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调控
花卉的花期控制有哪些方法
![花卉的花期控制有哪些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b6b2212ba0d4a7303763a6c.png)
花卉的花期控制有哪些方法花卉的花期控制有哪些方法①调整播种期、扦插期调整播种和扦插的日期,可使花卉在人们指定的日期开花,以供观赏。
如唐菖蒲采用分期栽种的方法,即从3月下旬到7月每隔10天栽种一批种球,可以做到四季有花;大丽菊从扦插到开花大约需要120天左右,欲使其在国庆开花,增添节日气氛,可在6月进行扦插,并加强水、肥管理即可实现。
其余如一串红、菊花、金鱼草等花卉都可用此法调控花期。
②春化处理春化处理就是将花卉的种子、幼苗或球根经过低温阶段促成发芽、生长及花芽分化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也能调控花期。
如牡丹正常花期为谷雨前后,欲使其花期提前到春节,可在春节前2个月左右,将其放在5~7℃的低温环境中处理7天,然后移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让其温度保持在16~20℃,进行正常管理即可;如让杜鹃不在春季开花,可将其放在2~5℃的环境中,半月浇水1次,就可将其花期延后至“五一”或秋季。
③光照处理不同花卉对光照的需求不一样,要调控花期可用控制其光照时间的长短来实现。
如一品红、蟹爪兰等短日照花卉,可采用遮光的方法,每日只让其接受8~lO小时的光照,持续2个月左右即可提前开花;菊花在花芽分化前,每天增加其光照时间在12小时以上,即可抑制花芽分化,使其延后开花;昙花是夜间开花的植株,但我们可通过昼夜颠倒的光照处理,让其在白天开花,即白天将其放在遮光的暗房,夜间用高瓦数灯照射,连续数天即可。
④温度控制调整花卉生长发育期的温度,同样可以调控花期。
如米兰、茉莉、瓜叶菊等在较高温度下能形成花芽,若要提前开花,可进行加温处理让其如期开花,丁香、梅花等在开花前放入冷室,待花蕾透色时移到8~15℃的环境中就可使其开花;若要杜鹃在春节开花,可在春节前1个半月对其加温,并保持在13~21℃,待花蕾膨大时停止加温,就能让它在春节如期开放。
⑤扣水催花即采用扣水干旱处理的方法使未进入自然休眠期的花卉进人休眠期,然后再打破休眠使之开花。
如紫荆花、白玉兰等在8月进行扣水干旱处理,待其自然产生落叶后,给予适宜的水肥条件,就能让其提前到10月开花。
花期调控的方法有哪些_1
![花期调控的方法有哪些_1](https://img.taocdn.com/s3/m/95e6500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f.png)
花期调控的方法有哪些
控制浇水,为了使植株能顺利开花,可每隔10~15天浇一次水,使土壤处于微微湿润的状态;控制温度,需将室温稳定在20~28℃
之间,使植株能顺利开花;合理追肥,需每隔半个月施加一次稀薄的液肥,以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
1、控制浇水
可通过控制浇水的方法使植株能尽早开花,在开花期间可每隔10~15天浇一次水,使土壤处于微微湿润的状态即可。
给植株浇水时,可选择浇灌未遭受污染的河水或是晾晒2~3天后的自来水。
2、调节温度
大多数植株适宜生长在温暖的环境中,若环境温度过低,会使得植株无法正常开花。
需植株转移到能调节温度的室内养护,并将室温稳定在20~28℃之间,以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
3、合理追肥
植株在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较大,日常养护期间,需每隔半个月施加一次肥料,可选择施加稀薄的液肥或养分均衡的氮磷钾复合肥,促进植株进行花芽分化。
在开花后还需施加尿素肥使其开出更为鲜艳的花朵。
4、补充光照
植株在生长期间对光照的需求较大,需通过光照合成养分用于开花,为了加快植株的开花速度,需将其转移到光线明亮的环境中养护,每日需给予不小于6小时的光光照,在正午十分光照过强时,需在上方搭建一层遮阳网来弱化光线的强度。
花卉植物花期调控方法详细介绍!花期调控的意义是什么?
