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在这场变革中,教师的信息素养逐渐成为衡量其专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通过实践研究,分析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研究背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智能教学系统等新兴教学手段,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某知名中学在引入智能教学系统后,教师们通过系统培训,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变化反映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教师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掌握和运用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

具体来说:1. 信息意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敏感性,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2. 信息知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包括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和相关法规。

3. 信息能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的能力。

4. 信息道德:教师在信息活动中遵循的道德规范,如保护学生隐私、合理使用信息资源等。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素养: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等。

2. 教学能力:教师应具备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 研究能力:教师应具备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

4. 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具备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提升的能力。

三、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的关系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一方面,教师信息素养是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难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目标,只有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才能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教师信息素养与现代技术教学发展的研究报告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1、课题研究背景及选题的意义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标志之一。

信息化社会是以信息的流通与积累为其特征的社会。

由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日益成为一种比物质和能量更为重要的资源,信息的流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教育而言,直接引起了教育的信息化,影响到了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

教师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分子,也受到信息化这一大环境的冲击,直接表现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对信息素养的要求。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

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研究、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社会以后,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居于重要的位置,许多国家加强对教师的信息能力的培养,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与研究。

3、课题研究价值近几年来,我国教师信息素养在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来讲,教师信息素养普遍较薄弱,缺乏对信息灵敏的反应,对信息重收藏轻利用,缺乏信息服务的认识。

就学校而言,很多学校信息环境(如计算机的配备)的建设滞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贫乏;就教师来说,表现为教学观念落后,不善于运用合适的教学软件,不愿查阅教学资料,教学内容陈旧等,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获取信息手腕差。

高中数学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化发展研究

高中数学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化发展研究

高中数学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化发展研究
高中数学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化发展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也应得到相应的提升。

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对教学所使用的信息,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专业化发展则是指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化发展研究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确定研究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可能是提升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使他们更加熟悉数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工具,或者是确定影响数学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找出影响数学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提出解决方案: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能够有效提升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案,包括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研讨会、设立专业培训课程、建立信息素养培训平台等。

进行实验性实践: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将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实验性实践,以验证其有效性。

进行总结和汇报:对实验性实践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将研究结果汇报给相关的教育机构或专业组织。

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为高中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专业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报告2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报告2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报告赣州市红旗二校课题组一、研究的背景1、问题的提出1986年,霍姆斯小组在《明天的教师》报告中将教学从行业转换成专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同年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的报告。

这两份重要的报告都明确提出要确立教师的专业地位,培养教师达到专业化的标准,进而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而信息素养是21世纪体现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内涵。

从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看,不重视教师专业化问题,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水平、教育事业发展都将带来负面影响,反之,就会促进教师的发展。

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不仅应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和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教师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教师运用所学的方法去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在网络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是一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应用技能能够胜任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化人员,培训的方法不能局限于教授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重要的是让教师通过参与培训活动,获得基本素质和技能,能够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

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迅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因为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通过培训应用,让教师具有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交流、反思,让教师时刻能够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专业化程度。

2、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技术力量的缺乏第一,通过培训,大部分的教师已经能进行基本的操作,能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软件的操作,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但要更深层次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制作含有动画或强大交互功能的课件时,还要依赖于技术骨干。

因此,如何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如何充实骨干力量,是我们一下步应该着重思考的的问题。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创新之处]:1、以“WIW(web_I_web)结构”来进⾏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重视教师信息的获取和发布,实现真正意义上现代信息的主要特征:共享;2、提出学科特征性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3、教师信息素养的阶段性差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差异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思路]:⾸先界定教师信息素养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概念,在参照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献研究⽅式,确定教师信息素养阶段性划分标准和划分⽅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划分依据以及划分⽅法;接着在多个不同的学科中选取教师作为研究样本,对样本教师和对照组教师进⾏信息素养以及专业化发展⽔平调查测验认定阶段后,开始对样本教师进⾏系统化学科特征的信息素养培训。

培训中要求作为样本教师撰写⽇志以记录⾃我发展过程;最后通过调查测验等⽅法对⽐样本教师和对照组教师在信息素养以及专业化发展上的阶段差异,得出研究结论。

[研究⽅法]:1、⽂献研究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教师信息素养的阶段性标准划分依据以及划分⽅法,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划分依据以及划分⽅法可以借助⽂献研究⽅法。

