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塔多传感器实时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多源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多源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黄递全;向娟;田寿全【摘要】基于Mina框架,利用Java技术详细设计开发了多源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传感器终端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解析、展示、转换、加密和发送等.多源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作为传感器终端和数据中心之间的中介,实现了数据的自定义协议转换,对物联网数据采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地理空间信息》【年(卷),期】2016(014)001【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协议;采集终端【作者】黄递全;向娟;田寿全【作者单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庆测绘院,重庆400015;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庆测绘院,重庆400015;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庆测绘院,重庆40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当前,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成为一种未来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1]。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数字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科学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社会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
物联网技术作为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之一[2,3],它体现了一种虚拟数字世界和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趋势。
物联网是一个层次化的网络[4-6]。
作为物联网子网之一的传感网是指由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网络。
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7,8]具有智能获取、传输和处理信息的功能,它将系统和各个节点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起到互相协同的作用。
多源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是物联网实现智能感知功能的关键技术。
1.1 总体架构多源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硬件搭建主要包括传感器设备、供电电源、中央控制单元硬件设备等。
经过采集终端系统软件解析转换为有效数据存储,进而发送到服务器中心。
采集终端硬件链接如图1。
终端系统形成了传感器数据从终端到中央控制单元再到存储服务器的一体化流程。
系统软件将多源传感器数据进行接收、解析,然后按自定义协议存储发送。
无线传感器网络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无线传感器网络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日益成为了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特别是在工业、安防、环境监测等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于物理量、运动变化、环境参数等的高效、实时、准确地监测。
为了更好的应对这种需求,本文将介绍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 系统架构的设计系统架构包括以下模块:物理节点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远程监控模块。
其中,物理节点模块负责检测现场的物理量,并将数据进行采集和传输。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接收、处理和存储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
远程监控模块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用户的移动设备实现数据传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对传感器网络进行实时监控。
在系统架构设计中,为了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扩展性,使用分布式网络模型,实现消息的可靠传输和数据的快速、准确处理。
二. 硬件的设计在硬件的设计上,本系统采用基于 ZigBee 协议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用于采集和传输现场数据。
在传感器节点的设计中,考虑了能耗、信号传输距离、网络协议等因素,使用了专业芯片和设计技术提升网络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传感器节点采用传感器模块和微控制器进行采集、处理和传输数据。
传感器模块可以通过接口与物理量进行连接,微控制器需要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采集和编码,并将数据通过 ZigBee 协议进行传输。
同时,每个传感器节点的 ID 及位置信息等也需要在硬件设计中进行考虑。
三. 软件的设计在软件设计中,考虑了低功耗、可靠性、数据传输的实时性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传感器节点的软件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对硬件,尤其是传感器进行优化驱动。
并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需要采用协议栈实现。
同时,对于节点的升级和配置也应该进行考虑。
在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中,进行数据聚合和数据统计。
将传感器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统计、聚合处理,从而形成更精准、全面的监测数据。
在远程监控软件的设计中,软件需要实现数据的传输、展示和记录等功能。
多传感器状态量的铁塔安全监测系统开发

多传感器状态量的铁塔安全监测系统开发发布时间:2022-04-25T02:42:32.731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第1期作者:宋耐超、王瑞琦、李明明、张翼、李鹏[导读] 本文通过项目的研究,系统能够监测大风场下输电塔线的振动响应,进行时域、频域分析,收集不同环境下宋耐超、王瑞琦、李明明、张翼、李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驻马店供电公司,河南驻马店 463000摘要:本文通过项目的研究,系统能够监测大风场下输电塔线的振动响应,进行时域、频域分析,收集不同环境下,风响应下塔线的应力与振动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边缘计算,确认铁塔是否处异常运行状态。
关键词:;铁塔应力;应力传感器;运行参数引言输电线路既是电网系统极其关键的设施,也是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大动脉,其中输电铁塔对导、地线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铁塔的安全是电网可靠运行的基础。
然而,随着电网规模的增大,线路电压等级的提升,电网的运行工况也会随之变得更加复杂,输电铁塔经常运行在覆冰、风载、导线舞动等恶劣条件下,极易造成铁塔塔身倾斜、塔基下沉、塔材变形等故障。