![花卉植物花期调控方法详细介绍!花期调控的意义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d703c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6.png)
花卉植物花期调控方法详细介绍!花期调控的意义是什么?花期调控是花卉栽培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特定时间获得花朵,以满足市场需求或美化环境,那花卉植物花期调控方法详细介绍!花期调控的意义是什么?一、花卉植物花期调控方法详细介绍:1.光照的调节:光照是花期调控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植物对日照长度非常敏感,因此可以通过延长或缩短日照时间来调节花期。
对于需要短日照条件的植物,可以在夜晚使用黑布或人工光源延长黑暗期。
相反,对于需要长日照的植物,可以在白天使用温室或人工光源延长光照时间。
2.温度的调节:温度对花期也有显著影响。
温度可以通过控制温室或种植环境的加热或降温来调节。
降温可以用于延迟花期,而加热则有助于提前花期。
此外,不同温度条件下,可以选择合适的花卉品种,以实现所需的花期效果。
3.控制花卉植物的生长期:通过控制花卉植物的生长期,可以精确控制花期。
这可以通过限制养分供应、修剪植物或通过生长调节剂来实现。
延迟生长期可以延迟花期,而促进生长期则有助于提前花期。
4.营养分配的调节:通过控制植物的营养供应,可以影响花卉的开花时间。
一般来说,减少氮肥的供应可以促进开花,因为氮过多会刺激叶片生长而延迟花期。
同时,提供适量的磷和钾肥料有助于促进开花和花朵的质量。
5.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化学物质,可以用于控制花期。
例如,一些生长调节剂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从而促进花芽的形成和开花。
其他生长调节剂可以用于延迟花期或提前花期,具体应用要根据花卉品种和需求来确定。
6.控制环境条件:在温室或种植环境中,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来影响花卉的生长和开花。
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对花期调控至关重要。
7.遗传改良:在花卉育种领域,也可以通过遗传改良来获得具有特定花期特性的新品种。
通过杂交和选择,可以培育出开花时间更加稳定和可控的花卉品种。
二、花期调控的意义是什么?1.最大限度提高产量:植物的花期和果实的生长有密切的关联。
植物花期调控的分子机制
![植物花期调控的分子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c5fcc34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0.png)
植物花期调控的分子机制植物的花期调控是指植物在特定的生长阶段开花的过程。
花期的准确控制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繁殖非常重要。
植物的花期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的调控。
本文将介绍植物花期调控的分子机制,包括昼夜节律、光信号、激素和温度等因素对花期的调控。
一、昼夜节律对花期调控的影响昼夜节律是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对于花期调控起到重要作用。
植物体内存在一个核心的时钟系统,调控着植物的生理活动,包括花期的调控。
核心的时钟系统主要由一系列互相调控的基因组成,这些基因在昼夜交替的环境下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花期。
二、光信号对花期调控的作用光信号是植物花期调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光信号通过激活和抑制多个基因的表达,调控植物的开花时间。
其中,红光和远红光是主要的调控因子。
红光可以刺激植物开花,而远红光则可以抑制开花。
植物体内存在一个复杂的光敏系统,通过感受周围环境中的光信号来调节花期。
三、激素对花期调控的调控植物花期调控还受到多种激素的调控。
其中,植物生长素和赤霉素是两个重要的激素。
植物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开花。
赤霉素则与植物的生长和开花有密切关系。
这些激素通过和其他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植物的花期。
四、温度对花期调控的影响温度也是植物花期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温度条件会对植物的开花时间产生影响。
一些植物在低温条件下花期被延迟,而在高温条件下则提前。
温度的影响通过调节植物体内的基因表达和激素水平实现,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综上所述,植物花期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分子机制的调控。
昼夜节律、光信号、激素和温度等因素共同作用,调控着植物的花期。
了解植物花期调控的分子机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农业生产和园艺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花期调控的名词解释
![花期调控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0bbdd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6.png)
花期调控的名词解释花期调控是指对植物的花期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种农艺技术。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措施,可以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发育进程,使其花期提前或推迟,以满足特定需求或实现经济价值。
