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学角度解读《命中注定》
命中注定
命中注定作者:姜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7期摘要:俄狄浦斯情结,一个对母姓社会的追求的渴望,沦落到现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女人的心理扭曲,是消极也好,宿命也罢,该如何摆脱对命运枷锁的束缚,永远是人类对社会深思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俄狄浦斯情结;女权;恋母情结;感情枷锁[中图分类号]:B0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7--01这本不是到了大学才听到的新鲜故事,却从那节课之后便成了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影,心头上解不开的结——俄狄浦斯情结。
大概没人不知道俄狄浦斯的故事吧,杀父娶母,这样的轰动大胆的神话故事。
就连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费洛伊德也拿这段神话举例,进行精神分析,俄狄浦斯情结也成了一种宗教伦理上不可饶恕的罪过。
女儿按照爸爸的模样寻找后半生的伴侣,男孩子们在评判未来妻子的时候也通常以母亲为标准,在我看来这无可厚非。
孩子从出生最初接触到的异性便是父母,女儿是父亲,儿子是母亲,而父亲母亲对他们的爱,自然让他们对这一类型的异性产生好感,而长期以来的家庭环境,也就造就了孩子长大后寻找另一半按照父亲或者母亲的模样寻觅,如果母亲对儿子不够慈爱,父亲对女儿也不够好,谁还会去按照他们的样子找?同样,对于根本没有见过父母的孩子,即便娶母,又怎么能称之为恋母情结?事实上,对于费洛伊德所提出的恋母情结的种种症结我也不敢苟同,费洛伊德认为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是母亲,总想占据父亲的位置与父亲争夺母亲的爱情,也就是恋母情结,还把其归结为人格发展重要因素之一。
¹首先,作为一个女生,我不由得要说出,女孩子同样或多或少会把未来伴侣与自己的父亲相比较,如果说不是性追求对象,那我想也许是女性与男性对于性渴求程度的不同,而与父亲产生矛盾,也可以解释为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又或者是雄性本能的争霸心理。
尽管有很多学者也并不同意费洛伊德的恋母情结所得的结论,但是我要是去驳斥,也略显单薄,毕竟可支持的理论我没有掌握,而让我纠结久久的是俄狄浦斯神话中所暗含的似乎不是这种情结,而是人生的另外悲剧——命中注定。
贾樟柯电影叙事的板块结构分析
贾樟柯电影叙事的板块结构分析作者:公绪峰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22期【摘要】作为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的贾樟柯,在多部作品中独辟蹊径地采用“板块”叙事结构来架构电影,并取得“形散神聚”的独特表达效果。
本文选取贾樟柯近期代表作《天注定》来做具体分析,探讨本部作品的独特叙事结构。
【关键词】贾樟柯;《天注定》;板块;叙事结构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15-02一、简析“板块叙事”结构美国当代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在其著作《虚构电影的叙事》中提到:“叙事应该是一个包括故事、内容情节与结构形式的系统。
”电影是讲故事的艺术,讲故事的方式可能有许多种,以时间顺序为准绳的正序、打破时间线的倒叙、以作者主观视角为主线的跳跃叙事,等等。
而且,依据电影的主题表达而选择相适宜的叙事结构,可以使电影的表达效果如虎添翼。
“板块”叙事对于影片《天注定》便是如此。
“板块”叙事结构是指影片在形式上没有明确的贯穿主线,而是通过几个在剧情上相对独立,但在情感主线上联系紧密的剧情段落连缀而成的结构方式。
从历史上看,有些著名影片已经采用“板块”结构来组织电影,并与电影内容相得益彰。
例如,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通过用“母亲摇动摇篮”把“母与法”、“基督受难”、“圣巴多罗缪的屠杀”和“巴比伦的陷落”四个段落联系在一起,表达了期盼和平友爱、反对自相残杀的主题;黑泽明的《罗生门》,利用樵夫、凶手多襄丸、死者妻子、女巫对凶杀这同一件事的不同描述,揭露了人性的自私和人心的复杂。
二、关于《天注定》叙事结构的分析《天注定》改编自发生在中国的四个新闻事件,每个新闻事件对应一个故事段落。
表面上看,四个板块段落在情节上没有连贯和因果关系。
但是在影片的表达主题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一)主题表达上的一脉相承表面上看,《天注定》的四个段落在时空上是异步的、割裂的。
但深挖事件,不难发现,前三个新闻所反映的是底层人民在面对自己生存困境时,寻找正当、合法的解决途径未果而引发的恶性杀人事件;后一个新闻也是主人公面临生活压力和感情绝望时所作出的冲动决定,只不过生性怯懦的他选择了杀死自己。
天注定 影评
天注定影评电影《天注定》,一部令人心潮澎湃的震撼之作。
作为一位电影评论家,我一直寻找那种能够触动内心深处的电影。
而《天注定》无疑是一部让我产生强烈共鸣的作品。
这部由贾樟柯执导的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真实的剧情,给观众带来了一次震撼人心的观影体验。
首先,电影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
贾樟柯以纪实主义的手法,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世界。
他没有过多的修饰,而是以真实的镜头展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冲突和变革。
通过多个角色的命运交织,电影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这种真实感让我仿佛亲临现场,与角色们一同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
其次,电影在情感上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共鸣。
通过对人物的刻画,电影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命运的无奈。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渴望,然而他们却常常被现实所束缚,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种无力改变命运的感觉,让我深深地感到了人类的渺小和无奈。
