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将出台
2024年再制造市场分析现状
再制造市场分析现状概述再制造是指对废旧产品进行重新加工和改造,使其具备和新产品相似的性能和品质,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一种方式。
在当前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资源稀缺的压力下,再制造市场正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将分析再制造市场的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市场规模再制造市场是一个正在迅速增长的市场。
根据统计数据,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再制造市场规模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
再制造行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等。
其中,电子产品再制造市场占据了最大的份额,这主要得益于人们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追求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发展趋势再制造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创新随着科技进步,再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现如今,再制造已经能够实现对废旧产品的彻底拆解和重新组装,甚至可以对产品的外观进行修复和美化。
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为再制造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消费升级随着人们消费升级的趋势,对产品的品质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再制造通过对废旧产品进行彻底改造,可以使其具备和新产品相近甚至更好的性能和品质。
这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还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环境保护意识再制造是一种环保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再制造市场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对再制造行业的扶持政策和环保标准的出台,也为再制造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再制造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挑战•技术难题:再制造行业需要掌握大量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包括产品的拆解、分析和重新组装等方面。
这对再制造企业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
•市场认可度:由于再制造市场相对较新,对于再制造产品的认可度和信任度仍然较低。
消费者需要进行更多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他们对再制造产品的接受度。
机遇•增量市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需求的转变,市场上不断涌现出新的废旧产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部门31日联合发文宣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部门31日联合发文宣布,我国将以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等零部件再制造为重点,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范围扩大到传动轴、机油泵、水泵等部件;同时,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大型废旧轮胎翻新。
根据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到去年年底,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已形成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发电机共23万台套的再制造能力。
我国在再制造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开发应用的自动化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等再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
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产品可节省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
这位负责人指出,我国将紧紧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提高再制造技术水平、扩大再制造应用领域、培育再制造示范企业、规范旧件回收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着手,加强法规建设,强化政策引导,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再制造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实现再制造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从而将再制造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强调,发展再制造产业不仅有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能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是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再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
2008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4957万辆(不含低速汽车),机床保有量达700多万台,14种主要型号的工程机械保有量达290万台。
其中大量装备在达到报废要求后将被淘汰,新增的退役装备还在大量增加。
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将再制造作为重点领域。
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我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我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梧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12.30•【字号】梧政发〔2022〕40号•【施行日期】2022.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我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各县(市、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现将《梧州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12月30日梧州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全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2〕10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印发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2〕649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实施期限为2022—2025年。
一、建设背景(一)城市概况。
