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三大宗教地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第八课 世界三大宗教

第八课 世界三大宗教
磐”境界, 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 • 道谛:说明摆脱苦难,刻苦修行的途径和方法
第8课 世界三大宗教
韩国通度寺( 646年建)
第8课 世界三大宗教
泰国首都曼谷的玉佛寺(建于1782年 )
第8课 世界三大宗教
日本奈良东大寺(约建于公元745年)
第8课 世界三大宗教
大乘教:尊如来佛为最高神,“普渡众生”
第8课 世界三大宗教
复活节彩蛋
第8课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的圣礼:
洗礼▼ 忏悔礼
弥撒礼▼ 婚礼▼ 终傅礼
基督教的建筑象征:哥特建筑▼
取材于《圣经》的文学、绘画和雕塑▼
第8课 世界三大宗教
洗礼

第8课 世界三大宗教
婚礼
婚礼誓词
• I take you to be my wedded wife/husband, 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 for better, for worse, for richer, f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o love and to cherish, till death us do part, according to God's holy ordinance,and thereto I pledge you my faith and love.
不起活羊的穷人家也得想办法弄点儿肉来打打“牙祭”。
在《古兰经》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夜,先
知伊卜拉欣做了一个梦,梦见真主命他将儿子易司马仪杀
掉供献祭。易司马仪是他的独生儿子,但伊卜拉欣决心服
从真主的意志。“我的孩子呀,真主在梦中命令我把你杀

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世界三大宗教

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世界三大宗教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世界三大宗教一、知识要点世界三大宗教:(2)伊斯兰教在中国新疆宁夏(维吾尔族、回族)等地被称作“清真教”或“回教”。

(3)藏族和蒙古族等信仰喇嘛教(属于佛教)。

(4)地方性宗教:(以色列)犹太人的犹太教,中国的道教。

(5)麦加——圣地(其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耶路撒冷——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三教共同尊称为“圣城”。

二、跟踪训练1.暑假期间,玲玲阅读了以下著作,其与基督教有关的是(A)A.《巴黎圣母院》B.《穆斯林的葬礼》C.《西游记》D.《通往麦加之路》2.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以下现象与佛教有关的是(B)A.玛丽上个星期同妈妈去教堂做了一次礼拜B.走到半山亭,小红只见大雄宝殿前人山人海,香烟缭绕C.小文学校附近有回族群众开的面馆,专卖牛肉面D.小玲今天在清真寺门口看到了很多戴着白帽子的人3.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各具特色,这是因为各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下列地区与其人种、语言、宗教相符的是(C)A.东亚——白色人种B.欧洲西部——俄语C.非洲北部——伊斯兰教D.撒哈拉以南非洲——黄色人种4.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C)A.伊斯兰教B.道教C.基督教D.佛教5.亚洲的西部和非洲北部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B)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读图,回答6~7题:6.图中甲地居民信仰的宗教是(C)A.伊斯兰教B.道教C.基督教D.佛教7.图中甲地居民周日做礼拜的场所主要是(D)A.清真寺B.佛寺C.庙宇D.教堂8.“一带一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一带一路”联系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经过的大洋有太平洋、印度洋。

(2)根据信息,填写下表:。

05宗教学基础知识(佛教基本知识)

05宗教学基础知识(佛教基本知识)

( 1 ) 布施:是指用自己的财力。体 力和智力济助贫困者和满足求索者, 是为他人造福成智,也为自己积累功 德,以至求得解脱的一种修行方法。
( 2 ) 持戒:也有三种:防止一切恶 行、修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佛教菩 萨行中最根本的戒是饶益有情戒,就 是一切为了利益大众,其余所有戒条 都要服从这一条。
佛教传入中国后,法轮成为佛 教的标志和象征。有的寺院房 子上建有法轮,僧人的香袋上 也绣有法轮,表示佛教徒对佛 教的无上乘教法的信仰和崇拜 。
世界佛教徒联合会将“法 轮”的图案作为佛教的教 徽。
初转法轮
王后披度
弟子千人
波罗树下涅盘
建 舍 利 塔
三、佛教的流派
两大主流
南传:流传于东南亚一带,包括 锡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 、高棉、寮国等东南亚国家和我 国云南边境地区。所谓南传佛教 ,主要指盛行于上述五国,以锡 兰大寺派为传承之上座部佛教而 言。南传佛教三藏经典用巴利文 书写,佛教徒重实践。
佛教经过长期与中国文化思想和 社会习俗的融通、结合,形成了 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派。主要 有八宗:
(1)天台宗:陈隋间的智者大 师主要依据《法华经》和他所 著《摩诃止观》、《法化玄义 》、《法华文句》而立宗。此 宗以“中道实相”为最高真理, 以“五时八教”判释释迦牟尼佛 一代教法,很有特色。
四、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
佛陀是Buddha的音译。佛陀的意义即觉 悟者或者智者,即圆满觉悟的人。佛陀 一词是印度早就有的,佛教给它加了三 种涵义:一是正觉,即对一切法的性质 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二是 等觉或者遍觉,即不仅自己觉悟,而且 能平等普遍地觉他,使别人觉悟;三是 圆觉或无上觉,即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 行都已经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界。

国开作业《人类与社会-形考作业》 (8)

国开作业《人类与社会-形考作业》 (8)

题目: 3. 人类实现从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 )的突破性变革。

选项 A :转向装置选项 B :自动化装置选项 C :蒸汽机选项 D :动力系统答案:动力系统题目: 4.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自由飞行的是美国人( ) 。

选项 A :齐柏林选项 B :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选项 C :杜蒙选项 D :季雯答案: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题目: 5.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自主性的根本条件和主要标志是( ) 。

选项 A :成为市场主体选项 B :积极参预竞争选项 C :独立的产权选项 D :自主经营答案:独立的产权题目: 6. 人类历史上所浮现的最原始的宗教是( ) 。

选项 A :崇拜偶像选项 B :崇拜神灵选项 C :崇拜祖先选项 D :崇拜自然答案:崇拜自然题目: 7. 世界三大宗教是( ) 。

选项 A :犹太教、基督教、印度教选项 B :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选项 C :神道教、佛教、伊斯兰教选项 D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答案: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题目: 8. 15 世纪先后, ( )是当时国际间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

选项 A :英镑选项 B :美元选项 C :黄金选项 D :白银答案:黄金题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全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

选项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选项 B :杜鲁门主义的出笼选项 C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选项 D :柏林危机的浮现答案:杜鲁门主义的出笼题目:10.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它的标志是( ) 。

