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珠海市水务建设管理中心投资兴建, 长江勘测规划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江苏科兴建设监理公司进行监理的堤防工程, 木乃南堤段位于大门水道入海口浅海区, 属于鸡啼门水道左岸堤防, 位于鸡啼门水道口左侧小木乃~三灶岛之间, 为海上新建堤防。
木乃南堤段起于红旗镇小木乃, 向南延伸到三牙石后向东与青洲连线, 跨过大门口水道后止于三灶岛横石基房间石, 为海上新建堤。
新建堤防长度为;新建水闸2座, 包括大门口闸(水闸和通航孔)和矿山电厂闸。
本工程所采用的平面坐标采用独立挂靠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上, 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
本工程所需的平面及竖向测量控制点及水准点由设计院布控在现场的原海堤上, 基本达到通视的效果。
二、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北京市标准DBJ 01-21-95)。
2.工程测量规范(GB50206-93)。
3.长江勘测规划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施工测量坐标及标高数据。
4.长江勘测规划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控制点测量坐标及引入水准基点标高数据。
5.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6.《施工图纸》。
7、混凝土大坝安全检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
三、沉降观测(一)海堤防护工程从施工开始到竣工, 以及建成运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 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二)木乃南堤段海堤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 周期性的观测海堤上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三)测量准备1.人员准备。
根据本工程实际现场情况, 挑选有丰富测量经验的测量员、执尺员, 配置打桩人员, 建立职业及专职的测量组, 测量组成员如下:(1)、技术负责人: 黎文波—负责全面技术工作, 对测量工作进行复合和指导调配。
(2)、测量员: 陈根煜—负责全面的测量工作, 对测量资料记录整理, 形成文字文件。
计算测量数据居整理好测量成果。
(3)、执尺员: 刘梅斌—负责测量时棱镜、水准尺的摆放、调正, 并根据测量的指示, 定好桩位的位置, 并做好桩位标志。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工商联科技大厦工程
护坡桩及邻近星火大厦建筑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1、技术依据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BJ01—21—95)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2、使用仪器
DZS3—1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及经纬仪;
钢尺、塔尺及配套设备;
3、护坡桩位移观测
3.1在护坡桩挡土墙压顶梁上设置位移观测点(ND1~21),并弹通线,在梁外侧设置位移控制点(JZ1~10),定期进行观测点位移观测。
3.2根据位移控制点,用经纬仪测出一条基准线,然后再线上依据轴线开间和进深尺寸,设定出位移观测点,并用水泥钉固定。
3.3护坡桩位移观测依据护坡桩工程位移观测点布置图进行校测。
4、星火大厦沉降位移观测
4.1星火大厦倾斜位移观测点为两处设置:一处设置在富丰路北侧汽车站下一点,针对星火大厦主楼西北角进行倾斜位
移观测;第二处设置在基地二环路西侧人行道上,针对星火大厦主楼西南角进行倾斜位移观测。
4.2星火大厦沉降观测采用±0.000标高控制点(BM1、BM2)对星火大厦西墙上测设的沉降观测点(B1、B2)进行观测。
5、沉降、位移观测周期为每周一次,在地下工程施工完成
后结束,由项目部放线员和质检员每周进行观测,并做
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避免不安全因素发生。
房建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十二分公司第一项目部
2003年7月9日。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引言沉降位移观测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测量工作,主要用于监测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和位移情况。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是指通过合理的观测方法和仪器设备,对沉降位移进行准确、可靠的测量,以提供工程项目的监测和控制依据。
本文将介绍沉降位移观测方案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沉降位移观测的基本原理1.沉降观测原理:沉降观测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地基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测量。
沉降通常是由于地基土体的固结、压实等原因引起的。
沉降观测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变形测量的原理,通过测量标志物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2.位移观测原理:位移观测是指对地表或建筑物在空间上的位置变化进行测量。
位移观测可以是水平位移观测或垂直位移观测,具体的观测方法和仪器设备会有所不同。
位移观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测点在空间上的坐标变化,来确定位移的情况。
三、沉降位移观测的常用方法1.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水平位移观测主要用于监测建筑物或结构物的水平位移情况。
常用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包括:(1)全站仪法:通过使用全站仪进行连续测量,记录测点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变化。
(2)水准仪法:通过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记录测点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变化。
2.垂直位移观测方法:垂直位移观测主要用于监测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垂直位移情况。
常用的垂直位移观测方法包括:(1)测斜仪法:通过使用测斜仪进行测量,记录测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变化。
(2)激光测距法:通过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记录测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变化。
