensityinDifferentSoilLevel in Donglan CountyMALin-ying1,LIANGYue-lan1,WEI Guo-jun2,LIANGYun2(1.GuangxiEcologicalEngineering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Liuzhou545004,Guangxi,China;2.DonglanReturningFarmlandtoForestOffice,Donglan547400,Guangxi,China)Abstract: Using chestnutsinAandBlevelofthesoilprofilesin7kindofsitetypesoftheforestlandreturnedfromthecultivatedlandandwastelandwoodlandinDonglanCountyas studying objects,thebladeringmethodwas used tosurveysoilbulkdensity,thepotassiumdichromate-outsidetheheatingmethodwas used tosurveysoilorganicmattercontent,theanalysisofvariance with singlefactorwas used toanalyze thedifferencesofAandBlevelofsoilorganicmattercontentandsoilbulkdensity,theanalysisofLeast-squareswas used toestimatetheregressionequationofsoilorganicmattercontentandsoilbulkdensity.Therelationsofregressionequationofquadraticparabolawas obtained inAlevelbetweensoilorganicmattercontentandsoilbulkdensity.Therelationsofregressionequationofthreeparabolicwas obtained inBlevelbetweensoilorganicmattercontentandsoilbulkdensity.TheextentofAlevelbetweensoilorganicmattercontentandsoilbulkdensitywasdeeperthanthat of theBlevel. TheextentofAlevelandB level betweensoilorganicmattercontentandsoilbulkdensityinthewastelandwoodlandwasdeeperthan that of AandBleveloftheforestlandreturnedfromthecultivatedland.Keywords:soil;organicmatter;soilbulkdensity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体物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成元素是C、H、O、N,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主要是生长在土壤上的植物和居住在土壤中的动物、微生物,在其全部或部分死亡后,它们的残体就变成有机质,加入到土壤的上部或内部[1]。

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一、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的特点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是指在茶园中,将茶树和核桃树进行混植。

茶树是主要的经济作物,而核桃树则是辅助作物。

这种混植模式既可以增加茶园的植被多样性,也可以增加作物的综合产值,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整个农田的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还能够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促进土壤的健康发展。

1.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下,茶园土壤中生物量和有机质含量都有所提高。

这是因为核桃树的残枝败叶和根系分泌物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的有机物含量,增加土壤的肥力。

与此这些有机物又能够为茶树提供所需的养分,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

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2. 提高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下,由于茶园内植被的多样性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微生物在土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和转化,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

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能够提高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壤的健康发展。

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下,茶树和核桃树的混植使得土壤中养分的循环更加顺畅。

核桃树的深根系可以吸收深层土壤中的养分,进而促进土壤的新陈代谢。

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还可以通过氮沉降和有机质控制,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4. 提高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下,植被的多样性可以提高土壤的覆盖度,减少土壤的裸露面积,从而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

与此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保水能力,进而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效率。

三、总结与展望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微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养分含量的增加以及水分保持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的深入研究,掌握更多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适合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环境的种植技术,以期更好地发挥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的优势,实现茶园土壤养分的最大化利用和保护。

华南3种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及其综合评价

华南3种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及其综合评价

华南3种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及其综合评价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林木结构和林地分布等指标已经得到了改善。

为此,大量改造和建设人工林以改善其分布和结构组成,从而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森林资源。

我国南部的华南地区是面积最大的地区,其人工林变化趋势明显,但对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研究较少。

因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项目,以观察华南三种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及其综合评价,以期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为此,研究人员在桂、粤、浙三省共采集了六个样点,分别在不同的人工林(中山杨、油松、白杨)中进行表征性区域调查,以了解其土壤特征及含量。

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样点中,华南森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且单一,其中有机质含量最低的样点位于浙江省,而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样点位于桂林省。

在这三种森林类型中,中山杨有机质含量最低,油松和白杨有机质含量差别不大。

在研究的六个样点中,有三种常见的养分:氮、磷和钾。

结果表明,华南人工林地区土壤氮、磷和钾含量均低,其中磷含量最低,氮含量次之,而钾含量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的三种森林类型中,油松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种森林,而白杨的养分含量偏低。

