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针灸针师埋线师必读:穴位埋线应用范围、禁忌症、治疗反应
《穴位埋线疗法》课件
![《穴位埋线疗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b6ad9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c.png)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穴位埋线疗法,需要加强 临床研究,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
3
拓展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领域
除了疼痛治疗和慢性疾病管理,穴位埋线疗法还 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05 穴位埋线疗法安全性与注 意事项
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高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中医疗法,经过长 期的临床实践验证,不良 反应和并发症较少。
埋线完成后,对穴位进 行压迫止血,并观察患
者反应。
术后护理
01
02
03
04
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在治疗后适当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
日常护理
提醒患者保持治疗部位的清洁 干燥,避免感染。
观察与回诊
定期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如有 异常及时处理。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体质,提供相应的饮 食建议,促进恢复。
03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
儿科疾病治疗
小儿消化不良
穴位埋线对于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等常见儿科疾病有良好疗效。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消化状况,促进营养吸 收。
小儿遗尿
针对小儿遗尿问题,穴位埋线能够刺激膀胱经相关穴位,增强膀胱括约肌功能,减少遗尿现象。
04 穴位埋线疗法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疗法的机制研究
近年来,研究者对穴位埋线疗法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对 穴位埋线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等方面的影响。
穴位埋线疗法禁用于局部感染、过敏 体质、精神疾病等患者,以及不能配 合治疗的患者。
特殊人群慎用
孕妇、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 需慎用穴位埋线疗法,避免造成不良 影响。
并发症处理与预防
常见并发症
穴位埋线疗法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局部疼痛、红肿、感染等,需及
穴位埋线疗法PPT课件图文
![穴位埋线疗法PPT课件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4f3ab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8.png)
• 穴位埋线疗法简介 • 穴位埋线疗法操作流程 •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 • 穴位埋线疗法研究与发展 • 穴位埋线疗法安全与风险
01
穴位埋线疗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结合针灸和埋植 技术的中医疗法,通过将可吸收的线 材植入穴位,以刺激经络、调和气血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4
对于出血或血肿,应立 即压迫止血,并进行相 应的处理。
THANKS
感谢观看
优势与效果
操作简便
穴位埋线操作相对简便,患者 痛苦小,易接受。
效果持久
穴位埋线疗法作用时间长,疗 效较为持久。
综合调理
穴位埋线疗法通过刺激穴位, 调节整体功能,达到综合调理 的效果。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案例分享
01
王先生因长期胃痛求治于多家医 院,疗效不佳。接受穴位埋线治 疗后,胃痛逐渐缓解,生活质量 得到明显改善。
03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
常见疾病治疗
01
02
03
04
肥胖症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内分 泌,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减肥
效果。
慢性疼痛
针对各种慢性疼痛,如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等,通过穴位
埋线缓解疼痛。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等,通过刺激相 关穴位改善胃肠功能。
神经系统疾病
如失眠、焦虑等,通过调节神 经功能改善症状。
。
穴位埋线疗法的科学研究不断 深入,从临床实践到基础研究 ,为该疗法的应用提供了科学
依据。
穴位埋线疗法在国内外学术交 流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成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分支。
穴位埋线疗法操作规程
![穴位埋线疗法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c4b92ee90c69ec3d4bb75e4.png)