四、沉降位移观测方案的注意事项1.仪器设备选择:在进行沉降位移观测时,应根据具体的监测要求和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测点设置:测点的设置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监测的需要进行合理布置。
测点的选择应尽量覆盖整个工程区域,并考虑到地质条件、建筑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3.观测时间:沉降位移的观测时间应根据工程的性质和监测要求进行合理安排。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1. 简介沉降位移观测是工程施工和地质环境监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地表或结构物沉降位移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工程或地质环境变化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沉降位移观测方案,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2. 观测设备选择在进行沉降位移观测前,需要选择适合的观测设备。
常见的观测设备有:•超声波沉降位移计:通过超声波技术测量沉降位移的变化。
适用于较小的结构物或土壤沉降观测。
•光纤传感器:基于光纤光栅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沉降位移观测。
适用于大型工程项目的监测。
•GPS测量: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地表的沉降位移,具有较高的精度。
适用于开阔地区的观测。
根据具体的观测需求和预算限制,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
3. 观测点布设观测点的布设对于沉降位移观测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布设观测点的建议:•观测点应该尽可能覆盖整个工程或地质环境的范围,并遵循一定的间距,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地形、结构物的位置和特点等因素。
选择不同类型的观测点,如地表观测点和结构物观测点,以获取不同类型的数据。
•观测点的数量应根据工程或地质环境的复杂性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于大型工程项目,需要增加观测点数量以获取更详细的数据。
•观测点应尽可能位于稳定的地质环境中,避免位于可能发生沉降的区域,如地基不稳定或土壤松软的地区。
4. 观测数据处理观测数据的处理是沉降位移观测中不可忽视的一步。
以下是观测数据处理的一般步骤:•数据收集:通过观测设备获取实时的沉降位移数据,并记录下来。
•数据校正:将数据进行校正,去除任何可能的测量误差。
可以通过对比多个观测点的数据,或者与已知数据进行对比。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各观测点的沉降位移值和变化趋势,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和图表。
•数据存储和备份: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可靠的媒体中,并进行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可视化:将观测数据可视化展示,以便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沉降位移的情况。
沉井施工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供水配套工程沉箱施工沉降位移观察计划目录一、引言 (1)二、工程概况 (1)三、编制依据 (2)四、沉降位移观测的技术要求 (3)五、沉降位移观测的资源配置 (4)六、沉降位移观测的工作流程 (5)6.1、观测点的埋设 (5)6.2、沉降位移的观测方法 (8)6.3、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和资料整理 (11)七、沉降位移观测的周期 (13)八、沉降位移观测的注意事项 (13)沉箱施工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简介由于沉箱下沉施工过程中原状土的扰动,导致沉箱周围土体受力结构发生变化。
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沉箱及周边建筑物(房屋、电线杆)等设施沉没在沉箱中。
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水平位移和垂直倾斜变形。
为保证沉箱沉降过程中的施工安全,特制定了沉箱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本方案主要从观测点布置、观测精度要求、观测方法、数据处理、影响分析等方面说明了沉箱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和变形。
二、项目概况本招标段位于城市边界。
输水管起点在37号输水管汤阴县中华路与新横1路交汇处西南角,终点在37号输水管过石屋西侧高铁项目。
200~11+526.140,总长6326.140m,管材为PCCP管,桩号5+200~5+308之间的管径为DN1600,桩号5+308~11之间的管径+526.140 是DN1400;此外,还包括汤阴二水厂支管,桩号为B0+000~B3+151.464,总长3151.464m,管径DN800,管材为PCCP管。
原设计的汤阴二水厂支线紧邻G107京深线汤阴县东环段(中华路)东侧,设计采用明挖沟施工,直埋。
施工进场后发现,由于中华路加宽,原设计的唐河倒虹吸工程位于唐河大桥下方。
拓宽的中华路是汤阴的主要交通要道。
它通达南北,具有汤阴的形象功能。
原设计管线基本位于加宽中华路的慢车道上。
管道建设周边已建成绿化带、路灯、电缆和雨污管道。
中华路是2012年10月新建的,如果开挖再建,会影响当地政府的民心。
的图像。
2013年12月,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局批准了该段的设计变更报告,2014年1月,设计单位正式下发施工图。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提纲和范例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提纲和范例一、基准点的布设。
主要是依据施工控制网、基线和施工环境布设三个或三个以上稳固点作为基准点。
二、观测点的布设与观测1、码头施工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布设。
(1)、沉箱上位移观测点设在位于码头前沿的前墙上,每个沉箱设两个标志点,用红油漆标记。
(2)、沉降观测点设在沉箱四角上并用红油漆作标志。
(3)、观测频次或周期。
一般情下沉箱每次加载后(沉箱内填料)、沉箱背后每次回填后进行沉降、位移观测,大风大浪等恶劣天气过后进行观测。
也可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确定观测频次或周期。
(4)、胸墙上布设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和位移观测点同用一个标志点)。
要根据码头基础的地质情况和码头主体结构形式和特点布设具有代表的观测点,作为码头永久性观测点,永久观测点标志采用铜质标志或不锈钢标志。
