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的萌发(讲课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新思想萌发的历史背景;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思想;《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
[能力目标]
分析“师夷”和“制夷”的关系,评价《资政新篇》,培养辩证思维、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觉察到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于是开始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
(思想基础)
②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惊醒了“天朝上国”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现实因素)
二、新思想的萌发
①新思想的内涵:向西方学习。
②倡导者
a.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使广东一时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当时他组织编译的《各国律例》、《四洲志》,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受到人们重视。
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舰,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受林则徐委托,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出《海国图志》。
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对开阔人们的眼界,起了积极作用。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长处。
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
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
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
三、新思想的影响
①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他们开一代风气之先,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
对后来的洋务派、维新派产生了重要影响作用。
②中国人开始重视对西方兵器的研究,涌现出一些新式兵器专家。
四、新思想的特点
①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
②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但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有着深刻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封建思想体系。
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持封建统治。
)
##如何评价新思潮?
1.新思潮向西方学习的水平并不是很高。
从各方面(阶级属性、内容)看,这个思潮有种种局限性。
①代表人物从阶级属性上说都属于地主阶级的开明人士,他们倡导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在于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和利益。
②新思潮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主要局限于学习西方科技,而科技又主要是军事科技,也包括史地知识。
③新思潮的代表人物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从“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指导思想就可看出。
这本身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没有将西方国家同中国放在等同的地位上来。
他们受旧的“天朝上国”“蛮夷”这些观念的影响并示未完全消除。
④他们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还停留在理论的阶段,没有付诸实施。
(洋务派比新思潮的代表人物更进了一步,付诸实践,学习内容上更宽泛。
)
⑤新思潮只是学习了西方文化的一些皮毛。
没有触及到核心内容―――制度。
⑥对西方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认识模糊,不能理解,用自己的传统思维去进行解释。
例如:英女王―――牝鸡司晨
英王无权,内阁握实权―――宰相专权
就连“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也有不正确的地方。
更何况其他的人。
“他想英国人必须有茶叶、大黄以助消化,他禁止茶叶、大黄出口,就可以致外人的死命。
《中国近代史大纲》第13页,蒋廷黻著
1840年8月7日,林则徐……曾献策悬赏军民杀敌,……竟说其(英军),“一仆不能复起”
《天朝的崩溃》第135页,茅海建著
2.新思潮的意义是很大的。
它揭开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序幕,这一序幕一经拉开就不可遏止,当时的水平不高是受时代局限的,新思潮的水平虽然不高但它是向西方学习的必经阶段。
完全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些及彼,由表及里”如果没有这个皮毛的阶段,我们中国近代向西方的学习也就不可能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阶段。
我们既不能去过高的夸大新思潮的水平也不能对古人求全责备。
五、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
(1)社会根源
第一,天国政权当时全面衰退,急需改革内政,“富国强兵”,扭转形势。
第二,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初步形成了世界体系。
第三,洪仁玕个人经历使其对资本主义有具体的了解和接触。
(2)主要内容及实质
①政治上主张法治民主和“开明君主制”,突破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②经济上提倡发展工商业,重视科技的作用,这从根本上瓦解自然经济,否定重农抑商;
③文教上提倡办新式学校和学习西方科技;
④外交上主张开放和独立自主。
(3)历史地位
它总体上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集中的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①革命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这是一个改造封建社会,救国救民的探索方案。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天国政权,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②进步性:它主张从经济到政治、文教各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与《天朝田亩制度》相反)。
③局限性:从理论上看,它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
当时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的基础。
(这是《资政新篇》不能实施的根本原因。
)从实践上看,它由于当时紧张严峻的军事环境和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而落空。
(4)与《天朝田亩制度》的关系
第一,《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
第二,《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
第三,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课堂训练:
1.《资政新篇》没有实施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分析:该题为1998年高考题。
重在考查对《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原因的理解。
该题为程度选择题,涉及《资》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府,被中外反动势力所镇压,这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客观原因;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产生近代民族工业,没有产生新兴的近代无产阶级,所以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故正确答案为D。
2.《资政新篇》的主张在太平天国内部并未引起广泛的影响,其根源是
A.战争形势下无暇顾及
B.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潮流
C.出现于太平天国运动后期
D.超越了农民战争范围
资料:
程朱理学
朱熹提出了“天理”、“气”、“格物致知”、“知行为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范畴。
他认为“理”是至高和包罗一切的,故称“理学”。
他所说的“理”,实际上指封建伦理纲常。
而且认为“理”
是永恒存在的,企图使封建伦理永恒化。
他还认为理和气不能相离,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
乾嘉学派
堪称最能反映清代学术思想特征的学术思潮与学术流派,在中国学术史上可与周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相提并论。
乾嘉学派沿袭汉儒所倡导的朴实考据之方法,对传世古文献进行考订、整理和研究,其范围涉及文学、音韵、训诂、目录、版本、校勘、辩伪、辑佚、注释、名物典制、天算、金石、地理、职官、避讳、乐律等方面,其中又以小学尤其是音韵学为先导,以经史为重点,因此往往又被称作是乾嘉考据学派或乾嘉汉学。
它的形成,却既有清代特定的学术环境,又有学术发展的内在渊源。
就环境而言,清代统治者的高压政策是一个重要的外因。
清初,乾廷一方面继续推行尊奉程朱理学为正统的文化政策,另一方面又在拉拢、吸纳之余,对知识分子使用文字狱之类的极端手段,打击、镇压,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而越来越沉溺于远离现实的考据之学。
哲学思想
魏源主张通过改革图强的思想明显是继承了法家的传统,认为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在鸦片战争中,他积极分析战争形势,认为强弱双方的力量是可以转化的,并提出了改变敌强我弱的具体战略战术,即将敌人放进了打,使英军的军舰和大炮失去效用,发挥我们补给充足以及地形熟悉的优势,有了这些因素,加上正确的指挥与配合,我们落后一些的枪炮也能够打败英军。
魏源认为"行"是知识的真正来源,而不是死的书本,不"行"就得不到有用的知识。
他对此有个很形象的比喻:"披(即阅读)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指海外贸易商人)之一瞥;疏(即注释)八珍之谱(名贵菜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品尝)。
"所以,魏源才重视实际的调查研究。
在他得知英国人在新加坡设立英华书院,请华人教汉语汉文时,就对中国没一人做类似了解外国的事备感忧虑,于是他开始编《海国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