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分离定律同步测试题-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1.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所得的F1同时表现出双亲性状的现象,称为完全显性B.所得的F1表现为中间类型的现象,称为不完全显性C.所得的F1与隐性亲本的性状完全一致,称为完全显性D.显、隐性关系是绝对的,环境的改变不会影响显性的表现2.两株结黄色子粒的杂种豌豆植株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约为()。

A.0粒B.30粒C.50粒D.90粒3.下列杂交组合中,不能判断显隐性的是()。

A.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白化病的孩子B.一株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一代都开紫花C.一个色盲患者和一个色觉正常的人婚后生下一个色觉正常的女儿和一个色盲儿子D.一株紫花豌豆自交后,子一代既有紫花又有白花4.遗传的基本定律不适合于()。

A.家兔B.蓝藻C.团藻D.小麦5.下列生物个体中,自交后代一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是()。

A.杂合子B.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C.表现隐性性状的个体D.能进行自花传粉的个体6.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地依次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形和狭披针形的显隐性关系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子的比例A.自交、杂交、自交B.自交、测交、测交C.杂交、测交、自交D.测交、杂交、自交7.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种的枣红马杂交,生出了20匹黑马和20匹枣红马。

据此可知隐性性状为()。

A.黑色B.枣红色C.黑色或枣红色D.无法确定8.人的卷舌与非卷舌由基因R和r所控制,某女孩的父母均能卷舌,但她不能卷舌。

她的父母和她本人的基因型依次是()。

A.RR、RR、rr B.Rr、Rr、rrC.Rr、rr、Rr D.RR、Rr、rr9.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的紫花豌豆自交时,假设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含基因c的雄配子失去了活性(即不能与雌配子结合)。

高中生物 第一章 第一节分离定律同步练测 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一章 第一节分离定律同步练测 浙科版必修2

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同步练测(浙科版必修2)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2.下列为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中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豌豆为自花授粉植物,所以杂交前要对母本去雄B.若对白花豌豆做去雄处理,则应在白花豌豆植株上收获F1的种子C.F1自交时不需去雄,但应做套袋处理,避免其他植株与之杂交D.理论上每株F1上都结有F2的种子3.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个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不含等位基因B.孟德尔分离定律体现在杂合子体内C.性染色体上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影响表现型4.下列关于纯合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AAbb属于纯合子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C.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D.由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配子形成的合子发育形成的个体5.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1匹小马。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性状;反之,则白色为显性性状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性状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性状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为显性性状6.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

1.1分离定律每课一练浙科版必修二

1.1分离定律每课一练浙科版必修二

1.1分离定律一、选择题1.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伴随()A.同源染色体分离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染色质螺旋成染色体D.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解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

故A项正确。

答案:A2. 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推断,下列结构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①四分体②姐妹染色单体③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④非同源染色体A.②④B.只是③C.①②D.只是①金太阳新课标资源解析:等位基因指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由此排除③④;四分体是指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互换,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有等位基因。

答案:C3. 将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种子各200粒混合后均匀播种在适宜的环境中,待它们长成植株后,再将高茎豌豆植株所结的480粒种子播种在适宜的环境中,长成的植株()A.全部为高茎B.全部为矮茎C.高茎360株,矮茎120株/]D.高茎240株,矮茎240株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

纯合高茎豌豆(DD)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仍为DD,所以长成的植株全部为高茎。

故A项正确。

答案:A4.Y(黄色)和y (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

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的是()A.♀yy×♂yy B.♀Yy×♂yyC.♀yy×♂YY D.♀Yy×♂Yy Z#xx#k解析:雄性个体YY或Yy表现为黄色,而yy表现为白色;对于雌性个体来讲Y_和yy均表现为白色。

因此要想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性别,就要使子代的基因型为Y_,如果子代的表现型为黄色,则为雄性个体,如果子代的表现型为白色,则为雌性个体。

综上所述,A项错误,这样的杂交组合其子代的表现型全为白色,而雌雄个体均有白色;B项错误,这样的杂交组合其子代的表现型黄色和白色都有,黄色一定为雄性,但白色判断不出性别;C项正确,这样的杂交组合其子代的基因型为Yy,若子代为白色一定为雌性,为黄色一定为雄性;D项错误,解析同B。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第一章同步练习-1.1分离定律Ⅱ 含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第一章同步练习-1.1分离定律Ⅱ 含