穴位埋线疗法操作规程一、用物准备用物准备包括一次性的微创埋线针,埋线线体以及常规消毒所用的碘酒酒精及棉球等。
二、禁忌症1、皮肤局部病变,破损,有感染、溃疡。
2、有特殊疾病者如出血性疾病、活动性出血者、长期服用激素、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
3、严重心脏病或妊娠期高血压,晕针,体质虚弱者。
4、免疫缺陷综合症。
5、过敏性体质。
二、操作程序1、患者俯卧位和仰卧位,暴露所需埋线的部位。
2、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3、准备针具和线体,采用一次8号注射不锈钢针头作套管,用28号不锈钢毫作针芯,镊取一段线体。
臵于埋线针针管的前端,用镊子将线体推入针管。
4、根据进针部位不同,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前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提针。
迅速刺入皮下,并根据穴位解剖特点,进一步深入到穴位适当深度。
5、在获的针感后,边推针芯,边推针管,将线体植入穴位皮下组织或深层肌层内。
6、针出后,立即用干棉球压迫针孔片刻,并敷贴医用胶贴。
继续下一个穴位的操作。
微创埋线的线体植埋深度,一般来说,线体深度为1;5~2.0厘米四肢端末由于皮下组织和肌肉之间,肌肉较少,埋线比较困难,尽量不用埋线。
有些穴位下方有大出血的血管和神经,对于这些穴位应该避免深刺,以防伤及血管和神经。
三、注意事项1、严格注意无菌操作。
羊肠线应埋于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且线头不得外露,以防感染。
2、在同一穴位作重复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进、出针点。
3、肌腹、肌腱处治疗时,先进行穴位按摩,然后再埋线。
4、术后1~5天内,少数患者有时出现肿、痛、低热等无菌性炎症反应,一般可不处理,1周左右可自行消失。
局部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者,应抗炎治疗。
中医特色疗法(穴位埋线)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特色疗法(穴位埋线)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7eec583f705cc17552709be.png)
##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中医特色疗法穴位埋线操作常规(一)名称:穴位埋线。
其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的可吸收性,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
(二)适应症:多用于偏瘫、面瘫、腰腿痛、痿证等。
(三)禁忌症:1·所选埋线穴位处,皮肤有破损、感染等,2·病人不愿接受此项治疗者;3·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4·体质特别虚弱,严重心脏疾患、肝肾功能不全、孕妇等。
(四)器械准备埋线包1个(包括消毒孔巾、弯盘、消毒纱布等)、腰椎穿刺针1支、羊肠线一根、无菌手套1副、消毒液(碘伏)1瓶、砂轮1枚、棉签1包、胶布1卷。
(五)术前准备1.详细了解病史。
2.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等。
3. 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说明穴位埋线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核查器械准备是否齐全。
5.术者常规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
(六)操作步骤:1.穴位选择:埋线多选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的穴位,以背腰部及腹部穴最常用。
选穴原则与针刺疗法相同。
但取穴要精简,每次埋线1-3穴,可间隔2-4周治疗一次。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约1-2cm长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腰椎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一定的深度,当出现“得气”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覆盖消毒纱布。
(七):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操作要轻、准,防止断针。
(2)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的深度,不要伤及内脏、大血管和神经干(不要直接结扎神经和血管),以免造成功能障碍和疼痛。
埋线最好埋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肌肉丰满的地方可埋入肌层,羊肠线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
(3)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时不宜埋线。
穴位埋线疗法的操作及应用
![穴位埋线疗法的操作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e4f35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c.png)
穴位埋线疗法的操作及应用
一、穴位埋线疗法操作
1、穴位定位:穴位埋线疗法的基本操作是从经络穴位定位和穴位埋线开始,以病人本身的内症、外症和体质进行诊断,结合时间、地点和风格,确定每个病人最佳的穴位。
2、埋线:接下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一根特殊的脍炙针经由指定穴位埋入皮肤,将穴位埋线,有时要根据病人的病变严重程度而增加埋线的次数,达到调节活血、益气、止痛等疗效。
