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生化鉴定
沙门氏菌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062eb99a6bec0975f465e27e.png)
沙门氏菌检验程序
36 ℃±1 ℃,18 h~24 h XLD(或HE、科玛嘉显色培养基) 36 ℃±1 ℃,18 h~24 h
挑取可疑菌落
TSI,赖氨酸,NA, 靛基质, 尿素 (pH 7.2), KCN H2S+靛基质- 尿素KCN- 赖氨酸+ H2S+ 靛基质 + 尿 素- KCN-赖氨酸+ H2S-靛基质-尿素 -KCN- 赖氨酸+/-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4)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桂华
1 前增菌; 2选择性增菌;
3 分离;
4 生化鉴定;
5. 血清学鉴定;
6.报告。
1 2 3 4 5
前增菌 选择性增菌 分离 鉴定 报告
检样 25g(mL)样品+225 mLBPW 36 ℃±1 ℃,8 h~18h 1 mL+TTB 10 mL 42 ℃±1 ℃,18 h~24 h BS 36 ℃±1 ℃,40 h~48 h 1 mL+SC10 mL
河生肠杆菌20E鉴定结果
应用一系列小的多孔的聚苯乙烯卡片进行测试,卡片含 有干燥的抗菌药物和生化基质。先制备一定浓度的欲鉴定菌
株的菌悬液,然后将菌悬液接种到各种细菌的小卡上,将其
放入具有读数功能的孵箱内,每隔一定时间,仪器会自动检 测培养基的发酵情况,并换算成能被计算机所接受的生物编
码。最后由计算机判定,打印出鉴定结果。
I-BS
C-HE
I-HE
I-XLD
C-XLD(变形菌落-错误)
样品+BPW+SC+BS
I-BS
C-BS
C-BS
I-BS
I-BS
C-BS
北京兰桥生化有限公司沙门氏菌生化鉴定套装使用说明书
![北京兰桥生化有限公司沙门氏菌生化鉴定套装使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95832fa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1c.png)
S012沙门氏菌生化鉴定套装使用说明书产品介绍用于SN 0170-1992中沙门氏菌的生化鉴定试验。
该套装由10支安瓿瓶组成,包括8项生化试验。
接种可疑菌落悬浊液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生化现象,并结合标准判定鉴定结果。
生化鉴定套装明细需自备材料1、10套×10支安瓿瓶1、无菌水2mL2、10支一次性塑料滴管2、安瓿瓶架(可从本公司另购)3、1支0.5麦氏浊度比浊管配套试剂:靛基质试剂、VP甲乙液试剂、无菌液体石蜡注:一份生化鉴定套装可鉴定10个可疑菌落使用说明1.实验准备:取出安瓿瓶,朝易折点(瓶颈上方蓝点)反方向用力折断瓶颈,按顺序插入安瓿瓶架中,作好标记。
2.菌悬液的制备:➢取一支盛有2mL0.85%生理盐水的试管;➢用接种针挑取可疑菌落至无菌水中;➢仔细研磨,与标准0.5麦氏浊度比浊管比较,制成0.5个麦氏浊度的均匀菌悬液。
3.接种与培养:➢用接种针挑取制备好的0.5个麦氏浊度的均匀菌悬液划线、穿刺接种于三糖铁琼脂中;➢再用接种针挑取制备好的0.5个麦氏浊度的均匀菌悬液分别划线接种于VP固体琼脂和卫矛醇半固体培养基中;➢使用一次性塑料滴管吸取0.5个麦氏浊度的菌悬液,依次滴入制备好的安瓿瓶中,每瓶3滴;➢如无特殊说明,培养温度均为36℃±1℃(无需加盖)。
结果判定结合结果判定表和SN 0170-1992进行结果判定。
保存条件和保质期2-8℃冷藏保存,保质期为一年。
结果判定表试验项目阴性结果阳性结果目标菌生化现象培养时间(h)说明三糖铁斜面K 斜面 A K18h-24h用接种针挑取同一可疑菌落先在斜面划线,再于底层穿刺。
底层K 底层 A A硫化氢不变黑硫化氢变黑阴性或阳性产气无气孔产气有气孔阴性或阳性吲哚无色玫瑰红色阴性18h-24h 滴加2-3滴靛基质试剂,即刻观察结果。
VP半固体琼脂动力不扩散生长动力扩散生长阳性18h-24h用接种针挑取同一菌落穿刺。
培养后依次滴加6滴甲液、2滴乙液,10-30min内观察结果。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72b24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f.png)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主要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其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生化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下面是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培养分离沙门氏菌可以通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分离来检测。
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包括XLD培养基、SS培养基和BS培养基等。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并采用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进行培养。
沙门氏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红色或无色的菌落,可以通过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2. 生化检测生化检测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代谢产物或酶活性来进行的。
常用的生化检测方法包括气体产生试验、亚甲蓝试验和尿嘧啶酸试验等。
气体产生试验通过观察沙门氏菌在培养基中是否产生氢气或硫化氢气体来判断其存在。
亚甲蓝试验则是通过观察沙门氏菌对亚甲蓝的还原作用来进行检测。
尿嘧啶酸试验则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产生的尿嘧啶酸来进行。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血清中对沙门氏菌特异性抗体的存在来进行的。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在这些方法中,沙门氏菌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物或荧光产物,从而判断是否感染沙门氏菌。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序列来进行的。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杂交和基因测序等。
