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放疗后能活多久

全脑放疗后能活多久

关于《全脑放疗后能活多久》,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脑开发放化疗便是头部开展肿瘤放疗,肿瘤放疗便是根据一些针灸理疗放射线来开展医治的,它对身体的病症一些一定的益处,乃至也有可能会尽快恢复,可是也是存有一定的风险性的,有的人便会由于放化疗而丧失性命,开展放化疗的患者一般全是身患癌症的患者,那麼,全脑开发放疗后能人能活多久?

肿瘤肿瘤放疗是运用射线医治肿瘤的一种部分治疗方法。射线包含放射性物质放射性核素造成的α、β、γ放射线和各种x放射线治疗仪或网络加速器造成的x放射线、电子线、质子束以及他激光束等。大概70%的癌症病人在医治癌症的全过程中需要用肿瘤放疗,约有40%的癌症可以用放化疗除根。肿瘤放疗在肿瘤

医治中的功效和影响力日趋严重,已变成医治恶变肿瘤的关键方式之一。

放射疗法虽仅有几十年的历史时间,但发展趋势较快。在CT 影像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协助下,如今的放化疗技术性由二维放化疗发展趋势到三维放化疗、四维放化疗技术性,放化疗使用量分派也由点使用量发展趋势到容积使用量分派,及容积使用量分派中的使用量调强。如今的放化疗技术性流行包含立体式定项肿瘤放疗(SRT)和立体式定项放射性外科(SRS)。立体式定项肿瘤放疗(SRT)包含三维适形放化疗(3DCRT)、三维适形调强放化疗(IMRT);立体式定项放射性外科(SRS)包含X 刀(X-knife)、伽玛刀(Y刀)和射波刀(Cyber Knife),X刀、伽玛刀和射波刀等机器设备均归属于立体式定项肿瘤放疗的范围,其特点是三维、小野、贝塔射线、分次、大使用量直射,它规定精准定位的精密度高些和靶区以外使用量衰减系数的迅速。

这类状况一般预后不容易非常好,一般病人的存活期限在大半年上下。具体时间因人而异。总而言之還是需要紧密配合医治心理状态一定要维持好。

脑转移放疗总结

脑转移放疗总结 NCCN指南 一:1-3个病灶 1.PS好治疗期望较高者 (1)可手术+ WBRT[1] / SRS (2)SRS+ WBRT(特别适合1个病灶[1]) (3)SRS 2.病灶分散预期生存<3月 (1)WBRT (2)化疗(只在个别敏感肿瘤[2B]) (3)姑息或支持治疗 治疗后每3月一次MRI 复发后根据前期治疗决定或者姑息治疗 二:>3个病灶WBRT或者SRS 治疗后每3月一次MRI 复发后可行SRS或手术或者姑息治疗 三:放疗剂量: (一)全脑放疗标准剂量30Gy/10f 或者37.5 Gy /15f [95-08] 对于PS差症状明显的500 cGy*4f (二)SRS剂量[RTOG 90-05] 肿瘤大小<2cm 2-3cm 3-4cm 最大剂量24Gy 18Gy 15Gy 四:OAR限量 视神经视交叉脑干≤8 Gy motor strip to 15 Gy. [RTOG 0320] 问题: 1. WBRT后多长时间SRS? RTOG 9508: WBRT后1周内 RTOG 0320: WBRT后2周内 临床:1月后 临床应用

一:病灶数量及诊断是个重要前提 临床常用WBRT+SBR方案 具体为:WBRT 3.0Gy *10f 观察1月后局部病灶有反应后才可进行SBR加量 局部SBR推量至5000cGy (如:400 x 5、300 x 10) 二:同步加量: 具体为:PTV300 cGy *10f PGTV400/500 cGy *10f (经验较少少用)Nccn笔记: 1 肺癌脑转移最多见40-50% 特别是男性 2 大脑半球80% 小脑15% 脑干5% 3 全脑放疗有效率为50%,中位生存4-6月,总体治疗欠佳 4 SRS后晚期的脑水肿及脑坏死不常见 5复发与放疗后改变影像学上难以区别 6复发后治疗应根据初始治疗决定WBRT或SRS后复发不应再行WBRT 7 个人理解:临床试验比较难得出生存的结论看局控和症状改善 评分标准 1. RPA分级标准[RTOG 95-08] 或者 2. GPA评分

《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要点 一、概述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个月~2个月。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新疗法的迅速发展,为晚期肺癌脑转移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和更多的期待,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地改善了生活质量。肺癌脑转移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 二、流行病学 脑转移性肿瘤包括脑实质转移(brain metastasis,BM)和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脑实质转移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为大脑半球,其次为小脑和脑干。脑膜转移较脑实质转移少见,但预后更差。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上升,诊疗技术不断发展,使患者生存期延长,肺癌脑转移的发生和诊断率也逐年升高。肺癌脑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黑色素瘤、乳腺癌、肾癌及结直肠癌,20%~65%的肺癌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脑转移,是脑转移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 三、临床表现

