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广东省标准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技术标准

DBJ/T15―XX―2020

条文说明

1

目次

3设计技术要求 (74)

3.1.基础数据 ....................................................................

74

3.2.弓网相互作用 ................................................................

74

3.3.支持、定位与接触悬挂 .........................................................

75

3.4.绝缘、接地与防雷.............................................................

75

3.5.平面布置 ....................................................................

75

3.6.结构设计 ....................................................................

76

3.7.设计提交文件 ................................................................

76

4零部件技术要求与检验..........................................................

77

4.2.技术要求 ....................................................................

77

2

3设计技术要求

3.1基础数据

3.1.1-3.1.6 设计的基础数据由建设方提供。3.1.1-3.1.5中所规定的数据类型在考虑设计输入需求并参照GB/T 32578-2016后给出。

3.1.6 由于线路的行车密度不同,按照年限规定接触网寿命不合理,根据接触网的使用率(弓架次)来定义,更为合理。具体算法如下:

按照30年核算计算弓架次。

交流系统取流量小,采用单弓,线路长行车间距大。因此,按照30(年)X 365(天)X18(小时)X20(3分钟一趟)=394.2万次,取400万次。

直流系统取流量大,多采用双弓,线路短行车间距小,按照30(年)X 365(天)X18(小时)X30(3分钟一趟)X 2(双弓)=1182.6万次,取1200万次。

3.2弓网相互作用

3.2.1 《铁路设施.电流采集系统.受电弓和架空接触线之间动态相互作用模拟的验证》EN 50318-2018中的适用范围覆盖了刚性网和柔性网,并给出了刚性网仿真数学模型。目前国内对应的标准GB/T 32591-2016中,未包含刚性网部分,因此,此处参照欧标。

3.2.3 参考《轨道交通地面装置电力牵引架空接触网》GB/T 32578-2016以及《铁路应用电流采集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的技术标准受电弓与架空接触线》IEC 62486-2017中相关条款,弓网动态接触力指标是保证弓网可靠受流的必要条件,应首先通过弓网动态仿真方法进行预测,再通过弓网检测手段进行验证。

3.2.4-3.2.7 弓网动态接触力包含受电弓平均接触力与弓网动应力,其中受电弓平均接触力包含弓网静态接触力与空气动力。参考《铁路应用电流采集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的技术标准受电弓与架空接触线》IEC

62486-2017中相关条款。

3.2.8参照《铁路应用电流采集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的技术标准受电弓与架空接触线》IEC 62486-2017中相关的国际条款,未参照中国的特殊条款,原因是:。研究表明,大电流下的电弧产生的热侵蚀对弓网系统有损害,而小电流下的电弧对维持取流有益处,此处规定超过电流标称值30%才统计,意为只统计对弓网系统有害的电弧。因此,在此方法下,单次燃弧时间和测试总时间均为受电弓取流量超过标称值30%时的统计量,燃弧率为0.1%。

3.3支持、定位与接触悬挂

3.3.1 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具有净空小,零部件少、可靠性高等优点,主要应用于隧道内,因此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区间和地下车站。

3.3.2 垂直悬吊式结构主要应用于直流系统中,水平悬挂式结构主要应用于交流系统中。

3.3.4 悬挂点载荷计算应按照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中规定,考虑永久荷载(系统自重)、可变荷载(施工人员的重量)和偶然荷载(相邻悬挂点失效),刚性网不存在承载施工人员重量的情况,因此不考虑可变荷载。

3.3.5 铜银合金接触线具有低接触电阻、耐高温,耐磨耗和抗拉强度高等优势,适合作为电接触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电气化轨道交通项目中,且由于目前刚性网常见异常磨耗多由于弓网接口载流能力不够造成的电弧引起的电气磨耗,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是目前接触线材料的较优选择。

3

3.4绝缘、接地与防雷

3.4.2 直流系统电气绝缘距离参照《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

3.4.7符合10009对安全接地的要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TB10180 3.5.1

3.4.9 符合10009对安全接地的要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TB10180 3.5.1

3.5平面布置

3.5.1.(1)接触线高度定义为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距轨顶平面的高度,需根据具体工程项目中车辆高度、空气绝缘距离、附加荷载、工务维修、施工允许偏差、以及受电弓的工作范围等数据综合计算确定。同时设计方应考虑定位点和汇流排跨中处接触线高度的差异。

3.5.1.(2)参照《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009-2016中相关内容。

3.5.2

1.接触线坡度的改变对弓网动态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接触网设计阶段,应采用弓网仿真方法对不同坡度下弓网动态性能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确认。

2.运营实践表明,较小的接触线坡度有利于弓网受流、减少离线电弧及实现高速运行。因此对不同速度等级下的接触线坡度提出如下参考,但具体取值应由弓网动态性能决定。

3.5.3在考虑各种因素并实现安全运营的前提下,拉出值的布置应首先保证接触线工作支保持在

受电弓的工作范围内,其次应能达到使受电弓尽量均匀磨耗。

3.5.4

1.正常线路条件下,为减少锚段关节对受电弓的冲击,可以尽量设置长锚段以减少锚段关节数量。

2 . 由于热胀冷缩产生变形,垂直悬吊结构较腕臂式悬挂,允许偏移量小,因此采用门型结构的锚段长度更短,250m与630m的取值参考了国内工程经验中的最大值。

3.5.5 连续中间跨相邻跨距之比应尽量接近1,以保证动态接触力的一致性。为了便于施工,跨

距一般取v因此当行车速度0.5m的整倍数。接触网上的每一个悬挂点对于通过的受电弓而言均相当于一个激振点,f l范围为(v/l-1,v/l],为避免引起受电弓共振跨距的选择必时,跨距为的接触网对于受电弓的激振频率须进行校验。

