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录一、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 2(一)发展现状 2(二)发展趋势 2(三)发展经验 2二、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2(一)资源潜力 2(二)发展现状 2(三)存在问题 2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义 2四、指导思想和原则 2(一)指导思想 2(二)基本原则 2五、发展目的 2(一)总体目的 2(二)具体发展目的 2六、重点发展领域 2(一)水电 2(二)生物质能 2(三)风电 2(四)太阳能 2(五)其它可再生能源 2(六)农村可再生能源运用 2七、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2(一)投资估算 2(二)环境和社会影响 2(三)效益分析 2八、规划实行保障措施 2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以来, 世界能源消费剧增,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消耗迅速,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社会的可连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目前, 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能源需求将连续增长。
增长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连续发展, 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可再生能源涉及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资源潜力大, 环境污染低, 可永续运用, 是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
上世纪70年代以来, 可连续发展思想逐步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可再生能源开发运用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许多国家将开发运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了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的, 制定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和政策, 可再生能源得到迅速发展。
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 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还很低, 技术进步缓慢, 产业基础薄弱, 不能适应可连续发展的需要。
电力新能源发展论文
电力新能源发展论文1我国的新能源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1.1面对当今国际社会严峻的能源形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把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新能源产业目前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15年所规划的新能源提供的电力、热水和燃气终端能源产品的总量将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并将直接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明显的环境效益。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舒印彪指出:“从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轮以发展新能源为主题的能源革命,是以电力为中心的,电网是推进新能源发展的关键环节。
”并认为,发展新能源,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有机遇更有挑战,技术与经济问题并存。
1.2.1就风电而言,我国规划的风电基地所在地区电网规模偏小,需要依托更高电压等级、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因而由此带来了复杂的电网技术和经济问题。
1.2.2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系统调峰调频问题。
目前,我国平均峰谷差约为30%,部分地区达40%,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大;而系统调峰主要依靠煤电。
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将使得系统调峰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1.2.3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也亟待社会的支持。
以天和家园太阳能试点工程为例,若要收回投资成本,则每千瓦时上网电价应高于3元,远远高于煤电的上网电价;如按现行居民用电价计算,收回投资成本需100年以上。
1.2.4虽然我国光伏产业产品组装能力跻身世界前三,但晶体硅提纯、铸锭切片、逆变控制等核心技术却被国外垄断。
中国的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知识产权掌握度不高,实质上是受制于国外研发企业为其“代工”。
2新能源发展的技术与经济问题产生根源虽然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形势总体上良好,但其事业起步晚、发展快,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标准体系不够健全,与电网及其他电源的发展不够协调。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5.12.26•【文号】国发[2005]44号•【施行日期】2005.12.2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5]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国务院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目录一、序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制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12)极端制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生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才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关于国内外生物质发电产业基本情况的报告
关于国内外生物质发电产业基本情况的报告生物质能源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位居第四位,它也是唯一可循环、可再生的炭源。
生物质能发电是现代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成熟技术,是通过将生物质能直接燃烧或转化为可燃气体后燃烧,产生热量进行发电的技术。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生物质能发电已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发电和供热方式。
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能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我国的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大力发展以农林剩余物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产业前景广阔,发展这个产业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生物质能发电概述生物质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包括植物、动物排泄物,垃圾及有机废水等,是生物质能的载体,是唯一一种可储存和可运输的可再生能源。
从化学的角度上看,生物质的组成是C -H化合物,它与常规的矿物能源如石油、煤等是同类,(煤和石油都是生物质经过长期转换而来的),所以它的特性和利用方式与矿物燃料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充分利用已经发展起来的常规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生物质能,这也是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优势之一。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相当丰富,仅各类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等)的资源量每年即有3.08亿吨标煤,薪柴资源量为1.3亿吨标煤,加上粪便、城市垃圾等,资源总量估计可达6.5亿吨标煤以上。