2、测验研究;对样本教师和对照组教师,在信息素养培训前后,就教师信息素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进⾏测验,确定教师的阶段性归属并进⾏前后⽐对分析。

3、个案研究;借助质的研究⽅法和样本教师的⽇志资料进⾏个案研究,了解教师信息素养的提⾼给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的影响。

4、⾏动研究;学科特征的信息素养培训需要通过不断实施—反馈——修改来完善,借助与⾏动研究设计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最有价值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案。

[技术路线]:信息技术的⽀持包括:提供具有学科特性的软件⼯具,搭建学科信息素养培训平台。

[实施步骤]:课题申报初期研究1、⽂献研究,确定教师信息素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概念;2、⽂献研究,明晰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互关系;3、⽂献研究,制定教师信息素养的阶段性标准、划分依据和划分⽅法;4、⽂献研究,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性标准、划分依据和划分⽅法;5、测验研究,选择部分学科教师,对他们进⾏教师信息素养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测验,将测验结果接近的教师进⾏归类组合;6、测验研究,在相同组合的教师中进⾏随机选择,确定研究实施的样本组教师和对照组教师;7、⾏动研究,编写具有学科特征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教材并对样本组教师进⾏培训;8、⾏动研究,培训中根据样本教师的反馈对培训教材进⾏修改和调整;9、⾏动研究,搭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络平台;10、个案研究,样本教师从培训开始按照要求撰写信息素养提升⽇志;中期评估后期研究11、测验研究,对样本教师和对照组教师进⾏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平测验;12、测验研究,对上述数据和起始数据进⾏对⽐分析,形成结论;13、个案研究,⽤质的研究⽅法,对样本教师进⾏个案分析;课题结题14、总结研究,对课题进⾏总结,形成课题报告完成课题的可⾏性分析课题阶段任务和年度安排本课题为2年规划课题,为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具体细化为四⼤阶段,以年度为时间单位进⾏安排。

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进阶教案

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进阶教案

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进阶教案信息素养作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综合能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教师需要具备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应对和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环境和教育需求。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信息素养,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进阶。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与重要性;2. 掌握信息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3. 提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专业发展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素养的定义与内涵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是指个体通过获取、处理、利用和传播信息,解决问题和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和品质。

2. 信息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2.1 提高教师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培养教师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推动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进修,保持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展示。

2.2 发展教师处理信息的技能教师需要具备筛选、评估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保证所传授的信息具有准确性和正确性。

2.3 引导学生有效利用信息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信息获取、加工、整合和应用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2.4 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教师应引导学生遵守信息伦理规范,正确使用和传播信息,养成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

3. 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之关系信息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前提,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教师才能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教学环境和教育需求。

信息素养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优质教育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教学场景,让教师亲身体验信息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 讨论与研究:开展小组讨论和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3. 实践探究:组织实践活动,让教师们亲自获取、整理和分析信息,提升信息素养。

4. 网络资源利用:引导教师使用网络资源,提高信息检索与整理能力。

学时安排:第一课时:信息素养的定义与内涵(30分钟)第二课时:信息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40分钟)第三课时: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之关系(40分钟)第四课时:教学方法分享与实践探究(50分钟)四、教学评估与反馈1. 小组讨论与反馈:学员按小组分工进行讨论,针对信息素养的关键要点进行分享和反馈。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和应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行动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实施步骤1. 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现有水平,确定培训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育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等方面。

同时,结合教师的工作安排,确定培训的形式,可以采用线下培训、在线学习、集中培训等方式。

2. 开展信息素养培训:根据确定的培训内容和形式,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

可以邀请专家授课,也可以邀请外部机构合作开展培训。

培训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的讲授,也包括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等综合性的训练。

3. 提供实践机会和支持:培训结束后,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和支持。

可以组织实际教学案例分享会,让教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同时,提供技术支持和教学咨询服务,解决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4. 进行评估和反馈:在培训和实践过程中,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反馈。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教学观摩和个人交流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学习效果和实践情况。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三、预期效果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得到提升,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2. 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利用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得到更新和拓展,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需求。

