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合集下载

多措并举,精细管理,促学校内涵科学发展

多措并举,精细管理,促学校内涵科学发展

多措并举,精细管理,促学校内涵科学发展合肥市南门小学上派分校是一所于2014年跨区域合作办学的新建校。

本文主要阐述该校如何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围绕“让每个孩子主动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瞄准“高质量、有特色、新优质”的办学目标,践行“至臻至善、自主自强”的校训,多措并举,促进学校内涵科学发展。

标签:自主德育自主管理专业成长臻课程合肥市南门小学上派分校是一所于2014年跨区域合作办学的新学校,由肥西县政府出资建设,委托合肥市南门小学管理。

学校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围绕“让每个孩子主动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瞄准“高质量、有特色、新优质”的办学目标,践行“至臻至善、自主自强”的校训,以精细的管理、精心的态度打造精致的课堂,开展精彩的活动,促进学校内涵科学发展。

一、突出德育工作,构建目标体系,落实自主教育德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

我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秉承“让每个孩子主动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成立德育管理机构,建立校级领导负责德育的工作体制,由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学生处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校外辅导员组成德育管理队伍,将自主教育的办学目标落实到平时的德育工作中。

(一)制定每月一主题,构建德育框架为彰显德育的重要性,突出德育教育的目的性,结合校情生情及实情,学校德育部门制定了每月一特色主题,指导全体教师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拓展实践活动,从而增强教育实效性,最终达成自主教育的育人目标。

具体主题:一月“辞旧迎新,新目标,新计划”,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形成自我管理意识。

二月“感受传统节日,学习传统文化”,挖掘节日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月“植树护绿,我是环保小卫士”,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文明出行的习惯。

四月“春游踏青,走进大自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自然的欲望。

五月“自理自护,劳动最光荣”,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

“能本教育”体系建设催生全人发展

“能本教育”体系建设催生全人发展

教育管理眯代叔tMODERN EDUCATION “能本教育”体系建设:催生全人发展■田思安[摘要]“能本教育”是结合学校实际和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为切实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提出的 学校特色教育价值观。

基于这一价值追求,通过学校文化、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党建思政的创新建 设,建构了独具特色且卓有成效的“能本教育”体系。

在“能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发展,教 师获得了提升,学校获得了新生。

“能本”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依然存在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深 化改革创新。

[关键词]“能本文化”;文化治校;育人功能;全人发展[作者简介]田思安,昌乐丹河小学(原昌乐育才双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大学学历,主要 研究方向为民办学校管理、生命教育及小学科学教育。

(山东潍坊262400)_、“能本教育”的提出伴随解决城区入学难、破解大班额,不断推进区域 教育均衡发展的步履,2009年在美丽的首阳山下,学校得以诞生。

面对民办、寄宿制运行的新挑战,面对县 级以上教学能手为基本条件的优秀教师汇聚,着眼于 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追寻,让学校管理者产生了莫 大的压力与动力。

这让我更加沉下心来思考培养人的 问题。

回望自己的成长经历,儿时独自下网挂鱼、跳入 小河尽情嬉戏、哄抢唯一的校园水泥乒乓球台,在释放 天性、畅游自主的环境中,不知不觉成就游泳及乒乓球 技能;小学时段获得唯一的“六一”演出机会,登台后 却紧张忘词而砸场,一度成为小学生涯无法挽回的遗 憾;1996年参加省优质课评选,因教师为本的设计品 尝了 “课堂教学滑铁卢”的深刻教训;办学初期,缺乏 专业技能、常规训练及篮球活动的适切环境,导致信心 满满却注定失利的职工篮球赛……如果缺乏顺应生命、遵循规律,缺失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缺少统一诉求、贯通一体的文化治校,必定留下诸多人生遗憾。

由此 激发了我的思考和探索,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 人,以哪些独有的核心价值成就学校及学校人的魅力 人生,成为当前的迫切课题。

践行“五育”教育理念,构建“三心”课程文化

践行“五育”教育理念,构建“三心”课程文化

6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这是新时代赋予教育人的一个重大课题。

如何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构建符合新时代特点与要求的教育体系,是每一位教育人都要思考的命题。

近年来,长沙市周南中学坚持以课程改革和课程文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探索“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目标落地的有效路径,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三心三层六翼”课程体系。

一、“三心”:凝练课程文化,凸显育人目标长沙市周南中学是一所有着115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名校。

