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设计--实用计算.docx
混凝沉淀池设计计算过程
![混凝沉淀池设计计算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73f80f94693daef5ef73d9a.png)
混凝沉淀池设计计算过程以竖流式为例1. 设中心管内流速=0.03m/s,采用池数n=60,则每池最大设计流量:=Q/n=0.029m3/s中心管面积: = / =0.97m22.沉淀部分有效断面积设污水在池内的上升流速为0.7mm/s,则:F= /v=41.43m23. 沉淀池直径:D= =7.35m﹤8m4.沉淀池有效水深设沉淀时间T=1.5h,则=3600vT=3.78m5.校核池径水深:D/ =1.94﹤3(符合要求)6. 校核集水槽每嘧=米出水堰的进水负荷: = / D=1.26L/s﹤2.9L/s(符合要求,可不另设辐射式集水槽)7.①剩余污泥干重设进水SS浓度=250×50%=125mg/L,出水SS浓度=20mg/L= /f=[( -)aQ-bV ]/f =551.33kg/d剩余污泥的体积量(湿泥量),设污水含水率p=99.5%,则V= T/1000(1-p)=110.27m3/d污泥量为: = +V=871.60m3/d设污泥清除间隔T=2d,则二沉池中的总泥量为: = T=1743.2m3/d8.每池污泥体积: = /n=29.05m39. 池子圆锥部分有效容积设圆锥底部直径d=0.4m,截锥高度为,截锥侧壁倾角为= =(D-d)tan /2=4.96m=( +Rr+ )/3=74.14m3﹤29.05m3(可见池内足够容纳2d的污泥量)10.中心管直径: = =1.11m11.中心管喇叭口下缘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设流速该缝隙的污水流速=0.02m/s喇叭口直径: =1.35 =1.50m则: = / =0.31m12.淀池总高度设池子保护高度=0.30m,缓冲层高度=0(泥面低),则:H= + + + + =9.35m1.污泥回流系统的设计与计算①污泥回流量:根据实验结果污泥回流比可采用50%,即R=0.5污泥回流量为: =RQ/24=3125m3/h②剩余污泥量:污泥产泥系数Y=0.5,污泥自身氧化率=0.065= ==333.09m3/d=13.88m3/h14.污泥总量: 每个池污泥量为: =52.31 m3/h。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496af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5.png)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
一、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1、结构形式
竖流沉淀池是指在沉淀池中水流的形式主要为垂直方向,其结构型式为圆筒形或梯形,可以实现污染物的沉淀、清除,同时也有污泥贮存的作用。
2、参数计算
(1)池底角α应满足θ≤30°,最好为18°~25°。
(2)池底距离:当水流速小于0.1m/s时,可以考虑安装沉淀池,此时距离可以定为0.7m;当流速大于0.1m/s时,可以考虑改善设备或设置沉淀池,此时距离可以定为1.2m。
(3)管线内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内径可以确定为500mm~1000mm。
(4)池容量:可以根据污水日处理量来计算,一般池容量需大于日处理量的1.3倍。
3、主要工艺
(1)沉淀过程:污水进入沉淀池,污染物粒子在水力作用下不住自行沉淀到池底,沉淀过程可以分为凝聚期和沉淀期。
(2)搅拌过程:搅拌设备可以提高污水中污染物粒子之间的质量交换,增加沉淀率,减少污染物污泥的污染量。
二、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1、结构形式
斜管沉淀池是指,污水流入池中时,水流流向以倾斜斜管形式排列的深池,沉淀介质渗滤下来,在池底形成活性污泥后排出。
沉淀池计算书.wps
![沉淀池计算书.wps](https://img.taocdn.com/s3/m/b8bd031f6c175f0e7cd1373b.png)
沉淀池结构计算书一、池壁计算1、一类板内力计算2/31.591067.427.1mkN q =⨯⨯=12.167.425.5==y x l l m m kN ql x /7.163425.531.5922∙=⨯= 故查《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表2.2.3-24得:支座处:m m kN ql M x x /.71.4302674.020-=⨯-= m m kN ql M x y /.5.5303273.020-=⨯-= 跨中:m m kN ql M x x /.25.1901178.02max ,=⨯=m m kN ql M x y /.65.1500977.02max ,=⨯=自由端跨中:m m kN ql M x ox /.22.1600992.02=⨯= 2、二类板内力计算二类板计算近似简化如右图所示2/99.46107.327.1m kN q =⨯⨯=m m kN ql /.7.672.199.4622=⨯=查阅《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表3-2得:跨内最大弯矩:m m kN ql M M /.21.5077.0241=⨯== m m kN ql M M /.44.2036.0232=⨯== 支座处弯矩:m m kN ql M M DB /.24.7107.02=⨯-== m m kN ql M C/.81.4071.02=⨯-= 3、三类板:2/99.46107.327.1m kN q =⨯⨯=m m kN ql /.16.129525.599.4622=⨯=42.17.325.5==y x l l 故查《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表2.2.3-24得:支座处:m m kN ql M x x /.43.2902272.020-=⨯-= m m kN ql M x y /.24.3602798.020-=⨯-= 跨中:m m kN ql M x x /.5.1200965.02max ,=⨯=m m kN ql M xy /.6.900741.02max,=⨯=自由端跨中:m m kN ql M x ox /.5.1200965.02=⨯=4、角隅弯矩计算:底端固定顶端自由(h1=h2)角1处角隅弯矩:m m kN qH m M ccx /.51.3767.431.59029.022=⨯⨯-=∙= 角2处角隅弯矩:m m kN qHm M c cx /.66.187.399.46029.022=⨯⨯-=∙=5、配筋计算:一二三类板均按板厚为250mm,C25混凝土,钢筋采用HRB400,池壁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 ,按裂缝宽度要求为0.25mm ,查《给排水工程结构计算手册》表2.3.2-17选用:一类板:水平向内侧:选用C 12@200mm 通长钢筋,A S =565mm 2,M=31.01kN.m , 水平两侧增加C 12@200mm 支座钢筋,M=60.27kN.m>0x M =43.71kN.m 且>M cx =37.51kN.m/m%15.0][%23.01000250565=>=⨯==ρρbh A S 满足配筋率要求。
沉淀池设计--实用计算.docx