4. 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有所提高。

四、实施保障为确保本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好以下保障工作:1. 组织机构支持:学校领导和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应给予支持和鼓励,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保障。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2、进行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已经进行
了计算机运用能力、网上浏览、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的校本培训。但我们发现,这些培训有立竿见影的操作效果,但若能与教师个人发展、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更紧密地联结就更能体现该课题的研究价值。于是我们采用了以下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首先,我们重新拟定了本阶段的信息及时培训必须完成三项基本任务:
(1)、利用培训和考核措施,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的理论水平,更新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的理念,从而在主观上自愿在教学中使用该技术,并竞优、完善。
(2)、利用课件评比、录像课展示、论文撰写等多渠道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信息技术研究、展示活动,在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中倾注大量精力。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也有自己的收获和思考。也将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
1、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课件或电子教案不能完全依赖电教教师,而是需要大批参与的教师自己制作、使用、上传。因为每个人对教材和教法都有不同的理解,经过别人之手无法完全表达课程的含义。
2、我们应该重实践,求实效,进一步追求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 主要学科我们开展了整合研究,但在音、体、美等常识技能课上使用电教媒体还不多,如何更有效地将现代化技术辐射给各个学科的老师,是我们下阶段研究的重点之一。
(2)开展多种评比
开展课件设计评比、自主学习平台设计评比、个人网页制作评比等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教学设计即教学案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好的设计,再强的计算机高手也做不出好的课件或教学网页。所以,在教师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后,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如何进撰写教学设计的培训,并开展了教学案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我们鼓励教师利用网上能够共享的资源,引入自身教学,促进了教师教与学的统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素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信息意识也进一步加强。我校多名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市、区各级基本功竞赛、新秀竞赛、优质课评选、录像课、研讨课展示等,都成功地使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十二五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研究实施方案

十二五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研究实施方案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

进入到21世纪,国际上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现象,许多国家都把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的突破口。

我国近年来也在逐步关注“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法,反思教学行为,自我监控,自我调适,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迅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近年来,我国逐步关注“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法,反思教学行为,自我监控,自我调适,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并不十分乐观。

教师的发展不仅是教师的义务,而且也是教师的权利,是丰富教师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在国内还比较薄弱。

2、本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网络变革了教师们的学习方式,从行动反思开始,借助教育网站探讨、沟通、交流。

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教师们开始踏上自我更新和学习的专业发展之路。

教师的教育科研与全球化、数字化的交流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得学校的办学质量在全体师生的智慧和协作中得到提升。

(2)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使教师有获取新信息的意识、愿望和技能,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

