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摄影论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摄影论文
艺术,与其说关乎方法和工艺,不如更关乎气质、品味和情感……在艺术家的手里,摄影变成了艺术……简而言之,摄影就是摄影师把它当成什么。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艺术摄影的论文,供大家参阅。

艺术摄影论文一:浅谈艺术摄影用光技巧的重要性
光与影这两者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不管是自天还是夜晚,影子都会因为光的存在而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光表现得较为现实,在此种背景下,光与影的完美组合成功的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也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准确判断。

在摄影过程中,摄影师要借助自身的艺术修养,通过光影技术等多种手段来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一、摄影艺术的概述
所谓摄影是指借助镜头来表现真实画面的艺术媒介。

从这一点来看,摄影媒介不能将自己诊释出来,正因为如此,这种艺术介质影响着人们对摄影的看法。

我们平常所看到的照片具有明显的真实性。

摄影师借助照片将真实的场景呈现出来,与此同时摄影师也具有表现真实场景的欲望。

摄影摄像技术借助不同的形式来持续、分化其所涉及的领域。

二、光线对生活与拍摄的影响
(一)拍摄的整体效果受到光线的影响
从物理学的方面来讲,照射在某一物体表面的光线、物体本身的反射能力都会影响着某一物体本身的亮度。

比如:一块黑色的抹布,虽然这块抹布自身具有较弱的反光能力,但是如果将这块抹布放置在强烈的光线下,此时这块抹布的亮度值会增加。

经过实践证明,拍摄对象在不同的光线中,所呈现出来的亮度是不同的。

究其原因在于由于主观光线与客观光线的影响,因此所拍摄的对象所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不相同的。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某一种因素都会影响着亮度值。

因此拍摄对象的最终效果会受到亮度值的影响。

(二)摄影过程中,光线的季节变化
我们都知道,太阳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照射在
被拍摄物体上的光线也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由于角度的变化,此时被拍摄物体表面的阴影与质感会发生变化。

通常情况下,最适宜的拍摄时间是从1o点到14点这一段时间;最合适的采光角度是被拍摄物体上方的4-5度左右。

虽然有时候所用的测光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所选择的角度并不相同,因此所呈现出来的阴影却是不相同的。

如果摄影师所采用的角度是高角度,那么所呈现出来的阴影较短;如果摄影师所采用的角度是低角度,那么所呈现出来的阴影较长。

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要根据环境、季节、时间等因素来运用好光线。

(三)光线的软、硬区分
从光质的角度上来讲,可以将光线分为软光与硬光这两种。

软光是指不会产生明显阴影的光线。

比如:阴天时候的光线就是软光。

由于光线并不能直射到物体上,因此阴影部分与受光部分会形成较小的反差,因此能见度较高的阴天往往是最佳的拍照时间。

硬光是指没有云彩遮挡下太阳光,又或者是人造光。

比如:照明灯等。

在直线光线的照明下,阴影部分与受光部分会形成较大的反差,其中阴影部分较为浓重,受光部分却较为清晰,从而形成了反差较大的画面,并且画面的立体感也是非常强的。

(四)摄影大师世界里的光线变化
优秀的摄影师对光线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他们了解光线的特质,也了解光线对摄影作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摄影作品中,摄影师往往会将光与影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可以形成良好的效果。

有时候摄影师还会借助光影来调整环境的气氛,从而促使摄影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

光线赋子了摄影作品一定的生命力,与此同时也在摄影作品中营造了深远的意境。

三、光在拍摄中照明表现
光是可以被人的眼睛感受得到的,当前人们对可见光的定义比较模糊,通常情况下,可见光谱所包含的波长是从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的光,然而人的眼睛紧紧可以看到400纳米到700纳米之内的颜色。

究其原因在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因此在有阳光的自天或者有月亮的晚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没有光,那么自然也
就没有颜色。

在灯光的照射下,人们所看到的青椒是绿色的。

因此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要把握好光,从而才可以达到令人们满意的视觉效果。

光线在还原物体时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不管是从性能上来讲还是从色温上来讲,灯光与日光这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灯光、日光的色温分别为3200千瓦、5400千瓦,因此在灯光与日光的照射下,物体所呈现出的颜色是不同的。

比如:在灯光下,红色将变为紫色;然而在日光下,红色将变为鲜红色,究其原因在于光源不同导致色泽的还原度也是不同的。

因此光在摄影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在摄影过程中缺乏光,那么摄影作品是毫无艺术感可言的。