![沉淀池设计--实用计算.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7fa5b7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d.png)
沉淀池设计--实用计算.docx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 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94b5a3503d8ce2f006623fc.png)
沉淀池设计计算主要的设计计算有:(1)沉淀区有效水深2h2h q t =⋅ (2-15)式中 q — 表面负荷,m 3/(m 2·h);(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t — 停留时间,h 。
(2)沉淀区总面积Amax 3600Q A q⨯= (2-16) 式中 m a x Q — 最大设计流量,m 3/s 。
(3)沉淀区有效容积V 112V A h =⋅ A 指的是沉淀区总面积,h 2指的是沉淀区有效水深或 1max V Q t =⋅ (2-18)(4)沉淀区长度Lt L υ6.3= (2-19)式中 υ—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 。
按表面负荷设计平流池时,可按水平流速进行校核。
最大水平流速:初沉池7mm/s ,二沉池5 mm/s 。
(5)沉淀区总宽BLA B = (A 指的是沉淀区总面积,L 是沉淀区长度 )(6)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nbB n = (B 沉淀区总宽度) 式中 b — 每座或每格沉淀池的宽度,m 。
沉淀池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宜为3~8M ,(7)污泥区容积W污泥区容积应根据每日沉下的污泥量和污泥储存周期决定,计算公式为:T P C C Q W ⋅--=)100(100)(10γ (2-22)或 1000SNT W = (2-23) 式中 Q —设计流量, m 3/d ;C 0、C 1—进、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 kg/m 3; γ—污泥密度,污泥主要为有机物且含水量水率大于95%时,取1000 kg/m 3;P —污泥含水率,一般取95%~97%;T —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S —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L/(人·d);N —设计人口数。
根据污泥区容积进一步确定、核算污泥斗的尺寸。
(8)沉淀池总高度H4321h h h h H +++= (2-24)式中 h 1 —超高,采用0.3m ;h 2—沉淀区高度,m ;h 3—缓冲高度,m ;一般取0.5m 。
沉淀池设计公式范文
![沉淀池设计公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c2440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6.png)
沉淀池设计公式范文沉淀池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境工程任务。
它是用于分离和清除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质的一种设施。
沉淀池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雨水收集系统等。
沉淀池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流量、水的特性、悬浮物质的性质等。
本文将介绍沉淀池设计的公式和原则,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进行沉淀池设计。
在进行沉淀池设计之前,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定义和概念。
首先是泊松比,泊松比是指沉淀池中固体与液体的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ρs/ρl=(1-ε)/ε其中,ρs是固体的密度,ρl是液体的密度,ε是固体的体积分数。
其次是沉降速度,沉降速度是指颗粒物在液体中沉积的速率。
沉降速度可以根据斯托克斯公式来计算,即:V=(2g(ρs-ρl)/9μ)*d^2其中,V是沉降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ρs是固体的密度,ρl是液体的密度,μ是液体的动力粘度,d是颗粒物的直径。
接下来是沉淀区的长度,沉淀区的长度可以根据最小停留时间来估算。
最小停留时间是指液体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最短时间,以便有效地分离悬浮物质。
最小停留时间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Tmin = (ρl * L s / (Q * Cs))其中,Tmin是最小停留时间,ρl是液体的密度,Ls是沉淀区的长度,Q是液体的流量,Cs是悬浮物质的浓度。
最后是沉淀池的尺寸。
沉淀池的尺寸可以根据最小停留时间来计算,通过以下公式:As = Q / (Cs * V * Tmin)其中,As是沉淀池的横截面积。
除了以上公式外,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例如,沉淀池的深度应根据颗粒物质的性质来确定,通常沉淀池的深度应大于颗粒物质的直径。
此外,沉淀池还要考虑到流量的变化和水体的特性等因素,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地分离悬浮物质。
总而言之,沉淀池设计公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许多参数和因素。
正确地设计沉淀池需要对流体力学和环境工程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以上介绍的公式和原则只是设计沉淀池的基本知识,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15680c9b9f3f90f76c61b77.png)