(3)强化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活水源”,就必须不懈地追求,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人们把已经到来的21世纪称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改变了人的学习与发展的环境,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国家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其提出的《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拟定在“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子工程中,要以不同方式对现有中小学专任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其中涉及到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的信息素质教育.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探索二期课改背景下,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为指导,使教师掌握信息科学的基础知识.2、探索二期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教师信息处理和运用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3、为顺利推进二期课改,造就一支掌握信息教育内容,方法和技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4、提高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信息素质.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具体要求探索;2、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途径、方法研究;3、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的培养途径、方法研究.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课堂观察法与案例研究法等进行.其中,行动研究法与课堂观察法作为本次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五、课题研究的步骤:1、筹备阶段:确定申报课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指导小组,对当前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和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开展研究,查询文献资料,完成当前国内外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情况综述.2、实施阶段提出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和实施计划,结合本校实际,对研究对象进行培训,并开展行动研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小结阶段性成果.3、总结阶段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自查、专家咨询;申请结题,聘请专家评审.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1、抓教师培训,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为了使课题组成员能熟练地应用网络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各类培训.(1)、技术层面上,如上网搜索信息、下载、发电子邮件等技能的培训,利用暑假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网页制作的培养,经过一个时期的培训,每位实验教师完成了自己的个人网站.这为教师课题研究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技术支撑.(2)、其次是理论层面上的,如我们定期在学校网站上为研究教师推荐有关信息素养培养的最新的文章.指导教师做好有关“信息素养”理论学习摘记,弄清信息素养概念的产生、内涵和外延,信息素养涵盖哪几块能力,信息素养涉及的技能与理念、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区别.研究通过哪些渠道、采用什么科学方法来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每年我校都会邀请有关专家、领导来校作讲座,每年我们也会安排课题组的教师外出学习,通过这种培训,课题组教师提高了认识、开拓了思路,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从而对课题研究的成功实施起到了推进作用.2、扎实研究活动,探索培养信息素养的操作原则.在学中做,研中做,反思中做.研究中我们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课题研究与学生能力提高相结合.首先我们重点抓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因为抓好这一块具有对其它培养信息素养渠道的辐射作用.(1)、进行备课改革尝试,探索学科渗透性原则.教师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活动中度过的,以各学科课堂教育教学为主阵地是课改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们首先在教师备课上进行了渗透性原则的尝试:即将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利用信息媒体优化探究式学习的环境.围绕课堂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情:学生原有和通过预习(上网搜索)生成的信息资源.备课前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占有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知识拓展以支撑.设计“教师”和“学生”两条线索的各环节课堂教学活动内容中:a教师在每节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留有一定时间给予学生信息素养方法的指导,知识的拓展以时间保证.b注重教学反思,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每周认真做好一至两篇教学后记,为撰写教育教学故事,总结教科研工作做好第一手积累工作.评课中我们注重了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多向合作学习活动中,用于完成教材内容的时间,用于支撑完成教学内容的信息交流的交互学习和用于拓展性的信息资源共享时间分配上的权重研究.教师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是如何加以指导,让不同层面的教师均能得到收获的.我们通过研究探讨,达成共识:教师信息素养的生成,结合她们的生活实际,以课堂教学目标为驱动源,指导教师收集、处理相关信息,课堂是他们信息汇聚、加工处理、产生新信息的最佳场所.它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更好完成,有利于学生解决学什么――怎么学――是否学会――自学能力的逐步生成.七、课题研究成果:(一)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1、对信息与信息社会要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并且有正确的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对信息犯罪与相关法律有一个初步了解.2、具有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最基本的能力,当然也是最基本的信息素养之一.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每个教师必须至少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必要的文字处理与数据处理工作.3、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这一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使一些难以在课堂上实现的教学内容得以生动地展现.二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优秀的软件相当于一个优秀的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从而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同样的指导而又节省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未来的教师应该至少能够设计适合本课程教学的多媒体教学的课件进行授课.4、具有使用internet交流信息的能力.internet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信息通道.作为知识与信息传播者的教师应该具备使用这个信息通道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未来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将会更快.每个教师只有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本身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水平,才能不愧为灵魂工程师的称号.计算机远程教育的开通消除了地域与时域的限制,使终身教育的目标真正地成为现实.(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和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1、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首先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我校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我们让教师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其次,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存在种种不良的态度,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因此,我们利用讲座、课堂实录的视频告诉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既要防止技术至上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技术害怕论)的泥沆,对新的教育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2、对教师进行培训我校通过校本培训,让教师以一个“要我改”的被动角色成为一个积极参与的“我自己要改”的主动角色,尽快帮助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通过培训,使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到教学课件的开发制作队伍中,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自行开发符合教学规律的课件.同时,我们提出全员培训要求的时候,并不是说所有的教师都达到一样的能力水平,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性.由于教师人数比较多,我们采取通过骨干来带动一般的方式,这样可以比较快地推动教师的学习和进步,而且可以相互帮助,提高使用水平.我们的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教师、教研组长等都先行一步.3、开展各类教学评比(1)学校举行的多媒体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是检验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水平的重要窗口.从中也可以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实际利用多媒体设施的水平和力度.反观我们的课堂先后经历了“电教设备进课堂-计算机课件进课堂-资源进课堂与学科整合”的不同发展阶段,在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的促进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多媒体教学的“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学生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等等优势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2)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评选.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对传统备课的一种挑战、变革.相对于传统备课而言,信息化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开展教学评比,我们发现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更有助于教师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通过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教师的信息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基本生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和促进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离我们预设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作更大的努力.。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培养普及型队伍,第二阶段主要培养提高型队伍。

①全面培训,建立一支普及型教师队伍(侧重于操作应用的层面)。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普及、推广,首先要有一支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

大数量的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全面推行提供了浓厚的群众基础。

②重点培训,建立一支提高型队伍(侧重于学科专业知识与网络技术整合课件制作层面)。

课题实验告诉我们: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仅有只能操作的广大教师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支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开发的“提高型队伍”。

我们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抽调出几名能力较强,工作认真,刻苦钻研,充满朝气的青年教师组成信息技能提高组。

由提高小组培训教师们学习动画软件模拟设计学科知识形成的课件,例如数学几何画板展示图形变形过程,多媒体合成软件整合教学资源,我校的教育技术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加大投资力度,派出教师培训学习,加强计算机教师与学科教师的默契配合,更好地让他们了解各学科教学特点,以便辅导教师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2)从三个渠道落实:一是校内的常规教学应用培训;二是结合职称评定要求的操作应用能力培训;三是各级各类专业性应用平台及课件开发、制作能力的培训与评比。