PCR方法可以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沙门氏菌基因的特定片段,从而进行检测。
核酸杂交可以通过与沙门氏菌特异性探针结合,形成杂交信号来进行检测。
基因测序则可以直接检测沙门氏菌菌株中的特定基因序列,确定其身份。
总结: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生化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可以提供准确鉴定和检测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0c052b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d.png)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
沙门菌属(Salmonell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包括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
生化鉴定是通过对菌株在特定条件下的生化反应进行观察和测定,来确定细菌属种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的一些常见步骤和反应:
1.肠杆菌科的鉴定:通过常规方法,首先将细菌鉴定为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成员。
2.气体生成反应: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通常会在肠杆菌科的气体生
成反应中产生气体,例如在Triple Sugar Iron Agar(TSI)培养
基上,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产生气体的反应为气体产生、葡萄糖
发酵,而乳糖和蔗糖不发酵。
3.硫化物产生: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通常能够产生硫化物,这可以
在Kligler Iron Agar(KIA)培养基上观察到。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在KIA上的反应为气体产生、葡萄糖和乳糖发酵,并产生硫化
物,而蔗糖不发酵。
4.尿素分解: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通常不能分解尿素。
5.麦尔加亮蓝(Malachite Green)试验:这是一种用于检测沙
门菌的方法。
在该试验中,沙门菌产生麦尔加亮蓝的颜色反应。
请注意,生化鉴定方法可能因实验室和使用的培养基而有所不同。
此外,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也成为鉴定细菌属种的重要工具。
因此,在进行细菌鉴定时,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来确保准确性。
如果你有具体的实验室样品,建议向专业的微生物实验室寻求
帮助。
沙门氏菌检验原始记录
![沙门氏菌检验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7473163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a.png)
D
E
阳性
报告
检验员: 审核员:
4.分别划线BS和沙门氏显色培养基;于36℃±1℃培养40~48h(BS)或18~24h(沙门氏显色培养基)观察典型菌落;
5.据生化鉴定试剂盒要求做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据生化鉴定结果做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
样品
观察结果
项目
是否典型菌落
血清学鉴定
三糖铁琼脂
靛基质
尿素
KCN
赖氨酸
ONPG
甘露醇
山梨醇
抗原O
抗原H
□液体样品:吸取25mL于样品置于盛有225mLBPW的无菌均质袋内,振荡混匀。
检验程序
1.实验采集抽样方案来自GB4789.1;
2.上述样品匀液于36℃±1℃培养8~18h;
3.移取1mL转种于10mLTTB内42℃±1℃培养18~24h;移取1mL转种于10mLSC内36℃±1℃培养18~24h;
沙门氏菌检验原始记录表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检验项目
沙门氏菌检验
检验日期
检验地点
BSL-2实验室
温湿度(℃,RH%)
检验依据
GB 4789.4—2016
判定依据
检验仪器
生化培养箱均质器电子天平
生物安全柜
检验试剂
BPW,TTB、SC增菌液,BS平板,沙门氏显色平板,生化鉴定试剂盒,诊断血清等
样品制备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无菌称取25g样品,置于盛有225mLBPW的无菌均质袋内,拍击式均质器均质1min~2min。
hbi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
![hbi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https://img.taocdn.com/s3/m/41bcf2a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f.png)
hbi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一、鉴定条包含的生化反应项目。
1. 三糖铁(TSI)试验。
- 原理:三糖铁琼脂中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以及硫酸亚铁铵等成分。
沙门氏菌通常发酵葡萄糖,产酸使底层变黄,由于不发酵乳糖和蔗糖(或发酵缓慢),斜面保持红色或变为粉红色。
同时,沙门氏菌可产生硫化氢,与硫酸亚铁铵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 结果判定:典型的沙门氏菌在三糖铁琼脂上表现为底层变黄,斜面变红,有黑色沉淀。
但也有一些非典型菌株可能出现不同结果,需要结合其他试验综合判断。
2.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 原理:某些细菌具有赖氨酸脱羧酶,可将赖氨酸脱羧产生尸胺。
该反应会使培养基的pH值升高。
- 结果判定:如果试验管颜色变为紫色(碱性反应),表明赖氨酸脱羧酶阳性,沙门氏菌赖氨酸脱羧酶通常为阳性。
如果颜色不变(黄色或保持原色)则为阴性。
3. 鸟氨酸脱羧酶试验。
- 原理:与赖氨酸脱羧酶试验类似,鸟氨酸脱羧酶作用于鸟氨酸产生腐胺,引起pH值变化。