办学之初,创办人朱剑凡先生就提出了“自治心、公共心、进取心”的“三心”教育理念。

“自治心”,节制整洁,主要针对外在形象而言;“公共心”,博爱仁恕,主要针对内在品德而言;“进取心”,勤勉耐劳,主要针对学习而言。

新的时期,周南中学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学校办学思想拓展为“一鼎三足”。

“一鼎”为“不让学生输在终点线上”,它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是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追求。

“三足”即为朱老先生提出的“自治心、公共心、进取心”,作为实现核心价值追求的支撑。

同时,结合新的时代,学校赋予“三心”以新的内涵。

“自治心”指向人的内部世界,强调要拥有自立、自理、自制、自强之心,做卓越的自己。

“公共心”指向人的外部世界,强调要坚守博爱仁恕、讲究公共道德、担当责任使命,做合格的公民。

“进取心”指向未来,强调要积极乐观、笃学奋进、持之以恒、敢为人先,永葆昂扬向上之心。

“一鼎”为体,“三足”为用。

在通往终点线的教育之路上,“自治心”能让学生走得更快,“公共心”能让学生走得更稳,“进取心”能让学生走得更远。

“一鼎三足”凝练了周南中学的核心文化,也是对“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理念的校本化表达。

学校的课程建设需要文化引领。

或者反之,有效的课程建设一定会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提升。

在“一鼎三足”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学校以“三心”为课程建设的文化内核,统领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期实现“不输在终点线上”的校本育人目标。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促成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促成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促成学校特色发展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校本课程体系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和需求,构建的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目标的教育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更能够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本文将从校本课程的概念、构建原则、实施路径和促成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精神,构建的一套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目标的教育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体系是学校的精品,是学校的品牌,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校本课程建设要突出“本位性、开放性、探究性、创造性”,要结合地方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构建原则1. 学生为本。

校本课程的构建要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2. 特色为重。

校本课程的构建要突出学校的特色,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注重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塑造学校的个性化教育品牌。

3. 教师发挥主体作用。

校本课程的构建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探究和研究,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

4. 高效管理。

校本课程的构建要注重课程的高效管理,明确课程管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有效监控。

5. 不断完善。

校本课程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学校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及时更新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路径1. 确定课程构建目标。

学校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明确校本课程的构建目标和发展方向,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推动学校的课程建设迈上新台阶。

关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关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关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鲜明指出了教育与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关系,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围绕“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优化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学方式,完善适应时代需要的评价体系,让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上发挥更大的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

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要厘清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主要是从教育方向、事业发展、教育治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及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高度概括和精准把握。

如此,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重点举措及评价标准才有科学的指引,也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

一、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进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

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国界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第一,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和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认识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指一个完善的教育系统。

校本课程的研发---校本课程结构体系

校本课程的研发---校本课程结构体系

校本课程的研发---校本课程结构体系校本课程的研发——校本课程结构体系校本课程的研发以国家课程方案标准为指导,运用统整的思想,建立“和雅课程”。

该课程体系由一个核心、两个层面和六大板块组成。

其中,一个核心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两个层面分别为“再生”和“创生”;六大板块为童蒙养正、雅园阅读、科创启智、艺林之旅、活力健身和综合实践。

这六大板块充分融入了学校“和雅教育”的办学特色,组成立体式、多维度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学生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以人文积淀、科学精神、学会研究、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为核心的18项小类。

这些小类涉及“和雅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是将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和雅课程”体系中,由这一核心向外辐射、衍生出各个层面的具体课程。

二、两个层面的课程建设为了将核心素养集于孩子一身,我们要进行两个层面的探索。

第一个层面是对基础型课程进行“再生”性开发,即在原有的教学材料中挖掘更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学点,将之转化为具有活力而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

第二个层面是“创生”,即针对不同学生特点,迎合不同学生兴趣,创设拓展型、探究型课程。

此外,学校的各项活动也融入课程体系中,成为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衍生部分。

基础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学生中的共有素养,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则依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强化其某些方面的素养。

在完成传统基础教育“普遍发展、共同发展”的目标之外,保持儿童的个性,努力做到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

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将“再生”后的基础型课程和在此基础上“创生”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分成六个板块:___养正、雅园阅读、科创启智、艺林之旅、活力健身、综合实践。

