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理选择性
由植物茎叶或根系对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 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称为生理选择。 利用14C标记的豆科威进行的试验证明, 黄瓜易于从根部吸收豆科威,因此对其很 敏感。而有些南瓜品种很难从根部吸收豆 科威,因而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
三、生化选择性
1.由于植物体内活化反应的差异产生选择 性 。2甲4氯丁酸和2,4-滴丁酸除草剂本 身对植物并无毒害作用,但在植物体内 如能进行β-氧化反应,就会生成对植物 活性很强的2甲4氯和2,4-滴。 大豆、芹菜、苜蓿等植物体内β-氧化酶 活性很低,不能将两种除草剂分别转化 为2甲4氯或2,4-滴,因而对2甲4氯丁酸 和2,4-滴丁酸耐药性很强,不会受害, 而有些杂草,如荨麻、藜与蓟等则体内 β-氧化酶活性很高,因而容易被杀死。
一、形态选择性 二、生理选择性 三、生化选择性 四、人为选择性 (一)位差选择性 (二)时差选择性 (三)利用位差与施药方法等的综合选择性 (四)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提高除草剂选择性
一、形态选择性
植物的形态,如叶片的形状、直立程度、 表面结构、生长点的位置等直接影响药液 的附着量和吸收量,因此形成除草剂的形 态选择 性。
一、除草剂对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
除草剂对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很多,如 药剂本身的选择性、使用技术、环境条 件等,但主要原因是使用不当造成。
一、除草剂对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
1. 使用不当 2. 药剂挥发与雾滴飘移 3. 环境因素 4. 混用不当 5. 残效药害 6.除草剂的质量
品种结构不断调整,除草剂呈上升趋势
§1 除草剂的分类
一、按作用方式分 选择性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能杀死某些植物,而对 另外一些植物较安全,即在不同的植物间有选择性。如 玉米地应用西玛津或莠去津,麦田用2,4一D丁酯、巨 星等都是利用除草剂对作物与杂草间的选择性,而能够 安全有效地防除杂草。 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的,与 用药量、用药时间、用药方法和植物发育阶段等因素有 密切关系。如2,4一D丁酯是选择性除草剂,在使用量 大时也能杀死小麦或使小麦植株畸形,在返青至拔节前 使用安全,在冬前或拔节后使用易产生药害。草甘膦、 克芜踪虽是灭生性除草剂,采用定向喷雾法在玉米田、 大豆田、棉田、蔬菜田使用也较安全。
4. 混用不当
除草剂混用不当也易产生药害。大豆苗 后施药时拿扑净和杂草焚混用能加重药 害。取代脲类除草剂与有机磷类杀虫剂 混用,对棉花幼苗能产生严重的伤害。
5.源自文库残效药害
不同品种的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效期差异很 大,有的除草剂如玛津、氟乐灵、绿黄隆、 虎威等残效期均较长,对轮作中后茬敏感作 物易受伤害。北方地区夏播玉米使用莠去津, 常因亩用量稍大或用药不均匀,严重影响后 茬小麦的生长。
第四章 除草剂
一、我国除草剂的生产和应用概况: 除草剂产量和使用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 使用面积:
年份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90年代 2000 中期 中后期 初期 末期 年
170 面积 (万公顷)
1300
2300
4000
6700
10
15
20
25
0
5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三、按使用方法划分 茎叶处理剂:喷布于植物表面,通过茎叶吸收而 产生毒效的一类除草剂。如2,4一D丁酯、盖草 能、使它隆、草甘膦、克芜踪等。
土壤处理剂:喷布于土壤表面,通过杂草的根、 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产生毒效的一类除草 剂。如乙草胺、拉索、都尔、氟乐灵。这类除草 剂通常对已出苗的杂草无效。酞酰环状亚胺类的 噁草灵,主要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矿物油类:矿物油类除草剂:如杀草油、 101除草剂等。生产量和应用量都较少。 生物除草剂 有机合成除草剂:种类多,生产量大,应 用广泛。如苯氧羧酸类,如2,4—D丁酯、 2甲4氯、稳杀得。苯甲酸类,如百草敌、 豆科敌。二苯醚类,如除草醚、果尔、虎 威。 (按不同结构,可分为将近20类)