同时,电影也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引发了我对现实的思考。
它让我反思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人们的生存状态,进而引发了对社会公正与人权的思考。
最后,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也是无可挑剔的。
导演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静态镜头,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同时,电影的摄影和音乐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每一个场景都被精心构图,每一段音乐都与剧情相得益彰。
这种精细的艺术呈现让我对电影的情节产生了更深的共鸣。
总的来说,电影《天注定》是一部令人心潮澎湃的震撼之作。
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情感共鸣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给观众带来了一次难忘的观影体验。
它让我思考了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现实,同时也让我对电影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会在观众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2024年电影叙事学视角下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范文
《电影叙事学视角下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篇一一、引言《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作品,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邃的主题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电影叙事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这部作品在叙事结构、角色塑造、情节设计以及视觉呈现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并试图解析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影响。
二、电影叙事结构分析(一)叙事手法与叙事层次《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采用了非线性叙事手法,通过时空跳跃、回忆与现实交织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叙事结构。
这种叙事手法使得影片在情节展开上更加灵活多变,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二)情节布局与节奏把握影片的情节布局紧凑而富有张力,各个情节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
在节奏把握上,影片既有人物内心的细腻描绘,又有大场景的宏大叙事,使得整部作品在叙事节奏上既有紧张感又有抒情感。
三、角色塑造与心理刻画(一)角色塑造的立体性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鲜明、立体感强。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
同时,角色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互相影响、互相牵制,进一步丰富了整部作品的内涵。
(二)心理刻画的细腻性影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非常细腻,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演员的表演,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和矛盾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行为和情感,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四、视觉呈现与表现手法(一)画面美学与摄影技巧《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在画面美学上具有很高的水平,摄影技巧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美观、富有感染力。
影片通过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将画面与情节、人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整部作品在视觉上更加和谐统一。
(二)音效与配乐的运用影片的音效和配乐非常出色,为整部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
音效的运用使得影片的场景更加逼真,配乐的选择则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影片的情感和主题,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沉浸在影片的氛围中。
五、深层含义与影响(一)主题内涵的探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探讨了人性、命运、爱情等主题,通过叙事手法和角色塑造等方式,将主题内涵深刻地表现出来。
电影《天注定》的叙事学审视
电影《天注定》的叙事学审视作者:赵栋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21期【摘要】2013年,贾樟柯执导的电影《天注定》获得第66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最佳剧本奖等多个国际奖项及众多荣誉。
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不仅是因为该影片对现实状况和社会生活的强力映照,更是由于其成功的叙事技巧。