铁塔故障属于典型的“隐形故障”,输电线路人工正常巡视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当发现铁塔故障时,输电线路已处于危险状态,严重威胁线路的可靠运行。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输电线路全面状态感知,实时把握线路的工作状态,应用电力物联网的统一数据服务、统一应用、统一展示技术平台,为导线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支持,进而实现输电线路安全健康监测运行提供信息支撑,进一步提升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效益。
1现状伴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增大,更多的高电压、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线路将会投入建设、运行,铁塔的荷载也将越来越大,对输电铁塔运行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深入研究输电铁塔安全状况是提高线路运行水平的必然趋势。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输电铁塔的的基本理论与试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此外,他们还研究了次级斜撑的作用,在不断增加次级斜撑的过程中,会导致铁塔杆件承受的应力随之降低。
基于多传感器的实时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多传感器的实时环境监测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物联网设备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其中,基于多传感器的实时环境监测系统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种,它可以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各种数据,比如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噪音等等,从而方便人们及时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如何设计一款基于多传感器的实时环境监测系统。
一、硬件部分设计环境监测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处理器、显示器等。
传感器是硬件部分的核心,它通过收集周围环境的数据,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再通过数据处理器进行处理和计算,最终在显示器上展示出来。
在选择传感器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
此外,还应注意传感器的灵敏度、准确度、实时响应速度等参数。
对于数据处理器,也应根据传感器种类和数量来选择不同的处理器,例如单片机、嵌入式板卡等。
此外,还要注意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速度。
在显示器上,监测结果应以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便于用户对其进行直观地观测。
此外,还要注意显示器对数据格式的支持,以便于数据的展示。
二、软件部分设计环境监测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功能。
数据采集模块接收传感器上传的数据,并将其进行初步的处理和筛选,去除不可靠的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计算和分析每个传感器的数据,根据用户设定的阈值,发出警报或提供相关建议。
数据存储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方便以后的数据分析和查询。
在软件设计时,应加强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算法设计,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应该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相应的参数,例如数据采集间隔、警报阈值等。
同时,在软件设计上要注意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应具备多平台和多设备兼容的特性,以便于在不同的设备和操作系统上运行。
并考虑到后期需求的扩展,应设计可扩展性强的系统,以满足未来的需求。
三、系统实现和应用在系统实现方面,应该在硬件和软件之间进行充分的对接,确保系统的数据传输和计算准确无误。
面向大数据的通信铁塔分析预警平台

信息与电脑 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面向大数据的通信铁塔分析预警平台
2019 年第 15 期
杨博文
(和勤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331)
摘 要:笔者在结合传感器等物联网数据采集手段的基础上,围绕大数据建模,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设计 通信铁塔分析与预警平台,采集全国 3 大类、5000 多座铁塔的工程、维护、监测等档案信息,构建铁塔资源数据库,判 断铁塔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分析铁塔日常监测大数据,实现通信铁塔的安全动态监管,探索通信铁塔安全管理新思路。
Key words: big data;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tower; security; intelligent early warning
0 引言
1 智慧铁塔分析预警平台逻辑结构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4G 网络已全面普及,5G 网 络即将来临。全国运行的通信铁塔约 200 万座,据统计,近 年来全国共有 16 个省累计发生 300 多起倒塔事故,部分倒 塔紧邻居民区或学校,现场触目惊心,社会影响很大。党的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 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Web发布 服务器
串口线 路由G/3G/4G运营商网络 数据服务器
图 4 智慧铁塔分析预警平台铁塔模型
通过手机APP查看 通信塔运行状态
图 2 智慧铁塔分析预警平台数据采集层
第二,安全状态分析层。其分为建模训练(检测系统分 析软件)和风险识别(数据处理模块)两部分。针对搜集的 数据进行场景识别和判决,形成场景化规则库,并依据《建 筑结构荷载规范》、《高耸结构设计规范》、《移动通信工 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的计算要求生成理论通信塔位移模 型,根据采集数据进行场景化匹配,输出通信铁塔状态信息, 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交通监测与管理系统是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传感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对交通系统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和管理的系统。
该系统能够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进行交通流量监测与预测、交通事故预警与处理、交通信号优化等功能,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拥堵、提升交通安全。
系统架构与设计智能交通监测与管理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物联网通信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以及交通管理终端组成。
1. 传感器:通过部署在交通要道、路口等位置的传感器,如车辆识别传感器、红绿灯传感器、视频监控传感器等,实时获取交通状态和相关数据。
这些传感器能够高效、准确地收集车流量、车速、车辆类型等信息。
2. 物联网通信模块: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后端数据处理平台。
利用物联网通信技术(如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稳定、高效传输。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该平台负责对传感器采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交通信息。
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交通流量、拥堵状况、交通事故风险等进行模型预测和优化。
4. 交通管理终端:将处理后的数据结果以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给交通管理人员,并提供相关决策支持。