第一节分离定律(Ⅱ)学习目标1.分析分离假设的验证。

(重难点)2.会运用分离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3.能说出显性相对性的几种情况。

课前预习一、分离假设的验证1.分离定律的实质:控制的两个不同的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半的配子带有。

2.验证方法:,即让F1与进行杂交。

3.测交过程(用遗传图解分析)4.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产生和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

二、显性的相对性1.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的现象。

2.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的现象。

不完全显性的表现型比例与其基因型比例完全一致。

3.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的性状的现象。

4.ABO血型与基因型和抗原的关系例题分析1.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杂交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F1×隐性类型→测F1遗传因子组成B.通过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C.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性状表现反向推知的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2.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的基因型种类比为1∶2∶1D.测交后代的比为1∶13.人类ABO血型系统由I A、I B和i控制,I A对i显性、I B对i显性、I A与I B为共显性。

I A和I B分别决定红细胞膜上A抗原、B抗原的存在。

红细胞膜上只有A抗原的为A型、只有B抗原的为B型、A抗原和B抗原均有的为AB型、A抗原和B抗原均无的为O型。

一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妇已有一个O型血女孩,又生了个男孩,他为O型血的概率是()A.1/8 B.1/4C.1/3 D.1/24.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A1——深紫色、A2——中紫色、A3——浅紫色、A4——很浅紫色(近于白色)。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二1.1 孟德尔总结出分离定律 专题练习卷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二1.1 孟德尔总结出分离定律 专题练习卷

分离定律配套练习一、单选题1.两株高茎豌豆杂交,若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Dd×dd B.DD×dd C.Dd×Dd D.DD×Dd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①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①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①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①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①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A.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3.下列现象中未体现性状分离的是()A.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交配,后代出现比例相等的黑色长毛兔和白色长毛兔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D.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4.下图为孟德尔进行的豌豆杂交实验操作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①应在豌豆自然成熟开花时进行B.步骤①、①操作完成后,植株A无需套袋,植株B需要套袋C.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由F1得到F2的过程无需进行步骤①①操作D.图中操作体现的杂交组合是含♂高茎×♀矮茎5.如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操作及理论解释,下列选项描述错误的是()A.图3的交配方式为测交B.图1①和①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①操作后要对雌蕊进行套袋处理C.图2揭示了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孟德尔类比推理法的核心内容D.图2揭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分离,进入不同配子6.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C.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单独存在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所以称为分离定律D.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7.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植物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课后习题 第1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2课时 孟德尔对分离假说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课后习题 第1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2课时 孟德尔对分离假说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第2课时孟德尔对分离假说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合格考过关检验1.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2(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F2的性状分离比是3∶1C.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D.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2.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F1产生的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C.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3∶1D.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

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3.孟德尔为了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实验属于自交实验B.该实验属于杂交实验C.该实验称为测交实验D.该实验所得后代性状的比例是1∶1,让杂种F1(Pp)和隐性纯合子(pp)交配,称为测交实验;又因为双亲的基因型不同,故该测交实验也属于杂交实验。

4.下列关于紫花豌豆(Pp)测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紫花豌豆(Pp)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且数量相等B.另一亲本一定是白花豌豆(pp)C.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D.测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Pp)测交,后代有2种基因型。

5.已知羊毛的白色对黑色是显性,2只杂合的白羊为亲本,生下4只小羊。

根据分离定律,这4只小羊的情况可能为( )A.3只白羊,1只黑羊B.3只黑羊,1只白羊C.全是黑羊D.以上均有可能,2只杂合的白羊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白羊与黑羊的比例应为3∶1,但因为子代小羊数量少,不一定符合统计学要求,故A、B、C 三项均有可能。

6.下列有关基因型和表型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C.在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D.在相同环境中,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果环境不同,表型也可能不同。

7.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离后的等位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浙科版必修2 第一章 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一课时 作业

浙科版必修2 第一章 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一课时 作业

分离定律的发现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练习1.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家鸡的长腿和毛腿B.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C.豌豆的高茎和矮茎D.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2.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

A.等位基因B.显性基因C.隐性基因D.遗传因子3.按照孟德尔的解释,基因型为AA(♂)的玉米植株与基因型为aa(♀)的玉米植株杂交,其F1的基因型是()。

A.AA B.AaC.aa D.有的是A,有的是a4.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不属于纯合子的是()。