(一)脑实质转移 脑实质转移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共性的颅内压增高、特异性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1.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 2. 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大脑半球功能区附近的转移瘤早期可出现局部刺激症状,晚期则出现神经功能破坏性症状,且不同部位肿瘤可产生不同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包括:①精神症状:②癫痫发作:③感觉障碍:④运动障碍:⑤失语症:⑥视野损害: 丘脑转移瘤可产生丘脑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小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 脑干转移瘤大都出现交叉性瘫痪 (二)脑膜转移 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常因肿瘤细胞侵犯部位不同而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

正常组织耐受量

● 急性放射损伤:发生于治疗完成后1-2月内; (3月内) ● 晚期放射损伤:发生于治疗完成后≥6-9月; (≥3月) ● 中期放射损伤:发生于治疗完成后2-6月,并可持续数月,如放射性肺炎(可能自限性, 也可能进展为纤维化)、L ’Hermitte ’s syndrome (自限性) 一. 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 1、脊髓 a 照射长度10cm ,5/5TD =45Gy ,损伤表现为梗阻、坏死。过去认为45Gy/4.5-5周是脊髓的放射耐受量,现认为50Gy/25次/5周是安全的。(出于安全考虑)脊髓受量不应超过40Gy ,脊髓每次受量不应超过2Gy ,(1.8-2.0Gy )。 b 照射长度5cm ,5/5TD =50Gy ,照射长度10cm ,5/5TD =50Gy ,照射长度20cm ,5/5TD =47Gy ,损伤表现为骨髓炎坏死。 c 颈段脊髓的耐受剂量是40~44Gy/20~22DAY 。如果单次剂量增加,耐受剂量降低。胸段脊髓的放射敏感性较低,但耐受剂量限值仍应遵循上面的要求。 The spinal cord dose was limited to 45Gy. 照射总剂量45Gy/22~25次,每次分割剂量1.8~2.04Gy 时,脊髓病变的发生率为0.2%。当总剂量降低到40Gy 时并未降低其发生率。但总剂量为57~61Gy 常规分割照射时可导致5年内5%的脊髓病变发生率,总剂量提高到68~73Gy 时,5年发生率提高到50%。目前几乎还没有对脊髓的剂量超过50Gy 临床资料报道。对儿童来说,脊髓的耐受量更低,大约为30~35Gy 。 2、脑 放射性脑病分为早期急性反应、早期迟发性反应、晚期迟发性反应三个阶段: 1.早期急性反应:通常发生在放疗后头几天,出现头痛、发热、嗜睡和原有的局部症状加重 2.早期迟发性反应:依据脑的放射部位不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嗜睡,可伴有原有疾病病情恶化,一般能自行恢复,非致死性。其发生原因是脑白质出现脱髓鞘反应或脑胶质细胞损伤所致。 3.晚期迟发反应:局部放射性脑坏死和弥漫性放射性脑损伤。病理变化为血管内皮损伤、破坏,形成血栓及纤维化等改变,造成血管腔阻塞,使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周围胶质细胞肿胀、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出现脑的局部占位性改变或囊性退行性改变。 a 照射全脑,5/5TD =60Gy ;照射全脑1/4,5/5TD =70Gy ,损伤表现为梗阻、坏死。 脑及脑干的耐受量大致同脊髓,全脑照射不应超过50Gy (除脑组织的主要部位外, 局部照射可达55-65Gy ),脑干不应超过60Gy 。 脑脊髓为晚发反应组织,对每次照射量的依赖性较强,而对总疗程天数的依赖性较小, 晚发性延迟反应发生高峰为3年。 b 照射全脑1/3,5/5TD =60Gy ,照射全脑2/3,5/5TD =50Gy ,照射全脑3/3,5/5TD =45Gy ,

脑转移瘤的循证医学与治疗指南

脑转移瘤的循证医学与治疗指南 申文江北大医院100034 恶性肿瘤脑转移是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约20%~40%的癌症患者发生脑转移,尤其是好发生在肺癌和乳腺癌患者。临床、影像、和尸体解剖显示脑转移病例的一半是孤立性,另一半则为多发性。多发转移病灶,70%在幕上。脑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精神状态改变和限局性衰弱,大约一半以上病人有较明显症状。接近一半的患者有明显脑转移体征,如癫痫发作,10%~20%的病人有步态共济失调。 脑转移的预后因素 脑转移患者的预后一般都很差,最常用的预后分析系统是美国放射肿瘤协会(RTOG)根据递归分割分析(RPA)作出的分类。根据患者确诊时的年龄、有无颅外转移灶、体能状态评分(KPS),及原发灶的状况,将预后分为3级,级别越高预后越差(表1)。根据这个分析的结果脑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2.3个月~7.1个月。Sperduto等根据RTOG脑转移数据库的分析结果建议用新的预后因子,另用3个指数,制定出修订版的预后评估量表(Graded Prognostic Assessment,GPA),用影像因子(转移个数)、中线偏移、全脑放疗(WBRT)后的反应,将预后状况分为0-4分,分值升高说明生存状况改进(表2)。RTOG递归分割分析数据库认为,原发癌的情况对脑转移预后有明显影响;但对RTOG分级预后的评估量表的分析显示,转移灶数目1个,2-3个,或超过3个,对判断预后有价值。两个评估系统都未提及原发癌的病理类型对预后的影响。 表1.脑转移瘤RTOG RPA分级 分级病例特点MST(月) 1 KPS≥70 7.1 <65岁 原发肿瘤控制 无颅外转移 2 全部其他情况 4.2 表2.脑转移瘤RTOG GPA预后评估分级 分值 0 0.5 1.0 年龄(岁)>60 50-59 <50 KPS <70 70-80 90-100 CNS转移数>3 2-3 1 GPA记分MST(月)病例数 0-1 2.6 143 1.5- 2.5 3.8 666 3 6.9 168 3.4- 4.0 11 102 GPA:预后评估量表(Sperduto,2008) 脑转移的病理生理学和疗效 在全部脑转移中,肺癌占30%-60%,其他原发癌包括乳腺癌、黑色素瘤、肾细胞癌,