本文将运用叙事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叙事结构、叙事符号、叙事语言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探讨该部影片的叙事特点。
【关键词】贾樟柯;天注定;叙事学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1-0075-02《天注定》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以悲悯的情怀呈现出经济高速发展下小人物的生存状况,并展现了社会在转型期间中国底层人物面对残酷现实的反抗精神。
“影片勇敢的向当代社会取材,用冷峻的镜头聚集四个耳熟能详的社会事件,从中完成艺术的高度提炼和惊人的视觉再现,并重新赋予了这些新闻故事时代的思考。
”[1]导演在对社会现实素材进行艺术再创造时,用客观的镜头呈现出纪实化的真实环境与事件,并巧妙的将精心设计的元素、情节与结构隐藏在影片中,从而形成其强烈的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
一、平行叙事和板块叙事结构电影是叙事学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电影的叙事结构是影片的骨干,在叙事发展过程中对于影片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的确立有着积极的作用。
《天注定》这部影片的叙事结构主要是平行叙事和板块结构相结合的叙事特点。
板块叙事结构是指影片在形式上没有明确的贯穿主线,而是按照人物、时间或地域的不同而形成的在剧情上相对独立,但在情感主线上紧密联系的具有起承转合的一种结构方式。
《天注定》用板块化的结构讲述了在叙事上平行发生,在情节上始终独立却彼此关联的四个故事。
《天注定》由四个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新闻事件改编而成,分别是胡文海、邓玉娇杀人案件,周克华抢劫杀人案件和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
在影片中,四个新闻事件各对应一个故事段落,每个暴力事件背后都是对于小人物的关照,以及对于底层人物反抗精神的赞许。
从叙事学角度解读《命中注定》
75品 评从叙事学角度解读《命中注定》张晋芳受法国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影响,20世纪60年代,叙事学研究于法国兴起,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文本的新方式。
虽然它抛弃了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明显的缺陷,但不可否认它补充了研究文本的角度,后来的文学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对文本的关注不能脱离叙事角度的分析。
初读余华的短篇《命中注定》,给人一头雾水的感觉,突兀的开头、莫名的结尾,情节不连贯,含义不清晰,让人匪夷所思,不禁令人想再回味一遍故事。
而初读的困惑恰好证明了叙述的陷阱,情节的安排令人疑惑却着迷。
带着叙述学的指引再次品读似乎有所发现,这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的“选择不同,结果不同,归宿却相同的故事”。
昔日同伴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向了分离的殊途,在对抗生活中的种种障碍,在追求生命中想要得到东西时,不同的人走了不同的路却通向共同的终点。
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而又相同的“黑洞”,人们终将沉醉于此。
一、情节概述《命中注定》共四千多字的篇幅,以倒叙的方式为人们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故事开头是“现在”,刘冬生接到告知陈雷被谋杀的信,在谈及陈雷的死因时,刘冬生陷入了回忆:一座没有生机小镇中,两个住的很近的孩子“陈雷”与“刘冬生”因为相异的生活而彼此吸引,成为伙伴,也成为对方的互补。
刘冬生因为父母害怕他去河边玩耍被淹死,所以每天把他锁在家里不准出门。
陈雷因为父母害怕他在家里玩火点了房子,所以每天把他锁在门外不准进屋。
于是,一个每天趴在窗户上看外面,一个在外面抬头看楼上的窗户,就这样认识了彼此,开始了他们的友谊。
终于有一天,刘冬生的父亲把钥匙落在家里了,陈雷顺势把他解放出来,两个人穿过小镇疯跑了一天,还偷偷跑进了镇子上最气派的“汪家大宅”。
在黑暗的宅子中,二人听到一个和陈雷声音一模一样的孩子在喊“救命”,二人魂飞惊逃。
到这里,故事结束。
76品 评二、叙事侦破(一)寓言般的注定作者以一个“异叙述者”的身份远离人物内心,冷冰冰的客观叙述让故事“自然而然”地发生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白供人们补充。
《2024年电影叙事学视角下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范文
《电影叙事学视角下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篇一一、引言《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影片,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使其在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电影叙事学的视角出发,对这部影片的叙事结构、角色塑造、镜头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其成功的叙事策略和艺术魅力。
二、电影叙事结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叙事结构紧凑而富有层次感,通过巧妙地安排情节和线索,使整个故事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张力。
影片以一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将过去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推测。
此外,影片还采用了倒叙、闪回等手法,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三、角色塑造影片在角色塑造方面表现出色,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心世界。
主角的形象立体而丰满,他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和勇气令人敬佩。