§2 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
4.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
植物受害的曲型症状是抑制生长,并使 细胞体积扩大,严重抑制次生根的形成, 植物不产生次生根或次生根少、短而膨 大或畸形。
5.取代脲类除草剂的药害症 状
对植物的毒害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 。
取代脲类除草剂对玉米、大豆的毒害症 状,首先是叶尖、叶缘变为黄色,随变 变成褐色,严重的可使整个叶片变黄甚 至枯死。在高温和强光下,受害迅速, 死亡加快。
§1 除草剂的分类
杀死(或抑制)作物10%以内的剂量
选择性系数= ———————————— 选择性系数至少大于2,才具选择性
杀死(或抑制)杂草90%以上的剂量
§1 除草剂的分类
灭生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通常能杀死 所有的绿色植物,即对植物选择性或选择性 较小,一般不能直接喷到作物上。如克芜踪、 草甘膦等。
2.时差选择
利用杂草和作物发芽出土的时间差异或施药 和播种时间的差异而形成的选择性 。 小麦收割后,先用百草枯或草甘膦杀死已生 长的杂草,然后再播种玉米,
3.利用位差与施药等综合选择
水稻插秧后使用丁草胺、除草醚、杀草 丹等除草剂能安全有效地防除稻田杂草, 是利用了位差和施药方法等综合的选择 性。 因此时杂草处在敏感的萌发期易被除草 剂杀死,而稻秧已是生长期对除草剂的 耐性较强而不被伤害
二、按输导性能分 内吸性除草剂: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后能输送 到其它部位或作用点上去。如2,4一D丁酯、草 甘膦、克芜踪、2甲4氯等。
触杀性除草剂:被植物吸收后或渗入到植物体内 后,不能在植物体内输导,仅在接触部位起作用。 如五氯酚钠、硫酸、硫酸铜等。使用此类除草剂 必须喷布均匀才能得到高的效果。
6.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
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抑制植物顶芽及其 他分生组织的发育。 大豆田使用灭草猛时,如播种过深或遇 低温,幼苗的叶片皱缩,生长缓慢。
7.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的药 害症状
此类除草剂主要是抑制植物生长,它们 对幼芽的抑制比根重。抑制作用的强弱 与药剂的浓度有关。药害的主要症状是 植物叶片卷曲、茎脆、叶鞘矮化与扭转, 颜色暗绿。
2. 药剂挥发与雾滴飘移
稻田使用禾大壮、2甲4氯、西草净时, 由于挥发作用,会使毗邻的黄瓜产生药 害。用苯氧乙酸类和苯甲酸类除草剂进 行茎叶处理时,小雾滴会随风飘移到附 近敏感作物,经常发生药害。
3. 环境因素
温度:低温或高温时使用除草剂均易发生药害 。气 温低时施用恶草灵,会使水稻秧苗产生轻微药害。 都尔(或拉索)在施药后,当土壤过湿和低温时, 会导致大豆幼苗产生药害。高温时使用扑草净,容 易发生药害,这主要是因为高温使植物对药 触杀 与吸收作用加快,作物对扑草净未能及时降解。 水层:如禾大壮在水田中使用需要有水层才能发挥 药效,但在水稻芽期淹水情况下药害严重。 土壤条件 :土壤中有机质是影响除草剂活性的重要 因素,绿璜隆在大豆田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可取得良 好的效果,但如在盐碱地使用就会发生药害,因为 绿黄隆在pH值高的土壤中很难分解。利谷隆等在 轻质土壤中常因降大雨而将药剂淋溶到土壤深层, 从而产生药害。
2.苯甲酸类除草剂药害症状
玉米苗前使用过量的百草敌后,初生根 系增多,生长受抑制,向上生长减弱, 叶形变窄。玉米苗后使用过量的百草敌, 使主根扁化,叶片长成葱状叶,茎脆弱。
3.酰胺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
拉索、都尔使用不当,可使玉米叶片变 形,心叶扭曲成鞭状,根茎节肿大。瘦 弱的水稻秧苗使用敌稗,如剂量过高或 喷药不均匀,常使稻苗受害。轻者叶色 稍变黄,重者叶片出现斑点或叶尖焦, 严重的整个叶片枯死。
1. 使用不当