沉淀池设计计算1、清水区流量Q总取实际值表面负荷V(一般取12m3/(m2.h)~25 m3/(m2.h))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4%计清水池面积F=(1+4%)Q总/V2、集水槽每个小矩形堰流量q流量系数m取0.43堰宽b取0.05m堰上水头H=(q/mb(2g)0.5)1.5集水槽宽取b’堰口负荷V 一般取7L/(m.s)进水流量Q总(单位:m3/s)单个集水槽长度L集水槽数量n=Q总/VL单个集水槽流量q=Q总/n末端临界水深h k=(q2/gb’2)^(1/3)集水槽起端水深h=1.73h k集水槽水头损失:h-h k3、池体高度⑴超高H1=0.4m 根据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⑵斜管沉淀池清水区高度H2=1.0m⑶斜管倾角α长度L 斜管高度H3=L.SINαα一般取值60°⑷斜管沉淀池布水区高度H4=1.5m⑸污泥回流比R1(0.5%~4%),污泥浓缩时间t n=8h 流量Q总清水区面积取F污泥浓缩高度H5=R1Q总t n/F(6) 贮泥区高度H6=0.95m(7) 总高H=H1+H2+H3+H4+H5+H6混合室计算1、混合室长、宽:L 混合池底面积s 水深:H+0.2(混合池高度比沉淀池高0.2m)流量Q总S=Q总/(H+0.2)L=S0.5停留时间t=S(H+0.2)/Q总2、最小水力梯度G(一般取500~1000)水温T(15℃)停留时间t水的粘度μ0.00114pa.s最小吸收功率p=μG2Q T t/1000搅拌机总机械效率η1搅拌机传动效率η2旋转轴所需电机功率N=P/η1/η23、池体边长L池体当量直径:D0=(4L.L/3.14)^(1/2)搅拌器直径D=(1/3~2/3)D0搅拌器外缘速度V(1m/s~5m/s)转速n=60v/3.14D搅拌机距池底H=(0.5~1.0)D4、搅拌器排液量Q=k q nD3(k q桨液流量准数取0.77)n:搅拌器转速D:搅拌器直径体积循环次数:Z=Qt/vt:混合时间v:混合池有效容积絮凝室面积1、絮凝渠水深H+100 流量Q总反应时间t(6min~10min)F=tQ总/(H+100)2、絮凝回流比R (一般取10)导流筒内设计流量:Qn=1/2(R+1) Q总3、导流筒内流速V取0.6m/s导流筒直径D=(4Q总/3.14V)^(1/2)4、导流筒下部喇叭口高度H 角度αα一般取60°导流筒下缘直径D’=D+2Hcotα5、导流筒上缘以上部分流速V (一般取0.25m/s)导流筒上缘距水面高度H=Qn/3.14VD’5、搅拌机功率搅拌机提升水量Qt=Qn 机械效率η(一般取0.75)提升扬程Ht (一般取0.15m)γ水的密度γ=1000kg/m3N絮=Qt.Ht. γ/102η。
(完整版)各种沉淀池设计计算
![(完整版)各种沉淀池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d26029d02768e9950e7381c.png)
1、设计进水水质参数设计流量(Q)5000m3/d设计水温(T)25℃COD(C0)500mg/L SS(S0)400mg/L BOD(B0)NH3-N(N0)25mg/L TN(TN0)40mg/L TP(TP0)2、设计去除率%COD20%SS(S0)40%BOD(B0)NH3-N0%TN(TN0)5%TP(TP0)3、设计出水水质参数COD(C e)400mg/L SS(S e)240mg/L BOD(B e)NH3-N(N e)25mg/L TN(TN e)38mg/L TP(TP e)4、沉淀池相关参数及一些基本要求对于城市污水,初沉池表面负荷一般取值1.2-2.0之间,堰口负荷≤2.9l/(s.m)表面负荷(q)1.2m3/(m2.h)二次沉淀池,活性污泥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值0.6-1.0之间 ,堰口负荷≤1.7l/(s.m)沉淀时间(t)1.5h生物膜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值1.0-1.5之间,堰口负荷≤1.7l/(s.m)水平流速(v)5mm/s4.1、静压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4.2、初次沉淀池的静压排泥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次沉淀池的静压水头:生物膜法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不应小于0.9m。
4.3、平流沉淀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一般取值4-54.4、平流沉淀池的长深比不小于8,一般取值8-124.5、池底纵坡:采用机械刮泥时,不小于0.005,一般取值0.01-0.024.6、最大水平流速:初次沉淀池7mm/s,二次沉淀池5mm/s4.7、进出口处应设置挡板,高出池内水面0.1-0.15m。
挡板淹没深度:进口处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一般为0.3-0.4m。
挡板位置:距进水口0.5-1.0m,距出水口0.25-0.5m。
5、沉淀池设计计算5.1、池子的表面积(A)173.61m25.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1.80m5.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312.50m35.4、沉淀池的池长(L´)27.00m计算堰长L 5.5、沉淀池的总宽度(B)6.43m复核长宽比:4.5四舍五入得 6.00m复核长深比:155.6、设池子个(格)数(n)2.00个(格)则每个(格)的宽度(b)3.00m5.7、污泥部分所需的总容积(V)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T)0.50d污泥密度(γ)1.00t/m3污泥含水率(ρ0)98.00%V=Q*(S0-S e)*10^(-6)*100*T/(γ(100-ρ0)) =20.00m35.8、池体总高度(H)2.72m沉淀池超高(h1)0.30m缓冲层高度(h3)0.50m一般取值0.3-0.5污泥区高度(h4)0.12m5.9、污泥斗容积(V1)设污泥斗高度(h4")0.75m7.88四舍五入得8m3300mg/L15mg/L15%7.5%255mg/L 13.875mg/L19.9620m。
沉淀池计算书
![沉淀池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49768a2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4.png)
二沉池土压应力:δ=γhK α=γhtg 2(45-)=18×0.5×h 1.设计资料:t=-80C ,t R =-200C赤壁厚度=0.3m,赤壁高度H=4.3m ,池内水深4.0m,底板厚度0.3m , 池内水压力Pw=10×4.0=40KN/㎡ 地基反力=47.5Kn/㎡﹤250KN/㎡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温度内力折减系邮:Kt=0.70,Kt R =0.20 2.①柱壳:圆形水池几何尺寸:H=4.0m,R=8.5m,h=0.3,d=2R+h=2×8.5+0.3=17.3m,0.308.33.03.17422≈=⨯=dh H ,R=8.65m 3.荷载计算 水压按满池计算γwH=1×4=4t/㎡; 1.0×4+2.5×0.3=4.75t/㎡; P=2.5×0.3×4=3t/m4.①圆柱壳(上端自由,下端固定) 表1.2.4—40:M=Eh Eh 231034.05431.03.43.0-⨯=• MEh Eh F 2231025.0734.13.43.0-⨯=•=柱δHEh Eh F 23310378.014.113.43.0-⨯=•=柱δ②底板 MEh Eh F 2310798.0559.265.83.0-⨯=•=板β5.结点刚度预算:Eh Eh Eh M 22210138.110798.01034.0---⨯-=⨯-⨯-=β6.各单元构件嵌固边缘力的计算 ①柱壳M=m m t /118.20331.0442--=⨯⨯- H m t Fp /176.444261.0-=⨯⨯-=柱②底板M 137.065.80.30172.065.875.42⨯⨯+⨯⨯=板Fp =-6.11+3.555=-2.55t-m/mH=07.