全脑放疗后能活多久

全脑放疗后能活多久 关于《全脑放疗后能活多久》,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脑开发放化疗便是头部开展肿瘤放疗,肿瘤放疗便是根据一些针灸理疗放射线来开展医治的,它对身体的病症一些一定的益处,乃至也有可能会尽快恢复,可是也是存有一定的风险性的,有的人便会由于放化疗而丧失性命,开展放化疗的患者一般全是身患癌症的患者,那麼,全脑开发放疗后能人能活多久? 肿瘤肿瘤放疗是运用射线医治肿瘤的一种部分治疗方法。射线包含放射性物质放射性核素造成的α、β、γ放射线和各种x放射线治疗仪或网络加速器造成的x放射线、电子线、质子束以及他激光束等。大概70%的癌症病人在医治癌症的全过程中需要用肿瘤放疗,约有40%的癌症可以用放化疗除根。肿瘤放疗在肿瘤

医治中的功效和影响力日趋严重,已变成医治恶变肿瘤的关键方式之一。 放射疗法虽仅有几十年的历史时间,但发展趋势较快。在CT 影像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协助下,如今的放化疗技术性由二维放化疗发展趋势到三维放化疗、四维放化疗技术性,放化疗使用量分派也由点使用量发展趋势到容积使用量分派,及容积使用量分派中的使用量调强。如今的放化疗技术性流行包含立体式定项肿瘤放疗(SRT)和立体式定项放射性外科(SRS)。立体式定项肿瘤放疗(SRT)包含三维适形放化疗(3DCRT)、三维适形调强放化疗(IMRT);立体式定项放射性外科(SRS)包含X 刀(X-knife)、伽玛刀(Y刀)和射波刀(Cyber Knife),X刀、伽玛刀和射波刀等机器设备均归属于立体式定项肿瘤放疗的范围,其特点是三维、小野、贝塔射线、分次、大使用量直射,它规定精准定位的精密度高些和靶区以外使用量衰减系数的迅速。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进展 摘要:脑转移瘤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比较常见,其治疗方法有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化疗、外科手术等,而各种治疗方案各有优缺点,诸多研究表明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组织,延长患者的生存率。现本文就肺小细胞肺癌转移瘤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脑转移瘤;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肺癌是全球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患病率及死亡率的特点,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患者中的大多数,研究指出,中晚期NSCLC的治疗有效率为30%左右,5年生存率为8%-12%。导致肺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其中以脑转移(BM)最为常见,发生率为30%-50%,患者预后极差,其短期死亡率较高。临床上治疗脑转移瘤主要以全脑放疗配合激素治疗为主。随着临床对NICLC脑转移瘤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各种仪器的发展,出现诸多治疗方法,现就此作一综述。 1.放射治疗 1.1全脑放射治疗 全脑放射治疗(WBRT)是目前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标准方法,尤其适合颅内对发行转移灶、高龄、PKS评分较

低、不能耐受手术和化疗者。WBRT能够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治疗有效率为70%-90%,并且能提高中位生存期到4-6个月,联合激素治疗,可使中位生存期提高到9个月左右。但WBRT不能组织颅内其他部位的转移和局部复发,WBRT 主要的毒副反应是加重脑组织水肿,增高颅内压,生存期较长者还会出现迟发性脑神经损伤症状。由于全脑放射的毒副反应,且预防性全脑照射(PCI)仅能降低局部晚期NSCLC 脑转移率的发生,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疾病进展时间,因此临床对PCI介入时间及适应人群尚存在争议。 1.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SRS是利用立体定向旋转聚焦的方式将大量X线或γ线一次性汇集到靶点,形成一个剂量梯度分布。SRS具有安全快速、精度高、损伤小,能够较好的控制肿瘤组织,更多的保护周围组织等。王铁君等[1]对两组NSCLC患者分别采取单一SRS和WBRT治疗,结果发现SRS组病人6个月、1年的生存率为68.3%、46.5%,而WBRT组为43.2%、11.2%,中位OS分别为33和22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SRS具有较好的肿瘤控制率。SRS在治疗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病灶体积直径在4cm 以内,病灶数小于5个,一般情况较差手术耐受力较低、患者拒绝手术或位于重要功能区手术较困难者。SRS的分割模式为单次大剂量,主要依据肿瘤周围重要器官的耐受量及肿瘤直径决定。立体定向放

