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用止血药(止血药分类)

合集下载

临床常用的七大类止血药

临床常用的七大类止血药

临床经常运用的七大类止血药总结【1 】经常运用止血药物分类一.感化于血管的止血药物二.抗纤维蛋白消融药物三.凝血酶四.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物五.其他1.感化于血管的止血药垂体后叶素运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决裂出血,溃疡,急性胃粘膜毁伤,贲门黏膜扯破.药理:含加压素及催产素,加压素使肠系膜动脉和肝动脉压缩,削减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量,使门脉压下降.(可压缩冠状动脉,冠芥蒂.高血压.心衰及肺芥蒂患者慎用)用法:5~10U参加GS 40 ml iv,再用10~20U参加GS 500 ml ivgtt(10~20滴每分钟)保持72小时.须要时可参加硝酸甘油5~10 mg.去甲肾上腺素运用:局部止血药理:感化于胃肠道黏膜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使其强烈压缩用法:16 mg溶于200 ml冰冻NS,50 ml/次,每2~4h口服一次;或200 ml滴入胃管内,若30 min后出血不止可反复1~3次发展抑素运用: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破药理:选择性直接感化于内脏血管腻滑肌,使其血管压缩,从而削减门静脉血流量,下降门静脉压力;克制胃肠道激素的病理性排泄过多用法:1.上消化道大出血,主如果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开端先静推250 μg,3~5min内),继以250 μg/h静滴,止血后应中断给药48~72 h;2.胰.胆.肠瘘250 μg/h静滴,直至瘘管闭合,闭合后继用1~3d;3.急性胰腺炎:250 μg/h,中断72~120 h;预防胰腺手术并发症中断用5d;对行ERCP检讨者应于术前2~3h就开端运用本品.卡巴克洛/卡洛柳钠运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长所致出血,如ITP.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胃肠出血.鼻出血.咯血.血尿,痔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药理:下降毛细血管脆性,增长毛细血管对毁伤的抵抗力,缩短止血时光用法:5~10 mg bid/tid im;轻微出血10~20 mg q2~4h im酚磺乙胺(止血敏)运用:1.防治手术前后的出血;2.血小板削减性紫癜(TTP.ITP).过敏性紫癜( HSP );3.其他原因出血:包含胃肠道出血药理:下降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压缩,出血时光缩短.加强血小板集合性和粘附性用法:ivgtt:每日4~8 g,分2次2.抗纤维蛋白消融药氨甲环酸药理:竞争性克制纤维蛋白的赖氨酸与纤溶酶联合,克制纤维蛋白凝块裂解,产生止血感化.止血感化强于氨基乙酸6-10倍.用法:po:一次1~1.5 g,一日2~4次;ivgtt:一次0.25~0.5 g,一日0.75~2 g氨甲苯酸(止血芳酸)运用:纤溶亢进引起的出血;链激酶.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过量所致出血药理:同氨甲环酸,止血感化较氨基乙酸强4~5倍用法:po:一次250~500 mg,一日3次;ivgtt:一次100~300 mg,一日不超出600 mg氨基乙酸药理:克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克不及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克制纤维蛋白的消融.用法:4~6 g静滴,15~30 min滴完;每小时1 g保持,一日不超出20 g,可连用3~4日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运用:预防和治疗各类原因出血药理:克制纤溶酶原激活物,促进血小板释放活性物资,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感化用法:ivgtt,600~1200 mg抑肽酶运用:防治各类纤维蛋白过度消融引起的出血和各型胰腺炎药理:广谱蛋白酶克制剂,能克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纤溶酶及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用法:2万U/kg/d分2次溶于GS中,ivgtt3.凝血酶凝血酶药理:凝血机制中的症结酶,直接感化于血液凝固进程中最后一步,促使血浆中的可溶性凝血因子I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用法:消化道止血:用温开水消融成10~100 U/ml溶液口服凝血酶原复合物药理:含凝血因子II.VII.IX.X及少量血浆蛋白;IX介入内源性凝血体系;VII介入外源性凝血进程;用法:ivgtt,1U=1 ml新颖血浆;蛇毒血凝酶运用:需削减流血或止血的各类医疗情形药理:类凝血酶样感化,促进血管决裂部位的血小板集合,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子3,使凝血因子降解临盆纤维蛋白I单体,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使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用法:1~2 KU,po,im,iv4.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维生素K1运用:1.Vit K1缺乏症.低凝血因子II血症及口服抗凝药过量;2.新生儿出血症;3.胆绞痛;4.大剂量用于杀鼠药“二苯茚酮钠”的中毒解救药理:肝脏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X所必须物资用法:止血时ivgtt:10~50 mg,须要时4小时反复;鼠药解救时ivgtt:5 mg/kg体重,反复2~3次,每次距离8~12 h硫酸鱼精蛋白运用:1.打针肝素过量所致出血及其他自觉性出血(如咯血);2.血汗管手术.体外轮回或血液透析进程中运用肝素者,在停止时用本药中和体内残存肝素药理:是一种碱性蛋白,可与强酸性的肝素联合形成无活性的稳固复合物,这种拮抗感化使肝素掉去抗凝活性用法:自觉性出血:一日5~8 mg/kg,分两次,距离6h1.静脉输注肝素者,停输后给25~50 mg;2.体外轮回后中和残存肝素,按本药1.5 mg中和100U肝素盘算;3.皮下打针肝素者,按本药1~1.5 mg中和100U肝素盘算后,赐与初量25~50 mg,稀释成10 mg/ml后,在1~3 min内迟缓静脉打针,余量按估计肝素接收时光,中断打针8~16 h5.凝血因子凝血因子运用:血友病药理:与组织因子联合,激活凝血因子,激发凝血酶原向凝血酶的转换,使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换形成止血栓6.凝血质运用:各类出血.止血用法:7.5~15 mg im,qd or bid7.纤维蛋白原(冻干人纤维蛋白原)运用:先本性纤维蛋白原削减或缺乏症;获得性削减症:包含轻微肝脏毁伤,肝硬化,DIC,产后大出血等药理:在凝血进程中,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酶解变成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稳固因子感化下,形成坚实纤维蛋白,施展止血感化用法:1~2g,ivgtt。