结点变位计算①第一种荷载组合(水压+自重)a.∑FP M =-(-2.118)+(-2.55)=-0.432t-m/m ∑=-(-4.176)=4.176t/mb.β=-Eh Eh /103796.010138.1432.022⨯=⨯--- δ=08.各单位构件边缘力的计算 ①第一种荷载组合mm t Hmm t M /08.425.0)3796.0(176.4/98.134.0)3796.0(118.200--=⨯+-=--=⨯+-=柱柱9.柱壳各点的内力计算 ①第一种载荷组合a. =4×8.5×H xH x 34=b.mm t Hmm t M /08.4/98.100--=--=柱柱θN 1=116.63.098.1θN K Kno -=- =-1.98K=-1.98K=224.54)08.4(3.04θN K Kno -=-⨯ =4×(-4.08)K=-16.32K)(61210Mx Mx M +=柱壳各点的最终内力为No=+θN 1+Mx= +)(61210Mx Mx M +=经计算:最不利内力如下θN =123kn,外Mx=6KN ·m,Mo=1KN ·m 内Mx=19.8KN ·m ②第三种荷载组合因水压自由状态下的引起的内力、边缘力引起的二次内力,他们的组合下柱壳各点的内力中No 及Mx 变化不显著,此时省略。
沉淀池设计计算范文
![沉淀池设计计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4372b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6.png)
沉淀池设计计算范文沉淀池是用来处理污水和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浮游生物的装置,主要通过重力沉降的方式将含有悬浮物的水体进行处理,使其沉淀到池底。
在沉淀池设计计算时,需要考虑污水流量、沉淀时间、池底面积等参数,并结合具体需求确定设计参数。
下面将详细介绍沉淀池设计计算的相关内容。
首先,需要确定沉淀池的处理能力或处理流量。
处理流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的污水流量,在设计计算中通常采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流量来进行计算,即使用平均小时流量。
处理流量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通过监测统计、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原始数据,然后根据相关统计学方法计算。
其次,需要确定沉淀池的沉淀时间。
沉淀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沉淀时间的选取应根据污水的性质、处理要求以及沉淀效果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常用的沉淀时间为1-3小时。
根据所选的沉淀时间,可以计算出沉淀池的有效容积。
然后,需要确定沉淀池的尺寸和形状。
沉淀池通常采用矩形、圆形或倒置锥形等形状,为了保证沉淀效果,在设计计算中通常采用延河设计法或Talmage公式来计算沉淀池的最佳尺寸。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延河设计法:根据处理流量和沉淀时间,首先计算出所需的有效容积。
然后根据沉淀池的形状和池底倾角等因素,计算出沉淀池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等尺寸。
2. Talmage公式:根据处理流量、入口流速和池宽等参数,计算出水体在沉淀池内的停留时间。
然后根据沉淀时间和沉淀效率等要求,计算出沉淀池的尺寸。
最后,需要计算沉淀池的池底面积。
池底面积的计算通常采用安全回转速度法。
即根据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和处理要求,计算出池底的水流速度,然后根据水流速度和池底而修正的虚拟沉降速度,计算出池底的面积。
除了上述计算方法,还可以使用流速计算法、测深法、流量计算法等来确定沉淀池的相关参数和尺寸。
此外,在设计计算中还需考虑沉淀池的出口设置、排污管道的设计、材料的选择等因素,以确保沉淀池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bb1fe274b73f242336c5fd9.png)
2.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qvmax=200L/s, qvmin=100L/s,设计人口10万人,设排泥间隔天数为2天,人均干泥量25g/cap.d(污泥含水率设为95%), 取表面负荷 q=2m3/m2 h, 取停留时间t=2h, 试设计平流式沉淀池。
1.沉淀区表面积A :2233m ax 360/2/6.3200m hm m h m q q A v =•⨯== 2.沉淀区的有效水深:时间取2hm h h m m qt h 42/2232=⨯•==沉淀区有效体积:32214404360m m m h A V =⨯=⨯=3. 沉淀池长度:v 取值≤5mm/s ,t 取值为2hm h h m t v L 302*/)16.4*6.3(6.3==••=4. 沉淀区总宽度:B =A/L=360/30=12m5. 单池宽度: 取池个数 n=2只,单池宽度b=12/2=10/2=6m6. 校核尺寸比例a. 长宽比:L/b=30/6=5 介于 (4~5) 满足要求b. 长深比:L/ h 2=30/4=7.5 介于 (8~12) 满足要求7.污泥部分所需总容积V设排泥间隔天数为2天,人均干泥量25g/cap.d ,污泥含水率95%,换算为湿污泥体积3351001000kg/m0.95)-(110002d cap 1025g/cap.d m V =⨯⨯⨯⨯= 8.每池污泥量 V/2=50m 39.污泥斗尺寸及其容积V 1泥斗倾角 60度, 泥斗斗底尺寸0.5×0.5m, 上口为6.0×6.0m 泥斗高度:h4’=(6.0-0.5) /2×tg60= 4.75 取5m ()2121,41h 31S S S S V •++••=V 1=1/3×h4’(A1+A2+(A1×A2)0.5)=0.33×5×(6.0×6.0+0.5×0.5+2265.0⨯)=64.76m 310. 污泥斗以上及其池底部分体积V’’V 2=(L1+L2)/2×h4’’×b=(30+6.0)/2×0.24×6.0=17.28 m 3 L1=30mL2=6.0mh4’’=(L1-L2)×0.02=(30-6.0) ×0.01=0.24m11.实际存泥体积V = V 1+V 2=64.76m 3+17.28 =82 m 3>50m 3 满足要求沉淀池总高度:超高h1:沉淀池高度一般为0.3m ;h3:缓冲层高度,无机械刮泥设备时为0.5m 。
沉淀池设计公式
![沉淀池设计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c4c920490c69ec3d5bb75f7.png)