这六个板块下分别辐射、衍生出具体的研究内容。

童萌养正板块包括道德与主题教育活动、法制教育、少先队礼仪教育、心理团体活动等内容,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和基本礼仪意识。

雅园阅读板块涵盖了语文、英语、日语等语言研究、绘本阅读、诵读、口语表达、书香家庭等内容,旨在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课程建设构体系,综合提质促成长

课程建设构体系,综合提质促成长

课程建设构体系,综合提质促成长发布时间:2022-04-18T06:14:05.24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53期作者:杜丛英[导读] 只有构建起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校快速而全面地发展。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下沙小学518000摘要:为了办好80%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城中村学校,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下沙小学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构建了适合师生发展的“红树林课程体系”,实现了由“传统城中村学校”到“品牌新学校”的华丽蜕变。

关键词:城中村学校课程建设优质教育城中村学校的教育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抓住机遇,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下沙小学教育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落地生根的载体,是学校教育的凭借,只有构建起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校快速而全面地发展。

一、发扬红树林坚韧精神,构建红树林课程体系学校位于深圳中心城区的下沙社区,与深圳湾畔的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邻。

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的红树精神,正是城中村学生在成长中所需要的。

让每一个学生都像红树苗一样茁壮成长,是“下沙教育人”关于生命教育的朴素理念,即,让每一个生命都蓬勃向上,培养充满活力的新时代少年。

红树林课程体系的构建以红树为具象,包括根课程、干课程和叶课程三个部分。

1.根课程——呵护生命。

它包括地方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和禁毒教育课程,校本课程中的安全体验课程、心理健康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阳光体育课程。

2.干课程——滋养生命。

它是红树林课程体系的主干,核心是国家课程,还包括习惯养成课程和国学经典课程。

3.叶课程——彰显生命。

它是红树林课程最为夺目的部分,为课程的枝叶。

学校拟开发更多门校本课程,重点开设活动形态课程、研究形态课程和职业形态课程,不断挖掘教师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导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体系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校本课程体系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地方文化、社会发展需求等因素,制定的特色课程体系。

本文将从目标确定、课程设计、教师培养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案。

一、目标确定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明确目标。

首先,要明确该校本课程体系的宗旨和教育目标,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等。

其次,要确定培养目标的内容和层次,包括认知、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

最后,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社会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目标,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课程设计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合理的课程设计。

首先,要确定核心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要涵盖基础知识和通用技能,选修课要关注学生兴趣和特长。

其次,要合理规划课程内容,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和跨学科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再次,要注重课程的灵活性和更新性,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三、课程实施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实施的环节。

首先,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培养具备教育创新能力和学科专业能力的教师。

其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化教学、项目制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再次,要加强评价机制建设,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四、资源保障校本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充足的资源保障。

首先,要优化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确保教师数量和教室设施的合理配备。

其次,要加大校本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提供充足的教学设备、教材和实验器材等。

再次,要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引入社会资源和专家参与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

五、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学校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支持。

同时,家长也可以参与校本课程的制定和评价,为课程的优化和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加强家校合作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校本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

四个维度构建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

四个维度构建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

本刊聚焦聚焦/管理JUJIAO GUANLI荨四个维度构建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张巍摘要: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多年来,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以下简称“四十九中”)不断创新教育活动载体,由过去传统理论式的“教”,转化为生活场景式的“育”,形成了系统化的立德修身课程,即红色基因课程、观念润塑课程、励心启志课程。

此外通过课题拉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思政课体系,并利用哈尔滨红色文化资源,让爱国主义教育从言育、行育走向心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具有中华民族印记、有担当、敢作为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爱国主义;红色基因;课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多年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民族印记的现代中国人”为育人目标,从四个维度构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体系,一是以民族精神洗礼的立德修身课程;二是以“主题式”情境化的体验课程;三是以“三全”育人形式的大思政课程;四是以家乡红色文化浸润的研学之旅课程。

不断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等教育,在培根铸魂中,使其成长为有责任担当、有行为准则、有国家意识、有民族精神的有为青年。

一、爱国主义教育由碎片式的活动,转化为系统化的立德修身课程跳动的生命,激扬的青春,舞台上的学生们深情演绎“红船精神”: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上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学生演绎着1927 年的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年轻的赵一曼在临刑途中用没有指甲的手,给年幼的儿子写下绝笔信;战士们背着枪,扛着锄头,提着篮子,热火朝天地开垦“南泥湾”;身穿防汛服的战士,正在抗洪抢险;还有的学生制作了精美的新闻广播道具,回顾在转播中国航天员出征太空的盛况……这震撼心灵的一幕幕,是四十九中的师生们在展演红色基因课程。