常用止血药物分类

常用止血药物分类

常用止血药物分类、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物、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三、凝血酶四、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物五、其他1 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1 )垂体后叶素应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贲门黏膜撕裂药理:含加压素及催产素,加压素使肠系膜动脉和肝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量,使门脉压降低。

(可收缩冠状动脉,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及肺心病患者慎用)用法:5-10U 加入 GS 40ml iv ,再用 10-20U 加入 GS 500mlivgtt ( 10-20 滴每分钟)维持 72 小时。

必要时可加入硝酸甘油 5-10mg2 )去甲肾上腺素应用:局部止血药理:作用于胃肠道黏膜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使其强烈收缩用法: 16mg 溶于 200ml 冰冻 NS, 50ml/ 次,每 2-4h 口服一次;或 200ml 滴入胃管内,若 30min 后出血不止可重复 1-3 次3 )生长抑素应用: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破药理:选择性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其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胃肠道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用法:1))•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开始先静推250 ⑷(即卩3mg )(3-5min内),继以250卩g/h 静滴,止血后应连续给药48-72h 。

2)).胰、胆、肠痿250卩g/h静滴,直至痿管闭合,闭合后继用1-3d 。

3))..急性胰腺炎:250卩g/h,连续72-120h ;预防胰腺手术并发症连续用5d ;对行ERCP 检查者应于术前 2-3h 就开始使用本品。

4 )卡巴克洛 / 卡洛柳钠应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出血,如 ITP 、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胃肠出血、鼻出血、咯血、血尿,痔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药理: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缩短止血时间用法: 5-10mg bid/tid im ;严重出血 10-20mg q 2-4h im5)酚磺乙胺(止血敏)应用:1.防治手术前后的出血;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ITP )、过敏性紫癜( HSP );3. 其他原因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药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出血时间缩短、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用法: ivgtt :每日 4-8g ,分 2 次 2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6)氨甲环酸应用: 1.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 2. 治疗溶栓过量所致严重出血药理: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的赖氨酸与纤溶酶结合,抑制纤维蛋白凝块裂解,产生止血作用。

5种常用止血药的临床应用

5种常用止血药的临床应用

四、去甲肾上腺素
• 用法用量: • 2 、 小剂量口服治疗溃疡性胃出血,8mg去甲肾上腺 素+氯化钠注射液50ml。或每次口服注射液1-3ml( 1-3mg),1日3次,加入适量冷盐水服下。
四、去甲肾上腺素
• 注意事项: • 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口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证据不足 ,且存在用药安全隐患,属于超说明书用药。 • 各种临床经验推荐的用法用量不尽相同,没有统一标 准,不建议常规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口服治疗上 消化道出血。
5种常用止血药的临床应用
概述
• 酚磺乙胺、垂体后叶素、肾上腺色腙、去甲肾上腺素、 生长抑素都有一定的止血功能,它们有相同的特点,即 均作用于血管,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如内科、外科、妇 产科等。
一、酚磺乙胺
• 作用机理: • 酚磺乙胺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出血 时间缩短。 • 酚磺乙胺可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促使血小板 释放凝血活性物质。
二、垂体后叶素
• 作用机理: • 垂体后叶素含有缩宫素、加压素。 • 加压素可直接兴奋血管平滑肌,使肺小动脉、毛细血 管收缩,减少肺循环血流量,降低肺循环压力,利于 血管破裂处血栓形成而发挥止血作用。
二、垂体后叶素
• 适应症: • 适用于肺、支气管出血(如咯血)、消化道出现(呕 血、便血)。 • 适用于妇产科催产后收缩子宫、止血等。 • 对于腹腔手术后肠道麻痹也有功效。 • 对尿崩症有减少排尿的作用。
二、垂体后叶素
• 注意事项: • 2 、 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咯血,在应用垂体后叶素的 同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1mg+0.9%氯化钠注射液 100ml气道湿化可以加快止血速度并不影响血压、心 率变化。
三、肾上腺色腙
• 作用机理:

止血药的合理应用

止血药的合理应用
总结词
需考虑感染情况
详细描述
止血药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时,需考虑感染的具体情况。在感染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 具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开具止血药以促进止血。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感染本身可 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因此,患者应密切关注感染的症状是否得到控制,以及是否有出
血不止或止血困难的症状出现。
05
止血药的注意事项
创伤出血
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创 伤出血,如刀割伤、跌
打损伤等。
血液系统疾病
对于一些血液系统疾病 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等引起的出血。
妇产科
用于产后出血、子宫肌 瘤出血等。
02
止血药的合理应用
根据出血类型选择止血药
毛细血管出血
动脉出血
对于轻微的毛细血管出血,可以选择 使用局部止血药,如止血粉、止血贴 等。
04
止血药的联合应用
止血药与抗凝药的联合应用
总结词:需谨慎
详细描述:止血药与抗凝药联合应用时,需谨慎观察,防止出现出血不止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创伤或 手术后,医生可能会开具止血药和抗凝药的联合处方,以预防血栓形成和促进止血。此时,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示,按 时服药,并密切关注是否有出血不止或血栓形成的症状。
Hale Waihona Puke 止血药与抗炎药的联合应用总结词:常见
详细描述:止血药与抗炎药联合应用是常见的治疗策略。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增 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同时开具止血药和抗炎药,以协同作用,促进止血 和缓解炎症症状。然而,患者应密切关注任何出血或止血困难的症状,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止血药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感谢观看
定期检查
定期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 、凝血功能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不良反应。

止血药有哪些 止血药分类标准与方法

止血药有哪些 止血药分类标准与方法

止血药有哪些止血药分类标准与方法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不同作用。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止血药有哪些。

一、凉血止血1.大蓟:性凉,味甘、酸。

凉止止血,兼能散瘀消肿。

本品性凉,清热凉血以止血,味苦开泄以消肿散结,为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疡之要药。

2.地榆:性微寒,味酸、苦。

清下焦血热。

解毒敛疮。

为治大小便出血、血痢及崩漏的要药。

亦为治疗烫伤之佳品。

因有酸涩之性,故兼有止泻作用。

3.侧柏叶:性微寒,味苦、涩。

益阴,凉血,止血,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

血证初起不可用此药过早,以免发生留瘀的弊害。

此外,入肺经,又能祛痰止咳。

用于血热妄行,咳血吐血,衄血溺血,便血血崩,肺热咳嗽,咳血、痰稠难出。

4.白茅根:性寒,味甘。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本品味甘而不腻胃,性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津,是常用的清热止血药。

用于血热妄行所导致的出血证及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证。

二、化瘀止血药1.三七:性温,味甘、微苦。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三七既善止血,义善化瘀血。

用于各种瘀血证及出血性疾病,为血瘀出血及瘀血诸痛2.茜草:性微寒,味苦、微酸。

生用能行血活血,消瘀通经;炒炭用可以止血。

本品苦以开泄,性寒清热,专行血分,功能凉血止血;炒用又善化瘀止血。

适用于多种出血,兼有瘀热者更良。

3.蒲黄:性平,味甘,微辛。

生用性滑有活血祛瘀、止血、利尿的作用;炒用性涩,有止血作用。

本品行血止血而无留瘀之弊,且甘平不峻,故可用于多种出血证。

4.五灵脂:性温,味甘。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之功。

因本品甘温气浊,专人肝经血分,尤善止痛,故凡瘀ⅱll内阻所导致的心腹胁肋诸痛,以及疝痛、痛经、经闭、产后腹痛等症,皆有良效。

取其化瘀止血之功,常用于瘀血所导致的崩漏下血、便血等证。

炒炭用也可以止血。

三、收敛止血药1.白及:性微寒,味苦、甘、涩。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并有补肺、收敛的作用。