名称 公式符号说明1.中心管面积)(2m ax 米v q f =q max ----每池最大设计流量(米3/秒) v 0----中心管内流速(米/秒)v 1----污水由中心管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的缝隙流出速度(米/秒) d 1----喇叭口直径(米)v----污水在沉淀池中流速(米/秒) t----沉淀时间(小时)S----每人每日污泥量(升/人/日)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人)T----两次清楚污泥相隔时间(日) C 1----进水悬浮物浓度(顿/米3) C 2----出水悬浮物浓度(顿/米3)K Z ----生活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 γ----污泥的容量(顿/米3)p 0----污泥含水率(%)h 1----超高(米)h 4----缓冲层高(米)h 5----污泥室圆截锥部分的高度(米)R----圆截锥上部直径(米)r----圆截锥下部直径(米)2.中心管直径)(40米πfd =3.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 )(11m ax 3米d v q h π=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积)(2m ax 米vq F =5.沉淀池直径)()(4米πf F D +=6.沉淀部分有效水深)(36002米vt h =7.沉淀部分所需总容积(1))(10003米SNT V =(2))()100(86400)(3021m ax 米P p K lGT C C q V Z -⨯⨯-=8.圆截锥部分容积))((332251米r R Rh V r ++=π9.沉淀池总高度H=)(54321米h h h h h ++++1.中心管面积设v 0=0.03米/秒,采用4个竖流式沉淀池,最大设计流量秒米/029.0424/3600/100003m ax m ax ===nQ q 2m ax 97.003.0029.0米===v q f2.中心管直径米11.197.0440=⨯==ππfd3.中心管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 设v 1=0.02米/秒,d 1=1.35d 0=1.35×1.11=1.50米米31.050.102.0029.011m ax 3=⨯⨯==ππd v q h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积设表面负荷时米米⋅='23/52.2q ,则秒米/0007.01000360052.2=⨯=v2m ax 34.410007.0025.0米===vq F5.沉淀池直径米34.7)97.034.41(4)(4=+=+=ππf F D采用D=7.5米 6.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设t=1.2时,米336002.10007.036002=⨯⨯=⨯=vt h 米93332=⨯=h >7.5米(D )。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竖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平流沉淀池)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竖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平流沉淀池)](https://img.taocdn.com/s3/m/9ee340cbddccda38366baf69.png)
0.96
污泥容重r
1000 kg/m3
污泥量S=Q(C0-Ce)*T0/r(100-p0)
10.000 m3/d
污泥区所需容积V
设计内容 池子个数n 设计表面负荷q'(3~6 (m3/m2*h)) 清水区面积A 方形池子斜管区边长a
设计取值
斜管倾角
斜管长度(1~1.2m) 池内停留时间 斜管区上部水深h2(0.6~1.2m) 斜管高度h3 超高h1 缓冲层高度(0.5~1.0m) 方形斗斗高 方形池下斗宽(倾角60°) 方形污泥斗容积V1(要大于V)
设计参数 设计水量Q 设计水量Q 设计运行时间T0 进水悬浮物浓度C0 出水悬浮物浓度Ce 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T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自动生成)
1000 m3/d 42 m3/h 24 h/d 500 mg/L 100 mg/L 6h
0.012
0.5 0.1
污泥含水率p0(初沉池95%~97%,二 沉池99.2%~99.6%)
设计值 0.6 mm/s 19.290 m2 2.0 h 4.320 m 20 mm/s 0.579 m2 0.859 m
19.869 m2
4.457 m
20 mm/s
1.159 m 0.159 m
0.5 m 0.5 m 1.0 m 3.303 m 15.169 m 6.479 m
圆形池直径D
圆锥斗斗高 圆锥斗下部半径 污泥斗容积 圆形沉淀池总高
方形沉淀池总高
2.500 m3 斜管沉淀池 设计值 1
3.0 m3/(m2*h)
15.263 m2 3.907 m
2.8 m
60 °
1.0 m 33.315 min
0.8 m 0.866 m
(完整版)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doc
![(完整版)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doc](https://img.taocdn.com/s3/m/3166ca5c172ded630a1cb65c.png)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说明1构筑物设计说明1.1 工程概况废水排放量为 0.2m3/s ,人数为 80000 人,悬浮物为 350mg/l1.2 设计依据及原则《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1.3 平流式沉淀池简述平流式沉淀池的池型呈长方形,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等组成。
污水在池内按水平方向流动,从池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
污水中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进水处的底部设贮泥斗。
平流式沉淀池的主要优点是:有效沉淀区大,沉淀效果好,造价较低,对污水流量的适应性强。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排泥较困难[1]。
2 平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2]2.1 设计参数(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至少设置 2 个,按同时运行计算。
(2)初沉池沉淀时间取 1-2h ,表面负荷取 1.5-2.5 m3/( m2·h),沉淀效率为40%-60% 。
(3)设计有效水深不大于 3.0m,多介于 2.5-3.0 之间。
(4)池(或分格)的长宽比不小于 4,长深比采用 8-12 。
(5)池的超高不宜小于 0.3m。
(6)池底坡度一般为 0.01-0.02 。
(7)泥斗坡度约为 45°-60 °。
(8)进口需设挡板,一般高出水面0.1-0.15m ,浸没深度≥ 0.25m,一般取0.5-1.0m ,距离进水口 0.5-1.0m ;出口也需设挡板,距离出水口 0.25-0.5m ,浸没深度 0.3-0.4m ,高出水面 0.1-0.15m 。