选项 A :华沙条约组织解散选项 B :美国实力的衰落选项 C :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浮现选项 D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答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题目: 1. 与封建时期的中国不同, 16 世纪以来的西欧通常奉行( )政策。

选项 A :抑商选项 B :重本轻末选项 C :闭关锁国选项 D :重商主义答案:重商主义题目: 2.对世界商业与贸易的影响十分巨大,引起了所谓商业革命的是( ) 。

人类与社会网上作业答案

人类与社会网上作业答案

01任务一、单项选择题共25道试题,共25分;1.提出着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是A. 伽莫夫B. 哈勃C. 康德D. 爱因斯坦2.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 英语B. 阿拉伯语C. 汉语D. 俄语3.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 政治动荡B. 瘟疫流行C. 文化上的不适应D. 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4.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A. 中国人祖先的头盖骨化石比较特殊B. 中国人祖先的DNA比较特殊C. 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D. 中国人祖先的语言比较特殊5.我们通常称的“七曜”,指的是;A. 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B. 水、金、火、木、土、太阳、地球C. 木、土、太阳、月亮、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D. 水、金、火、木、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6.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A. 廉价性、实用性B. 再生性、广泛性C. 社会效应性、稀缺性D. 可获得性、可交换性7.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A. 人力资源B. 土地资源C. 矿产资源D. 森林资源8.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这类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A. 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B. 一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气等C.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臭氧等D. 二氧化碳、氨气、氯氟烃、氢气等9.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世界的被重视,是自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发表了着名的报告,并获得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之后才发生的;A.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B. 我们共同的未来C.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D. 京都议定书10.基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联合国于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召开了人类历史上有183个国家参加的首脑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A. 巴西里约热内卢B. 法国巴黎C. 英国伦敦D. 日本东京11.血缘家庭是人类社会社会组织;A. 第一个B. 第二个C. 第三个D. 第四个12.婚姻是基于之上的,为社会或国家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结合、维持、适应和解体的一种合法形式;A. 性爱基础B. 法律法规C. 社会风俗习惯D. 经济地位13.国家的本质是;A. 公共事务管理B. 阶级统治C. 调和阶级关系D. 保护国民的安全14.普那路亚家庭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是群婚制最发展、最典型的阶段——阶段;A. 等辈婚制B. 兄妹婚制C. 族内群婚制D. 族外群婚制15.功利型的婚姻,男女之间是一种 ;A. 交易关系B. 交换关系C. 平等关系D. 平行关系16.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用以解决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斗争形式;A. 特殊B. 初级C. 最高D. 极端17.判断战争性质的基本依据是;A. 战争的结局B. 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C. 战争的力量对比D. 战争各方军事力量的对比18.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王国的是楔形文字法的代表;A. 汉穆拉比法典B. 乌尔纳姆法典C. 苏美尔法典D. 摩西律法19.法律的作用可以区分为法律对人的作用和法律对社会关系的作用;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法律的“”和“社会作用”;A. 规范作用B. 指引作用C. 评价作用D. 管理作用20.在人类战争史上,1990年的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承前启后的重要战争;A. 中东战争B. 海湾战争C. 两伊战争D. 伊拉克战争21.下列时段中,是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要时期A. 公元前6000—4500年B. 公元前1500—500年C. 公元前3000一1500年D. 公元前 700—200年22.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有些城市设施和部门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这种情况被称之为;A. 离心型城市化B. 向心城市化C. 职能城市化D. 外延型城市化23.第次社会大分工后不久,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商人开始出现了;A. 一B. 二C. 三D. 四24.年在英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此后,每隔十年左右,危机就会周期性地不断重复出现;A. 1825B. 1835C. 1845D. 185525.在,发达的农业文明和浓厚的宗教文化,创造并维系了高度成熟的乡村社会;A. 亚洲B. 非洲C. 美洲D. 欧洲二、简答题共5道试题,共30分;1.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新特征;①世界性国际人口迁移高潮已近尾声;②外籍工人劳务输出逐渐成为人口在国际间移动的主要形式;③国际难民数量增多,持续时间长;④发展中国家智力外流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⑤人口迁移流向表现为: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净迁入区变成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由此可见,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大多是穷国向富国迁移;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欧美发达国家迁移人口是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普遍现象,一反历史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向落后的殖民地迁移的格局;文件操作2.人口的过度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哪些不利的影响人类生产物质资料就是为了满足自身对物质产品的消费需求;在世界人口过度增长的形势下,人口对物质消费的无限追求给未来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1人口过量增长对物质生产造成压力;2人口过量增长会导致对资源的过度使用; 3人口过量增长引起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4人口过量增长影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3.简述家庭功能的主要特征;⑴家庭功能具有多面性;⑵家庭能够满足个人和社会的最基本需要;⑶家庭可以独立地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文件操作4.原始社会末期产生阶级的主要条件有哪些⑴剩余产品的出现;剩余产品为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财富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促使阶级的形成;⑵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这就引起财产占有关系的不平等,进而产生剥削,使阶级的产生有可能变为现实;⑶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这使商品生产发展,生产规模扩大 ,加速了财产的积累和集中,从而推动了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5.简述城市化发生的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前提,城市化实质上是工业化所产生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上的反应;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吸纳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并为工业企业在区域内分散布局提供了可能;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基础,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是,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呈一种复杂的相关关系,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其表现各不相同;三、论述题共3道试题,共45分;1.举例论述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参考答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利用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其中,自然资源提供着社会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而社会资源则提供着加速社会发展的劳力、技术、知识及各种思想等;1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历史进程充分说明自然资源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然资源是发展的根据这一真理亘古不变,科学的进步只能起到加快社会发展步伐的作用;2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报复: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人类的不断使用会导致其减少甚至枯竭,从而产生资源危机;而且,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一般都有残余物回流自然或干扰自然资源的自我更新过程,这将对自然环境或自然资源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特别是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持续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由于无知导致的盲目和贪婪产生的驱动,人类只知一味地从自然中掠夺性索取各种资源,不愿对大自然的生命循环过程进行维护,导致大自然不堪重负,以各种形式向人类表达着她的抗议;2.具体论述阶层分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参考答案:社会阶层的分化是社会进化的一种途径;通过必要的社会阶层分化——包括分工意义上的分化和贫富程度意义上的分化,能够激起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成员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内在推动性力量;其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⑴社会阶层的分化是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化过程;它促使了人的解放,用法治取代人治,用自由流动取代身份约束,用后天的奋斗取代对先赋资格的崇拜;⑵社会阶层的分化是一种社会进步,它是社会分工原则在社会成员构成方面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社会成员的“激励”作用;⑶社会阶层的分化造就了一个“公民社会”,它为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增加了弹性因素,有利于社会张力的缓解,使社会秩序趋于稳定;⑷社会阶层的分化有助于社会等级体系从传统农业社会的“金字塔型”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橄榄型”转变,由此产生的庞大的社会“中间阶层”,成为防止社会两极分化,保持社会稳定的社会结构性因素;文件操作3.联系实际论述21世纪人类婚姻关系的主要变化;1结婚年龄普遍推迟,“不婚族”人数增多;2同居、试婚等事实上的婚姻形式更为常见;3配偶双方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年龄、外貌等均不再有模式;4婚姻中双方的关系更为平等;5外遇更为常见,但对婚姻的破坏性却降低;6离婚率急剧增高,无过错离婚、良性离婚、协议离婚成为主流;7婚姻不只是浪漫,现代社会“短婚”、“速婚”日渐平常;8离婚再婚——复式婚姻这种现象在当代社会已极为普遍的;02任务一、单项选择题共25道试题,共25分;1.与封建时期的中国不同,16世纪以来的西欧通常奉行政策;A. 抑商B. 闭关锁国C. 重本轻末D. 重商主义2.对世界商业与贸易的影响十分巨大,引起了所谓商业革命的是;A. 地理大发现B. 殖民扩张C. 贵金属的开采D. 商品流通量的扩大3.人类实现从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的突破性变革;A. 蒸汽机B. 动力系统C. 自动化装置D. 