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FI 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报告讲解
无线信号数据传输原理
无线信号数据传输原理
无线信号数据传输原理是基于无线电传输技术的,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无线电波将电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并通过无线传输介质(比如空气)传播到接收端,再将无线信号转换回电信号进行接收和解码。
具体来说,无线信号数据传输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1. 信号调制:将要传输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转换成适合无线电传输的模拟信号。
对于数字信号,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2. 信号发射:经过调制的信号通过发射天线发送出去。
发射天线会将电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这些无线电波的频率、功率等特性会根据不同的传输需求进行调整。
3. 信号传播:无线电波以电磁波的形式在传输介质(如空气)中传播。
这些电磁波会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多径效应、衰减、干扰等影响,可能会引起信号的衰减、失真或丢失。
4. 信号接收:接收端使用接收天线接收无线电波,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接收天线会接受到多个来自不同路径的电磁波,并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复合的电信号。
5. 信号解调:接收到的电信号经过解调器解调,将其转换成原始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解调的方式与调制方式相对应,可以是解调幅(AM)、解调频(FM)或解调正交振幅调制
(QAM)等。
通过以上步骤,无线信号的数据传输就完成了。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信道编码、差错控制、多路复用等技术来提高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功能
⽆线数据传输模块的功能
主要采⽤RS485通讯⽅式,将有线采集端的数据传送到模块中,再以⽆线⽅式进⾏数据传输,实现有线设备和⽆线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主要通过RS485接⼝与终端设备相连,终端设备通过RS485接⼝向所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线数据传输模块通过RS485接⼝,将数据通过RS485接⼝透明地发送到所连接的终端设备,从⽽实现客户终端设备与服务器的通信。
⼀个简单⽹络拓扑介绍。
1、服务器公⽹固定IP⽅式。
⽆线数据传输模块主动发起与服务器的通信连接,运⾏稳定可靠。
2、服务端动态IP⽅式。
此⽆线数据传输模块⽀持连接域名的功能,当服务器没有固定IP时,可将域名绑定到服务器端。
通过与服务器端绑定的域名,可将⽆线数据传输模块连接到服务器。
3、APN(VPDN)专⽹模式。
所设计的⽆线数据传输模块⽀持APN(VPDN)功能,对APN(VPDN)⽹络提出申请,可⽅便地通过IPMODEM实现终端与数据中⼼的组⽹通信。
4、点对点的⽅法。
要实现两个串⼝终端之间的远程通信,才能实现点到点传输。
在点对点传输中,采⽤⼀台⽆线数据传输模块作为服务器,另⼀台作为⽆线数据传输模块,在两个⽆线数据传输模块之间建⽴映射关系,实现终端间⼀对⼀⽆线通信。
基于WIFI 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设计报告(2014—2015学年第2 学期)课程名称:基于WIFI 模块的无线测温传输系统班级:电子1204班学号: P1402120404,P1402120430姓名:陈磊周艳奎指导教师: 武晓光胡方强包亚萍袁建华毛钱萍2015年07月1.系统总体设计本章主要内容是论述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方案论证。
本系统由单片机、温度信号采集与A/D转换、人机交互、电源系统单元、通信单元五部分组成,功能模块具体实现的器件的不同,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及成本,为了达到高效、实用的目的,在系统设计之前的方案论证是十分重要的。
2.本系统工作流程单片机:该部分的功能不仅包括向温度传感器写入各种控制命令、读取温度数据、数据处理。
单片机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及数据处理核心。
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本部分的主要作用是用传感器检测模拟环境中的温度信号,温度传感器上电流将随环境温度值线性变化。
再把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使用A/D转换器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成单片机能够进行数据处理的数字电压信号,本设计采用的是数字温度传感器,以上过程都在温度传感器内部完成。
电源系统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功能是为单片机提供适当的工作电源,同时也为其他模块提供电源。
在本设计当中,电源系统输出+5 V 的电源。
3.单片机主控单元本部分主要介绍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单片机系统的扩展,一般是以基本最小系统为基础的。
所谓最小系统,是指一个真正可用的单片机最小配置系统,对于片内带有程序存储器的单片机,只要在芯片外接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就是一个小系统了。
小系统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石。
本电路的小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块AT89S51芯片、复位电路及时钟电路。
AT89S51单片机:AT89S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8051指令系统及引脚。
315M无线模块数据传输
315M无线模块数据传输常用的近距离无线传输有很多种方式:1)CC1100/NRF905433MHz无线收发模块;2)NRF24012.4GHz无线收发模块;3)蓝牙模块;4)Zigbee系列无线模块;以上1/2/3模块,一个大概要几十块钱,一套加起来要一百多块,4就更贵了,单个就要上百块钱。
而常用的315M遥控模块就便宜很多了,收发一套淘宝上才卖8块钱。
这种模块用途极其广泛,例如遥控开关/汽车/门禁/防盗等,大部分是配合2262/2272编解码芯片实现开关的功能。
如果能够利用315M模块实现数据传输,透明传输串口数据,那将是无线数据传输最廉价的方式。
就是这种模块,不带编码解码芯片的,淘宝价一套8块钱:发送电路图,使用声表,工作稳定:接收电路图,超外差接收,用了一片LM358:试验一:单片机串口发送端TX直接接315M发送模块的TXD,另外一个串口的接收端RX直接接315M 接收模块的DATE输出端:结果如上图所示,串口发送单字节0x50的时候,串口TX端的波形如上图上半部分所示,一个开始位,一个停止位,8个数据位(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下半部分是通过315M模块无线传输之后,在串口接收端RX收到的波形。
接收下来之后,发现数据传输错误,发送0x50,收到的是0x05,发0x40收到0x01,发送0x41收到0x50,发送0x42收到0x28。