花期调控在农业、园艺和观赏花卉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花期调控的背景和意义植物的花期是指从开始开花到花朵谢落的整个过程。
不同种类的植物有着不同的花期特点,有些花卉原本花期短暂,而有些农作物则需要在特定的季节进行花期控制。
通过花期调控,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花期调控的方法和技术花期调控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温度调节、光照控制、水分管理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
温度调节是通过调整植物生长环境的温度来控制花期。
例如,在低温条件下储存或处理种子,可以延缓花期的到来;而提前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则可促进花期的提前。
光照控制是一种常用的花期调控技术。
通过合理的光照管理,可以改变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从而控制其花期。
例如,增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可以促进植物的开花;而减少光照时间或施加蓝光可以使花期推迟。
水分管理也是一种有效的花期调控手段。
通过控制植物的浇水量和灌溉频率,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花期。
在需推迟花期的情况下,适量减少水分供应可以延长生长周期;而在需要提前花期的时候,增加水分供应则有助于加速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可以用于花期调控。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叶面喷施、土壤施用或种子处理等方式应用于植物,从而改变其生长发育进程和花期。
例如,乙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提前或推迟植物的开花,起到调控花期的作用。
3. 花期调控的实际应用花期调控在农业、园艺和观赏花卉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合理的花期调控可以实现作物的早熟或迟熟,从而扩大市场供应时间,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园艺种植中,花期调控可以使花卉在指定的时期开放,以满足特定的节庆需求或市场需求。
花期调控的研究
![花期调控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bed4f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4.png)
花期调控的研究随着人们对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对植物生长与发育的调控也越来越重视。
而花期调控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发育调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花期调控的概念、机制和应用三个方面来探讨花期调控的研究。
一、花期调控的概念所谓花期调控,就是通过控制植物的生长环境、内源激素量和基因表达等多种途径,使其在特定的时间点上开花。
花期调控可以通过自然手段或人为干预来实现。
自然手段包括日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人为干预则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化学手段和基因工程等方法来实现。
二、花期调控的机制花期调控的机制非常复杂,既涉及到植物内外环境的联系,也涉及到植物内源激素的调节以及基因表达的控制。
其中,日照和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是花期调控的主要因素。
1.日照的影响日照是植物花期调控的第一因素。
许多早开花的植物需要足够的日照才能开花。
这是因为光照可以启动植物体内的生化反应,从而促进花蕾的发育。
例如,当秋天的日照时间短于春季时,杏树和樱桃树会进入休眠状态,而当春天的日照时间增加时,它们就会觉醒并开始开花。
2.温度的影响温度也是植物花期调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早春开花的植物,如水仙花和郁金香,需要在寒冷的天气下埋藏多月后才能开花。
这是因为温度变化可以影响植物中的基因表达和激素水平,从而调节花的开放。
而在热带,大多数植物会在年中或年底开花,因为此时当地的温度和湿度最适合它们的生长。
三、花期调控的应用花期调控在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控制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开花时间,既能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也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和更丰富的营养价值。
1.观赏植物的生产对于观赏植物的生产来说,花期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为了保证某些植物在特定的节日前能够开花,花农需要通过温室环境和照明等条件来调整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开花时间。
这不仅可以提高花卉市场的竞争力,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农作物的生产在农业生产中,花期调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花期调控名词解释
