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条形统计图(1格当1)说课稿-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条形统计图(1格当1)说课稿-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9f144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05.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条形统计图(1格当1)说课稿西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这种统计图能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和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
现在,请跟随我一起走进《条形统计图》的世界。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4.1节,即“条形统计图(1格当1)”。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正确解读条形统计图所传达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难点则是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今天的课程,我已经准备好了电脑、投影仪以及条形统计图的模板和彩色笔,同学们请准备好自己的练习本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今天的课程。
比如,我会展示一张学校各班级学生人数的统计表,然后提问同学们能否迅速找出人数最多的班级。
2. 讲解条形统计图:接着,我会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的例子,让同学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 绘制条形统计图:4. 解读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成后,我们会一起解读同学们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分析其中的信息。
5. 实践练习:为了巩固同学们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我会给同学们一些实际的数据,让他们尝试绘制出对应的条形统计图,并解读其中的信息。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适时地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绘制方法和解读方法。
七、作业设计课后,我会给同学们留一道作业题:请他们根据自己所在班级的学生身高数据,绘制一张条形统计图,并分析班级中身高分布的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课堂教学的效果,观察同学们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并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条形统计图(一)︳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条形统计图(一)︳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fcb7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09.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条形统计图(一)︳西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条形统计图(一)︳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章第二节内容——条形统计图(一)。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 学生能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培养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例体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分析条形统计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条形统计图的课件、实物统计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大家展示一幅条形统计图,请大家观察这幅图,看看能从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2. 讲解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 分析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实物统计图,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1. 特点:直观、清晰2. 作用:获取信息、分析数据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同学们运用条形统计图,分析下列数据:男生:20人,女生:30人2. 答案:请同学们自行完成作业,我将进行批改和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学生们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同时,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在这个环节,我通过展示一幅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从而激发他们对条形统计图的兴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条形统计图︳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条形统计图︳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4d060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0.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条形统计图︳西师大版一、课题名称本节课课题为《6.2 条形统计图》,教材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其作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观察图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能正确解读条形统计图。
2. 教学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会分析数据。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 讲授法: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应用。
五: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条形统计图模板3. 学生分组合作使用的纸张、彩笔等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平时生活中会遇到哪些数据?如何表示这些数据?(2)展示生活中的数据:如身高、体重、考试成绩等。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表示数据的方法——条形统计图。
2. 课本讲解(1)展示课本原文:条形统计图是一种用条形表示数据大小关系的统计图。
它具有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等特点。
(2)分析:条形统计图由横轴和纵轴组成,横轴表示分类,纵轴表示数量。
3. 绘制条形统计图(1)展示案例:绘制一个表示班级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条形统计图。
(2)讲解绘制步骤:确定横轴和纵轴,确定分类和数量,绘制条形,标注数据。
4. 分析条形统计图(1)展示案例:分析一个表示某城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条形统计图。
(2)讲解分析步骤:观察条形长度,比较数据大小,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
5. 互动交流(1)讨论环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条形统计图?它们有什么作用?(2)提问问答:请问同学们,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七、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观察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条形统计图(二)-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条形统计图(二)-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0004a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4.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条形统计图(二)-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条形统计图是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一种图形。
2.告诉学生如何读条形统计图,包括图例、坐标轴和条形。
3.通过实例练习,让学生能够使用条形统计图来解决有关数量问题。
4.培养学生的图形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使用条形统计图来解决有关数量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图形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条形统计图。
2. 教学过程(1)活动一:复习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于练习的小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专注力。
(2)活动二:引入新知识1.引入概念:本节课将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这是一种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形。
2.展示示例:教师在黑板上或投影仪屏幕上展示一些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要求学生观察其中的图例、坐标轴和条形,了解它们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含义,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交流。
(3)活动三:详细讲解1.解释图例: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例,并解释清楚每种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和数量关系。
2.讲解坐标轴: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坐标轴,理解X轴和Y轴的含义和意义,并能够根据坐标轴进行数值计算。
3.解析条形: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条形,了解它们所代表的数据量以及它们的高度和长度对数量大小的表示方式。
(4)活动四:实例练习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实例问题,要求学生使用条形统计图进行解决,例如:1.消费统计:统计购买某种商品的男女比例;2.成绩分析:比较班级内不同学生在数学和语文上的成绩;3.统计分析:如何使用条形统计图来呈现2019年市场内不同品牌的销售数据。
(5)活动五: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要点,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疑问和困惑,澄清和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选择一个身边真实的数据问题,使用条形统计图进行解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重在加强学生的图形观察能力,并促使他们理解图形的含义和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
新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 (1)优质课公开课课件
![新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 (1)优质课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e7ab21b52acfc789ebc944.png)
从表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新授 教学例1 这是条形统计图,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上 都看到了什么?