肺癌脑转移治疗研究论文

肺癌脑转移治疗研究论文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综合治疗 脑转移是肺癌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的上升,各种先进影像诊疗技术的进步,肺癌脑转移的诊断率呈现明显增高趋势。有文献报道,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初诊脑转移的发生率为10%,2年后可达到80%,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脑转移的发生率约20%,尸检为40%[1]。肺癌一旦发生脑转移,临床上已属IV期,病情迅速恶化,若不积极治疗其自然生存期<3个月。因此如何合理治疗肺癌脑转移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一直来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1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 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高,其机制考虑为肺部血管和淋巴管网丰富,脑血管和椎静脉之间有吻合支,含有癌细胞的血流可不经过肺毛细血管的滤过而经侧支直接入脑,又有研究发现肺癌具有嗜神经组织的特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别的亲合力[2]。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表现可根据转移部位的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最常见的部位在幕上,约占85%左右,其次是幕下,或两者兼有。常表现为渐进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呈喷射性,多发生在清晨和晚上,可有一过性肢体无力,类似重症肌无力,偏瘫或有共济失调、记忆力明显减退、失语等。脑

转移可在原发病灶被发现之前或与原发病灶同时被发现,约有20%的患者脑转移发现晚于肺癌的诊断。对于年龄>40岁、病情进展快、伴有或不伴有神经症状的肺癌患者均应常规行颅脑MRI检查[3],以排除肺癌脑转移的可能。 2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 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后,迅速出现转移部位的症状及定位体征,多死于占位性病变所引起的颅内高压、脑疝或颅内转移灶出血,也可转移至生命中枢而突然死亡,因此积极治疗脑转移是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目前,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仍以姑息治疗为主[4]。20世纪50年代,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使中位生存期延长至2~3个月,70年代,全脑放射治疗(wholebrainradiotherapy,WBRT)成为肺癌脑转移的标准治疗,但延长生存期效果不明显,其中位生存期约3~6个月。90年代以来外科手术学、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放射影像技术及放射治疗学的进步,使脑转移的治疗获得较快的发展,然而临床在肺癌脑转移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仍存在分歧。 2.1全脑放疗 全脑放疗(WBRT)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被认为是肺癌多发脑转移及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症状的标准治疗。目前对于WBRT的最佳时间、剂量,分割不明确,无证据表明更高放疗剂量或其他分次方法可改善预后。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全脑两侧野对穿照射,剂量为每3~4周30~40Gy/10~20次,对单个转移灶可缩野追加剂量每1~2周10~20Gy/5~10次,对多发

国家卫健委2018版《脑胶质瘤诊疗规范》放化疗相关部分

国家卫健委2018版《脑胶质瘤诊疗规范》放化疗相关部分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通常是在明确肿瘤病理后,采用6-10MV直线加速器,常规分次,择机进行,立体定向放疗(SRT)不适用于脑胶质瘤的初治。 1. 高级别脑胶质瘤 手术是基础治疗,放/化疗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放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生存获益(1级证据)。 (1)放疗时机 高级别胶质瘤生存时间与放疗开始时间密切相关,术后早期放疗能有效延长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强烈推荐术后尽早(手术后2-6周)开始放疗(2级证据)。 (2)放疗技术 推荐采用三维适形(3D-CRT)或适形调强技术(IMRT),常规分次,适形放疗技术可提高靶区剂量的覆盖率、适形度及对正常组织保护,缩小不必要的照射体积,降低晚期并发症发生率(2级证据),放疗前图像验证(CBCT或EPID)是放疗质控不可缺少的环节。 (3)放疗剂量 推荐放射治疗照射总剂量为54-60 Gy,1.8-2.0 Gy/次,分割30-33次,每日1次,肿瘤体积较大和(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及WHO III 级间变性胶质瘤,可适当降低照射总剂量(1级证据)。尽管3D-CRT 或IMRT具有提高靶区适形度、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最大限度地缩小照射体积,能够给予靶区更高的放疗剂量,但提高剂量后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盲目提高照射总剂量或提高分次量,应十分慎重。 (4)靶区确定 高级别胶质瘤放疗靶区争议至今,其焦点主要是最初的临床靶区(CTV)是否需要包括瘤周的水肿区,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会(RTOG)推荐CTV1需包括瘤周水肿区外2 cm 区域,给予46 Gy,缩野后