校内培训常抓不懈,成为我们的常规教研活动,由信息技术老师组织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的培训;抓住老师的主动需求,分模块进行培训,使这些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扎实的提高;每年区、市、省都会有课件评比或培训,我们每一次都认真组织,从培训辅导到教研室审核,层层把关确保质量。

在校内积极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公开课,我们每学期都坚持进行青年教师汇报课、中青年教师展示课、中高级教师示范课等活动,要求教师的公开课要尽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严格要求新分配的教师,一定要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为我校的信息化教学提供新的动力。

要求机关人员必须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运用,把各处室的管理文档录入计算机。

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常德市第五中学教科室喻天瓴进入21 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课题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以成为现在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师通过提高信息素养来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已成为实际教学中的需要。

使得信息技术也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平台,也是改变教师教学研究的一种方式。

然而学校在对教师进行技术方面的专业发展培训的时候,所关注的,往往局限于“专业知识”层面,也就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对“实践性知识”也,就是如何将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做得很少,甚至全然漠视。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概念介定为利用网络媒体与资源,通过开展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课题提出的意义我们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目前国内相同领域的研究状况来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学校信息技术装备的投入,网络在学校教育中的支持力逐渐加大。

目前的研究现况侧重于网络与课程整合或师生借助网络提高课堂效率的相关研究。

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及使用信息技术的思想认识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其次,从我校的实践状况来看。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我校的校本教研逐渐推向纵深。

但是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校本研究方式受时空的限制,不能全天候开展,教师的个体研究成果交流展示平台单一,学校跟踪、评价缺乏科学的效的手段,引入网络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校本教研的工具问题、平台问题、评价问题。

我校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可以在这一领域做出研究,以丰富信息技术研究的成果。

第三,从教师信息素养来看。

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载题报告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载题报告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载题报告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调研报告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通过调查研究,旨在分析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其信息素养和专业化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我国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因此,研究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1.分析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2.了解我国教师信息素养和专业化发展的现状;3.探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1)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能够主动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助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专业化发展使教师具备更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提高信息素养。

2.我国教师信息素养和专业化发展的现状(1)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水平不高,尤其在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2)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地区、学段和学科差异,部分教师缺乏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

3.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1)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2)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3)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主动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密切相关。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完整版)《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施方案

(完整版)《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施方案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1.研究现状述评进入到21世纪,国际上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现象,许多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推进教育改革的催化剂。

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专业化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

近年来,我国逐步关注“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法,反思教学行为,自我监控,自我调适,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它正在彻底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要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就必须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冲击,努力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必须做好角色的转换。

只有在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以前所有速度和广度向前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到教育的各个层面。

它的到来彻底的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必需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

教师信息素养的相关文章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28700项。

近年来,我国逐步关注“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法,反思教学行为,自我监控,自我调适,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2、选题意义:选题意义: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快速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培养一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专业素养高的教师队伍,已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教师信息素养实施方案

教师信息素养实施方案

教师信息素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教师信息素养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教师信息素养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2. 增强教师信息素养,使其具备信息检索、信息评价、信息利用和信息创新的能力。

3. 培养教师信息伦理意识,使其能够正确、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

4. 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计划,包括信息技术培训、信息素养培训、信息伦理培训等内容,确保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

2. 组织开展教师信息素养考核,通过考核评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素养水平和信息伦理意识,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

3. 搭建教师信息素养学习平台,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教师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方便教师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素养学习和交流。

4. 建立教师信息素养档案,对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和考核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和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四、实施保障。

1. 学校领导重视,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提供政策和资源保障。

2. 教师参与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探索,建立学习型教师团队,共同推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3. 多方合作支持,与相关单位和企业合作,共同组织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和交流活动,提供专业支持和资源共享。

4. 完善监督评估,建立健全的教师信息素养考核机制,定期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实施效果。

五、实施效果。

1.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更加丰富多样,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1.研究现状述评进入到21世纪,国际上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现象,许多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推进教育改革的催化剂。

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专业化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

近年来,我国逐步关注“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法,反思教学行为,自我监控,自我调适,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它正在彻底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要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就必须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冲击,努力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必须做好角色的转换。