四、光影技术的应用
所谓艺术摄影是指通过用摄影技术,借助物体反光这一原理,利用好光与影,在二维平面上所构建出来的具有三维视觉效果的艺术作品。

要想创造出具有艺术风格的作品,这就要充分结合光影技术。

在二维平面中要将立体的视觉效果表现出来,此时要借助光影的对比来产生视觉差异。

然而这种对比的强弱既可以将照片中的艺术特征表现出来,还可以突出照片中的线条。

在艺术摄影作品中,摄影师要搭配好光影,从而借助艺术形象来获得大众的青睐,并且在构图过程中要区分开来人与物,从而给观看者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艺术摄影作品并不是简单的将作品拷贝下来,而是借助一定的技巧在作品中融入自身的感情。

观者对摄影作品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受到照片的清晰度、照片的明暗度的影响。

同时照片的清晰度、照片的明暗度还会对观者对整幅作品的感受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摄影作品的光线较为清晰、明亮,那么此部作品往往会给人一种清新、开朗的感觉;如果摄影作品的光线较为暗淡,那么此部作品往往会给人一种失落、悲伤的感觉。

比如:在拍摄美丽的自然风景时,摄影师往往会利用较为明亮的光线来将大自然的美景呈现在观者面前;在拍摄悠久的建筑物时,摄影师往往会利用较为暗淡的光线来将建筑物的沧桑感呈现在观者面前。

通常摄影师通过调整光线的强与弱来改变照片中的明暗度。

五、摄影创作中光的艺术表现
摄影艺术的视觉形象是指借助光与影的变化来将真实的画面呈现出来。

摄影师往往利用画面来表达自身的情感。

从美学的角度来讲,审美意境体现了中国人的自我审美意识,然而艺术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不管是摄影还是绘画等都可以视为创造意境。

在各个的艺术作品中,作者都会努力创设不同的意境,通过意境来将自身的情感表现出来。

六、如何在摄影中正确的运用光
光感材料要想在摄影中发挥的作用,此时要借助光源。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光线的作用不仅仅是为被拍摄体进行照明,其还具有传递被拍摄体信息的作用。

因此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光线起着桥梁性的作用。

例如:被拍摄物体的数量、空间、色彩等信息都要与光线相配合起来才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所以在观察光线的时候,拍摄者既要从物体的表象来进行观察,又要从构思中来进行。

在拍摄同样的一个物体,如果摄影师拍摄的角度不同,那么所拍摄出来的作品也是不同的。

因此摄影师要掌握光的使用技巧,还要把握好拍摄过程中光与影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拍摄出较为优秀的作品。

在拍摄中,摄影师要巧妙运用光线,营造出唯美的意境。

同时摄影师要认识光线,把握好光线的变化规律,以此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总结
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要掌握光的使用技巧,还要把握好拍摄对象与光源之间的关系。

同时摄影师要依据自身的艺术需求来对光源进行调整,以便于拍摄出摄影师较为满意的作品。

在整个拍摄中,摄影师要掌握好光线,从而可以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艺术摄影论文二:浅谈新形势下摄影艺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具体应用
电视新闻传播信息不同于报纸与广播新闻,它通过画面进行传播。

运用新闻照片进行新闻信息的传达时,不仅要对光线、色彩以及影调等技术技巧进行很好的运用,而且还要对人物及事件与构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

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画面是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的完美结合。

电视新闻节目中摄影技术分析
优秀的电视新闻摄像者具有敏捷的判断力,熟练的摄像技巧,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

他们往往能抓住事物精彩的画面,运用声画并茂的电视画面打动观众。

1.1稳定镜头与移动镜头合理配合
摄影师要进行平稳适度的拍摄,变换镜头果断,画面的变换始终会保持在结构的中心位置,保持镜头的稳定。

它能够使画面与人的视线的移动速度接近,符合人的视觉习惯。

摄影师在进行固定拍摄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移动镜头,并与画面情节保持一致,同时,切换的镜头也符合人的基本逻辑,使画面做到动静结合,将感情融人到创造的思维之中,让观众看到更具美的画面效果。

1.2合理构图并调整白平衡
摄影师通过一定的取景范围,进行合理的安排与组合,让观众感到美妙的形态,就是运用构图的技巧。

首先,应做到立意明确,主题突出。

摄影师必须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对光、色以及影调等造型元素进行配置,同时,要根据光源色温的变化而进行变化,对白平衡进行适当调整,使整个画面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其次,构图应使画面保持对称与平衡。