A.Yy B.DD C.rr D.YY5.下列关于隐性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后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B.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C.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D.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6.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A.①和② B.③和④C.①和③ D.②和③7.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F1都开紫花,F1自交后得到1 500株白花植株,F2中杂合紫花植株应有()。

A.500株B.1 500株C.3 000株D.4 500株8.下列几组小麦品种间的杂交中,与孟德尔单因子杂交实验过程相符的是()。

−−→F2A.抗病×早熟→F1⊗−−→F2B.杂高×纯矮→F1⊗−−→2C.高秆×抗病→F1⊗−−→F2D.纯高×纯矮→F1⊗9.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

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1∶1B.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3∶1C.都是隐性个体D.都是显性个体10.下面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D.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11.下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浙科版高一生物必修2_《分离定律》基础训练

浙科版高一生物必修2_《分离定律》基础训练

第一节分离定律1.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C.杂交时,须在开花后除去母本的雌蕊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2.下列有关推理不正确的是()A.隐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子B.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子C.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难以独立确定D.后代全为显性,则双亲必为显性纯合子3.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A.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后代和隐性后代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和隐性后代D.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4.在解释分离现象的原因时,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假设的内容()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5.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①性状的显、隐性②产生配子的比例③基因型④产生配子的数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6.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匹黑马的纯合与否,应采取的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A.杂交、自交B.杂交、测交C.自交、自交D.自交、测交7.下列有关显性的相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A.豌豆花色遗传属于完全显性B.不完全显性、共显性不符合分离定律C.不完全显性是指显性基因不能完全遮盖隐性基因的作用D.共显性是指两个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两者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共同表现8.已知豌豆高茎(B)对矮茎(b)显性。

用高茎品种与矮茎品种杂交,所得F1基因型都为Bb。

让F1自交,则从理论上分析,所获得F2的1 200株豌豆中,矮茎豌豆有多少株()A.900B.600C.300D.09.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_____,母本是_____________。

浙科版高一生物必修2_《分离定律》课时训练

浙科版高一生物必修2_《分离定律》课时训练

第一节分离定律一、选择题1.遗传的基本定律不适合于()A.家兔B.蓝藻C.团藻D.小麦2.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需要()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直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C.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D.性状分离是指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4.两黄色籽粒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既有黄色和绿色种子,其中纯种黄色种子的数目约为()A.0粒B.30粒C.60粒D.90粒5.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这是因为()A.正交和反交B.自交和杂交C.非甜是显性D.甜是显性6.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7.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一饲养员让两只杂合豚鼠杂交,其一胎所产生的小豚鼠可能是()A.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B.75%黑色,25%白色C.有黑色也有白色D.以上可能都有8.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DD×ddB.DD×DdC.Dd×DdD.Dd×dd9.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F1代黑斑蛇之间自交,在F2代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C.F2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D.黄斑是隐性性状10.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只有一对等位基因B.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C.可能有多对等位基因D.最多有一对等位基因11.在黑色鼠中曾发现一种黄色突变型(常染色体遗传),但从未获得黄色鼠的纯合子,因为AA的纯合子在母体内胚胎期就死亡。

浙科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分离定律同步测试题

浙科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分离定律同步测试题

第1节分离定律单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B 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 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D 绵羊的长毛和细毛2、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有()①子一代产生的配子比例②子二代性状分离比③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④亲本杂交后代分离比例⑤子二代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A、①②B、③⑤C、③④D、①③3、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他们生有一个正常儿子和一个白化病的女儿。

该正常儿子长大后与一个白化女性患者婚配,生一个正常的子女的几率是()A 1/2B 1/3C 1/6D 2/34.水稻某些品种茎杆的高矮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对一个纯合显性亲本与一个纯合隐性亲本杂交产生的F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体的几率是()A 0%B 25%C 50%D 75%5.右图是某遗传病谱系图。