![花期调控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0fe62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8.png)
花期调控名词解释花期调控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使植物花期提前或延后,从而控制花期的时间和持续时间的过程。
花期调控主要是应用于农业、园艺和观赏植物的生产和管理中,以实现对花期的精确控制,从而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经济效益。
花期调控的目的是调整植物开花的时间,使其适应特定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要求。
通过花期调控,可以合理安排花期,避免花期集中,减少市场供应的压力;也可以延长花期,延长花卉和观赏植物的销售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花期调控还可以减少生长病害和天气灾害对植物的影响,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品质。
花期调控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温度调控、光照调控和水分调控。
温度调控是通过调整温度来控制植物的开花时间,例如提前花期可以利用温室和增温设施提供恒定温度环境;延后花期可以利用低温贮藏或控温技术延缓花蕾开放。
光照调控是通过调整光照的强度、光周期和光质来控制植物的开花时间,例如利用人工光源提供补光,延长光照时间,提前花期;利用遮光达到延迟花期的效果。
水分调控是通过调整植物的灌溉方式和用量来控制植物的开花时间,例如适时浇水、控制土壤湿度等。
生物方法包括栽培措施和生物调控。
栽培措施主要是通过合理的管理技术,如修剪、套袋、穴盘培植等,来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开花时间。
生物调控主要是利用外源生长调节剂来调控植物的开花时间,例如利用植物激素乙烯酮、3-氯代噻伯酸等促进和抑制植物的花芽分化和开花。
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物质来调控植物的开花时间。
例如,利用促进开花的化学物质,如合成植物激素GA3和4-氨基-3,5,6-三氯吡嗪等;或利用抑制开花的化学物质,如合成植物激素AVG和铬原酒石酸等,来控制植物的开花时间。
总之,花期调控是通过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来调整植物的开花时间,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生产要求。
花期调控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为农业和园艺的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
花期调控
![花期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93631105eff9aef8941e065d.png)
1、调节光照
1)光周期处理的日长时数计算:每日日长的小时数应
从日出前20min至日落后min计算
2)长日照处理(延长明期法):加补人工光照
3)短日照处理:日出之后至日落之前用黑色遮光物。通常下午5时至翌日8时为遮光时间
(3)采用发电厂热水加温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火力发电厂的水冷却循环系统通过温室内,再循环回电厂,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加温成本,提高花卉产品的竞争力,是一种廉价高值的加温手段。
(4)利用地热加温 ,既可以增加温室里的湿度,又可以降低成本,大量生产鲜花,提高经济效益。
(一) 控温控花法
在日照条件满足的前提下,温度是影响开花迟早极为有效的促控因素。人为地创造出满足花卉植物花芽分化、花芽成熟和花蕾发育对温度的需求,创造最适宜的开花条件,便可达到控制花期的目的。
1、增加温度法 主要用于促进开花,提供花卉植物继续生长发育以便提前开花的条件。特别是在冬春季节,天气寒冷,气温下降,大部分的花卉植物生长变缓,在5℃以下大部分花卉杭物停止生长,进入林眠状态,部分热带花卉受到冻害。因此.增加温度阻止花卉植物进入休眠,防止热带花卉受冻害,是提早开花的主要措施。如瓜叶菊、牡丹、杜鹃、绣球花、金边瑞香等经
2.长日照处理法 在短日照的季节里(一般是冬季),要使长日照花卉提前开花,就需要加人工辅助光照;要使短日照花卉延迟开花,也需要采取人工辅助光照。长日照花卉的提前开花和短日照花卉延迟开花都需要采取人工辅助灯光的处理手段。在太 阳下之前,就要把电灯打开,延长光照5—6个小时;或者在半夜用辅助灯光照1一2小时,以中断暗期长度,达到调控花期的目的。如菊花是对光照时数非常敏感的短日照花卉,在9月上旬开始用电灯给予光照,在11月上、中旬停止人工辅助光照,在春节前菊花即可开放。电灯泡安置在距菊花顶梢上方1米处,100瓦灯泡的有效光照面积为4平方米。利用增加光照或遮光处理,可以使菊花一年之中任何时候都能开花,满足人们周年对菊花切花的需要。
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
![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5af2b3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6.png)
花期调控技术的应用前景
花卉观赏和旅游产业 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观赏 和旅游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通过花期调控技术,可以使得花卉在 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开放,为旅游和观 赏提供更好的体验。