CTV2需在大体肿瘤靶区(GTV)外扩2 cm,剂量增至60 Gy。2018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MRI T1增强或 T2/FLAR 异常信号为GTV,外扩1-2cm形成WHOIII级胶质瘤的CTV,而外扩2-2.5cm形成GBM的CTV。CTV外扩3-5mm形成PTV;而T2/FLAR 显示的水肿区建议包括在一程的CTV1中(46 Gy/23 f),二程增量区(Boost:14 Gy/7 f)应仅仅包括残余肿瘤或术后瘤腔外扩2.0 cm形成的CTV2。II期临床试验证实包或不包水肿区在肿瘤控制和生存期上无明显差异,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推荐的 CTV 设定并不强调一定要包括所有瘤周水肿区。 靶区勾画原则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肿瘤达到60 Gy的照射剂量,应参考术前、术后MRI,正确区分术后肿瘤残存与术后改变,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应根据靶区位置、体积、患者年龄、KPS评分等因素综合考虑,灵活运用以上关于靶区设定的建议,平衡照射剂量、体积与放射性损伤之间的关系。 (5)联合放化疗 放疗和 TMZ 同步应用: ① GBM:强烈推荐成人初治者放疗联合TMZ(75mg/m2)同步化疗,并随后6个周期TMZ 辅助化疗,在放疗中和放疗后应用TMZ,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1级证据),这一协同作用在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患者中最为明显(2级证据)。 ② 间变性脑胶质瘤:对于存在1p/19q联合缺失的患者对化疗和放疗更敏感(1级证据),放疗联合PCV化疗是一线治疗方案(1级证据),目前TMZ对WHO Ⅲ级肿瘤的治疗初步显示疗效(2级证据),而且副反应更少。研究TMZ、放疗、1p/19q联合缺失三者关系的2项大型临床随机试验正在进行中,中期结果显示:对于无1p/19q联合缺失者,放疗联合12个周期TMZ化疗,显著改善患者生存期。IDH和TERT启动子区突变与预后密切相关,IDH野生型伴或不伴TERT启动子区突变患者,临床预后最差,应加强放化疗强度,在WHO II级胶质瘤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 间变性胶质瘤放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一般状态、分子生

全脑放疗后局部加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观察

全脑放疗后局部加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全脑放疗后局部加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全脑放疗30Gy/10次或40Gy/20次,全脑放疗结束后行脑转移灶局部加量,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加量20-26Gy。结果63例患者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31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4例,总有效率82.5%,中位生存时间为8.3个月。结论全脑放疗后局部加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效果良好,提高了局部控制率,患者生活质量亦有所提高。 标签:脑转移癌;非小细胞肺癌;全脑放疗 脑转移癌是颅外恶性肿瘤累及脑实质、脑脊膜、颅神经或血管的转移性肿瘤,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肺癌,肺癌脑转移发生率可达50%以上,而且发生较早,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我们自2009至2011年间应用全脑放疗后局部加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63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男38例,女25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为55岁。所有患者原发肿瘤均通过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鳞癌28例,腺癌33例,大细胞癌2例。脑转移瘤灶均通过MRI或强化CT诊断,其中单发病灶22例,多发病灶41例。45例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其中头痛23例,肢体无力10例,恶心呕吐8例,偏瘫4例。 1.2 治疗方法采用西门子PRIMUS E型直线加速器6MV-X进行照射,患者取仰卧位,热塑面膜固定头部,64排螺旋CT扫描全脑图像,然后传送至TPS 治疗计划系统。对所有患者先进行全脑放疗30Gy/10次或40Gy/20次,全脑放疗结束后行脑转移灶局部加量,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计划靶区为肿瘤边缘外放1-2cm,90%等剂量线包括计划靶区,同时计划制定过程中保护眼球、脑干及视交叉等器官不超限量,根据患者情况加量20-26Gy。治疗期间同时配合糖皮质激素及脱水剂缓解局部脑水肿症状。 1.3疗效评价标准放疗结束3个月后采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以上;疾病稳定(SD):肿瘤减小不到50%或增大未超过25%;疾病进展(PD):肿瘤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2 结果 2.1 63例患者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31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4例,总有效率82.5%,中位生存时间为8.3个月,1年生存率为39.7%。患者整体治疗耐受性较好,仅7例患者在放疗开始3-8天出现剧烈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考虑为放疗引起的急性局部脑水肿,经激素脱水治疗后症状

射波刀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分析

射波刀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分析 赵军华;邱鸣寒;袁智勇 【摘要】目的:探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B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SRS治疗的28例SCLC脑转移的患者资料,其中包括全脑放疗(WBRT)与SRS联合治疗13例,SRS挽救性治疗15例.分析总生存时间(OS)、颅内局部控制率(LC)及颅内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年、2年的OS分别为50.0%、22.2%;1年、2年的LC分别为85.4%、76.8%;6个月、1年、2年的DMFS为73.9%、66.1%、38.2%.治疗后1.5月内,1~2级急性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0%,未见3级及3级以上急性毒副反应.结论:SRS治疗SCLC脑转移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生存率,并且不良反应少,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期刊名称】《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9(025)004 【总页数】5页(P346-350)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全脑放疗;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生存 【作者】赵军华;邱鸣寒;袁智勇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射波刀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60;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天津30012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射波刀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5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 15%~20%。颅内是SCLC的主要转移部位。局限期SCLC的脑转移发生率 约为49%,广泛期则高达65%[1] 。脑预防照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可降低局限期 SCLC 脑转移(brain metastases,BM)的发 生率,延长其生存[2] ,已成为其标准的治疗方法。尽管如此,但PCI后仍会有16.8%~33.3%的患者出现脑转移,脑转移1年的发生率为11.9%~14.6%[2-3] ,发生脑转移后,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仍为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法,其治疗的缓解率为50%~80%[3] 。但在WBRT后的患者中,仍有很高的风险会发生颅内进展。因此如何优化SCLC脑转移的控制手段,仍是SCLC治疗的探索重点。立体定向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单独治疗各组织来源≤4个的BM病灶能取得与联合WBRT治疗相近的生存率[4] 。SRS在SCLC脑转移的治疗中也有研究[5-9] ,可治疗PCI后的新发脑转移病灶[8] ,可 作为WBRT失败后的挽救性治疗[5-7] ,或与WBRT联合治疗[5] 提高颅内控制率,也可作为单独治疗[9] ,但研究相对少,且对于SRS作为初始治疗还是WBRT失败后的挽救性治疗的探讨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本研究收集了天 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射波刀中心2006年7月-2015年12月治疗的28例SCLC 脑转移患者的资料,旨在探讨射波刀治疗SCLC脑转移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收集从2006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SRS治疗的SCLC脑转移患者28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