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条 形统计图直条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这样 更能直观地看出6月份空气质量的状况。
新授 教学例 1 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 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从统计图中找一找天数最多的表示 的是什么空气等级,天数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 空气等级。 让学生明白: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就可以 看 出谁多谁少。
新授 教学例2
观察四(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你从表 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新授 教学例2 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全班男同学的身高 分布情况呢? 可以分段整理数据再用统计表和统计图 把它们表示出来。 学生分组完成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2)回答第75页的两个问题。
新授 教学例3
你从希望小学冬运会踢毽比赛成绩统计表 中能看得出踢毽子的排名顺序吗?把希望小学 冬运会踢毽比赛成绩制成条形统计图,要先准 备些什么呢?
新授 教学例3 如果用 1 格表示 1 下,就要画110格, 这 样画太麻烦。可以用 1 格表示 5 下,10 下, 20 下, 30 下……我用1格表示10下。
新授 教学例4
你从以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要把上面 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你会选择1格表示多少呢?
Hale Waihona Puke 新授 教学例4学生独立完成例4的条形统计图。 议一议:根据上图信息,小明家2014年苹果产 量可能是多少?
小结 同学们,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 广泛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制作条形 统计图。 知道了用1格表示多少单位。老师希望 大家能学以致用,运用我们的智慧去感受,去发 现,去探索,你就能从数学中得到无穷的知识, 无穷的乐趣。
《条形统计图》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条形统计图》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b34b7b61ed9ad51f01df2d6.png)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能力目标: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教具、学具】投影仪、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投影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2.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你能说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2.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3.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
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4.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5.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6.从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7.投影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8.哪些同学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你对这些同学有什么意见吗?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78页第1题。
(1)投影出示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纵轴,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各是多少?(3)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小组讨论一下。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 条形统计图 教案1、条形统计图(1格当1)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 条形统计图 教案1、条形统计图(1格当1)](https://img.taocdn.com/s3/m/294f13b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8.png)
1、条形统计图(1格当1)⏹教学内容教科书68页例1、例2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条形统计图(1格当1)。
⏹教学提示本节内容学习条形统计图,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在认识的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3、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过程与方法:根据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难点: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水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题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单元主题图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67页的单元主题图,师:同学们,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检测,我们可以把他们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图就更直观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比统计图更直观的统计方法。
统计图。
板书课题:统计图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统计表作为新课内容,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存在与周围世界中,从而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新知1、认识条形统计图出示例1师和学生交流:观察某地6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种质量状况的天数,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描述有关数据。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统计图。
(1)认识条形统计图多媒体出示:师让学生思考:根据老师提供的格子图,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14dbb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8.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非常荣幸地为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西师大版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6页的例2以及第37页的"做一做"和"练一练"。
例2展示了如何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不同数量的水果,而"做一做"和"练一练"则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让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2. 培养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分析条形统计图的能力,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够正确地表示数据。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并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2. 纸张、彩笔等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材料;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水果的数量。
2. 讲解: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3. 示范:以例2为例,现场演示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进行制作。