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保持土壤湿度适 中。
温度调节
施肥技巧
通过温室或空调控制温度,提前或延迟仙客 来的花期。
使用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加钾肥和磷肥, 促进花芽分化。
玫瑰的花期调控技术
修剪技术
通过修剪老枝和盲枝,促进新枝生长和开 花。
温度调节
通过温室或低温处理控制温度,提前或延 迟玫瑰的花期。
光照控制
花卉生产上的应用
花期调控技术在花卉生产上具有广泛 的应用前景,例如通过调节花卉的花 期,可以使得花卉的生产达到高效、 优质和安全生产的目的。
园林绿化的应用
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通过花期 调控技术可以使得城市园林的景观更 加丰富多彩,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
花期调控技术的研究展望
加强基础研究
需要深入开展花期调控技术的 基础研究,包括对花卉生长的 环境因素、生理特性等方面的 研究,以揭示花期调控的基本
花期调控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花期调控技术可以促进农业可持 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花期调控技术,可以 使花卉的生产更加符合自然规律 和市场规律,提高花卉的产量和
品质。
花期调控技术还可以促进农业生 产的标准化、机械化和智能化,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05
花期调控技术的未来发展
花期调控技术的研究趋势
花期调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花卉的开放时间和景观效果,使城市的园林景观更 加丰富多彩。
花期调控讲解
![花期调控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251fcfaf7ec4afe05a1df49.png)
• (3)低温延长花期
六出花
• 3、变温处理 • (1)郁金香的促成栽培
高温
打破休眠
低温
完成春化, 花芽分化、 发育
适温
促进开花
• 郁金香:
6月份采收后, 球根30—35 ℃
处理3天
30℃干燥2周, 缩短休眠时间
20℃, 处理20—25天,
花芽分化
8℃ 处理50—69天,
郁金香:花芽分化20℃, 花芽伸长9℃
杜鹃花:花芽分化18-23 ℃ ,花 芽伸长2-10℃
月见草
• 3)低温通过休眠 ,使之开花提前
• 冬季休眠,春季开花的花木类,提前给于一定的低温,可 使其提前通过自然休眠阶段,再给于一定的温度可提前开 花。
• 秋植球根花卉,完成营养生长形成球根后,经过一定时间 的低温处理,可打破休眠,促进花茎的伸长,形成花芽而 开花。
• (二)光周期调节(光控法)
• 1、长日照处理 long-day treatment
• 人工延长日照时间,使光照时间长于植物临界日 长的方法
• (1)应用 • 用于长日照植物的促成栽培 • 短日照植物的抑制栽培
• 长日照植物促成栽培:百合、满天星、唐菖蒲、
草莓、球根海棠等
• 短日照植物抑制栽培:菊花、一品红、
• 借助于温度的调节,杜鹃盆栽四时都可开花。
• (2)低温促成栽培 • 1)低温促进春化作用,使花芽提前分化
• 一些一二年生花卉和部分宿根花卉在其生长的某一阶段, 给于一定的低温处理,即可完成春化阶段,提前开花。
• 凤仙花、百日草、万寿菊、月见草、石竹、雏菊、三色堇、 芍药、鸢尾。
雏菊
月见草
• 2)低温促进花芽发育,使花蕾提前形成。
花期调控的四种方法
![花期调控的四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bce02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5.png)
1.调节花期日照处理法(1)短日照处理:此法可使短日照花卉提前开花,如菊花、一品红、叶子花、蟹爪兰等。
这类花卉在健壮生长之后,采用遮光处理,常用黑布(或黑塑料)将全株罩严,每天只给8~10小时光照,经过此处理50~60天后即可提前开花。
(2)长日照处理:采用长日照处理,可以使短日照植物花期延后,如将菊花在花芽未分化前(8月下旬),每天用灯光补充光照,使每天见光时间超过12小时,即可抑制花芽形成,延迟开花;反之,也可采取加光法使长日照花卉提前开花。
2.调节花期温度处理法(1)加温处理:对于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形成花芽的花卉,如月季、茉莉、米兰、瓜叶菊、大岩桐、长春花、天竺葵等,只要提前加温,就能在需要开花时如期开放。
对于正在休眠越冬但花芽已经形成的花卉,如梅花、牡丹、碧桃、迎春等,经受霜雪后,移入室内,逐渐加温,使室温保持在5~25弋,并经常喷雾,就能提前开花。
(2)低温处理:多用于休眠越冬的花卉,如杜鹃、梅花、碧桃等,如在春季不让其开花,可将其放在2~5度的冷窖内,约每半月浇1次水,可使花期延后至“五一劳动节”或“国庆节”。
调节花期药剂处理法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卉,可以打破休眠,促进花芽分化,提前开花。
如用200~4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对八仙花、杜鹃、樱花等进行处理,对打破休眠有效。
3.调节花期栽培措施法利用花卉不同时期播种、扦插、修剪、摘心等栽培措施来控制花期。
如唐菖蒲采用分期栽种的方法,可以做到四季有花;一串红采用摘心措施,可以延迟花期20多天;大丽花从扦插到开花大约需要120天,采用分期扦插育苗,可调节花期。
下面介绍两种利用栽培措施调节花期的方法:(1)控制播种时间:植物生长至开花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控制播种时间来调控花期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
如一串红冬季在室内播种,保证一定的温度,可在春季开花。
但对于一些开花受长短日照控制的植物来说,提早或推迟播种时间往往会受日照长度的影响,植株未生长成熟即已开花。
花卉花期调控技术