- 结果判定:阳性结果为试验管变为紫色,沙门氏菌鸟氨酸脱羧酶多为阳性,但不同血清型可能存在差异。
4. 靛基质试验。
- 原理:某些细菌可分解色氨酸产生靛基质,靛基质与试剂(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
- 结果判定:加入试剂后,若培养基变为红色则为阳性,沙门氏菌靛基质试验通常为阴性。
5. 尿素酶试验。
- 原理: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培养基的pH值升高。
- 结果判定:如果培养基变为粉红色或红色为阳性,沙门氏菌尿素酶试验为阴性。
6. 甘露醇发酵试验。
- 原理:甘露醇是一种糖类,可被某些细菌发酵产酸,使培养基pH值下降。
- 结果判定:如果培养基颜色变黄(酸性反应),表明甘露醇发酵阳性,沙门氏菌通常甘露醇发酵阳性。
7. 山梨醇发酵试验。
- 原理:山梨醇可被细菌发酵,产生酸性代谢产物改变培养基pH值。
- 结果判定:培养基变黄为阳性,沙门氏菌山梨醇发酵情况因血清型而异,部分沙门氏菌山梨醇发酵阳性,部分阴性。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7e9f2d0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4.png)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摘要:一、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简介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生化特性三、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定方法四、鉴定结果及应用正文: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属于沙门氏菌属。
它可引起乙型副伤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下面将从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生化特性、鉴定方法和鉴定结果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简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简称乙副沙门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
其菌落呈红色、湿润、光滑,无臭味。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可以通过食物、水、接触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生化特性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在生化试验中,有以下特点:1.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2.发酵蔗糖、阿拉伯糖、木糖,产酸,不产气。
3.产氨,靛基质试验阳性。
4.甲基红试验阳性。
5.V-P 试验阴性。
6.柠檬酸盐利用试验阳性。
7.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
三、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定方法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
其中,生化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
如上所述,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在生化试验中具有独特的特点,通过观察这些特点,可以初步鉴定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血清学试验则可以进一步确认鉴定结果。
四、鉴定结果及应用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定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鉴定,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感染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对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定也有助于食品安全监测和动物疫病的诊断。
沙门氏菌鉴定流程
![沙门氏菌鉴定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7b0a1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4.png)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式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检查、ELISA法检查等,能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1、血常规检查:感染沙门氏菌时,多数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出现偏低的情况,大儿童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出现升高的现象,该项结果可以辅助诊断沙门菌病。
2、便常规检查:感染沙门氏菌以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黏液样变或血便的情况,通过明确患者急性胃肠炎的症状来辅助诊断沙门菌病。
3、ELISA法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沙门菌抗原、抗体是否出现异常的情况,有助于沙门菌感染的诊断。
除此之外,沙门氏菌的检测方式还包括B超检查、肥达试验等,如果自身的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感染病科进行检查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沙门氏菌的鉴定流程
![沙门氏菌的鉴定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eb63fb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3.png)
沙门氏菌的鉴定流程
沙门氏菌的鉴定流程一般如下:
1. 根据临床病例的表现和样品来源等信息,初步判断可能为沙门氏菌感染。