随着受试样点数量的增加,研究人员还对华南三种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从受试样点的评分情况来看,油松林的综合评分最高,而白杨的综合评分最低。

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更高,而白杨林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更低,因此具有较高的综合评价分数。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南三种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及其综合评价中,油松林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均较高,具有较高的综合评价分数,白杨林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较低。

这些结果可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有助于推进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

为了深入了解华南森林土壤特征及其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今后应当加大对森林土壤地化性质及养分过程的研究,充分发挥森林土壤质量对森林健康及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作用。

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较实验报告

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较实验报告

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较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较实验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有机质,对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这是由于生态系统的气候、植被类型、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材料与方法:1.实验地点和样品收集:选择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作为实验地点,包括森林、草原和农田。

每个地点选择5个样品点进行土壤采集。

2.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分别送至实验室,对其进行干燥,去除杂质后,通过筛网筛选出小于2mm的颗粒。

将筛选好的土壤样品放入密闭容器中,备用。

3.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采用加热蒸发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首先,取约10g土壤样品加入烧杯中,并加入少量去离子水。

然后,将烧杯放入蒸发皿内,通过加热蒸发的方式去除水分。

待土壤样品完全干燥后,将烧杯放入炉中烘烤1小时,然后取出冷却。

最后,将烧杯再次称重,并计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百分比。

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测定,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土壤样品点,森林,草原,农田-----------,------,------,-----样品点1,3.75%,2.10%,1.25%样品点2,3.60%,2.20%,1.30%样品点3,3.65%,1.95%,1.35%样品点4,3.70%,1.85%,1.40%样品点5,3.80%,2.05%,1.45%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平均达到3.70%左右。

其次是草原生态系统,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04%左右。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平均只有1.35%左右。

这些差异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生态系统类型:不同生态系统的植被类型、气候条件等都会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产生影响。

不同人工林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不同人工林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不同人工林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赵娜1,胡春元13,李钢铁1,2,闫彩峰1,迟琳琳1 (1.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摘要 [目的]选出适合察右后旗土壤条件的人工林地树种,为当地的人工林地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对土牧尔台林场不同人工林地及无林地的土壤有机质进行调查采样、室内实验分析。

[结果]在所有被选样地的各个土层中,大部分的有机质含量为6~20g/kg 。

榆树人工林林缘、林内、林间及草地与杨树林带内和外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

整体来看,5个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极显著。

各样地间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

杨树林带内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于杨树林带外缘。

榆树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杨树林地。

[结论]榆树和杨树对土壤的改良作用都不明显,但榆树优于杨树。

关键词 榆树人工林;杨树人工林;土壤有机质中图分类号 S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09-04100-02I nfluences of Different P lantations on Soil Organic M atters ZH AO N a et al (Inner M ong 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uhh ot ,Inner M ong olia 010019)Abstract [Objective]T he aim was to select out plantation trees suitable for the s oil condition of Chay ouh ouqi banner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plantations.[M eth od]T he s oil organic m atters of different plantations and n onstocked land of T umuertai forest farm were in 2vestigated ,sam pled and analyzed in lab oratory.[Result ]In various s oil layers of all the selected sam ple lands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m atters in the m ost s oil layers were between 6and 20g/kg.T he contents of organic m atters in s oil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ass land ,the edge ,inner and inter 2space of elm plantations and the band internal space and outer edge of poplar plantations.T otally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m atters in s oil of the 5s oil layers had extrem 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T he contents of organic m atters in surface s oil of all the sam ple lands changed greater.T he content of organic m atters in surface s oil in the band internal space of poplar plantation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ir outer edge.T he content of organic m atters in s oil of elm planta 2tions had n 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at of grass land ,but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oplar plantations.[C onclusion]Both elm and poplar had n o obvious im proving effect on s oil ,but elm was superior to poplar.K ey w ords E lm plantations ;P oplar plantations ;S oil organic m atters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26B05);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724213)。