4. 练习:让学生利用纸张、彩笔等材料,制作出自己的条形统计图,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制作方法和作用。
通过条形统计图的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板书内容。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够正确地表示数据。
同时,学生也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对于图形的绘制和数据的表示还存在一些问题。
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一)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一)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d33c4d783e0912a3162a26.png)
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一)教材第67~691.认识1格表示12.3.教学过程1.大家在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时候总会听到这样的内容“今天空气质量良,轻度污染,适合出行”。
那么这些内容是怎样知道的呢?(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学生1学生2学生3:用统计表、统计图把整理结果表示出来更直观。
3.点题: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把整理结果更直观地表示出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统计图中的一种形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一)]1.出示教材例1(1学生1:空气质量优的天数是10天,良的天数是12天,轻度污染的天数是8学生2:这个月有30(2学生1:统计图中有3学生2学生3:有一横一竖两条线段,竖着的线段上标有箭头、数字和单位,横着的线段上标有文字说明学生4:竖着的线段上的数字比统计表中的最大数字大2(3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我们以前学过横着的条形统计图,那学生汇报:先画一条竖着的线段,再画一条横着的线段;然后确定直条的宽度;第三标出单位长度;教师归纳总结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①用三角板或直尺画一条纵轴和一条横轴,在纵轴顶部标出单位;②确定直条的宽度(一般情况下以一根手指宽度为宜)和直条之间的间隔多大后,把横轴平均分成相应的份数,如教材例1中就是把横轴平均分成了七份;③确定单位长度,根据统计表中提供的数据的最大值把纵轴平均分成相应的份数,并在纵轴的左侧标明(如教材例1中统计表显示的每一项的具体数值最大是12,我们就把纵轴平均分成14份(满足题目需要就好);④根据统计表显示的数值确定直条的长度绘制直条并在直条下标明直条的名称(表示的是什么);⑤写上统计图(4①学生独立在方格纸(或条格纸)上绘制教材例1(5学生1学生2:我发现条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形象地看出6小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够直观、形象地看出数据之间的差别,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小学数学西师新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2).docx
![小学数学西师新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2).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672483ba0116c175e0e485a.png)
小学数学西师新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补充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直条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理解条形统计图中 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能根据要求正确美观的补充绘制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1.让学生恰当选择 1 格表示几个单位。
2.学会分析条形统计图的数据,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乐师生录相录音照相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课件播放单元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单元情境图,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生:我们去收集环境监测数据。
生:可以把收集的数据整理出来。
生:用统计表、统计图把整理结果表示出来更直观。
能按照以下格式说一说吗?什么时候谁去哪里做什么,他们说了什么话?生交流后汇报:有一天,小明、小花、小丽、小文和小万去环境监测局支收集环境监测数据。
小明、小花、小丽说:“可以把收集的数据整理出来。
”小文和小万说:“用统计表、统计图把整理结果表示出来更直观。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统计表和统计图有关的内容。
板书:条形统计图二、新授(一)教学例1( 1)播放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
从表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 学习统计图。
①教师:谁来说一说我们过去都学过了哪些统计图?( 用作记号等方法来制作统计图等)②出示教科书第74 页的统计图教师: 这是条形统计图,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
条形统计图直条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
这样更能直观地看出 6 月份空气质量的状况。
③小结 : 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63b95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5.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绘制条形统计图;2.能够进行基础的数据分析和简单的比较;3.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条形统计图的理解与绘制;2.数据的比较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向学生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与用途,引导学生思考条形统计图与表格相比,有哪些优点和不同。
2.概念解释及操作演示在黑板上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构成与要素,并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直观地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成方法和意义。
针对一些主要概念,也可以通过操作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数据构建过程,并营造互动,加深理解。
3.实践操作1.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将数据分配给每位学生(也可以通过幻灯片或黑板上展现数据的方式),要求学生练习按照指导构建条形统计图,并比较各自的数据分析结果;2.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巡视,指导,纠正,鼓励,当有20%左右的同学掌握了概念与操作,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3.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互相交换数据,在组内比较自己组内各自的数据分析结果;4.组内名数统计,组内数据比较,提出问题,讨论并研究解决方法。
组间交流,发现问题,讨论并研究解决方法。
4.深化练习将学生自己数据及结果作为解答原题,并在书本上检验答案准确性,发现错误时需要重新检查数据构建是否准确。
四、教学资料1.绘画纸、国色笔、直尺等绘图工具;2.课堂练习册或教师编制的工作纸;五、教学反思对于数学教学来说,理论知识的讲解非常重要,但能够让学生真实体验的实践环节更为重要。
通过条形统计图的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知识点的具体内涵,也能够更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其实践性更能够在思维与实际操作上有所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优秀3篇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f1bce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4.png)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优秀1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第四册第114-116页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相识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2、能依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能和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