白及味涩质黏,功专收涩,善于收敛止血,以善止肺胃出血见长。

止血药的临床应用

止血药的临床应用
○ 用于控制大出血或侵入性手术前预防大出血:0.3 ug/kg体重,皮下给药或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100 ml,在15-30分钟内静脉滴注。
○ 不良反应主要为:疲劳、头痛、恶心和胃痛,一过性血压降低,伴有反射性 心动过速及面部潮红、眩晕。有抗利尿作用,治疗时若有对水分摄入进行限 制,则有可能导致水潴溜。
血凝酶和凝血因子制剂
应对措施 避免大剂量应用,注意监测血 常规、尿常规、凝血指标等
控制给药速度 避免大剂量应用 停药后可恢复 避免大剂量应用,注意监测肝 功能 询问病史,做好过敏性休克的 抢救
钩藤
临床常见相互作用
钩藤
谢谢观看
钩藤
产科和产后出血及肺结核咯血、痰中带血、血尿,前列腺肥大出血、上消 化道出血等。对慢性渗血效果较显著。
○ 氨甲苯酸对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血栓栓塞病史者禁用或慎用,此外,用量过 大也可促进血栓形成。
钩藤
三. 氨基己酸:能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 能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产生止血作用。
○ 主要用于纤溶性出血,如脑、肺、子宫等外伤或手术出血。亦可用于肺出 血、肝硬化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
○ 该药物止血作用迅速,静脉注射后1h达高峰,作用维持4-6h。 ○ 不良反应有头痛、恶心、皮疹、低血压等,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钩藤
四.卡巴克络(安络血):本品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 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受损毛细血管端回缩而止血。常用于特发性紫癜、视 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胃肠道出血、鼻衄、咯血、血尿、痔出血、子宫 出血、脑溢血等。
止血药物的分类
一.抗纤溶系统药物: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止血,包括氨基乙酸、氨甲笨酸、氨甲环酸等。 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此类药物能促进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进断裂毛细血管断端的回

止血药合理使用

止血药合理使用
凝血酶原复合物:用于预防和治疗因凝血因子II、VII、IX、
X缺乏导致的出血,如乙型血友病、严重肝病、DIC及手术所致 出血;用于逆转抗凝药诱导的出血;对已产生凝血因子VIII抑制 性抗体的甲型血友病患者,使用本品也有预防和治疗出血的作用

整理课件
28
四、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
• 维生素K1 • 醋酸甲萘氢醌 • 甲萘醌亚硫酸氢钠 • 鱼精蛋白
整理课件
29
维生素K1
• 名称:Vitamin K1
• 适应症:
• 1.Vit K1缺乏症、低凝血因子II血症及口服抗凝药过量 ;
• 2.新生儿出血症;
• 3.胆绞痛;
• 4.大剂量用于杀鼠药“二苯茚酮钠”的中毒解救
• 药理作用:肝脏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X所必需物 质
• 用法:止血时ivgtt:10-50mg,必要时4小时重复;鼠
• 不良反应:较氨基己酸少,可出现腹泻、恶心及呕吐,较少见经 期不适,由于本品可进入脑脊液,注射后可有视物模糊、头痛、 头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肾功能不全时调整剂量,肝功不全时 不必调整
• 用法:po:一次1-1.5g,一日2-4次; ivgtt:一次0.25-0.5g,一日0.75-2g

整理课件
• 注意事项:有血栓形成史者慎用。此外,不要在
使用前应用高分子量的血浆扩充剂,也不要与氨基
己酸混合注射。
用法:ivgtt:每日4-8整g理,课件分2次
16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 氨甲环酸 • 氨甲苯酸 • 氨基乙酸 • 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 • 抑肽酶
整理课件
17
氨甲环酸
• 名称:捷凝;速宁;Tranexamic Acid

止血药物

止血药物

止血药物1,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垂体后叶素、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洛/卡洛柳钠(安络血)、去甲肾上腺素、奥曲肽(善得定)2,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抑肽酶3,促进凝血因子活化的止血药:巴曲酶(立止血)、维生素K1、鱼精蛋白垂体后叶素20U/支有内科止血钳之称,含加压素(抗利尿激素)及催产素,加压素主要使肠系膜动脉和肝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和肝动脉的血流量,从而使门脉压降低,可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的出血。

对其他出血病灶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伤、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等引起的出血也有止血作用。

还可通过减少肺循环血量及肺血管收缩而治疗喀血。

加压素可收缩冠状动脉,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及肺心病患者忌用(有主张同时含服硝酸甘油)。

大喀血时先用5~10U加入GS40mliv.再用10~20U加入GS500mlivgtt.(10~20滴/分钟)维持72小时。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2mg/1ml本品2mg相当于去甲肾上腺素1mg,口服后作用于胃肠道粘膜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使其强烈收缩,有利于胃和十二指肠出血的制止。