“五育融合”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五育融合”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五育融合”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作者:王蕾曾晓燕来源:《中国德育》2023年第24期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促进“五育融合”育人理念落地见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东莞外国语学校以“活动育人”为着力点,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五育融合”校本课程实践的基本范式,为“五育”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校本课程实践的思路和方法。

一、“五育融合”校本课程的设计(一)设计理念学校秉持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学科育人的理念,通过德、智、体、美、劳五种课程,塑造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德育贯穿其他四育之中。

(二)设计目标“五育融合”校本课程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兼具健康的体魄、睿智的智慧、高尚的道德、审美的情趣、行知的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

(三)整体框架“五育融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始终围绕“一个育人目标”“三项课程结构”和“五种课程功能”展开。

“一个育人目标”是指五育融合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三项课程结构”是指五育融合校本课程中的“融+”主题课程、“四节”文化课程和博雅选修课程;“五种课程功能”是指五育融合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指向树德、尚智、健体、润美、行知五个方面的品质。

二、“五育融合”校本课程的实施在“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校立足校情和学情,通过开发“融+”主题课程、实践“四节”文化课程、设计博雅选修课程、构建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等措施,打造了一体化的育人体系,旨在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

(一)开发“融+”主题课程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学校根据活动育人的德育理念及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开设了大主题学习“融+”课程。

每年级设立一个跨学科的长线课程,围绕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社会三大领域展开设计。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促成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促成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促成学校特色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成为了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

校本课程体系是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定位,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建构出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是促成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方法和实施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1. 提升教育质量。

校本课程体系能够充分考虑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出更加贴近学生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校本课程可以结合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培养他们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

3. 塑造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是学校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能够突出学校的教育特色和办学理念,塑造学校的个性魅力,提升学校的品牌和影响力。

1. 开展需求调研。

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师生及家长的需求和意见,掌握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校本课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2. 制定教育教学目标。

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明确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定位,明确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为课程建设提供指导。

3. 目标导向的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设计出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4. 鼓励多元化学习方式。

校本课程的设计要鼓励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如项目式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能力,确保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1. 保证课程质量。

校本课程的设计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贯通,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2. 保障教师参与度。

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要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校本构建实践研究于海波

“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校本构建实践研究于海波

“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校本构建实践研究于海波发布时间:2023-06-22T07:29:53.1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7期作者:于海波[导读]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第一中学 153000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创新思维,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敢于担当、不懈奋斗,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从强化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

一、对育人目标进行清晰设计教育部在2016年9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六大素养。

对此,学校提出了“坚实的底子、灵动的思维、淳正的情感”育人目标,希望学生能有健康身心、良好习惯和扎实底蕴,有问题意识、研究思维和思考能力,有热爱生活、责任意识和合作能力,这也是我校对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进行回答。

二、对育人体系展开系统梳理(一)理念体系解决学校育人的发展战略定位及目标方向的问题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是中国民族的道德精华,也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及要求的体现。

学校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一系列教育活动融入学校育人全过程,坚持“落小、落细、落实”,学生学习、感知、领悟、实践,树立具备时代特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形成学校核心价值理念。

学校在建校之初,就提出了“每个儿童定然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奇”的教育理念,这句话源自郭沫若诗歌《天上的街市》,大意是在美丽的街市中,陈列着一些物品,而这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及实施策略

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及实施策略

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及实施策略作者:王红娟张勇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1年第04期[摘要] 校本课程是基于校情的具有本地特征的课程,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基于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挖掘以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为载体的课程资源,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更宽阔的平台,完成点化和润泽生命的教育使命,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开发;实施由于国家教育体制和机制目前还没有根本性的创新和突破,学校常规的教育教学行为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不高。

此外,由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够创新,教师一味追求教学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后进生的发展。

因此,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主动研发、实施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至关重要。

校本课程作为一所学校教育主张、教育追求的基本载体,研发的基本取向应该是尽可能启发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应该能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内因,应该是为每个孩子的充分发展提供优质、多样的教育服务。

龙都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学生构成复杂,有将近50%的外地学生,他们的父母主要在龙都附近承包田地种植蔬菜,终年的劳碌导致他们无暇孩子的教育。

