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明清小说选读 第30课《武松打虎》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最新精选】上海五四制语文九上《30武松打虎》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选】上海五四制语文九上《30武松打虎》word教案 (2).doc](https://img.taocdn.com/s3/m/0a477222763231126edb11b6.png)
武松打虎-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武松是个勇敢无畏、豪迈倔强的人。
2、能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通过讨论明白学习这篇课文与现在提倡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不矛盾,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武松打虎是怎样打死猛虎,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请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
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据说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
谈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对了,是打锰虎。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景阳冈》。
二、初学课文,理清课文结构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完成课后填空1。
(分别是喝酒---上冈---打虎---下冈)2、检查自学情况(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1(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三、学习重点部分武松打虎分小组讨论1、武松是怎样打死锰虎的?用自已的话说说。
2、你从中体会到武松是个怎样的人?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1)自读练习(2)指名读,学生点评。
四、展开讨论,延伸课外,深化中心。
提供一则新闻一个饿熊闯进一家农户对其农人进行嘶咬,可是村民却束手无策,原因是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熊是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没有上级命令不能擅自伤害。
待村长打电话请示上级后再去营救那村民,那村民已被熊咬死。
提出讨论题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想法?现在人们提倡保护野生动物,武松打虎这类文章不该看了,你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并不是人人去打虎,而当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还是应当机立断保护。
武松打虎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武松打虎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0a496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b.png)
武松打虎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武松打虎是水浒传中的故事,主要讲述梁山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
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
后被世人传为佳话。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武松打虎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武松打虎》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武松打虎》是根据我国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展示武松打虎1,武松打虎2,武松打虎3。
二、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武松打虎》讲的是谁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
三、指名读课文。
提出要求:(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
(2)注意读通顺。
纠正读音。
(1)纠正读错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准生字的字音。
冈:读gāng,不要读成gǎng。
榜:读bǎng,是后鼻音。
耻: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ǐ。
脊:读jǐ,不要读成jí。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ū。
四、指导分段。
提问:课文的三段应该怎样分?后面的括号该填写那些词语?(上冈)——(打虎)——(下冈)通过以上的填写,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五、讲读题记。
1、对照《水浒传》原著,了解武松喝酒的内容,感受武松豪爽的性格。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的情节表现了武松怎样的性格。
六、作业。
熟读、理解课文,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
(1)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抽生回答。
(2)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作者通过抓住武松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勇敢无畏、豪迈倔强的英雄形象。
(3)课文中作者还刻画出了武松怎样的英雄形象呢?让我们走进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去感受一下。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7d4b3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4.png)
《武松打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能够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认识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3)能够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对故事情节的感悟。
(3)学会提炼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的重要性。
(2)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 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认识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3. 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提炼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武松打虎》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角色扮演道具(如武器、衣物等)4. 情景模拟场地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武松打虎》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水浒传》中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为学习本课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等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武松在故事中的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感悟武松的性格特点。