2. 采集患者样品,包括血液、尿液、粪便、呕吐物等,或者食品、水等环境样品。
3. 进行细菌分离和培养,采用通常的细菌培养基,如MacConkey培养基、血液琼脂培养基等,在37℃下培养24小时以上。
4. 进行生化鉴定,根据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进行鉴定,常用的包括氧化氢酶试验、半胱氨酸脱脲酶试验、甲基红反应等。
5. 检测血清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血凝试验(Widal试验)等,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水平的变化和滴度。
6. DNA分型鉴定,通过PCR技术扩增沙门氏菌的特定片段进行分型鉴定。
综合上述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等信息,可以初步确认是否为沙门氏菌感染,进一步确定病情和治疗方案。
沙门菌生化部分检查
![沙门菌生化部分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365f0e7931b765ce0508144b.png)
沙门氏菌检验5.3 生化试验5.3.1 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直接挑取数个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三糖铁琼脂。
在三糖铁琼脂内,肠杆菌科常见属种的反应结果见表2。
表2 肠杆菌科各属在三糖铁琼脂内的反应结果说明:在三糖铁琼脂内只有斜面产酸并同时硫化氢(H2S)阴性的菌株可以排除,其他的反应结果均有沙门氏菌的可能,同时也均有不是沙门氏菌的可能。
5.3.2 在接种三糖铁琼脂的同时,再接种蛋白陈水(供做靛基质试验)、尿素琼脂(pH7.2)、氰化钾(KCN)培养基和赖氨酸脱竣酶试验培养基及对照培养基各1管,于36±1℃培养18~24h,必要时可延长至48h,按表3判定结果。
按反应序号分类,沙门氏菌属的结果应属于A1、A2和B1,其他5种反应结果均可以排除。
表3 肠杆菌科各属生化反应初步鉴别表5.3.3 反应序号A1:典型反应判定为沙门氏菌属。
如尿素、KCN和赖氨酸3项中有1项异常,按表4可判定为沙门氏菌。
如有2项异常,则按A3判定为弗劳地氏柠檬酸杆菌。
表45.3.4 反应序号A2:补做甘露醇和山梨醇试验,按表5判定结果。
表55.3.5 反应序号B1:补做ONPG。
ONPG十为大肠埃希氏菌,ONPG-为沙门氏菌。
同时,沙门氏菌应为赖氨酸+,但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为赖氨酸-。
5.3.6 必要时按表6进行沙门氏菌生化群的鉴别。
表6沙门氏菌属各生化群的鉴别5.4 血清学分型鉴定具体内容见GB/T4789.4-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中6.4。
5.5 菌型的判定和结果报告综合以上生化试验和血清学分型鉴定的结果,按照GB/T4789.4-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中表8或有关沙门氏菌属抗原表判定菌型,并报告结果。
注:本文参照GB/T4789.4-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伤寒沙门氏菌鉴定流程
![伤寒沙门氏菌鉴定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7faf1c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8.png)
伤寒沙门氏菌鉴定流程1. 标本采集。
- 可采集血液、粪便、尿液、骨髓等标本。
血液在病程第1 - 2周采集,粪便在病程第2周后采集,尿液在病程第3 - 4周采集,骨髓穿刺液可在病程各期采集。
2. 初步检查。
- 涂片染色。
- 取粪便或离心后的尿沉渣、骨髓穿刺液等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
伤寒沙门氏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有周身鞭毛能运动。
- 分离培养。
- 将标本接种于增菌培养基(如胆汁肉汤),血液标本需先接种于血培养瓶中增菌。
- 增菌后转种至选择性培养基,如SS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等。
在SS琼脂平板上,伤寒沙门氏菌形成无色透明、中等大小、边缘整齐的菌落,因不发酵乳糖而与乳糖发酵菌相区别。
3. 生化鉴定。
- 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试验。
- 糖发酵试验:伤寒沙门氏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蔗糖等。
- 吲哚试验:阴性,不产生吲哚。
- 甲基红试验:阳性。
- V - P试验:阴性。
-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阳性。
- 硫化氢试验:阳性,可产生黑色硫化亚铁沉淀。
4. 血清学鉴定。
- 玻片凝集试验。
- 用已知的伤寒沙门氏菌O、H、Vi抗原的诊断血清与待检菌进行玻片凝集试验。
如果与O抗原血清凝集,再用H抗原血清进行凝集试验,确定血清型别。
Vi抗原的检测有助于发现带菌者。
5. 分子生物学鉴定。
- 对于一些难以鉴定的菌株,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
- 设计针对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如鞭毛蛋白基因等)的引物,进行PCR扩增。
若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则可判定为伤寒沙门氏菌。
国内罕见沙门氏菌的鉴定及耐药情况分析
![国内罕见沙门氏菌的鉴定及耐药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287b4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4.png)
国内罕见沙门氏菌的鉴定及耐药情况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罕见沙门氏菌的血清学分型及耐药现状。
方法结合API 20E系统生化反应、血清学分型及药敏试验对罕见沙门菌进行分析鉴定。
结果18株罕见沙门氏菌鉴定出10个血清型,非A-F群有5株。
18株沙门氏菌均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敏感,6株耐3种及3种以上抗生素。
结论 18株罕见沙门氏菌从海珠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发现,国内少见报道,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分离株存在不同程度的抗生素耐药。