转向装置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自由飞行的是美国人;A. 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B. 季雯C. 杜蒙D. 齐柏林5.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自主性的根本条件和主要标志是;A. 独立的产权B. 积极参与竞争C. 自主经营D. 成为市场主体6.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最原始的宗教是;A. 崇拜自然B. 崇拜偶像C. 崇拜神灵D. 崇拜祖先7.世界三大宗教是;A. 犹太教、基督教、印度教B. 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C. 神道教、佛教、伊斯兰教D.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8.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的宗教是;A. 犹太教B. 印度教C. 伊斯兰教D. 天主教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全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 杜鲁门主义的出笼D. 柏林危机的出现10.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它的标志是 ;A.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B. 美国实力的衰落C. 华沙条约组织解散D. 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11.1955年召开的,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A. 日内瓦会议B. 开罗会议C. 万隆会议D. 雅尔塔会议12.1968年,苏联以保卫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为借口,公然出兵占领了,社会主义阵营最终解体;A. 捷克斯洛伐克B. 匈牙利C. 波兰D. 罗马尼亚13.早在1953年12月,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基础,获得印度方面的赞同;A. 毛泽东B. 刘少奇C. 周恩来D. 邓小平14.当今世界,随着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激化,已成为危及世界和平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A. 恐怖主义B. 种族主义C. 宗教问题D. 地区冲突15.在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中,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A. 东南亚国家联盟B. 北美自由贸易区C. 欧洲联盟D. 亚太经合组织16.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外源式、防御性的现代化,它的起点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立宪运动D. 辛亥革命17.人类社会出现现代化变革的前提条件最早是在西欧、主要是在出现的;A. 法国B. 荷兰C. 西班牙D. 英国18.年11月11日,在阿联酋的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2000B. 2001C. 2002D. 200319.1996年,在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对“知识经济”首次给予了明确的定义;A. 美国经济学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B. 英国的福莱斯特C. 美国社会学和未来学家托夫勒D.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各国都在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其共同点是加强的发展A. 微电子技术B. 信息技术C. 科技和教育D. 高科技产业21.在人类文化起源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A. 地理环境B. 人的劳动C. 圣人创造D. 气候因素22.有利于打破文化系统之间交流的屏障,为文化的传播、交流、融合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大大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A. 信息传输手段的变化B.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C. 空间技术的发展D. 各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23.一方面,人类文化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另一方面,世界文化的发展存在着的特征;A. 统一性B. 趋同性C. 多元性D. 普遍性2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文化发展的原因A. 主客体之间的矛盾B. 人类社会系统内部的矛盾C. 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矛盾D. 不同语言之间的矛盾25.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是在年10月;A. 1988B. 1989C. 1990D. 1991二、简答题共5道试题,共30分;1.简述现代交通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参考答案:1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每一项进步必然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世界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变革性进步;3现代交通的进步加快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2.“雅尔塔体制”对于世界政治有何意义参考答案:雅尔塔体制是战后大国之间达成的对世界政治秩序重新安排的协议和谅解,这一体制虽然奠定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的基础,客观上减弱了美苏之间激烈对抗的程度,使战后的世界政治秩序获得了相对稳定;但是,这一体制又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它严重地侵犯了广大中小国家的主权,损害了中小国家的利益,成为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紧张和动荡的根源;3.什么是民俗它是如何形成的参考答案:民俗,一般指由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民情风俗或民间习俗;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情风俗都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在人们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而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在俗民群体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一种行为习惯经过社会生活实践的陶冶,逐步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和接受,取得了俗民群体的“共识”,从而成为大家有意无意所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这样,民俗就得以生成;民俗生成后,就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俗规则,反过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制约作用,并成为人们所共同拥有的文化财富;4.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和基本原则;参考答案: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有三大职能:1制定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规则;2组织多边贸易谈判;3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为了履行这三大职能,世界贸易组织确定了以下基本原则: 1非歧视原则;2市场开放原则;3公平贸易原则;4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5.如何认识文化冲突的意义参考答案:文化冲突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促成了文化的分化,打破了旧的文化体系,诞生出新的文化体系;它导致了文化的整合,使不同的文化系统之间在矛盾冲突过程中相互吸收、融合,以至于逐步趋于一体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对于推动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三、论述题共3道试题,共45分;1.结合实例论述宗教的本质特征;参考答案:宗教的本质是人们的幻觉通过超人间力量反映出来的一种形式;它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扭曲的反映;在人与自然力量的关系上,它把自然力量人格化;在人与社会力量的关系上,它把社会力量神秘化;在人与人的本质关系上,它把人的本质异化,它是以一种非理性化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心甘情愿地按照神的意志和命令行事的社会组织; 第二,它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反映了人们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异化;它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是依靠信仰的非理性的情感力量建立的唯心主义体系;第三,它是一种精神麻醉剂;在承认现实社会制度合理性的前提下,它为人们设想了一个虚幻的天国世界,关注的是来世的幸福,要人们把幸福寄托在虚构的天堂,用虚幻的自我安慰来充当“人民的鸦片”;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时代主题,结合实际论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时代主题,它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大战的危险性大大降低,但是,整个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地区冲突不断出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虽然世界大战并没有发生,但距离实现真正的世界和平目标,还差得很远,维护世界和平依然是世界人民的重大责任,是当前的一个基本潮流;发展问题主要是要解决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也就是要对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调整;战后,世界经济虽有发展,但是,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和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至今依然是维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基础,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根源;要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必须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应打破旧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一个公正、合理、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维护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寻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实现各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样,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保障;扩大国际经济合作,缩小世界贫富差距,也是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参考答案:一般认为全球化是一种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经济活动的扩展,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使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范围迅速扩展,从而促使各国经济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促使世界经济趋向某种程度上的一体化; 按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报告,经济全球化应该包括自由市场、投资流动、贸易和信息的一体化等,也就是使货物、服务、生产要素能够更加自由的跨国界流动,使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成一个统一的、紧密联系的经济运行体系的过程;它的特点是贸易、生产与经营、金融的全球化;但是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起主导作用的世界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一柄“双刃剑”,既有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也有进一步扩大与发达国家之间贫富差异的消极效应;既提供了利用外资、技术和世界市场,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提高自己工业化水平的机遇,又使自己的经济命脉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在别人手中;国际贸易或金融市场出现变动时就可能使本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严重的危机;因而,经济全球化也是一场挑战,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它的消极因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有陷入困境的可能;03任务参加面授出勤情况80%;参加学习讨论的发言表现情况:表达较为完整,材料组织合理,立意较新,逻辑性较强,言之有理;。