2.2 设计计算设计采用 2 座沉淀池,计算尺寸如下:( 1)悬浮物的去除率350 20η=100% 94%350( 2)沉淀区总面积设计处理污水量Q max=0.2 (m3/s)=0.2 3600=720 (m3/h)设表面负荷 q=1.5m3/(m2·h),沉淀时间 t=2hA= 3600Qmax 720 =480(m2)q 1.5( 3)沉淀池有效水深h2=qt=2 1.5=3(m)(4)沉淀区有效容积v。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https://img.taocdn.com/s3/m/787123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c.png)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设计一个平流式沉淀池可以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悬浮物。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设计方案:1.确定池的尺寸和形状:根据处理的废水流量和悬浮物的浓度,确定池的尺寸和形状。
一般来说,池的长度应尽可能长,以增加停留时间,而宽度和深度则根据可用空间和处理效果进行确定。
2.内部结构设计:池内应设置适当的分隔板或屏障,以增加悬浮物的沉降时间和距离。
分隔板的高度应根据废水的流速和悬浮物的密度来确定,以确保废水通过时具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此外,池底部应设置斜坡,以便悬浮物可沉积到池的底部。
3.入水和排水口位置:入水口应设在池的上部,以便废水进入沉淀池后尽快遇到停止流动的环境,并开始沉降。
排水口应设在池底部,以便从沉淀池底部收集和排出沉淀的悬浮物。
4.污泥处理:沉淀池底部应设置污泥收集装置,以便定期清理和处理沉淀的悬浮物。
污泥可以通过进一步处理,如浓缩、干化或消化,以减少体积并处理有害物质。
5.流量控制和调节:根据废水的流量和浓度,可能需要在入水口和排水口处设置流量控制和调节装置,以确保池内的水流速度适当,以便达到最佳的悬浮物沉降效果。
6.定期维护和清理:沉淀池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清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这包括定期清理池底的沉淀物和污泥,检查和更换设备和管道,以及监测水质和悬浮物的浓度。
7.其他附加设备和控制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安装其他附加设备和控制系统,如流量计、浊度计、溶解氧计等,以监测和控制废水的流量和品质。
设计一个平流式沉淀池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废水的性质、流量和浓度,以及可用的空间和经济条件。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计算和模拟,可以设计出一个高效的平流式沉淀池,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e20b0f590c69ec3d4bb7588.png)
重淀池安排估计之阳早格格创做二重池设正在死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里,用于重淀来除活性污泥或者腐殖污泥(指死物膜法脱降的死物膜). 原安排二重池采与核心进火、周边出火的辐流式重淀池.(1)重淀池个数或者分格数出有该少于二个,并宜按并通联列安排;(2)重淀池的曲径普遍出有小于10m;当曲径大于20mm 时,应采与板滞排泥;(3)重淀池灵验火深出有大于4m,池子曲径与灵验火深比值出有小于6;(4)池子超下起码应采与0.3m;(5)为了使布火匀称,进火管四里设脱孔挡板,脱孔率为10%—20%.出火堰应用锯齿三角堰,堰前设挡板,拦截浮渣.(6)池底坡度出有小于0.05;(7)用板滞刮泥机时,死计污火重淀池的慢冲层上缘超过刮板0.3m,工业兴火重淀池的慢冲层下度可参照采用,或者根据产泥情况适合改变其下度.(8)当采与板滞排泥时,刮泥机由绗架及传动拆置组成.当池径小于20m时用核心传动,当池径大于20m时用周边传动,转速为1.0—1.5m/min(周边线速),将污泥推进污泥斗,而后用静火压力或者污泥泵排除;动做二重池时,重淀的活性污泥含火率下达99%以上,出有成能被刮板刮除,可采用静火压力排泥.(9)进火管有压力时应树立配火井,进火管应由井壁交进出有宜由井底交进,且应将进火管的进心直头往背井底.(1)表面背荷与0.8—2m3/m2.h ,重淀效用40%—60%;(2)池子曲径普遍大于10m ,灵验火深大于3m ;(3)池底坡度普遍采与0.05;(4)进火处设闸门调解流量,进火核心管流速大于0.4m/s ,进火采与核心管淹出或者潜孔进火,过孔流速为0.1—0.4m/s ,潜孔中侧设脱孔挡板或者稳流罩,包管火流稳固;出火处应树立浮渣挡板,挡渣板超过池火里0.15—0.2m ,排渣管曲径大于0.2m ,出火周边采与单边90°三角堰,汇进集火槽,槽内流速为0.2—0.6m/s ;(5)排泥管设于池底,管径大于200mm ,管内流速大于0.4m/s ,排泥静火压力1.2—2.0m ,排泥时间大于10min.(1)主要尺寸估计1)池表面积: A=q Q 'max 式中:A ——池表面积,m2;Qmax ——最大安排流量,m3/s ;q '——火力表面背荷,原安排1.0m3/m2·h .∴A=0.13600058.0⨯2)单池里积:原次安排设二座辐流式重淀池∴A 单池=2A =233.208 3)池曲径: D=π单池A 4=14.317.0414⨯=11.51m 分离刮泥机思量原次安排D 与12m.4)重淀部分灵验火深:h2=q ,.t式中:t ——重淀时间,原安排与t=2h.5)重淀池底坡降好:∴h4=⎪⎭⎫ ⎝⎛-12r D i =0.05×⎪⎭⎫ ⎝⎛-2221=0.2m 6)泥斗下度的估计:设r1=2m ,r2=1m ,α=60°h5=()αtg r r ⋅-217)重淀池总下度:H=h1+h2+h3+h4+h5式中:H ——重淀池总下度;h1——重淀池超下,与0.3m ;h3——慢冲层下度,与0.5m.8)重淀池池边下度:9)径深比校核:D/h2=12/2.0=6.0 (普遍为6—12,切合央供)10)每池每天污泥量: W1=nSNt 1000 式中:W1——每池每天污泥量,m3/d ;S ——每人每天爆收的污泥量,原安排与0.5L/(p·d);N ——安排人心数;t ——二次排泥的隔断时间,原安排与4h.∴W1=24210004400005.0⨯⨯⨯⨯ 11)污泥斗容积:=()3112273.114.322+⨯+⨯⨯ 12)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322882.014.322+⨯+⨯⨯ 13)污泥总容积:(2)二重池进火管路估计安排参数:池内管路的估计及校核单池流量为:Q =s m s m Q /290.02/058.0233max == 1)进火管:与D1=250mm V1=s m D Q /6.025.014.3290.044221=⨯⨯=⋅π,正在0.6—0.8之间;2)进火横井:与D2=400mm V2=s m D Q /32.04.014.3290.044222=⨯⨯=⋅π,正在0.2—0.4之间.