3.5.7 平行交错式锚段关节适用于线路速度120km/h以下刚性网系统,贯通式膨胀接头适用于120km/h及以上刚性网系统。控制机械分段处的安装精度是保证良好的弓网动态性能的关键环节。

3.5.8-3.5.11 依据工程经验并参照《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009-2016、《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技术标准》CJJ∕T 288-2018等标准中相关内容。

3.6结构设计

3.6.1-3.6.7参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给出载荷的种类,参照参照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009-2016、《轨道交通地面装置电力牵引架空接触网》GB/T 32578-2016给出载荷的具体类型以及取值。

4

3.7设计提交文件

3.7 该节属于对设计方提交文件的要求,与3,1节建设方提供基础数据相对应。本节规定了交付的文件种类,其中明确规定了设计方提供施工精度、安装精度的要求。

4零部件技术要求与检验

4.2技术要求

4.2一般规定

4.2.3.10振动试验数据需要满足本标准第三部分3.1.6设计寿命部分的要求。

4.2.6支持装置及零部件工作荷载不应小于本标准,荷载具体参数应该满足设计要求。

4.2.6.10膨胀接头自重,在竖曲线及非正常工况下的卡滞时所承受的荷载,为不同型号膨胀接头的自重。

5

接触网调整的技术标准

接触网调整的技术标准 一、对接触网调整零件的材质要求: 1、对调整所使用的接触网零件,选用部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TB2075-90)的零件,但其中的铸铁件全部改用钢模锻件。 2、所有调整零件严禁使用淘汰件、既有接触网拆迁下来的拆迁件。 三、定位装置的技术安装要求: 1、定位器的坡度: 定位器的坡度是通过腕臂上定位环的安装高度来确定的,为保证定位器的坡度,定位环必须保证如下安装高度(指对轨面而言的高度)。对于导高为5650mm的车站、区间,正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m。 反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m。 软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m。 对于导高为6m的车站 正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6.7m。 反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6.825m。 软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6.62m。 2、定位管的安装: 定位管安装完毕后,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0mm。

对于正定位管,均须加设防风支撑。 对于反定位管,V型拉线用两股φ3.0mm不锈钢丝制成,受力后,保证斜拉线顺直,V型拉线的回头长度为200—300mm。 正定位其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管头相距100mm,反定位管卡子距长定位环150mm,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管头不能大于300mm,多余部分应割掉。 软定位器的尾子线用2股φ4.0镀锌铁线拧成,死端固定在定位器侧,活端固定在腕臂上,死端绑扎长度为100mm,活端回头长度为200—300mm。 定位管在支持器处外露长度为50—80mm,多余部分应割掉。 3、定位器的安装: ①保证接触线的拉出值及工作面的正确性,拉出值应符合设计值,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 ②定位器在平均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当温度变化时,偏移量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相一致,其偏角最大不得超过18度。 四、锚段关节的调整要求; 1、在锚段关节处采用合成绝缘子。 2、绝缘锚段关节: ①在转换柱处,承力索的工作支与非工作支的竖直距离应保证500mm,接触线的工作支与非工作支的水平距离与竖直距离应保证450mm。 ②在转换柱处,当两线间的水平距离达不到450mm时,可调整非工

接触网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1998-09-07 发布 1999-01-01实施 5 接触网 5.1、接触悬挂 5.1.1 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接触悬挂允许的行车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行车速度。 5.1.2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质的接触线。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相同。 5.1.3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隧道宜采用铜质绞线。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 5.1.4 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 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 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3)针式绝缘子(抗弯)2.5; 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 。5.0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4. 5.1.7 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 运行中,接触线(被受电弓顶起)的抬升量按100mm、受电弓的左右摆动量按200mm计算。 5.1.8 隧道内接触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和各项空气绝缘间隙确定。隧道内悬挂类型宜与区间一致,其零部件应加强防腐蚀措施。 5.2 气象条件 5.2.1 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最近记录年限不少于20年的沿线气象资料计算,并结合既有电气化铁路或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

咨询师2016 铁路工程标准规范体系 考试卷86分

铁路工程标准规范体系考试卷86分 用户得分:86.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原铁道部于2004年印发了《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铁建设〔2004〕143号)、《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管理办法》(铁建设〔2004〕146),明确了铁道部()为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主管部门。 A.建设司 B.技术标准部 C.科技司 D.工程管理部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以下哪些属于专用标准()。 A.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B.铁路电力施工技术指南 C.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D.铁路路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3.欧盟标准主要针对欧洲(),由德、法等国为主导,结合欧盟各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A.互联互通铁路 B.境内所有铁路 C.境内所有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 D.德、法国家内铁路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4.属于欧洲互联互通铁路运输网内的德国铁路工程建设()执行欧盟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技术法规。 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选择性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5.德国的国家标准由()制定。 A.德国标准化协会(DIN) B.德国交通部铁路署 C.德国建设部 D.民间组织团体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3道题】 1.造价标准体系主要由()组成。 A.编制办法及有关规则 B.专业概算组成 C.费用标准 D.预算编制要求 E.价格信息 用户答案:[ACE] 得分:10.00