在观测点布设平面图上要注明观测点的数量、编号和位置。
(5)、永久点的观测。
在胸墙施工时,将原沉箱上的观测点准确的传递到胸墙顶面的永久观测点上(可利用模板尺寸,或将沉箱上的观测点移测到附近无施工干扰的稳定的区域),胸墙施工完成后将临时点及时移到面层永久观测点上,继续观测。
观测周期可根据码头上部是否加荷载,码头后方是否加侧压力以及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而定。
2、抛石堤观测点的布设(1)、观测点的制作,采用什么形式,如沉降盘,附沉降盘的加工图(2)、观测点的位置、数量要根据堤主体结构和地质资料来确定(3)、观测点的加固和保护措施。
(4)、确定沉降位移观测周期和频次。
(5)、沉降位移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沉降观测一般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
三、附图、表、记录(见附表)1、基准点、观测点的平面图2、沉降、位移观测记录表3、沉降、位移观测变化图六、沉降、位移观测结果分析(主要是指根据观测结果统计、分析来确定码头结构是否稳定、安全,施工工序、进度是否合理,并指导后序施工。
附;XXX工程码头水工结构工程沉箱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XXX工程码头水工结构工程岸线总长度700m,7#泊位、8#泊位均为350m;共需安装方形沉箱44个,沉箱外形尺寸为17.84m×15m(含前趾1m)×18.9m(长×宽×高);沉箱基础采用10~100kg 抛石基床,基床厚度为6~17m,采用水下爆破夯实;沉箱内设计回填砂,并做C30混凝土封顶;沉箱前舱位置拟现浇混凝土胸墙;为掌握沉箱安装完成后各不同施工阶段墙身结构的变化情况,为上部结构施工提供原始参考数据,最终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沉箱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沉降、位移观测的重要性。
进行沉降、位移观测不仅能够操纵填土速度(《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标准》(JTJ033-95)规定:垂直沉降不大于日夜,水平位移不大于日夜),仍是确信何时施工路面的重要依据,应引发足够重视。
二.沉降、位移观测的要求。
点位布设、观测频率及方式按《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JTJ017-96)中“沉降与稳固观测”的要求及《工程测量标准》(GB 50026-93)的要求执行。
考虑到匝道路基宽度不大,取消路肩及坡趾处的观测点,改在相应中线周围加密观测点的布点方案。
外业每次进行沉降、位移观测时,应尽可能作到:1.采纳相同的图形(观测线路)和观测方式。
2.利用同一仪器和设置,要有DS1或DS3型水准仪一台,英瓦尺两把。
3.固定观测人员,由王精灵负责。
4.在大体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5.水准测量时,视距不得超过40米。
外业观测完后,要及时整理内业,内业计算取值精度的要求:资料要求:要长期保留沉降和位移观测记录,记录必需真实靠得住。
要绘制沉降和加荷曲线,预压期终止后,报业主和设计单位。
三.沉降、位移观测的实施步骤。
1.依照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及JTJ017-96的要求,结合本标段的实际情形,综合考虑了填土高度、软基处置方法、桥头增设观测点、桥梁长度及施工工艺五方面的因素,选定沉降、位移观测点的位置,具体位置见附图一、附图二、附图三及路基段沉降、位移一览表、桥梁段沉降、位移一览表。
2.依照观测点的位置,实地布置好沉降观测网和水平位移观测网(见附图四)。
沉降观测网按四等水准的要求布设,水平位移观测网按四等导线的要求布设。
水准基点采纳无缝钢管,埋置时打入深度大于10m,周边顶部50cm采纳现浇砼加以固定,并在地面上浇筑××的观测平台,桩顶露出平台15cm,在顶部固定好基点测头,若是周围有高压塔架,尽可能把基点布置在塔架的基础上。
3.实地布置沉降及位移观测点。
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边坡沉降观测是为了及时发现边坡的变形情况,预防边坡沉降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有效地进行边坡沉降观测,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以确保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观测目的。
边坡沉降观测的目的是监测边坡的变形情况,包括沉降、裂缝、位移等,及时发现边坡变形的趋势,预警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二、观测内容。
1. 沉降观测,通过设置沉降点,利用水准仪、测斜仪等仪器进行定期观测,记录边坡的沉降情况。
2. 裂缝观测,对边坡表面的裂缝进行定期观测,记录裂缝的长度、宽度、走向等参数。
3. 位移观测,设置位移监测点,利用位移传感器等仪器进行连续监测,记录边坡的位移情况。
三、观测方法。
1. 测量仪器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准仪、测斜仪、位移传感器等观测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观测点的设置,根据边坡的具体情况,在边坡上设置沉降点、裂缝观测点、位移监测点,保证观测点的分布均匀、覆盖全面。
3. 观测频次,根据边坡的稳定性情况,制定观测频次,一般情况下,沉降观测每月进行一次,裂缝和位移观测每季度进行一次。
四、观测数据处理。
1. 观测数据的录入,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录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边坡的变形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观测结果。
五、观测报告。
1. 定期报告,根据观测情况,编制定期观测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边坡的变形情况和趋势,提出合理的建议和预警措施。
2. 突发事件报告,在发现边坡出现突发变形情况时,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提出紧急处理方案。
六、观测责任。
1. 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岗位资质和专业技能,严格按照观测方案进行观测工作。
2. 观测单位,负责组织实施边坡沉降观测工作,保证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七、观测记录保存。
观测记录和报告应保存至少5年,以备查证和分析。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路基沉降观测激光位移测量法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路基沉降观测激光位移测量法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笔记本上,又是一个忙碌的日子。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份详细的“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路基沉降观测激光位移测量法”。
想到这里,我不禁陷入了回忆,那些年,我在工程一线奋斗的日子。