世界三大宗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世界三大宗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世界三⼤宗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如何看待宗教信仰与命运崇拜查坤荣著第六章世界三⼤宗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三⼤宗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世界纵观世界上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三⼤宗教,都各有其特点。

同时,三⼤宗教对⼈类社会,都各⾃作出过有益的贡献或产⽣过积极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此同时,三⼤宗教给⼈类社会也带来不同程度的负⾯作⽤和消极影响。

下⾯就三⼤宗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作⼀简要⽐较:1、三⼤宗教的共同点宗教都是⼀种⼈的精神上信仰,不分⼈种、地区、肤⾊、年龄、语⾔、⽂话等等⽅⾯的差异,都有⼀种“普世”的价值观。

这是他们最⼤的共同点。

其余是:(1)相信⼈间之外的天堂和地狱存在基督教,是以信仰“上帝”(或称神、天主、上主,名⽈:耶和华)创造并管理世界的⼀种宗教。

伊斯兰教,是以顺从和信仰宇宙独⼀的最⾼主宰“安拉”及其意志,并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的⼀种宗教。

佛教,是以信仰“佛陀”并以⾃觉、觉他(使众⽣觉悟)、觉⾏圆满等三项齐全为修⾏的最⾼果位的⼀种宗教。

其“上帝”、“安拉”、“佛陀”都是超出⼈间之外的各教派所崇拜的对像,都居住在“天堂”(佛教称为“极乐世界”),都具有超凡的“智慧” 和“能⼒”。

都强调因果观念,有前⽣和后世之说:好⼈可升“天堂”,坏⼈必下“地狱”。

升⼊“天堂”,可享受永远的幸福;下“地狱”就会遭受永久的痛苦与折磨。

故尔,三⼤⼤宗教都具有使⼈产⽣⼼存敬畏的感觉。

(2)给予⼈的⼼理感应和作⽤基本是⼀致的应该说,宗教⼼理是最复杂、最令⼈迷惑,也是最不好说明的⼀种⼼理现象。

如果说宗教情感还带有某种⾃发的形式,那么宗教⼼理则是⼀种⾃觉的宗教⾏为⽽产⽣的体验,它类似某种⼼理条件反射。

⽽宗教⼼理与宗教情感,三⼤宗教在形式上有其相似性。

⽐如⾄上感、万能感、神圣感、神秘感、皈依感、忏悔感、新⽣感等等,都是⼈的⼼理感觉,都是⼀种交感性的互渗性的感觉。

⽽这些⼼理感觉,都由三⼤⼤宗教通过不同诱导的⽅式或途径所形成。

三⼤宗教为了让⼈能真实地体验到宗教这种⼼理,都各⾃创造了宗教物象、宗教礼仪、宗教艺术、宗教⾳乐等等,以营造其各⾃宗教的独特氛围。

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Christian) 伊斯兰教(Islam) 佛教(Buddism)
基督教(Christian)
• • • • • 时间:AD1世纪 创始人:耶稣 (Jesus) 地点:巴勒斯坦—— 典籍:《圣经》(Bible) 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约有21.4亿信徒。形成于亚洲的西 部,目前集中分布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 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新教(Protestant churches)、东正教(Eastern Orthodoxy)、基督教马龙派等等统称基督教。 • 特点:博爱、人人平等。

云冈 石窟
Yungang Grottoes
龙门
石窟
位 于河南省洛阳 市南郊伊河两 岸的龙门山与 香山上
玄奘他历时
19年,长途跋涉 5万余里,去到 印度取经,闻录。唐太宗推 崇玄奘为“法门之 领袖”,“千古而 无对”。
藏传佛教
始于7世纪中叶,当 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 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 唐朝文成公主时,两 位公主都带去了佛像、 佛经。
是美国和加拿大共 有的节日,由美国 人民独创,原意是 为了感谢上天赐予 的好收成。在美国, 自1941年起,感恩 节是在每年11月的 第四个星期四,并 从这一天起将休假 两天;而加拿大与 美国的感恩节时间 不同,10月第二个 星期一。
Customs
• 集体庆祝
美国当地最著名的庆典则是从1924年开始的梅西 百货感恩节游行(Macy's Thanksgiving Day Parade)。
• 西藏最著名的佛教建筑布 达拉宫
节日
• 佛吉祥日(农历四月十五) • 纪念佛陀一生中三大事——降生、成道、涅盘的 一代史迹纪念日。 • 也有人称做“花节”,因佛在蓝毗尼园出世,传 说那时天上散下许多香花;涅盘时天上也散花。 这天我们常在佛像前供花或香水佳果等,只是表 示对佛的恭敬爱慕了。 • 藏传佛教认为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成道、入灭 的日子,此日各寺设千供供养诸佛,众僧诵经祈 祷。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各是什么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各是什么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各是什么一、佛教建筑1、佛教建筑: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