3、拔线:穴位埋线疗法的最后一步是拔线,在埋线时所用的针头保持在穴位,让它可以自行渗出毒素,从而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埋线时间一般约为10-30分钟,拔线时间一般只需2-3秒即可,无需任何特殊的技术。
二、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
1、穴位埋线疗法可以用来治疗头痛、腰痛、肩痛以及腿、手臂等关节炎症痛。
2、穴位埋线疗法可以用来缓解风湿痹症症状,如关节痛、肌肉痛、关节僵硬、关节肿胀等症状。
3、穴位埋线疗法可以用来缓解咳嗽、喉痛、气喘和哮喘。
穴位埋线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穴位埋线注意事项及禁忌症](https://img.taocdn.com/s3/m/d2c0348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b.png)
穴位埋线注意事项及禁忌症穴位埋线,顾名思义就是在特定的穴位上埋入一些细小的线,这样一来,线就像个小“定时炸弹”一样,时不时地刺激你的穴位,调整身体的状态。
看起来挺神奇的吧?但就像做任何事一样,埋线并不是谁都能做的,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要是没搞清楚一些注意事项和禁忌症,可能反而适得其反。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什么情况下可以做,哪些人不合适,得特别留意点什么。
说到注意事项,别急着拿针扎人,得知道前期准备得做足。
比如,做之前,身体得是个“好状态”,比如说,不能刚吃过重餐啊,或者有明显的疲劳。
试想一下,吃了个大餐,肚子鼓鼓的,就像被填充了过多的“压力锅”,这时候做埋线,岂不是要给身体添乱?如果你自己本来就有个脾气暴躁的胃,这时候别提做了,可能还会让胃不高兴,反而给身体增加麻烦。
然后,做之前的消毒也是不能省略的。
虽然说埋线不需要大手术那样,什么切开皮肤啦,但消毒工作也得做到位。
毕竟,咱们的皮肤可不是铁打的,万一不小心感染了,那可就不好玩了。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可能有点小疑问:“哎,埋线不就给针扎一下,怎么还那么讲究?”埋线就像给身体“下指令”,针线不扎好,身体也听不明白,效果就打了折扣。
再说到禁忌症,这个可真得小心了。
比如,你要是怀孕了,最好就别尝试这项操作。
怀孕的妈妈们,体内激素波动大,随时都有些细小的不稳定因素,像埋线这种刺激性较强的手段,万一刺激过了,搞不好就有些不良反应。
怀孕期间,妈妈本身的免疫力也比较弱,这种时刻做埋线,可能就不太合适了。
如果你正在经历这些特殊时期,比如月经期、哺乳期,或者正在治疗某种急性病,最好都还是稳稳当当的,别图一时之快。
再有,埋线并不适合那些患有血液疾病的人。
比如血友病患者就不建议做这个,因为你一旦做了埋线,可能会发生出血现象,毕竟血液循环的问题,谁也不好判断。
别觉得只是“扎个小针”就无所谓,身体的反馈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强烈得多。
如果你正在用抗凝药物(比如肝素或者华法林),那就更得小心,免得伤了身体不自觉流血。
中医埋线培训PPT课件
![中医埋线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f24aac852458fb760b560c.png)
埋线疗法是针灸疗法的延伸和创新 首先,这种刺激方式是长效的,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现代药物治疗已经从短效制剂逐步发展到 长效制剂,药物效应可以根据治疗需要持续发挥效应,避免血药浓度影响治疗效果。穴位埋线通过在穴位 内埋植线体的方式代替传统的间歇式针灸刺激,同样可以获得一种持续长效刺激效果。
第22页/共89页
• 综上所述:埋线疗法在治疗疾病过程 中先为物理性刺激后为化学性刺激。把 各种刺激效应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复杂 而持久、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产 生了独特的治疗效果。
第23页/共89页
穴位埋线器械发展的三个阶段
“留针”是针灸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毫针刺入穴位,行针得气并施以或 补或泻手法后,将针留置在穴位中可加强针刺感应和延长刺激作用,还可以起到候 气与调气的目的,这对于提高针刺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一些慢性疾病治 疗中,长时间的留针可以延长针灸刺激效果,积累针刺效应。
出局麻皮丘,然后向埋线的深度边推麻药边进针至穴位处, 一般一穴用药0.5-1ml左右。即可达到无痛埋线。出针后 用酒精棉球再消毒一次。 • (五)左手持镊子夹住所需要的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将 线的中心置于皮丘下。右手持埋线针,缺口向下压线,同 时用左手中指绷紧穴位消毒区下方的皮肤,左手的食指夹 住镊子随时准备去夹移动的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左手的 小指夹棉球或纱布方块。左手的拇指指腹对住埋线针的针 尾部,配合右手(不用力,只掌握进针角度和深浅度)进 针(如图示)。直至将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埋入穴位部位 为止。松左手、右手快速出针。不要转动针,左手用棉球 或纱布块按压针眼后,然第后28页再/共作89消页 毒处理。
第9页/共89页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的优势和前景
(二)埋线疗法的大环境更利于其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老龄化趋势愈来愈明显,许多慢
穴位埋线操作方法及要领
![穴位埋线操作方法及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f383bb2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1.png)
穴位埋线操作方法及要领
