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5)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文件
中地环发〔2011〕77号
关于印发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5)的通知
各处(室、中心):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
指导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5)》已经2011
年8月5日院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八月八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
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5)
前言
未来15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地质环境保护面临新形势,地质环境监测面临新任务,必须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地质环境监测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我院组织编制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及其与之配套的技术业务发展规划、信息化建设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基地规划、装备规划等5个专项规划。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土资源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地质调查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5)》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三定”方案》等。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5年。以2010年为基准年,2011—2015年为中期目标期,2016—2025年为长期目标
期。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应急中心)主要承担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与管理,负责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评价、分析预报与科学研究,负责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技术指导,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信息服务,为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与决策支持。现有在职职工192人,其中博士学位34人、硕士学位53人,正高级职称45人、副高级职称43人。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指挥部)成立37年来,组织完成了近全国三分之一国土面积的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全国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全国山地丘陵区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等全国性水工环地质工作,组织完成了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资源保证程度论证、大江大河流域环境地质综合评价、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南水北调工程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西气东输油气管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重点地区和重大工程区水工环地质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组织编制了中国环境地质图系,累计完成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监测研究和地质灾害勘查防治等项目1000余项,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60余个,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28项,为保—4—
障我国现代化建设,促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期间,紧紧围绕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心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理清了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了业务结构调整和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1.业务调整基本到位,科研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认真分析了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准确定位自身发展,提出了“明确一个目标、理清二个思路、实施三大战略、做好四项服务”的“1234”发展思路,明确了5个核心领域和3个拓展领域的业务发展方向。通过完善业务结构、整合人才队伍、优化项目资源等措施,促进了科研能力的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承担完成了56项国土资源大调查和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专项项目,组织和参与完成了多个973、863和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本完成了从管理机关向业务单位的转型。
2.监测网络不断优化,示范基地初具规模
“十一五”期间,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专项获得批准,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从不足1000个,优化调整为1925个,474个监测点实现了自动监测与实时传输,为建设10000个自动化地下水监测井提供了保障。依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初步建成全国地质
—5—
灾害监测网。以落实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为契机,启动了全国典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初步建成了三峡库区等6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与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平原等3个地下水自动监测示范区与科学实验基地、湖南冷水江等3个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示范基地、河北沧州等3个地面沉降与水土环境监测预警研究基地。完善了北京平原等地下水监测数据库和预测模型,初步建立了地下水监测预警模板。
3.地灾预警能力不断提高,地灾应急体系开始建立
“十一五”期间,在第一代预警系统基础上,研制了第二代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预警预报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分别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和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发布,取得了良好防灾避险效益。研发了基于北斗一号卫星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远程传输系统和地质灾害预警分析与信息发布系统,提升了区域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经中央编办批准,组建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人员配备与技术装备建设初步到位。
4.信息网络不断完善,信息服务能力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面改善了地质环境信息网络运行环境,建成了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心等专用网络连接,基本形成了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稳步推进了地质环境信息平台和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系统,存储、管理的地质环境调查、监测预警与遥感数据总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