我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地处“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区位优势明显,是国务院定位的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全市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350万,下辖苍梧县、藤县、蒙山县、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代管岑溪市。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
(三)生态环境基本情况。
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优良,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5.25%,居全区首位,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相关政策解读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相关政策解读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经过再加工、再制造,使其重新具有原有的性能和使用价值,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作为一个重要的环保产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一直受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相关政策进行解读,从政策背景、支持政策和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政策背景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导致大量的废旧汽车零部件产生。
而这些废旧汽车零部件如果直接处理或丢弃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因此再制造废旧汽车零部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环保措施。
为了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
二、支持政策1.财政支持为鼓励企业从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政府将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
对于符合条件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压力,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2.技术支持政府将加大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政府还将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3.市场支持政府将会对再制造汽车零部件的销售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再制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政府还将加大对再制造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三、前景展望随着政策的支持和产业的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是一个重要的环保产业,可以有效减少废旧汽车零部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
其次,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还可以在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总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通过政策的支持和产业的发展,有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汽车再制造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汽车再制造行业市场环境分析汽车再制造是指通过对废旧汽车进行拆解、修理、更新、改装等过程,将旧车重新变成具有较新功能和性能的二手车,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环保减排的目的。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汽车再制造行业在国内逐渐兴起。
一、行业市场环境1. 政策支持随着“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汽车推广与应用示范工程”、“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对环保技术和再制造的要求逐步提高,也为汽车再制造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 技术水平自2015年起,国家开展了“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项目,进一步推动了汽车再制造行业的发展。
行业内已出现各种各样的汽车再制造企业,技术实力也逐渐提高,例如汽车拆解、机械加工、电子设备维修等领域。
3. 消费升级随着消费升级,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发生改变,对环保、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价格的敏感度也逐渐降低。
此外,再制造的二手车价格相对于全新汽车价格更具竞争优势,也吸引了一部分消费者的关注。
4. 环保意识全球变暖、空气污染等热点问题的不断出现,环保意识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
汽车再制造行业依靠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优势,得到了一些消费者的青睐。
5. 市场竞争与其他汽车产品相比,再制造汽车具有价格较低、环保节能等优势,但是在品牌形象、售后服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市场上,再制造汽车同样会遇到和其他二手车销售同样的问题:透明度、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二、行业市场前景1. 市场规模增长据统计,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已达到2800万辆左右,每年新增废旧汽车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汽车再制造行业潜力巨大。
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再制造汽车市场规模将会保持高速增长。
2. 消费者对环保性价比的需求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汽车的环保性能和综合使用成本,二手汽车可以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
尤其是在城市中使用的经济型、小型汽车,再制造二手车相比其他二手车有着更强的优势。
2023年再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再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再制造行业是指利用废旧物资或二手产品恢复其原有的使用价值,通过
再制造过程将其转化为新的产品或原始材料的行业。
再制造行业具有环保、节能、资源利用等多重优势,并且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目前,全球再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1500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其中,中国再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亿
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大的再制造市场之一。
再制造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技术水平、产业链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但是,随着国家政策不