关键词:沙门氏菌;血清学分型;耐药;药敏试验非伤寒沙门氏菌(NTS)是指伤寒、副伤寒除外的其他血清型的沙门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1]。
近年来,与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相比,NTS 的感染明显上升,据报道,我国细菌性肠胃炎的致病菌中,NTS仅次于副溶血性弧菌,位居致病菌的第二位[2]。
血清学分型是非伤寒沙门氏菌的传统分型方法,到目前为止已鉴定2500多种[3]。
作者从餐饮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肛拭子中检测分离出18株罕见的沙门氏菌,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标本来自广州市海珠区餐饮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肛拭子。
1.2试剂沙门氏菌亚硒酸半胱氨酸盐增菌液(生产批号:1076011),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为法国科玛嘉公司生产(生产批号:J0420Y);BS琼脂(生产批号:1067362)、三糖铁琼脂(生产批号:1091421)均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沙门氏菌分类血清购自泰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4599);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60种)购自宁波天润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101);细菌鉴定生化管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5107395);API 20E肠道细菌鉴定试剂盒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批号:1006934990);12种抗生素药敏纸片(英国OXOID公司):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甲氧苄啶、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奈定酸。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6df0e4beb9f3f90f77c61b5e.png)
沙门氏菌生化试验判定步骤三糖铁琼脂原理分析:本培养基适合于肠杆菌科的鉴定。
用于观察细菌对糖的利用和硫化氢(变黑)的产生。
该培养基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的比例为10:10:1,只能利用葡萄糖的细菌,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
而发酵乳糖的细菌(e.coli),则产生大量的酸,使整个培养基呈现黄色。
如培养基接种后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和培养基中的铁盐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沉淀。
底层产酸:是因为细菌分解糖类物质使酚红退色变黄。
斜面产碱,低层产酸:是细菌分解葡萄糖(不能分解乳糖和蔗糖),由于量较少进而分解蛋白胨而产碱变红。
因为底层是厌氧环境,葡萄糖分解慢,24小时培养后还没分解蛋白胨产碱;而斜面是需氧环境分解较快,一般8小时左右就把葡萄糖分解完(此时斜面也是酸性),但继而分解蛋白胨产碱,斜面又转为碱性。
2-志贺氏菌: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乳糖,不产生H2S。
4-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大多数能分解乳糖,不产生H2S。
3-沙门氏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大多数产生H2S,多数产气。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1、试验管及对照管均要加一层约10mm厚的灭菌石蜡或矿物油以覆盖表面,此可使培养基中的溶解氧通过细菌消耗掉,并控制培养基的pH。
2、阳性试验管培养初期(10—12h)因发酵葡萄糖产酸变黄,继续培养由于氨基酸脱羧产生胺类而使培养基由酸变碱,故又由黄变为紫色。
阴性试验管则始终呈黄色。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1)原理:某些细菌可产生氨基酸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生成胺和二氧化碳。
由于胺的生成使培养基变为碱性,可用指示剂指示出来。
?(2)方法:将待检菌分别接种于1支氨基酸(赖氨酸,鸟氨酸或精氨酸)脱羧酶试验管和1支氨基酸脱羧酶对照管(无氨基酸),各覆盖至少0.5cm高度的无菌石蜡油,35℃孵育1~4d,观察结果。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c7b73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d.png)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沙门氏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通常存在于一些动物体内,例如家禽和家畜的肠道内。
它们也有可能通过食物和水传播到人体内,导致沙门氏菌感染。
本文将介绍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的相关内容。
1.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1)血清凝集反应法以沙门氏菌的特异性抗原与沙门氏菌患者血清反应,观察血清凝集是否发生,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沙门氏菌。
这种方法快速简便,但准确度较低。
(2)细菌培养法将患者样本培养在含有沙门氏菌生长所需营养物的培养基上,观察是否出现菌落,来判断是否感染了沙门氏菌。
这种方法耗时较长,但准确度较高。
沙门氏菌的感染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因此对沙门氏菌的分析也非常重要。
(1)简单的感染症状一般情况下,沙门氏菌感染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3天内出现,并可持续数日至数周不等。