如果Ⅲ6与有病女性结婚,则生育有病男孩的概率是()A 1/4B 1/3C l/8D 1/66.下列生物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子叶黄色与绿色 B.小麦种子的白粒与红粒C.狗的卷毛与白毛D.小麦有芒和无芒7、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豌豆是()①自花传粉植物②异花传粉植物③闭花传粉植物④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⑤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⑥是单性花,易于进行人工授粉(A)②③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8、在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①花蕾期,不去雄蕊②花蕾期,去雄蕊③去雄后,套上纸袋④去雄后,不套纸袋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A)②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9、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B)豌豆的紫花与红花(C)家兔的长毛与细毛(D)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易染病)10、孟德尔通过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实验,发现其F2的相对性状分离比均接近于()(A)2∶1(B)3∶1(C)4∶1(D)5∶111、对隐性性状的正确表述是()(A)后代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B)后代中不常出现的性状(C)杂种F1未出现的亲本性状(D)F2未出现的亲本性状12、高茎豌豆(Dd)能产生含有哪种遗传因子的配子()(A)只有含D的配子(B)有含D的配子,也有含d的配子(C)只有含d的配子(D)只有含D的配子,或只有含d的配子13、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会发生性状分离()(A)EE×ee (B)EE×Ee (C)EE×EE (D)Ee×Ee14、绵羊的白毛(W)对黑毛(w)为显性,一只白毛绵羊与一只黑毛绵羊杂交,生了6只小羊,其中3白3黑。

高中生物 第一章 第一节 分离定律自我小测1(含解析)浙科版2

高中生物 第一章 第一节 分离定律自我小测1(含解析)浙科版2

分离定律一、选择题1.豌豆在自然状况下是纯种的原因是()A.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B.豌豆间的性状差异明显C.豌豆先开花后传粉D.豌豆成熟时籽粒不脱落2.已知一批豌豆种子的基因型为AA与Aa的种子数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A.3∶2∶1 B.4∶4∶1C.3∶5∶1 D.1∶2∶13.下列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②红花大豆与红花大豆的交配后代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分别占3/4和1/4 ③高秆小麦自交,后代中有25%的矮秆小麦④体色透明的金鱼与体色不透明的普通金鱼杂交,其后代全部为半透明的体色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4.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性状分离B.等位基因分离C.同种基因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对等位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足以使它控制的性状得以完全表现,这种现象称为完全显性B.ABO血型的遗传属于共显性C.生物体显性性状的表现只与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关D.金鱼草的粉红色花的出现,是显性现象中的共显性6.检测小麦品种基因型可用测交的方法。

下列关于测交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测交可以获得优良性状新品种B.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型相同7.某种动物的毛色中黑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该种动物中一对黑毛雌雄交配后生下三只小动物,全为黑毛。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黑毛可能是显性性状B.白毛可能是显性性状C.亲本一定是纯合子D.亲本可能是纯合子8.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为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情况,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一项是()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F1测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9.下列各项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式分别是(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②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A.杂交、测交、自交、测交B.测交、自交、自交、杂交C.杂交、测交、自交、杂交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10.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若后代中的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A.3∶1 B.5∶1 C.9∶6 D.7∶111.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一) 分离定律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一) 分离定律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一)分离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高鼻梁与塌鼻梁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D.眼大与眼角上翘解析:选D高鼻梁与塌鼻梁、卷发与直发、五指和多指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眼大与眼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与眼角上翘不属于相对性状。

2.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A.性状分离B.基因分离C.完全显性D.不完全显性解析:选A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3.(2017·绍兴一中高一月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A.豌豆严格自花授粉,便于形成纯种B.豌豆成熟后籽粒留在豆荚中,便于计数和观察C.豌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实验后可以食用避免了浪费D.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解析:选C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A正确;豌豆成熟后籽粒留在豆荚中,子代较多,便于计数和观察,B正确;豌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不属于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C错误;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D正确。

4.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

下列哪项不是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 A.F1形成配子时,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B.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随机结合C.含有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解析:选D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条件有:①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形成D配子和d配子;②这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机会相等;③含各种基因的种子必须有实现各自基因表达的环境条件。

5.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例是()A.雌配子∶雄配子=1∶1B.雄配子A∶雌配子a=1∶1C.雄配子∶雌配子=3∶1D.雄配子数比雌配子多解析:选D基因型为Aa的个体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其比例为1∶1,是指某一性别配子中含A和a的配子比例为1∶1,而不是雌配子与雄配子数目的比例为1∶1,植物体产生的雄配子多于雌配子。

高中生物 第一章 第一节 分离定律自我小测2(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一章 第一节 分离定律自我小测2(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

分离定律我夯基我达标1.遗传的基本规律不适合于()A.家兔B.蓝藻C.团藻D.小麦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长毛与卷毛出B.兔的长毛与猴的短毛C.豌豆的黄粒与圆粒D.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3.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A.①②④B.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4.从甲小桶(桶内小球为D、d,代表雌配子)和乙小桶(桶内小球为D、d,代表雄配子)各抓取小球50~100次,统计小球组合DD∶Dd∶dd之间的数量比约为… ()A.3∶1∶3B.1∶1∶1C.1∶2∶1D.2∶1∶25.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