另外,还有众多的离异家庭、部分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教师自我提升意识不足,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基于上述现状,龙都小学凝练出“量才而育,鼓舞人生”的教育教学理念,力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是:根据“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合理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活动,最大限度地优化学校教学资源,让不同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校本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不是“给”而是“创”,“量才而育,鼓舞人生”逐步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创新和特色建构的鲜明表征和精神诉求。

自强教育:寻找核心素养培育的“汇文表达”

自强教育:寻找核心素养培育的“汇文表达”

55EDUCATOR自强教育:寻找核心素养培育的“汇文表达”杨文利 / 天津市汇文中学校长天津市汇文中学成立于1890年,“图自强,保绵长,日进炽昌,慎守勿怠自芬芳……”的校歌一直在校园内传唱。

校歌所弘扬的自强不息、永不懈怠的精神是学校优良传统的核心,是百年汇文文化的灵魂。

2001年,由三所普通校合并成立了新的汇文中学。

新汇文成立以后,我们以“奠基未来”为引领,着眼于师生未来发展,进行文化寻根,从百年汇文厚重的历史中找到了文化传承的核心要素——自强精神。

以此守护和引领学校建设和发展,引领学校课程建设。

以自强文化推动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学校依托自强教育特色建设,确定了“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与主动发展中成为更好的自己”自强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发展目标的选择,将“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起点与归宿。

确定了“强责任、强品性、强修养、强认知、强技能、强体魄”的课程建设重点,构建了“基础型、拓展型、活动型、研究型”等四大类型32门校本课程,为学生夯实文化基础、培养兴趣特长、促进自主发展、提升关键能力,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的基础型课程。

我们以学校生源的实际状态为起点,研制了较为完备的校本化实施策略,编制分层次的学案、练习题,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服务。

着眼于学生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对学生基础学力的横向综合与纵向延伸,注重发展学生兴趣特长,注重培养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

目前我校的拓展课程包括学科拓展、心理辅导、人生规划、明德讲堂、民族教育、礼仪教育等。

如,“明德讲堂”课程以“修身立德”为起点,以“明德树人”为目标,它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着力提升自信心,培育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自信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自信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自信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开始关注教育的质量和特色,希望能够选择到一所符合自己需求的学校。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信教育”特色学校应运而生,这种特色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人格,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来探讨“自信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

一、实践1. 建立全面的教育体系“自信教育”特色学校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个性培养,因此其教育体系需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单纯注重传统学科的学习。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2. 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自信教育”特色学校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成长。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校还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 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自信教育”特色学校需要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学校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验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 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自信教育”特色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因此需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信心。

二、思考1.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自信心的课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学校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让他们在成功和失败中成长,建立正确的自信心。

2. 如何与家长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和家长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支撑点,“自信教育”特色学校需要思考如何与家长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励志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案例

“励志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案例

“励志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案例教育奠基未来未来为你而来一、课程开发背景。

1、古今中外,都十分注重励志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尚志”,并把这看作人生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近20年来的成功学教育风靡全球,全世界千百万人在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等成功学传播大师的激励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励志教育,既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开创时代精神的呼唤。

2、青少年的现状。

当前,很多青年存在一种心理困扰:一方面觉得压力很大,对未来前途忧心忡忡、茫然无助;但另一方面缺乏明确志向,一天到晚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感到空虚、茫然、无聊与无奈,处在一种“无目标状态”,急需有人“指点迷津”。

3、本校在励志教育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学校一向治学严谨学风优良,有一套健全的德育网络,有一支成熟的心理研究课题组,并有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的心育、德育教师。

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励志书籍一应俱全,为课程的开设准备了较好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二、课程开发工作流程1、进行前期论证。

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课程内容和活动。

2、撰写课程纲要,提交课程开发委员会讨论。

3、搜集素材,设计课例。

4、组织课堂,撰写后记。

5、进行评价,展示成果,反思论证,三、课程设计与实施(一)课程目标:“励志”意为振作精神,奋发志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目标。

“励志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立人”,培养“有心人”、“有志者”,培养能为自己设立目标并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的人。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目标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触动学生的心灵,促其内省。

(认识自我:人、自我——小学生现阶段)中级阶段:激发学生的自信,鼓舞其自强;(身边榜样、天津名人、中国名人、世界名人的励志故事、感恩教育,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地球)疏导学生的内心,助其自我调整。