传输错误的原因:在有数据时候,波形是正确的。
但是串口TX端在空闲的时候,是高电平状态,而通过315M无线传输之后,空闲时候却是低电平状态!结果就是接收电路读出的数据错开了一位,数据传输错误。
试验二:串口TX经过反相后,再通过315M模块传输,接收端再反相一下,电路图如下:这次数据传输成功了!1)在1200bps和2400bps速率下,在数据传输期间,数据是正确的,但是数据发送完成后,接收端会收到一大堆的乱码;2)在4800bps速率下,首字节丢失,其他字节传输正常,发送完成后仍然跟着一堆乱码。
基于Wi-Fi的音-视频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基于Wi-Fi的音-视频数据传输系统设计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Wi-Fi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Wi-Fi的音/视频数据传输系统设计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音视频数据传输方式。
基于Wi-Fi的音/视频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三个关键环节: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接收。
首先是数据采集。
在音/视频数据采集环节,我们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或传感器来实时采集音频或视频信号。
例如,可以使用麦克风来采集声音信号,或者使用摄像头来采集视频信号。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模数转换等处理,以便在数字领域进行传输和处理。
其次是数据传输。
在基于Wi-Fi的音/视频数据传输系统中,数据传输采用的是无线网络技术,因此,我们需要将采集到的音/视频数据通过Wi-Fi信号进行传输。
传输过程中,数据需要进行压缩和编码,以减小数据量,并保证传输的稳定性和流畅性。
同时,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可以采用一些优化策略,例如使用多路复用技术将多个音/视频信号同时传输,或者通过带宽管理技术来合理分配网络资源。
最后是数据接收。
数据接收环节需要使用终端设备来接收并解码传输过来的音/视频数据。
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脑、手机、电视等。
在接收端,我们需要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和解压缩,以恢复原始的音/视频信号。
解码后的音/视频信号可以通过扬声器或显示器进行播放,让用户可以听到声音或看到画面。
基于Wi-Fi的音/视频数据传输系统设计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Wi-Fi信号的覆盖范围广,传输距离远,可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音/视频数据传输需求。
其次,Wi-Fi信号传输速度快,可以实现高质量的音/视频数据传输,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此外,Wi-Fi技术成本相对较低,易于部署和维护。
总之,基于Wi-Fi的音/视频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音视频数据传输方式。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基于Wi-Fi的音/视频数据传输系统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基于WIFI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应用_任务书
毕业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基于WIFI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应
用
课题来源生产、社会实际
二级学院(系)电气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陈基伟,叶有勋
起讫时间:2014 年月日~ 2014 年月日(共8周)
1 、设计依据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
AT指令要求。
USR-WIFI232-G2数据手册
参考框图:
本课题采用51单片机,通过串口发送AT指令,完成对USR-WIFI232-G2模块的控制,实现无线数据的收发功能。
通过在现场设备安装本系统,采用手机为终端,远程通过TCP通讯方式,可以完成对现场设备的工作状态查询,及控制等功能。
2、任务要求
1)掌握无线数据传输电路USR-WIFI232-G2的使用,实现TCP链接。
2)实现计算机与USR-WIFI232-G2模块之间数据的无线传输。
3)完成相关软硬件设计,工作重点为系统软件的设计。
4)绘制硬件电路。
5)完成仪器软硬件调试。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3、毕业设计进度计划
起讫日期工作内容备注
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
查阅相关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拟订设计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确定设计方案,硬件设计。
用PROTEL画电路板、设计PCB,元器件采购,组装电路。
硬件调试,软件设计与调试。
软件设计与调试,整机调试与硬软件调整。
整机调试与硬软件调整,整理资料,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准备答辩,答辩。
wifi模块实验报告
wifi模块实验报告WiFi模块实验报告在当今数字化时代,WiFi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家中、办公室、商场还是公共场所,我们都可以轻松地连接到WiFi网络,享受高速的互联网服务。
而WiFi模块作为WiFi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稳定性对于整个WiFi网络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WiFi模块的性能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对WiFi模块的传输速率进行了测试。
通过使用不同频段和信道的WiFi模块,我们测量了其在不同环境下的传输速率。
结果显示,WiFi模块在理想的环境下可以达到较高的传输速率,但在复杂的环境中,其传输速率会有所下降。
这表明WiFi模块的性能受到环境的影响,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合理的布局和配置。
其次,我们对WiFi模块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
通过长时间的持续使用和大量的数据传输,我们评估了WiFi模块在不同负载下的稳定性。
结果显示,WiFi模块在正常负载下表现稳定,但在高负载情况下可能出现断连或者传输错误。
因此,在设计WiFi网络时,需要考虑到网络的负载情况,合理规划WiFi模块的数量和布局,以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我们对WiFi模块的功耗进行了测试。
通过对WiFi模块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进行测量,我们评估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电能消耗情况。