2.近年来国家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地区限制使用小型燃煤锅炉,采用燃油锅炉又难以承受燃油涨价带来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中采用()技术,解决部分房屋的采暖问题。 A.太阳能 B.空气源热泵 C.地源热泵 D.电暖气 E.空调 用户答案:[BC] 得分:10.00 3.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 A.强制性标准 B.通用标准 C.推荐性标准 D.基础标准 E.专用标准 用户答案:[BDE] 得分:1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日本建筑工程造价实行全过程的直接管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要对工程建设各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工期和造价的管理。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0.00

地铁接触网导线磨耗分析

地铁接触网导线磨耗分 析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地铁接触网导线磨耗分析 【摘要】从地铁接触网的柔性接触网和刚性接触网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它们在实际运行中所常见的故障与问题,并通过不断的摸索与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不仅有利于提升地铁接触网的运行效率,提高地铁交通的运行质量与运行能力,还能提高地铁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刚性接触网导线磨耗分析建议 接触线在与电客车受电弓的相互作用时,表面产生腐蚀及磨损的现象即为接触线磨耗。导致接触线磨耗的原因主要包括:接触线与滑板间的电气腐蚀、受电弓碳滑板的机械摩擦、化学腐蚀、及接触线氧化等。接触线的载流量、接触网的机械安全及接触网使用寿命都会受到接触线磨耗的影响。 1 接触线局部磨耗原因分析 1.1 电客车的速度对接触线磨耗的影响 在电客车出站加速区段,车辆晃动较大,加剧了受电弓的振动,且受电弓取流增大,弓网关系处于波动状态,接触压力及冲击力都不稳定,当电客车的速度不断提高时,就可能导致接触线与受电弓之间产生瞬间分离,引起跳跃式的接触现象。这种异常的现象会引起很多问题,比如:(1)接触线与受电弓之间工作面不平整,致使接触线磨耗不均,增加受电弓碳滑板

的磨耗;(2)还会增大接触线与受电弓的离线率及机械磨耗,由于接触线与受电弓间接触不良会增加接触电阻,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接触线局部温度升高,致使接触线局部软化,接触线和受电弓滑板的电气磨耗增大,加速此区段接触线的磨耗速率,最终使得接触线工作面产生不平滑的现象,甚至出现接触线烧损的情况。 1.2 接触线异常磨耗的原因 造成线岔非支处接触线及刚性悬挂锚段关节出现异常磨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轨道线路的曲线、线岔以及车体抖动等会对弓网关系造成影响,特别是缓坡区段,对非支翘头处的异常磨耗现象也较为突出;其次,通常非支的抬高量要求在2~4mm范围内,抬高量过小就会导致接触线异常磨耗。 2 建议措施 2.1 优化刚性悬挂接触网的设计 在刚性接触网设计过程中,对全线接触线拉出值分布的设计,呈正弦波布置为最佳;刚性接触网的悬挂跨距不宜大于 10m,在6~8m范围为最宜;在变坡区域,跨中弛度不得大于跨距值的1‰,从而减小汇流排的形变,降低对受电弓的影响。 2.2 特殊地段采用弹性部件 刚性接触网因其结构特点弹性较小,受电弓在运行中会产生上下震动,如若其震动得不到释放或者缓冲,弓网间的电气磨耗及机械磨耗就会加大,所以需根据具体路线及刚性悬挂安

接触网技术总结

接触网技术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接触网技术总结》的详细文章,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篇一:接触网技术总结 接触网专业技术总结 一、本人简历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十一局电力电化事业部吉图珲项目的 接触完工叶文。本人于20XX年参加工作。通过不断学习和在接触网工作中的不断实践和总结获得了一些工作经验,特别是在担任接触网工长期间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自毕业进入包西电气化既有线项目,在这里从一个对电气化接触网专业只存在学科概念之中的懵懂初识者,慢慢成长为一个电气化的建设者。在这里从最基础的基坑开挖做起,浇筑基础,支柱组立,金具安装调整,接触网假设,整体微调,等等。在这里作为一个电气化的初学者,我接触了整个铁路接触网从无到有,从有到正式通车运行的整个过程,而且因为是一线基础施工员参与整个施工工序,所以在这里学到了大量的基础施工方法,对电气化既有线的施工流程了然于脑,锻炼的自己的施工能,而且还熟悉了整套施工作业的质量标准,在施工过程中碰到大量施工难点,都被一一克服。

二、逐渐积累的生产经验及本人特有的技能通过对理论知识如:《接触网工》、《接触网检修工艺》、《接触网安全规程实施细则及运行检修规程实施细则》、《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实用技术指南》、《接触网工 技术问答850题》等的学习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另一方面:在工作中不断虚心向别人学习,学习好的工作方法、操作技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在11年的接触网工作历程里,对规章制度、安全知识认真学习掌握,做到自己决不违章,最全面的同时更杜绝他人违章操作,在作业中,自己首先弄 清楚作业目的严格按照作业流程进行作业,同时在作业中细致观察受力部件、受力方向,接触网作业中,线索弹**及物体惯**是极易造****身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因此作业中保证时间、质量效率的同时,更应 该首先考虑我们所涉及对象—如何保证人员安全。本人在3年工作时间里,经过认真思考和总结,在作业中要保质保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和抢修任务,只有按照施工调查得出合理的施工流程(事故抢修时的事故调查制定出合理的事故抢修方案)平时人员的培训演练、机具、材料的准备,特别是大张力工具的定期检查和保养和使用方法→严格按照作业流程认真执行施工工艺标准,在事故抢修工作中设备的工艺标