设 s m V /11.03=',可算出核心管启孔数: n=2.425.025.011.0290.03=⨯⨯=⋅⋅'h b V Q 个 与5个 则: D4=m V Q D 73.005.014.3290.024.042422=⨯⨯+=•+π,与0.8m. 3)挡板的安排挡板下度h ,:脱孔挡板的下度为灵验火深的1/2—1/3,则脱孔里积:挡板上启孔里积总里积的10—20%,与15%,则:2483.00.18.014.315.015.0%15m h D F F =⨯⨯⨯='⨯⨯⨯=⋅='π启孔个数n :孔径为100mm ,则: n=4.481.014.383.04422=⨯⨯=⋅'d F π个,与49个.4)拦浮渣办法及出火堰估计拦浮渣办法浮渣用刮板支集,刮渣板拆正在刮泥机止架的一侧,正在出火堰前树立浮渣挡板,以降矮后绝构筑物的背荷.出火堰的估计单池安排流量:2Q Q =单=2/s 058m .03 5) 环止集火槽的安排环止集火槽内流量:150.02290.02===单集Q q m3/s 原安排采与周边集火槽,单侧集火,每侧惟有一个总出火心.集火槽宽度为:b=()4.09.0集q k ⋅⨯式中:b ——集火槽宽度k ——仄安系数,采与1.5—1.2,原次安排与3.1=k . ∴b=()19.0150.03.19.04.0=⨯⨯集火槽起面火深为:15.02.075.075.0=⨯=⋅=b h 起m集火槽末面火深为:25.02.025.125.1=⨯=⋅=b h 终m安排中与出火堰后自由跌降0.1m ,集火槽下度0.1+0.23=0.33m ,与0.4m.集火槽断里尺寸为:0.3m×0.4m.6)校核:当火流减少一倍时,055.0=q m3/s7)出火溢流堰的安排:采与出火三角堰(90.)堰上火头(即三角心底部至上游火里的下度)H1=0.5m(H2o)每个三角堰的流量q1:三角堰个数n1: n1=1q Q 单=3.350008213.0290.0=个,原安排与36个.三角堰核心距: L1=()0.1362.02-1214.3211=⨯⨯=-⋅=)(n b D n L πm (3)二重池出火管路估计出火管管径D=200mm.1)排泥拆置重淀池采与中间传动刮泥机,刮泥机底部设有刮泥板战吸泥管,利用静火压力将污泥吸进污泥槽,沿进火横井中的排泥管将污泥排出池中.排泥管管径200mm ,回流污泥量23.72L/s ,流速0.8m/s.2)集配火井的安排估计配火井核心管曲径式中:v2——核心管内污火流速普遍≥Q ——进火流量安排中与v2=0.7m/s ,Q=0.058m3/s.32.07.014.3058.04D 2=⨯⨯=m ,安排中与DN300mm.配火井曲径式中:v3——配火井内污火流速(m/s ),普遍采与0.2-0.4m/s.D3——配火井曲径(m ).安排中与v3=0.3m/s.58.03.00.33.140.0584D 23=+⨯⨯=m ,安排中与DN600mm.集火井曲径式中:v1——集火井内污火流速(m/s ),普遍采与0.2-0.4m/s.D1——集火井曲径(m ).D3——配火井曲径(m ).安排中与v1=0.25m/s.8.06.025.014.3058.04D 21=+⨯⨯=m 总出火管与总出火管管径DN300mm ,v=0.82m/s ,集配火井内设有超出阀门,以便超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 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用沉淀池的类型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 管 ) 沉淀池。
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见表3— 3。
什么是沉淀池的水力负荷沉淀池的水力负荷也就是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即沉淀池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承受的水量,单位是 m3/(m2·h) 。
根据表面水力负荷可以设计和确定沉淀池澄清区的面积和有效水深。
沉淀池的水面上升流速和其水力负荷在数值上是相同的,但两者的单位和意义不同,上升流速的单位是 m /h 。
比如说在竖流式沉淀池中,只有沉降速度大于沉淀池水面上升流速的杂质颗粒才能在沉淀池中沉淀去除,而沉降速度等于或小于沉淀池水面上升流速的杂质颗粒会随水流溢流出去;而在平流式沉淀池中,部分沉降速度小于沉淀池水面上升流速的杂质颗粒也会被沉淀去除。
沉淀池的固体通量沉淀池的固体通量也叫固体表面负荷,即沉淀池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固体质量,单位是 kg/(m2·h) 。
固体通量是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的关键运行控制指标,污泥浓缩池也利用固体通量作为控制运行的重要参数。
设置沉淀池的一般要求有哪些(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2个,为使每个池子的人流量均等,要在人流口处设置调节阀,以便调整流量。
池子的超高不能小于,缓冲层为~。
(2)一般沉淀池的停留时间不能小于1h,有效水深多为 2 ~ 4m(辐流式沉淀池指周边水深),当表面负荷一定时,有效水深与沉淀时间之比也为定值。
(3)沉淀池采用机械方式排泥时,可以间歇排泥或连续排泥。
不用机械排泥时,应每日排泥,初沉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 1.5m,二沉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后不应小于0. 9m。
(4)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没单独的排泥管和阀门,排泥管的直径不能小于200mm。
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采用方斗时不能小于60°,采用圆斗时不能小于55(5)当采用重力排泥时,污泥斗的排泥管一般采用铸铁管,其下端伸入斗内,顶端敞口伸出水面,以便于疏通,在水面以下 1.5~2. 0m处,由排泥管接出水平排泥管,污泥借静水压力由此管排出池外。
(6)使用穿孔排泥管排泥时,排泥管长度应在15m 以内,排泥管管径150~ 200mm,孔径15~ 25mm,孔眼内流速 4~5m/ s,孔眼总面积与管截面积的比值为0.6~0.8,孔眼向下成45°~ 60°交错排列。
为防止排泥管堵塞,应设压力水冲洗管,根据堵塞情况及时疏通。
(7)进水管有压力时,应设置配水井,进水管由配水井池壁接人,且应将进水管的进口弯头朝向井底。
沉淀池进、出水区均应设置整流设施,同时具备刮渣设施。
(8)沉淀池的出水整流措施通常为溢流式集水槽,出水堰可用三角堰、孔眼等形式,普遍采用的是直角锯齿形三角堰,堰口齿深通常为50mm,齿距为 200mm左右,正常水面应当位于齿高的 1/ 2处。
堰口设置可调式堰板上下移动机构,在必要时可以调整。
(9)沉淀池最大出水负荷,初沉池不宜大于2. 9L/(s ·m),二沉池不宜大于1. 7 L /(s ·m)。
在出水堰前必须设置收集与排除浮渣的措施,如果使用机械排泥,排渣和排泥可以综合考虑。
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
平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 30~ 50m,池宽多为 5~ 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 2. 5~ 3. 0m。
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 1,长深比为8~ 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 0.01,一般为 0.01~ 0.02。