(2)食品检测沙门氏菌通常通过食物途径传播,因此食品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食品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可通过简单的生化方法来鉴定。
(3)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对于沙门氏菌感染的治疗,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以确保所选择的抗生素对沙门氏菌有效。
3. 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1)注意卫生沙门氏菌多数存在于家禽和家畜的肠道内,因此在处理家禽和家畜时应注意卫生,避免沙门氏菌感染。
食品加工时应注意卫生,使用新鲜食材,逐层消毒,避免沙门氏菌感染。
(3)加强个人卫生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沙门氏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包括勤洗手,不用食指挖鼻孔和耳朵等行为,不用手接触眼睛、口鼻、食物等等。
4. 总结以上就是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的相关内容。
沙门氏菌属于一类较为常见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因此,对沙门氏菌进行检验及分析,以及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沙门氏菌属生化反应
![沙门氏菌属生化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fd1b16cbf8c75fbfc77db228.png)
6
7 8 9 10 11 12
尿素酶试验阴性,生化反应2~5项中任二 项或二项以上不符合沙门氏菌特性
符合亚利桑那菌生化特性 符合亚利桑那菌生化特性 尿素酶试验阳性 尿素酶试验阴性,生化反应3~5项中任一 项不符合亚利桑那菌特性 尿素酶试验阴性,生化反应2~5项中任一 项不符合亚利桑那菌特性 尿素酶试验阴性,生化反应2~5项中任二 项或二项以上不符合亚利桑那菌特性 “O”因子血清分群阳性 “O”因子血清分群阴性 “O”因子血清分群阳性 “O”因子血清分群阴性 菌落典型,镜检革兰 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非沙门氏菌
亚利桑那菌 亚利桑那菌 非亚利桑那菌 亚利桑那菌 非亚利桑那菌 非亚利桑那菌
注:1.丙二酸钠试验阴性,卫矛醇试验反应不定的菌株,按上述1~6类别结果进行判断。 2.丙二酸钠试验阳性,卫矛醇试验阴性的菌株,按上述7~12类别结果进行判断。 3.如以上生化项目仍不能判定时,可按P.R.爱德华,W.H.爱文:《肠杆菌科的鉴定》,扩大必要的生化试验。结合血 清学作综合判定。
三糖铁琼脂和尿素酶琼脂筛选
三糖铁琼脂 斜面 K A K A K 底层 A A A A K 产气 +(-) +(-) +(-) +(-) +/硫化氢 +(-) +(-) +(-) +(-) +/+ + +/可疑沙门氏菌属 可疑亚利桑那菌 非沙门氏菌属 非沙门氏菌属 非沙门氏菌属 尿素酶琼脂 初步判断
血清学试验
检查培养物有无自凝性 检查“O”抗原
检查“Vi”抗原
三糖铁琼脂和赖氨酸脱羧酶培养基筛选
三糖铁琼脂 斜面 K K A A K 底层 A A A A K 产气 +(-) +(-) +(-) +(-) +/硫化氢 +(-) +(-) +(-) +(-) +/赖氨酸脱羧酶 培养基 + + +/初步判断 可疑沙门氏菌属 可疑沙门氏菌属 可疑亚利桑那菌 非沙门氏菌属 非沙门氏菌属
沙门氏菌检验详细流程
![沙门氏菌检验详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40b0454168884868762d645.png)
沙门氏菌属各生化群的鉴别
必要时按此表进行沙门菌生化群鉴定
项目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卫矛醇 +
+
-
-
+
-
山梨醇 +
+
+
+
+
-
水杨苷 -
-
-
+
-
-
ONPG -
-
+
-
+
-
丙二酸 -
+
+
-
-
-
盐
KCN
-
-
-
+
+
-
注:+表示阳性; -表示阴性。
沙门菌的其他鉴定
• API 20E • VITEK32 GNI+ 卡片
沙门菌的血清学鉴定
无菌均质袋
选择性增菌与分离
• 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1 mL, 转种 于10 mL TTB 内, 于42 ±1 ℃培养18 ~24 h。 同时, 另取1 mL, 转种于10 mL SC内, 于36 ±1 ℃培养18 ~24 h。
• 分别用接种环取增菌液1环, 划线接种于一个BS琼 脂平板和一个XLD琼脂平板(或HE琼脂平板或显色 培养基平板)。于36 ±1 ℃分别培养18 ~24 h (XLD琼脂平板、HE琼脂平板、显色培养基平板) 或40 h~48 h (BS琼脂平板),观察各个平板上生 长的菌落。
生化试验
• 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2个以上典型 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三糖铁(TSI)琼脂、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和营养琼脂平板; 取菌落一部分于斜面划线后穿刺底层。
• 接种针在接种TSI后不要灭菌,直接接种赖 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和营养琼脂平板, 于36 ℃培养18 ~24 h,必要时可延长至 48 h。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结果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c7a0513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f.png)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结果
一、引言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引起肠胃道感染,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沙门氏菌的生化鉴定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样品来源
本次实验所用样品为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的沙门氏菌。
三、实验方法
1.革兰染色法
