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

作者:吴南纬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8年第03期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供需发生变化,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下,我国的粮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对粮食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首先从数据出发论述了我国中国粮食的安全现状,分别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消费和对外依赖情况。发现我国多年来稻谷的自给率高,进出口量较小,国内小麦供求短期内也将保持稳定,玉米生产具有相对独立,大豆进口依存度加大。对此本研究提出针对性提出可改善多因素提高粮食总量粮食进口实现粮食来源多元化以提高议价能力来预防食品安全风险。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产量;对外依赖程度

一、引言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依照全球150个国家的人口指数预测,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口将增至91亿,粮食需求随之将增加50%,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将大大膨胀①。中国人口众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上,相关专家指出,随着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粮食和食品安全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其中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数量增长快、质量改进慢,生产发展快、生态改进慢,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粮食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不高,这一现状将对我国的粮食和食品安全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数据显示,一方面,2030年中国将迎来粮食消费峰值,从当前的6亿吨增长到7.5亿吨,粮食总量缺口将长期存在,供求的矛盾性结构也会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人们对食品安全状况的满意度虽逐年提升至现在的40.3%②,但提供更多高端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和食品仍然任重道远。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怎样确保粮食安全,成了人类面临的一大问题。粮食安全,顾名思义就是能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这就要求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二、中国粮食安全现状

1.主要粮食品种产销状况

(1)生产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06年到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10年增长,生产总量从2006年的49804.23万吨增加到了2015年的62143.92万吨③,十年间增幅高达

24.78%,人均粮食产量也相应从379.89公斤增长到453.20公斤。这些数据均表明,在此期间

我国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在粮食增产的同时,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大幅上升,自2006年至2015年,化肥施用折纯量从4927.65万吨上升至6022.60万吨,农药使用量从153.71万吨上升至178.30万吨④,涨幅与粮食增产幅度相当。这种模式下驱动的粮食增产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仍然存疑。

(2)消费状况

据相关的数据分析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需求总量将会达到6.7亿万吨,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的增长和城乡居民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整个社会对于粮食的需求量整体在呈现持续性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2012年,我国粮食的总需求量与实际所产生的粮食的总产量产生的缺口在1190.7万吨,相关的分析预测到2025年,我国粮食的总需求量与实际产生的粮食总产量的缺口将会更大,达到2299.4万吨。其中大米、玉米、小麦等三种谷物的总产量和总需求的缺口将会达到2299.4万吨。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作为粮食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虽然粮食的总产量在不断的增长,但总体仍是供不应求,供需的缺口正不断扩大,我国粮食的安全形势严峻。

2.主要粮食品种的对外依赖程度

据统计,我国谷物及谷物粉进口量已经从2006年的359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3270万吨;大豆进口量也从2006年的2827万吨上升至2016年的8391万吨⑤,总体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而与粮食进口迅速增长相伴而生的则是我国粮食自给率的不断下滑。据测算,我国的粮食自给率从2003年起就开始下降,到2012年已降至87.5%,而到2020年则会进一步下降到84.3%。

分品种看,稻谷是我国的口粮品种,我国有三分之二的人以大米为主食。世界上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我国多年来稻谷的自给率较高,进出口量较小。小麦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是三大谷物之一,产量几乎全部作为食用,仅约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我国对优质进口小麦存在刚性需求,国内小麦供求短期内也将保持稳定。玉米在世界的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我国玉米生产具有相对独立性,进口较低,每年的国内产量成为影响国内供给的主要因素,但是未来玉米的进口量或将较大幅度上升。大豆虽原产于中国,但目前中国的大豆产量已跌出世界前三,居于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中国大豆进口迅速,进口依存度加大。国产大豆基本稳定,但受进口大豆的影响日益严重。

三、预防粮食安全风险的策略

影响粮食安全因素有人口,耕地、水资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生产要素,此外还有科学技术、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国际贸易等因素。当然,粮食安全除了数量问题外,还有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所谓质量安全就是所用生产原料符合现代农业生产标准,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且对环境无污染,农产品对人类健康无任何近期和长远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关注农产品的安全性、健康性和营养水平。绿色无公害粮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1.发挥粮食生产诸因素作用,提高粮食总量

人口因素是最直接和最为重要的因素,人口数量的增加从而导致对粮食供给的压力。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科学技术的运用、产业结构调整变动等多个方面,都会影响粮食的生产。2017年,我国有13亿多人口,只能靠自己养活自己。由于我国政府对耕地保护的高度重视,实行土地整理、建设用地与耕地的占补平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耕地面积从2006年的12177.59万公顷(18.27亿亩)增加到2015年的13499.87万公顷(20.25亿亩),耕地面积占农用地面积也有遂年增加的趋势,这为粮食总量的增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2006年到2015年连续10年实现了粮食总量的增长。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需求量也会刚性地增长。

(1)我国的耕地占世界的9%,人口却占世界的22%;我国的水资源同样缺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资源的一半。北方旱地占2/3,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5。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我国北旱南涝的现象会更严重。需要在原全国粮食生产区、产销区、销售区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分析总结好经验,根据各地在土地、水资源、气候等实际情况变化,因地制宜确定全国粮食生产主功能区、省粮食生产主功能区。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要加大了对国内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给予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上的支持,充分发挥粮食生产主功能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人民大众的吃饭问题作贡献。

(2)在土地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培育、选择优良的种子,因地制宜的种植;大力推广科技入户,运用农业机械化等栽培技术;科学适量施肥、用适量农药治病虫害;开发资源潜力,改造中低产田地,进而提高粮食产量。

(3)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镇,推进工商业的发展,活跃了经济。鼓励他们反哺农业,激励企业家为农业的粮食生产增加经济投入,为粮食生产提供资金,利用耕地的流转承包政策,提高粮食生产量,也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增长。有条件的地区与第三产业对接,农旅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4)发展畜牧业要加强对饲料原料的研究,改善饲料来源结构,减少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作为饲料原料及其它工业用料的比例,寻找环保、易生长、易储存的植物作饲料替代品,避免牲畜与人类抢粮食。保持并改进谷物以及肉蛋奶和水果蔬菜自给,辅之以适度进口,维持人们的食物供需平衡。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5)加强粮食储备。建立完善的国际上通用的保障粮食安全的储备制度,完善一批现代化储备库,实行垂直管理体系。然而,成本还比较高,宏观调控作用还不够大,因此对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特别是储备规模和管理,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管理规范化,规模适度化,结构合理化,轮换制度化,成本低廉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