![花卉花期调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3fbd6cb453610661fd9f4ba.png)
花卉花期调控技术一、温度处理调控1.提高温度。
一些多年生观赏植物和秋播草花,在入冬前若放入高温或中温温室内培养,一般都能提前开花。
如牡丹、杜鹃、山茶、垂丝海棠、碧桃、瓜叶菊、旱金莲及大岩桐等,都可将花期提前到春节前后。
但前提是必须是成熟的植株,并在入冬前已形成花芽,且经过一段低温休眠处理,尤其是木本观赏植物,否则不会开花。
利用加温方法催花,首先要预定花期,然后再根据观赏植物本身的习性来确定提前加温的时间。
在将室温提高到20-25℃、相对湿度增加到80%以上时,垂丝海棠经10-15天就能开花。
牡丹经30-35天可开花,而杜鹃则需40-50天方可开花。
有些观赏植物在适宜的温度下可持续生长,开花不断。
如非洲菊、大丽花、美人蕉、茉莉、非洲凌霄、木本象牙红、文殊兰等,都可通过加温来延长花期。
但要早作准备,不使其受低温影响而停止生长,并辅以施肥、修剪等措施,才能有效。
2.降低温度。
①延长休眠期,推迟开花。
一般多在早春气温回升之前,将一些春季开花的耐寒、耐阴、健壮、成熟及晚花品种移入冷室或地窖,使其休眠延长来推迟开花。
延长观赏植物休眠期的冷室室温应保持在5℃以下,这就不能用一般的冷室,可利用永久性地窖来代替,但应有照明设备。
降温处理时,要少浇水,除非盆土干透,否则不浇水。
一般,需提前30天以上将其移到室外,先放在避风和遮阳的环境下养护,并经常喷水来增加湿度和降温,然后再逐渐向阳光下转移,待花蕾萌动后再正常浇水和施肥。
②减缓生长,延期开花。
较低的温度、微弱的光照、水分不足等,都能使植物的新陈代谢减弱而延迟开花,这些措施大多用于含苞待放或开始进入初花期的观赏植物,如菊花、瓜叶菊、天竺葵、八仙花、晚香玉、水仙、月季等。
3.夏季降温。
在夏季降低温度,使不耐高温的观赏植物在夏季开花。
因盛夏时许多观赏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处于迟缓状态,有些还进入休眠,故多不开花。
为了满足夏季观花的需要,可采用各种防暑降温措施,使它们正常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打破夏季休眠的习性,使其开花不断。
调控花期的园艺措施
![调控花期的园艺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99d83d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2.png)
调控花期的园艺措施引言花期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对植物的繁殖、观赏价值以及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园艺生产中,调控花期可以实现花期集中或延长,以满足不同需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园艺措施,可以帮助调控花期。
提前或延迟播种花期的调控可以从播种时间入手。
对于希望提前开花的植物,可以在合适的时间提前播种,借助人工控温和光照条件,促使植物进入花期。
而对于希望延迟开花的植物,可以在适当的时间推迟播种,以延长生长发育阶段,延后花期的到来。
控制光照条件光照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控制光照条件,可以有效地调控花期。
对于希望提前开花的植物,可以使用人工照明或增加光照时间,以增加光照总量,促进花芽的分化和发育。
对于希望延迟开花的植物,可以减少日照时间或采取遮阴措施,以减少光照总量,抑制花芽的分化和发育。
控制温度条件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调控温度条件可以对花期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希望提前开花的植物,可以提高温度,加快植物的生长速率和开花进程。
而对于希望延迟开花的植物,可以降低温度,使植物生长速率减缓,花期延迟到更晚的时间。
施肥和水分管理适当的施肥和水分管理也可以对花期进行调控。
对于希望提前开花的植物,可以增加施肥量和水分供应,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花芽的形成。
而对于希望延迟开花的植物,可以减少施肥量和水分供应,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减缓,延缓花期的到来。
应用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是一种可以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通过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可以调控花期。
对于希望提前开花的植物,可以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加植物的生长速率和开花进程。
而对于希望延迟开花的植物,可以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植物的生长速率,延缓花期的到来。
利用遮阳网和温室遮阳网和温室是园艺生产中常用的控制因素的工具。
通过搭建遮阳网和温室结构,可以调控光照和温度条件,从而影响植物的花期。
对于希望提前开花的植物,可以利用遮阳网和温室,增加光照和温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
![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b88415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9.png)
利用花期调控技术,制作具有特殊意义的盆栽观赏植物礼品,满足礼品市场需求 。
园林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计
四季有景
通过花期调控技术,确保园林中的花 卉在四季中都有不同的开花景象,提 高园林观赏性。
主题景观设计