4. 课堂展示(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生动展示《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
(2)情景模拟:学生模拟故事场景,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炼文章主题。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武松打虎》教案[合集5篇]
![《武松打虎》教案[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b0165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3.png)
《武松打虎》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武松打虎》教案《武松打虎》教案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能吐字准确,流利朗读全文,明白课文全意,讲解故事细节。
2、与同学们一起领会古代白话文的丰富多彩。
3、训练同学们联想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生字权、限、耻、脊、梁、肋、袒、迸、膛、纳。
2、体会吴武松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用趣闻佚事导入。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水浒传》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古代四大名著的名字和作者,还知道这四位作者中的谁离我们的年代更久远吗?板书,作者生卒年:《水浒传》施耐庵(1296——1371)《三国演义》罗贯中(1330——1400)《西游记》吴承恩(1501——1582)《红楼梦》曹雪芹(1724——1764)师:从此我们可以知道,施耐庵离我们最久远,而且他和罗贯中还有师徒的情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水浒传》中非常有名的一段文章:《武松打虎》。
板书:武松打虎二、师先读课文一遍,侧重突出杖限(zhàng xiàn)、呵呀(ā yā)字音。
读毕,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学的这篇课文虽然是小说,但它的事迹在古时候的宋代是真实发生过的,大家看这张图片,这就是历史中的真人武松打死老虎后宋代古人所立的石碑。
用真实和可信的事实让同学们去感觉故事和生活的接近。
三、师逐句逐段领读课文,侧重语气的轻急缓徐,引导同学们把握故事的张弛;解释段落中古代白话文不常见、不常用字词的意思,让同学们理解段句意义。
四、生逐段朗读课文,毕,再朗读全文一遍。
注重让同学们把握如何用语气体现出故事的情节。
五、板书生字。
权zhàng 限xiàn 耻chǐ 脊jǐ 梁liáng肋lèi 袒tǎn 迸bèng 膛táng 纳nà读、写生字,布置家庭作业,抄写生字。
【最新精选】上海五四制语文九上《30武松打虎》word教案 (4).doc
![【最新精选】上海五四制语文九上《30武松打虎》word教案 (4).doc](https://img.taocdn.com/s3/m/3867edb50975f46526d3e149.png)
《武松打虎》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生字:晌、恰、岂、误、梁、哮、酥。
2.新词:晌午、恰当、岂不、请勿自误、脊梁、咆哮、酥软。
3.理解重点句、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能力目标1.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加强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4.养成思考能力、阅读能力,通过思考品读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对武松的英雄形象有进一步的认识,学习武松,做不畏强暴,勇敢的人。
知识导航本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
“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实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大多存在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们要把“酷吏赃官都杀尽”,为的是“忠心报答赵官家”。
他们不可能最终把封建社会的代表者皇帝作为反对的目标,终于接受了招安,使起义失败。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
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
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封建统治者对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深恶痛绝,但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总是会在社会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
《水浒传》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
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景阳冈一回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
自主学习1、注音晌午咆哮请勿自误脊梁2、理清写作思路问题研究1、概括以下思考题,自学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描写武松肚中饥渴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2)课文中所讲武松望见的酒家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了这个特点?(3)什么叫“三碗不过冈”?为什么会有“三碗不过冈”的说法?(4)武松是怎样对待“三碗不过冈”的;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一个人?2、学习第二段(1)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2)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3)课文对“武松细想了一回”写得很简略,你认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4)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3、学习第三段(1)为什么课文在讲武松酒力发作想睡觉时,才写老虎的出现?“忽然起了一阵狂风”是怎么回事?(2)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武松打虎沪教版九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武松打虎沪教版九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ecbee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e.png)
学科: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
武松打虎沪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武松打虎》教案
一、课前热身:
二、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三、学习目标:
1. 体会本文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个环节是自主学习,发现精彩。