接触网验收标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接触网验收标准 一、在接触网工程交接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向运营部门交付下列电子版(1、2、3项)和书面竣工资料: (1)竣工工程数量表。 (2)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 (3)接触网车站、区间平面布置竣工图。 (4)接触网装配图、设备零件图及安装曲线,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5)工程施工记录(含隐蔽工程记录和确认后的轨面标准线、侧面限界、外轨超高记录)。 (6)设备试验报告。 (7)主要设备、零部件、金具、器材的技术规格、合格证、出厂试验记录、使用说明书;对在产品上显示不出工厂标志的器材(例如各种线索),应按生产厂家列出具体安装地点。 (8)设计变更通知书。 (9)跨越接触网的架空线路(主要包括架空线路位置、电压等级、导线高度、规格型号、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和跨线桥(主要包括跨线桥位置、最近的桥墩距线路中心的距离,跨线桥净高、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桥最小距离、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 在接触网投入运行时,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制定各项原始记录和报表,并按时填报。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应有下列技术文件和资料: (1)第一条规定的竣工资料。 (2)承力索、接触线的技术规格和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3)接触网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及图册。 (4)接触网有关标准(部标和国标)。 (5)部、局颁发的有关规章和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自定的有关制度、办法和措施。 (6)与相关单位的设备分界协议。 (7)管内各车间、工区之间的设备分界及设备中各工种分工的

规定。 (8)轨面标准线(俗称“红线”)测量记录。 (9)管内设备大修设计文件、设计审查意见及竣工报告。 上述资料如有新文件下发,按新文件执行! 1 一般规定 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源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2)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 (3)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涌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4)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1.2 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坑形设计应包含拉线锚板坑。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 1.3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2)在厚大元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3)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和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问歇时间不宜超过2h。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杯形基础应连续浇制,一次成形。

论地铁刚性接触网要点

1摘要 随着地铁牵引供电接触网悬挂形式的变迁,刚性悬挂技术在地铁中表现出了良好发展潜力。虽然其一次投资费用稍高,但安全性能高,污染少,维护材料与人工费用少,远期效益明显。在国外地铁界,架空刚性接触网已大量采用,效果很好。架空刚性接触网有很多的特点:整体结构简洁、锚段关节和线岔安装调试方便、网两端无需设置下锚张力补偿装置、没有断线之忧、施工安装和维护检修精度要求高等等,另外架空刚性接触网能很好地满足低净空隧道要求,适用于地下铁道。架空刚性接触网的运行维护检修缺少资料和经验,只能通过实践摸索和积累。笔者针对成都地铁刚性接触网的实际情况,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对架空刚性接触网的组成、特点和检修进行了粗浅探讨。 关键词:地铁; 牵引供电; 刚性接触网

Abstract As the subway traction power supply catenary suspension form of change, rigid suspended technique in the performance of a good development potential. Although one investment cost is a little bit higher, but the safety performance is high, less pollution, maintain material and artificial costs less, long-term benefit. In the foreign subway world, overhead rigid catenary already used in great quantities, the effect is very good. The overhead rigid catenary has a lot of features: the whole structure is simple, anchor, period of the joints and line installation convenient, nets with both ends without Settings anchor tension compensation devices, and not worry about break,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 and repair and maintenance of the precision requirement high and so on, in addition the overhead rigid catenary can well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low headroom tunnel, applicable to the underground. The overhead rigid catenary of repair and maintenance of lack of material and operation experience, can only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learning and accum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engdu subway rigid catenary of practice, and a reference foreign material, on overhead rigid catenary of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verhaul this paper has made some simple. 【Key words】the subway; Traction power supply; Rigid catenary

接触悬挂调整技术交底讲解

施工技术交底表 说明:本表由技术交底负责人填写,接受技术交底方负责人签字认可,本表一式二份,交底单位和接受交底单位各一份。

接触悬挂安装、调整技术交底 一、接触悬挂安装与调整应满足以下要求: 1、本次工程设计的接触网悬挂安装与调整包含:定位装置安装,四跨锚段关节调整,线岔调整。 2、本线路供电方式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接触悬挂采用直链型悬挂,即承力索和接触线在同一竖直面内。 3、接触网标称电压为25kV,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V,短时最高电压为29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 kV,非正常情况下不低于19kV。 4、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结构高度1400 mm。正线接触线采用120 mm2铜锡合金线,承力索采用铜合金绞线95 mm2,满足载流要求;站线承力索采用70mm2铜合金绞线,接触线采用85mm2铜锡合金接触线。接触线导高一般为6000mm,最低不小于5750mm,黎塘I场接触线导高采用6450mm。 5、腕臂用棒式绝缘子一般采用高强度瓷质棒式绝缘子,跨线桥两端采用合成硅橡胶绝缘子,抗弯强度均不小于12kN。 6、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接触网下锚处及软横跨上悬式绝缘子均采用硅橡胶绝缘子;接触网绝缘泄漏距离按重污秽区设计,绝缘元件(组)的公称泄露距离一般不小于1400mm。 7、道岔处接触网布置采用交叉线岔方式。 8、电分相采用七跨锚段关节电分相布置方式,锚段关节采用四跨关节。 9、既有跨线建筑物下的接触网悬挂方案:(1)采用降低结构高度、承力索带电通过;(2)降低导高及结构高度、承力索带电通过。 10、当跨线建筑物净空高度不足时,降低结构高度,一般按最短吊弦不小于400mm设计,困难时按最短吊弦的长度不小于300mm控制。 11、腕臂柱采用绝缘旋转平腕臂形式。 12、两股道车站基本站台范围内采用双线路腕臂或软横跨安装。 13、车站内三股道及以上线路采用软横跨定位,软横跨在节点松边一侧上下部定位绳安装恒张力弹簧补偿器,加强软横跨的稳定性。 14、有雨棚车站采用与雨棚柱合架的双线路腕臂安装方式。 15、平腕臂与斜腕臂间增设腕臂支撑,正定位设定位管支撑,反定位设防风