3、经验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4、通过身边好玩事例的统计活动,激发学习爱好,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相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用具:统计图表、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师:孩子们,你们喜爱过“六一”儿童节吗?在漂亮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都在打算“六一”儿童节的庆祝节目呢。
“昆虫班”的小演员们正在排练精彩的集体舞。
你们想看看吗?二、合作探究、操作感悟。
(一)教学例1(活动一:相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1、收集、整理数据。
(1)视察情境图。
师:谁飞来了?(分层出示蜻蜓、蝴蝶、蚂蚁、蜜蜂)(2)收集整理数据。
师:老师想知道这些小昆虫各有多少只?可以怎么办?(数数)师提示:在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按肯定的依次数,千万别数重了,也别数漏了。
最终在填在这个表中。
孩子们,能做到吗?(生填写统计表,汇报)2、探求新知(1)依据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师:刚才我们把这些小昆虫的数量填入了统计表中,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统计图)。
师:那你们会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小昆虫的数量吗?(生说,师涂)师:这里一个小格表示多少只小昆虫?(一只)师:假如没有小格,只有直条,那你还能依据直条看出小昆虫的只数吗?(不能)出示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师:现在了?说说怎么看出的?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
(2)学生探讨,从统计图上看到些什么?师:孩子们,前面只有直条时我们看不出各种小动物的只数,后来老师加了什么就能看出小昆虫的只数了?和你的同桌说说。
(3)学生汇报,老师依据学生汇报分别介绍条形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
在条形统计图中,我们把标有数字和单位的这条竖线叫纵轴,用来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数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条形统计图︳西师大版(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条形统计图︳西师大版(秋)](https://img.taocdn.com/s3/m/c6a31b7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8.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条形统计图︳西师大版(秋 )一、课题名称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章节:6.1 条形统计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制作和读取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 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制作和读取条形统计图。
重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读取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2.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应用。
3. 操作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五、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条形统计图模板、实物或图片数据。
2. 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剪刀、胶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情境引入:展示一组关于学生身高、体重等数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数据。
(2)揭示课题:条形统计图。
2. 新课讲解(1)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展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确定统计对象、收集数据、绘制图表。
(3)展示例题:以学生身高为例,讲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3. 学生操作(1)分组进行操作,每组收集一种数据,如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等。
(2)学生按照步骤制作条形统计图。
(3)展示学生作品,讲解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互动交流讨论环节:1. 什么是条形统计图?它的作用是什么?2. 制作条形统计图有哪些步骤?3. 如何读取条形统计图?提问问答:1. 问题:如何确定条形统计图的单位长度?2. 话术:单位长度是根据数据范围和图表尺寸确定的,一般选取一个方便表示的数值。
七、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制作和读取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74773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4.png)
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条形统计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由1格表示1个单位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过程,并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点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合适的数量。
教学难点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两根纸条、一颗图钉和一块木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小红、小芳、小奇他们喜欢踢毽子,瞧,这是他们一年级时踢毽的成绩。
出示统计表。
2.小红跳了多少?小方小齐呢?为了让他们的成绩更清楚直观,老师把他制成了一个统计图。
大家仔细看。
(课件演示整个统计图的生成过程)3.谁来告诉老师,在这个统计图里,1格表示的是多少下?学生:1下。
教师:也就是1格表示1个单位。
(板书:1格表示1个单位)4.为什么纵轴上要分12格?学生:因为最大的数据是12个。
根据最大数据来确定纵轴上分多少格,你说得真好!二、新课学习(一)教学例1。
1.现在,这三个小朋友已经上四年级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现在的踢毽成绩(课件演示前面的部分。
)2.把它们现在的成绩也画成统计图!如果1格表示1下,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学生齐答:120格。
3.好,请同学们在卡片上试着分一分。
学生尝试。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提醒:“在分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感受?学生1:120格太多了,画不完。
学生2:分得太细,密密麻麻。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精品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精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a59d7c83d049649a6658a8.png)
条形统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上)2、教材简析: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这节课是为高段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做铺垫。
3、学情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以及单式条形统计图,因此激发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心理需求非常重要,重点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不同的地方(增加了统计项目和“图例”),使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在坐标纸上画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体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探究和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5、教学重点: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会在坐标纸上画复式条形统计图。