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6.人类的秃顶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所控制,但只在男性中表现。

一个非秃顶男性与一父亲非秃顶的女性婚配,他们生了一个男孩,后来在发育中表现为秃顶。

则该女性的基因型为()A.BBB.BbC.bbD.Bb或bb7.有一对夫妇均为双眼皮,他们各自的父亲都是单眼皮。

这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为()A.100%B.0%C.25%D.75%8.要不断提高小麦的抗病品种的纯度,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最适宜()A.杂交B.自交C.测交D.回交9.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F1全为高茎豌豆(Dd),种下F1让其自交得到F2,种下F2豌豆种子,发现F2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植株,且高茎∶矮茎为3∶1,实现F2中高∶矮为3∶1的条件是()①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配子②含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含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④只需要①项条件,而不需要②③两项条件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0.关于杂合子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杂合子的成对遗传因子中,起码有一对是杂合状态B.两个杂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仍是杂合子C.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性状会发生分离D.杂合子至少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11.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遗传因子组成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

2019-2020年高中必修2 遗传与进化生物第一节 分离定律浙科版练习题四十八

2019-2020年高中必修2  遗传与进化生物第一节  分离定律浙科版练习题四十八

2019-2020年高中必修2 遗传与进化生物第一节分离定律浙科版练习题四十八第1题【单选题】“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B、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所作的假设的核心内容有: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而且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同样适用于对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研究D、孟德尔将数学的方法引入对遗传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合理地解释了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人类Rh血型有Rh^+ 和Rh^- 两种,分别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R和隐性基因r控制。

Rh^+的人有Rh 抗原,Rh^-的人无Rh抗原。

若Rh^+胎儿的Rh抗原进入Rh^-母亲体内且使母体产生Rh抗体,随后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则引起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若这位Rh^-母亲又怀一Rh^+胎儿,下列对这两胎儿的相关基因型及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的分析中,正确的是①相关基因型与父亲的一定相同②相关基因型与父亲的不一定相同③两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相同④第二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比第一胎儿严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高等植物C、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D、遗传规律在受精作用过程中起作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的内容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配子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利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提出基因分离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情况、方法、问题、发现、研究、措施、环境、方式、关系、分析、说服
第1节分离定律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 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 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
D 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2、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有()
①子一代产生的配子比例②子二代性状分离比③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④亲本杂交后代分离比例⑤子二代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
A、①②
B、③⑤
C、③④
D、①③
3、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他们生有一个正常儿子和一个白化病的女儿。

该正常儿子长大后与一个白化女性患者婚配,生一个正常的子女的几率是()
A 1/2
B 1/3
C 1/6
D 2/3
4.水稻某些品种茎杆的高矮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对一个纯合显性亲本与一个纯合隐性亲本杂交产生的F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体的几率是()
A 0%
B 25%
C 50%
D 75%
5.右图是某遗传病谱系图。

如果Ⅲ6与有病女性结婚,则生育有病
男孩的概率是()
A 1/4
B 1/3
C l/8
D 1/6
6.下列生物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子叶黄色与绿色 B.小麦种子的白粒与红粒
C.狗的卷毛与白毛D.小麦有芒和无芒
7、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豌豆是()
①自花传粉植物②异花传粉植物③闭花传粉植物④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⑤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⑥是单性花,易于进行人工授粉
(A)②③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
8、在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②花蕾期,去雄蕊③去雄后,套上纸袋
④去雄后,不套纸袋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
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
(A)②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
9、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B)豌豆的紫花与红花
(C)家兔的长毛与细毛(D)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易染病)
10、孟德尔通过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实验,发现其F2的相对性状分离比均接近于()
(A)2∶1(B)3∶1(C)4∶1(D)5∶1
11、对隐性性状的正确表述是()
(A)后代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B)后代中不常出现的性状
(C)杂种F1未出现的亲本性状(D)F2未出现的亲本性状
12、高茎豌豆(Dd)能产生含有哪种遗传因子的配子()
(A)只有含D的配子(B)有含D的配子,也有含d的配子
(C)只有含d的配子(D)只有含D的配子,或只有含d的配子13、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符合
性状分离的概念会发生性状分离()
(A)EE×ee (B)EE×Ee (C)EE×EE (D)Ee×Ee
14、绵羊的白毛(W)对黑毛(w)为显性,一只白毛绵羊与一只黑毛绵羊杂交,生了6只
小羊,其中3白3黑。