让学生阅读文本,找出人虎相搏的段落并划出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如然后试着向同桌复述本文故事情节。新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样做,也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读书”的时间真正留给学生。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这个环节既注重了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又让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掌握名著《水浒传》的相关文学常识,提升文学素养。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读课文,结合书下解释,利用工具书解决难解字词。要读准字音,品味文章的语言。
2、完成导学案。查找《水浒传》的相关资料,阅读精彩篇章,拓展阅读。
3、要求:多读多想,独立完成,书写工整。
【课前自学】
一、介绍
本文节选自《 》第二十三回。(原回目是《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名 ,一说名 ,字 ,又字 , 是他的号。兴化人,原籍苏州, (时期)小说家。 自幼聪明好学,能诗善文,才华出众。元至顺年间中进士后,任钱塘县官两年。由于生活在元朝的残酷统治下,经历元末激烈的农民起义,深感自己与执政的权贵不合,决定归隐,闭门著书。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的故事,写成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这部小说描述了北宋末年执政者横征暴敛,以致官逼民反的情形,描写了宋江起义和失败的经过,以及众多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武松、李逵、鲁智深、林冲等。
《武松打虎》教案+说课稿
![《武松打虎》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2917d3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c.png)
1. 熟读课文,加深对故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容的理解。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武松的英勇正义,培养自己的勇敢和正义感。
十一、教学拓展
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其他故事,扩展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十二、课程评价
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十三、教学修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评价,教师应适时进行教学修改,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武松英勇正义的品质,培养自己的勇敢和正义感。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2. 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体会其英勇正义的品质。
四、教学难点
1. 理解古代词汇和表达方式,如“酒囊饭袋”、“英雄豪杰”等。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武松的性格特点,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五、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十四、课程总结
【精选】武松打虎教案4篇
![【精选】武松打虎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b5e3c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73.png)
【精选】武松打虎教案4篇【精选】武松打虎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武松打虎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武松打虎教案篇1教学内容1.武松习武2.武松打虎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同学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学习,培养同学主动观察、评价同伴动作的能力。
2、运动技能:创设课堂教学的故事情景,让同学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全身心投入到速度、跳跃、爬滚等素质练习中。
3、身体健康:通过“快找同伴”的游戏,发展灵敏、协调等素质,同时发展跑的能力。
4、心理健康:通过练习培养同学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高尚意志。
5、社会适应: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
教学重点:发展同学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难点:着重解决同学跨跳时,前腿尽量往前伸,后腿脚前掌尽量向前蹬,落地时脚前掌先着地的动作习惯。
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和学练法一、课堂常规则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教师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4、检查服装、鞋子,布置见习生。
要求:声音宏亮精神丰满服装整洁体育委员按四列横队整队。
要求:静、齐、快二、热身跑一、组织:原地由四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二、教法:教师用口令指挥:“成二列横队———走!”二、要求:1、静、齐、快2、听从教师的口令指挥三、徒手操1、头部运动2、扩胸运动3、腰部运动4、膝关节运动5、手腕脚腕运动一、组织:全班由一路纵队围圆队形散开二、教法与步骤:1、教师示范动作2、教师用口令指挥,并且领做三、要求:口令清晰、响亮、富有节奏感一、组织:全班由一路纵队围圆队形散开:二、要求:1、按口令做动作。
2、动作要有弹性、力度、规范。
一、快找同伴练习方法:画一个直径为15米左右的大圆圈。
同学分别站在圆圈的外沿上,按要求练习。
跑的方向可以改变,(先是逆时针,后是顺时针)。
失去同伴的同学被淘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30课《武松打虎》课件 沪教版五四制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30课《武松打虎》课件 沪教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5fde41be360cba1aa911da1e.png)
《水浒传》是我国第 一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 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 的故事。
《水浒传》作者以其高度的 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 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 塑造了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英 雄形象。
• 二、品读课文,感受精彩。
1. 上冈 2. 打虎
小结
•有自信 •有实力 •有战术
• 环境: 红日厌厌下山 山神庙败落寂寥 夜色沉、树林乱、 山风狂…… 注意武松的心理变化
想回去——爱面子——自鼓劲
• 哨棒: 关键时刻的一折揪起读者心, 却成就了武松赤手空拳胜大虫的美名。
• 大虫:虎越猛,越见武松之武艺高超。 【问】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虎的凶猛?
• 虎的外貌——吊睛白额 • 阳谷县示——白天结伴过冈,
闪 (守)
掀
闪
剪
揪
按
踢
按
(攻)
打 (机智勇敢
挣扎
迸血 气没了 武艺高强)
虎
其余时间不可过冈。
• 三、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 多数人在读过该故事后,都认为武松 是个机智勇猛、英勇无畏的盖世大侠。 他武艺高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 山行”,那种侠肝义胆值得世人敬佩。
• 然而也有人觉得此言并非完全正确, 你觉得呢?