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方案

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方案 编者:王政中 一、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全世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效途径,对改善现代城市交通困扰局面、调整和优化城市区域布局、促进中国的大、中城市已普遍有所共识,也深刻体会到城市轨道交通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速度也非常快。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运输,但是作为与受电弓接触的悬挂方式又有两种区分,分别为架空刚性接触网和柔性接触网,本次主要介绍架空刚性接触网施工方法。 二、.刚性悬挂接触网的结构和特点 刚性悬挂接触网主要有铝合金汇流排、接触线、绝缘元件和悬挂装置组成,其中铝合金汇流排既作为固定接触线的嵌体,同时又作为导电截面的一部分。这种悬挂方式根据线路通过能力及电流量的大小,又有单接触线式和双接触线式两种。根据铝合金汇流排截面的不同又分为T 型与Π型两种。本次主要介绍Π型。Π型结构的刚性悬挂特点是:其一, 结构稳定,接触线是靠两侧夹持力固定的,因此运行稳定性;其二好便于安装和架设,在架设接触线时,使用专用滑动式镶线车,利用Π型结构的弹性力可使接触线嵌入虎口槽内。。我国目前刚性接触网中多用Π型铝合金汇流排的形式。单根接触线汇流排目前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高80 mm 的PAC80 型, 另一种为高110 mm 的PAC110 型。其中PAC110 型的截面积为2 213 mm2 , 中间每节长12 m,下锚两端汇流排每节长7.5m。特殊地带(菱形道岔)可采用曲线汇流排,即带有弯度。目前在长沙、西安、广州、上海等大部分城市轨道采用的是PAC110 型汇流排,也有部分城市轨道采用第三轨供电技术。汇流排结构示意图

中 铁 五局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标准

一、接触网上绝缘子选用原则: 1.接触网腕臂采用硅橡胶绝缘子,爬距不小于1600mm。 2.腕臂按实际测量的支柱限界(包括关节和分相处)计算腕臂长度。 3.腕臂安装完毕后,平腕臂端部余长保留300 mm,定位管端部余长保留300 mm,在调整到位后多余部分应截去。 4.腕臂上承力索座与套管双耳的间距为300 mm,上下底座间距1800mm。5540,7340 保南5990,7790 5.各种零件的力矩值参见下表所示。(所有紧固件有力矩要求时必须按力矩要求使用力矩扳手紧固。)

头。 7.京广线接触悬挂为简单直链型悬挂,承力索在接触线的上方,接触线悬挂高度一般为6000 mm, 个别站区为6450mm,以施工平面图为准。 8.腕臂预配时,各部件应处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定位环的豁口朝向受力的反方向安装;腕臂不得弯曲,水平腕臂棒式绝缘子的外铁帽压板必须使用凸头型,凸头必须嵌入腕臂的防滑孔内。 9.腕臂预配与安装时,各水平穿向螺栓方向应一致,统一穿向来车方向。底座固定螺栓由主角钢穿向副角钢,垂直方向为由上往下穿。 10.上、下行地段支柱横线路方向在同一断面时,一般不允许两支柱同时采用反定位。一般情况下,上、下行带电体之间绝缘距离为2米,困难情况下不小于1.6m。 11.硅橡胶棒式绝缘子若有排水孔时,其排水孔朝下安装。 12.各螺栓销、开口销应安装牢固,开口销掰开角度大于60°。 13.腕臂底座孔外安装上下底座依支柱类型选用,绝缘关节、分相处为1600 mm外,其余均为1400 mm,三腕臂底座中心孔距分别为600 mm。 二、支持结构安装 1.腕臂设腕臂支撑,两端用支撑管卡子固定;安装后的支撑管卡子与斜腕臂上定位环间距150mm,距平腕臂绝缘子接口50mm。腕臂支撑一般情况下按照60°~70°安装,现场可以调节支撑管卡子与棒式绝缘子、定位环的距离来实现,一般情况下调整量不大于100mm,在斜腕臂上安装时,一般位于定位环下方,采用直线正定位时位于定位

接触网常用基本专业术语

接触网常用基本专业术语 1.导线高度:接触网导线高度(简称导高),是指悬挂定位点处接触线距轨面的垂直高度,设计规范规定如下: 最高高度:不大于6500mm。 最低高度:(1)区间、站场:①一般中间站和区间不小于5700mm。 ②编组站、区段站及配有调车组的大型中间站,一般情况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可不小于5700mm。(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①正常情况(带电通过5300mm超限货物)不小于5700mm。②困难情况(带电通过5300mm 超限货物)不小于5650mm。③特殊情况不小于5250mm。接触线高度的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 2.跨距及拉出值:取决与线路曲线半径、最大风速和经济因素等,我国高速铁路一般在保证跨中导线及定位点在最大风速下均不超过距受电弓中心300mm的条件下,确定跨距长度和拉出值。 3.锚段长度:是指接触网相邻的两终端间的距离。 4.绝缘距离:是指接触网的带电部分,与接触网的非带电部分的金属和非金属零件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 5.吊弦分布及间距:吊弦间距指一跨内两相邻吊弦之间的距离,吊弦间距对接触网的受流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改变吊弦的间距可以调整接触网的弹性均匀度,