6、教学难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7、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二、教法与学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四年级的学生实际,采用“先理后教”的策略教学,主要采用“直观体验一操作感知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与“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预计用时4分钟)1、师:同学们,喜欢游乐场吗?老师你们带来四年级的同学到游乐园游玩的两个统计图。
同学们从两个统计图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喜欢碰碰车的男生有16人,喜欢旋转木马的女生有16人师:横轴表示什么呢?学生:项目师:有些什么项目呢?学生:碰碰车、旋转木马、海盗船师:纵轴表示什么呢?学生:人数师:每一格表示多少呢?学生:2人2、师:你能很快看出每个项目喜欢的是男同学多呢还是女同学多呢?学生:不能。
师:怎么办?学生:把他们放在一起。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3a83cdbcd126fff6050ba1.png)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教学内容: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实验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cde7d19b89680203d8258f.png)
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单元主题图,第68页例1、例2第69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并能绘制1格表示1个单位的简单条形统计图。
会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整理的统计结果,并能根据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渗透人文教育。
【教学重、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能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简单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分段统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练习本纸每人1张。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件依次出现:生活中许多杂乱无章的事情,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整理与统计,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可以把图1像图2这样有序整理,为了显示统计的简洁性和普遍性,我们还可以用图3这样的统计图来整理。
[点评:向学生展示条形统计图的演变历史,让学生了解数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点,为进一步学习规范的条形统计图奠定基础。
]二、探索新知识随着生活与学习的需要,我们的统计图也随着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种崭新但并不陌生的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主题图(课件出示)。
让学生仔细看图,并从图中了解到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工作,我们的同学们也在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第68页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统计表:某地6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合计天数(天)10 12 8 30经过调查收集整理,上面是某地6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请观察上面的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 150 •学生1空气质量状况显示了 8天是优,12天是良,8天是轻度污染。
学生2:显示6月份的空气质量整体较好。
(2)认识条形统计图。
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但是人们已经发现用圆圈的方式在表示上已经不是很规范,于是一种更加严谨而又被广泛认可的条形统计图便产生了。
新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
![新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2fd04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b.png)
新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是在学生知道统计数据经过整理后可以制成统计表,以及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知道不仅可以用统计表表示统计的结果,也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而且看起来更加直观、鲜明.进一步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教学目标】1、知道统计图的优点和常用统计图的名称。
2、了解并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
3、会看懂条形统计图,能够看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让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并结合绘制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懂得环保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框架问题】基本问题: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应用?单元问题:1、利用网络研究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2、谈谈你对用小组研究有什么样的感受?内容问题:1、从统计图中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3、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在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会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信息技术支撑点】1、学生利用网络进投票。
2、学生二人小组利用电脑查找,互相研究条形统计图的画法以及画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利用电脑绘制条形统计图。
4、展示作品,享受网络的便利。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
通过预你学会了什么?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现场调查:对全班同学最爱吃的生果进行人数统计。
电脑出示:柑、香蕉、梨、菠萝、苹果五种生果,学生点击挑选。
电脑进行数据统计,出示统计结果。
说一说从这个统计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三、认识条形统计图。
1、学生电脑操作:把最爱吃每种生果的人数用颜色涂在方格纸上。
(每一个方格代表1人)2、电脑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得出条形统计图。
3、说说在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条形统计图?4、学生上网查询有关条形统计图的资料,二人小组互相说说你看到了什么?5、学生汇报得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形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1格表示1个单位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过程,并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点
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合适的数量。
教学难点
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两根纸条、一颗图钉和一块木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小红、小芳、小奇他们喜欢踢毽子,瞧,这是他们一年级时踢毽的成绩。
出示统计表。
2.小红跳了多少?小方小齐呢?为了让他们的成绩更清楚直观,老师把他制成了一个统计图。
大家仔细看。
(课件演示整个统计图的生成过程)3.谁来告诉老师,在这个统计图里,1格表示的是多少下?