脑瘤患者能活多久

脑瘤患者能活多久 那么得上了脑瘤后,脑瘤患者能活多久?为大家整理了脑瘤患者能活多久,欢迎大家阅读! 脑瘤患者能活多久现在是一个谈癌色变的社会,尤其是以我们现在的医疗水平还没有能够完全的攻克癌症这一难题。 特别是脑瘤,在脑袋上长个瘤子很多人都很感到害怕。那么,患上了脑肿瘤能够活多久,这往往是患者和家属非常关心的问题。 虽然脑肿瘤的生存期与治疗方案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但是其各种脑肿瘤还是有其一定的生存期的。 成人脑胶质瘤生存期脑肿瘤中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约占 40.49%,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 岁,或10-20 岁。 一般来说,低级别混合型胶质瘤中位生存期约为6-7 年, 5 年和10 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35%。 高级别混合性胶质瘤中位生存约为3-5 年,5 年和10 年生存率分别为55%和30%。 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后颅窝恶性胶质瘤,其是儿童常见的颅内肿瘤,也是颅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 肿瘤术后平均生存0.9 年,成人的预后较儿童为好。目前多数统计5 年存活率均在30%以上,最高统计达80%。但是仅个别的可生存达十年以上。 脑膜瘤生存期脑膜瘤发病率占脑肿瘤的19.2%,由此看来脑膜瘤的发病率很高,一般发病年龄在45 岁左右。

脑膜瘤手术后平均生存期为9 年,另有报道脑膜瘤手术后10 年生存率为43%〜78%。 脑膜瘤系良性肿瘤,其原位复发现象引人注意,提高手术级别对降低复发率非常重要。 室管膜瘤室管膜瘤总的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术后放疗剂量、肿瘤生长部位以及患者发病年龄有关。 据文献报道 5 年生存率40%-80%,5 年无进展存活率25%- 50%。 手术+放疗后,低级别室管膜瘤5年存活率87%,10 年存活率79%。 高级别室管膜瘤则要差得多,5 年存活率仅为27%,5 年内80%局部复发。 2. 手术治疗(1)手术方法分类分为直接手术切除肿瘤和姑息性手术(内减压术、外减压术和脑脊液分流术)。 (2) 手术治疗原则尽可能的切除肿瘤,同时保护周围脑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完整。 (3) 切除方式良性颅内肿瘤手术切除几乎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恶性肿瘤也应强化切除,但由于其浸润性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及其他手术难以到达的部位仅能次全切除、部分切除或活检。 (4) 备用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明显提高颅内肿瘤的手术切除水平和治疗效果的方法和技术:① 双极电凝、超声吸引、激光和神经内镜等辅助下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② 立体定向技术以及实时CT/MRI 为基础的 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的肿瘤精确定位; ③脑皮质的电生理图和诱发电位技术