吊弦分布有等距分布、对数分布、正弦分布等几种形式,为了设计施工和维护的方便,一般采用最简单的等距分布,一般掌握在8--12米。 6.接触导线预留驰度:指在接触导线安装时,是接触导线在跨内,保持一定弛度,以减少受电弓在跨中对接触导线的抬升量,改善弓网的震动,对高速接触网,简单链型悬挂设预留弛度,弹性链型悬挂一般不设预留弛度。 7.锚段关节安装要求:锚段关节是接触网的张力的机械转换关节,是接触网的薄弱环节,其设计和安装质量对受流影响较大,高速接触网一般采用两种形式的锚段关节:①非绝缘锚段关节采用三跨锚段关节②绝缘锚段关节采用,四跨,五跨锚段关节,安装处理上,尽量缩短接触导线工作支和非工作支同时接触受电弓滑板的长度,提高非工作支的坡度,并保证过度平滑,避免出现硬点和刮弓。 8.接触导线(承力索)张力:锚段两端的补偿装置,通过坠砣的重力与补偿滑轮的变比后对接触线(承力索)的拉力。京哈线接触线的额定张力为15KN。接触线的张力,驰度符合安装曲线的规定,预留驰度为当量跨距的1‰。 9.结构高度:指在悬挂点处,承力索距离接触线的垂直距离。 10.侧面限界:侧面限界是线路中心至支柱内沿的垂直距离;我国轨距标准为1435mm,近似值1440mm,所以在靠支柱侧内轨720mm处至支柱内沿的垂直距离就是侧面限界。

接触网设计规范

接触网设计规范

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 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 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 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3)针式绝缘子(抗弯)2.5; 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 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5.1.7 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 运行中,接触线(被受电弓顶起)的抬升量按100mm、受电弓的左右摆动量按200mm计算。 5.1.8 隧道内接触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和各项空气绝缘间隙确定。隧道内悬挂类型宜与区间一致,其零部件应加强防腐蚀措施。 5.2 气象条件 5.2.1 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最近记录年限不少于20年的沿线气象资料计算,并结合既有电气化铁路或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 5.2.2 接触网的最大设计风速,应采用空旷地区、高地面10m高处的10min自动记录10年发

我国和世界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结构形式

我国和世界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结构形式 普虹瑞 2013232324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重要设备系统之一,它担负着为电动列车传递电能的重要作用,目前接触网分为两种:架空接触网和接触轨,其中架空接触网中柔性架空接触网已经越来越少的在正线使用,在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两大牵引接触网的基本要求、不同类型与特点后,我认为DC1500刚性架空接触网形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接触网的结构形式、供电方式和安全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已有140多年历史,目前已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晚,只有40年历史,但近期发展迅猛。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中的直流牵引电压等级繁多,从750V到3000V都有,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为750V、1500V两种,其电压允许波动围分别为500~900V、1000V~1800V。电压等级与馈电方式是牵引网供电制式中的关键点,两者密切相关。对于一个具体的城市,电压等级与馈电方式的选择,应该结合起来,统一考虑。 1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类型 牵引供电系统由电网输电线路、牵引变电所、馈电线、牵引接触网和回流线等组成。牵引网系统的馈电方式有架空接触网和接触轨两种方式。接触轨仅用于地铁与城市轻轨,架空式接触网除地铁外还用于铁路干线、工矿、城市地面等。 1.1 架空式接触网 架空式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大致分为三种:简单悬挂,链形悬挂,刚性悬挂,地面架空式。不同类型的悬挂方式其电缆粗细、条数、力都不一样。架空线的悬挂方式,要根据架线区的列车速度、电流容量等输送条件以及架设环境进行综合勘察来决定。

1.1.1 简单悬挂 简单悬挂只有接触线和一根架空地线,支柱安装负荷较轻,但是驰度大,弹性不均匀,接触网取流效果差,车辆速度受到限制,为改善弹性差的状况,大多会采用在悬挂点处增加一个倒Y形的弹性吊索,称为弹性简单悬挂,同样为改善驰度大的状况,常采用加装补偿装置的措施,称为带补偿的弹性简单接触悬挂。由于简单悬挂方式建造费用低,施工方便维修简单,城市电车或轻轨往往采用这种悬挂方式。地铁为了减少隧道净空,采用以弹性支座或弓形腕臂作支持部件的简单弹性悬挂。 1.1.2 链形悬挂 链形悬挂是指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到承利索上的悬挂。链形悬挂承力索悬挂于支柱的支持装置上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使接触线增加了悬挂点,调节吊弦可以使整个跨距接触线对轨面保持一致高度,接触网弹性均匀。由于接触线是悬挂在承力索上的,因而基本上消除了悬挂点处的硬点,使悬挂线的弹性在整个跨度都比较均匀。链形悬挂比简单悬挂性能好得多,但结构复杂、投