只有在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以前所有速度和广度向前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到教育的各个层面。

它的到来彻底的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必需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

教师信息素养的相关文章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28700项。

近年来,我国逐步关注“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法,反思教学行为,自我监控,自我调适,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2、选题意义:选题意义: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快速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培养一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专业素养高的教师队伍,已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学校对校园网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中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但是,在很多学校,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校园网功能、校园网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信息流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只注重技术层面的许多工作,注重技术平台的搭建,对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却重视不够。

致使教师信息素养适应不了现代技术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强化信息素养,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形势要求教师强化信息素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多年沿袭下来的“一个课本一张嘴,外加满身粉笔灰”的授课模式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

教师因此能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素养也就变得更加重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强化信息素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世纪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教师强化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行的是模块操作、任务驱动式教学,它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并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贯通起来,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要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流畅自然,从而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强化教师信息素养能够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每一位教师既可以是信息的需求者,又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能够在互联网上学习讨论、交流信息,发挥教师潜在的知识能力,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增值网络,有利于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使教育优质高效。

研究此课题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3、研究价值:(1)理论研究价值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创新和教育要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发展也带来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面对着这些新的变化,教师要适应它,就应实现角色转换,从文化知识的传授者、知识的指导者、课程教材的执行者、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知识体系的建构者、课程教材的研究者和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为了能顺利达到角色的转换,那我们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教师自身的素养达到了水准。

才能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教导、影响学生,成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教师。

因此,此课题的理论价值十分重要。

(2)实践研究价值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将探索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能力,利用网络环境实现教师培训的多样化、均衡化、适应化等实际应用难题。

此项研究将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研究的成果将以网络环境下的视频、音频、专题论谈、论文集等方式呈现。

旨在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中,为提升广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科研等的综合素质,并逐步规范,推向全区,实现我区教育新一轮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二、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研究目标:1. 从理论和实践中探索新时期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具体要求,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新课程改革。

2.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理清信息素养的内涵。

以利用信息为核心,探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方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构建一支较高水平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现代技术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构建比较科学和完善的、能适应教育改革所需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培训模式。

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教师了解、认识、适应信息时代,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具体要求的研究。

2、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要求的研究。

3、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体要求的研究。

4、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目标体系和测评体系。

研究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途径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模式。

5、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通过提高信息素养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研究。

本课题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本课题以研究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策略为手段,以服务教师教学为目的,着重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立足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于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的需要。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素养的提高来解决实际问题。

有目的的学习,更能激发起学习提高的激情。

(1)、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教师因此能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素养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世纪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3)、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每一位教师既可以是信息的需求者,又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能够在互联网上学习讨论、交流信息,发挥教师潜在的知识能力,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增值网络,有利于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实施步骤:研究思路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信息素养的课题,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旨在通过较为规范的、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构建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的教与学模式,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专业发展为重点,加速信息化建设工程。

研究方法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行为研究法相结合,结合采用调查法(问卷、访问、调查等)、经验总结法和个案研究法进行。

具体研究和措施如下:1. 深入调查,收集资料以个案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座谈等形式获取较为完整的资料。

2.组织培训,更新观念构建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组织研究对象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如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

提供学习资料,举行专题理论讲座,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引导相互交流探讨,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

3.进一步开展实验,引导探索引导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网络设备、电子备课系统和多媒体教师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开辟课题研究阵地,方便教师了解课题进展情况以及进行教育技术的个人研修;引导研究对象制订学习的计划,确立各阶段的目标,加强自身信息素质培养,适应信息化浪潮,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4.定期总结,相互促进定期组织研究对象,研究新的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理论文章,开展交流学习、座谈讨论,使研究对象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

技术路线1、以“讲座——培训——实践——考核”为模式,多种学习方法渗透的培训方式进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2、引进和开发网络应用平台促使教师探讨、沟通、交流,进行行动反思,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以使高教与学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实施步骤研究时间从2014年10月—2016年7月:2014、10——2014、12,设计本课题研究方案,并由总课题组修改、审定。

2015、1——2015、6,前期资料准备及相关理论研究阶段,建构组织体系,选择相关研究人员。

学习有关现代信息技术及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使教师们在理论上对现代信息技术有初步的认识,形成研究计划。

2015、7——2015、12,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按计划实施运行。

逐步深化并调整行动方案。

2016、1——2016、7,总结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