结果显示,WiFi模块在传输数据时功耗较高,而在空闲状态下功耗较低。
因此,在设计WiFi网络时,需要合理控制WiFi模块的工作状态,以降低整个网络的能耗。
综上所述,通过对WiFi模块的传输速率、稳定性和功耗进行实验测试,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WiFi模块的性能和特点。
这些实验结果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合理配置和使用WiFi模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WiF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验报告,能够为WiFi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无线信号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无线信号的基本传输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无线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3. 分析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4. 学习使用无线信号测试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5. 培养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无线信号传输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播,将信息从一个地点传输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叠加的过程,解调则是从叠加后的信号中提取出信息信号的过程。
2. 频率选择:根据无线信号的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频率,以减少干扰和提高传输效率。
3. 天线设计:天线是无线信号发射和接收的关键部件,其设计对信号传输性能有重要影响。
4. 信号衰减与反射: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因距离、障碍物等因素发生衰减和反射,影响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无线信号发射器2. 无线信号接收器3. 无线信号测试仪器(如频谱分析仪、功率计等)4.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5. 天线(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熟悉实验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搭建实验平台:将发射器和接收器连接好,确保信号传输通道畅通。
3. 信号发射:调整发射器参数,如频率、功率等,使信号稳定发射。
4. 信号接收:调整接收器参数,如增益、带宽等,接收发射器发出的信号。
5. 信号测试:使用无线信号测试仪器对信号进行测试,如测量信号的功率、频率、带宽等参数。
6.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7. 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信号发射参数:记录发射器的频率、功率等参数。
2. 信号接收参数:记录接收器的频率、增益、带宽等参数。
3. 信号测试结果:记录信号的功率、频率、带宽等测试数据。
4.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信号衰减、干扰等。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数据分析,总结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无线信号传输性能。
基于无线模块数据传输的程序设计ppt
基于无线模块数据传输的程序设计摘要:单片机在生活、经济、工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89C51单片机内部构造、中断系统以及定时器/计数器的概念。
本论文重点是将一个计数程序利用LCD1602设计相应的显示电路与流程图进行显示。
并利用24L01无线模块设计相应的无线收发电路框图与流程图来实现无线传输。
最后再编写相应的程序。
关键词: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LCD1602;24L01无线模块Based on Single Chip timing of count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module design and testAbstract:Microcontrollers in life, economy, industry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89C51 microcontroller internal structure, interrupt system and a timer / counte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unting procedure using a design appropriate LCD1602 display circuit and flow chart display。
And to design appropriate use 24L01 wireless module wireless transceiver circuit block diagram of a flow chart to achieve wireless transmission and Finally, write a program. Keyword:Microcontrollers;timer / counter; interrupt system; LCD1602; 24L01 wireless module目录引言 (1)1 89C51单片机结构及其原理 (2)1.1 89C51单片机基本组成 (2)1.2 89C51单片机内部结构 (4)1.2.1 中央处理单元 (4)1.2.2 控制器 (5)1.2.3 I/O接口 (5)2 中断系统 (6)2.1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方式 (6)2.1.1 无条件传送方式 (6)2.1.2 查询传送方式 (6)2.1.3 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方式 (7)2.2 中断-中断的概念 (8)2.3 中断系统结构及中断控制 (9)2.3.1 89C51中断源 (10)2.3.2 中断如何响应以及中断处理过程 (11)3 定时器/计数器 (15)3.1 定时和计数的概念 (15)3.2 定时器计数器的组成 (15)4 程序设计与无线传输 (17)4.1显示电路 (17)4.2 无线数据收发电路与程序设计 (18)4.3 程序设计 (21)5 结论与展望 (33)5.1 结论 (33)5.2 展望 (33)参考文献 (34)致谢 (35)文献综述 (36)外文翻译 (39)1外文原文 (39)2 中文译文 (47)引言单片机,也被称为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盒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
基于WIFI模块和单片机的无线数据传输(附代码)