穴位埋线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可以有效地调理身体健康。
下面是穴位埋线的操作方法及要领:
1. 穴位选择:根据病症和体质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埋线。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百会等。
2. 工具准备:准备好符合卫生要求的埋线针、线材、绷带等工具和消毒用品。
3. 消毒操作:将埋线针和相关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操作的卫生。
4. 定位准确:根据穴位的位置,用清洁纱布或无菌棉球擦拭穴位,使其清洁干净。
5. 长度调节:根据穴位的深浅,调节埋线的长度,通常为穴位长度的2/3。
6. 埋线操作:将埋线针沿着穴位方向平行插入皮肤,插入后不要停留太长时间,适当着力,感觉到轻微的阻力时即可放线。
7. 线材绷紧:将线材缓慢地拉紧,注意尽量使线材达到穴位的深度或浅度。
8. 固定绷带:在埋线的位置上用绷带固定,防止线材滑出。
9. 操作注意:操作时要专注、细致、轻柔,避免受伤或感染。
10. 完善记录:对每次埋线的位置、长度、时间等进行完善记录,以便于跟踪效果。
注意事项:
- 操作前应仔细检查患者是否有禁忌症,如出血倾向、严重感染等情况。
- 操作过程中要确保卫生,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妥善处理。
- 埋线后,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和注意观察局部的变化及感觉。
请注意,此回答仅针对穴位埋线的操作方法及要领,并不构成医疗建议,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埋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埋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051dedded630b1c58eeb5ae.png)
埋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穴位埋线技术是将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埋入人体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的作用。
常用于哮喘、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癫痫、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肥胖症、湿疹、慢性荨麻疹等疾病的治疗。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次性埋线针操作方法根据病情需要和操作部位选择不同种类和型号的埋线工具。
其中一次性埋线针可由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配适当粗细的磨平针尖的针灸针改造而成。
或用选择类似于腰椎穿刺针的一次性埋线针(见图1),针尖为坡形,较为锐利,常用的为7号、9号、12号、16号。
使用前需将相应型号的无菌羊肠线从针头装入针管内备用。
图1 一次性埋线针示意图1.根据中医诊断处方,选择合适体位。
2.选好穴位,做好标记,进针点一般选在穴位的下方1cm处。
3.皮肤常规消毒。
4.进针(见图2):左手示指和拇指绷紧已消毒的穴位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夹乙醇棉球,右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持针,快速进入皮肤,然后缓慢推针到治疗所需的深度,用右手示指边推针芯边退针,到皮下时快速出针,同时左手用棉球按压针眼。
图2 进针示意图3.针眼处理:用75%乙醇消毒,然后用棉签按压数分钟不出血即可。
4.操作要领即“两快一慢”操作方法。
“两快”为进针时手腕用力,针尖快速刺至皮下;出针时边退针边放线,退至皮下时,快速出针。
“一慢”为过皮后缓慢推针至治疗所需的深度。
二、禁忌症1.五岁以下的儿童、孕妇、有出血倾向者及蛋白过敏者。
2.皮肤破损处、关节腔内。
三、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埋线时如有羊肠线露出皮肤外,一定要拔出,重新定位、消毒,另选合适的线埋入,以免感染。
3.埋线后一周内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说明有感染,轻者热敷即可,重者应作抗感染处理。
如已化脓,应放出脓液,再进行抗感染处理。
4.在胸背部穴位埋线应注意针刺的角度深度,不要伤及内脏、脊髓。
穴位埋线疗法的技术操作规范
![穴位埋线疗法的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d72b2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4.png)
穴位埋线疗法的技术操作规范穴位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植入人体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包括物理刺激效应和化学刺激效应两个方面。
具有疏通经,调和气血,补虚泻实的作用。
常用于哮喘,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癫痫,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肥胖症等疾病的治疗。
一、基本操作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21709.10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标准,我们选择套管针埋线法作为基本操作。
1、工具选择:根据病情需要和操作部位选择不同种类和型号的埋线工具和医用线。
其中套管针一般可由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符合GB15811要求,一次性针灸针符合GB2024的要求。