交通管理终端可以是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该终端实时监测交通状况、做出合理的交通调度决策。
系统功能与实现1. 交通流量监测与预测:通过采集传感器获取的车辆数据,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道路上的车流量。
利用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分析,提供交通流量的趋势和预测,将有助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合理规划道路,并根据实际交通需求调整交通方案。
2. 交通事故预警与处理: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和视频监控实时监测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
一旦发生事故,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通知相关部门和交警。
同时,系统能够根据事故发生的位置和程度,进行路段封锁、交通路线调整等操作,以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对交通的影响,并保障现场安全。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监测系统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的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能够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环境信息。
远程监测系统是利用传感器节点采集环境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中心节点,实现对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实时监测和控制的系统。
本文将详细论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的微型计算和通信设备构成的自组织网络,这些设备可以感知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各种物理量。
传感器节点之间通过无线通信传输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基站或中心节点。
二、远程监测系统架构设计远程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节点、无线网络和中心节点。
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环境数据,无线网络用于传输数据,中心节点负责接收和处理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1. 传感器节点设计传感器节点应具备以下特点:(1)低功耗:传感器节点需要长时间运行,因此功耗应尽量降低,可采用低功耗的传感器和微处理器。
(2)多功能性:传感器节点可以同时采集多个物理量的数据,因此需要具备多个传感器接口和通道。
(3)自组织能力:传感器节点应具备自组织和自修复能力,能够自动适应网络拓扑变化和节点故障。
(4)安全性:传感器节点需要具备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等安全机制,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
2. 无线网络设计无线网络连接传感器节点和中心节点,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通信协议:选择适合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如ZigBee、Wi-Fi等,以满足低功耗、中等距离和中等数据速率的传输需求。
(2)网络拓扑: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树状或网状拓扑,以实现合理的网络覆盖和传输效率。
(3)信道管理:合理规划信道分配和管理策略,减少信道干扰和碰撞,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4)信号强度定位:通过节点之间的信号强度测量,实现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估计和定位。
3. 中心节点设计中心节点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应具备以下功能:(1)数据接收和存储:接收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存储和管理,建立数据仓库。
多传感器课程设计

多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多传感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三种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解释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基本概念,并列举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多传感器知识,设计简单的多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
2.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多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并得出结论。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解决多传感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多传感器技术在实际生活和工业领域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2. 学生在多传感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多传感器课程的学习,提高对跨学科知识整合的认识,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性质既强调知识传授,又注重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多传感器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跨学科知识整合的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现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学习成果的达成,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多传感器原理与分类- 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方法。
- 着重讲解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
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阐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概念、方法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 分析数据融合算法,如卡尔曼滤波、小波变换等,并介绍其在多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
3. 多传感器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多传感器应用案例,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
- 安排实验课,让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的多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各种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出现,其中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综述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设计要点,并讨论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基本原理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主要利用光纤的传感特性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准确测量和远程控制。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光纤的折射率、散射和吸收等特性,将物理量转变为光的变化,并通过光学传输路径将光信号传输到检测设备,进而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的优势在于其高灵敏度、无电磁干扰、抗腐蚀等特点。