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人类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而改变能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用现代技术开发利用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对于建立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从环境效益上看,利用生物质可以实现CO2归零的排放,从根本上解决能源消耗带来的温室效应问题。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主要关心的是生物质能对减少CO2排放上的作用,加上发展速生能源作物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不会遗留有害物质或改变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对今后人类的长远发展和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所以国际上很多国家大都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未来源技术来发展,有的国家,像瑞典等欧洲国家把生物质能作为替代核能的首要选择,对生物质能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考试答案(单选题)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考试答案(单选题)一、单选题(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1、IEA预测,2030年,中国每1000人拥有的车辆数将由现在的20辆增加到多少辆?A、80B、100C、120D、140正确答案为:D2、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言的关键点是?A、确保资金技术B、确保有足够的能源C、确保能够盈利D、确保能够节省资源正确答案为:A3、中国在什么时候制定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年对策》?A、1992年B、1994年C、1995年D、1996年E、2000年正确答案为:A4、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什么会议?A、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B、气候变化大会C、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一次会议正确答案为:A5、1994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查批准,我国制定颁发了哪个跨世纪的环境保护法案?A、《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年对策》B、《中国21世纪议程》C、《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D、《应对气侯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正确答案为:B6、何年何月,中国正式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A、2006年6月B、2007年6月C、2008年9月D、2009年12月正确答案为:B7、山东济南实现了多少层楼房的太阳能设备和建筑一体化?A、24B、25C、26D、27正确答案为:A8、江苏的什么大学,建立了一个数字化的节约型生态低碳校园,并通过了教育部的鉴定?A、南京大学B、东南大学C、江南大学D、中国矿业大学正确答案为:C9、联合国政府间气侯变化专门委员会已经发布过几次评估报告?A、二次B、三次C、四次D、五次正确答案为:C10、中国现在的发电效率是多少A、不到30%B、30%C、超过30%正确答案为:C11、发电效率的世界先进水平是多少?A、35%B、40%C、45%D、50%正确答案为:C12、国家能源局说,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争取要达到多少千瓦?A、0.8亿B、1亿C、1.2亿D、1.5亿正确答案为:B13、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到,1979年,太阳能光伏电池每一瓦特价格在25美元以上,但2001年降到了多少美元?A、1B、2C、3D、4正确答案为:C14、2007年,我国的人均碳排放量是多少吨?A、3.50B、4.00C、4.58D、5.00正确答案为:C15、2006年,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跟世界的人均水平相等,但从哪一年开始,我国超过了世界的人均水平?A、2007年B、2008年C、2009年D、2010年正确答案为:A16、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对气候变化将有怎样的影响()A、短期B、中期C、长期D、永久正确答案为:C17、联合国人居中心出版物把()列为受海平面上升威胁的重点地区A、欧洲B、非洲C、大洋洲D、亚洲正确答案为:D1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会存留多少年A、一百年B、二百年C、三百年D、四百年正确答案为:A19、在中国2006年出版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里,我国平均气温升高的数值是多少A、0.3-0.6B、0.4-0.7C、0.5-0.8D、0.6-0.9正确答案为:C20、何年何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有192个国家与会A、1992年6月B、1995年3月C、2009年12月D、2010年11月正确答案为:C5、2007年的联合国开发署“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加拿大在1990年人均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多少吨以上B、16C、18D、20正确答案为:B6、几乎全球主流科学家都判定,全球气候变暖是大概率事件,可能性在多少以上A、80%B、85%C、90%D、95%正确答案为:C7、在我国2006年出版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里,对多少年来中国地表平均气温升高数值作了分析评估A、近一百年B、一百年C、一百五十年D、二百年正确答案为:A8、假定把美国的SUV轿车都换成了低耗油的,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将相当于为多少人供电产生的排放量A、15亿B、16亿D、18亿正确答案为:B9、从在东半球的中国或者西半球的加拿大来看,冰川退缩是很明显的,基本上已往后退了多少米A、200B、250C、300D、350正确答案为:B10、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自产业革命以来不断增加,特别是哪年以后开始急剧增加A、2006B、2007C、2008D、2009正确答案为:B11、人类社会已对地球平均气温升高限值达成共识,数值是多少A、1℃B、2℃C、3℃D、4℃正确答案为:B12、何年何月,我国出版的“气侯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明确提出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A、2005年6月B、2006年6月C、2006年12月D、2007年6月正确答案为:C13、英国的环境经济学家斯特恩于何年发布过一个“报告”,研究了“气侯变化的经济学”A、2005年B、2006年C、2007年D、2008年正确答案为:B14、联合国开发署的报告说,从工业革命开始到2004年,英国、美国这些富国人均排放的二氧化碳约是多少吨A、1000B、1100C、1200D、1300正确答案为:B15、联合国开发署的报告说,从工业革命开始到2004年,中国人均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多少吨A、55B、60C、66D、70正确答案为:C16、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是一条()发展之路,充满生机和光明的前途A、高速B、绿色C、跨跃D、高效正确答案为:B17、工业革命以来排放的二氧化碳中,发达国家排放的约占多少A、50%B、60%C、70%D、80%正确答案为:C18、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人均年碳排放量平均大概在多少吨A、10B、15C、20D、25正确答案为:B19、低碳发展要求经济系统______A、从高碳走向低碳,从低效率走向高效率B、从高碳走向高效率C、从低碳走向低效率D、效率越高越好正确答案为:A20、很多国家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巨资,2008年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也投资了____元到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方面A、四十亿B、四千亿C、四万亿D、五万亿正确答案为:C2、2007年,日本提出《美丽星球50》计划,目标是于____年日本进入低碳社会A、2050B、2040C、2030D、2020正确答案为:A3、2006年,日本发布了《新国家能源战略》,提出到____年能源效率提高30%A、2050B、2040C、2030D、2020正确答案为:C4、日本发布的《新国家能源战略》,提出要将石油供应量要从50%降到多少A、20%B、30%C、40%D、45%正确答案为:C5、日本发布的《新国家能源战略》,提出要将交通能耗对石油的依存度从现在的100%降到多少A、70%B、75%C、80%D、85%正确答案为:C6、什么时候发表的英国“能源安全白皮书”,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A、2000年B、2001年C、2002年D、2003年正确答案为:D7、英国的“能源安全白皮书”说,到2020年,英国能源的进口依存度是多少A、70%B、75%C、80%D、85%正确答案为:C8、英国于何年提出《气侯变化法案》(草案),成为全球第一把减排指标写进法律的国家A、2006年B、2007年C、2008年D、2009年正确答案为:C9、何年何月,英国政府发布了《低碳转型计划》A、2006年7月B、2007年6月C、2008年7月D、2009年7月正确答案为:D10、英国于2008年提出的《气侯变化法案》(草案)规定,以1990年为基准,到2050年,英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要削减多少A、70%B、75%C、80%D、85%正确答案为:C11、英国发布的《低碳转型计划》等文件要求,到哪一年英国40%的电力要来自低碳领域A、2012年B、2015年C、2020年D、2050年正确答案为:C12、2009年英国政府发布的《低碳转型计划》等文件,提出要投资多少英镑用于能源项目A、850亿B、900亿C、950亿D、1000亿正确答案为:D13、英国计划成为世界绿色制造业中心,在哪一年为国内提供120万的绿色产业就业岗位A、2012年B、2015年C、2020年D、2050年正确答案为:C14、日本的《节能法》比我国早了多少年A、近20年B、20年C、21年D、22年正确答案为:A15、日本的文部科学省于何年发布了《建设低碳社会研究开发战略》,逐步朝着低碳社会的目标前进A、2007年B、2008年C、2009年D、2010年正确答案为:C16、英国发布的《低碳转型计划》要求,到2020年,风能、潮汐能在电力中的占比是多少B、31%C、33%D、35%正确答案为:B17、2003年发表的英国“能源安全白皮书”,最早提出了什么新概念A、低碳经济B、气候变化经济学C、碳预算正确答案为:A18、《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消减,比1990年消减A、13%,4%B、15%,6%C、16%,4%D、17%,4%正确答案为:D19、《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提出,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消减多少A、70%B、75%C、80%正确答案为:D20、我国要超前运筹,避免锁定效应,尽早地在生产和消费中摆脱对能源的过渡依赖A、低效B、石化C、地热D、电力正确答案为:B9、哪一个国家率先正式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针对全球变暖的政策法案A、:中国B、:美国C、:英国D、:日本正确答案为:A10、19世纪最主要的能源是什么?A、:天然气B、:石油C、:风能D、:煤正确答案为:D11、中国哪一个省(市)利用太阳能最好B、:上海C、:西藏D、:四川正确答案为:C12、同样发一度电,用天然气可以比用煤少排30%—40%的二氧化碳,用石油可以比用煤少排多少A、:10%B、:15%C、:20%D、:25%正确答案为:C1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经研究了1980—1999年中国的能源消耗情况,发现19年中,中国的能源强度年平均降低了多少A、:4.78%B、:5.00%C、:5.22%D、:5.44%正确答案为:C14、近些年来,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在增加,2008年已接近多少A、:40%B、:45%D、:55%正确答案为:C15、2005年,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是第几名A、:二B、:三C、:四D、:五正确答案为:A16、2015年,国际能源署估计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位居全球的第几名A、:一B、:二C、:三D、:四正确答案为:A17、世界银行报告说,2005年中国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是多少A、:3.5吨左右B、:3.9吨左右C、:4.3吨左右D、:4.7吨左右正确答案为:C18、中国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高,生产一美元的GDP要排放多少的二氧化碳A、:0.5Kg左右B、:0.7Kg左右C、:1Kg左右D、:1.2Kg左右正确答案为:C19、世界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平均值是多少A、:0.2Kg左右B、:0.5Kg左右C、:0.7Kg左右;D、:1Kg左右正确答案为:B20、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经研究了1980-2006年中国的能源消耗情况,发现26年中,中国的能源强度年平均降低了多少A、:3.0%B、:3.4%C、:3.9%D、:4.0%正确答案为:C3、同样发一度电,用天然气可以比用煤少排30%—40%的二氧化碳,用石油可以比用煤少排多少A、:10%B、:15%C、:20%D、:25%正确答案为:C4、世界银行报告说,2005年中国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是多少A、:3.5吨左右B、:3.9吨左右C、:4.3吨左右D、:4.7吨左右正确答案为:C5、中国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高,生产一美元的GDP要排放多少的二氧化碳A、:0.5Kg左右B、:0.7Kg左右C、:1Kg左右D、:1.2Kg左右正确答案为:C6、“十二五”,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降低多少,以实现到2020年达到0.5Kg的控制目标A、:10%—20%B、:20%—30%C、:30%—40%D、:40—45%正确答案为:D7、据国内外的科学家研究,在中国2004年的出口产品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为多少吨,占总量的1/4—1/3A、:9亿B、:11亿C、:12亿D、:13亿正确答案为:B8、美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平均值是多少A、:0.2Kg左右B、:0.5Kg左右C、:0.7Kg左右D、:1Kg左右正确答案为:B9、中国已经探明的人均能源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量的多少A、:43%B、:47%C、:51%D、:55%正确答案为:C10、在中国已经探明的能源资源量中,煤、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值分别是世界人均值的多少A、:65%、11%和7%B、:70%、10%和8%C、:70%、11%和9%;D、:75%、11%和8%正确答案为:C11、国际能源机构说,如果不采取措施,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会从哪一年的50亿吨增加到2030年110亿吨A、:1999B、:2002C、:2005D、:2008正确答案为:C12、据国内外的科学家研究,在中国2004年的出口产品中,有多大比例是由外国享受的,但二氧化碳排放的帐却要算在中国的头上?A、10%—20%B、20%—30%C、30%—40%正确答案为:B13、2007年,我国哪个部门牵头,会同13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应对气侯变化科技专项行动》A、国家科技部B、国家环境保护部C、国家发改委D、国家气象局正确答案为:A14、我国于哪年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A、2005年B、2006年C、2007年D、2008年正确答案为:C15、国际能源机构估计,从现在起到2030年,中国在能源供给的基础产业上,需要投入多少资金?A、2.5万亿美元B、3.0万亿美元C、3.7万亿美元D、4.0万亿美元正确答案为:C16、国际自然基金会和国家发改委联合,选择有110万人口的我国哪个城市,开展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试点?A、厦门B、保定C、烟台D、连云港正确答案为:B17、在配额型交易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EAU交易中,“碳信用”更多地表现出怎么样的特性?A、远期合约B、期货期权合约C、短期合约D、近期合约正确答案为:B其它部分答案网址(无法下载):/view/c8965f09bb68a98271fefa6b.html。
《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
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保障能源安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必须认真贯彻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类型多、区域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友好、可永续利用等特点。
必须把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我省统筹能源保障与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
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早。
“十二五”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显著,产业实力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明显增强,推广应用规模和围显著扩大,成为我省能源行业发展的突出亮点。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编制实施好《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支撑作用。