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我国某重要的高速公路上,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成为了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减少路基沉降对车辆行驶的影响,我们决定采用激光位移测量法进行观测。
二、观测目的1.实时掌握路基沉降位移变化情况,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2.确保路基沉降在可控范围内,保障道路安全。
三、观测方法1.激光位移测量法:利用激光测距仪,对路基表面进行非接触式测量,实时获取路基沉降位移数据。
2.观测点布置:在路基表面布设一定数量的观测点,形成观测网。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且避开障碍物。
3.观测周期:根据路基沉降发展趋势,确定观测周期。
初期可加密观测,待沉降稳定后,逐渐延长观测周期。
四、观测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激光测距仪、三脚架等设备,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2.设立观测点:在路基表面布设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立一根标尺,用于测量沉降位移。
3.测量沉降位移:将激光测距仪对准观测点,测量距离,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绘制沉降位移曲线。
5.分析沉降趋势:根据沉降位移曲线,分析路基沉降发展趋势,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五、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过程中,要确保设备稳定,避免因设备晃动导致数据不准确。
2.观测时要避开阳光直射,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3.观测数据要及时记录,避免因遗漏导致观测结果失真。
4.观测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六、项目成果1.完成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观测数据、沉降趋势分析等。
2.根据观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确保路基沉降在可控范围内。
3.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质量。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岸滩整治及围填海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方案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日期:一、工程概况岸滩整治及围填海工程位于位于东南部的沿岸海域,水工建筑物包括1689.7m的方块直立式护岸以及110.3m的浆砌块石挡墙,护岸结构形式采用实心方块重力式。
二、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的目的为掌握护岸在施工和后方吹填过程中及最终的沉降、位移情况,在施工期和主体工程结束时,均设立沉降、位移观测点。
在护岸具有代表性的部位设置沉降、位移观测点,定期观测,采集沉降、位移观测数据,掌握施工期间方块及挡浪墙沉降位移的情况,为后序施工作业提供依据,主体工程完工后,须对各沉降位移观测点定期观测。
三、编写依据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四、施测部署1、沉降位移变形观测测量程序1)、沉降变形观测实施前对测量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测量、记录等培训。
2)、严格按沉降位移观测施测方案,以及有关规定进行观测和记录,确保记录数据真实、可靠。
3)、每个分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完成后,提交给各分项技术负责人(附沉降位移观测报告),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评估后报监理签认。
2、沉降位移变形观测测量组织工作使用的仪器列表如下:3、沉降位移变形观测原则1)、严格执行《水运工程测量规范》及标准。
2)、确立水工工程沉降位移变形观测工作经监理验收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的施工制度。
3)、每个建筑物都要建立沉降位移观测档案,沉降位移观测的记录确保真实。
4)、观测点的建立、观测频次等按《水运工程测量规范》执行。
5)、沉降位移变形观测方法应简洁明了,确保精度符合要求。
五、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位移观测点及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稳定区域以保证变形点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的每个读数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固定观测人员。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施工区域紧临高边坡坡脚线区域,为避免施工影响坡体稳定性而产生安全隐患,在施工周期内,决定对原边坡进行变形沉降观测。
项目竣工后依照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对结构物进行竣工后沉降位移观测。
二、监测技术的依据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2、《工程测量规范》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4、《水运工程技术规范》三、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布设结合本项目工程实际情况,经过现场踏勘,为了保证沉降位移点位的牢固可靠,及时体现边坡和结构物稳定状况,现将边坡沉降位移点布置于坡体上,在纵五路沿线廊道和转运站基础两侧布置;廊道沉降位移观测点设立于承台上,转运站沉降位移观测点设立于建筑物角点,具体点位布置详见附图。
现场选定沉降位移观测点后,将用红色油漆标明并进行编号,并设立警示标志以免被破坏。
四、监测原理、方法及仪器1、主要仪器2、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为平面控制测量,必须先在测区内建立平面控制网。
水平位移监测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方法:2.1.采用基准线法时,基准线两端分别建立检核点。
观测前先检查基点是否移动。
建立测站点后,反测后视点坐标对比进行复核,观测时位于基点的全站仪和位于测点上的标牌均要检验对点器的可靠性,需采用钢尺量取时,均移动钢尺读数两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2.采用三角测量法进行观测,控制网为三角网。
三角网由测区内若干个起控制作用的点(工作基点)和基坑周边按规范要求的间距设置的位移观测点相互连接而成。
观测中使用钢尺或红外测距仪测量控制网中三角的起始边(基线)长,使用拓普康GTS-602型全站仪观测各三角的内角,按四等三角精度观测。
外业观测成果经内业整理计算即可求得各点的位移量。
测量中的主要误差如下:(经过计算,角度值已经折算成长度值。