断支持和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再制造行业也越来越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
再制造行业市场主要分为两类:再制造产品和再制造服务。
再制造产品
主要是指废旧物资、二手产品等通过再制造过程恢复其原有的使用价值,转化为新的产品或原始材料后重新进入市场。
再制造服务则是指针对废
旧物资、二手产品等提供回收、分拣、拆解、检测、设计和加工等多项
服务,为再制造行业提供支撑。
再制造行业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了多项明确政策,
推动再制造行业的发展。
目前,在税收、资金扶持、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政府都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以助力再制造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再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政府的不断支持和市场的不断扩张,再制造行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在行业发展初期,加强技术创新、拓宽市场渠道,提高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和优势。
【精品】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
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 网址: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46号5030室 E-mail :**************邮编:100823 电话(传真*************本 期 目 录 文 件 与 资 料发展改革委提出 推动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安排............(2) 我国将采取四项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3)协 会 活 动关于推荐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的通知………(4) 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关于举办设备维修管理九项制度培训班的通知……………………………(4) 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关于《装备维修与改造》(会刊)改刊的通知..................................................................(6) 《绿色制造 金属切削机床再制造技术导则》专家讨论会在京召开............(7) 中机维协电瓷分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暨会员大会会议纪要...........................(7) 中国数控装备维修与改造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公告 (8)行 业 动 态绿色制造技术标准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9) 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专家组验收 (9)维 改 技 术B ф3-8M 龙门铣床的数控化改造案例分析 (11)企 业 园 地专业的技术、专注的态度、专心的服务——襄樊海诚 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5)简 讯美国机床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16)20010年第三期(总第35期)2010年7月6日装备维修与改造文件与资料发展改革委提出推动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安排为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培育新的经济点,今明两年,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发动机再制造
潍柴再制造之路:以集团用户带动散户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或制定,国家政策对再制造的扶持力度加大,也给再制造企业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
尽管如此,在再制造行业内,却仍然面临着原料回收环节复杂、用户认知有偏差的问题。
记者在上海车展期间见到了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李总告诉记者从2008年潍柴再制造公司成立到现在,尽管面对重重困难,但潍柴再制造仍是在原料回收环节上探索出了一条有效之路。
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潍柴再制造回收曲折之路:认知与检测双重问题李峰告诉记者,潍柴再制造有限公司在2010年加工线和装配线投入使用到现在投产的一年时间里,也同样面临着回收难的问题:一、用户对回收发动机认知不高潍柴各地维修站回收的发动机上报给工厂时,往往发现发动机并不符合再制造标准,面临回收的发动机无法使用,经过调查发现,用户普遍认为只有发动机损坏非常严重或者使用时间非常长了才愿意把发动机卖给维修站,李峰表示,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当发动机使用时间过长或者损坏过严重时,与用户而言,维修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运营效率也下降,反而不利于司机的正常运输。
潍柴再制造发动机二、服务站对检测再制造标准掌握不一李峰同时还提到,由于检测发动机是否符合再制造生产要求相对严格与复杂,要让潍柴的每个维修站都掌握这套标准目前还有难度,因此也导致维修站回收发动机环节上把控不严,缺乏对标准的正确判断,也使部分维修站人员在与用户沟通过程中,自身都不了解哪种发动机可以再回收。
潍柴再制造探索之路:培训与引导同行并走针对这些问题,潍柴再制造有限公司及时制定方针政策,总结经验教训。
李峰提到,在潍柴全国的36个服务中心和3800家维修站中,再制造公司组织专门的培训工作,对回收发动机标准做出了易操作的标准,如对发动机的缸体、气缸盖等都做了不同的检测标准,方便各地维修站人员检测,同时考虑到潍柴服务网络的庞大,还重点发展全国不同地区的500多家维修站进行专项培训,使他们对检测标准更细化,更精确,并且全国已有30家左右的维修站具备了跟再制造厂同样的检测能力。
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的优化与推进
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的优化与推进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稀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再制造产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逐渐受到重视。
再制造是指通过对废弃产品或材料进行检测、拆解、修复和再制造,使其重新回到市场上使用的过程。
再制造产业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的优化与推进。
一、再制造产业的现状分析再制造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快速发展。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全球再制造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然而,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再制造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再制造产业的市场规模仅占全球的10%左右。
再制造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再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仍存在一定的难题。
再制造需要对废弃产品进行检测、拆解、修复和再制造,这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目前,我国在再制造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其次,再制造产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不够完善。