目录第一章阶段任务第二章基于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的原理1.1 时钟模块1.2 最小单片机系统的原理1.3 温度传感器DS18B201.4 串口1.5 WIFI模块第三章基于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的实现2.1 WIFI模块设置2.2 串口部分设置2.3 调试与运行过程第四章程序与框图第五章小结第二章基于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的原理1.1时钟DS1302模块:电路原理图:DS1302与单片机的连接也仅需要3条线:CE引脚、SCLK串行时钟引脚、I/O 串行数据引脚,Vcc2为备用电源,外接32.768kHz晶振,为芯片提供计时脉冲。
读写时序说明:DS1302是SPI总线驱动方式。
它不仅要向寄存器写入控制字,还需要读取相应寄存器的数据。
控制字总是从最低位开始输出。
在控制字指令输入后的下一个SCLK时钟的上升沿时,数据被写入DS1302,数据输入从最低位(0位)开始。
同样,在紧跟8位的控制字指令后的下一个SCLK脉冲的下降沿,读出DS1302的数据,读出的数据也是从最低位到最高位。
数据读写时序如图1.2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原理:说明复位电路:由电容串联电阻构成,由图并结合"电容电压不能突变"的性质,可以知道,当系统一上电,RST脚将会出现高电平,并且,这个高电平持续的时间由电路的RC值来决定.典型的51单片机当RST脚的高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就将复位,所以,适当组合RC的取值就可以保证可靠的复位.晶振电路:典型的晶振取11.0592MHz(因为可以准确地得到9600波特率和19200波特率,用于有串口通讯的场合)/12MHz(产生精确的uS级时歇,方便定时操作)单片机:一片AT89S51/52或其他51系列兼容单片机特别注意:对于31脚(EA/Vpp),当接高电平时,单片机在复位后从内部ROM的0000H开始执行;当接低电平时,复位后直接从外部ROM的0000H开始执行.1.3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原理(连接到单片机最小系统,并将温度发送给WIFI模块):3.1.1 DS18B20性能特点(1) 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只需一个接口引脚即可通信;(2) 每一个DS18B20都有一个唯一的64位ROM 序列码; (3) 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4) 可用数据线供电,电压范围:+3.0V-+5.5 V ;(5) 测温范围:-55℃ -+125℃,在-10℃-+85℃范围内精度为+0.5℃,分辨率为0.0625℃; (6) 通过编程可实现9-12位的数字读数方式。
基于单片机Wifi无线通信方案 (5)
基于单片机Wifi无线通信方案1. 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而在嵌入式系统中,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
本文将探讨基于单片机的Wifi无线通信方案,并介绍其原理、实现步骤和应用场景。
2. 方案原理2.1 Wifi技术简介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基于IEEE 802.11系列协议。
通过Wifi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具有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
2.2 单片机与Wifi模块的连接为了实现基于单片机的Wifi无线通信,需要将单片机与Wifi模块进行连接。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串口或SPI接口与Wifi模块通信。
在连接时,需要根据Wifi模块的规格和引脚定义,正确连接相应的引脚。
2.3 通信协议Wifi无线通信需要使用一定的通信协议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TCP/IP和UDP。
TCP/IP协议可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而UDP协议则更适合传输效率较高的数据。
3. 实现步骤3.1 硬件连接首先,根据Wifi模块的规格和引脚定义,连接单片机和Wifi模块的相应引脚。
一般情况下,需要连接供电引脚、地线、串口或SPI接口等。
3.2 编写驱动程序根据使用的单片机型号和Wifi模块型号,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
驱动程序包括初始化Wifi模块、配置网络参数、发送和接收数据等功能。
3.3 客户端程序开发在单片机端,开发相应的客户端程序,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根据通信协议的要求,将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封包,发送到目标设备。
同时,接收来自目标设备的数据,并进行解包处理。
3.4 服务器程序开发在目标设备的服务端,开发相应的服务器程序,用于接收来自单片机的数据,并处理响应。
根据通信协议的要求,解析接收到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4. 应用场景基于单片机的Wifi无线通信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特别是物联网领域。
基于WIFI和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WIFI和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WIFI和以太网成为了两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技术,可以满足人们在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方面的需求。
WIFI作为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具有无需插入电缆线的便捷性,可实现无线宽带接入等功能;而以太网则是一种有线局域网技术,采用以太网协议,具有高速传输和稳定性好等优点。
WIFI和以太网作为两种不同的数据传输技术,它们之间的互相配合和衔接,对于实现信息传输、数据共享和网络流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WIFI和以太网数据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对其网络协议、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带宽等方面的特征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2.对比分析WIFI和以太网数据传输技术的异同点,探讨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和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3.针对WIFI和以太网数据传输技术的应用领域和需求,研究其性能优化和升级技术,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4.通过实际测试和仿真模拟,验证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预期成果1.得出WIFI和以太网两种数据传输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为用户选择适合的网络方案提供依据;2.探索WIFI和以太网数据传输技术的性能优化和升级方案,提高网络传输速率和稳定性;3.发现WIFI和以太网数据传输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4.为WIFI和以太网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四、论文框架1.导言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预期成果2.相关技术介绍WIFI网络技术、以太网网络技术3.WIFI和以太网数据传输技术特点对比分析网络协议、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带宽等方面的特征4.WIFI和以太网的应用场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场景下的应用及其优缺点5.WIFI和以太网数据传输技术的性能优化和升级技术6.WIFI和以太网数据传输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7.实际测试和仿真模拟8.结论与展望五、研究进度安排和预算1.10月~11月:资料收集和文献综述,准备开题报告。