口服后在肝脏内迅速破坏,不会引起血压升高和其他不良反应。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以16mg溶于200ml冰冻生理盐水中,50ml/次,每2~4小时一次口服;或200ml滴入胃管内,若30分钟后仍出血不止可重复1 ~3次。

奥曲肽0.1mg/1ml本品为合成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类似物,对多种内分泌器官有抑制作用,抑制胃泌素、胰泌素等胃肠道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从而减少胃酸、胃蛋白酶、胰酶,减少胃肠蠕动,促进创面愈合;本品能选择性地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其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

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次0.1mg iv.随后25ug/h持续静滴24~48h。

酚磺乙胺(止血敏)1g/5ml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其通透性。

止血药医学百科知识点总结

止血药医学百科知识点总结

止血药医学百科知识点总结止血药医学百科知识点总结引言:止血药是一类用于减轻和阻止出血的药物。

无论是创伤性出血、手术过程中出血,还是疾病引起的出血,止血药都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止血药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止血药的使用和作用。

一、止血药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止血药可分为以下几类:1. 血管收缩剂:包括血管收缩药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管收缩药通过收缩血管壁,减少出血点的血液供应,从而实现止血的目的。

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则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降低出血风险。

2.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血液凝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止血药可通过提高特定凝血因子的含量或改善凝血功能,增强止血效果。

3.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调节剂: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身体自身调节止血的重要机制。

通过调节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可以有效减轻出血症状。

二、常见止血药及其作用1. 血管收缩剂类:a. 血管收缩药:如酚妥拉明。

酚妥拉明能收缩血管壁,减少血液流出的量,从而帮助止血。

b.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这些药物可干扰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减少出血风险。

2. 凝血因子类:a. 血小板制剂:如血小板浓缩液。

血小板浓缩液可补充凝血过程中需要的血小板,增加止血效果。

b. 凝血因子浓缩液:如凝血酶原复合物。

这些药物可补充凝血因子的缺失,增强凝血功能。

3.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调节剂:a. 抗纤溶药:如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改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有助于止血。

三、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个体差异:每个人对止血药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止血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止血药可能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采取相应措施。

3.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止血药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

各类止血药特点及临床应用

各类止血药特点及临床应用

各类止血药特点及临床应用临床上止血药品种类繁多,选择合适的止血药,首先要判断出血因素,对症下药。

今天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常用的止血药。

一、出血因素1.血管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2.血小板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3.凝血因子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4.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性疾病二、常用止血药物1、抗纤溶系统类药物(1)氨基己酸通过抑制纤溶系统而起作用。

主要用于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升高所致的出血,如妇产科出血,前列腺、肝、胰、肺等内脏手术后的出血。

术中早期用药或术前用药,可减少手术中渗血,并减少输血量。

用过量时可形成血栓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血栓性血管疾病病史者禁用。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由于本药副作用较大,目前已较少使用。

(2)氨甲苯酸 (止血芳酸)机制同氨基己酸,且作用较氨基己酸强 4-5 倍。

适用于肺、肝、胰、前列腺、甲状腺、肾上腺等手术时的异常出血,妇产科和产后出血及肺结核咯血、痰中带血、血尿,前列腺肥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

对慢性渗血效果较显著。

(3)氨甲环酸 (止血环酸,凝血酸)机制同氨己酸,且作用比氨甲苯酸稍强。

适应症与止血芳酸相似。

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手术时异常出血等。

副作用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反应。

2、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1)酚磺乙胺 (止血敏)本品是通过促进凝血过程而发挥作用。

能够增加血液中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促进凝血物质的释放,以加速凝血。

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出血过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出血。

本品可与其他类型止血药合用。

副作用较少。

(2)卡巴克络 (安络血)为肾上腺素氧化产物肾上腺色素的缩氨脲,常用其水杨酸钠盐(卡巴克洛)或磺酸钠盐(卡络磺钠)本品能促进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进断裂毛细血管断端的回缩,而起到止血作用。

适应症:本品常用于特发性紫癜、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胃肠道出血、鼻衄、咯血、血尿、痔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等。

副作用:本品毒性低,但不宜大量应用,可诱发癫痫及精神紊乱。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功效及常见中药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功效及常见中药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功效及常见中药一、止血药的分类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分为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四类。

二、凉血止血药1.性味功效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分,能止血兼清血热,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