再制造产业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的规范,以促进其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在再制造产业方面的政策支持还不够全面和有力。
最后,再制造产业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观念有待提升。
再制造产品虽然价格相对较低,但由于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度不高,市场需求相对较低。
二、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的优化为了推动再制造产业的发展,需要优化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具体措施如下:1.加大对再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再制造技术的研发投入,并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提高再制造技术的创新能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再制造技术创新基地和实验室,为再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支持。
2.完善再制造产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贷款和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投资再制造产业。
3.加强再制造产业的宣传和推广。
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
--●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较大规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现提出推进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一、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
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
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再制造有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面。
我国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社会保有量快速增长,再制造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2008年汽车保有量达4957万辆(不含低速汽车),机床保有量达700多万台,14种主要型号的工程机械保有量达290万台。
其中大量装备在达到报废要求后将被淘汰,新增的退役装备还在大量增加。
发展再制造产业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是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再制造是制造与修复、回收与利用、生产与流通的有机结合。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主要用于维修,既能提高维修技术质量,又能提高维修效率和效益。
国外经验表明,当再制造零部件占维修配件市场的65%时,汽车维修速度将增加8倍。
发展再制造产业还能使制造企业有能力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新产品研发和设计,形成良性循环,对推动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更新换代、技术进步和人员素质提高十分有利。
二、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将再制造作为重点领域。
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
双燃 料 汽车 )纳入 “ 节 能 产 品 惠 民工 也不得 用 于从事 其他 经营 活动 。承租 知 ,确 定 自 6月 1日起 在 上 海 、 长 春 、 深圳 、杭州、合肥等 5个城市启动私人 程 ” ,在 全 国范 围 推广 , 中央 财 政 对 消 人 违 反 规 定 使 用 公 共 租 赁 住 房 的 ,应 0 0 0元 标 准 当责令退 出 ; 拖 欠租金和其他费 用的 , 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中央财 费 者 购 买 节 能 汽 车 按 每 辆 3 政 对 试 点 城 市 私 人 购 买 、登 记 注册 和 使 给 予 一 次 性 补 贴 , 由 生 产 企 业 在 销 售 可 以通报 其所在 单位 ,从其 工资 收入 用 的插 电式 混合动 力 乘用车 和纯 电动 时 兑 付 给 购 买 者 。 中直 接 划 扣 。 另 外 根 据 财 政 部 、 国 家 发 展 改 革 《 指 导 意 见 指 出 ,各 地 要 把 公 共 乘用 车 给 予 一 次性 补 贴 。 这份 由财政 部 、科 技 部、工 业和 委 联 合 下 发了 《 关 于 印发 “ 节 能 产 品 租 赁 住 房 建 设 用 地 纳 入 年 度 土 地 供 应 计 划 ,予 以 重 点 保 障 ,加 大 对 公 共 租 信 息 化 部 、国 家发 展 改 革 委 联合 下发 的 惠 民工程 ”高 效 电机 推广 实施 细则 的 关 于 开 展 私 人 购 买 新 能 源 汽 车 补 贴 试 通 知 》 ,对 高 效 节 能 的 中 小 型 三 相 异 步 赁 住 房 的 投 入 , 中央 以适 当方 式 给 予 《
于 承 租 人 自住 , 不 得 出借 、 转租或闲置 ,
■【 新能源汽车】
新 能源汽车补贴确定5 试点城市
我国将出台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各地区淘汰落后产 能任务 , 公布淘汰 按 期 完 成 淘 汰 落后 产 能任 务 的地 区 , 有 关 部 门依 法 停 止 落 后产 能 企 业 生 落后产 能企 业名单 , 确保 落后产能在 严 格 控 制 国家 安 排 的投 资 项 目, 实 产 的供 电供 水 。 鲡
3 2
消 除再 制 造产 业发 展 的法 律 障 碍 。 加 强 对拆 解 企 业 的监 管 , 制 防止 可 再制 的朝 阳产 业 。 滨 士说 , 制造 后 的 徐 再
定再制造 旧件和再制造产品进 出口管 造的 旧件流失。 立再制造产 品连锁 产 品质 量 和 性 能不 低 于 新 品 , 本 一 建 成
减排 目标 的通 知, 通知要求, 各省级 机 组 1 0 0万 千 瓦 , 淘汰 落 后 炼铁 产 未 按 规 定 期 限 淘 汰 落后 产 能 的企 业 , 0
政府 要抓 紧制 定本 地 区今年 淘 汰 落后 能 2 0 5 0万 吨 、 炼钢 6 0万 吨 、水 泥 依 法 吊销排 污 许 可证 、生产 许 可 证 、 O
为 加 快 技 术 研 发 ,增 强 创 新 能 超 过 10 亿 美元 , 中美 国再 制造 产 0 4 其
部 件 再 制造 试 点 的协调 指 导 , 严格 安 力 , 国家将 推 动 把 再 制造 关 键 技 术攻 业 规模 最 大 , 超过 1 0 亿 美元 , 汽 0 0 而
我 国将 出 台 促 进 再 制 造 产 业 健 康 发 展 的 政 策 措 施
据 国家 发 展和 改 革 委 员会 介 绍 , 提 高 技 术水 平 ,扩 大推 广 应 用 。
立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 中心和产品质
为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 培育
再制造
我国将出台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为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和《再制造产品目录》,研究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
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再制造发展。
加快技术研发,增强创新能力,把再制造关键技术攻关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加快建立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领域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告诉记者,先进的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不仅可以创造可观的利润,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资源,是一项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的朝阳产业。