) 对中误差:<1mm整平误差:<0.3mm瞄准误差:<2mm方法误差:<0.3mm2.3.根据控制点及水平位移测点的通视情况,用固定的拓普康GTS-602型全站仪、固定的反射棱镜、固定的控制点测出固定方向和点位。
沉井施工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沉井施工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目的和背景:在沉井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地面变形情况,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本观测方案旨在监测沉井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位移情况,为施工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保证施工安全。
二、观测内容:1.地面沉降的垂直位移;2.地面沉降的水平位移;3.地面沉降引起的结构变形情况。
三、观测方法:1.垂直位移观测:通过在地表安装沉降探测点,采用水准仪、测斜仪或位移仪等设备进行定期观测,记录沉降探测点的竖直位移。
观测频率一般为每日一次,观测时间为相同时间段的上午9点,以减少温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水平位移观测:通过在地表安装沉降探测点,在水平方向布设水准管或位移传感器,并连通观测端与参比端,通过水准仪或位移仪等设备进行定期观测,记录沉降探测点的水平位移。
观测频率一般为每日一次,观测时间为相同时间段的上午9点,以减少温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结构变形观测:通过在沉井结构的重要节点设置应变片或位移传感器,使用应变测量仪或位移测量仪进行定期观测,记录结构节点的变形情况。
观测频率一般为每日一次,观测时间为相同时间段的上午9点,以减少温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四、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1.垂直位移观测数据处理: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平差和计算,得到每个观测点的日变位数据和累计位移数据。
根据观测点的地理位置和基准点标高信息,计算观测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并绘制沉降等值线图。
2.水平位移观测数据处理: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平差和计算,得到每个观测点的日位移数据和累计位移数据。
根据观测点的地理位置和基准点坐标信息,计算观测点的平面坐标,并绘制沉降等值线图。
3.结构变形观测数据处理: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平差和计算,得到结构变形量的日变化值和累计变化值。
根据结构变形测点的位置和基准点坐标信息,计算结构变形测点的三维坐标,并绘制变形图。
五、报告和交流:根据观测结果,及时编制沉降位移观测报告,并提供给工程师和施工人员阅读。
水利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水利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密集的城市发展,水利工程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
然而,水利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地面沉降和位移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这些问题一方面可能影响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地质灾害风险。
因此,对水利工程的沉降和位移进行观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水利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主要包括观测方案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步骤,并力求在实践中取得高精度、高效率和可靠性的观测结果,从而为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二、观测方案的设计理念1. 精度要求高水利工程的沉降和位移可能对工程设施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观测的精度要求非常高。
只有高精度的观测结果才能为工程的设计和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2. 全面性和时效性水利工程涉及面广、工程多,因此观测的范围需要全面,且需要及时获取数据,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系统性和一致性沉降位移观测需要建立完善的观测系统,保证各个观测点数据的一致性,并能为工程集中数据管理提供支持。
三、观测方法1. 采用全站仪法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多功能的测量仪器,它采用了激光和CCD摄像机,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目标的三维坐标信息,且能够在不同位置和距离下进行测量。
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沉降位移观测中,可以广泛采用全站仪法。
2. 基准网与控制网结合观测时需要建立一个基准网,确定一个参考坐标原点,再将控制点设置在不同位置,以测量相对坐标。
基准网与控制网的结合可以保证沉降位移观测的全面性和精确性。
3. 建立数据管理系统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一致性和时效性,建议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对观测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并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四、观测步骤1. 观测点设置在水利工程中,观测点的设置涉及到了整个工程的基础设施和工程结构,因此需要对观测点进行精细的布点,以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观测数据采集采用全站仪等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确保观测过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对数据进行备份,以免数据丢失。
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前言沉降位移是指地面或结构因受荷载作用而发生下移或下沉,是工程施工、运营及环境保护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并解决沉降位移带来的影响,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观测方案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工程安全运营和保障城市地下设施的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本文将对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二、工程沉降位移观测的重要性在土木工程中,如建筑、路基、桥梁、隧道、地铁等,以及其他地下管线、通信线路等设施的施工或运营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变动、软土沉降、地基工程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等原因,可能引起地面或结构的沉降位移。