过量使用或误用 田间作业不当:例如稻田使用扑草净后,很快又下田进行其 它作业,使药剂接触到水稻根部,从而对水稻产生药害。 器械使用不当 :喷嘴流量不均以及重叠呀洒和药械清洗不彻 底等,都能对作物产生药害。 用药时期不当 :2,4-滴、百草敌等除草剂在小麦3叶期前及 拨节后至开花期喷施就会发生药害,使麦穗、叶片卷曲,影 响抽穗。 施药方法不当 : 小麦田使用燕麦畏时由于混土深度不当, 与小麦播种深度同位,可导致小麦发生药害。 施药间隔期不当 :例如使用敌稗的同时或使用敌稗后不久, 又使用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如1605、马拉硫磷、 磷胺、敌百虫、西维因等),使水稻丧失对敌稗的解毒能力 。
除草剂产量:
除草剂占农药 总量的百分比 (%)
二、世界除草剂发展概况 1990年以后至2000年各类农药销售额及所占比例
亿美元 类别 除草剂 1990 年 116.25 (44%) 杀虫剂 76.55 (29%) 杀菌剂 55.45 (21%) 其他 15.75 (6%) 合计 264 (100) 1992 年 114.4 (45.5%) 7.40 (29.4%) 49.0 (19.4%) 14.6 (5.8%) 252 (100%) 1994 年 129.95 (48.8%) 81.10 (29%) 54.2 (19.5%) 13.0 (4.7%) 278 (100% 1996 150.5 (48.8%) 87.45 (28.2%) 58.95 (19%) 13.25% (4.2%) 310.2 (100%) 1998 年 141.4 (50.8%) 71 (25.5%) 56.2 (20.2%) 9.7 (3.5%) 278.3 (100%) 2000 年 128.85 (47.5%) 75.59 (27.8%) 53.06 (19.6%)) 13.54 (4.9%) 271.04 (100%)
4.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提高除草 剂的选择性
某些除草剂选择性不强,易产生药害, 可通过使用保护物质而提高选择性 。 早在1947年,Hoffmann就发现2,4,6三氯苯氧乙酸可减轻2,4-滴对番茄的毒 害,这是第一个发现的除草剂安全剂。
§3 除草剂药害及防止
除草剂使用不当会使农作物产生不正常的生长及生理现 象,甚至死亡。这种非正常表现统称为药害。 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同一种除草剂 在一定条件下,药效与药害可以转化。 如纳替耘等激素型除草剂,对地毯草、野牛苹、结 缕草、紫羊茅等禾本科草坪植物在营养生长期施用不仅 安全,而且药效很好。而在禾本科草坪植物生殖生长期 用药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和发育,造成伤害。 除草剂的选择性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除草剂的特性及 使用技术等密切相关。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1、茎叶处理法 (1)播前茎叶处理 (2)生育期茎叶处理 2、土壤处理法 (1)播前土壤处理 (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3)苗后土壤处理
四、按化学结构分 无机除草剂:如叠氮化钠、氰酸钠、硫酸铜等,
是最早开始发现与使用的除草剂。选择性差、杀 草谱窄、用量大、成本高,已不使用。
三、生化选择性
2.由于植物体内钝化反应的差异产生选择 性 氟乐灵对胡萝卜安全而对多种杂草杀伤 力强,其选择性原理是因为氟乐灵在胡 萝卜体内易进行N-脱丙基反应,迅速失 去活性,而多种杂草则无此钝化反应。
四、人为选择性
1.位差选择性 利用作物和杂草种子根系在土壤中的位置差异 以及作物和杂草在地面的分布差异,使除草剂 与杂草种子、或根系或植株同位,使其接触较 多的药剂,而作物分布的层次不同,接触很少 药剂,因此形成了选择性。具体施药方法有三 种。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法(利谷隆防除大豆田与麦 田杂草 ) ;深根作物生育期土壤处理法 (敌 草隆防除果园杂草 );作物生育期行间处理法 (棉田用草甘膦防除杂草 )
6.除草剂的质量
除草剂产品中含有对作物有毒的杂质或 伪劣农药,在使用中也易产生药害。丁 草胺中如含有甲草胺时,对水稻的抑制 将大大增加;杀草丹中混有邻位杀草丹, 对水稻种芽的药害要比对位杀草丹大17 倍。
二、药害症状
1.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
植物的外部表现症状为叶片向上或向下 卷缩,叶柄、茎、花茎扭转与弯曲,生 出短而粗的次生根,茎、叶片退色、变 黄、干枯,茎基部肿胀及组织逐渐腐烂, 最后全株死亡,特别是植物的分生组织 如心叶、嫩茎最易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