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汽车行业的看法和己见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汽车行业的看法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摘要:汽车是最重要的现代交通工具。汽车也是数量最多、最普及、活动范围最广泛、运输量最大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哪种交通工具可与汽车的作用媲美。正因如此,汽车在过去数十年中已迅速发展成为最主要、最受青睐的交通工具。当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汽车市场,但是国外的品牌大行其道,占据着主要的市场,我们的自主品牌只能在低端市场相互厮杀,在中级车市场与国外大牌根本无法抗衡,本文根据国外汽车工业成功发展的经验,提出些个人对汽车行业的看法。

据美国汽车行业权威杂志公布:根据各国和地区政府公布的汽车注册量及历史上汽车保有量,截至2011年8月16日,全球处于使用状态的各种汽车,包括轿车、卡车以及公共汽车等的总保有量已突破10亿辆,其中中国增速世界第一。

近些年来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汽车销售行业也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进入了旺季。总体来说中国的汽车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人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转变,刚开始中国人还是那种传统的观点,攒够了资金再去买,但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价格越来越高,本来这些钱在自己以前想买这些东西的时候可以买到,可是由于物价上升而无法买到,所以很多商家也给了顾客一个提前消费的机会,可以进行分期付款,这大大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汽车市场需求的增大也带动了汽车售后市场发展,同时也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一些4S店也应运而生,因此汽车服务已经成为汽车市场竞争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而过去的产品技术.价格.质量的竞争在不断的缩小。顾客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加强,所以汽车经销商想要生存就要提高服务,转的就是服务的钱,没有了好的服务就没有了顾客,没有了顾客经销商也就无法生存。

我国汽车行业已经有了60年的发展历程,这六十年对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已经是一个很长的发展时期,中国的汽车市场业到了崛起的时候,同时这也取决于我们怎样去运用前面的这些铺垫来发展中国汽车市场。现在的汽车类院校也在不断增加当然人数也在增加,这也说明了中国政府正在致力于将中国的汽车市场专门化和专业化,这也正在改善中国汽车市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汽车前景是空前的,也是开阔的。

创建本土知名品牌中国还缺什么?

消费者买某一品牌,实质买的是一种产品质量、消费安全的承诺或信用保证。品牌本身

只是一个标识,关键是其背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没有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营销能力和融资能力,以及良好的组织管理结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汽车工业在战争废墟上几乎从零起步,在不到三十年里的时间里靠着“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就以其省油、轻便、低排放等鲜明特征,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汽车强国。

同样作为汽车工业后进国的韩国,有着起步晚、工业基础薄弱的大背景。但是,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韩国汽车在世界汽车市场也赢得了一席之地。韩国汽车工业的成功靠的也是“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企业首先要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积累能力;然后是采取各种形式的对外合作,逐步提高开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主的目标。

此外,中国企业还要注重提升综合素质。技术固然重要,但不是一切。海尔能畅销国内外,不在于其技术高人一等,而在于其服务更优更快。国内汽车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除了技术,更有企业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市场营销、融资能力等方面,以及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尽管技术是当前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前沿,但它毕竟仅是品牌要素之一。品牌竞争力是由不同竞争力要素有机联系而成的整体竞争实力,分散的技能、专长和竞争力要素都不成其为竞争力。很难想像在其他竞争力要素严重缺乏或发育不良的情况下,单靠技术要素的加强,就能够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

汽车生产的复杂性和规模化,决定了生产组织和管理也是影响品牌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丰田品牌能饮誉国际,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创造的“丰田生产”方式,它通过产业组织结构的重新构建,特别是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分工模式、零部件采购体系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丰田生产”方式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管理革命,自上世纪80年代后,国际汽车业普遍实行的“精益生产”方式,就是脱胎于丰田生产方式。由此可见,技术固然重要,但与企业组织、市场营销、融资能力等相比,其对品牌竞争力的实质性提高方面不一定更有效用。

由上可知,中国汽车要出名牌,企业就不能把目光只盯在技术上,还要提高自己的管理、营销和融资等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迎头赶上,创建出自己的名牌。

参考文献:

[1]陈家瑞.汽车构造第五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 毕忠华.日本、韩国、巴西三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D].长春:吉林大

学,2005.

[3]张军元.日本汽车产业创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4]冯超.2009—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里程碑和新征程[J].汽车工程,2009.

[5]蒋东华.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其启示[D].长春:吉林大学,2007.

[6]张勇军.中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7]/view/62c60b1afad6195f312ba632.html

[8]/view/8f28eb210722192e4536f643.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