再制造后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成本一般只是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
目前,全球再制造产业产值已超过1400亿美元,其中美国再制造产业规模最大,超过1000亿美元,而汽车零部件和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占三分之二以上,约700亿美元,美国有近50万人从事再制造。
目前全球再制造产业迅猛发展,早在1996年,美国再制造产业就与钢铁业产值实现相当。
2005年,美国再制造业有100万从业人员,销售收入达1000亿美元,和医药、电脑等行业并驾齐驱。
此外,再制造技术在高科技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发展。
美国利用其先进的再制造技术使B-52轰炸机能延长服务期50年。
1980年,利用再制造技术使B-52轰炸机服役期延长至了十几年;1996年,再次利用该技术使B-52轰炸机的服役期延长至2030年。
目前我国再制造业已迎来黄金发展期,我国汽车工业产值高达1万亿元,就算仅发展10%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值就有1000亿。
今年,重庆机床集团成功为秋田齿轮再制造了200台机床,一举斩获1000多万元利润,并同时为秋田齿轮节省原材料1800万元。
我国的再制造产业前景开阔,但目前我国再制造产业还未做大。
一、基本简介通俗地说,再制造就是让旧的机器设备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
它以旧的机器设备为毛坯,采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在原有制造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制造,而且重新制造出来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不亚于原先的新品。
2023年再制造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再制造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再制造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是指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在产品的使用寿命终结后将其重新制造成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再制造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有着较高的发展潜力。
一、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全球再制造市场迅速发展。
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再制造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再制造市场规模将达到3千亿人民币。
目前,再制造行业的主要市场集中在美洲、欧洲和亚洲。
美国市场份额占比最大,达到30%以上,欧洲市场份额为27%左右,亚洲市场份额为23%左右。
中国在亚洲再制造市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但与美欧市场差距较大。
二、市场应用领域再制造行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汽车行业汽车行业是再制造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再制造可以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减少废弃汽车的数量,对环境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目前,汽车再制造产品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配件领域。
2.电子电器行业电子电器行业也是再制造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子电器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
再制造可以将废弃电子电器产品重新制造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减少资源的浪费。
3.工程机械领域工程机械领域是再制造市场的一个新兴领域。
该领域的再制造主要是对各类工程机械的机身、数控系统进行再制造,以达到新机器的效果,从而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
4.轨道交通领域轨道交通领域也是再制造市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再制造可以通过对电气设备的再利用、降低零部件成本等措施,减少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和维护成本,提高系统利用效率。
三、市场主要参与者全球再制造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再制造服务供应商、设备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等。
其中,再制造服务供应商拥有着较高的市场份额,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专业的再制造服务供应商,例如美国的MotoReco、Europe's Acteco,中国的上海汽配等。
中国再制造产业政策标准发展
中国再制造产业政策标准发展
再制造是指将废弃物品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加工,使其恢复成为可用的产品,进而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再制造产业在中国逐渐兴起。
为了规范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标准。
一、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对再制造产业给予了积极的支持,鼓励企业投资再制造产业。
例如,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制定了《再制造技术推广规划》,以推动再制造技术的普及;财政部、经信委等部门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再制造产业。
二、标准制定
中国政府对再制造产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非常重视,制定了相关标准和规范。
例如,工信部制定了《再制造产品标识管理规定》,明确了再制造产品的标识管理要求,确保消费者可以识别再制造产品;国家环保部制定了《再制造工艺设计标准》,规定再制造企业必须遵守环保要求。
三、培训与技术支持
中国政府为再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再制造产品质量。
例如,工信部推动建立再制造技术创新联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也组织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再制造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政府对再制造产业的政策和标准制定,为再制造
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标准化规范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帮助,有力促进了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2024年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三篇)
2024年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一、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高端智能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