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

在主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

山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

中央正对山门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

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座落在正中主轴上的是正殿,常名为“大雄宝殿”。

正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筑物,它不论在建筑体积和质量,都在其他单体建筑之上。

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层楼阁形式。

正殿后一进院落,常建筑二层“藏经楼”。

另外,多在主轴院落两侧布置僧房、禅堂、斋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

北京的大型佛寺,如西四牌楼的广济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小型的寺庙,一般只有一进院落——进山门迎面就是大殿,两厢为僧房。

佛寺建筑群组中常布置一系列附属建筑,如山门前的牌坊、狮子雕刻、塔、幢、碑等。

北京现存的佛塔都是砖石建造的。

著名的有广安门外辽代建造的天宁寺塔(斗栱密檐型);阜成门内元代建造的妙应寺白塔(屠坡型);阜成门明代修建的慈寿寺塔(斗栱密檐型);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印度金刚宝座式)。

卧佛寺在西山余脉聚宝山(寿安山)南麓,寺首创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原名兜率寺,或名寿安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十方普觉寺。

因寺内有元至顺元年——二年(1330—1331年)铸造的一躯释迦牟尼涅盘铜像,所以一般叫卧佛寺。

碧云寺在西山东麓,各组殿堂成阶梯状层层上升;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初名碧云庵,明代正德年间(十六世纪初)扩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在原有基础上大规模扩建。

天宁寺塔在广安门外,是我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

此塔隋代已有,现存的这座塔是辽代建的。

2、喇嘛寺喇嘛寺在我国信奉喇嘛教的是蒙、藏两个民族,所以喇嘛寺的建筑也因宗教内容的特点和民族的特点而和佛寺有所不同。

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个

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个

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个你知道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个吗?世界三大宗教都有哪些习俗和禁忌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世界三大宗教资料,希望对你有用!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个世界三大宗教之一:____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世界三大宗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

早期__只有一个教会,在历史的进程中分化出多个教派,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__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

由于翻译的问题,中国内的基督__基督新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二:佛教佛教:最早的世界性宗教,距今三千多年,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参考佛诞);东汉明帝时经丝绸之路正式传入我国。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历史最悠久的。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

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

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项目极其繁多,凡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一切总成绩,都可以叫文化。

世界三大宗教之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__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

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原意为“顺从”、“和平”,又译作伊斯俩目,指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

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

世界三大宗教习俗和禁忌一、 __及其习俗忌讳1. __教派简介__为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总称。

主要教派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以及一些小的教派。

"基督"是希腊文的音译。

论世界三大宗教体系

论世界三大宗教体系

论世界三大宗教体系人类存在的特殊性在于其超越性的主动。

这个主动首先体现在人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自身以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人超脱物质的束缚而对知识和精神的追求构成了人类的灵性。

对个人的关照形成人个体行为的动力,而对可预见到的人类最长远的利益的关照就形成了人类的神性。

人类的文化却千差万别,而人类的灵性和神性是一致的。

固执于某知识体系而以为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就会造就特定的文化区域,当神性的光辉照耀到这片土壤的时候,这里就会繁衍出特定的宗教信仰道德和价值体系。

由于科学以确定性和可重复性作为必要条件,所以科学是没有文化与宗教隔阂的。

哲学的存在条件则宽松得多,其涉及的领域也就广泛得多,同时也造成了不同文化领域对同一自然的认识分歧。

政治是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缩写,是道德与价值体系的执行者,是人类神性的衍生物。

不同宗教间的神性是相通的,所以宣扬宗教的手段只能是沟通与理解,而非征服与对抗。

不同知识体系间的灵性是浑一的,所以说科学无国界,哲学家们常相见恨晚。

明于神性而志者为圣,乐于灵性而超者为仙。

神性形成了人类活动的目的,灵性的衍生物--知识构建了人类意识赖以站立与行走的基础。

源于自然的共性,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体现了广泛的一致性;因为自然的无穷和视角的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体现了各自的特点,从而导致了不同宗教文化与治世策略的分别。

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宗教可以分成三个体系,同属亚伯拉罕系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和印度教,还有中国的儒道教。

三大教系中,人们对儒道教的认识最为模糊。

儒道教是中国的主体宗教,他的存在形式异于另外两个宗教体系,而他作为宗教的事实却是与其他宗教具有相同的确定性。

哲学认识和人类神性这两个宗教基本元素在儒道教中十分清楚。

在中国文化中,道家思想专注于哲学认识方面,而儒家思想专注于神性方面。

中国的文化统治阶层在哲学方面信奉老子,而在治世方面皈依孔子。

儒道教是一个独立文化圈的必然,也是客观历史事实。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摘要:当前,宗教在世界各国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们能够突破名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且成为世界性的宗教,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它们存在着相互的共同点和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

本文着重探讨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以及它们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

关键词:三大宗教形成特点1.三大宗教的简介当今世界60多亿人口中,约有2/3以上的人是宗教信徒,其中世界三大宗教的信徒超过35亿。

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的三大宗教,都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

据美国《教会研究国际公报》2000年的统计数据,全世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信徒人数约为2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3%;伊斯兰教信徒约为11.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7%;佛教信徒约为3.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5.9%。

[1]此外,基督教为世界上信徒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遍布世界242个国家和地区;伊斯兰教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而佛教分布在123个国家和地区,并且信徒的95%都是亚洲人。

我国在2010发布《宗教蓝皮书》上表明,中国国内现有基督徒为2305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

[2]2.三大宗教的起源与传播2.1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基督教起源于公元前568年,当时新巴比伦的军队攻陷了于公元前1世纪建立的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国都耶路撒冷,沦为囚虏的犹太人为了逃避所受的苦难祈求他们的保护神耶和华(指“永存者”、“创造者”等)派遣救世主来解救他们。

公元前583年波斯灭了新巴比伦之后犹太人回到祖国,从此就建立了基督教的前身犹太教。

然而到了公元前36年,罗马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这时有一部分小教派从犹太教中分流出来,他们认为耶稣才是救世主,这就与犹太教对于救世主的认定产生了教义上的分歧。

[3]基督教是犹太教中的一个教派——拿撒勒派。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5.3多样的文化(课件)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5.3多样的文化(课件)