此外,影片还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深入的内心独白,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动机。
同时,影片中的配角也各具特色,他们在故事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四、镜头语言《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在镜头运用方面也表现出色,通过运用各种拍摄技巧和手法,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诗意的美感。
影片中的镜头运用灵活多变,既有宏观的景象描绘,也有微观的细节特写。
此外,影片还通过运用色彩、光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基调。
这些镜头语言的使用,使得影片在视觉上具有了强烈的冲击力。
五、叙事主题与内涵《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叙事主题深刻而丰富,通过对人物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探讨,使观众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影片通过展现人物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和勇气,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同时,影片还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美感的同时,也能思考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
六、总结《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其在叙事手法、角色塑造、镜头语言等方面都表现出色。
通过深入分析这部影片的叙事策略和艺术魅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成功的原因。
《命中注定》观后感
《命中注定》观后感
《命中注定》观后感
闲来无事,上网观看了电影《命中注定》,甚为感慨。
我所感慨的既不是精彩的电影故事,也非汤唯、廖凡​精彩的演技。
而是电影场景---米兰的市容。
米兰号称时尚之都​、浪漫之都,米兰国际时装周享誉世界。
一年四季,世界各领域名流精英你来我往,宾客如云。
然而,影片中米兰的城市建筑竟然那么老旧、残破,逼仄的街道,古老的城堡墙壁斑驳,中世纪的马车在凸凹不平的石板路上颠簸驰骋,款式老旧的自行车款款骑行。
但也恰恰是这种老旧残破中孕育并弥漫出厚重的历史感和浓烈的文化气息。
历经沧桑的城堡,时有斑驳的壁画,爬满藤枝的城墙,锈迹斑斑的铜像,隔着屏幕,内心满满的敬服和无限的神往。
出生在米兰城的人无疑是幸福的,因为无论他在哪个年龄离开故乡,也无论他在外面的世界漂泊多少年,当他再返回米兰城时,看到的一切仍是他离开时的样子,满眼熟悉的建筑和风景,仿佛他昨夜睡了一觉,今早刚刚醒来,从来就不曾离开过。
而一直生活在米兰城的人则更为幸福,因为他会一直年轻着,至少他的心理年龄会一直年轻着,历经千年的古城一直容颜未变,人们怎会忍心先行老去。
米兰城勾起了我幽远的乡愁,可推土机早已碾碎了我出生的村庄,我的乡愁只好随风飘荡。
​。
贾樟柯电影《天注定》的叙事策略
三个故事 中的小玉到第一个故事 中的湖北胜利集团来找工
作, 作为 整 个故 事 的收 尾 部分 ,这 种结 构 可 以看做 是将 其 他 几个 故事镶 嵌在 一 起 ,而每 一个 人物在 各 自故 事 的活动
空 间上保 持 了较大 的叙事 张力 和阐释 空 间 ,正如 中 国传 统 叙事 的 “ 横 云断岭 ”法 。这种 非线 性 的叙 事手 法 依 旧沿 袭 了他 以往 作 品的叙 事 风格 , “ 贾樟柯 依然 遵循 了重在 “ 陈
述 ”的 纪 实性 的叙 事风 格 , 在叙 事 方 式上 放弃 了 戏剧 化的 叙 事模 式 , 不 以线 性叙 事 结构 来 强化戏 剧 性冲 突 的情 节发
展 。 ”【
二 、声音叙 事 一 一 戏曲 、影视剧原声 的叙述 功能
“ 声音 最大 的功 能便 是叙 事 ,创作 者通 过对 语 言、音 乐 、音 响 的灵活 运 用 ,表 达 出更 多层 面 的意 思 。”[ 2 】 电影 中 的声 音可 以简略 的分为 “ 画 内音 ”和 “ 画 外音 ”。戴 卫 ・ 赫 尔曼 认为 : “ ‘ 画 内音 ’是 指属 于 故事世 界但 是其 声源
序独 立发 展 ,也就 是所 谓 的故事 内部 的第 二层次 。 贾樟 柯谈 到 《 天注 定 》的叙 事 结构方 法 : “ 我 学 习了
很 多中 国古典 小说 叙 事手法 ,是 严格 的起 承转 合 结构 。所 以我 是按 一个 故事 而 非四个 单独 故事 来 写的 。 ”这 四个 之 间 故事看 似 并没有 直 接 的因果 联系 ,其 实这几 个 故事在 时 间和 空 间都有 交叉 的衔接 点 。影 片 以个 部分之 间 的人物 在
不出现于屏幕或不在镜头范围内的人声、 音乐和声响。 {
电影命中注定观后感
电影命中注定观后感电影《命中注定》是一部由导演李安执导的作品,该片于年开始上映。
影片以浪漫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命运和缘分的故事,令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禁产生深思。
本文将从电影的剧情、演员表现、影像风格等多个方面探讨,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首先,电影《命中注定》的剧情非常引人入胜。
故事以两个主角的命运交织展开,他们之间的遭遇和发展令人惊叹。
影片中主要围绕命运和缘分这一主题展开,让人们思考人生中的偶然和必然之间的关系。
因为命运的无常,两位主人公在某一处相识,而一系列的事件似乎都是事先被注定的。
故事情节的转折和发展,让观众体验到了命运的深奥和神秘。
其次,电影中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主演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角色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们身临其境地诠释了角色的内心世界,令观众们更容易感同身受。
两位主角的感情戏份特别引人注目,他们的化学反应和情感纠葛令人动容。
观众们可以从演员们的表演中感受到角色之间的爱恨情仇,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
电影的影像风格也是《命中注定》引人赞叹的一大亮点。