然而,这也意味着废弃的高端智能设备数量急速增加,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
二、目标1. 提高高端智能设备再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2. 降低高端智能设备再制造成本,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
3. 建立高端智能再制造标准和规范,保证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行动措施1. 加强政策支持(1)制定支持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再制造业务。
(2)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高端智能再制造项目,提供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的支持。
(3)建立再制造产业园区,提供设备共享和协同创新的平台。
2. 完善再制造技术体系(1)推进高端智能再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设备的再制造率和品质。
(2)加强再制造关键工艺和设备的研发,提高生产效率和顾客满意度。
(3)培养高端智能再制造专业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
3. 建立高端智能再制造标准和规范(1)制定高端智能再制造产品的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确保再制造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2)加强再制造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再制造对环境的影响。
(3)加强再制造产品的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4. 推动高端智能再制造与循环经济的结合(1)打破传统产业界限,促进高端智能再制造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2)推广高端智能再制造的成功案例,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再制造事业。
(3)加强与国际合作,共享再制造经验和技术,促进再制造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推进行动计划的实施。
2.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对成果进行奖励和追溯。
3. 宣传推广,通过媒体、展览、研讨会等形式,宣传高端智能再制造的意义、价值和成果,提高社会对再制造的认知和认同度。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十四五”再制造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十四五”再制造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2.08.16•【字号】琼工信装科〔2022〕150号•【施行日期】2022.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印发海南省“十四五”再制造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琼工信装科〔2022〕150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直各有关单位:《海南省“十四五”再制造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2年8月16日海南省“十四五”再制造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精神,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探索海南再制造产业突破点,积极培育再制造重点领域,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按照“3+2”模式培育和探索再制造重点领域,积极培育船舶(游艇)及海工装备、航空器材、电子信息设备等3个领域,探索汽车零部件、高端医疗器械2个领域,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开展更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政策窗口期,积极创新再制造产业政策,引进和培育一批再制造优质企业,发展包含维保、改装、技术升级、系统集成、再制造产品研发生产等再制造产业形态,打造1-2个绿色化、智能化再制造产业园,到2025年,全省再制造及配套产业争取规模达到20亿元以上。
二、重点领域——船舶(游艇)及海工装备再制造。
积极培育开展游艇电动化、船体轻量化以及应用智能化改装等再制造业务,发展游艇内饰软包、遮阳篷等舾装件,游艇驾驶和监控系统以及配套芯片组装、维修和绿色再制造。
发展起重船、打桩船、豪华客滚船、重吊船、大型汽车运输船、海洋资源勘探开发设备、深水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多功能供应船等海洋工程装备维修和再制造。
开展船舶(游艇)专用发动机、发电机、专业仪器仪表、导航设备、螺旋桨等关键件维修和再制造业务。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第一章综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3)第二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现状分析 (3)2.1 国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现状 (3)2.2 国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现状 (4)2.3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4)第三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5)3.1 宏观环境分析 (5)3.1.1 经济环境 (5)3.1.2 社会环境 (5)3.1.3 技术环境 (5)3.2 行业环境分析 (5)3.2.1 市场规模 (5)3.2.2 市场竞争 (5)3.2.3 产业链分析 (5)3.3 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5)3.3.1 国家政策 (5)3.3.2 地方政策 (5)3.3.3 法律法规 (6)3.4 市场需求分析 (6)4.1 消费者需求 (6)4.2 市场潜力 (6)4.3 市场发展趋势 (6)第四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关键技术分析 (6)4.1 再制造工艺技术 (6)4.2 再制造材料技术 (7)4.3 再制造检测技术 (7)4.4 再制造信息技术 (7)第五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链分析 (8)5.1 产业链结构 (8)5.2 产业链关键环节 (8)5.3 产业链发展现状与趋势 (8)第六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区域布局分析 (9)6.1 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区域分布 (9)6.1.1 总体概述 (9)6.1.2 东部沿海地区 (9)6.1.3 中部地区 (9)6.1.4 西部地区 (9)6.2 区域发展优势与劣势分析 (9)6.2.1 优势分析 (9)6.2.2 劣势分析 (10)6.3 区域发展潜力分析 (10)6.3.1 东部沿海地区 (10)6.3.2 中部地区 (10)6.3.3 西部地区 (10)第七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0)7.1 国际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0)7.1.1 国际政策法规概述 (10)7.1.2 国际标准体系 (11)7.2 国内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1)7.2.1 国内政策法规概述 (11)7.2.2 国内标准体系 (12)7.3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发展趋势 (12)7.3.1 国际发展趋势 (12)7.3.2 国内发展趋势 (12)第八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战略规划 (12)8.1 发展战略目标 (12)8.2 发展战略路径 (13)8.3 产业布局规划 (13)8.4 产业链协同发展策略 (13)第九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市场前景预测 (13)9.1 市场规模预测 (13)9.2 市场竞争格局预测 (14)9.3 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14)第十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建议与措施 (14)10.1 政策支持与引导 (14)10.2 企业发展战略与技术创新 (14)10.3 产业协同发展 (15)10.4 市场培育与消费引导 (15)第一章综述1.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国家11个部委发文推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