2.配伍本类药物以止血为主要功效,虽有凉血之功,但清热作用并不强,故在治疗血热出血病正时,常需与清热凉血药同用。

若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当配化瘀止血药,或配伍少量的活血化药。

3.使用禁忌本类药物均为寒凉之品,原则上不宜用于虚寒性出血。

又因其寒凉易于凉遏留瘀,故不宜过量久服。

4.常见药物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羊路蹄、土大黄等。

三、化瘀止血药1.性味功效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正。

若随证配伍,也可用于其他各种出血证。

此外,部分药物尚能消肿、止痛,还可用治跌打损伤、心腹瘀阻疼痛、经闭等病证。

2.使用注意事项本类药物具行散之性,对于出血而无瘀者及孕妇宜慎用。

3.常见药物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等。

四、收敛止血药1.性味功效本类药物大多味涩性平,或为炭类,或质黏,故能收敛止血,广泛用于各种出血病证而无瘀滞者。

2.配伍因其性收涩,有留瘀恋邪之弊,故临证多与化瘀止血药或活血化瘀药同用。

3.使用禁忌对于出血有瘀或出血初期邪实者,当慎用之。

4.常见药物白及、仙鹤草、紫珠叶、棕榈炭、血余炭、藕节等。

五、温经止血药1.性味功效本类药物性属温热,善于温里散寒,能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具有温经止血之效。

适用于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病证。

2.配伍应用时,若属脾不统血者,应配益气健脾药;属肝肾亏虚、冲脉不固者,宜配益肾暖宫补摄之品。

3.使用禁忌因其性温热,故血热妄行之出血证不宜使用。

4.常见药物艾叶、炮姜、灶心土等。

临床常用的七大类止血药(精选.)

临床常用的七大类止血药(精选.)

临床常用的七大类止血药总结常用止血药物分类一、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物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三、凝血酶四、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物五、其他1、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垂体后叶素应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贲门黏膜撕裂。

药理:含加压素及催产素,加压素使肠系膜动脉和肝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量,使门脉压降低。

(可收缩冠状动脉,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及肺心病患者慎用)用法:5~10U加入GS 40 ml iv,再用10~20U加入GS 500 ml ivgtt (10~20滴每分钟)维持72小时。

必要时可加入硝酸甘油5~10 mg。

去甲肾上腺素应用:局部止血药理:作用于胃肠道黏膜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使其强烈收缩用法:16 mg溶于200 ml冰冻NS,50 ml/次,每2~4h口服一次;或200 ml滴入胃管内,若30 min后出血不止可重复1~3次生长抑素应用: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破药理:选择性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其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胃肠道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用法:1.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开始先静推250 μg,3~5min 内),继以250 μg/h静滴,止血后应连续给药48~72 h;2.胰、胆、肠瘘250 μg/h静滴,直至瘘管闭合,闭合后继用1~3d;3.急性胰腺炎:250 μg/h,连续72~120 h;预防胰腺手术并发症连续用5d;对行ERCP检查者应于术前2~3h就开始使用本品。

卡巴克洛/卡洛柳钠应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出血,如ITP、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胃肠出血、鼻出血、咯血、血尿,痔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药理: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缩短止血时间用法:5~10 mg bid/tid im;严重出血10~20 mg q2~4h im酚磺乙胺(止血敏)应用:1.防治手术前后的出血;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ITP)、过敏性紫癜(HSP );3.其他原因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药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出血时间缩短、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用法:ivgtt:每日4~8 g,分2次2、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环酸应用:1.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2.治疗溶栓过量所致严重出血药理: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的赖氨酸与纤溶酶结合,抑制纤维蛋白凝块裂解,产生止血作用。

止血药的合理应用

止血药的合理应用

止血药的合理应用前言止血药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和创伤等多种情况中,其作用是控制血管的出血并维持血管通畅,从而保障手术或治疗的安全。

但是,如果不正确地使用止血药,就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止血药物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各种止血药物的类型、药物特征、使用方法、禁忌症、副作用、注意事项等信息,以确保其合理应用,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各种止血药物的类型和药物特征纱布、绷带、敷料等物理止血法物理止血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其中包括纱布、绷带、敷料等物理血管压迫和阻止血流的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安全、方便,而且成本低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和创伤治疗中。

硝酸甘油等局部血管扩张剂局部血管扩张剂可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液的流量,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

硝酸甘油是一种常用的局部血管扩张剂,适用于皮肤和黏膜等部位的浅表血管出血。

但是,硝酸甘油不宜长期使用,因为其会降低血压和心率,引起头晕、甚至晕厥等不良反应。

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促凝剂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等促凝剂具有强烈的止血作用,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止血。

这类药物适用于中小型血管的出血和手术中的出血。

但是,在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速度,过量或过快的使用会导致局部和全身的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出血的风险。

抗纤溶药物抗纤溶药物是抑制纤溶系统的药物,包括氨甲环酸、卡比多巴等。

这类药物适用于大出血和创伤后的出血防治。

但是,抗纤溶药物的使用要十分慎重,因为这些药物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和深静脉血栓等严重不良反应。

血栓溶解剂血栓溶解剂是溶解血栓的药物,如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这类药物适用于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肺栓塞等病情的治疗。