导演李安擅长运用镜头语言来表达情感和见解,给观众带来了许多视觉上的享受。
电影采用了精美细致的画面,配以精心设计的色彩搭配,营造出了一种具有浓厚诗意和梦幻感的氛围。
同时,影片中还加入了一些魔幻的元素,让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观众们在观影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欣赏到精彩的故事情节,还能够享受到视觉上的盛宴。
除了剧情、演员表现和影像风格,电影《命中注定》还通过一些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呈现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两个主角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生中的偶然和必然密不可分。
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一些错过和遗憾,这些错过和遗憾似乎是命运的安排。
电影通过主角们的经历,向观众传达了一个关于人生和命运的哲学思考。
综上所述,电影《命中注定》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
它通过精彩的剧情、出色的演员表现和独特的影像风格,给观众们带来了一次难忘的观影体验。
《天注定》观后感800字
《天注定》观后感800字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天注定》观后感8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天注定》观后感800字 1“天注定”不是要问罪什么,也不是要宣扬什么。
只是平铺直叙的讲述几个故事,让观者进行自己的思考。
对于一个人,不可能有单纯的好坏之分。
只是当他遭遇了我们自己不想要遭遇的事情时,我们会油然的生出一股怵惕,进而延伸出孟子的所谓“恻隐之心”,也即是同情。
比如片中的胡大海,他的遭遇就令我同情。
因为他也是和我一样的一个普通人,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很可能也发生在我的身上,所以怵惕,所以同情。
但是仔细思考事情的本身,我们可能收获的更多。
他最初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能够发财,这一点在影片中的很多细节都可以得到验证。
等至别人发了财而自己没有时,就变得不忿和不平。
当然,发财者的道德上的缺失是这种不忿与不平加深的原因。
到这个时候为止,他的行为还是值得人敬佩的`,至少在大家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沉默忍受,甚至谄媚屈膝的时候,他敢于挺身而出,发出自己的声音。
然而,当他的呼喊得不到回应,更遭到更直接的不公,蔑视和嘲笑,他的心理与这个世界终于走向了彻底的决裂。
如果说,他枪杀会计、村长、焦胜利还能得到大家的一点点理解的话,对于嘲笑着、看不惯者、会计夫人的肆意杀戮,已经把他自己推向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那是一个压抑多年后的内心扭曲的发泄,是一种绝望后人性丑恶面的占领。
我记起了一个细节。
聊天中,一个矿工说:“当时的煤矿没有承包给你,要是承包给你,你也不一样”。
胡大海的回答说的是“那可不一定”。
周老三的出场,以一场抢劫反杀开始。
小玉的出场,是在车站会见有妇之夫的情夫。
小辉之所以去东莞,是因为要逃避自己的责任。
我觉得,片中每一个故事的开始都隐含这一种反思。
而整部影片最高的艺术性就体现在这些细节的处理和排布上。
它当然不是讲几个故事而已。
命中注定电影观后感
命中注定电影观后感《命中注定》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每个人都心中都有命中注定的故事,这部电影将这个命中注定的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通过精心构思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演,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极致的情感体验。
故事发生在一个平凡的城市里,男主角张亮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
他过着平凡无奇的生活,每天都按部就班地上班,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一个能够预知未来的信箱。
在阅读到自己和女主角小雨前世今生的故事后,张亮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追寻属于他们的幸福。
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命中注定。
张亮是一个懦弱的人,他一直以来都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而小雨则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孩,她对爱情充满着无限的憧憬。
他们之间的相遇,注定是一场命运的交错。
从一开始的不信命,到最后的执着追求,电影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情感的漩涡。
影片的摄影技术独特而出色,通过运用特殊的光影效果和细腻的色彩搭配,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份梦幻的氛围。
每一个场景都展示了导演对于细节的关注,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电影中的世界中,与主角们共同体验着命中注定的旅程。
除了剧情和摄影技术,电影中的音乐也是令人难忘的一部分。
音乐是影片情感的载体,通过恰到好处的音乐配合,将观众带入到不同的情绪中。
有时温馨,有时悲伤,有时欢乐,每一段音乐都与主角们的命运紧密相连,让观众更加沉浸于剧情中。
除了故事情节和制作水平,影片中的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也是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男主角张亮由知名演员张良扮演,他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示得鞭辟入里。
不仅能够准确把握到角色的情感变化,还能够通过细节的把控,将观众代入到他所饰演的人物的世界中。
而女主角小雨则由青年实力派演员李雨扮演,在她的演绎下,小雨这个角色变得鲜活而有力量。
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供观众思考的媒介。