使学生学会自制,学会自助、学会学习、学会交往。

探索自主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探索自主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探索自主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作者:陈春红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年第01期一直以来,学校秉承“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创建“体育健体、诗文修身、学有所长、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的育人目标,脚踏实地践行素质教育,通过三大改革,探索自主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改革管理模式,提供自主空间学校积极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变分块式管理为流程管理,变单一式管理为系统管理,为自主教育的探索提供空间。

抓中层管理,积累反思。

学校干部在听评课的基础上,建立常态课提质系统,引导教师科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每周二例会时间,干部进行常态课点评,引领教师对标查找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每周教研时间,干部进组,和教师一起研究,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抓中间群体,推动发展。

学校依托校本教研,着力完善年级组及教研组工作。

年级组以集体备课为主,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组内教师一起研读教材,梳理新授课教学思路,提出针对各班学情的教学方法;组内师徒要针对重难点知识一对一地进行教研和示范课引领;教研组以教学和科研双结合为主,用微课、研究课的形式与教师共享教育教学新理念,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抓骨干教师,辐射提升。

学校为骨干教师制定“三课成长台”计划,即每月骨干教师做引领研究课,每学期做展示交流课,每年参加区级以上的竞赛提升课。

研课、展课、赛课,促使教师历练成才。

其次,学校以任务驱动为策略,开展“三带领”活动,即骨干教师带练新教师、带领教研组、带动学科建设,为更多教师的成长引路。

此外,学校还借势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名师引进工程,依托特级教师工作室活动,培养骨干教师,引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改革教学模式,推进“实·慧”课堂“实”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常态课上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慧”则是让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处彰显智慧。

学校确立了“突出两个关注,落实三个还给”的工作思路。

关注思维习惯,让学生会学善思。

浅谈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

浅谈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

浅谈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

建立“君子文化”意识是关键,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课程设计应围绕君子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展开,强调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实践与评估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要通过实际活动来巩固学生的道德观念。

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进一步推广与实施这一课程,促进社会道德进步。

【关键词】君子文化、校本课程、建立意识、核心价值观、礼仪教育、品德修养、实践与评估、重要性、未来发展、推广与实施。

1. 引言1.1 浅谈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君子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所在。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探讨,探讨建立“君子文化”意识、设计核心价值观课程、提倡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品德修养以及实践与评估等方面,以期探讨如何在学校中有效推广和实施“君子文化”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于“君子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关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建立“君子文化”意识在校本课程中建立“君子文化”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明确“君子文化”的内涵,它代表着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强调礼仪、忠诚、诚信等传统美德。

在当今社会,面对道德沦丧、社会风气败坏的现象,建立“君子文化”意识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践行美德,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要建立“君子文化”意识,首先需要加强对“君子”概念的宣传和解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君子”的内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君子文化”的向往和追求。

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人士来校授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促成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促成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促成学校特色发展1. 引言1.1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通过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学校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校本课程体系是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制定的课程体系。

它涵盖了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它有助于简化和规范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学校可以深入挖掘和挖掘本土教育资源,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在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脱颖而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学校特色。

【2000字】1.2 学校特色发展的意义学校特色是学校的灵魂和品牌,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学校特色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一个有特色的学校能够凸显其办学理念和教育特点,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和人才的关注和选择。

学校特色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学校特色还是学校与其他学校区分的重要标志,对于学校的品牌建设和战略定位至关重要。

学校特色发展不仅是学校的内在需要,更是与学校的发展和提升密切相关的重要课题。

通过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学校可以更好地发展和突出自身的特色,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足进步。

【字数:215】2. 正文2.1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步骤1. 分析需求:首先需要对学校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需要明确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确定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和重点。

2. 制定规划:在分析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规划方案。

明确课程设置和内容,确定课程的结构和体系,确保各个层级的课程能够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自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本校自强教育特色构建的一个重要渠道。

学校以“自强教育”课题研究为载体,在教学方面努力从课程、课堂和教师三个角度搭建师生自强成长的舞台,创设自强成长的环境,引导自强成长的方向。

教师、学生、家长自强共识
课程是一所学校的产品,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就要有什么样的课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是上级的统一规划,而校本课程则是自留地。

《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一书中,阐
述了自强品质形成的几个重要渠道:其中教师的人格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影响都是重要因素,也提出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基石。