接触网组成及各部参数

7 施工技术要求 7.1技术标准与规范 本项目遵循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示,所采用的标准均应为项目执行时的最新有效版本。若投标人采用除上述之外的其它被承认的相关国内、国际标准,应明确提出并提供相应标准复印件,经招标人批准后方可采用。当相关标准发生冲突时,以较高版本的技术要求为准。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10411-2005)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由招标人组织设计,监理工程师就某些特殊项目制定的标准。 有关设备及材料的制造、试验及验收等标准详见技术规格书。 7.2施工技术条件 7.2.1悬挂类型及组成

绝缘等级按重污区标准,绝缘子标称泄漏距离不小于250mm。 7.2.5绝缘间隙 绝缘间隙应符合GB50157-2003标准即带电体距结构体、车体之间的绝缘距离:静态为150mm,动态为100mm,绝对最小动态60mm。 7.2.6接触线悬挂高度 刚性接触网正线的最大拉出值一般为±200mm,辅助线道岔处工作支一般不超过350mm。 7.2.8跨距 刚性接触网悬挂点的间距一般为6~10m,最大不超过12m。 7.2.9锚段长度 刚性悬挂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250m,最大不超过300m。 7.2.10中心锚结 刚性悬挂在锚段的中部设置中心锚结。在车站和矩形隧道内采用悬挂点两旁设防爬金具(可用汇流排电连接线夹替代)形式的中心锚结;盾构隧道内采用2个棒形的合成绝缘子“V”形布置在悬挂点两侧构成的中心锚结。 7.2.11电连接设置 刚性悬挂电连接设置 (1)非绝缘锚段关节处设置电连接。 (2)道岔处设电连接。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广东省标准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 技术标准 DBJ/T15―XX―2020 条文说明

目次 3设计技术要求 (74) 3.1.基础数据 (74) 3.2.弓网相互作用 (74) 3.3.支持、定位与接触悬挂 (75) 3.4.绝缘、接地与防雷 (75) 3.5.平面布置 (75) 3.6.结构设计 (76) 3.7.设计提交文件 (76) 4零部件技术要求与检验 (77) 4.2.技术要求 (77)

3设计技术要求 3.1基础数据 3.1.1-3.1.6 设计的基础数据由建设方提供。3.1.1-3.1.5中所规定的数据类型在考虑设计输入需求并参照GB/T 32578-2016后给出。 3.1.6 由于线路的行车密度不同,按照年限规定接触网寿命不合理,根据接触网的使用率(弓架次)来定义,更为合理。具体算法如下: 按照30年核算计算弓架次。 交流系统取流量小,采用单弓,线路长行车间距大。因此,按照30(年)X 365(天)X18(小时)X20(3分钟一趟)=394.2万次,取400万次。 直流系统取流量大,多采用双弓,线路短行车间距小,按照30(年)X 365(天)X18(小时)X30(3分钟一趟)X 2(双弓)=1182.6万次,取1200万次。 3.2弓网相互作用 3.2.1 《铁路设施.电流采集系统.受电弓和架空接触线之间动态相互作用模拟的验证》EN 50318-2018中的适用范围覆盖了刚性网和柔性网,并给出了刚性网仿真数学模型。目前国内对应的标准GB/T 32591-2016中,未包含刚性网部分,因此,此处参照欧标。 3.2.3 参考《轨道交通地面装置电力牵引架空接触网》GB/T 32578-2016以及《铁路应用电流采集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的技术标准受电弓与架空接触线》IEC 62486-2017中相关条款,弓网动态接触力指标是保证弓网可靠受流的必要条件,应首先通过弓网动态仿真方法进行预测,再通过弓网检测手段进行验证。 3.2.4-3.2.7 弓网动态接触力包含受电弓平均接触力与弓网动应力,其中受电弓平均接触力包含弓网静态接触力与空气动力。参考《铁路应用电流采集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的技术标准受电弓与架空接触线》IEC 62486-2017中相关条款。 3.2.8参照《铁路应用电流采集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的技术标准受电弓与架空接触线》IEC 62486-2017中相关的国际条款,未参照中国的特殊条款,原因是:。研究表明,大电流下的电弧产生的热侵蚀对弓网系统有损害,而小电流下的电弧对维持取流有益处,此处规定超过电流标称值30%才统计,意为只统计对弓网系统有害的电弧。因此,在此方法下,单次燃弧时间和测试总时间均为受电弓取流量超过标称值30%时的统计量,燃弧率为0.1%。 3.3支持、定位与接触悬挂 3.3.1 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具有净空小,零部件少、可靠性高等优点,主要应用于隧道内,因此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区间和地下车站。 3.3.2 垂直悬吊式结构主要应用于直流系统中,水平悬挂式结构主要应用于交流系统中。 3.3.4 悬挂点载荷计算应按照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中规定,考虑永久荷载(系统自重)、可变荷载(施工人员的重量)和偶然荷载(相邻悬挂点失效),刚性网不存在承载施工人员重量的情况,因此不考虑可变荷载。 3.3.5 铜银合金接触线具有低接触电阻、耐高温,耐磨耗和抗拉强度高等优势,适合作为电接触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电气化轨道交通项目中,且由于目前刚性网常见异常磨耗多由于弓网接口载流能力不够造成的电弧引起的电气磨耗,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是目前接触线材料的较优选择。

接触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接触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XX公司工程管理部

