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疗效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疗效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两组患儿上述各指标均所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肺通气氧合功能,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为儿科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对患儿健康的威胁性极大,临床上通常将机械通气作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方式[1]。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高频振荡通气也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本研究为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采用不同方法对患儿进行处理,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9月~2014年9月接收的6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日龄(35.9±9.3)h,平均胎龄(35.4±5.3)周;平均体重(2588.5±34.9)g。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60例患儿均接受充足的热卡供应,维持内环境稳定,且加强对预防感染的重视。观察组同时采用高频振荡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高频振荡呼吸机采用英国SLE5000型号的呼吸机,参数设置:平均气道压应控制在10~15 cm H2O (1 cm H2O=0.098 kPa),振幅处于零位,并适当增加振幅,通常应控制在25~40 cm H2O,频率应控制在10~15 Hz,吸入氧浓度应控制在30%~80%。PaO2应控制在50~80 mm Hg(1 mm Hg= 0.133 kPa),PaCO2应控制在40~60 mm Hg,血氧饱和度(SpO2)应控制85%~95%。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

1. 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PaCO2、PaO2/PaCO2等指标情况;并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肺通气氧合功能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PaCO2、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两组患儿上述各指标均所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30例患者中共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颅内出血4例,气胸3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

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共1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颅内出血5例,气胸4例,慢性肺疾病4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较为常见的一种危重症,主要是指新生儿呼吸器官或呼吸中枢发生病变,使得患儿通气或换气功能发生障碍所致的疾病。临床研究显示肺部肌肉疾病、气道梗阻等都可能会引起新生儿呼吸衰竭[2]。该病患儿多伴有机体供氧不足、二氧化碳潴留等现象,对患儿健康及生命安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已逐渐成为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常用方式,其主要是在呼吸机的作用下使得气道口和肺泡间形成压力差,同时在机械装置的作用下协助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改变或代替自主呼吸的通气方式[3]。该治疗方式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然而该治疗方式也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对于病情较为顽固的低氧血症患儿通常难以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且若通气应用不当还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4]。故而,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

高频振荡通气是一种新型的通气方式,该治疗方式具有高频、低潮气量等特点,通常可迅速提高肺组织气体的交换速度,从而可显著改善患儿氧合及通气效率,提高二氧化碳排出速度,促进患儿康复。且研究显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有效的维持患儿小气道开放,故而可有效的减少肺部容量及压力改变而对患儿机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可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肺通气氧合功能,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邵宪花.高频震荡通气治疗重度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中国妇幼保

健,2013,28(33):5495-5496.

[2] 安红霞,郑兴惠,张金花,等.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7):763-765.

[3] 徐莉敏,吴军华,徐敏娟,等. 非侵入性呼吸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20(1):42-44.

[4] 李燕,潘新年,杨广林,等. 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氧合改善的临床研究. 临床儿科杂志,2012,30(9):8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