学生:1下。
教师:也就是1格表示1个单位。
(板书:1格表示1个单位)
4.为什么纵轴上要分12格?
学生:因为最大的数据是12个。
根据最大数据来确定纵轴上分多少格,你说得真好!
二、新课学习
(一)教学例1。
1.现在,这三个小朋友已经上四年级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现在的踢毽成绩(课件演示前面的部分。
)
2.把它们现在的成绩也画成统计图!如果1格表示1下,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学生齐答:120格。
3.好,请同学们在卡片上试着分一分。
学生尝试。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提醒:“在分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感受?
学生1:120格太多了,画不完。
学生2:分得太细,密密麻麻。
学生3:纵轴上的数据看不清楚。
学生4:太浪费时间!
4.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在纵轴上分120格,要么画不下,就算是画下了……也是密密麻麻的,看不清楚,还浪费时间!
5.那怎么办?
学生:可以1格表示10下。
6.你为什么会想到用1格来表示“10下”呢?
学生:我看到这些数据都是整十整百的。
7.你真聪明,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了1格表示10下。
如果1格表示10下,在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分一下。
那纵轴的数据怎么标呢?谁来指着大屏幕说一说。
注意,数据应该对准刻度来写。
那怎样用直条来表示他们的成绩,应该怎样画?
8.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今天学的这个统计图和我们以前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议一议。
学生1:以前,我们是用1格表示1个单位,今天,我们是用1格表示10个单位。
师:以前统计的数据很小,可以用表示1个单位。
今天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很麻烦,所以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
(板书:1格表示多个单位)
9.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例2。
1.同学们真是厉害,把这么麻烦的事情变得如此简单,下面我们去参观一
个“苹果园”!这是苹果园最近几年的苹果产量统计表。
我们来把他制作成一个产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些数据,
2.(课件出示上未完成的统计图)在这个图里,1格表示1千克、10千克合适吗?
3.那这些为什么不合适?学生:画不下。
教师:你怎么知道画不下?
学生:……(可上台来指着课件说)
4.你认为: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
5.打开课本,自己试着在书上完成统计图。
6.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统计图。
重点处理7500。
7.这是我们某小学三位同学制的统计图,如果要从这三幅图中选择一幅图来宣传苹果园,你会选哪幅统计图?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
学生1:我选择图一,因为他画起来好画些。
学生2:我也选择图一,因为他看上去要清楚一些。
学生3:图一要美观一些。
1格表示2000 kg时,重点处理7500的直条。
把6000~8000这一格平均分成4份,取3份就可以了。
1格表示3000 kg时,重点处理4000的直条。
把3000~6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取13处就是4000。
相同的道理,我们可以找到5000。
8000是把6000~9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从6000往上数两份就是8000。
8.看来,要想画出合适的统计图,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地选择1
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那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个统计图来预测一下2008年的柑橘产量会怎么样?
学生1:我想到2008年产量还会增加!我看到前面几年的产量都是一年比一年多。
学生2:我觉得会下降。
今年高温干旱,柑桔会减产。
教师:你真了不起,还能够结合实际来分析问题。
三、结论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四、课堂练习
1.参观了苹果园,我们再去逛逛花卉生产基地!出示课件
(1)在这个统计图里,1格表示()m2。
(2)每年的种植面积是多少?
(3)2007年的种植面积是2004年的()倍。
(4)如果每平方米的收入大约是100元,2006年的总收入大约是多少元?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2.和你的同桌交换互改。
五、作业布置
1.逛完了花卉基地,老师想问一下大家,最近我国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知道是什么吗?
是的,5月12日四川汶县突遭地震,无数间房舍倒塌,数万人民命悬一线。
全国人民纷纷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请看,这是一些学校的捐款情况。
学校红旗小学萌芽小学铁路小学育才小学
钱数(元)3000 1000 2000 700
你能在这个图里,把捐款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自己在卡片上完成统计图。
制完的同学看看和老师的一样吗?。
2.使用“手机”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六、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1格表示10个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