这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可能性最大的是()(A)Ww×WW (B)Ww×ww (C)Ww×Ww (D)WW×Ww
15、一对有耳垂的父母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这说明()
(A)有耳垂为显性性状(B)无耳垂为显性性状
(C)有耳垂为隐性性状(D)不能说明问题
16、分别用A和a表示硬币正面和背面,每次被抛出后,A或a朝上的概率都是1/2。


了验证这一结论,有4位同学做了抛硬币实验。

他们的实验结果最具说服力的是()
(A)甲抛了两次,A/a=1 (B)乙抛了20次,A/a≈1.2
(C)丙抛了200次,A/a≈0.96 (D)丙抛了2000次,A/a≈1.02
17、测交实验是指让()
(A)F1个体之间进行杂交(B)F1个体与显性母本杂交
(C)F1个体与隐性父本杂交(D)F1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18.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已有15株高茎,第16、17、18、19、20株分别是高茎的可能性是
A.25%
B. 75%
C.100%
D.0
19、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
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③
20、家猫的毛色是黑褐色对白色为显性。

两只黑褐色杂合子猫交配后,一窝产下了四只小猫。

这四只小猫的毛色是()
(A)三只黑褐色、一只白色(B)一只黑褐色、三只白色
(C)四只全是黑褐色(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21、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白化病为隐性遗传因子
控制的遗传),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A)12.5% (B)25% (C)50% (D)75%
22、如图是某家族黑尿症的系谱图,已知控制这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A、a,则:①预计Ⅲ6
是患病男孩的几率是多少;②若Ⅲ6是患病男孩,Ⅱ4和Ⅱ5又生Ⅲ7,预计Ⅲ7是患病男孩的几率是多少()(A)①1/3;②1/2
(B)①1/6;②1/6
(C)①1/6;②1/4
(D)①1/4;②1/6
二、非选择题。

23.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引起的疾病,因为突变基因是罕见的,故假设下列系谱中患病个体均为杂合体。

根据下面系谱回答下列问题:
(l)如果Ⅱ3和Ⅱ4结婚,生了四个孩子,其中前三个正常,问第四个是多指的概率是。

(2)如果Ⅱ3和Ⅱ4的第一个孩子正常,第二个孩子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3)如果Ⅱ5和Ⅱ6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24、大豆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下表是大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

请回答:
(1)由表中第个组合实验可知花
为显性性状。

(2)表中第个组合实验为测交实验。

(3)第3个组合中,子代的所有个体中,纯合
子所占的比率是。

25.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眼睑
遗传(为常染色体上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子代类型双亲全为双眼皮
(①)
双亲只有一个为双眼皮
(②)
双亲中全为单眼皮
(③)
双眼皮数120 120 无
单眼皮数74 112 子代全为单眼皮
分析表中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你根据表中哪一种调查情况,就能判断哪种眼皮为显性?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眼睑的遗传可以有哪
几种婚配方式?
(3)调查中偶然发现,某人一只眼为双眼皮,另一只眼为单眼皮,请你用遗传学的
知识去解释? 。

(4)表中120:74这个实际数值为何与理论假设有较大误差
26.家兔的褐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用基因符号D、d表示。

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

甲、乙、丙兔为黑色毛,丁兔为褐色毛。

已知甲和丁交配,后代全部为黑色兔;乙和丁交配,后代中有褐色兔。

(1)家兔毛色的显性性状为:。

(2)写出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甲:,乙:,丁:
(3)利用上述四只兔,通过交配实验来鉴别出丙图的基因型。

方法是将丙兔与兔交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C
5、D
6、C
7、B
8、C
9、C10、B11、C12、B13、D14、B15、
A16、D17、D18、B 19、D20、D21、B22、C
二、非选择题
23、3/4 3/8 1/2
24、(1)3紫(2)1(3)50%
25.(1)双眼皮 (2)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3) 双眼皮基因表达受环境影响(4)被调查人群数量不够多
26.(1)黑色(2)DD Dd dd(3)丁若全部为黑色,则为DD;若既有黑色又有褐色,则为D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