《命中注定》通过故事中的命运交错,引发观众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蕴藏着许多可能性。
电影告诉我们,尽管命运注定了一部分,但我们的选择也可以改变命运的走向。
《2024年电影叙事学视角下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范文
《电影叙事学视角下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篇一《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作为一部富有情感和哲理的电影,运用了多样的叙事技巧和手法,成功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世界。
从电影叙事学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在情节构建、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这部电影进行深入分析。
一、情节构建电影的情节是叙事的核心,它通过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发展和高潮,构建起整个故事的框架。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在情节构建上,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通过倒叙、插叙等手法,将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悬疑性和吸引力,也使得观众在思考和推理中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二、人物塑造人物是电影的灵魂,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在人物塑造上,通过细腻的刻画和深入的挖掘,使得每个角色都鲜活而立体。
影片中的主角们在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时,展现了坚韧、勇敢、善良等优秀品质,他们的成长和变化也是故事发展的动力。
此外,电影还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展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三、叙事结构叙事结构是电影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故事的起伏和节奏。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多线索并行的手法,将多个故事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紧凑的叙事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多元,也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同时,电影在节奏把握上也做得非常好,既有紧张刺激的高潮部分,也有平静舒缓的低谷部分,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四、视听语言除了情节、人物和结构外,电影的视听语言也是叙事的重要手段。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在视听语言上,运用了丰富的镜头语言和音乐元素,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电影的镜头运用非常巧妙,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展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同时,电影的音乐也非常出色,既符合了故事的氛围和情感,又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五、主题与寓意《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作为一部富有哲理的电影,其主题和寓意也是非常深刻的。
《天注定》电影声音艺术分析
《天注定》电影声音艺术分析
侯丹丹
【期刊名称】《视听》
【年(卷),期】2016(0)1
【摘要】电影《天注定》在叙事、视听方面突破了贾樟柯以往作品的风格,尤其在声音设计上独具匠心.《天注定》延续了贾氏电影引用媒介声音、运用多种方言对白、极少出现原创电影配乐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多种全新的尝试,用传统戏曲的框架建构人物,在现实叙事空间加入写意声音,用四段式的、“连环画式”的叙事对应四种不同的声音艺术风格.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侯丹丹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社会方法论对国产现实题材电影创作的影响——以电影《天注定》为例 [J], 张满;胡子希
2.媒介记忆视角下新闻事件的电影化呈现——以电影《天注定》为例 [J], 张宁; 胡昌平
3.浅论贾樟柯电影追寻自由的执着与困惑
——以《任逍遥》《天注定》《山河故人》为例 [J], 刘静;代慧
4.电影审查制度下中国“地下电影”的生存压力——以贾樟柯电影《天注定》管窥
[J], 张诗媗
5.贾樟柯电影叙事的板块结构分析——以《天注定》为例 [J], 公绪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版命中注定》读后感
《新版命中注定》读后感
《新版命中注定》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的一生经历,展现
了命运的无常与人生的曲折。
小说以一个平凡的男人为主角,通过他的成长与奋斗,揭示了命运的力量和人生的选择。
在小说中,主人公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
他的坚韧和勇气让人感动,也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命运似乎在捉弄着他,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不断努力奋斗,最终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幸福。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命运轨迹,每个人物都在不同的境遇下展现出了不同的品质和特点。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对人性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曲折。