但是,血栓溶解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使用时必须谨慎。

止血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药物的质量在使用止血药物前,必须注意药物的质量。

应当选择质量可靠、经过严格检验的药品,确保其疗效可靠、安全无害。

了解药物的剂量和速度不同的止血药物具有不同的剂量和使用速度要求,应当根据药品说明书和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

止血药物的分类与临床应用

止血药物的分类与临床应用

单体和其多 聚体 , 可被 纤溶 系 统 降解。研究 发 现 , 白
眉蛇毒 中“ 类凝 血酶 ” 在药 理作用 上不 同于其他 种属 来源 的血凝酶 , 先 裂解 纤维 蛋 白原 B肽 , 经过一 段延 滞期后才是纤维蛋 白肽 A的释放 , 失去 了纤维蛋 白肽
管壁 、 血小板 、 凝血 系统 、 抗凝 系统 、 纤维 蛋 白溶解 ( 纤 溶) 系统和血液流变学等结构 与功能 的完整性 以及 相 互 的生理性 调节 和平 衡 , 因此 , 临床 常用 的止 血药 大 体可划为 以下几 类 : ① 促进 凝血 过程 的止血 药 ; ② 抗 纤维蛋 白溶 解药 ; ③缩 血 管药 ; ④其 他 类 。本 文对 常 用止血药物 的作用机制及 使用特 点进行 介绍 , 以期为 临床 医师提供参考 。 1 促进凝血过 程的止 血药 凝 血过程 是一 由多 种凝 血 因子 共 同参与 的复杂
低而 引起 的出血倾 向 。此外 , 还 可用于 因长期应用
效应 , 使血浆 中的可溶性纤 维蛋 白原转 变成不 可溶性 的纤维 蛋 白, 从 而达到稳定的止血。
广谱抗生素导致 的维生素 K缺乏症 。 1 . 4 酚磺 乙胺 ( 止血敏 ) 酚磺 乙胺 能够增加血液 中
血小板 聚集 性和粘 附 性 , 促进 凝 血物 质 的释放 , 加 快
作者单位 : 4 3 0 0 8 1 湖j E 武汉 , 武汉科技 大学附属普仁 医院内科
性, 缩短凝 血时 间 , 产 生止 血作 用 。③ 增 强毛 细血 管 抵抗力 , 降低 毛细 血管 的通 透性 , 减 少 出血 。临 床 上用 于消化 道 出血 、 眼鼻 出血 、 妇科 出血 、 痔 疮 出血 、 外科 出血等 。对 血小 板数量 极 少和严 重 肝功 能不 良

止血药的合理应用

止血药的合理应用

理想的止血药
止血反应限制在损伤局部 保持全身良好的血液循环
背景
人体内生理性止血机制
人体生理性凝血过程是复杂的“瀑布反应”,由多种凝血因子共同 参与,一个因子依赖另一个因子,组成多蛋白催化复合物来完成。基本 效应是机体内α -凝血酶及纤维蛋白生成,覆盖于血小板血栓,使损伤 处血液凝结。
血管受损
1、促进凝血因子合成释放,从而增 强凝血因子活性药物
维生素K、醋酸去氨加压素等,能促进肝脏合成凝 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或提高它们的活性,或能 促进凝血因子从贮存部位释放,因而加速血液凝 固。主要用于手术前后的预防出血和止血。
2、凝血因子制剂
如冻干人凝血因子VII和Ⅷ、及冻干人纤维蛋白原 等。这些制剂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常作为替代和 补充疗法,防治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三、作用于凝固过程的止血药
(一)、促进凝血系统功能的止血药 VK1、VK3、VK4 去氨加压素 重组VII因子、VIII因子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二)、抗纤溶剂 氨甲环(丙)酸、
(三)、促纤维蛋白生成 人纤维蛋白原、凝血酶、蛇毒血凝酶
(一)促进凝血系统功能的止血药
VK1、VK3、VK4 去氨加压素 重组VII因子、VIII因子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出血减少 安络血 垂体后叶素 生长抑素 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于凝固过程
促进凝血系统功能
作用于血小板
VK1、VK3、VK4
血小板活化并凝聚,在破损处机械
去氨加压素
性堵塞
重组VII因子、VIII因子 酚磺乙胺(止血敏)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新凝灵)
抗纤溶剂
氨甲环酸、抑肽酶
促纤维蛋白生成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一、引言止血药是一类具有止血功能的中药,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症状的治疗。

中药止血药可根据其药效特点进行不同的分类,本篇文档将对中药止血药的分类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状,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凉血止血药有槐花、侧柏叶、白茅根等。

这类药物通过清热凉血,使血液冷却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三、化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滞所致的出血症状,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化瘀止血药有三七、茜草、蒲黄等。