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垂直分布特征

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垂直分布特征
Abstract:Based on the field data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we studied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about natural Pinus tabulaeformis f. shekannesis, Quercus liaotungensis and artificial P. tabulaeformis forest in Ziwuling forest area of Loess Plateau. The results were showed as followings: 1)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was: 13.67g/kg, 13.95g/kg, and 11.43g/kg, respectively for Pinus tabulaeformis f. shekannesis, Quercus liaotungensis and artificial P. tabulaeformis. With depth of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generally decreased, but the range was different in these three forest types. Meanwhile, great significance differences have appeared among different soil layers. 2) Soil carbon density in the three forest types changed greatly, with a range of 1.06~3.67 kg/m2 for five soil layers. Furthermore, soil carbon density decreased generally with the depth, as well as carbon content. In the whole soil profile, the range of carbon density in these three forests was from 9.38 kg/m2 to 11.43 kg/m2. However, 80% carbon concentrated in 50 cm depth of soil. 3) Soil carbon storage is low in these three forests. The average of storage was 105.2 t/hm2, and great differences appeared between forest types. Key words: soil organic carbon; carbon storage; vertical distribution; forest types

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丁一雯;方祥轩
【期刊名称】《山西化工》
【年(卷),期】2024(44)1
【摘要】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是一项评判土壤质量状况的重要因子,其含量的高低对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采集了江南地区三种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样品,在实验室使用重铬酸钾外加热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结果发现,原始树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1.6 g/kg,茶田为19.2 g/kg,竹林为36.8
g/kg。

【总页数】3页(P96-98)
【作者】丁一雯;方祥轩
【作者单位】上海市黄浦区环境监测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1.93
【相关文献】
1.拉萨地区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及分析
2.吉林市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3.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广东地区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总氮、水分含量和pH值的测定研究
4.退耕还湖后不同植被群落下湿地土壤有机质及磷素含量差异分析
5.基于不同方法的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

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
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测定、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 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林 、 栓 皮 栎 (Quercus variabilis) 林 、 刺 槐 (Robinia
pseudoacacia)林和侧柏、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混 交林四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林分下土壤 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分析了不同林分下土壤碳密度 的垂直变化,它将对合理评测森林土壤碳储量在剖面 的分布有着重要意义。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245
槲树(Quercus dentata)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160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Robinia pseudoacacia)林、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和侧柏、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混交林内,分别随机选取 3 个位
置挖土壤剖面,然后根据土壤发生层次性特点,把各剖面划分为四个土层(0~10 cm, 10~20 cm, 20~40 cm 和 40~60 cm),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点之
一;而森林土壤有机碳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差异,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特点,分别研究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规
律,对于准确确定森林土壤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2008 年 7 月在北京西山妙峰山林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刺槐
由于它以土体体积为基础作计算,排除了面积和土

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研究

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研究

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研究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土壤水分则是土壤中一种重要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研究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的影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首先,不同林地类型的植被结构和根系特点对土壤保水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常绿针叶林中,多数树种具有长而密集的根系,能够很好地抓住土壤颗粒,形成致密的根网,从而增加了土壤中的孔隙度,提高了水分入渗速率和保水能力。

而在落叶阔叶林中,树种的根系相对较短且较为分散,树叶的凋落也会形成一层厚厚的凋落物,这些特点都有助于提高林地的保水能力。

因此,相较于其他林地类型,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在保水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

其次,不同林地类型的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会对土壤水分保持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植物的根系和地下茎会逐渐分解,形成有机质,丰富土壤的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针叶树种的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能够迅速形成腐殖质,长期的积累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常绿针叶林的土壤水分保持能力也相应较强。

而在湿地和沼泽地等特殊环境中,湿地植物的残体和腐殖质含量更高,土壤中的孔隙度更大,更能够持水和排水,因此这些地方的土壤水分保持能力通常也更强。

此外,土壤类型和降水状况也是影响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的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的土壤有着不同的性质,如质地、排水状况和蓄水能力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土壤能否较好地保持水分。

例如,在粘性土壤中,颗粒之间的结合力较大,孔隙度较小,因此土壤的渗透性较差,水分在土壤中的留存时间较长,土壤的保水能力较强。

而在砂质土壤中,颗粒之间的结合力较弱,孔隙度相对较大,因此土壤的渗透性较好,水分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较短,土壤的保水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降水状况也会影响土壤水分的供应和保持。