首先进行革兰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
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2.氧化酶试验
将沙门氏菌接种于含有1%亚硝酸钠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Tetramethyl-p-phenylenediamine溶液,观察是否产生蓝色反应。
结果显示该菌不产生氧化酶。
3.卡波芬染色法
采用卡波芬染色法检测该菌是否产生荧光素类似物。
结果显示该菌不产生荧光素类似物。
4.甲烷双酚蓝试验
将沙门氏菌接种于含有甲烷双酚蓝的液体培养基中,观察菌落是否产生变色。
结果显示该菌不产生甲烷双酚蓝。
5.利用API系统进行鉴定
利用API系统对该菌进行鉴定。
结果显示该菌为沙门氏菌,鉴定号为1104。
四、结论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样品中分离出的细菌为沙门氏菌,并且通过API系统得到了具体的鉴定号码。
五、临床意义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致病菌,能够引起严重的肠胃道感染。
通过对沙门氏菌进行生化鉴定,可以准确地确定其种属和特征,从而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同时,这也为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生化试验鉴定表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生化试验鉴定表](https://img.taocdn.com/s3/m/18b0d8a8aaea998fcc220ef3.png)
大肠杆菌和沙门是杆菌鉴定表1.糖发酵试验取纯培养物分别接种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和蔗糖发酵管,37℃培养2~3d,观察结果。
2.吲哚试验取纯培养物接种蛋白胨水,37℃培养2~3d,加入吲哚指示剂,观察结果。
3.MR试验和VP试验取纯培养物接种葡萄糖蛋白胨水,37℃培养2~3d,分别加入MR和VP指示剂,观察结果。
4.枸橼酸盐试验取纯培养物接种枸橼酸盐培养基上,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5.硫化氢试验取纯培养物接种醋酸铅琼脂,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生化试验鉴别表注:⊕产酸产气、+ 阳性、- 阴性、 +/- 大多数菌株阳性/少数阴性、 v 种间有不同反应。
(四)运动性检查及在鉴别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1.运动性有周鞭毛,镜检可见呈圆周运动;半固体培养基穿刺培养使培养基呈云雾状。
2.培养特性钩取纯培养物分别接种远滕氏琼脂平板、伊红美蓝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37℃温箱培养18~24h,观察菌落特征。
1、给出周鞭毛菌镜下观察结果的动态图片画2、给出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结果观察图片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在鉴别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由于大肠杆菌合成代谢能力强,在含无机盐、胺盐、葡萄糖的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42-44℃条件下仍能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15-46℃。
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表现3种菌落形态:(1)光滑型:菌落边缘整齐,表面有光泽、湿润、光滑、呈灰色,在生理盐水中容易分散。
(2)粗糙型:菌落扁平、干涩、边缘不整齐,易在生理盐水中自凝。
(3)粘液型:常为含有荚膜的菌株。
此菌兼性厌氧,在有氧条件下生长良好,最适生长pH为6.8-8.0,所用培养基pH为7.0-7.5,若pH值低于6.0或高于8.0则生长缓慢。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
![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2638a3b16529647d2728526b.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篇一: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沙门氏菌生化试验判定步骤三糖铁琼脂原理分析:本培养基适合于肠杆菌科的鉴定。
用于观察细菌对糖的利用和硫化氢(变黑)的产生。
该培养基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的比例为10:10:1,只能利用葡萄糖的细菌,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
而发酵乳糖的细菌(e.coli),则产生大量的酸,使整个培养基呈现黄色。
如培养基接种后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和培养基中的铁盐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沉淀。
底层产酸:是因为细菌分解糖类物质使酚红退色变黄。
斜面产碱,低层产酸:是细菌分解葡萄糖(不能分解乳糖和蔗糖),由于量较少进而分解蛋白胨而产碱变红。
因为底层是厌氧环境,葡萄糖分解慢,24小时培养后还没分解蛋白胨产碱;而斜面是需氧环境分解较快,一般8小时左右就把葡萄糖分解完(此时斜面也是酸性),但继而分解蛋白胨产碱,斜面又转为碱性。
2-志贺氏菌: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乳糖,不产生h2s。
4-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大多数能分解乳糖,不产生h2s。
3-沙门氏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大多数产生h2s,多数产气。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1、试验管及对照管均要加一层约10mm厚的灭菌石蜡或矿物油以覆盖表面,此可使培养基中的溶解氧通过细菌消耗掉,并控制培养基的ph。
2、阳性试验管培养初期(10—12h)因发酵葡萄糖产酸变黄,继续培养由于氨基酸脱羧产生胺类而使培养基由酸变碱,故又由黄变为紫色。