WLAN数据转发实现原理及组网分析
校园网络建设
校园网络建设是WLAN数据转发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可以实现校园 内各个场所的无线覆盖,方便师生随时随地上网。
校园网络建设需要考虑网络安全、用户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以 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结合了星型和网状拓扑的特点, 具有层次结构,便于扩展和管理。
接入点与终端设备
接入点(AP)
负责提供无线接入服务,连接有线和 无线网络,实现数据交换和路由功能。
终端设备
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通过无 线网卡与AP建立连接,实现无线通信。
网络管理
设备管理
对网络中的设备进行配置、监控和维护,确保设 备正常运行。
安全管理
包括用户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确保网 络安全和数据隐私。
性能管理
对网络性能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性 能问题。
04
数据转发性能优化
QoS机制
• QoS(Quality of Service)机制: QoS机制用于确保无线局域网 (WLAN)中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 它通过为不同类型的数据流分配不同 的优先级,来优化数据转发的性能。 例如,语音和视频流通常需要更低的 延迟和更高的带宽,因此可以为其分 配更高的优先级。
02
它通过路由协议(如IP路由协议)选择最佳路径,并将数据 包发送到目标地址。
03
网络层的主要协议是互联网协议(IP),它还支持多种传输层 协议,如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应用层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以便用户能够通过 应用程序与网络进行交互。
它还负责处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例如电子邮件、网页 浏览和文件传输等。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报告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报告1.系统目的、用途、功能该系统目的是运用两个无线收发模块实现向计算机传输信息的功能。
在该系统中,用一块单片机来控制信号发送模块,另一块单片机来控制信号接收模块并将信息通过USART口传输给计算机。
该系统可方便的实现无线通信,功能扩展之后还可在计算机之间实现无线通信。
在该系统中,用两个NewMsg RF905C 模块实现无线通信,然后通过USART口将信息在计算机上显示。
2.软件设计思想、流程图模块采用了NRF2401芯片进行无线传输,一次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总共为28字节,由于加入了包的校验机制,占用了第1,2字节,故只有后26字节可用,其格式为:1字节的“标识字节”+25字节的“数据段”,标志字节用来表示数据段中的数据的有效数,数据段用来存放用户的数据。
注意:标识字节一定要正确表示后25字节数据的有效字节,否则在PC上的应用程序就不能正确标识出有效数据。
以下发送的原理示意图:以下是接收的示意图:3.详细软件功能以下是主机完成一次发送的步骤:(1)在主机发送一个包前,先在“序号字节”标识好该次包顺序n,再在“标志字节”中写入0X22标志DATA包,最后在后26字节中打包好数据,最终发送出去,等待Twait时间接收从机的ACK包(2)若在Twait时间内等待到了ACK包,并校验ACK包中的“标志字节”是0X11和“标志字节”是步骤(1)中写入的顺序号n,则说明从机已经正确接收到了本次数据;若在Twait时间内没接收到ACK包,则说明可能是从机没收到本次数据包或是ACK包丢失,则重新进行步骤(1),总共尝试10次。
(3)完成一次发送后,把“标志字节”自加1,为下一个包做准备以下是从机完成一次接收的步骤:(1)从机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检验“标志字节”中是0X22,说明是DATA包,则接收,否则丢弃该包。
(2)从机检验“序号字节”,并以该“序号字节”的值作为即将发送的ACK包的“序号字节”的值(3)从机制作ACK包,并发送。
wifi模块实验报告
wifi模块实验报告Wi-Fi模块实验报告引言: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Wi-Fi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Wi-Fi模块作为连接无线网络的关键组件,其性能和稳定性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Wi-Fi模块进行实验研究,评估其性能和功能,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对Wi-Fi模块进行功能和性能的测试,包括传输速率、覆盖范围、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了解Wi-Fi模块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并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设备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作为Wi-Fi模块的控制终端,同时还准备了一台智能手机和一台平板电脑作为Wi-Fi模块的连接设备。
实验环境为一个室内实验室,没有遮挡物。
2. 实验步骤(1)搭建Wi-Fi网络首先,我们在笔记本电脑上安装了Wi-Fi模块的驱动程序,并通过设置将Wi-Fi模块设置为热点模式。
然后,我们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搜索并连接该热点。
(2)测量传输速率我们使用了一个网络测速工具来测试Wi-Fi模块的传输速率。
通过在笔记本电脑上下载和上传文件,记录传输速率的平均值,并与标准的Wi-Fi速率进行比较。
(3)测试覆盖范围为了测试Wi-Fi模块的覆盖范围,我们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分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并记录连接的稳定性和信号强度。
通过改变设备的位置和距离,我们可以评估Wi-Fi模块的覆盖范围和信号衰减情况。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传输速率经过多次测试,我们得出了Wi-Fi模块的平均传输速率为XX Mbps。
与标准的Wi-Fi速率相比,我们可以看出Wi-Fi模块的性能较为稳定,符合预期。