一施工准备 一、零件: 1、在进行上部安装前,应对所用零部件、绝缘子、线材等进行检查核实,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2、承导线终端锚固线夹、分段、分相绝缘组件检查合格后,应按到货先后顺序对其编号并做好登记,然后用油漆在线夹本体上(编号由物资部门实施)编号。施工时填写关键受力件安装记录表,对每个线夹安装车站、区间的具体位臵、操作人员等均应做好记录,以备复查。 二、线材 1、所有线材进库前,应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进行线径检查,其参数必须符合产品说明书,并应附有产品合格证。 2、批量整盘进库的镀铝锌钢绞线、镀锌钢绞线、铝绞线、铜合金线,不得有松散、断股、锈蚀等现象。 3、接触线不得有硬弯、裂痕、扭曲等现象。 4、线材使用前,依据现场定测锚段长度进行检查,确认线盘上标注的编号及有关技术数据与应用锚段技术要求相同。 5、楔型线夹、接头线夹、终端锚固线夹,所需楔子规格与电连接线夹、设备线夹的槽径及所安装线索截面相符,接头线夹、终端锚固线夹应进行解体检查,有质量问题的不得使用。

三、电气设备 1、绝缘子、隔离开关、避雷器、分相绝缘器、分段绝缘器等安装前必须按相关规定做电气试验。 2、瓷质绝缘子瓷釉有剥落,辐射性裂纹,棒式绝缘子弯曲度超过1%者不得使用。 3、隔离开关瓷釉不光洁,钢件有锈蚀,机械动作不协调者不得使用。 4、避雷器表面不光洁,本体有损伤,轻摇内部有响声者不得使用。 5、各类型的电连接线夹、并沟线夹、设备线夹、吊弦线夹、定位线夹等,在安装时均应在线夹与导线及开关端子的接触面之间涂敷电接触导电膏。 四、组织 1、腕臂、吊弦等测量前,应积极联系线路部门,以确保轨面红线及曲线超高值的准确性。 2、腕臂、吊弦等的测量、计算、预配、调整工作应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过硬的人员负责。 3、腕臂、吊弦等的计算均应采用接触网计算软件进行,进行工厂化集中预制,预配完毕应进行复核,确保预配正确,以减少返工量和调整量。 4、对所有零部件,均应按照供货商提供的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对预配件、零部件中所有紧固件有力矩

接触网安装标准

接触网施工标准 软横跨调整标准 安装完毕的软横跨,因未加负载,支柱挠度很小。所以上部定位索有较大的负弛度,其值约100~200毫米,软横跨股道间电分段绝缘子串引起软横跨规则变形,其横向承力索绝缘子串相对上部定位索绝缘子串向钢帽方向偏移50~200毫米,当加负载后,上述情况即恢复正常,即上定位索呈水平程态,电分段绝缘子串上、下对齐。 软横跨未加负载前,若上定位索负弛度不足可通过调整横承力索杵头杆螺栓或开式螺旋扣来达到要求,上述方法难以满足要求时,则需重做钢绞线回头。 软横跨在承载后应达到下列标准: 1、软横跨下部固定角钢安装高度,应以客专正线为为标准,安装位置应为6850mm。 2、横承力索至上部固定索最短吊弦处距离一般为400~600mm: 3、横承力索上、下定位索的电分段绝缘子应在同一垂直面上,允许误差为±100mm,位于站沿上方绝缘子带电裙边应尽量与站台沿相齐,股道间横向电分段绝缘子位于股道中间。 4、双横承力索应使两根张力相等,上、下定位索允许微向上弯曲(即平滑的负弛度)5股道及以下软横跨误差不超过100mm,5股道及以上软横跨误差不超过200mm。 5、横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调整完毕后,杵头杆在螺帽处外露20~100mm。 6、横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均不得有接头。 9、软横跨上各螺栓、垫片、弹簧垫圈等应配齐全,螺栓应坚固不得松动,V型联板不应偏斜,V 页脚内容1

形联板上的销钉,应销钉帽在上,开品销在下。 10、软横跨的吊线,上端应作永久性固定,下端作临时性固定,回头应不短于200毫米。 绝缘锚段关节的调整:(四跨) 1、在非工作支接触线和下锚支承力索转换柱内侧(靠中心柱一侧)安装电分段悬式绝缘子串,悬式绝缘子裙边距离悬挂点为1米,(简单悬挂为0.5米)分段方法见本章第九节。 2、根据平面图、安装图,在锚柱、转换柱、中心柱处安装定位管、定位器(支持器)等,从而确定了接触线的水平位置,使两接触线的水平间距为500毫米,在转换柱处,当两线间水平间距达不到要求时,可调节非工作支的拉出值,一般尽量不改变工作支的拉出值。在中心柱处,远离支柱的悬挂定位管根部可适当抬高,以保证两支悬挂间空气绝缘距离。 3、在接触线上安装吊线线夹,调节吊弦长度,确定两接触线的垂直位置。要求在转换柱处非工作支高于工作支500毫米,中心柱处的两导线等高,等高区段的长度为中心柱两侧跨距和的1/3。 4、为保证中心柱处两接触悬挂带电部分之间的空气绝缘距离不小于500毫米,转换柱处两承力索水平间距不小于500毫米,必要时可适当升降腕臂,但必须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当弹性吊弦影响绝缘距离时,应撤除并适当增设环节吊弦。 5、反复调整,并扭正线面,再次检查锚段关节内两支接触悬挂带电部分的空气绝缘距离是否能保证500毫米。 6、按要求安装电连接,隔离开关等。 页脚内容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