B.西亚冬季寒冷,人们喜欢吃火锅
C.东南亚人喜食大米
D.西亚人住双层木楼
高台民居是我国某地古代民居建筑,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 土块墙为主,厚度达1米。该建筑依山之势、傍水之边,建在高40多米、长 800多米黄土高崖上,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高台民居位于我国( D ) A.福建省
B.安徽省
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气温 较高,湿季降水较多。当地 的木楼或竹楼既可以通风透 气,也可以避免潮采用竹木 作建筑材料。
1.不属于北京四合院特点的是( C )
A.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 B.房屋砖墙较厚
C.南窗较小
D.多青砖灰瓦
2.下列的事例中,你认为符合事实的是( C )
A.东南亚的房屋多平顶、窗子小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 传统的交通方式不同。现在,有 的地方仍沿用传统的交通方式, 而大多数地方以现代交通方式为 主。
4.读图பைடு நூலகம் .17,分析世界各地的传统民居有哪些差异。
在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 各地传统民居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 建筑风貌。例如,传统民居的建筑 材料往往就地取材,建筑结构具有 适应气候的特征。
世界各地的饮食习惯差异很大。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种植的 农作物、饲养的动物不同,传统 的主要食物有所不同,人们的用 餐方式也不尽相同。
2.读图5 .15,分析世界各地的传统服饰有哪些差异。
传统服饰实用性强,能达到适应 环境的要求。各地传统服饰,不论 是面料、色彩还是样式,都具有鲜 明的特点。
3.读图5.16,分析世界各地的传统交通方式有哪些差异。
1.读图5.14,分析世界各地的饮食习惯有哪些差异。 2.读图5.15,分析世界各地的传统服饰有哪些差异。 3.读图5.16,分析世界各地的传统交通方式有哪些差异。 4.读图5.17,分析世界各地的传统民居有哪些差异。 5.请同学们补充世界各地还有哪些不同的文化民俗。

世界三大宗教的比较

世界三大宗教的比较

世界三大宗教的比较宗教名称产生时间产生地点创始人教义经典传播佛教公元前6 世纪古印度释迦牟尼宣扬“众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以进入“极乐世界”。

《金刚经》公元前3 世纪,印度摩揭陀国的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

此后,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

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基督教公元1 世纪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耶稣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类与生俱来即有“原罪”,耶稣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人们只要信奉耶稣,忍受苦难,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

《圣经》4 世纪末,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逐渐盛行于欧洲各地。

伊斯兰教公元7 世纪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

《古兰经》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也随之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试从背景、领导者、性质、方式、内容、结果等方面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背景相同两国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且资本主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方式相同都是依靠统治者采取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方式;内容相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比较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时间1640--1688 年1775--1783 年1789--1794 年根本原因英国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波士顿倾茶事件三级会议召开任务推翻封建专制, 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殖民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推翻封建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克伦威尔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代表:华盛顿资产阶级;代表:罗伯斯庇尔主要过程①开始标志: 1640 年,新议会召开,要求限制王权, 革命爆发。

②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英国进入共和国时代。

简述世界性三大宗教的扩散及分布状况-新人教

简述世界性三大宗教的扩散及分布状况-新人教

简述世界性三大宗教的扩散及分布状况一、基督教不管是在地域的分布上,还是在信奉的人数上,基督教都是最具世界性的宗教。

它发源于巴勒斯坦,早期先传到希腊,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它源出于犹太教的改革者,后为大部人民所信奉。

它的成功基于三个原因:第一,创始者耶稣,在犹太教的教义上,不囿于陈说,加以伦理道德,以及易于身体力行的范例,揉合在爱上帝、爱人类的哲理之中。

第二,受希腊教育的保罗将基督教的教义加以深入浅出的注释,而且开始有组织的渗入于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之中。

第三,在基督教300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敌视和压迫,到了公元4世纪时,君士坦丁大帝才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从此基督教才走入坦途,风行于罗马帝国,然后分布于全世界。

基督教在它的传播过程中,分化流衍,终于在公元1054年分成东西两大流派,即东正教和西正教。

在早期基督教史上,地中海东部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较多的人口,而西部欧洲国家,只是罗马的属地,属半开放的区域。

罗马帝国瓦解后的“黑暗时期”,欧洲东部才是基督教的中心所在。

可是东正教不象西部的罗马天主教,是在教皇的名义下统一而有组织的,而权力始终是分散的。

东正教在公元3世纪时,开始传到巴尔干半岛,到了10世纪才传入俄国。

它传播的路线大致是沿着古代贸易的通道。

到俄国是经黑海过来的。

东正教有不少的支流,其中最大的分支是希腊正教和俄罗斯正教,以及欧洲东南部国家如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的正教,颇富有国家主义的色彩。

另有一支极具国家意识的正教是埃及正教,现留存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的高原上。

还有一支来自于7世纪的闪米特人的后裔,现存于黎巴嫩。

东正教的传播颇受伊斯兰教的阻扰。

土耳其的阿德曼(Ottoman)在1453年占据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的传播自然大受影响。

俄国沙皇时代,在莫斯科的教廷上东正教是极具权威的,可是到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东正教就一蹶不振了。

随着东欧居民的移民美国,东正教也随之传入美国,因有各国国家主义的色彩,而有各种不同的派别。

论世界三大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论世界三大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论世界三大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前言:宗教是社会因素和地理因素的综合产物。

以往,宗教学界和历史学界在探讨世界性宗教形成和发展问题时,一般都着眼于宗教本身的教义和信仰,注意深入挖掘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而多数人都忽略了地理环境诸因素对宗教的影响。

本文以世界三大宗教为例,对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粗浅分析,。

一、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与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宗教形成的外在条件之一。

美国著名的女地理学家辛普尔在论述伊斯兰教产生的原因时,把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摆到了很高的位置,她认为,是在西亚"这种单调的沙漠环境里,自然而然地使人们产生了一神教"。

辛氏的观点虽有过份强调地理环境的作用之嫌,却也有一定的道理。

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时间、地点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均起源于古代重要的国际商道附近。

新航路开辟(15世纪)以前,维系东西方之间联系的通道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欧洲──小亚细亚──黑海、里海南部──中亚──印度、中国;第二条是,欧洲──地中海东部──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中国;第三条是,欧洲──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红海──阿拉伯海──印度──中国。

这三条交通线都以中东地区为枢纽,以古印度为实际终点,以中国为理想中的最远端(15世纪以前,虽然有丝绸之路,但中国和西方仅有一些断断续续的商业往来)。

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恒河流域。

当时的印度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西方人眼中,它是"一个富庶的文明社会"。

印度的黄金、香料等商品在世界市场上享有至高无上的声誉。

当时的恒河流域更是出现了以舍卫城、阿逾陀城、王舍城、吠舍厘城、瞻波城、波罗奈城、侨赏弥城、但叉始罗城、华氏城等为代表的九大工商业城市。

高度发达的奴隶制经济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孕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

他们探索宇宙的奥秘、思考人生之真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各是什么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各是什么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各是什么一、佛教建筑1、佛教建筑: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