《规划》涵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和核能等重点领域,阐述了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是我省“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2015年,规划期限2016-2030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目录一、规划基础 (1)(一)资源概况 (1)(二)发展现状 (3)(三)主要特点 (7)二、发展形势 (8)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基本原则 (12)(三)发展目标 (13)四、发展任务 (16)(一)有序推进风电发展 (16)(二)大力推进太阳能利用 (17)(三)因地制宜促进生物质能利用 (20)(四)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 (23)(五)探索发展海洋能产业 (24)(六)科学发展抽水蓄能 (24)(七)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25)五、重点工程 (25)(一)绿色电力供应工程 (26)(二)绿色热力保障工程 (29)(三)绿色燃料补充工程 (30)(四)区域能源转型示工程 (31)(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示工程 (32)(六)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工程 (32)(七)科技创新工程 (33)六、保障措施 (34)(一)加强规划组织协调 (34)(二)建立目标考核评价制度 (34)(三)深化能源领域改革 (35)(四)健全财税金融政策体系 (35)(五)提高电网保障能力 (36)(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37)七、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38)(一)环境效益 (38)(二)社会效益 (39)一、规划基础(一)资源概况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全省陆域面积约1579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64万公顷,林地面积136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64万公顷,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丰富;全省海域面积约1064万公顷,海岸线长3345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二十五发展规划全文(可再生能源发展)
二十五发展规划全文(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前言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影响小、可永续利用的特点,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源资源。
当前,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实现2015年和2020年非化石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1.4%和15%的目标,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培育和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制订《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包括了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阐述了2011年至201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产业布局及保障措施和实施机制,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基础和背景(一)发展基础1、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在《可再生能源法》的推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开展资源评价、组织特许权招标、完善价格政策、推进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建设,培育形成了可再生能源市场和产业体系,可再生能源技术快速进步,产业实力明显提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可再生能源巳步入全面、快速、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水电开发有序推进,装机规模快速增加。
水电是目前技术成熟和最具有经济性的可再生能源,在“十一五”时期保持了稳步快速发展,三峡、拉西瓦、龙滩等大型水电工程陆续建成投产,五年投产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
我国风电政策发展历程
中国的风电政策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以下是风电政策的主要里程碑事件:1. 1990年代初:中国开始意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风能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资源。
在此期间,中国引进了最早的风力发电技术和设备。
2. 2005年: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第一个国家性的风能法规——《可再生能源法》,目的是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风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 2007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
4. 2009年:中国启动了全国风电资源调查项目,以评估和确定风能资源分布情况,为风电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5. 2011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风能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风电项目的电价补贴和金融支持,加强技术支持和示范项目建设等。
6. 2013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风电产业应做到健康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提高风电的并网运行质量。
7. 201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规范风电产业发展,实施分类管理,推动技术进步和装备升级,加强市场准入和运行管理等。
8. 2015年:中国启动了全国风电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项目,并提出到2020年建设200个风电示范区。
9. 2016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2016年修订)》,进一步完善风电的市场准入机制和电价政策。
10. 2017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风电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快风电市场化进程,推动风电装备制造和技术创新,推动风电与其他能源形式的融合发展。
11. 2020年:中国发布了《关于新能源发展的2030年规划》,将风电作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形式之一,并提出了到203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的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情况及其不足分析2400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情况及其不足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自颁发以来,逐渐被运用到我国的各个行业,并已收到不错的效果,但这一法律条款在执行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例如,规划衔接不够、技术难题引导不足、行业监管不到位等等。
文章从该法实施效果入手进行了剖析,并对执行中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然后针对我那天提出应对措施。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情况分析(一)实施总体情况《可再生能源法》所建立的基本法律制度在原则上得到执行,初步达到了立法目的。
该法案第四条所建立的统一目标体系,目前正处于有效执行阶段。
该法案第二章现有条款,如加速资源勘探开发规划,巩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案。
按照法律第三章的规定,颁布了关于开发可再生能源生产的重要准则,建立了有关的技术定义及标准,取得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第4-6章介绍的相关制度安排是分阶段实施的。
显着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成本,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开发利用水平迅速提高。
从而带来经济的发展,精简产业结构和增加就业。
对达到低碳减排等目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调整能源结构,推行经济绿色增长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实施成效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区域、各地区、部门各司其职依法办事,积极实施相关能源政策,法律实施效果显著。
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出台法规制度,可再生能源发展法治化水平得到提升相关政府部门对《可再生能源法》执行非常重视。
按照这项法律公布了上百项有关可再生能源管理的信息、总体目标、规划指南、指标监控等政令及配套政策,制定上网电价的有关内容,明确电价与上网成本的分摊制度,开发可再生能源设备以及其中涉及的相关技术对接标准,为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2.落实相关规划制度,引导可再生能源不断发展该法案第二章对可再生能源研究与开发利用规划做出了规定。
国家有关部门依法对可再生能源资源进行了详细研究,2008年、2014年分别获得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和全国风能评估结果,成了国家级可再生能源资源筛选的基础。
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