有时候,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命运,如何努力奋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勇敢面对未来。
通过阅读《新版命中注定》,我也意识到了人生的可贵和珍贵。
无论遇到什么
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相信命运。
生活是一场旅程,我们要珍惜每一刻,珍惜每一个人,珍惜每一个机会。
总的来说,《新版命中注定》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温暖的小说,它让人思考人生
的意义和价值,让人感悟命运的力量和人生的选择。
通过这部小说,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也更加珍惜和感恩自己的生活。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让生活更加充实和美好。
命中注定
命中注定作者:暂无来源:《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8年第6期作者【美国】桑德拉·林翻译光诸可能你可以对一个孩子说,世界总比你意料中更美好。
然后你让他们独自走向未来,那远方黑黢黢的树林。
她突然在深冬死去,死在了几年前她丈夫离世的同一张床上:床上的另一边还留着他压出的坑。
而她的第二任丈夫留在日本和他的第一个家庭生活在一起。
她曾经说,她的三个女儿在独立生活后会干些什么,她无法想象。
我的妈妈是第二个女儿,是一座无声之声的花园。
她们四个人生活在索尔的一座破房子里。
我外婆留下一张发黄的照片,她的脸转向镜头外,就像野兔感觉到了猎犬:据说她总是独自吃饭,一只内向的生物。
她向这个她无法施力的世界承诺了些什么?一个孩子突然感觉到经验在她的体内宣布其边界:在她母亲的葬礼上她哭得太猛以至于在好几天的时间里,她的于都失去了感觉,这说明她抓挠自己是多么池很,这动作毫无意义。
你一直相信这就是你的主题:命运,把自己浸没在酸液中的负数的欢愉。
你以为它可以把你从简单幼稚中解救出来,妈妈在门廊里教训道,但艺术并不是撤于锏。
我不是一个傻孩子。
我甚至也不再是个孩子,带着她的犹疑,然后是可怕的确信:丧失并不只是毫无意义,它还是悲剧。
当她孤独时,妈妈会做饭;当她快乐时,她知道如何隐藏。
荐诗光诸这首诗讲述的“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在这里按照我的理解给大家整理一下。
这首诗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代女人的命运。
第一代:作者的外婆。
很内向,很无力。
在丈夫死后带着三个女儿生活在韩国首尔的一座破房子里,不久后在深冬去世。
第二代:作者的母亲。
目睹父母的去世,在母亲的葬礼上拼命抓挠自己以至于手失去知觉。
孤独的时候会做饭,快乐的时候也不声张。
第三代:作者,一个生活在美国的艺术家,被母亲教训说“把命运和负数的欢愉作为主题”,而自己确信丧失不只是毫无意义,从中还可以看出“悲剧”。
如果是在一般的写作课上,这首诗大概会被判为“不及格”,因为它的代词让人感到困惑——那些“你”和“她”究竟指代谁?这其实是作者刻意追求的效果。
《命中注定》观后感三
《命中注定》观后感《命中注定》观后感最好的朋友,姑且称她为W小姐吧。
W小姐家里前不久来了一个“算命先生”,看了她的掌纹后,说她婚姻不好,要找个人结婚后离婚,第二次婚姻才能幸福美满。
这与W小姐理想的婚恋观完全相悖,她觉得莫名其妙的同时,也被“命定”这词的权威唬得有些闷闷不乐,明知不可信,却还是会隐隐惦记担心。
我小学的时候,管住宿的一个老师对相学也是极感兴趣,自己似乎也颇有研究心得。
某天拉了我的手给我看手相,其他暂且不提,就这婚姻,也是皱着眉头说不好。
最近我有一个心得:人在觉得所处的境地不幸福的时候,就会更容易相信一些无妄的事物。
在《命中注定》中,汤唯饰演的方圆连续算命两次都算出她未来的“真命天子”叫“宋昆明”,可她虽然从十五岁开始一直惦记着这名字,却也没有非要等到那个叫“宋昆明”的人才开始恋爱,因为她也知道算命这事多不靠谱。
可临了,和谢伟结婚前一听到“宋昆明”这名,她便不顾一切了。
她说:“从小到大所有事情都有人帮我拿主意,可这次我想自己做决定。
”她说这是缘分,可我觉得她只是不幸福。
是因为她和谢伟之间没有感情,至少没有她理想中爱情的样子,她只是想找一个借口来成全另一种可能性,她想追寻虽然听起来虚妄可却是自己理想中的那一种爱情,为此她愿意抛下一切疯狂一次。
最终她连“宋昆明”的面也没见到,可却收获了另一个命中注定“冯大理”,虽然他不是她的“宋昆明”,可是她和他在一起觉得感觉很好,觉得很幸福。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好看之处在于,它拍得朴素而真实,没有好多爱情电影中的那些浮华虚妄,让人很容易相信这是在自己周边就能上演的爱情。
虽然没有轰轰烈烈,却是另一种平淡的温馨,让人瞬间便更愿意相信爱情,更憧憬寻找那个对的另一半。
我最爱的是片尾方圆放歌给冯大理听的那个片段。
A Fine Frenzy唱的《Almost Lover》,清澈中有点空灵的女声,专注中带着淡淡的哀伤,诉说着不舍的离别。
就像方圆想告诉冯大理的,她虽不曾开口,可她心中的情感都透过歌声在雨中慢慢的传达出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叙事学角度解读《命中注定》
作者:张晋芳
来源:《牡丹》2019年第23期
受法国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影响,20世纪60年代,叙事学研究于法国兴起,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文本的新方式。
虽然它抛弃了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明显的缺陷,但不可否认它补充了研究文本的角度,后来的文学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对文本的关注不能脱离叙事角度的分析。
初读余华的短篇《命中注定》,给人一头雾水的感觉,突兀的开头、莫名的结尾,情节不连贯,含义不清晰,让人匪夷所思,不禁令人想再回味一遍故事。
而初读的困惑恰好证明了叙述的陷阱,情节的安排令人疑惑却着迷。
带着叙述学的指引再次品读似乎有所发现,这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的“选择不同,结果不同,归宿却相同的故事”。