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 min ,一般为 0.6~0.9m /m in 。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 1~ 3m3/(m·h) ,最大水平流速为 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 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 板 ) 式、底孑L 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使用穿孔整流墙 ( 板 ) 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0. 15~ 0.2m/ 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 板 ) 组合式等四种。
6%~ 20%,孔口处流速为(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 1~ 0. 15m。
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 0. 25m,一般为 0.5~;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 3~ 0. 4m。
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 5~ 1. 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 0. 25~0. 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
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
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
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 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 0. 3m。
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 Q=s,设计人数 N=10 万人,沉淀时间 t= 。
采用链带式机刮泥,求平流式沉淀池各部分尺寸。
1.池子的总表面积设表面负荷 q'=2m3/A=Q*3600/q=360m 2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q't=2*=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t*3600=1080m 34.池长设水平流速 u=s L=**3600/1000=20m5.池子总宽度 B=A/L=360/20=18m6.池子个数,设每格池宽b=, n=B/b=18/=4 个7.校核长宽比,长深比长宽比 :L/B=20/=>4(符合要求 )长深比:L/h 2=20/=(符合要求)8.污泥部分所需的总容积设T=2d ,污泥量为 25g/人 .d,污泥含水率为 95%则S=25*100/{ (100-95) *1000}= 人 .dV=SNT/1000=*100000*2/1000=100m39.每格污泥池所需要的容积为V ’ =100/4=25m 3H=+++=竖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池体为圆形或方形,污水从中心管的进口进人池中,通过反射板的拦阻向四周分布于整个水平断面上,缓慢向上流动。
沉降速度大于水流上升速度的悬浮颗粒下沉到污泥斗中,上清液则由池顶四周的出水堰口溢流到池外。
竖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1)为保证池内水流的自下而上垂直流动、防止水流呈辐流状态,圆池的直径或方池的边长与沉淀区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不大于 3,池子的直径一般为 4.0~ 7.0m,最大不超过 10m。
圆池直径或正方形池边长 D≤7m时,沉淀出水沿周边流出; D≥7m 时,应增加辐射式集水支渠。
(2)水流在竖流式沉淀池内的上升流速为0. 5~ 1. 0mm/ s,沉淀时间为 l ~ 1.5h。
中心管内的流速一一般应大于100mm/ s,其下出口处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
反射板板底距泥面至少 0.3m,喇叭口直径及高度均为中心管直径的1.35倍,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3倍,反射板表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17。
(3)喇叭口下沿距反射板表面的缝隙高度为0.25~ 0.50m,作为初沉池时缝隙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 30mm/s,作为二沉池时缝隙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20mm/ s。
(4)锥形贮泥斗的倾角为 45。
~ 60。
,排泥管直径不能小于 200mm,排泥管口与池底的距离小于 0.2m,敞口的排泥管上端超出水面不能小于0. 4m。
浮渣挡板淹没深度0. 3~ 0.4m,高出水面 0. 1~ 0. 25m,距集水槽 0. 25~ 0. 50m。
例:某城市人口N=6W人, Q max=s,设计竖流式沉淀池。
1.中心管的面积和直径:中心管流速s,设池子数为4,则 q max=Q max/4=sf1=q max/v 0==4 f 1 4 1.08d0 1.17mπ 3.142.沉淀池有效断面积设表面负荷 q=则上升流速v=q=h3.f2=q max/v=沉淀池直径每座沉淀池总面积A=f 1+f 2=+=D 4 f1447.717.8m <10m π 3.144.沉淀池有效水深 h2设沉淀时间 t=则h2=vt=5.校核径深比D/h 2==<3 ,符合要求6.校核集水槽每米出水堰的过水负荷q0q0qmax0.0325合格1000 1.33L / s 2.9 L / s πD 3. 14 7.87.污泥体积设污泥清除时间间隔为t g=2d,每人每日产生的湿污泥量为S=,则W=SNt g/1000=60m 3每池污泥体积W t=W/n=15m 38.池子圆锥部分的体积V设圆锥底部直径d'=,截锥高度h5,截锥侧壁倾角550,,则h5D dtga7. 80.4tg55 5.28m 22V πh2Rr r2)5.28π22335(R(3.9 3.9 0.20. 2 ) 88.59m15m 33足够容纳 2日的污泥量9.中心管喇叭口下缘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h3,过缝隙污水流速v t=s,喇叭口直径10.d l== π π沉淀池总高度H h1=,h4=0(泥面很低),也可取H=h 1+h2+h 3+h4+h5=+++0+=辐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内水流的流态为辐流形,因此,污水由中心或周边进入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