这些沉降位移可能会引起建筑物变形、地面塌陷、管线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及时对工程进行沉降位移观测,可以有效地掌握地面和结构的变形情况,提前预警并采取合适的措施,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工程沉降位移观测主要是通过安装监测仪器对工程周边地面或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掌握工程的沉降位移情况,并及时发现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
三、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方案的制定1.观测目标观测目标是指工程沉降位移观测的具体目的,包括观测的内容和范围。
观测目标的明确性对于工程沉降位移的观测方案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观测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2.观测方法观测方法是指在工程沉降位移观测中采用的具体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包括监测仪器的选择、安装位置的确定、监测参数的设置以及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等。
3.观测仪器观测仪器是工程沉降位移观测的核心设备,直接决定了观测效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监测目标和观测要求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观测仪器,包括经典的水准仪、经纬仪,以及现代的GNSS定位系统、测距仪、位移传感器等。
4.监测参数监测参数是指在工程沉降位移观测中需要监测的具体变化参数,包括地面或结构的位移变化、变形变化、沉降速率等参数。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行方案一、总则根据玉铁施工图纸规定,需进行路基沉降观测及边桩位移观测。
现结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玉铁施工图纸,制定如下方案。
二、精度及频次规定1、路基变形测量精度规定路基变形测量包括路堤、路堑变形测量、滑坡监测和裂缝监测,路基沉降观测控制网旳精度规定及观测点频次规定如下:(1)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旳规定,变形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表2.1旳规定。
表2.1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规定(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三角形网、导线网、GPS 网和视准轴线等形。
当采用视准轴线时,轴线上或轴线两端应设置校核点。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2 旳规定(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a、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b、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旳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旳建筑物、构筑物设置墙上水准点。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3旳规定:(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水准观测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4旳规定。
(5) 滑坡监测旳精度, 不应超过表2.5 旳规定(6)裂缝监测可采用游标卡尺进行量测,量测应精确至0.1mm。
(7) 沉降观测外业测量按四等水准规定进行测量,测量时读数至0.1毫米,计算高差取位至0.1毫米,沉降量精确到1毫米。
位移观测旳控制原则为边桩水平位移5毫米/天,竖向位移10毫米/天,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10毫米/天。
其工后沉降量不能不小于50毫米。
在填筑过程中出现沉降速率不小于以上值时,则规定施工单位停止填筑,同步加大观测频次,观测其沉降量。
若沉降量急剧增长,则需同设计单位联络,对此处地质进行复核。
2、观测频次规定在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天观测一次(松土及松软土早晚一次),多种原因临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后来每三天观测一次。
施工完毕后,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后来每月观测一次。
沉降观测方案
第1篇
沉降观测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地基沉降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对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进行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沉降观测方案,为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二、观测目的
1.掌握建筑物及基础设施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确保工程安全;
-电子全站仪:精度不低于±2mm;
- GPS接收机:用于遥感技术观测。
六、观测点布设
1.建筑物观测点布设:按照建筑物结构特点,均匀布设观测点,点间距不超过20米;
2.道路、桥梁观测点布设:沿道路、桥梁纵向布设,点间距不超过50米;
3.地下管线观测点布设:在关键节点和转弯处设置观测点。
七、观测周期与频率
4.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十一、安全与环保措施
1.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确保观测人员安全;
2.采取措施保护观测设备,防止设备损坏;
3.减少观测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观测。
本沉降观测方案旨在为工程项目提供全面、科学的观测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观测方提供科学依据;
4.指导工程验收及维护管理。
三、观测原则