性能; 对外通过 电视广告 、 专题片、 报刊等形 式进行宣传 。 在各类媒体 上投入宣传 资金有百万元之多: 参
加 建 材 产 品展 会 , 品牌 论 坛 、 理 管
的知 名 度 。 一方 面 , 方位 扩大 保 全
护性注册 , 2 O 至 O 9年底在 国内注
册 类 别 已达 4 5类 .并 在 日本 、 韩 国、 国、 美 欧盟 、 大 利 亚 等 3 澳 4个 主 要 销 售 国 家 和 地 区 申请 了商 标
平。
校 表 现 优 异 的进 行 奖 励 , 注 员工 关 及 家 属 的身 心 健 康 等 , 员 工 快乐 让
工作、 快乐 生 活 。
近 年 来 , 司 还 不 断 加 大 品牌 公
才 , 断 加 强产 、 、 合 作 , 后 不 学 研 先
与南 京林 业 大学 、 J 大 学 等 高校 扬 , l 1 院所 开 展合 作 ,合作 项 目 2 O余 项 , 公 司 开发 新 产 品 9个 . 新 为 创 工艺 1 2项 。在 此 基 础 上 , 极 拓 积 展 国 际市场 , 澳 大利 亚 、 西 兰 、 与 新
业机 会 , 促进 制造 业 与现 代 服 务 是
产 业 发 展 的经 济 政 策 、建 立
再 制造 监 督 管 理 制 度 、培 养 专 业 人 才 、 加 大 宣传 力 度 等 方 式 ,促 进 这 一 产 业 加 快 发 不 断更 新 配 备 先进 的 分析 、化 验 、 测量 仪 器 , 招聘 和 培 训 质 量 管 理 人
注册 , 极 配合 各 地 工 商 及 质 监 部 积 门 经 常 在 各 地 市 场 进 行 打 假 保 名 牌 活 动 ; 一方 面 . 大科 技 投 入 , 另 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将出台为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今明两年,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为深化试点工作,强化示范引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的协调指导,严格安全、环保标准,完善回收和销售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再制造典型企业;同时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再制造,提高技术水平,扩大推广应用。
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领域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说,再制造后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成本一般只是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
目前,全球再制造产业产值已超过1400亿美元,其中美国再制造产业规模最大,超过1000亿美元,而汽车零部件和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占三分之二以上,约700亿美元,美国有近50万人从事再制造。
江国成2010年5月10日下午,湖南省发改委在长沙市五华酒店成立了以徐滨士院士为组长的专家评审组,就《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再制造产业发展思路与发展规划》进行评审。
省发改委副书记、副主任袁乾培,省社科院院长朱有志,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易佳良,省发改委环资处处长罗宏,浏阳市委常委、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工委书记黄阳,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寻院豪等参加评审会,省发改委副巡视员王亮方主持专家评审会,十四位在再制造产业发展中具有权威和学术成果的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审,制造产业基地管委会副主任陈朝晖代表管委会对发展规划进行答辩。
专家组认为,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是湖南省探索建设两型社会的新平台,是湖南省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
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在发展以再制造产业为主要采用的循环经济中抢先把握机遇,扎实推进实践,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在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建立和发展再制造产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长株潭地区是湖南装备制造业的主要聚集地,工程机械、汽车零配件产业是长株潭两型产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是以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配件为主导产业的特殊工业园区,产业基础和未来的发展都具备建设和发展再制造产业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专家组建议,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提出“十二五”期间拓展到12平方公里的再制造产业聚集区,主动推进建设再制造十大中心,国家级、省、市应积极鼓励支持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按照本规划方案实施和发展再制造产业,使之成为湖南和全国发展再制造产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与会专家一致认可我园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明确,“技术产业化、产业集聚化、集聚规模化、规模园区化、园区科学化”的产业发展思路清晰,“园区+中心+企业”的发展模式可行,规划的观点正确,基本数据真实可靠,规划文本结构合理,填补了国内再制造产业基地规划的空白。
建议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适当的修改,特别是从全寿命周期理论、社会责任和尺寸修复法、功能恢复法的角度进行修改,并根据浏阳实际分期分阶段实施,以此提高规划的前瞻性与针对性。
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易佳良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与专家给予浏阳在发展再制造产业中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表示再制造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其发展有着极大的战略意义,浏阳将高度重视,并为再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最后,与会专家和领导用热烈掌声一致通过评审结论。
现代工业再制造技术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孔凡玉张显程巩建鸣1 引言二十世纪,自然资源的加速利用,带来了全球生态失衡、环境严重污染、资源浪费短缺等诸多问题,就制造业而言,全球每年排放7亿吨有害物。
面对这些困境,人类社会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必要性。
而且,全球的科技工作者都在寻求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浪费,并已经取得了有效的进展。
减少由于制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的方法很多,但是基础方法是对用于制造与使用的材料与产品的可重新利用。