2. 覆盖范围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Wi-Fi模块的覆盖范围受到环境和障碍物的影响。
在直线距离上,Wi-Fi信号的衰减情况较为明显,但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信号的传输受到更大的干扰。
因此,在设计和应用中,需要合理安排Wi-Fi模块的位置和信号覆盖范围。
Wi-Fi模块报告
Wi-Fi模块报告
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引用百度百科)。
目前Wi-Fi在生活中运用已十分广泛,很多家庭中都会使用WiFi无线路由器,WiFi无线通信模便是一种可以将Arduino开发板接入wifi无线网络的模块。
WiFi无线通信模块,通过SPI接口与Arduino开发板相连。
原理:Arduino开发板可以通过SPI接口接收来自wifi模块的简单指令,也可以通过WiFi模块向网络中传送信息
将WiFi模块接入无线路由后
我们通过对程序的修改和编写,使得wifi模块可以作为Arduino开发板的一个指令输入接口,接入此无线路由的笔记本,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指定地址,同时向wifi模块
传送指令,指令再传给开发板,开发板作出反应,现已写入的指令有:
1.取消红外报警,访问http://19
2.168.1.102/a,对应2号管脚
2.开关风扇,开:访问http://192.168.1.102/c,或者直接点击页面上的按钮,对应4号管脚
关:访问http://192.168.1.102/d,对应4号管脚
由于部分浏览器会有缓存,有时会出现指令无效,可按f5刷新页面解决,手机浏览器也可以发送指令。
wifi模块的数据传输应用与开发
摘要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快的发展,以及手机、笔记本电脑的普及,用户对能够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WiFi通信技术在手机上网、电脑上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WiFi的发展与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快的发展。
WiFi的全称是Wireless Fidelity,又叫802.11b标准,是IEEE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它可以帮助用户访问电子邮件、Web和流媒体。
其主要特性为:速度快、可靠性高、通信距离远。
在开放性区域,通讯距离可达305米,在封闭性区域,通讯距离为76米到122米,在家庭上网、办公室上网和旅途上网方便快捷。
由于WiFi覆盖范围广、速度快、可靠性高、无需布线、健康安全及计费便宜等特点,已成为当今无线网络接入的主流标准,只要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集成了 WiFi 无线通信终端用户,就可以在WiFi覆盖区域内随时拨打或接听电话、快速浏览网页、下载或上传音视频文件、收发电子邮件,而无需担心花费太高和网速太慢等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的车站、机场、学校、办公密集区、繁华商场、图书馆、知名旅游景点都有WiFi信号的覆盖。
鉴于ARM微处理器的众多优点,随着国内外嵌入式应用领域的逐步发展,ARM微处理器必然会获得广泛的重视和应用[1]。
但是,由于ARM微处理器有多达十几种的内核结构,几十个芯片生产厂家,以及千变万化的内部功能配置组合,给开发人员在选择方案时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对ARM芯片做一些对比研究是十分必要的[2]。
基于WiFi的许多优点,我们对进行便携式电子产品开发的主流芯片ARM 架构下 WiFi 无线技术的研究,我使用并编写串口调试工具,成功的利用WiFi实现了电脑与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
关键词:WIFI;嵌入式系统;ARM微处理器;串口调试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more and more quickl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mobile phone, notebook computer, the user can access on demand whenever and wherever possible the more urgent, the application of WiF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mobile phone, computer Internet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WiFi is developed more and more rapidly in real life.WiFi is the abbreviation of Wireless Fidelity, also called 802.11b, is a IEEE definition of a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industry standards, is a personal computer, handheld devices (such as PDA, mobile phone), terminal in wireless connection with each other, which can help users to access e-mail, Web and streaming media.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are: speed, high reliability, long communication distance. In an open area, communication distance up to 305 meters, in the closed area, communication distance of 76 meters to 122 meters, in the family, office and travel on the Internet convenience.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Fi covering a wide range, fast speed, high reliability, no wiring, health security and billing is cheap,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standard of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as long as the electronic equipment to carry the integrated WiF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ers, WiFi can cover the area at any time to make or receive a call, fast browsing webpage, download or upload audio and video files, e-mail, without having to worry about the costs are too high and too slow speed etc.. At present, many of China's railway station, airport, school, office area, bustling shopping