3例脑转移瘤患者放疗期间癫痫发作的抢救及护理

3例脑转移瘤患者放疗期间癫痫发作的抢救及护理目的:探讨脑转移瘤患者放疗期间癫痫发作的抢救及护理。方法:回顾及 总结3例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在放疗期间癫痫发作的抢救及护理,重点分析临床表现及相应护理。结果:3例患者癫痫发作均得到控制,且未发生骨折等并发症意外。结论:护士及时准确进行病情观察在整个救治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标签:脑转移瘤;全脑放疗;癫痫发作;护理 脑转移瘤是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一部分,恶性肿瘤脑转移发生率为15%~40%[1]。脑转移瘤如不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1~3个月,采用全脑放疗可能延长到4~6个月[2],并能减轻75%患者的神经症状,但全脑放疗也可引起脑水肿等放射反应,而且脑转移瘤本身可导致癫痫发作,因此脑转移瘤患者放疗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放射反应的护理,还要注意观察及鉴别患者是否有癫痫发作,及时做好癫痫发作的抢救及护理。通过回顾和总结2011年3~6月在本院住院全脑放疗期间出现癫痫发作的3例脑转移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过程,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有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1例,年龄55~71岁,平均63岁;住院天数21~41 d,平均33 d;脑肿瘤类型:均属于肺腺癌脑转移瘤;肿瘤部位:皆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转移;放疗类型:皆行全脑姑息性放疗,其中2例治疗未结束自行放弃治疗出院,1例行全脑姑息性放疗后,再行脑转移瘤三维适形放疗;其中属于癫痫大发作者2例,5例次,属于单纯性部分发作者2例,10例次。 1.2 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部兴奋性过高的某种神经突然异常放电引起反复发作的短暂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3]。癫痫可分部分性及全身性[4];部分性发作又可以根据是否丧失意识,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单纯型部分性癫痫发作占3%,无丧失意识,可能只是手指颤粟或口肌痉挛;复杂型伴有意识改变或丧失,占20%。全身性癫痫发作则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失神发作:约5%,有一过性猝发意识丧失及活动障碍。②强直阵挛型(癫痫大发作):最常见,占60%,强直期有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随后转为肌肉时缩时松的阵挛期,出现部分或全身肌肉猛烈阵挛性挛缩,舌可咬破、大小便失禁。③弛缓性癫痫:表现为虚脱、突然失去肌张力,通常能很快恢复。④癫痫状态:这是一种全身性抽搐、发作间歇期甚至不能完全恢复的状态,需紧急处理,立即解痉给氧以防脑持续性损害的急症。本组有2例,共10例次发生了单纯性部分性癫痫发作;有2例,共5例次发生了癫痫大发作。

【文献快递】乳腺癌脑转移瘤的伽玛刀治疗

【文献快递】乳腺癌脑转移瘤的伽玛刀治疗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占美国新发癌症病例的14%,大多数在早期即诊断为局限性乳房和同侧腋窝的病变。然而,大约6%的乳腺癌患者在被诊断时被发现出现远处转移瘤。估计5年生存率为26.3%。常见的乳腺癌转移部位包括骨,肝脏,肺和中枢神经系统。 乳腺癌女性出现脑转移瘤的第二大常见病因。目前脑转移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全脑放疗(WBRT),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相比全脑放疗WBRT,使用放射外科治疗的优点在于能提供更好的保存神经认知功能的机会。有证据表明,患者年龄较轻,有≦3处脑转移瘤是有利影响患者伽玛刀放射外科(GKRS)治疗总体生存期(OS)的预测因素。此外,Niikura等发现HER-2亚型的乳腺癌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的总体生存期明显长于管腔型(luminal )或三阴型(triple-negative)亚型乳腺癌的患者。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工作以确定哪些患者接受GKRS治疗会最受益,并调查伽玛刀治疗的长期治疗结果。 日本乳腺癌学会的《Breast Cancer》杂志2018年9月4日在线发表美国耶鲁的Maysa Abu-Khalaf , Sivraj Muralikrishnan, Christos Hatzis, Deepti Canchi, James B. Yu, Veronica Chiang 撰写的《乳腺癌脑转移瘤的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is undergoing GKRS》(DOI:10.1007/s12282-018-0903-3)。 乳腺癌(BC)是美国脑转移瘤第二大常见的病因。相比全脑放疗(WBRT),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GKRS)能在神经认知保存方面提供更好的机会。作者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旨在报道接受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并找出改善生存结果的因素。 作者回顾于2000年到2013年在耶鲁综合癌症中心(Yale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的80例原发乳腺癌患者的脑转移瘤进行伽玛刀治疗的病例资料。从第一次伽玛刀治疗开始计算总体生存期(OS)。其他被研究的因素包括年龄、Karnofsky表现状况(KPS)评分,肿瘤亚型,在伽玛刀治疗前或治疗后接受过全脑放疗WBRT和/

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效果观察

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在全脑放射的基础上采用吉非替 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44例非 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采用全脑放射治疗的对照组(n=22)与联 合吉非替尼治疗的实验组(n=22),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疾病控制率显 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在采用全脑放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效果理想,且不会导致患者耐受性降低。 【关键词】吉非替尼;全脑放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4-0054-01 非小细胞肺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在未得到及时 治疗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出现脑转移,未治疗时患者的生存时间普遍为3月,而放 射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普遍在5月以下。脑转移患者因体质明显降低,化疗药 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单独化疗疗效并不理想[1]。本次对比分析单以全脑放射治 疗与联用吉非替尼的临床效果,探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计44例,随机分为单采用全脑放射治疗对照组(n=22)与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实验组 (n=22)。对照组中男14例,女8例,年龄48~72岁,均数(56.3±4.8)岁, 包括腺癌17例,鳞癌5例,实验组中男15例,女7例,年龄46~74岁,均数(56.7±4.5)岁,包括腺癌18例,鳞癌4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患者已经核磁共振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确诊伴随脑转移,EGFR (表皮生长因子)基因检测存在敏感突变,颅内病灶可测量,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未转移肺癌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全脑放疗:钴60γ射线给予全脑放疗(病灶局部加量),对穿 两野等中心常规放疗,放疗总剂量为30Gy,每次照射剂量为3Gy,每天照射1次,5次/周。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全脑放疗的同时,使用国产吉非替尼(商品名:伊瑞可),剂量控制为每次250mg,每天1次,在用餐之前60min服用,以8周为1 疗程,8周后评价两组治疗的疗效。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针对疼痛、呕吐等 不良反应进行用药干预[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 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病情进展(PD),病灶完全消失为CR,减 少30%为PR,减少不足30%或增加量在20%以下为SD,病灶增加20%或出现全 新病灶,判定PD。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等[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文献快递】多中心一线放射外科治疗与全脑放射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对比评估