材料的可重新利用主要是指在产品的服役寿命结束时,采用一系列的方法来延长产品的寿命,达到循环利用,这些方法包括:修复、再制造、废品的回收利用,如图1所示。
在这些方法中,再制造方法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再制造是一种利于环保、节约资金并且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系统工程。
再制造技术致力于材料的增值、产品附加值的提取,并与材料的循环利用紧密联系并且形成了一个新的闭合制造系统,这些与简单的回收利用有所不同。
在美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再制造产业,拥有73 000个再制造公司与350000个员工,每年创造产值53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惊人。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也拥有了很多的再制造研究机构与个人,尤其是美国,如美国的田纳西大学已经进行了汽车行业的再制造研究;Guide等人长期致力于再制造技术的产品计划与控制的研究,并且建立了相关的模式。
相比之下,我国的再制造研究还刚刚起步,所以发展与提高再制造的研究显得极为迫切。
2 再制造的特征早在1983年,美国的Lund等人就对再制造过程进行了定义:在工厂里,通过一系列的工业过程,将已经服役的产品进行拆卸,不能使用的零部件通过再制造技术进行修复,使得修复以后的零部件的性能与寿命期望值具有或者高于原来的零部件。
这一定义严格地将再制造的维修技术与传统的修复操作与回收利用划分开来,充分考虑了能源、材料、环境等诸多因素。
一个完整的再制造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拆卸阶段,将装置的单元机构拆散为单一的零部件;第2个阶段是将已拆卸的零部件进行检查,将不可继续使用的零部件进行再制造维修,并进行相关的测试、升级,使得其性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第3个阶段是将维修好的零部件进行重新组装,一旦发现装配过程中出现不匹配等现象,还需进行二次优化的过程。
这3个阶段的每1个阶段与其它2个阶段紧密相连与互相制约。
这些都表明了再制造过程与传统的制造过程有着明显的区别,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传统的制造方法不适用于再制造系统。
1998年,Lund等人提出了可进行再制造产品的7条标准,分别是:(1)耐用产品;(2)功能失效的产品;(3)标准化的产品与可互换性的零件;(4)剩余附加值较高产品;(5)获得失效产品的费用低于产品的残余增值;(6)生产技术稳定产品;(7)再制造产品生成后,满足消费者要求。
当然,再制造过程中,产品的制造计划与控制(Manufacturing Planning &Control)受到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如再制造产品与消费者要求的匹配性、再制造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已使用材料的可回收率等等,所以再制造产品的制造计划与控制对于再制造厂家而言,显得更为复杂与重要。
再制造与再循环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将产品的形成价值划分为材料值与附加值,材料本身的价值远小于产品的附加值(包括加工费用、劳动力等)。
再制造能够充分利用并提取产品的附加值,而再循环只是提取了材料本身的价值。
3 再制造与环境意识制造及产品重新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们购买力的逐渐提高,制造业的发展极为迅速,但与此同时,工业制造过程中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与严重的环境污染。
以美国的制造业为例,1990年制造业产生的废物总量为19 600吨,人均每年要消耗20吨的原料。
针对这一情况,在过去的10年里,全球制造业都在寻找一种既能生产利于环保的产品(绿色产品等),又能使得已经使用的产品得以回收利用的科学制造方法。
在这种困境下,环境意识制造及产品重获(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Manufacturingand Product Recovery,ECMPRO)思想应运而生。
就ECMPRO本身而言,ECM指的是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采用先进技术完成产品的概念性设计、装配以及最终的产品寿命终结后的处理;PRO指的是采用再制造技术等方法使得设计寿命已终结的产品得以重生,其中,再制造技术的作用最为重要。
ECMPRO强调产品的全寿命周期思想。
传统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包括产品的制造、使用与报废处理三个过程。
而在ECMPRO方法中,全生命周期概念取代了传统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
全寿命周期不仅考虑以上所述的3个过程,更重要的是在产品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产品的维护以及采用包括再制造在内的先进技术完成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利用处理,使得产品的实用价值与经济寿命得以提高。
再制造技术充分考虑全寿命周期内产品性能维护,以资源与环境为核心概念,在保证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情况下,使产品达到最佳服役性能。
这些无疑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资源再生的最佳途径。
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利用再制造完成产品的功能修复所需的资源成本、资金成本与制造一个新的相同产品的成本的比较研究。
结果都充分的表明:再制造技术完成产品功能修复所需要的成本比制造新产品需要的成本要低4~5倍。
经济学家Pilzer.P.提出一著名的关系式,将社会财富表达为自然资源与含增长指数的技术的乘积,即[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技术]n (n>1)这一关系式合理的说明了技术的作用。
社会财富随技术的指数增长意味着较小的技术进步,将产生极大的社会财富的增长。
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进行分析,再制造技术所带来的社会财富的增加量将是非常可观的。
4 再制造与工厂的延寿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已经有很多的石油化工设备、发电设备运行了相当长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其30年的使用寿命。
但是由于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新设备的引进逐年减少,超过设计寿命期的工厂在今后将继续增加,然而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为了减少资源的消耗,政府与企业都在寻求一些高新技术来挖掘工厂的现有潜力,使之能继续服役20-40年。
这种情形尤以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为甚。
而再制造等维修技术的出现给工厂延寿带来了很大的希望。
工厂延寿是高新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传统的设备服役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维修方法(如焊接等),进行相关的维护,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安全到达其设计寿命。
但是在设计寿命或技术寿命终止时,很多关键设备的实际可用寿命并没有终结,但是很多设备由于长期在疲劳、腐蚀等环境下服役,导致了其可使用的安全系数大为降低,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使得设备运行到可用寿命而终结,这就是工厂延寿的实质与关键。
再制造等维修方法舍弃了传统的维修策略,而是在不损坏零部件性能的基础上,通过性能测试、失效分析,将退役设备进行拆卸与清洗,对一些零件采用表面处理技术及其它技术进行翻新与再装配,使得零部件的尺寸性能、操作性能得以恢复与重新利用。
在工厂延寿的过程中,再制造工程优先考虑了设备的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再制造等属性的同时,保证了设备的基本目标(优质、高效等),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