2、体位:根据中医诊断处方,选择合适体位,一般先埋背部穴再埋正面穴。
3、穴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
4、环境:环境要求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5、消毒: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医疗器械用品还应符合GBl5980的有关规定。
部位消毒用0.5%的碘伏在施术部位由中心向外环行消毒,也可采用2%碘酒擦拭,再用75%- 1 -乙醇脱碘的方法;术者消毒医生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流水冲净,再用75%乙醇或0.5%碘伏擦拭,然后戴无菌手套。
6、施术方法:对拟操作的穴位以及穴周皮肤消毒,取一段适当长度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放入8号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前端,后接针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拟进针穴位.另一只手持针刺入穴位,达到所需的深度,施以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埋植在穴位的肌层或皮下组织内。
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签)按压针孔止血。
7、针眼处理:出针后按压片刻不出血即可;对出针后出血的患者,可让其自行流出几滴血液,再压迫针眼片刻即可,无需包扎处理。
8、操作要领:即“两快一慢”操作方法。
“两快”为进针时手腕用力,针尖快速刺至皮下,出针时边退针边放线,退至皮下时快速出针。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https://img.taocdn.com/s3/m/336422ab76eeaeaad0f33017.png)
在穴位旁开一 茧距离 h 岛革择进针点,局部皮肤消毒后施行局部麻醉,局部 适当长度的可吸收性夕\缝线飞~ 手持摄将线中央置于麻醉点上,另一毛,捞埋线敖,缺口向下压线,以
夹住。一手持针 , 另一
血。宜用元菌敷料包扎,保护创
口 3 d~5 d o 4.2.3 医 用缝合 针 埋线 法
的要求;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应符合 YY 1116 的要求 。
4. 1. 2 穴位 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选取适当的穴位。
4. 1.3 体位选 择
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4. 1. 4 环境要求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4. 1.5 消毒
参见 GB 15981 0 4. 1.5.2 部位消
用 0 . 5% 的 方法。
3.1 穴位 aCllpoÎnt
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3.2 穴位埋线 thread-embedding applied to a point
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置入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剌激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3.3
线 thread 各种型号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
3.4 套管针 trocar
使用无菌注射针配适当粗细的磨平针尖的针灸针改造而成。或用适当型号的腰椎穿刺针代替。也可以 选用一次性成品注射埋线针,或其他合适的替代物。一次性使用元菌注射针应符合 GB 15811 的要求;
针灸针应符合 GB 2024 的要求;腰椎穿刺针应符合 YY/T 91148 的要求;医用缝合针应符合 YY 0043
GB 2024 针灸针 GB 15811 一次性使用元菌注射针 GB 15980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GB 15981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YY 0043 医用缝合针 YY 1116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 YY/T 91148 腰椎穿刺针
中医埋线培训课件
![中医埋线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8f2a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2.png)
讨论内容
包括案例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 定、埋线操作的过程、效果评估 等,通过讨论,提高学员的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家点评
邀请中医专家对案例进行点评, 给出专业建议和意见,帮助学员
深化对埋线疗法的理解。
埋线技术操作考核和评估
1 2
操作考核
设定一系列考核标准,要求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埋线操作,考核内容包括操作的准确性、稳 定性、安全性等。
历史
中医埋线疗法源远流长,早在古 代就有类似疗法的记载。经过历 代医家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发原理和作用
原理
中医埋线疗法基于经络穴位理论,通 过植入线体持续刺激穴位,以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从而达到 治病养生的目的。
作用
埋线疗法具有长效刺激、调节免疫、 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多种作用 ,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调理身体。