昔日同伴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向了分离的殊途,在对抗生活中的种种障碍,在追求生命中想要得到东西时,不同的人走了不同的路却通向共同的终点。
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而又相同的“黑洞”,人们终将沉醉于此。
一、情节概述
《命中注定》共四千多字的篇幅,以倒叙的方式为人们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故事开头是“现在”,刘冬生接到告知陈雷被谋杀的信,在谈及陈雷的死因时,刘冬生陷入了回忆:一座没有生机小镇中,两个住的很近的孩子“陈雷”与“刘冬生”因为相异的生活而彼此吸引,成为伙伴,也成为对方的互补。
刘冬生因为父母害怕他去河边玩耍被淹死,所以每天把他锁在家里不准出门。
陈雷因为父母害怕他在家里玩火点了房子,所以每天把他锁在门外不准进屋。
于是,一个每天趴在窗户上看外面,一个在外面抬头看楼上的窗户,就这样认识了彼此,开始了他们的友谊。
终于有一天,刘冬生的父亲把钥匙落在家里了,陈雷顺势把他解放出来,两个人穿过小镇疯跑了一天,还偷偷跑进了镇子上最气派的“汪家大宅”。
在黑暗的宅子中,二人听到一个和陈雷声音一模一样的孩子在喊“救命”,二人魂飞惊逃。
到这里,故事结束。
二、叙事侦破
(一)寓言般的注定
作者以一个“异叙述者”的身份远离人物内心,冷冰冰的客观叙述让故事“自然而然”地发生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白供人们补充。
故事开头是“概述”现在的生活,紧接着人物开始“闪回”五年前,中间“交错”回到现在“现在,陈雷已经死去了”。
紧接着又“闪回”陈雷被杀的那些日子,再“交错”回现在。
然后,进行了文章最主要“闪回”——三十年前。
中间“省略”掉了他们的成长过程。
这部分密集的叙事时间策略使用,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头脑冲击,也给作品蒙上了面纱,让人们渴望接下来的情节。
“三十年前”,镜头转向三十年前的小镇,刘冬生与陈雷相识的时候。
他们两家距离很近,“两旁楼上的屋檐伸出来,几乎连接到一起。
”这里作者用的词是“几乎”,暗示着接近但不交接。
冬生和陈雷一个看得到房顶,可以讲天空的事,一个可以地下跑,可以讲地下的故事,两个孩子就这样互相补充着彼此的缺憾。
这里其实告诉了人们因为与众不同所以才会互相弥补,命运虽然使他们相遇,但也注定了他们的分离。
陈雷的父母怕他点了房子把他锁在门外,但走的时候依旧会叮嘱陈雷:“别到河边去玩。
”这说明比起水的威胁,火才是陈雷最大的威胁。
刘冬生的父母恰恰相反,为了防止他去河边玩把他锁在家里,并且叮嘱:“别在家里玩火。
”这同样也说明,比起火,水是刘冬生最大的威胁。
(二)环境的既定与注定
在回溯这三十年前的故事时,作者还交代给读者一个重要信息,他们二人所在的小镇“从没有过生机勃勃”,“小镇上的那些没有激情,很少有过害怕的人”。
这个小镇是一个日复一日机械生活的秩序乐园,那它一定也从未有人打破过这份平静。
楼上的就是楼上的,一定不会变成楼下的。
楼下的就是楼下的,一定不会变成楼上的。
这是大家公認的既定秩序。
就像刘冬生,爸妈不让他出门到河边玩,他就不会去的。
而陈雷,是这个既定秩序里的挑战者,他的出现预示着“打破”。
就像他们终于跑到到汪家旧宅前时,他们两个看到“石灰的墙壁在那时还完好无损,在阳光里闪闪发亮。
屋檐上伸出的瓦都是圆的,里面像是有各种图案”。
这里是在暗示孩子的眼里看到的“外面世界的诱惑”,令人好奇,渴望接近。
在没有被打破之前,它是“完好无损”“闪闪发亮”的。
陈雷多次给冬生叙述“汪家旧宅”,那是他的渴望,冬生第一次见到陈雷嘴里的描述时“看得发呆”。
面对同样的好奇,陈雷率先扔起石子打破那“燕子窝”,使得小燕子们“不安的鸣叫”,作为孩子里的先行者,他做出来同龄人不敢做的事,让同龄的人开始不安地骚动,可这些小燕子终究是要被“大燕”领回去的。
这似乎是在暗示着日后的某一天陈雷将“打破”这平静又秩序井然的镇子一样,引起人们的喧嚣,最后这些人们又会被“大燕”领回轨道上一样。
就像故事开头交代的一样,陈雷去世的讣告使小镇上人们内心“愤怒和惊恐”。
因为文中不断的交代汪家旧宅一直是镇上最气派的一所房屋,而陈雷成年后的身份是“是那个小镇上最富有的人”和“这位腰缠万贯的‘土财主’”。
陈雷从小向往的地方后来被他买下来了。
这似乎是一种权威的打破与反转,但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三)命中注定
作者省略了刘冬生和陈雷后来的成长与交集,但事实上就像题目“命中注定”一样,早已暗示给读者,他们的成长之路也一定艰辛痛苦,因为在他们冲进汪家旧宅前,两个人都吃了从陈雷从衣兜里摸出的盐,这盐就象征着生活的苦涩。
在余华的笔下,盐是底层人的粮食,是亮晶晶的希望,也是蚀人的痛苦。
《活着》里:“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就曾象征着苦与痛。
他们两个,一个水,一个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敢于打破;一个并不主动。
所以,成
长的路便也是不同的,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会痛苦、会死”。
三十年后的陈雷被人谋杀,凶手只拿走了他生前收集的最爱——“打火机”。
这意味着陈雷死于火,印证了小时候的警示。
同样,刘冬生最终的命运是否会是死在“水”上,人们可以尽情想象。
作品结尾处,冬生和陈雷进入了汪家旧宅,却听到了陈雷“救命”的喊声。
这将是在艰辛的成长路途中陈雷第一次为他的打破将要承受难以负担的代价时的呼喊,预示着必将死亡的未来。
小说文本最后一句话交代:“当第三声救命的呼叫出来时,两个孩子已在那条正弥漫着黑暗的路上逃跑了。
”这是全文关键的暗示线索。
这里有三声“救命”,其实在陈雷的人生中也有三次呼喊“救命”。
前文已经交代了第一次,第二次其实是在刘冬生回忆五年前汪家旧宅翻修时,他走到了门口,看到十多个工人在翻修它,上面正扔下来瓦片,有个人在上面喊“你找死”,这隐约暗示着这是个“死亡之地”。
刘冬生止住了脚步,就像小时候一样,他应该在陈雷之后才对。
而此时的陈雷已经是这宅子的主人,已入主这“死亡之地”。
这里陈雷的“救命”是不出声的,但它是存在的。
第三次,如作者所言,当第三次的救命呼叫出来时,他们两个已经在黑暗的道路上逃跑了。
这次“救命”一定是陈雷死前的呼喊,他在这生活的黑暗道路终于走向了尽头,也终于应验了小时候的预见,为他的打破付出了代价。
而此时的刘冬生也在他自己的“十八层”,他们二人各自掉进了自己的黑洞,殊途但一定同归。
三、结语
不论是水还是火,是刘冬生还是陈雷,是你还是我,最终的归宿都是“死”。
作者把情节倒置,使得故事扑朔迷离。
如果人们把它切分出来,把故事按着生活的顺序排列再看回去,似乎可以侦破此案。
这就是叙事学的魅力。
视角的选择、距离的拉开、情节的错置、时序的颠倒、不干预的叙述、零聚焦的选择、表层的演绎以及深层的暗示等,让读者大汗淋漓地啃了一块难啃的骨头,却还感觉津津有味、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