在降水充足的地区,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相对较强,在干旱地区则相对较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 同问作模 式林地 的土壤 有机 质 含量研究
徐兰成 ( 商丘市民权林场,河南 4 7 6 8 0 0 )
摘 要: 通过实地取样及室 内化学分析, 确定了杨树—杂草和杨树一牧草两种间作模式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及 其季节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不同间作模式林地土壤有机质受以下几个方面影响, 如树龄大小、 林带行间距、 地点等因素, 各个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波动性。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 标之一,因此,掌握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有效的提高林业生产效益。 关键词:闭作模式;土壤有机质 ;季节变化
XU L ' a n- c h e n g
( M i n q u n a F o r e s t F a r m o f S h a n g q i u , H e n n a 4 7 6 8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r o u g h he t a na l y s i s o f ie f l d s a mp l i n g nd a nd i o o r c he mi c a l , po p l a r , p o p l a r , t wo k i n d s o f we e d s
Ke ywo r d s : d i f f e r e n tm o d e; s o i l o r g a n i cm a te r ;s e so a n lc a h a n g e
作为土壤 的重要组成 部分之一 ,土壤 有机质 ( S O M) 可改善土壤持水特性和保肥 能力, 调 节土 壤的缓冲性和酸碱性u ,影 响土壤 中重金属离子 、 有机污染物 ( P O P s 等) 环境化学行为幅 , 对陆地生
中 图分类号 :S 1 5 8 . 6 2 1 文 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2 6 3 0( 2 0 1 3) 0 2 一 O 0 O 5 — 0 3
St u d y on So i l Or ga n i c Ma t t e r Co n t e n t i n Di fe r e n t M od e
和果农 间作为主,通过复合经营,提高了土地和光 能资源利用率 ,取得 了较 高的经 济效益和生态效
益。
1材 料 与 方法 1 . 1 研 究 区概况
丽荀
瓦:

河 南 林
业 科

第3 3 卷
第3 3 卷第 2 期 2 0 1 3年 6月 源自河 南 林业 科 技
V0 1 . 3 3No . 2
J o u r n a l o f He n a n F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a nd T e c h no l o g y
J l l r L 201 3
试验林地设在商丘市黄 河故道腹地 国有民权 林场 内。地理坐标为东经 1 1 4 。 0 0 ~ 1 1 5 。 2 8 ,北纬 3 4 。 3 1 ~ 3 4 。 5 2 ’ ,海拔 6 0 . 9 m.年均气温 1 4 . 0 o C, 年降水总量 6 7 9 m i l l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试验 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为黄河冲击而形成的 潮 土类细 沙 土 ,土壤质 地 以沙质和 壤质 为主 , p H 7 . 5 ~ 9 . 0 ,地下水位 1 . 5 ~ 4 . 0 m。林场森林覆盖率
n d a g r a s s i n t e r c r o p p i n g s o i l o r g n i a c ma t t e r c o n t e n t a n d i t s s e a s o n a l v a r i a t i o n p tt a e r n o f .n I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t ha t : d f i f e r e n t s o i l o r g a n i cm a t t e rmo d e l f o r e s t b yt h ef o l l o wi n ga sp e c t s , uc s ha s a g ea nd s i z e , b e l t l ne i s p a c ng i , l o c a i t o n n d a o he t rf ct a o r s ; s e so a n a l s i g n i ic f nt a v o l a t i l i t y o r g a n i c ma t t e r c o n t e n t f o e a c h s o t f mo d e 1 . T h e r e or f e , ma st e r i ngs o t f o r g a n i c ma tt e r C n i a mp r o v et h ef o r e s t r yp r o d u c io t n e fi c i e n c ye fe c t i v e l y .
态系统中碳循环有重要影响 。因而,了解土壤有 机质含量 的时空变异规律 ,对掌握土壤质量动态演 化特征 ,土壤环境容量和土壤净化能力变化均有重 要参考价值 , 对实现林地土壤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
义嘲。
8 2 %,经营的主要树种有速生杨系列品种 、刺槐 、 栾树 、旱柳 、泡桐等 。近年内,林场 内农林复合经 营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与应用 ,目 前主要 以林农 间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