适度刺激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当的线材和 刺激强度,避免过度刺激引发不适。
准确选穴
选择正确的穴位进行埋线,避免损伤重要血 管和神经。
线材质量
使用高品质、经过严格消毒的埋线材料,以 降低过敏和排异反应的风险。
埋线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感染预防
埋线后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沾水,减少感染风险。如出现红 肿热痛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埋线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消化系统疾病
埋线治疗对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
妇科疾病
埋线治疗可用于调理女性内分泌,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症状,对乳腺增生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05
埋线安全性和并发症预防
埋线操作的安全性注意事项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 ppt课件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b7c6ac767f5acfa0c7cd81.png)
部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是正常的,是刺激穴位后针感得气的反 应。体质较柔弱或局部经脉不通者更明显,一般持续时间为2-7天左右。
31
穴位埋线疗法的注意事项与治疗反 应
2、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的物理刺激作用及羊肠线 或生物蛋白线(均属异体蛋白)刺激造成的反应。 埋线手术后,由于刺激的损伤及羊肠线异性蛋白 的刺激,一般在1-5日内,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 等无菌性炎症反应,且部分病例反应较重,有少 量白色液体自创口流出,均属正常现象,一般不 需处理。若渗出液较多凸出于皮肤表面,可将白 色液体挤出,用75%酒精棉球擦去,覆盖灭菌纱 布。施术后患处局部温度也会升高,可持续3-7日。
32
穴位埋线疗法的注意事项与治疗反 应
3、个别患者在治疗后4-24小时出现体温上升,一般在38℃左右,也 有极少数的病人上升到39℃-40℃,持续2-4天可自行消退,血常规检 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3-5天,可自行恢复正 常,反应证状较重时,作对证处理。
33
穴位埋线疗法的注意事项与治疗反 应
11
陆氏69式埋线针操作方法
12
一次性埋线针
现在,较新的一次性埋线针(见图)类似于西医的 腰椎穿刺针,也分7号、9号、12号、16号等。埋线 用的羊肠线根据情况可剪成0.5、1、1.5、2、2.5、 3厘米长线段。
.埋线疗法针与线的对应关系如下:
7号针——000号线;
9号针——00号线;
3、埋线时如有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露出皮肤外, 一定要拔出,以免感染。如局部红肿热痛,说明 有感染,轻者热敷即可,重者应作抗感染处理。 如已化脓,应放出脓液,再作抗感染处理;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a90a8af3102de2bd9605885a.png)
穴位埋线的特点
• • • • • • 以线代针,效集多法 刺激持久,祛顽疗固 精确选穴,多用透穴 精用组穴,交替调息 注重敏感穴,多选特定穴 诊次稀疏,操作简便
穴位埋线的特点
• 以线代针,效集多法
•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穴 位刺激 疗法,它源于针刺疗法,使用羊肠线来代 替银针,以长期刺激穴位,产生疗效。它的整个操 作过程,实际上包括了穴位封闭疗法、 针刺疗法、 刺血疗法、组织疗法,同时也包含了长时间留针、 埋针效应,这多种方法和效应集中起来,形成了穴 位埋线这个独特的疗法,显示了它独特的治疗作用 和效果。故穴位埋线疗法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 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穴位埋线治疗机理
• 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
• 由于埋线选取的穴位与患病部位生物学特性相似 程度较大,属于 一个同类集,所以,当泛作用在 修复或调整受损穴位时,患病部位就同时被修复 和调整,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由于埋线时局部 组织的损伤及修复过程较长,其积蓄的作用也较持 久,所以其针刺 效应和修复时的泛作用得以维持 较长时间,使疾病部位得到更完善的调整和修复。
穴位埋线的特点
• 精确选穴,多用透穴
• 为了既减少取穴,又能使功能相似的穴位共同发 挥作用,穴位埋线疗法在操作上也适当选择一些 透穴。若一针透双穴,则往往并双穴之力同时发 挥作用;若一针透双经,则往往“从阴到阳从阳到 阴,使阴阳相得,经气交贯,其效必速”。如治 疗胃病,选用胃俞透脾俞,中胺透 上脘等,往往 取得较好的疗效。所以,埋线疗法在可能的情况下, 尽力 使用透穴,一可提高疗效,二可减少患者痛 苦。
•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具有综合效应 的穴位刺激疗法,它的治疗作用比 较复杂。概而言之,主要有协调脏 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 血和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整免 疫等作用。
穴位埋线技术操作规程
![穴位埋线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740ab3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6d.png)