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16.02.29•【文号】国能新能〔2016〕54号•【施行日期】2016.0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能源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国能新能〔2016〕54号各省(区、市)、新疆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神华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华润集团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中国广核集团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总要求,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保障实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20%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现就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的重要性。
可再生能源代表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是减排温室气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制定各省(区、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能源发展规划编制及实施,并建立相应监测和评价体系,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有利于在能源规划、建设、运行中统筹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利于确保节能减排、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
国家能源局根据各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状况和能源消费水平,依据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总量目标,制定各省(区、市)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可再生能源比重目标和全社会用电量中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指标,并予公布。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4.03.18•【文号】国能发规划〔2024〕22号•【施行日期】2024.03.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能发规划〔2024〕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各派出机构,中核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投、中国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投、华润集团、中煤集团、中广核: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24年能源工作,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我局研究制定了《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开展工作,并将落实情况于2024年12月底前函告我局(发展规划司)。
国家能源局2024年3月18日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能源工作十分重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着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着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深化能源改革创新,着力提高能源国际合作水平,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006]13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的通知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006]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物价局,中国人民银行,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管理,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更快发展,特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00六年一月五日附件: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包括: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能发电以及海洋能发电等。
第三条依照法律和国务院规定取得行政许可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和电网尚未覆盖地区的可再生能源独立发电项目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规划、政策制定和需国家核准或审批项目的管理。
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前言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为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分为“十一五”和2020年,重点规划了到2010年节能的目标和发展重点,并提出2020年的目标。
规划分五个部分:我国能源利用现状,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节能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
节能专项规划是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中长期节能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节能项目建设的依据。
(说明:规划采用了国家统计局对2000年、2002年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及GDP能耗等相关数字的初步调整数。
)目录一、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二、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三、节能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四、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五、保障措施一、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一)能源消费特点2002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5.14亿吨标准煤,比1990年增加5.27亿吨标准煤,增长53%,年均增长3.6%。
其中,煤炭占66.3%,石油占23.5%,天然气占2.6%,水电、核电占7.6%。
我国能源消费呈以下主要特点:1.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002年,煤炭消费量14.2亿吨,比1990年增长34%,年均增长2.5%。
近70%的原煤没有经过洗选直接燃烧,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二氧化硫排放形成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2.优质能源比重上升,石油安全不容忽视。
2002年,石油、天然气、水电等优质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3.7%,比1990年提高9.9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占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16.6%提高到23.5%,提高6.9个百分点。
“九五”以来交通运输用油呈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营运运输用油,年均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2022年3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在业界热切期待和国内外高度关注下,《规划》出台的靴子终于落地,这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
《规划》对我国氢能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和积极部署,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氢能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作用。
同时,《规划》也提出,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管理规范等方面仍有完善空间。
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氢能产业发展要坚持安全为先 近两年全球多起氢气爆炸事故给氢能安全管理敲响警钟,我国近期也出现氢气转注用软管泄漏导致燃爆事故。
纵观国内外近两年氢安全事件,韩国发生在氢气制取,美国发生在储运,挪威发生在加氢站,中国是加氢站常用设备出了故障,基本涵盖了氢能供应体系。
产业发展初期,如果安全事故频发,将对产业造成严重影响。