【文献快递】多中心一线放射外科治疗与全脑放射治疗小细胞 肺癌脑转移瘤的对比评估 《JAMA Oncology》杂志. 2020 年6月4日刊载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瑞士等国的Chad G Rusthoven , Masaaki Yamamoto , Denise Bernhardt ,等34位学者联合撰写的《一线放射外科治疗与全脑放射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对比评估:FIRE-SCLC(一线放射外科治疗小细胞肺癌)队列研究。Evaluation of First-line Radiosurgery vs Whole-Brain Radiotherapy for Small Cell Lung Cancer Brain Metastases: The FIRE-SCLC Cohort Study》(doi: 10.1001/jamaoncol.2020.1271.)。 要点 问题 对于小细胞肺癌的脑转移瘤,仅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有哪些结果?这些结果与标准的全脑放疗方法如何比较? 发现 在对710例接受一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队列研究中,中位总生存期为8.5个月,出现中枢

神经系统进展的中位时间为8.1个月。在控制了多种预后因素后,全脑放疗(相比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进展的时间上占优相关,但没有提供总体生存获益。 意义 这项研究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结果提供了一个基准,并提示这种单独治疗是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个潜在选项。 【介绍】 在SRS治疗联合或不联合全脑放疗(WBRT)多项3期随机临床试验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已经确立为一线治疗脑转移有限个数脑转移的方法,共同证明,尽管观察到WBR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控制方面有出色表现.但在SRS治疗中增加WBRT,没有总体生存期的获益。由于缺乏总体的生存优势以证明有WBRT对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毒副作用影响,使单纯SRS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成为有限脑转移瘤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小细胞肺癌患者被排除在确定SRS作为一线治疗策略的

全脑放疗联合补充精确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对比分析

全脑放疗联合补充精确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对 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全脑放疗联合补充精确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诊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脑放疗,试验组采用全脑放疗联合补充精确放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21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為90.91%;对照组中有15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9.70%,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患者实施为期3年的随访发现,试验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54.55%,中位生存期为(12.35±2.38)个月,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24.24%,中位生存期为(9.42±2.11)个月,试验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补充精确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标签:全脑放疗;补充精确放疗;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 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在所有的癌症患者中大约有30%左右会发生脑转移,尤其是肺癌,大约为30%~40%[1]。放疗的应用的大大提高了脑转移的治疗效果。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各种放疗技术也不断增多,并各具优势弊端[2]。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全脑放疗联合补充精确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特收集我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诊治的6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诊治的6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按照抛硬币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试验组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54~88岁,平均年龄(70.15±1 2.35)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9例,年龄53~89岁,平均年龄(70.89±12.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不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脑放疗,采用常规放疗技术,3Gy/次,5次/w,DT:30Gy;试验组采用全脑放疗联合补充精确放疗,全脑放疗同对照组一致,补充精确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或等中心技术,90%等剂量区,19 Gy/次,5次/w,DT:20.9Gy。 1.3效果判定标准显效:颅脑转移瘤完全消失;好转:颅脑转移瘤体积减少50%以上;无效:颅脑转移瘤体积减少体积低于50%[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防性全脑照射疗效观察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防性全脑照射疗效观察 庹秀林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 【年(卷),期】2011(49)9 【摘要】目的观察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防性全脑照射(PCI)对降低脑转移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0年3月-2006年11月收治的62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组,34例行放化疗综合治疗,28例行放化疗综合治疗加预防性全脑放疗,放疗时间在放化疗综合治疗后14-30d内进行.放疗总剂量为30-40Gy.结果对照组 34例中3年内出现11例脑转移,PCI组28例中出现2例脑转移(P<0.05),其1年、3年生存率为82.3%,52.9%;对照组1年、3年生存率为77.1%,46.4%.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防性全脑照射后脑转移率下降,生存率两组间比较不显著. 【总页数】2页(P126-127) 【作者】庹秀林 【作者单位】湖北潜江江汉油田总医院肿瘤科,湖北潜江,4331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防性全脑照射:争议与研究进展 [J], 胡晓;陈明 2.预防性全脑照射及其不同介入时机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J], 霍东杰;

陆艳荣;王海峰;张玲;阿不力克木江·阿地力;李月;张瑾熔 3.不同介入时机预防性全脑照射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 [J], 黄壬峰;彭少华;李有强;梁武;赵娜 4.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术后预防性全脑照射与化疗的比较 [J], 蒋月;葛红;袁翎 5.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防性全脑照射的临床意义 [J], 蒋月;葛红;袁翎;单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