1、武松打虎非有意行侠仗义,为民除害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作为依据)
武 松 打施 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能力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 机智勇敢,武艺高强的性格特点。 情感目标: 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 生对打虎英雄武松的崇敬之情。
• 通过朗读感悟 , 引导学生体会武松的智勇双全。
• 一、聊水浒,激兴趣。
2、爱面子、好逞能
武松打虎 教案教学设计
![武松打虎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77435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0.png)
武松打虎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能够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认识其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通过分析比较,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精神,反对迷信和暴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 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认识其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3.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汉语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2. 深入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以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PPT,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分析、词语解释等内容。
2. 准备相关古代汉语词语和句式的教学素材。
3. 准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所需道具和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通过讲解《武松打虎》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合作探讨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3. 课堂讲解,深入分析。
教师针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详细分析《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特点以及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4. 课堂互动,巩固知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拓展,提升能力。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武松勇敢正义的品质对其成长的意义,以及如何将这种品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武松打虎 教案教学设计
![武松打虎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8f0b50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4.png)
武松打虎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能够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敢、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
2. 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本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词语含义。
2. 深入剖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文本大意。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武松的行为动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阅读文本:学生自读《武松打虎》片段,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解析:讲解文本中的难点词语和背景知识。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
5. 分享成果: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武松的性格特点。
6.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武松精神的现实意义。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作业:(1)熟读《武松打虎》片段,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武松性格特点的分析。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收获。
七、教学资源1. 《水浒传》原著或学生用书中的《武松打虎》片段。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如古代打虎工具、水浒传人物介绍等。
3. 在线资源或视频资料,展示武松打虎的故事在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如电影、电视剧、绘画等。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df83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0.png)
《武松打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和打虎的勇敢行为。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思考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通过写作和绘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1)让学生阅读《武松打虎》的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和打虎的勇敢行为。
2. 角色扮演:(1)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口语表达和表演。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增加角色的个性和表现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武松打虎》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和打虎的勇敢行为。
3. 角色扮演:(1)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口语表达和表演。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增加角色的个性和表现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表现,包括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
2. 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表演中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创造性思维: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表演中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武松打虎》的课文文本。
2. 图片或视频:与《武松打虎》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角色扮演道具:与故事中人物相关的道具,如剑、酒杯等。
六、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了解:通过查阅资料或讨论,让学生了解《武松打虎》故事背后的文化背景,如宋江传、水浒传等。
《武松打虎》教案+说课稿
![《武松打虎》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dd7625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0.png)
《武松打虎》教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能够运用成语和典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技巧。
(3)通过写作和绘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崇拜。
(3)培养学生对勇敢和正义的追求和信仰。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武松打虎》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故事,描绘了武松的英雄形象和打虎的壮丽场面。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阅读能力,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和分析《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运用成语和典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2 教学难点(1)理解武松打虎的意义和价值。
(2)分析武松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
(3)运用文学手法,创作自己的故事和作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
(2)采用角色扮演法和表演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技巧。
(3)采用写作法和绘画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4.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学习资源。
(3)利用评价表和反馈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五、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技巧。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95976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d.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武松打虎》的故事。
(2)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武松打虎》的故事。
(2)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故事情节的概括与归纳。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武松打虎》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背景。