《规划》指出,我国要将安全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氢能安全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对制、储、运、加、用等全产业链重大安全风险的预防和管控,提升全过程安全管理水平。
油和气都属于危化品,但由于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和供应的标准规范及监管制度,也就将风险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
二、在技术自主可控前提下开展终端应用和国际合作 目前产业链上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装备制造等尚未实现自主可控,氢能储运容器的基础材料、加氢设备等还较大程度依赖进口,这种情况下要有序拓展终端应用市场。
当前氢能技术攻关力量不够集中,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产业发展联盟、国家级创新平台等机制,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打造攻关联合体,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原始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国产化进程。
同时,要处理好国际合作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努力实现高水平的“双循环”,既要避免闭关锁国“自循环”,也要防止国内市场沦为国外技术迭代的“试验场”。
(2020年7月整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doc
附件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一、起草可再生能源法的背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分类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本草案征求意见稿所称“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现代生物质能(指沼气、乙醇、生物质能发电等)、地热、海洋能、小水电等。
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调整能源结构和保障能源安全的现实要求。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例过高,国内石油供应形势严峻,只有通过加快大中型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才能逐步改善能源结构,减缓能源安全问题。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可满足发电、供气、供热、制取液体燃料等多种用途,可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多种能源。
我国小水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已经是成熟技术,可较大规模地提供能源或替代化石能源,其他可再生能源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因此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弥补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短缺,是我国能源长期发展战略和近期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
从世界范围来看,可再生能源年增长速度超过了30%,在各类能源中增长最为迅速,同时在能源供应构成中的比例也逐年上升。
欧盟大多数国家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其能源供应中的比例将达到10%以上,2050年将达到50%以上,是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替代能源。
第二、保护环境特别是保护大气环境的迫切需要。
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是大气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约90%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来自化石的能源生产和消费。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烟尘等大气污染物造成的酸雨、呼吸道疾病等已经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
到2020年,即使我国实现以能源消费翻一番保证经济翻两番的目标,能源消费总量仍要增加15亿吨标准煤。
如果未能有效调整能源结构,煤炭消费量将增加约10多亿吨标准煤,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压力是十分沉重的。
因此,控制煤炭消费过快增长,提高大中型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是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相关法规、政策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能新能[2011]285号
28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能新能[2011]374号
29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功率预报与电网协调运行实施细则(施行)的通知》
国能新能[2012]12号
30
《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
《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财综[2011]115号
16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建[2012]102号
17
《关于公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财建[2012]344号
环保部:
序号
政策
备注
1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
环发[2008]82号
发改价格[2011]122号
24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1]1594号
25
《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国能新能[2011]210号
26
《国家能源局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
国能新能[2011]226号
财建[2006]460号
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评审办法》
财建[2006]459号
4
《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
财建[2006]702号
5
《财政部关于调整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关税[2008]36号
(通用版)新2020-2020高中地理 第五章 海洋开发 5.3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2【下载】
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读“海洋能的构成图”,完成第1~4题。
1.图中序号①③代表的海洋能分别是( )A.潮汐能和温差能B.海流能和盐差能C.温差能和波浪能D.潮汐能和波浪能2.海洋能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①太阳辐射能②天体引力③地球引力④海-气交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潮汐能区别于其他海洋能的特点是( )①能量来源于日、月的引力②具有规律的日变化③密度小④时空分布均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关于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海洋能的利用技术都已经成熟B.潮汐能的发电技术还没有进入实用阶段C.温差能等的发电技术已很成熟D.海洋能的开发主要用于发电答案:1.B 2.A 3.A 4.D解析:本组题考查了海洋能的构成、特点及形成原因。
第1题,由海洋能构成图可知,①为海流能,②为潮汐能,③为盐差能。
第2题,海洋能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能、天体引力。
第3题,潮汐能区别于其他海洋能的特点:①能量来源不同,②具有规律的日变化。
第4题,海洋能的开发主要用于发电,有些潮汐能和波浪能的发电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但温差能等的发电技术还不够成熟。
5.在温带地区的冬季海域,可以利用的波浪能资源能量最大的原因是( )A.南北温差大,风力大B.天体的引力冬季大于夏季C.冬季耗费的能源多于夏季D.冬季洋流的势力强答案:A解析:波浪能的直接能量来源于风的吹拂,温带地区的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波浪能量最大。
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世界上适合建造大型潮汐站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2)各种海洋能中,潮汐能,站址且周期性强,目前最具开发利用的可能性。
(3)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是电站。
答案:(1)潮差大、封闭性好的海湾、海峡及河口处。
(2)密度相对较大离海岸近(3)法国朗斯二、能力提升全球海洋能的可再生量很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1年出版物的估计数字,五种海洋能理论上可再生的总量为766亿千瓦。