阴性试验管则始终呈黄色。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1)原理:某些细菌可产生氨基酸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生成胺和二氧化碳。
由于胺的生成使培养基变为碱性,可用指示剂指示出来。
(2)方法:将待检菌分别接种于1支氨基酸(赖氨酸,鸟氨酸或精氨酸)脱羧酶试验管和1支氨基酸脱羧酶对照管(无氨基酸),各覆盖至少0.5cm高度的无菌石蜡油,35℃孵育1~4d,观察结果。
2024版沙门氏菌检验实验解析PPT
![2024版沙门氏菌检验实验解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7df35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0.png)
增加“无菌量筒:容量50mL、无菌均质杯、无菌均质袋、无菌广口瓶:容量500mL、无菌试管15mm×150mm、18mm×180mm、无菌接种环:10μL(直径约3mm)、1μL以及接种针”
对检验用器具规格明确,方便实验室选用
增加“生物安全柜”
对于实验室开展活菌操作、样本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需“BSL-2”,因此,增加此设备是生物安全必须。
明确接种菌液浓度为“0.5麦氏浊度”,接种量“2滴~3滴”,避免接种量过大导致假阳性;还有增加"接种混匀后滴加一层无菌液体石蜡进行密封"由于氰化钾不稳定容易分解失效,因此,加石蜡密封避免造成假阳性反应。
“符合表3中A1者,为沙门氏菌典型的生化反应”后面补充“进行血清学鉴定后报告结果”
明确的指出符合沙门氏菌典型的生化反应需要进行血清学鉴定后报告结果
调整可疑菌落初筛流程
流程图更清晰易懂
TTB选择性增菌改为:低背景菌36 ℃±1 ℃,高背景菌42 ℃±1 ℃原因:验证试验发现,对于生鲜样品,TTB 42℃比 TTB 36℃的选择性好,所以继续沿用;对于深加工样品,TTB 36℃比 TTB 42℃生长好,所以低背景菌采用36℃±1℃培养。如有需要,可将预增菌的培养物在2 ℃~8 ℃冰箱保存不超过72h,再进行选择性增菌。
2016版“必要时按表5进行沙门氏菌生化群的鉴定”修改为2024版中“必要时,按表5进行沙门氏菌种和亚种的生化鉴定”
“生化群”用“种和亚种”替代,更易懂;
在表5沙门氏菌种和亚种的生化鉴定中增加“肠炎沙门氏菌、邦戈尔沙门菌种名”以及肠炎沙门氏菌种内对应的6个亚种和生化群分型”;生化反应项增加“明胶酶、L(+)-酒石酸盐、半乳糖醛等8项”
主要变化
章节
新标准变更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门氏菌生化试验判定步骤
表1
三糖铁琼脂
赖氨酸脱羧酶初步判断斜面底层产气硫化氢
产碱红产酸黄+(-)+(-)黑+紫可疑沙门氏菌产碱红产酸黄+(-)+(-)黑-黄可疑沙门氏菌产酸黄产酸黄+(-)+(-)黑+紫可疑沙门氏菌
三糖铁琼脂原理分析:本培养基适合于肠杆菌科的鉴定。
用于观察细菌对糖的利用和硫化氢(变黑)的产生。
该培养基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的比例为10:10:1,只能利用葡萄糖的细菌,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
而发酵乳糖的细菌(e.coli),则产生大量的酸,使整个培养基呈现黄色。
如培养基接种后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和培养基中的铁盐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沉淀。
底层产酸:是因为细菌分解糖类物质使酚红退色变黄。
斜面产碱,低层产酸:是细菌分解葡萄糖(不能分解乳糖和蔗糖),由于量较少进而分解蛋白胨而产碱变红。
因为底层是厌氧环境,葡萄糖分解慢,24小时培养后还没分解蛋白胨产碱;而斜面是需氧环境分解较快,一般8小时左右就把葡萄糖分解完(此时斜面也是酸性),但继而分解蛋白胨产碱,斜面又转为碱性。
2-志贺氏菌: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乳糖,
不产生H2S。
4-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大多数能分解乳糖,不产
生H2S。
3-沙门氏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大多数产生H2S,多
数产气。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1、试验管及对照管均要加一层约10mm厚的灭菌石蜡或矿物油以覆盖表面,此可使培养基中的溶解氧通过细菌消耗掉,并控制培养基的pH。
2、阳性试验管培养初期(10—12h)因发酵葡萄糖产酸变黄,继续培养由于氨基酸脱羧产生胺类而使培养基由酸变碱,故又由黄变为紫色。
阴性试验管则始终呈黄色。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1)原理:某些细菌可产生氨基酸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生成胺和二氧化碳。
由于胺的生成使培养基变为碱性,可用指示剂指示出来。
(2)方法:将待检菌分别接种于1支氨基酸(赖氨酸,鸟氨酸或精氨酸)脱羧酶试验管和1支氨基酸脱羧酶对照管(无氨基酸),各覆盖至少0.5cm高度的无菌石蜡油,35℃孵育1~4d,观察结果。
(3)结果:若为溴甲酚紫指示剂,则试验管紫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对照管应为黄色。
(4)应用:主要用于某些细菌种间的鉴别,如赖氨酸用于产气肠杆菌(阳性)与阴沟肠杆菌(阴性);鸟氨酸用于阴沟肠杆菌(阳性)和克雷伯菌(阴性);精氨酸用于阴沟肠杆菌(阳性)和产气肠杆菌(阴性)等。
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 (1)原理:精氨酸经两次水解后,生成鸟氨酸、氨及二氧化碳。
鸟氨酸又在脱羧酶的作用下生成腐胺。
氨及腐胺均为碱性物质,故可使培养基变碱,用指示剂指示出来。
(2)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试验培养上,置35℃孵箱孵育1~4d,观察结果。
(3)结果:溴甲酚紫指示剂呈紫色为阳性,酚红指示剂呈红色为阳性。
黄色为阴性。
(4)应用:主要用于肠杆菌科及假单胞菌属的鉴定。
非发酵菌:是一大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以氧化形式利用糖、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孢的革兰阴性杆菌。
表2
进行判定。
反应3:补做ONPG。
ONPG为阴性,同时赖氨酸脱羧酶为阳性;赖氨酸脱羧酶为阴性时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必要时按表4进行沙门氏菌生活群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