心包穿刺术技术操作规程【目的】穿刺心包放液,解除心包填塞。
对心包液进行常规、生化、细菌及细胞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心包内注入药物用于治疗。
【适应症】1、确定心包积液性质;2、解除心包填塞;3、心包积脓的治疗;4、心包开窗的术前推断【禁忌症】1 .出血性疾病、严峻血小板削减症及正在接受抗凝治疗者为相对禁忌证。
2 .医学I教育罔搜集整理拟穿刺部位有感染者或合并菌血症或败血症者。
3 .不能很好协作手术操作的患者。
【用物预备】<1)物品预备:基础治疗盘一套、心包穿刺包1个(内含:心包穿刺导管、套件含穿刺针、导丝、止血钳2把、纱布数块、孔巾1块、弯盘1个),50ml、IOm1、2ml注射器各1支、无菌治疗碗一个、量杯一个、无菌手套2副、试管数支、心电监护仪及心肺复苏器械。
(2)药品预备:需备心肺复苏药物,阿托品、多巴胺、局麻药,2%利多卡因。
【操作程序】1、术前宜行X线及(或)超声检查,以便打算穿刺部位及估量积液程度;积液量少者不宜施术。
2、选择相宜体位,如从心尖部进针常取坐位;如选择剑突下进针常选斜坡卧位,腰背部垫枕。
3、嘱患者于术中勿咳嗽或深呼吸,必要时术前可赐予适量的冷静剂。
4、常用穿刺方法有下列二种:①心前区穿刺,于左第5、第6肋间隙心浊音界内侧进针,向后、向内指向脊柱方向刺入心包腔。
穿刺针尖入皮下后,助手将注射器与穿刺针后的橡胶管相连接,并抽吸成负压,当穿刺针入心包腔后,胶管内马上布满液体,此时即停止进针,以免触及心肌或损伤冠状动脉;②胸骨下穿刺于胸骨剑突与左第7肋软骨交界处之下作穿刺点,穿刺方向与腹壁成45。
,针刺向上、后、稍向左而入心包腔的后下部。
其余操作同上。
有条件可在超声指导下进行。
【留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
(2)术中严密心电、血压监护。
(3)抽液速度宜缓慢,防止空气进入心包内。
(4)首次抽液量以IOOmI左右为妥,以后每次抽液300~500ml,以免抽液过多引起心脏急性扩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师针灸针师埋线师必读:穴位埋线应用范围、禁忌
症、治疗反应
一、适应症穴位埋线适应证很广泛,一般来说,凡能用针刺疗法治疗的疾病,均可应用埋线疗法治疗。
根据文献报道及临床实践,常见的适应症有以下几类。
1 疼痛性疾患包括神经性疼痛、慢性炎变性疼痛、内脏疼痛等。
如头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坐骨神神经痛、关节炎性疼痛、胃脘痛、心绞痛等。
2 功能性疾患包括神经性、精神性、内分泌及内脏功能失调性等疾病。
如眩晕、舞蹈症、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高血压、胃肠神经家症、神经衰弱、失眠、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阳痿、遗精、不孕症、癔症、癫痫、精神分裂症、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咽部异感症等。
3 慢性疾病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慢性疾患。
如内科的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中风、坐骨神经痛等。
外科的颈椎病、肩周炎、慢性辣辣阑尾炎、胆囊炎等;妇科的月经不调、带下病、不孕症、子宫出血、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儿科的小儿脑瘫、百日咳、小儿遗尿、儿童多动症等;皮肤科的银屑病、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五官科的鼻炎、视神经萎缩等。
4 其它随着临床实践及研究的发展,现
在临床上除以上慢性疾病外,对急性病、传染性病等均可应用。
如流行性感冒、已型及甲型肝炎、心绞痛、百日咳、肺结核等。
5 失眠,便秘,痤疮,更年期综合症。
二禁忌症一般说来,人体所有穴位,除去如神阙、乳中等穴位不能埋线外,一般没有绝对的禁忌症,关健在于既要小心谨慎,认真负责,又有熟练的操作手法和正确掌握埋线方向角度及深度。
但下列几种情况则应予注意。
(1)5岁以下的儿童患者禁用或慎用埋线。
(2)严重的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必要时,不宜强刺激,埋入的羊肠线不宜长。
(3)精神紧张,过劳或过饥者,禁用或慎用埋线,避免发生晕针。
(4)妇女有习惯性流产者应禁用。
(5)孕妇不宜在腰腹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埋线,月经期慎用。
(6)不宜在皮肤破损处埋线,以免旨起感染等不良后果。
(7)关节腔内不宜埋线,以免影响关节活动及关节腔内发生感染。
(8)禁针部位。
(9)有出血倾向性疾病者。
三、注意事项(1)购买正规厂家的产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发生。
(2)可吸收线体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以防感染。
可使用胶原蛋白线和靓紫丝线。
(3)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的角度和深度,不要伤及内脏、脊髓、大血管和神线干,更不要直接结扎神经干和大血管,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4)在一个穴位上作多次治疗,应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
(5)血管丰富的部位,易出血,埋线时要缓慢进出
针,出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眼片刻,防止出血和皮下血肿出现。
(6)注意术后反应,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7)埋线后局部不要沾生水,如有感染,应按炎症处理。
(8)通过埋线,患者症状控制后,最好再埋线1-2次以巩固疗效。
有慢性病要埋线3-4次后才开始见效,患者不应随意停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