《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
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 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保障能源安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必须认真贯彻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类型多、区域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友好、可永续利用等特点。
必须把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我省统筹能源保障与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
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早。
“十二五”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显著,产业实力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明显增强,推广应用规模和围显著扩大,成为我省能源行业发展的突出亮点。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编制实施好《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支撑作用《规划》涵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和核能等重点领域,阐述了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是我省“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2015年,规划期限2016-2030 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目录~、规划基础 (1)(一)资源概况 (1)(二)发展现状 (3)(三)主要特点 (7)二、发展形势 (9)三、 ....................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3(一)指导思想 (13)(二)基本原则 (13)(三)发展目标 (14)四、 ........................................ 发展任务17(一)有序推进风电发展 (17)(二)大力推进太阳能利用 (18)(三)因地制宜促进生物质能利用 (21)(四)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 (24)(五)探索发展海洋能产业 (25)(六)科学发展抽水蓄能 (26)(七)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26)五、 ........................................ 重点工程27(一)绿色电力供应工程 .. (27)(二)绿色热力保障工程 (32)(三)绿色燃料补充工程 (33)(四)区域能源转型示工程 (34)(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示工程 (36)(六)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工程 (36)(七)科技创新工程 (36)六、保障措施 (38)(一)加强规划组织协调 (38)(二)建立目标考核评价制度 (38)(三)深化能源领域改革 (39)(四)健全财税金融政策体系 (39)(五)提高电网保障能力 (40)(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41)七、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41)(一)环境效益 (42)(二)社会效益 (43)—、规划基础(一)资源概况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全省陆域面积约1579 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64万公顷,林地面积136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64万公顷,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丰富;全省海域面积约1064万公顷,海岸线长3345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时间:2007-09-04目录一、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2(一)发展现状2(二)发展趋势2(三)发展经验2二、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2(一)资源潜力2(二)发展现状2(三)存在问题2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义2四、指导思想和原则2(一)指导思想2(二)基本原则2五、发展目标2(一)总体目标2(二)具体发展目标2六、重点发展领域2(一)水电2(二)生物质能2(三)风电2(四)太阳能2(五)其它可再生能源2 (六)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2 七、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2 (一)投资估算2(二)环境和社会影响2 (三)效益分析2八、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消耗迅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
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制定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可再生能源得到迅速发展。
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还很低,技术进步缓慢,产业基础薄弱,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与消费可再生能源,提高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为了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总结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借鉴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经验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以指导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项目建设。
一、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受石油价格上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许多国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使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促进能源多样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
1、水电水力发电是目前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
到2005年底,全世界水电总装机容量约为8.5亿千瓦。
目前,经济发达国家水能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毕,水电建设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2、生物质能现代生物质能的发展方向是高效清洁利用,将生物质转换为优质能源,包括电力、燃气、液体燃料和固体成型燃料等。
生物质发电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等。
到2005年底,全世界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500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北欧和美国;生物燃料乙醇年产量约3000万吨,主要集中在巴西、美国;生物柴油年产量约200万吨,主要集中在德国。
沼气已是成熟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在欧洲、中国和印度等地已建设了大量沼气工程和分散的户用沼气池。
3、风电风电包括离网运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和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已基本成熟。
近年来,并网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2005年新增风电机组的平均单机容量超过1000千瓦,单机容量4000千瓦的风电机组已投入运行,风电场建设已从陆地向海上发展。
到2005年底,全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已达6000万千瓦,最近5年来平均年增长率达30%。
随着风电的技术进步和应用规模的扩大,风电成本持续下降,经济性与常规能源已十分接近。
4、太阳能太阳能利用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房等热利用方式。
光伏发电最初作为独立的分散电源使用,近年来并网光伏发电的发展速度加快,市场容量已超过独立使用的分散光伏电源。
2005年,全世界光伏电池产量为120万千瓦,累计已安装了600万千瓦。
太阳能热发电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试验运行,基本上可达到商业运行要求,目前总装机容量约为40万千瓦。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成熟,经济性好,可大规模应用,2005年全世界太阳能热水器的总集热面积已达到约1.4亿平方米。