1.科学性:采用成熟的观测技术和方法,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系统性:建立完整的观测体系,全面覆盖观测范围;
3.动态性:根据工程进度和沉降情况,适时调整观测计划;
4.预防性:及时发现潜在沉降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四、观测范围与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关键部位;
2.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缝等指标。
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其中路基、桥梁、建筑物等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备受关注。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对沉降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成为必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为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二、观测目的1. 了解工程结构的沉降和位移情况,为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2. 及时发现工程结构的变形异常,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3. 对比分析沉降和位移数据,为后续工程优化提供参考。
三、观测内容1. 路基沉降观测:- 观测路基中心线、两侧及拐角处的沉降情况。
- 观测路基基底沉降情况,包括填土厚度、压实度等。
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 观测桥梁墩台顶面沉降和墩台底面沉降。
- 观测墩台水平位移,包括横轴线方向和纵轴线方向。
3. 建筑物沉降观测:- 观测建筑物基础沉降、主体结构沉降及附属结构沉降。
- 观测建筑物倾斜情况。
4. 裂缝观测:- 观测工程结构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及发展情况。
四、观测方法1. 水准测量法:- 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毫米级。
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法:- 利用GPS接收机进行静态或动态观测,测量精度应达到厘米级。
3. 全站仪测量法:- 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距离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毫米级。
4. 裂缝观测:- 采用裂缝测宽仪、裂缝测深仪等仪器进行观测。
五、观测频率1.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月观测一次,竣工后每季度观测一次。
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3. 建筑物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4. 裂缝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沉降、位移曲线图。
2. 分析沉降、位移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对比分析不同观测点的沉降、位移数据,评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2.观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季节变化及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观测频率。
七、数据分析及处理
1.数据收集: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对观测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工程地基沉降变化规律;
3.数据处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电子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电子测斜仪;
(4)电测水位仪:选用高精度电测水位仪。
五、观测点布置
1.地面沉降观测点:根据工程地基范围,合理布置观测点,确保观测点覆盖整个地基区域;
三、观测范围及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整个工程地基及其周边可能影响的区域;
2.观测内容:地面沉降、建筑物沉降、地基土体位移、地下水位变化等。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电子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电子测斜仪测量方法;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测斜仪测量方法;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测斜仪;
3.观测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安全。
沉降位移监测方案
沉降位移监测方案沉降位移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护岸工程,位于某河流岸边。
工程范围包括河道内侧护岸和河道外侧护岸,总长约XX公里。
二、沉降、位移观测控制依据及参考标准本工程的沉降、位移监测控制依据为《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规程》(GB -2011)和《地基与基础工程监测技术规范》(/T 120-2016)。
参考标准为《地基与基础工程监测规程》(GB -2012)。
三、沉降、位移观测的类型、任务及目的3.1 变形观测产生的原因护岸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沉降、位移等变形现象,需要进行监测。
3.2 变形观测的类型及任务本工程的变形观测类型包括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
任务为监测护岸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3 变形观测的目的变形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护岸工程的使用安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同时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四、施测程序本工程的施测程序包括前期准备、测量方案设计、测量仪器校验、基准点设置、实测数据处理等步骤。
五、护岸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内容本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内容包括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
沉降观测包括基准点沉降观测和立柱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包括水平位移观测和竖向位移观测。