相比于传统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多个参数的同时测量,并具备较长的传输距离,因此在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军事防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应用领域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工业生产:光纤传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工业生产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并通过实时数据反馈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环境监测:通过光纤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帮助监测和预防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情况的发生。
3. 基础设施安全: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系统可以用于对桥梁、隧道、油气管线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及早发现结构破坏、泄漏等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
4. 医疗健康:利用光纤传感技术可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等,并实现远程监护和治疗,提高医疗水平和效率。
三、设计要点设计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需要考虑以下要点:1. 传感器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光纤传感器,包括光纤温度传感器、光纤压力传感器、光纤湿度传感器等。
需要考虑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灵敏度、精度等因素。
2. 测量信号传输:设计良好的光学传输路径,确保测量信号的传输稳定可靠。
浅谈广播电视发射塔安全监测

浅谈广播电视发射塔安全监测摘要:广播电视发射塔系统体量巨大,结构复杂,容易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大风、雷击、停电等,可能导致系统瘫痪。
因此,加强设备的安全维护工作非常重要。
广播电视发射塔的日常维护,需要定期巡查和检查各项指标,如铁塔的倾斜度、结构螺栓连接的松紧程度等。
为了提高巡检效率和准确率,本文提出了全自动精细化巡检解决方案,基于北斗低成本高精度传感器和视频图像识别技术,实现无人值守的二十四小时监测和报警。
该方案能够实现智能化检测,减轻巡检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播出能力。
引言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区相继开始建造广电发射塔,部分发射塔已服役近30年时间,接近设计使用年限,存在安全隐患。
广播电视发射塔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包括软件、硬件等部分,每一部分环环相连,密不可分,共同构成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的管理、维护系统以及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此外,上述各个部分又分别包含众多子系统,所以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日常维护通常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
同时,广播电视发射台还容易受到多种外界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如雷击、停电等,可能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严重甚至可导致整个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瘫痪。
因此,寻找有效措施减少不可抗力因素对系统的干扰和自身故障的出现,对广播电视发射塔设备的维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般来讲,对于广播电视发射塔巡查每半年检查一次,需要有专业资格证书的天线工作人员。
另外每遇八级以上大风、地震或其他特殊情况后,也应作全面检查。
每次检查必须有人负责、有详细记录。
但广播电视发射塔大多远离城镇,地处高山,日常巡查工作难以保证系统安全、稳定,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发射塔出现异常的情况。
为便于对发射塔的维护检修,本文提出建设广播电视发射塔自动巡检解决方案,通过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塔体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解决问题。
1方案介绍通过在塔上安装各类传感器对铁塔自身倾斜、摆幅、温度、频率、风力风速、接地电阻等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结合网络通信技术链接到自主研发的系统软件平台,实现区域统一监测,综合分析铁塔健康状况,实现铁塔动态安全检测,降低维护成本,对各种安全隐患提前预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多传感器系统设计

机电综合应用题目:多传感器仪器的设计系部名称:信息工程系专业班级:自动081班学生姓名:王伟毅学号: 200880874110 指导教师:陶雪华教师职称:讲师2011 年12 月27 日摘要从工厂企业到居民家庭,酒精泄露的检测、监控以及对酒后驾车的检测对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都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
资料显示,我国近几年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中,有将近三分之一是有酒后驾车引起的。
为了防止机动车辆驾驶人员酒后驾车,现场实时对人体呼气中酒精含量的检测已日益受到重视,酒精浓度测试仪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酒精测试也可应用于食品加工、酿酒等需要监控空气中酒精浓度场合。
如今,气体传感器向低功耗、多功能、集成化方向的发展,因此,酒精浓度检测仪具有十分广阔的现实市场和潜在的市场要求。
烟雾报警器就是通过监测烟雾的浓度来实现火灾防范的,烟感器内部采用离子式烟雾传感,离子式烟雾传感器是一种技术先进,工作稳定可靠的传感器,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消防报警系统中,性能远优于气敏电阻类的火灾报警器。
本文运用了单片机,并借助相应的外围电路,将检测结果通过LCD、LED等显示方法告知使用者。
本设计用的MQ303酒精传感器就是一种对气体敏感的化学传感器,MQ-2烟雾浓度传感器,以及温湿度传感器它们随着外部气体的浓度或不同而改变敏感膜的电阻。
系统选STC89C52RC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对检测到的气体状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处理和现实,并通过报警进行提示。