根据园林设计需求,通过花期调控技 术打造具有特定主题的景观效果,如 樱花季、郁金香展等。
04
花卉花期调控的实践案例分析
水分调控技术
干旱处理
通过控制水分供应,促进花卉体 内的代谢变化,促进花芽分化和
开花。
湿润处理
通过增加水分供应,促进花卉的生 长和发育,加速花芽分化和开花。
水分调节
通过控制水分供应,调节花卉的生 长速度和花期,实现花期的人工调 控。
肥料调控技术
营养元素调节
通过调节肥料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浓 度,影响花卉的生长和发育,控制花 芽分化和开花时间。
经济效益。
缺点分析
技术要求高
花期调控技术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如果 操作不当,可能会对花卉造成损害。
成本较高
花期调控技术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人力成本, 增加了花卉生产的成本。
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花期调控技术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 使用化学物质可能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案例一:温度调控在花卉花期调控中的应用
总结词
温度调控是花卉花期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节温度可以影响花卉的生长速度和开 花时间。
详细描述
在花卉生长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可以调控花卉的生长速度和发育进程。例如,在温室 中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花卉的生长速度,进而调控开花时间。同时,在冬季低温环 境下,一些花卉会进入休眠状态,通过适当的温度调控可以打破休眠状态,促进开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是:①栽培技术改善、生产稳定、省力的缘故。
②栽培设施化和种植类型多样化。
1960年露地部分占60%,10年之后的1970年刚好相反, 保护地部分超过60%,现今已大体达到70%。
(三)社会需求多样化带来种植类型多样化
种植类型多样化,对于花卉来说主要靠开花调节,而 对于蔬菜来说种植类型的多样化,主要靠品种改良也 就是育种。
二年生花卉需在低温下 形成花芽和开花。在 温度适宜的季节或冬 季在温室保护下,也可 调节播种期在不同时期 开花。
如翠菊的矮性品种
春季露地播种,6-7月开花 7月播种,9-10月开花 2—3月播种,5—6月开花
如金盏菊在低温
下播种30—40天 开花,自7—9月 陆续播种,可于 12—5月先后开
花。
同播种期
死亡/种子/休眠芽
休眠期 成花期
1 生长发育节律的环境控制
生长发育节律
植物长期适应对其生存、生长发育产生作用 的环境因子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关的 生长发育节奏和规律。
掌握生长发育规律和物候性
环境生态因子的依赖关系
2 调控植物的休眠
掌握休眠和 萌发的内外
因子
调节环境因 子
实现调控萌 发
影响生长节 律
如球根花卉,种 球经过冷库低温 处理,使花芽完 全成熟,放到适 宜的环境下,促
成栽培
(二)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ü 修剪和摘心。 ü 摘蕾与剥蕾。
月季花、茉莉、香石竹、倒挂金钟、一串红等 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年中可以多次开花的,可以通过 修剪、摘心等措施可以预订花期。
如月季花丛修剪到开花,夏季约40-45天,冬季 约50-55天。
(二)一品红
生长发育习性: 生长温度:8~30℃ 适温:18~25℃ 花芽分化温度:夜温:18~20℃ 光照:临界日长 7.5~12.5h
1 23 4 56 7 8
9 10
11 12
底初
花芽分 化三周
45~55 月 d后 初
18~21℃ 夜温
十一
14h暗期 45~60d不等 上市
长日照16h 或2h光中断
春化作用是花芽分化的前提,不同的植物对通过春化的温 度、时间有差异。
如秋播的二年生花卉需0~10℃左右才能通过春化,而春 播的一年生花卉则需较高温度即可通过春化。花卉通过春 化阶段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分化花芽。
种子春化:如香豌豆,秋播一年生草本花卉 器官春化:如郁金香 整株春化:如榆叶梅 感受部位:
可是从花卉育种来看,除夏菊、新麝香百合、早生紫 罗兰等极少一部分例外,其他花卉育种在种植类型多 样化方面几乎没有贡献。
因此,采用既有品种,调节其开花期,以谋求种植类 型的多样化可看作是花卉生产的特征。
二、花旗调控的基本原理
休眠的种子/地下芽 幼苗生长 花发生 花芽分化 花芽发育 花芽伸长 开花 结实
一定量低温(0~5℃ 20~70d)
之后适宜生长温度-----开花
抑制:低温控制萌发
冷量满足后---提供适宜的温度
宿根花卉花期调控
技术:
应用栽培技术:播种期/繁殖方式 调控温度/光:温度 光照 生长调节剂
原理:
调节生长规律 调节成花外因
牡丹催花关键技术
有些花卉的花茎需要一定的低温处理后,才能在较高 的温度下伸长生长,如风信子、郁金香、君子兰、喇 叭水仙等。
也有一些花卉,低温刺激春化作用也同时作用于花茎 伸长,如小苍兰,球根鸢尾、麝香百合等。
(二)技术措施
1 提高温度:加温 2 降低温度:冷藏处理 3 高海拔地栽培:满足冷凉要求、模拟
照度 不同植物有所不同。紫菀在10lx以上,菊花需要 50lx以上,一品红需要100lx以上。50-100lx通常是长日
照植物诱导成花的光强。
(3)颠倒昼夜处理: 夜里开花的植物白天开花
三、栽培技术措施处理
(一)调节繁殖期或栽植期
(1)调节播种期
(2)调节栽植期
部分的一年生 草本花卉属日 中性在适宜 的地区或季节 可分期播种。
(一)周年供应市场的需要
1. 生 产 的 季 节 性 与 消 费 需 求 的 常 年 性 、 均 衡 性矛盾,要求调节花期使其满足人类的需要。