通过一定构图方式,让观众感受到和谐对称的画面。

第三,对画面的动静关系一定要掌握好。

摄影师一定掌握住动静的结合,使画面具有和谐的美感。

同时,摄影师在进行构图过程中,应使拍摄的内容与实际色彩相同。

这就需要摄影师在不同的色温下进行拍摄时,对白平衡进行手动调节。

1.3抓准焦距,正确曝光
调整光圈一般有手动调整与自动调整两种。

手动调整一般根据所要表现主体的亮度与影调进行曝光与创作;自动调整时,摄影师根据景物的亮度对光圈自动进行调整,让镜头的进光量得到控制,进而使灰度层次与彩色平衡达到统一。

同时,摄影师依据景物的亮度与景物的实际情况,对光亮进行适时的调节,进行正确的曝光。

摄影师应掌握住对画面有重要影响的色调的变化,让画面具有一定的深度感,让观众得到较好的画面效果。

2电视新闻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是造型的语言,由光线、影调、线条以及色调共同构成。

不仅具有直观与形象的画面,在没有语言文字的情况下也能够对信息进行传达。

摄影师通过照相机与感光材料等工具,运用造型手段对主题与思想感情进行表达,创造出一定的艺术形象,以及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画面。

2.1选择正确的拍摄角度与取景范围,准确选择艺术形象
新闻中的摄影对新闻的内容有重要的影响。

摄影师必须依据新闻的目的对景物进行拍摄。

因此,摄影师应选取一定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拍摄方式,对取景范围进行确定,并依据内容所需对画面、场合以及光线进行景物的取舍。

同时,新闻节目中的摄影与其他艺术有所不同。

电视新闻中的摄影必须借助两度空间对形象进行塑造,使艺术形象具有一定的表现力。

摄影师必须具有认真的观察力,依据新闻的内涵对典型形象的瞬间进行捕捉,同时,借用一定的想象力,对画面的语言进行丰富与美化,让观众能够产生共鸣。

摄影师必须借助自己的生活知识与艺术修养挖掘自己的想象力,对新闻的素材、环境,以及摄影机的机位与角度进行充分考虑,运用镜头组接以及透视、光线与色调等手法与技巧,对画面的艺术性进行增强,并保证新闻的科学性。

2.2增强电视画面的层次效果,凸显画面真实性
摄影师必须通过对画面中不同景物的处理,对曝光的时间进行把握以及对画面的纵深程度进行把握,拍摄出具有层次效果的摄影。

新闻摄影艺术得以表现的基础是真实,这也是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

新闻摄影师必须对自己辨别真伪的能力进行提高,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段,对新闻传播的情感、张力以及冲击力得以实现,进而使新闻摄影的艺术感染力得到增强。

2.3创新时间的特效,注重画面抒情性语言
新闻摄影应体现一定的时间特效,通过时间形态的画面进行体现。

通过准确的摄影,把人物的精神面貌,特定时间与环境下的情感传递给观众,进而引起观众的共鸣与心灵的震撼。

3电视新闻摄影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电视新闻摄影的技术与艺术是相互融合的。

只有具有了一定高度的摄影技术水平,才能拍摄出具有一定艺术的摄影作品。

电视新闻摄影中的技术与艺术,是相互依托与相互促进的关系,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艺术摄影论文三:浅谈中西方当代艺术摄影观念的表现和流变
“艺术,与其说关乎方法和工艺,不如更关乎气质、品味和情感……在艺术家的手里,摄影变成了艺术……简而言之,摄影就是摄影师把它当成什么———一门艺术或是一桩生意。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清楚地阐明了“艺术”的内涵,即“艺术”就是美的东西,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包含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因此,简单概述一个事件或单纯复制一个场景的照片,最多只能算是依靠了照相机本身的机械仿真技术来拍摄出的文献资料,而那些只为追求拍摄出更高精度照片的摄影师们,更是不能冠上摄影家的名号。

一、20 世纪中后期中西方的当代艺术摄影创作
1.在 20 世纪中后期社会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摄影创作摄影艺术家作为时代的个人,其摄影作品创作主题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必定会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文化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20 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正处于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阶段,因此,大部分的摄影作品都是以颂扬新中国的诞生,赞美新社会的到来为主线的。

其中主要的代表作有袁毅平先生的《东方红》。

此外,因为郎静山先生的以表达虚静之心为主旨的水墨古画风格照片与当时西方开始崇尚的中国老庄哲学与孔孟儒学之风暗合,所以其成就较 20 世纪初期显得愈发夺目。

袁毅平先生的《东方红》主题鲜明,他把天安门作为新中国的象征,用艳红的彩霞比喻新中国蒸蒸日上、灿烂辉煌的未来。

如果说《东方红》昭示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激情,那么《十月的螃蟹》则表现了“_”的灭亡,传达出作者对于““””中深受其迫害的国民们能够翻身了的喜悦。