关键字:酒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 STC89C52 单片机AD 转换VB 液晶串口通讯Alcohol smoke sensor reportsAbstractFrom the factories and enterprises to households, alcohol, leak detection, monitoring and drunk driving detection on Residents' personal and property safety is very important and essential. Data shows, our country in last few years the major traffic accidents, there are nearly 1/3 is a drunken driving.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motor vehicle drivers drunk driving, live on human breath alcohol content detection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alcohol concentration test instrument widely used. In addition, alcohol test can also be used in food processing, wine and other need to monitor air alcohol concentration.Nowadays, the gas sensor to low power, multi-func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therefore, the alcohol concentration detector has a very broad market and potential market demand. The smoke alarm is by monitoring the smoke concentration to achieve fire prevention, smoke detectors, the internal use of ion smoke sensor, ion smoke sensor is a kind of advanced technology, stabl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sensor,is widely used in all kinds of fire alarm system, performance far superior to the gas sensing resistance type fire alarm.This paper uses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nd with the aid of the peripheral circuit, the detection results by LCD, LED and other display methods to inform the user of. The design of the MQ303 alcohol sensor is a kind of gas sensitive chemical sensor, as well as MQ-2 smoke concentration sensor, with external gas concentrations or in different sensitive membrane resistance,Selection of STC89C52RC MCU as the control core, the detected gas condition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analysis, processing and reality, and through the alarm to promptKeywords:alcohol sensor smoke sensor single chip STC89C52 VB LCD serial interface communicate目录1 绪论 (1)1.1 课题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 (1)1.2 设计的背景与意义 (1)1.3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1)1.4 课程设计方案 (2)2 系统的方案选择和工作原理 (2)2.1 系统采集模块方案选择 (2)2.1.1 酒精传感器的选择 (2)2.1.2 烟雾传感器的选择 (2)2.1.3 温湿度传感器的选择 (3)2.1.4 AD模数转换器 (3)2.1.5 时钟芯片的选择 (4)2.2 人机接口模块方案选择 (5)2.2.1 键盘的选择 (5)2.2.2 显示模块选择 (5)2.3 单片机的选择和外围电路设计 (6)2.3.1 单片机的选择 (6)2.3.2 复位 (9)2.3.3 时钟电路 (9)2.4 液晶显示屏的选择 (10)3 系统的硬件设计 (11)3.1 信号采集模块的设计 (11)3.1.1 温湿度采集模块的设计 (11)3.1.2 酒精浓度采集模块的设计 (12)3.1.3 烟雾浓度采集模块的设计 (13)3.2 人机接口模块方案设计 (15)3.2.1 键盘设计 (15)3.2.2 显示模块设计 (16)3.3 报警电路 (17)4 系统的软件部分设计: (18)4. 1 T0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 (18)4. 2 主程序流程图: (19)4. 3 串口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 (21)5 系统的调试 (21)5.1 系统硬件调试 (21)5.2 系统软件调试 (22)6 系统的总体方案,工作原理和设计思想 (23)7 结论 (24)8 致谢 (26)9 参考文献 (27)附录 (29)1 多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图和PCB板图 (29)2 主程序 (30)1 绪论1.1 课题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要求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采集温度、湿度、酒精浓度和烟雾浓度值并实时显示。
智能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监测系统设计方案智能监测系统设计方案一、概述智能监测系统是一种用于实时监测和收集数据的系统,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能源管理、工业生产等。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传感器网络和云计算的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
二、系统组成1. 传感器节点:通过安装在被监测对象上的传感器,实时采集并传输数据到数据中心。
2. 数据中心:负责接收、存储、处理和分析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提供数据查询和统计等功能。
3. 云计算平台: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用于处理大数据量和高并发的请求。
三、传感器节点设计1. 传感器选择:根据具体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传感器。
2. 无线通信: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实现传感器节点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3. 能量管理:设计低功耗的传感器节点,采用节能技术,如睡眠模式、能量收集等,以延长传感器节点的使用寿命。
四、数据中心设计1. 数据存储:设计合理的数据存储结构,采用高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MongoDB等。
2. 数据处理: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模式。
3. 数据可视化:设计直观的数据展示界面,通过图表、报表等方式展示监测数据的趋势和变化。
五、云计算平台设计1. 弹性伸缩: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计算和存储资源,以适应高并发和大数据量的请求。
2. 负载均衡: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3. 数据安全:采用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等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六、系统特点1. 实时监测: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到数据中心,实现对被监测对象的实时监测。
2. 大数据处理: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强大计算和存储能力,实现对大数据量的高效处理和分析。
3. 可视化展示: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监测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用户进行查看和分析。
4. 远程访问: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访问系统,随时获取监测数据的状态和结果。