malls, library, the well-known tourist attractions are the WiFi signal coverage.In view of the many advantages of ARM microprocessor,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embedded application field, the ARM microprocessor will receive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applic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ARM microprocessor core structure up to a dozen, dozens of chip manufacturers, as well as the myriads of changes of the internal function combination, development staff brought certain difficulty, in the selection of programmes so, on the ARM chip do some comparative study is very necessaryMost of the advantages of WiFi Based on wireless technology research, we carried on portable electronic product development mainstream chip under the framework of ARM WiFi, I use and write the serial debugging tools, WiFi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realize the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the computer and the computer.Keywords: WIFI; embedded system; ARM;Serial debugging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引言 (5)第一章WiFi技术及其特点 (6)1.1 WiFi的概述 (6)1.2 WiFi的主要技术优势 (7)1.3 WIFI组建方法 (9)1.4 WiFi的应用与未来 (9)1.5 WiFi 是高速优先技术的补充 (11)第二章嵌入式系统与ARM11 (13)2.1嵌入式系统 (13)2.2 ARM11微处理器 (14)2.2.1 ARM处理器特点 (15)2.2.2 ARM内核 (15)2.2.3 ARM微处理器的应用选型 (16)第三章ARM11在wince下的WIFI数据传输测试 (18)3.1 WinCE系统概述 (18)3.2 WinCE系统组成 (18)第四章WIFI模块 (20)4.1产品综述 (20)产品技术规格: (21)4.2硬件说明 (22)4.2.1机械尺寸 (22)4.2.2功能说明 (22)4.3串口配置工具 (25)4.4搜索模块 (26)4.5设置各选项参数 (26)4.6提交配置 (27)4.7用户数据保存 (28)设计总结 (29)致谢词 (31)参考文献 (32)附录一参考文献 (34)附录二串口程序 (44)引言WiFi的全称是Wireless Fidelity,又叫802.11b标准,是IEEE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设计报告(2014—2015学年第2 学期)课程名称:基于WIFI 模块的无线测温传输系统班级:电子1204班学号: P1402120404,P1402120430姓名:陈磊周艳奎指导教师: 武晓光胡方强包亚萍袁建华毛钱萍2015年07月1.系统总体设计本章主要内容是论述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方案论证。
本系统由单片机、温度信号采集与A/D转换、人机交互、电源系统单元、通信单元五部分组成,功能模块具体实现的器件的不同,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及成本,为了达到高效、实用的目的,在系统设计之前的方案论证是十分重要的。
2.本系统工作流程系统上电初始化DS18B20进行数据的采集并将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传至单片机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串口将数据传至WiFi模块手机或电脑对wifi模块连接并接收数据单片机:该部分的功能不仅包括向温度传感器写入各种控制命令、读取温度数据、数据处理。
单片机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及数据处理核心。
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本部分的主要作用是用传感器检测模拟环境中的温度信号,温度传感器上电流将随环境温度值线性变化。
再把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使用A/D转换器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成单片机能够进行数据处理的数字电压信号,本设计采用的是数字温度传感器,以上过程都在温度传感器内部完成。
电源系统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功能是为单片机提供适当的工作电源,同时也为其他模块提供电源。
在本设计当中,电源系统输出+5 V 的电源。
3.单片机主控单元本部分主要介绍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单片机系统的扩展,一般是以基本最小系统为基础的。
所谓最小系统,是指一个真正可用的单片机最小配置系统,对于片内带有程序存储器的单片机,只要在芯片外接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就是一个小系统了。
小系统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石。
本电路的小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块AT89S51芯片、复位电路及时钟电路。
AT89S51单片机:AT89S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8051指令系统及引脚。
4K字节可系统编程的Flash程序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32个I/O口线,看门狗(WDT),两个数据指针,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
同时,AT89S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
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P0是一个8 位双向I/O 端口,端口置1时作高阻抗输入端,作为输出口时能驱动8 个TTL电平。
对内部Flash 程序存储器编程时,接收指令字节;校验程序时输出指令字节,需要接上拉电阻。
在访问外部程序和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0口是分时转换的地址(低8 位)/数据总线,访问期间内部的上拉电阻起作用。
P1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准双向I/0 端口。
输出时可驱动4 个TTL电平。
端口置1 时,内部上拉电阻将端口拉到高电平作输入用。
对内部Flash 程序存储器编程时,接收低8 位地址信息。