六、沉降、变形观测要求及基准点设置6.1沉降、变形观测的要求沉降、变形观测要求测量精度高,数据可靠,测量结果准确。
同时,要求测量周期短,及时反馈变形情况。
6.2沉降、变形观测基准点设置本工程的基准点设置包括绝对基准点和相对基准点。
绝对基准点为固定点,可作为后续测量的基准;相对基准点为变形点,用于测量沉降、位移等变形情况。
七、观测准备及实施计划7.1组织准备组织准备包括人员组织、测量仪器准备及校验、基准点设置等。
7.2技术准备技术准备包括测量方案设计、测量数据处理等。
实施计划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京杭运河嘉兴段是一项限制性Ⅲ级航道标准工程,其中“鸭子坝~丰登村”段航道长约17.52Km,按Ⅲ级三线通航要求建设;其余航段长约1.01Km,按Ⅲ级双向航道建设,总长度约42.76K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利用与京杭运河相连的陆窖灌溉引水渠,在其两侧建设4个2000吨级泊位,6个1000吨级泊位和2个1000吨级多用途泊位,泊位岸线总长856m,拓宽水渠作为港池靠船,码头采用现浇扶壁式结构,码头基础采用抛石基床,后方回填土方形成码头堆场。
该工程沉降位移观测的关键是在码头胸墙后方回填土过程中对码头的沉降位移观测。
二、技术标准和规范
1、宿迁中心港果园作业区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水工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三、沉降位移观测目的
沉降、位移观测是码头结构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特别是该工程在土方回填过程中,通过沉降、位移观测,可以监测码头胸墙的沉降位移情况,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同时也为优化填土方案及填土速率,提供直接的数据参考,确保工程的安全施工及后期运行。
四、测量精度指标与观测仪器的选择
1.根据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规范中对建筑物沉降、位移观测的各项规定,结合本工程具体的特点,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三级标准满足本工程的需要,用来作为本工程的变形观测工作的精度指标。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标准为沉降观测点测站高差中的中误差为±1.5m m,位移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10m m。
2.在沉降观测工作中选用DSZ2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上加装测微器,配合精密铝合金水准尺进行作业,读数精度可以达到0.1mm。
位移观测选用徕卡TCRP1201+全站仪,其测距精度为1mm+1.5ppm*D,测角精度为1.0″。
3.为观测工作提供技术保证,监测所用的观测仪器等设备定期经过校核,定期计量监督检测院等鉴定。
五、沉降位移控制点的布设及联测
在码头上下游离开施工区域30至50米各设一个固定测站点,测站点处下挖1.5米深,1米见方的基坑用浆砌块石填筑后在其中间浇筑混凝土观测墩,观测墩尺寸为上口30cm,下口40cm,高1.3m。
观测墩顶部预埋强制对中基座及水准点。
观测墩周围用涂有红白相间的钢管围栏进行保护,并设立警示牌。
观测墩稳定后与码头平面高程控制网进行联测平差。
六、沉降位移观测点布设
观测点设置在胸墙顶部护轮坎的中间位置,每道伸缩缝旁的同一侧设置一个观测点。
埋设钉预埋的时候顶部不超过护轮的顶高程,但是不低于1cm,埋设钉外露4cm,用5cm长,直径10cm的PVC管套在其周围与混凝土分离。
埋设的观测钉如下图所示,埋设时要牢固并且保持垂直。
埋设钉反射棱镜埋设钉和反射棱镜的连接
七、沉降位移观测的方法、频率
1、平面位移观测方法。
在观测墩上利用连接螺栓架设全站仪,后视另一个观测墩,测量每一个预埋钉的平面角度和距离,角度测量两个测回,距离正倒镜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可以在仪器内部设置完成)。
测回差必须满足测量规范要求。
为了减小视距,提高测量精度,每个测量墩观测靠近测站的一半观测点,为了检查点位差值,中间重复测量1-2个观测点。
2、高程测量方法。
利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从一个观测墩开始沿着南北码头测量一圈(把另一个观测墩也包括在内作为每次观测的校核。
),每一站利用改变仪高法测量两次高差值。
测量数据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方法进行平差取得成果。
3、观测周期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包括整个施工期和一年的缺陷责任期。
填土前每隔5-6天内观测一次沉降位移,持续观测一个月,等沉降量与位移量稳定后每半个月观测一次。
填土过程中,每填一层土观测一次,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填土过程中跟踪测量。
填土后,每周观测一次,观测1-2个月沉降量与位移量稳定后,按施工期和一年的缺陷责任期2-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时间尽量选择同一时间)。
4.沉降位移观测的过程中,采用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观测点进行沉降位移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
如果有可疑数据,立刻重新测量。
5.每周期观测完后,应及时对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后的沉降位移量。
当沉降位移在控制范围内,定期上报测量成果,当数据处理结果出现变形量达到预警值和允许值偏差大时,必须即刻通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可以停工观测。
六、观测过程中注意事项
进行变形观测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1.每次观测应遵守“四固定”原则,即:观测所用仪器及水准标尺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环境和条件基本相同, 减少偶然误差的产生。
2.定期(不超过一个月)对水准仪i角与全站仪精度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检验校正。
3.布设观测路线时,前后视距不超过40m,前后视距用皮尺量,距离差不
超过1.0m,以控制i角的误差影响,同时提高观测时的清晰度。
4.观测时间及环境:不在日出前后1小时、午时分进行观测,更不能在大风或有雾的情况下进行观测, 以防产生光线折射误差。
5.平面基准点及工作基点采用混凝土制作的观测墩应选在地基稳固、便于监测且不受影响的地方。
6、现场加强对观测墩和观测点保护。
七、提交数据分析与整理成果
沉降位移观测在完成后,对数据记录进行检查、平差计算和处理分析,并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成果的整理:
1、观测记录手簿的内容完整、齐全、真实。
2、各次沉降量、总沉降量及位移量观测成果统计表。
3、沉降位移量与填土高度的关系图。
4、变形观测分析报告。
沉降观测统计表工程名称:
平面位移观测统计表
工程名称:
技术负责人:审核人:记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