铁路通信铁塔安全监测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编号:密级:铁路通信铁塔安全监测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编写:审核:批准:铁道部通信中心建立日期:2011年10月31日目录1.总则 (1)2.系统功能 (1)2.1数据采集与测量 (1)2.2实时告警和预警 (2)2.3查询统计分析 (2)2.4系统管理 (3)3.系统构成 (4)3.1传感层 (5)3.2监测单元 (6)3.3监测中心 (7)3.4维护终端 (8)3.5监测数据通道 (8)3.6系统配置要求 (10)4.系统技术要求 (11)4.1一般要求 (11)4.2采集精度要求 (11)4.3视频性能要求 (11)4.4传输及接口要求 (12)4.5告警要求 (12)4.6安全性要求 (13)4.7扩展性要求 (13)4.8环境要求 (13)5.监测技术 (14)5.1倾斜度监测 (14)5.2振动监测 (16)5.3环境气象监测 (16)5.4塔基沉降监测 (17)5.5防盗告警监测 (18)1.总则近年来,随着铁路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GSM-R通信铁塔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铁路通信。
然而,地壳运动、恶劣气候、老化氧化、潜在的人为偷盗破坏等因素,都会给铁塔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导致铁塔倾斜、倒塌等。
目前,传统的铁路通信铁塔维护主要靠定期巡检、人为观测,这些是非常必要的安全防护手段。
但上述手段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某些参数人工实测困难,并且不容易及时发现问题,无法满足铁塔实时监测的需求。
为了消除铁塔安全隐患,避免出现倾斜、倒塌等危及行车安全的事件发生,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对铁塔进行实时的安全监测,为铁塔的集中整治、中修、大修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2.系统功能铁塔安全监测系统采用成熟的信号采集、控制、网络通信等技术,结合一流的传感技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铁塔运行健康状况以及危及铁塔安全的各类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预警和告警。
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部分。
2.1数据采集与测量系统采集单元应能自动周期性地采集被监测铁塔的运行状态,进行处理、存储和上报。
基于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输电线路杆塔稳定性监测方法的理论分析与方案设计

西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2 6卷
设 研究 所等 科研 、 计 单 位 及 电 网运 行 部 门投 入 了 设
定杆塔的稳定性。
拉力传感器
杆 塔 传输 线路 监 杆塔 1 测 终 端
上
相当多的精力和资金进行导线舞动观测, 进行导线 . 舞动机理和防舞措施的研究 。国内从事输 电线路覆 冰舞动研究的高校主要有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同济 大学 、 重庆大学等 , 在覆 冰舞动机理、 计算机模拟及 防舞措施方面进行 了有益探索。国内也有一些从事
电线路安全状况进行系统分析 , 还可以对相关数据
进 行存 档 。图 1给 出 了监 测系统 的示 意 图 。 本 文 提到 的杆塔 稳定 性监 测方 法把 多传 感器受
力检测与智能视频分析结合 起来 : 一方 面 , 根据拉
蓥一
图 2 典 型杆塔 的薄 弱部 位示意 图
( )杆塔 头部分 析 。在架 空输 电线路 杆塔 结构 1 中 , 头是 监测 的 关键 部 位 , 塔 它延 伸 着输 电线 走 势 ,
、
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进行分析计算 , 判断杆塔是否
处于稳定状态 ; 最后 , 把二者的分析结果结合起来判
第2 期
王
妲, : 等 基于传感器信息融合 的输 电线路杆塔稳定性监测方法 的理 论分析与方案设计
5 l
这将使得固定部位发生扭转 引起连接螺 栓孔径变 大, 导致加固点松动 。 为保证预警有效 , 可在 A处安 装扭矩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对 A处 的扭转情况进行
线路安全事故 , 社会生产生活遭受巨大损失 。这些 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输 电线路覆冰舞动使得导
塔式起重机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

工作研究—60—塔式起重机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石剑宾 王龙河(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河北 保定 071000)引言近年来工地施工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管理不到位、缺乏科学性是造成施工塔机事故的主要原因。
虽然各地都进行严格的从业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等机制,仍未能解决这种事故现象。
为了减少此现象的发生,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有些已经投入了实际的生产施工中,作为一项利用新科技手段应用于传统行业的过程中,初始阶段难免会有些实用性和适用性的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技术必将取代传统的技术,为保障工地安全生产和施工现代化和信息化、可视化作出突出贡献。
1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使用现状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塔式起重机的安全设施都是被动式的,缺少一些主动安全或者结合信息网络的集成式的安全监测控制系统,能在未来在建筑施工机械上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更加直观的监测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状态,将事故的隐患消灭在形成之前。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工地还没有实现信息化安全监控管理,依然沿用传统的安全措施,安全管理部门对现场大型机械的实际运行状况并不掌握,常规的安全检查和巡查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项目的所有设备,因此很多故障和事故都是在发生后才发现原因,尤其是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隐患部位的日常检查并不到位。
基于此和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施工安全管理的需求,工地现场的大型设备,如塔式起重机和施工升降机等的实时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显的十分重要和紧迫。
国外类似产品研发与应用现状Tower Crane Wireless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Security塔式起重机安全无线管理平台Tower Cranes Anti-Collision,BoundaryandZone Protection System(TAC-3000)塔式起重机防碰撞,边界和区域保护系统这两个系统都是通过自动监控传感器,实时监控塔式起重机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传回中央控制平台,紧急情况下发出警报或自动发出停止命令。
《电网通信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范文

《电网通信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篇一一、引言随着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增加,电网通信的综合监控成为了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阐述电网通信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分析系统架构、关键技术和实际应用,为电网通信监控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系统设计1. 总体架构设计电网通信综合监控系统采用分层级、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整体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业务应用层和用户界面层。