一年来,学校在课题研究中把校本课规划为自强教育系列(包括教师课程、家长课程和学生课程)和特色课程系列两个方面。

前者在于创设学生自强成长的环境,正面引导。

后者基于多元智能理论,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建立自信角度,重在激发,培塑。

要培养学生的自强人格,教师首先要有自立、自信、自尊、勤奋、坚强的意志力等人格品质。

其次,家长也应自强,只有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达成共识,共同努力提高,
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蓝图――构建自强教育。

自强课程
本校确立了《优化课程资源,构建自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研究》课题。

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自信、自立、自尊、自强的学生,来继承和弘扬我们伟大的自强民资精神?靠课程。

应该以丰富多彩的课程为依托,多角度、全方位的激发学生的自强心。

为此,我校开发了一系列的自强校本课程,营造自强教育生态场:
培树教师自强书籍是前人智慧及经验的结晶,作为教
师更应该多读书,只有多读,才能够改变精神气质,提升自身素养;才能让课堂更轻松,教育更智慧;才能消除职业倦怠,充满奋进激情。

本校为教师搭建了不同的读书平台,以不同的形式向我们推荐好书。

有的是以“文化早餐”的形式下发;有的书籍定为学期必读书目;有时我们还将古今中外的名著作为教师的“每人一绝”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就这样大量的教育书籍走进教师的视野,我们在书中结识了魏书生、李镇西、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雷夫等古今中外的教育专家。

引领家长自强我们编写了《自强教育家长培训辅导教材》。

由各年级的主任定期对该年级的家长们进行自强教育
讲座,以提高家教水平,打造自强家庭。

为修正家庭教育中的不足,每学期,我们以年级为单位,依据年级孩子的特点
和家庭教育实际情况,每月向家长推荐两篇家教学习材料,供家长们阅读。

今年上半年,我们从各年级中选出了在家庭教育方面比较突出、典型的家长,成立了家长讲师团,利用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时间,向家长们进行现场讲座,引领家长成长。

激励学生自强小学阶段是个体自强品格的萌芽阶段,无论从目标的设立,还是努力程度来看,都是被动的。

那么,有效地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学校从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中,采撷了大量自强故事,编写成《自强故事》校本课程,供孩子们阅读。

同时,将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应表现出的自强行为以《自强三字歌》的形式来传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好记又好实施。

最后,结合少先队的工作,为各年级的孩子们编写了《自强主题班队会》活动课程,让我们的自强教育更具目标性、计划性与可操作性,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培养未来合格人才
如何健全人格,也是我们思考与实践的核心。

青少年时期是形成人格的关键时期。

健壮的体格,可以抵御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健全的人格,可以抵御各种心理致病因素的侵袭。

健壮的体格,要靠坚持不懈的锻炼;而健全的人格,则也要靠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培养、陶冶和锻炼。

一个人只有在这两方面都做到了,才能达到真正的身心健康。

为了彰显学生的个性,让孩子们拥有健壮的体格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还开发了一系列的特色校本课程。

第一,健全体格方面开发的特色课程有:校本篮球、足球、轮滑、乒乓球。

这些课程分设在不同年段,六年结束后,孩子们均能学到这些校本课程。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对某一校本课程特别感兴趣或表现出超出他人的才能,则可以在周五下午的特长课时间继续选修此课程,进一步开发潜能。

第二,健全人格、陶冶情操方面开发的特色校本课程有:校本彩陶、彩泥、泥塑、课前一歌、竖笛、口琴、电子琴、七巧板。

七巧板为一、二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每周两节。

课前一歌为各年级共同的校本课程,由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进行指导训练,学期末,进行全校性观摩表演。

其他课程均设在每周五的特长课时间开设,学生自选项目,自由参加。

今年,学校为充实校本课程项目,让更多的孩子有选择的项目,以拓宽同学们的特长与爱好,新增设了茶艺、琵琶课程。

各年级还依据学生的需要开设了适合年级孩子参加的年级校本课程。

如一年级的粘贴画、手撕画;二年级的手工;三年级儿童画;四年级的毛笔书法;五年级的葫芦丝演奏;六年级的棋类社团活动等等。

开发自强校本课程,学校在为师生建构自强教育生态场而努力,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而奠基。

自强教育,我们已经在路上;幸福教育,我们也已经在路上!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赵油坊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