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

在主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

山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

中央正对山门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

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座落在正中主轴上的是正殿,常名为“大雄宝殿”。

正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筑物,它不论在建筑体积和质量,都在其他单体建筑之上。

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层楼阁形式。

正殿后一进院落,常建筑二层“藏经楼”。

另外,多在主轴院落两侧布置僧房、禅堂、斋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

北京的大型佛寺,如西四牌楼的广济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小型的寺庙,一般只有一进院落——进山门迎面就是大殿,两厢为僧房。

佛寺建筑群组中常布置一系列附属建筑,如山门前的牌坊、狮子雕刻、塔、幢、碑等。

北京现存的佛塔都是砖石建造的。

著名的有广安门外辽代建造的天宁寺塔(斗栱密檐型);阜成门内元代建造的妙应寺白塔(屠坡型);阜成门明代修建的慈寿寺塔(斗栱密檐型);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印度金刚宝座式)。

卧佛寺在西山余脉聚宝山(寿安山)南麓,寺首创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原名兜率寺,或名寿安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十方普觉寺。

因寺内有元至顺元年——二年(1330—1331年)铸造的一躯释迦牟尼涅盘铜像,所以一般叫卧佛寺。

碧云寺在西山东麓,各组殿堂成阶梯状层层上升;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初名碧云庵,明代正德年间(十六世纪初)扩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在原有基础上大规模扩建。

天宁寺塔在广安门外,是我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

此塔隋代已有,现存的这座塔是辽代建的。

2、喇嘛寺喇嘛寺在我国信奉喇嘛教的是蒙、藏两个民族,所以喇嘛寺的建筑也因宗教内容的特点和民族的特点而和佛寺有所不同。

世界三大宗教特征比较

世界三大宗教特征比较

世界三大宗教艺术特征比较人力0902 刘梦玲0901500202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

任何宗教都是所处时代物质生活条件歪曲和虚幻的反映,任何一种宗教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综合产物,是一种文化重构物。

这也是这三种宗教的一个共同艺术特征。

文化是这三种宗教的一个共同的载体,这表现在传播的途径和方式上。

然而,由于宗教起源地方的文化和传统的独特性,这三种宗教的产生背景又有各自的不同之处。

佛教在公元前六至五世纪产生于印度,它反映并认证人民大众的软弱无力,并宣传灾难是一切存在的原则的思想,然而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一样,佛教并不面向任何一个固定的民族。

伊斯兰教创建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为了实现政治上的统一,穆罕默德意识到首先要实现宗教信仰的统一,于是他假借上帝安拉之名,自封为安拉的使者,创建了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改造阿拉伯社会古代宗教信仰以及犹太教、基督教的基础上形成的。

基督教产生于奴隶占有制社会的危机时期,它是罗马帝国被奴役和被压迫的群众的宗教,并以被改造的形式吸收了古代世界宗教仪式和神话的因素,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后,第九至十一世纪时,在西方和东方形成了两个至今还存在着的基督教会:西方的天主教教会和东方的正教教会。

在对佛、基、伊三教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做了简单的比较之后,对于这三种宗教的特征的异同之处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1、三教的产生都是经济原因引起的社会矛盾的产物,都是在社会的阶级矛盾极其尖锐,统治阶级需要对被统治阶级加强精神奴役的条件下产生的。

在苦难深重,找不到现实出路的时代,“在各阶级中必然有一些人,他们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寻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安全的绝望处境”三教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应声而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陈麟书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

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

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

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的,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在文明社会以前是不可能产生世界性的宗教的,即使在文明社会中,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在文明社会以前,由于氏族部落为单位的狭小的、落后的经济体制,只能把人们的宗教活动限制在一个十分狭窄的范围内,不仅部落之间交往不多,更谈不上世界性的交往。

加之当时人们的文化极其落后,没有文字来进行各民族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宗教交流。

特别是由于当时人们思维能力的低下,还没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统一的主宰世界之神的概念和形象。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绝无产生和形成世界性宗教的可能性。

在文明社会中,也不是在古代文明社会一开始就有世界性宗教的。

它是在世界性交往和沟通日益增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世界宗教是在民族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民族宗教要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这只有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的发展,达到了各民族各个国家和各地区之间能够进行互相交流和沟通的时候才有可能。

各种宗教通过交流和比较,有的被淘汰了,有的则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了影响,有的就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这种世界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宗教的交流,在历史上一般都开始于封建社会的中兴时期,世界性的宗教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

以佛教来说,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已由古印度奴隶社会的毗罗卫国王子释巡牟尼创立,当时这种原始佛教还只是一种民族宗教。

到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才开始向印度境外亚洲其他各国传播。

经过几个世纪之后,佛教才真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这可以中国隋唐佛教的全盛时期作为标志。

这不仅是因为佛教发源地印度佛教已开始衰退,而且还因为印度传来的佛教通过隋唐传入朝鲜和日本,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的佛教理论在中国巳经发展到了更加完善的程度。

中国当时已成为亚洲佛教传播的中心。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繁荣并同亚洲许多国家进行这方面交流的中兴时期。

基督教成为世界性宗教也是在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中兴时期,才真正地确立起来的。

基督教于公元前就产生于巴勒斯坦,到三、四世纪逐渐流传于奴隶制的罗马帝国全境。

这是其形成世界性宗教的开端。

到十一世纪基督教才真正地成为世界宗教。

这也正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伊斯兰教于七世纪初建立于阿拉伯半岛,那时还只是一种民族宗教。

到八世纪中叶才形成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性宗教,这可以伊斯兰债马亚王朝的建立为标志。

这正是阿拉佰世界的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

总之,在封建社会发展时期以前,各民族、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还没有达到相互之间频繁交流沟通的地步,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形成定型化的世界宗教,最多只能是世界宗教的发端。

自从古代文明社会以来,一直到目前为止,在这长达数千年的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由原来的民族宗教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而其他世界各民族的宗教则不但没有可能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有的还由于历史发展的某种原因而消失了,有的被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所替代了。

这决不是偶然的,除了上述的深刻的历史原因之外,还有其宗教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原因。

这三大世界宗教与其他的国家宗教和民族宗教相比,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即: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有较高的信仰素质;有较高的理论素质;有较高的文明素质;有较高的组织素质。

这些基本特征彼此是互相制约的。

所谓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是指,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这同它们符合强有力的统治者的需要,并通过统治者运用各种强制性和半强制性的手段自上而下的倡导和推广是密切相关的。