数据采集层负责实时收集电网通信数据;数据处理层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业务应用层提供各类业务应用功能;用户界面层则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
2. 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采集是监控系统的核心环节,通过配置各类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收集电网通信数据。
数据传输采用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同时,系统支持多种数据传输协议,以满足不同设备的接入需求。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层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过滤、存储和分析。
通过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电网通信状态的智能判断和预警预测。
4. 业务应用功能业务应用层提供丰富的业务应用功能,包括实时监控、故障诊断、告警管理、数据分析等。
实时监控功能可以直观地展示电网通信状态;故障诊断功能可以快速定位故障原因;告警管理功能可以实时推送告警信息;数据分析功能则可以为决策提供支持。
三、系统实施1. 硬件设备选型与配置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包括传感器、监控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
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备的配置和布局,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软件系统开发与部署根据系统设计,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业务应用软件等。
软件系统的部署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和兼容性,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3. 系统集成与测试将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集成,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
塔台智慧系统设计方案

塔台智慧系统设计方案智慧塔台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进行升级和改进,使其具备更高效、更智能的功能。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个塔台智慧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背景概述随着航空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塔台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空中交通需求。
为了提高空中交通管制的效率和安全性,将塔台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成为必然趋势。
二、系统架构设计1. 数据采集层在塔台智慧系统中,将引入大量的传感器和监控设备,例如气象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等,用于实时采集和传输各类数据。
这些数据将通过高速网络和物联网技术传输到数据处理层。
2. 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主要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例如利用气象数据进行天气预警,利用雷达数据进行航班监控等。
此外,这一层还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提供更精准的预测和决策支持。
3. 管制层管制层是塔台智慧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管理和调度所有的空中交通。
通过智能算法和规则引擎,对所有的航班进行动态调度和分配,并实施临时调整。
此外,管制层还可以为飞行员提供导航和通信指引,确保飞机能够安全起降和航行。
4. 人机交互层在智慧塔台系统中,人机交互层将通过人机界面和语音交互技术,实现人员与系统的交互。
塔台操作员可以通过界面查看和管理所有的航班信息,并进行必要的干预。
同时,系统也可以通过语音指示和警报提醒操作员有关的重要信息。
三、核心功能设计1. 航班调度和分配功能通过智能算法和规则引擎,实现对航班的动态调度和分配,确保每架飞机的起降和航行安全。
同时考虑航班间的空中距离和时间间隔,实现最大容量的利用。
2. 自动化决策支持功能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航空运输系统进行预测和优化,提供智能的决策支持。
例如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推荐选择最安全的飞行路线。
3. 实时数据监控和警报功能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采集和监控空中交通的各种数据,并通过警报和语音提醒方式,及时告知操作员有关重要的信息和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卷第20期2016年10月中国科技论文CHINA SCIENCEPAPERVol. 11 No. 20Oct 2016通信塔多传感器实时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王妍苏,刘晓平,王霄(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100876)摘要:为提高通信塔监测与诊断的实时性,提出了1种通信塔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了上下位机的设备监控管理、通信塔运维管 理和综合服务应用等功能,并根据系统数据传输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相应的3层数据传输协议、多线程的数据传输与处理方法等。
应用实践表明,所提出的系统很好地解决了通信塔监测的实时性问题,为通信塔的维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上下位机;实时监测;多线程;数据传输协议模型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5- 2783(2016)20- 2273 - 05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ulti sensor real-time monitoring managementsystem of communication towerWANG Yansu, LIU Xiaoping, WANG Xiao(.Automation School ?Beijing University o 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al-time performance of tower security monitoring, a tower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is proposed. Equipmen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upper and lower computers, saf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ommunication towers, comprehensive service applications and other functions are combined into this system. Corresponding three-tier data transfer protocol, data transmission and multi-threaded processing method are also designed.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is system solves the problem of tower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ower maintenance work.Keywords:upper and lower computers;real-time monitoring;multi-threaded;data transfer protocol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通信行业发展愈发迅 速,通信塔的总量与日剧增[1]。