P2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准双向I/0 端口。
输出时可驱动4 个TTL电平。
端口置1 时,内部上拉电阻将端口拉到高电平作输入用。
对内部Flash 程序存储器编程时,接收高8 位地址和控制信息。
在访问外部程序和16 位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送出高8 位地址。
而在访问8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其引脚上的内容在此期间不会改变。
P3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准双向I/0 端口。
输出时可驱动4 个TTL电平。
端口置1 时,内部上拉电阻将端口拉到高电平作输入用。
对内部Flash 程序存储器编程时,接控制信息。
除此之外P3 端口还有第二功能。
P3口引脚的第二功能,如表4-2所示:表4-2 P3口引脚第二功能P3口引脚第二功能P3.0 串行通信输入(RXD)P3.1 串行通信输出(TXD)P3.2 外部中断0(INT0)P3.3 外部中断1(INT1)P3.4 定时器0 输入(T0)P3.5 定时器1 输入(T1)P3.6 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复位电路:计算机在启动运行的时候都需要复位,使中央处理器CPU和系统中的其他部件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且从这个初始状态开始工作。
单片机的复位是靠外部电路实现的,MCS-51单片机有一个复位引脚RST,高电平有效。
MCS-51单片机通常采用上电自动复位和按钮复位两种。
复位电路的基本功能是系统上电时,RC电路充电,RST 引脚出现正脉冲,提供复位信号直至系统电源稳定后,撤销复位信号,为可靠起见,电源稳定后还要经一定的延时,才撤销复位信号,以防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分合过程中引起的抖动而影响复位。
图3-2中的RC 复位电路可以实现上述基本功能。
调整RC 常数会令对驱动能力产生影响。
时钟电路:时钟电路提供单片机的时钟控制信号,单片机时钟产生方式有内部时钟方式和外部时钟方式。
最常用的是内部时钟方式是采用外接晶振和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
瓷片电容的取值对振荡频率输出的稳定性、大小及振荡电路的起振速度都有一定的影响。
内部方式时,时钟发生器对振荡脉冲二分频,如晶振为12MHz,时钟频率就为6MHz。
晶振的频率可以在1MHz-33MHz内选择。
电容取30PF 左右。
XTAL1是片内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输入端,XTAL2 则是输出端,使用外部振荡器时,外部振荡信号应直接加到XTAL1,而XTAL2 悬空。
单片机最小系统如图4-2所示:P1.01P1.12P1.23P1.34P1.56P1.45P1.67P1.78RST(VPD)9P3.0(RXD)10P3.1(TXD)11P3.2(INT0)12P3.3(INT1)13P3.4(T0)14P3.5(T1)15P3.6(WR)16P3.7(RD)17XTAL218XTAL119GND 20VCC 40P0.039P0.138P0.237P0.336P0.435P0.534P0.633P0.732EA/VDD 31ALE/PROG30PSEN 29P2.728P2.627P2.526P2.425P2.324P2.223P2.122P2.021U2AT89S518.2KR430pFC930pF C1022uFC3VCCVCC LCD_D0LCD_D1LCD_D2LCD_D3LCD_D4LCD_D5LCD_D6LCD_D7LCD_E LCD_RS LCD_RW 1KR5S1DS2DS1510R6510R712Y1KEY_1KEY_2KEY_3KEY_4OUT_1OUT_2OUT_3DQ RXD TXD图 4-2 最小系统图4.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1、DS18B20的主要特性1.1、适应电压范围更宽,电压范围:3.0~5.5V ,在寄生电源方式下可由数 据线供电 1.2、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在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1.3、 DS18B20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唯一的三线上,实现组网多点测温1.4、DS18B20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全部 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形如一只三极管的集成电路内1.5、温范围-55℃~+125℃,在-10~+85℃时精度为±0.5℃1.6、可编程 的分辨率为9~12位,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0.5℃、0.25℃、0.125℃和0.0625℃,可实现高精度测温1.7、在9位分辨率时最多在 93.75ms 内把温度转换为数字,12位分辨率时最多在750ms 内把温度值转换为数字,速度更快1.8、测量结果直接输出数字温度信号,以"一线总线"串行传送给CPU,同时可传送CRC 校验码,具有极强的抗干扰纠错能力1.9、负压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芯片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
2、DS18B20工作原理2.1初始化时序见图 4-4主机总线 to 时刻发送一复位脉冲(最短为 480us 的低电平信号)接着在 tl 时刻释放总线并进入接收状态DSl820 在检测到总线的上升沿之后等待 15-60接着DS1820 在 t2 时刻发出存在脉冲(低电平持续60-240 us)如图中虚线所示图4-4DS18B20初始化时序图程序:Init_DS18B20(void)//初始化ds1820{DQ = 1; //DQ复位_nop_();_nop_(); //稍做延时2msDQ = 0; //单片机将DQ拉低,发出复位脉冲(要求480us~960us)Delay(70); //精确延时566usDQ = 1; //拉高总线(要求16~60us)Delay(5); //延时46uspresence = DQ; //如果=0则初始化成功 =1则初始化失败Delay(25);DQ = 1;return(presence); //返回信号,0=presence,1= no presence}2.2读时间隙见图 4-5 主机总线 to 时刻从高拉至低电平时总线只须保持低电平 l7ts之后15捍 s 也就是说t 2 时刻前主机必须完成读位并在to 后的 60μs一120μs 内释放总线读位子程序(读得的位到C中)图4-5读时间隙时序图程序:ReadOneChar(void){unsigned char i=0;unsigned char dat = 0;for (i=8;i>0;i--){DQ = 0; // 给脉冲信号dat>>=1;DQ = 1; // 给脉冲信号if(DQ)dat|=0x80;delay(4);}return(dat);}2.3写时间隙当主机总线 to 时刻从高拉至低电平时就产生写时间隙从 to 时刻开始 15us 之内应将所需写的位送到总线DSl820 在 t1为15-60us 间对总线采样若低电平写入的位是 0见若高电平写入的位是连续写 2 位间的间隙应大于 1us ,见图4-6。
图4-6写时间隙时序图程序:WriteOneChar(unsigned char dat){unsigned char i=0;for (i=8; i>0; i--){DQ = 0;DQ = dat&0x01;delay(5);DQ = 1;dat>>=1;}}3、DS18B20的应用电路DS18B20测温系统具有测温系统简单、测温精度高、连接方便、占用口线少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