5、地热能地热能利用包括发电和热利用两种方式,技术均比较成熟。
到2005年底,全世界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主要在美国、冰岛、意大利等国家。
地热能热利用包括地热水的直接利用和地源热泵供热、制冷,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近5年来全世界地热能热利用年均增长约13%。
6、海洋能潮汐发电、波浪发电和洋流发电等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形成规模的主要是潮汐发电,全世界潮汐发电总装机容量约30万千瓦。
(二)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将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通过制定新的能源发展战略、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从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看,今后发展较快的可再生能源除水能外,主要是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
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包括发电、制气、供热和生产液体燃料,将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已基本成熟,经济性已接近常规能源,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会保持较快发展。
太阳能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光伏发电和热利用,近期光伏发电的主要市场是发达国家的并网发电和发展中国家偏远地区的独立供电。
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方向是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并以常规能源为补充手段,实现全天候供热,提高太阳能供热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太阳能供暖和制冷的方向发展。
总体来看,最近20多年来,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经济性和市场化程度逐年提高,预计在2010-2020年间,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具有市场竞争力,在2020年以后将会有更快的发展,并逐步成为主导能源。
(三)发展经验多年来,世界各国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是:1、目标引导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1997年,欧盟提出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从1996年的6%提高到2010年的12%,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从1997年的14%提高到2010年的22%。
2007年初,欧盟又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到全部能源消费的2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到全部发电量的30%。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国也制定了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引导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2、政策激励为了确保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实现,许多国家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和政策。
德国、丹麦、法国、西班牙等国采取优惠的固定电价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实行可再生能源强制性市场配额政策,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对可再生能源实行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
3、产业扶持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人才培养、研究开发、产业体系建设,建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支持开展可再生能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服务等工作。
发达国家不仅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和开发活动,而且特别重视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体系已经形成,有力地支持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4、资金支持为了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许多国家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对技术研发、项目建设、产品销售和最终用户提供补贴。
美国2005年的能源法令明确规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年度财政预算资金。
德国对用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提供40%的补贴。
许多国家还采取了产品补贴和用户补助方式扩大可再生能源市场,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可再生能源,有力地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
二、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一)资源潜力根据初步资源评价,我国资源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
1、水能水能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根据2003年全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全国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5.4亿千瓦,年发电量2.47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亿千瓦,年发电量1.75万亿千瓦时。
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约70%在西南地区。
长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红水河、澜沧江、黄河和怒江等大江大河的干流水能资源丰富,总装机容量约占全国经济可开发量的60%,具有集中开发和规模外送的良好条件。
2、生物质能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主要有农作物秸秆、树木枝桠、畜禽粪便、能源作物(植物)、工业有机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等。
全国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约6亿吨,除部分作为造纸原料和畜牧饲料外,大约3亿吨可作为燃料使用,折合约1.5亿吨标准煤。
林木枝桠和林业废弃物年可获得量约9亿吨,大约3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折合约2亿吨标准煤。
甜高粱、小桐子、黄连木、油桐等能源作物(植物)可种植面积达2000多万公顷,可满足年产量约5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需求。
畜禽养殖和工业有机废水理论上可年产沼气约800亿立方米,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1.2亿吨。
目前,我国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亿吨标准煤,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亿吨标准煤。
3、风能根据最新风能资源评价,全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3亿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
主要分布在两大风带:一是“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二是东部沿海陆地、岛屿及近岸海域。
另外,内陆地区还有一些局部风能资源丰富区。
4、太阳能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年日照小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
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山东、辽宁、吉林、云南、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区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大,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
5、地热能据初步勘探,我国地热资源以中低温为主,适用于工业加热、建筑采暖、保健疗养和种植养殖等,资源遍布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