2. 学生准备:预习《武松打虎》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频等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了解和感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故事,体会故事韵味。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
4. 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概括与归纳。
(2)学生进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武松打虎》的故事。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将《武松打虎》与其他类似的民间故事进行对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牛郎织女》等。
(2)分析不同故事之间的异同,探讨我国民间故事的特色。
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明清小说蚜第30课武松打虎教案
![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明清小说蚜第30课武松打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68d49226fff705cc170a88.png)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A.20-B.16-C.12-D.8-二、填空题(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分解因式:22a a+=。
12.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为BC的中点,若3OE=,则菱形的周长为。
13.我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
某校为了做好“创文”活动的宣传,就本校学生对“创文”有关知识进行测试,然后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若该校有学生2 000人,请根据以上统计结果估计成绩为优秀和良好的学生共有人。
14.对于实数a,b,定义运算“◎”如下:a◎b()()22a b a b=+--。
若()2m+◎()324m-=,则m=。
15.如图,AB为半圆的直径,且6AB=,将半圆绕点A顺时针旋转60︒,点B旋转到点C的位置,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6.如图,正方形ABCD和Rt AEF△,5AB=,4AE AF==,连接BF,DE。
若AEF△绕点A旋转,当ABF∠最大时,ADES=△。
三、解答题(本题有9个小题,共72分)17.(5分)计算:()331128-+-+。
18.(6分)先化简,再求值:21112aa a⎛⎫+⎛⎫-÷-⎪⎪⎝⎭⎝⎭,其中31a=+。
19.(7分)如图,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 3 mAD=,坝高 6 mAE DF==,坡角45α=︒°,30β=︒,求BC的长。
初中初三语文上册《武松打虎》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三语文上册《武松打虎》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80ff68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4.png)
二、学情分析
针对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典文学作品也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武松打虎》作为一篇经典的古典小说选段,对学生来说,既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更高层次文学鉴赏能力的挑战。学生在这一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此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有待提高,教师应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总体来说,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具备一定的基础,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4.小组活动:
a.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后阅读的古典小说,选取一篇进行深入分析,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汇报。
b.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篇关于古典小说阅读心得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5.课后实践:
a.学生课后观看与《水浒传》相关的影视作品,比较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的异同。
b.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文学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知识点讲解:
a.情节梳理: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如武松喝酒、遇虎、打虎等,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b.人物形象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武松勇敢、正义、聪明的品质,探讨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c.语言表达鉴赏:挑选课文中的精彩词句、成语和典故,讲解其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方面:通过学习《武松打虎》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武松勇敢、正义的形象,激发他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使他们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课《武松打虎》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武松言行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初读感知,理清脉络,深入文本研究。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他英勇无畏、机智勇敢、豪放倔强的性格。
2学情分析
初三的课程应针对知识点有目的进行复习,学生普遍能回答出文章所运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但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却不能把握。
针对这个现状,本节课主要抓人物的动作描写及进行人物动作描写作用的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以朗读来了解武松打虎经过。
难点:通过分析武松的言行,体会他英勇无畏、机智勇敢、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武松打虎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好汉歌
(2)你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啊?
明确:《水浒传》
(3)《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介绍了108条好汉,在封建统治残酷压迫下,被迫在梁山聚义反抗的故事。
那你们知道这108条好汉吗?知道他们的绰号吗?
明确:急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神行太保戴大刀关胜
霹雳火秦明小李广花荣
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母夜叉孙二娘
(从歌曲入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为下面理解课文的内容作铺垫。
)
二、理清脉络
过渡: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又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开端:武松进酒店喝酒,不听酒家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
(喝酒)
发展:武松上冈后看见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上冈)高潮:武松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打虎)
结局:武松打虎后下冈,被众人称作“英雄好汉”。
(下冈)
三、初步感知
用简洁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写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过渡:文章的重点部分放在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怎么刻画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呢?就是通过描写,而描写又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描写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四、深入文本、研读探究
过渡:店家已经说过景阳冈上有老虎,可武松不信,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上了景阳冈,课文是如何描写老虎出来之前的环境的呢?人虎又是如何搏斗的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请一、二组圈划出3、4段中自然环境描写,请三、四组圈画出5段中的人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1)景和武松
明确: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荒凉)乱树林(阴森)渲染了一种恐怖的气氛。
问:在这样的气氛中,武松下冈了吗?为什么不下冈?
(2)老虎和武松
1、问:老虎是一只什么样的虎?
明确:(猛)
2、问:猛在何处,面对老虎的进攻武松是如何处理的?请你在文中找依据。
明确:声猛气势猛
虎武松
第一回合扑闪(敏捷)
第二回合掀躲(机智)
第三回合剪闪(灵活)
3、齐读这三个回合。
总结:老虎又饥又渴、面对马上要到的美味,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可三个回合后,老虎不但没吃到武松,反而气性没了一半,就在这个时候,武松开始对老虎发动了反击。
4、问:武松接下来用哨棒打虎,结果如何?表现在哪些动词上?体现了武松什么样的性格?(抡、劈、打)(无畏)
5、问:在没有哨棒的情况下,武松开始赤手空拳的打老虎,是如何打的?表现了武松什么样的性格特征?齐读
(揪、按、踢、打)(勇敢)
五、齐读课文,表演朗读。
1、请一位同学读武松打虎这一精彩的部分,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
2、请两位同学谈一下表演后的感受。
总结:小说中无论是哪种描写方法,最终都是落到人物形象的刻画上的,那么这篇文章写景和写虎的目的何在?都是为了衬托武松这个人物形象,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在打虎这段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写虎的“凶猛”主要衬托武松的英雄本色,为了刻画武松机智、敏捷、勇敢、沉着、冷静的形象。
虎是真虎,武松也就是真英雄,虎很“猛”相比之下,武松把虎打死了,那武松更“猛”,这虎若是懒虎,三拳就能打死,那英雄也就不惊人了。
六、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请同学们就校运会的一个比赛项目,抓住这个同学在比赛时的动作进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