黄翔先生形象地把一幅普通的静物摄影赋予了特殊的灵魂,不仅展现出了逼真的生活,还把真挚的感情传染给了观看者。

郎静山先生的著名代表作《紧紧跟随》巧妙地将摄影艺术与摄影技术交合在了一起。

他运用了自己实验所创的“集锦摄影”法,将前期拍
摄的云、树、鹿等照片作为素材,利用后期暗房叠放技术,将这些影像再次拼凑成一幅无论是在构图还是在意境上都能符合中国水墨古画审美的照片。

郎静山先生的这种做法虽然没有很好地把“摄影能全面真实地记录瞬间”这一重要特性呈现出来,但也达到了既抒发出了拍摄者的心绪又为国内的艺术摄影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技法的良好效果。

2.西方发达国家 20 世纪中后期带有强烈人文主张的艺术摄影创作在同一时期,发达国家的艺术摄影创作相较于我国,更加侧重于表现摄影师自身的人文主张。

20 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受到摄影术广泛传播的影响,新型的媒介生产与传播技术发展迅猛,这就促使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艺术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激发了艺术家们对于传统艺术创作观念的转型。

譬如在日本传奇摄影师森山大道的影像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个人心理的感受抒发。

而他对于颗粒效果的独特处理,也使其影像产生了一种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

在这些质感和形式感兼具的照片中,森山大道将一个孤独的个体在城市中的愤怒与压抑转化成了视觉影像的尖锐嘶吼。

美国20 世纪中后期著名的艺术摄影大师杰利·尤斯曼,与中国艺术摄影家郎静山先生的摄影创作技法十分相似。

凭借“成像后合成法”的技术,尤斯曼的摄影建立了一种强烈的剧场感,这些视觉元素与想象力共同制造出的幻境,逐渐演变成了观众内心的迷宫,隐义横生,每一次欣赏,都会令他们获得新的认识。

二、20 世纪末以来中西方当代艺术摄影创作观念的转变
1.中国自 20 世纪末开始艺术摄影创作风格变得轻松化、高雅化20 世纪末,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转型的过程,艺术摄影的创作风格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因为新闻报道和社会纪实摄影采取了组照和文字解说相结合的形式,具有更强的叙事功能,也更适合实现教育的功用,所以主流的摄影作品开始向新闻报道和社会纪实摄影转移。

于是,艺术摄影变得“轻松”起来,出现了不少幽默、调侃,甚至滑稽的作品。

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的精英作品,或者说是高雅的艺术作品,在社会转型的这段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典型的代表人物有陈长芬、李少白、王苗等。

2.西方发达国家自 20 世纪末以来艺术摄影创作的目光向记录人类的生存环境转移20 世纪末开始,随着世界全面进入后工业时代的信息化社会后,发达国家的艺术家们开始极力号召艺术的无国界化。

这时的艺术家们不再与科学家对立,艺术家们承认了艺术的科技化,提出了“科学与艺术”的响亮口号,并得到了科学家们的积极响应。

但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于是,一些有眼界的艺术摄影家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这个重大课题。

他们在承认传统文化,并且广泛接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将视觉用新的方式进行呈现,以能够更好地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美国艺术摄影师大卫·梅塞尔的《湖泊工程》系列(图 9 为《湖泊工程》系列照之二),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幕幕仿佛是另一个星球的美丽景象。

而这样的照片也可以更深层次地让人们感觉到在这种景象背后,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环境被破坏的事实。

同是反映人类生存环境,美国摄影大师桑迪·斯各格兰德则用了装置摄影的表现手法,采用前期布景与后期制作相结合的创作手段展现了自己所幻想出来的画面,旨在反映现代社会环境中。

3. 现代数字摄影技术使艺术摄影创作观念变得更加自由20 世纪末以来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直接引起了艺术摄影在创作观念上的转变。

其中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的,就是现代数字摄影技术的运用。

显然,现代数字摄影技术使艺术摄影创作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它在拍摄技术上跨越了影像记录的难关,解决了很多传统摄影工艺困扰已久的问题,令摄影摆脱了创作技术环节方面的阻碍,为摄影师能全面、全程控制整个摄影过程以获得符合自己观念的照片提供了史无前例的便利。

三、结语
总而言之,艺术摄影作品价值的高低不在于拍摄器材的好坏以及照片画幅的大小,它不是肤浅地体现在视觉上的,而是在从眼到心之间的灵犀传递,只有能描述出视觉的悸动及其承载下灵魂的共鸣的艺术摄影作品,才能永不褪色地停留在观众的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