2.另一方面,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花卉生产者才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满足节日、庆典装饰,科学研究等的需要。 (三)缩短栽培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更高的
胺等。乙烯抑制剂,如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VG)、氨基氧 乙酸(AOA)、硫代硫酸银(STS)、硝酸银(银硝)等
5.生长抑制剂和生长延缓剂 :
生长抑制剂有三碘苯甲酸(TIBA)、整形素(morphactin)、 青鲜素(MH)等。
生长延缓剂有矮壮素(CCC)、助壮素(Pix)、多效唑(PP333)、 烯效唑(S-3307)、比久(B9)等。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
1.生长素类:IAA、 IBA、 NAA、2,4-D。 2.赤霉素类:赤霉素(GA3、GA4、GA12 ) 3.细胞分裂素类:激动素(KT)、6-苄基嘌呤(6-BA)、苄基腺嘌呤
(BA)。多氯苯甲酸(PBA)
4.乙烯类:乙烯利(CEPA)、Alsol、CGA-15281、ACC、环己亚
自然花期生长环境
二、调控光周期
1基本原理: 光周期与开花的关系:LDP SDP 2处理措施: (1)短日照处理: (2)长日照处理:
长日照处理
①延长明期法
在日落后或日出前给予一定时间 的照明,使明期延长到临界日长 小时数以上。
②暗中断法 ③间隙照明法
在自然长夜的中期给予一定时间 照明,将长夜隔断,使连续的暗 期短于临界暗期小时数。 通常冬季加光4小时,其他时间加 光1-2小时。
低温花芽分化:裸苑(Gymnarster)、山楼斗菜 (Buergers columbine)、麻叶绣线菊(Spiraea cantoniensis)等。小苍兰。
高温花芽分化:菊、桔梗、郁金香、水仙、百合等。
4.作用于花发育
有些花卉在花芽分化完成后,花芽即进入休眠状 态,要进行必要的温度处理才能打破休眠而发育 开花,花芽分化和花芽发育需要不同的温度条件。
通过春化的条件:
低温 水分 氧气 营养 光照
3.3成花机制的其他学说
/N比学说 外源激素 积温学说
第二节 花期调控的基本技术手段(途径)
一、温度处理
温周期现象:昼夜或者季节的温度变化影响 植物发育的现象
(一)温度与开花的关系:
1.休眠和莲座化 2.春化作用
3.作用于花芽分化
花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花芽分化才能顺利进 行,不同的花卉的适宜温度不同。
➢ 光周期处理的主要作用:对于长日照花卉和短日照花 卉,可人为控制日照时间,以提早开花,或延迟其花 芽分化或花芽发育,调节花期。
➢ 感受部位:叶片 ➢ 临界日长:临界值 ➢ 光照强度:30~50 Lux有日照效果 ➢ 100 Lux有完全的日照作用。 ➢ 以红光最为有效,波长为630~660nm作用最强。 ➢ 其次是兰紫光。
价值的需要。
三、花期调控栽培的历史与贡献
(一)社会需求促进了花卉促成与抑制栽培
花卉促成与抑制栽培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
如牡丹栽培方面,唐代已开始尝试牡丹的熏花 试验,据《物事记原》记载:“武后诏游后苑, 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
虽为传说,但从中可以分析出“牡丹独迟”的 原因,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有真正掌握其生长发 育规律而造成熏花的失败。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二)技术进步使花卉成为大众化商品
技术进步使花卉成为大众化商品,也更进一步促进了花 期调控技术的发展。
如二十世纪50年代后,日本花卉园艺有很大的发展,特 别是作为商品生产的花卉园艺有明显的进步。但是此前, 花卉因价格昂贵。据有关资料,1936年价格是1980年价 格的2~10倍。而如今花卉成为大众化商品。
一串红从修剪到开花,约20天。
✓ 氮磷肥使用比例和时间。
✓ 控制水分。
氮肥和水分充足可促进 营养生长而延迟开花,增
干旱的夏季, 充分灌水有利 于生长发育, 促进开花。
施磷肥、钾肥有助于抑制营
养生长而促进花芽分化。
在休眠期或花芽分 化期,可通过肥水 控制迫使植物休眠 或促进花芽分化。
四、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此外,FD蛋白质对于FT蛋白质起作用是必需的,如果 没有FD蛋白质,即使FT蛋白质增加,花儿也不会开。 研究人员说,如果能够搞清楚FT蛋白质是如何从叶子传 输到幼芽中的,那么就能最终弄明白花芽生成、开花的
3.2春化作用
在花卉的某一生长发育阶段,经过一定时间的低 温,才能启动花芽分化即春化阶段。
45~55d
总结:木本花卉花期调控
1技术途径 ----栽培技术 ----调控光、T ----应用生长调节物质 2原理 ----调控生长节律:休眠、营养生长 ----调控成花外因
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宿根 原产中国北部、日本和西伯利亚 自然花期:5~6月
1234567
6.其他类:玉米赤霉烯酮、寡糖素、三十烷醇等。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第三节 花卉花期调控的主要设施
一、冷库(低温库) 二、温 室 三、荫 棚 四、人工气候室 五、短日照设备 六、长日照设备
第四节 调控实例
(一)一串红 Salvia splendens
种子喜光 发芽适温:20~25℃ 10d 生长温度:5~40℃ 适温20~25℃
日本专家发现: FD蛋白质
叶片中FT + 幼芽中FD = 开花
很多植物都是通过感知日照长短的变化来确定花期的。 日本京都大学荒木崇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新发现了 一种在植物开花现象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
这种新型蛋白质称为FD蛋白质,有关发现发表在最新一 期的美国《科学》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