以源出于印度的佛教来说,它之所以能越出印度的民族和国家的范围,能在其他许多亚洲国家获得广泛的发展,是同亚洲国家的强有力的统治者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来倡导和推广是分不开的。

当佛教南传到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国家的时候,由于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锡兰统治者意识到,佛教对于巩固他们的统治是有利的,于是进行自上而下的提倡,甚至宣布佛教为国教。

当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隋唐统治者看到儒教和道教已不足以统治人民,于是极力自上而下地提倡佛教,例如唐太宗还极力鼓励大臣们出家当和尚,并拨大量田地给寺庙,还予以免税,致使佛教在全国迅速地传播开来,并占了统治地位。

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能够在我国西藏地区牢固地扎下根,也主要是由于藏族农奴主的需要,用强制的手段推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对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来说,统治者们自上而下地推广这些宗教,其强制性大大地超过了佛教,它们是通过政治的和军事的暴力手段来进行的。

伊斯兰教一开始就是采用政教合一的手段来巩固的,并进一步运用《古兰经》和宝剑来扩张伊斯兰教,只经过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就成为横跨亚、非、欧的世界性宗教,这是世界宗教史上所未曾有过的。

基督教在历史上也同样是如此。

罗马帝国的统治集团,利用基督教来达到巩固其统治的目的,使基督教成为官方的强有力的统治工具。

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三九二年的法令,把基督教宣传布为国教,并禁止异教。

四三三年,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颁布法令,除重申拆除异教神庙外,还规定对信奉异教者的判处法令,对基督教会进一步授予各种政治、经济特权。

这样,所有的罗马帝国的臣民都必须信奉基督教。

从此,基督教迅速发展,到了十一世纪全盛时期,终于被确立为世界性的宗教,而且成为最大的世界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和其他一切宗教一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自然力和社会存在的颠倒了的虚幻反映,这决不是依靠任何暴力所能建立得起来的。

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性宗教,除由强有力的统治者运用强制性的手段推广之外,还取决于宗教素质的高低,只有具有世界素质的宗教才能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由于其本身巳经具有世界宗教的素质,加之又有强有力的统治者运用强制性手段来推广,因此才逐步地由民族宗教和国家宗教发展成为世界宗教。

那些宗教素质不高的即不具有世界宗教素质的宗教,即使采用各种强制性的手段,也无法能使之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在罗马帝国建立之初,其统治者为了巩固庞大的罗马帝国,强制性地实行罗马国教制,但这种只是把罗马皇帝神化的罗马国教,并不能为被罗马帝国镇服的各民族臣民所接受,虽对基督教徒进行过几度镇压,但也不能奏效。

三世纪中的罗马皇帝载修斯力图恢复罗马国教的原有统治地位,藉以重振罗马帝国;四世纪的罗马皇帝载克里先为了巩固其反动统治,企图再一次地求助于传统的罗马教,也没有成功。

这是因为只是为了神化罗马皇帝的这种罗马国教,并不具有为罗马帝国统治下各民族所能接受的宗教素质。

而曾经几度被罗马帝国统治者残酷镇压的基督教,却反而具有成为世界宗教的素质。

载克里先的继承者加勒里乌皇帝在生前一直对基督教采取镇压政策,但他在三一一年临死之前,对基督教发布了《宽容敦令》,意识到罗马国教已不能欺骗群众、维系人心,主张与其听任群众不信任何宗教,不如宽容基督教的存在,这对罗马帝国的统治更为有利。

以后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接受了这一遗训,于四世纪末,确立基督教为国教。

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种新的世界宗教是不能这样用皇帝的救令创造出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1页) 世界宗教比起民族宗教和国家宗教来说,具有较高的信仰素质。

这主要是指以下两个方面,即信仰宇宙的全人类之神和信仰虚幻的天国福音。

信仰全人类的神,这是世界性宗教区别于一切民族宗教的重要特征之一。

神是自然力、社会力和人的本质异化了的一种异己力量,一个民族的神只能是这一民族的信仰对象,而不能成为别的民族的信仰对象。

一个民族有其盛衰的历史,一个民族的盛衰和一个民族神的盛衰是相一致的。

由于民族神的这种狭隘性,这就使得狭隘的民族神不能成为全人类的宇宙之神。

恩格斯指出:,’.·…在每一个民族中形成的神,都是民族的神,这些神的王国不越出它们所守护的民族领域,在这个界线以外,就由别的神无可争辩地统治了。

只要这些民族存在,这些神也就继续活在人们的观念中;这些民族没落了,这些神也就随着灭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

页)例如,日本近代国家神道的命运就是这样,它所崇拜的是天照大神,而日本天皇就是天照大神的子孙,把神同天皇直接地联系在一起。

这样,天照大神就不是宇宙的和全人类之神,只是一个民族之神,若要把天照大神作为主宰世界之神,这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如果接受了,那就意味着其他民族都要接受日本天皇的统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倒台了,原来被作为日本国教的国家神道教也就随之而被取消了。

此后,国家神道教只是作为一种民间宗教而存在,其所崇拜的天照大神也同现存天皇割断了联系。

作为世界宗教的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所信仰和崇拜的神,是宇宙之神,是统治和支配全人类的高最之神,它打破了一切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界线,有可能为任何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所接受。

这样的神也不会因某一民族的衰落而衰落,从而人们对这种神的信仰也不会因此而随之衰落。

这就是世界宗教的信仰素质高于其他宗教信仰素质的一个方面。

驱使人们去追求虚幻的天国福音,这是世界宗教比任何其他民族宗教具有较高的信仰素质的又一个要重方面。

世界宗教在信仰方面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把世俗生活视为虚幻的和暂时的生活,而把天国的生活视作永恒的生活,不对一切世俗的现实生活作出任何实际的解决,而是鼓励和诱使人们永远幻想未来的天国生活。

它们使人们把一切希望寄托于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的彼岸世界:人们一切的世俗生活,都是为了死后的灵魂达到未来的幻想的天国。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就具有这种较高的信仰素质,使人们永远沉浸在一个未来幻想世界之中,而不去追求世俗的幸福生活,使人们自愿地去忍受现实世界中的一切折磨,以此牺牲来换取未来的天国福音。

而民族宗教往往缺乏这种较高的信仰素质。

民族宗教的信仰者往往力图通过某些宗教活动来获取现实的结果(如向神求医、求子等)。

这样,就不免要同巫术、迷信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任何巫术和迷信都不能解决任何现实问题,这种企图借用神的名义并通过一些特殊的伎俩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巫术和迷信,最后都是要落空的。

这只能暂时欺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