在通信塔投入使用 的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其安全状态,严重的 甚至会导致通信塔倒塌。
目前对通信塔的安全监 测主要依靠人工力量,有关部门为此投入了大量的 人力物力,但人工力量无法实现相关数据的实时处 理,且部分通信塔所处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地理 环境复杂,给通信塔的监测与检修带来了困难[2]。
通信塔的安全监测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通 信塔安全监测的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音 W[!:]〇我国对通信塔的实时监测起步相对国外较晚,近几年开始陆续出现了相关监测产品,但这些产品 还存在一些问题M。
例如,大多数产品都具有通信 塔数据采集与实时监测、预警报警功能,有的产品还 具备通信塔自身信息管理的功能,但其通信塔自身 信息管理功能一般只是简单的信息记录存储,缺少 Xt这些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和使用。
另外,有些产品 的运维系统不够完善,未在生产厂家、运维人员与通 信塔之间建立有效的运维机制,无法满足对通信塔 的管理以及对通信塔状态进行全面监测与诊断的要求。
鉴于发展的需求,提出了 1种通信塔实时监测 系统,设计了上下位机的设备监控管理、通信塔安全 运维和综合服务应用等功能,并设计了可定制的数 据传输协议模型和多线程的数据传输与处理方法。
该系统操作简单,功能完善,可实时在线分析与监 测,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存储的数据还可为通信塔 的设计与采购提供重要参考。
1系统设计1.1系统整体架构通信塔状态实时监测管理系统是1个基于物 联网观念的智能管理与服务系统,针对通信塔及其 配套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安全、运维设计进行实 时监控,以此系统为基础,通过汇总数据和统计分 析,可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该系统联合应用多种技 术,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
通信塔等基础设备与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上下位机 以及现有应用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的架构如图1 所示。
收稿日期:2016-01-09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16110600490000)第一作者:王妍苏(1989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测控技术与智能系统 通信作者:刘晓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震动检测,liuxp@2274中国科技论文第11卷图2通信塔状态实时监测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图在使用整个智能监控系统的过程中,可采用智能卡为通信塔的采购以及生产等提供强有力的支 持。
智能卡是通信塔的“身份证”,其最大的特点就 是标识了每个通信塔。
智能卡中存储了通信塔的编 号,编号中对一些重要信息进行了描述。
编号的信 息组成为:生产地省级编号十生产地市级编号十 生产企业编号十新塔序列号。
根据智能卡的特 点,设计了使用智能卡采购通信塔的验收流程,具体如图4所示。
在通信塔的使用过程中要定时进行巡检,所安装的传感器可以采集到故障数据,并在监控中心的 管理系统中生成相应的维修业务。
每条维修任务都 与1个通信塔编号对应,维修人员把维修任务直接 放置于手机端,根据编号即可查找到相应的通信塔, 并与智能卡进行核对,只有核对信息没有错误以后, 才会开始维修工作。
通信塔设备监测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子系统、本地基站控制子系统(下位机)、数据传输子系统、中 心控制子系统(上位机)4部分组成。
1) 数据采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及时地采集、处理以及实现各类设备中的数据的传送,从而更好 地和本地的控制子系统之间实现通信。
2) 本地基站控制子系统(下位机)的主要功能是 收集模块中传送出的各类数据,并传输到控制区域,完成对数据的分析和交互等。
3) 数据传输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建设传输通路,以保证所有的数据可以及时而准确地被传输 出去。
4) 远程监控中心控制子系统(上位机)一般是由 监控管理服务软件、监控微机和数据服务器等共同组成,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管理、故障分析,以及对 通信塔各类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等。
按照通信塔的一些特殊要求,在对其监测时要 采用不同的监测方式,如配置不同的传感器,以及 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和不同的电源提供方式 等。
另外,要按照不同地方的环境和气候进行不同的针对性设计,并对传感器中的数据进行信息融合,以保证特殊情况下的监测效果和监测本身的有 效性。
塔身采集单元到机房处理单元的数据传输 通路的无线传输一般要引入G P R S 方式,在传输较 少的数据时使用,可以定时发送一系列预警、报警信息等[5] 〇系统数据的传输流向图和上下位机业务流程图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图1通信塔状态实时监测管理系统框架-接口层通信塔状态实时监测管理系统j L0A 系统ERP 系统其他系统-接口层接口服务器据服务,中心 1服务 IIf31、应用服务器通信服务器-接口层馨有理统现管系J t位机第20期王妍苏,等:通信塔多传感器实时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2751.2可定制的数据传输协议模型从整个监控系统来看,要对上、下位机之间的数 据传输协议给出定义,并要求该协议具有一定的实 时性和扩展性等。
根据对通信塔状态监测系统在实 际中的应用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有实时检测 数据、报警信息数据、下位机检测对象的属性数据、上下位机各自状态通知数据等几类数据。
当前的一 些运维监测领域,其传输协议主要是生产商按照不 同的产品的特点而确定的,不同的定制协议在数据 传输以及封装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
而实时监测数据一般是源自于不同的传感器,在对各类通信塔的 监测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传感器部署方式,并且工 况变更使得监测工作无法一次性完成。
因此,系统 中需建立相应的协议模型。
设计数据传输协议模型要尽可能地去除变更而 带来的工作量的上升,以保证一些协议的复用性,减 少不必要的工作量。
同时还要保证当协议有所调整 时,通过调整一些参数就可以对变更后的工况进行 监测,而不需要再进行太多的代码修改工作。
由于通信塔状态监测系统在上下位机之间的数 据传输本身就是灵活的,所以使用了“参数-模板-协 议”作为基本的协议模型,其中的参数可以视为协议 的基本单位;模板由模板参数按照某一次序排列而 成,可关联到相应的算法;协议与多个模板之间可以 保持相互对应。
报文与某个协议之间也保持对应,协议名称基 础信息和协议模板等都是协议的组成部分。
协议模 板对协议的结构进行描述,包括协议具体是由哪些 工况组成的、工况的排序顺序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案。
模板参数也会与相应的记录保持对应,包括名称、长 度等。
模板参数一般有工况参数、基础信息参数和 协议参数等几大类。
工况参数一般指的是关联于设 备状态的各类参数,如温度、风速、风向和倾角等相 关的参数和数据;基础信息参数是指与设备信息相 关的参数,如设备ID、协议来源等;协议参数指的是一个协议[6],协议模型的基本结构如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协议模型的基本结构参考了翁 晓奇的可定制状态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 现[5],但略有修改。
按照图5,即可以自底向上地完 成模板参数定制、协议模板定制等各项工作。
基于 协议模型的状态监测数据的协议识别、模板识别、数 据预处理、模板解析、数据转换、设备识别等若干步 骤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对应的算法[6]。
1.3多线程模块化的通信塔实时监测业务建模为了满足下位机采集数据以及对各种数据的持 续传输,需要引入多线程设计,因此要设计多线程传 输的数据协议。
基于多线程的数据处理方法,具体 的线程要按照上下位机的作业特点来设定。
下位机 运行的线程主要有用户交互线程、信号采集线程等; 上位机运行线程有用户交互线程、远程通信线程池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