这类药物通过活血化瘀,促进血液流通,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四、收敛止血药收敛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内外出血症状,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收敛止血药有白及、仙鹤草、藕节等。

这类药物通过收敛作用,使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五、温经止血药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虚寒性出血症状,具有温经散寒、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温经止血药有艾叶、炮姜等。

这类药物通过温经散寒,使血液温润流动,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六、补虚止血药补虚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虚损性出血症状,具有补虚、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补虚止血药有人参、黄芪、阿胶等。

这类药物通过补充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七、茜草等药材茜草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凉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作用。

茜草中含有茜草素等成分,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缩短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作用。

同时,茜草还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利于瘀血的排出。

通过以上的分类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药止血药的多样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复杂性。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出血症状和病因而选择合适的止血药进行治疗。

同时,需遵循中药配伍原则,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性止血:
栓塞、止血药(生物胶,化学胶等)以及理化止血法 内镜硬化、结扎术、腹腔镜、止血夹
理化止血法:电凝、激光、氩气刀、微波、温热、冷冻等
药物止血法:(后述) 控制性降压
关于药物止血
药物止血是辅助性措施,病因治疗是根本、关键性的。
药物止血对于<3mm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出血有一定的
止血作用。 药物止血不可盲目使用或过分依赖,而忽视规范化操作 和彻底、完善的止血措施。 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合理选择使用
止血药物临床分类
作用于血管壁的止血药物 安络血(卡巴克络)、安度那(卡洛磺钠) 作用于血小板的止血药物 止血敏(酚磺乙胺) 、血小板悬液 作用于凝血机制的止血药物
酶性止血剂。
组成成固过程(瀑布学说)
内源 性 Ⅻ
胶 原
外源 性 凝 血 酶 原 复 合 物 生 成 阶 段
Ⅻa
HMWK
Ⅺ Ⅸ
Ⅺa Ca2+

Ⅶ Ca2 +
组织损伤释放
Ⅸa
Ⅷ Ca2+ 磷脂 Ⅹa
FXA 磷脂


Ⅴa Ca2+磷脂 凝血酶原 凝血酶
术中:视出渗血情况静脉滴壶内加入1—2单位。
术后:每日2—4单位,静注或肌注,连续1—3天。
注射用血凝酶的用法、用量
局部应用 手术创面或出血部位直接使用——根据创面情况,可将纱 布、明胶海绵及棉球等敷料用巴曲亭溶液(巴曲亭2—4单 位用生理盐水10—20毫升溶解)浸润后直接湿敷、压迫 或填塞。 内镜或腔镜下直视使用——可在胃镜、纤支镜、腹腔镜、 关节镜等直视下对出血部位局部喷洒巴曲亭溶液(巴曲亭 2—4单位用生理盐水5—10毫升溶解)。 胃管推注或口服——上消化道出血可将巴曲亭5—10单位 溶于20毫升生理盐水经胃管推注或巴曲亭5—10单位溶于 50毫升生理盐水口服,可每两小时一次。
血管期-血管收缩
细胞期-血小板栓子形成
血浆期-生理性凝血
初期止血 正常止血机理示意图
Ⅱ期止血
血凝酶第一品牌
作用于血管壁的止血药物
通用名:卡巴克络、卡络柳钠(安络血)、卡络磺钠 (安度那)
又称肾上腺色腙,是肾上腺素氧化产物肾上腺色素的缩氨
脲,常用其水杨酸钠盐或磺酸钠盐 药理作用 :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 管的通透性,促进受损毛细血管端回缩而止血。 注意事项:注射时有疼痛感 不可与抗组胺药、四环素合用
*P<0.01
0.19 0.15
*
巴曲亭组
空白对照组
卢海武等.巴曲亭在普通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中华血栓与止血杂志.2003,9(1).
安 全 可 靠
不良反应极为罕见,偶见皮疹、出汗、寒颤、 心动过缓或过速等过敏或过敏样反应。如出现以 上情况,可按一般抗过敏处理方法。
注射用血凝酶的用法、用量
常用方法 每次1—2单位(0.5单位/ 支),静注或肌注,出渗血症状严重时剂 量加倍(2—4单位/次),每日2次。 术前:30分钟肌注1—2单位。 手术开始时:静脉滴壶内加入1—2单位。
与抗纤溶药物合用有血栓形成危险 口服有恶心、胃烧灼感、水溶液见光易变色 不可与6—氨基己酸混合注射,以免产生中毒 本品最好单独注射,不宜与其他药物或碱性药液配伍,以免药物氧化 色而失效。 变
作用于凝血机制的止血药物
通用名:血凝酶
商品名:巴曲亭,立芷雪
从巴西矛头蝮蛇毒液中分离提出而得到的一种高纯度的
矛头蝮蛇巴曲酶
凝血酶生成阶段
纤维蛋白原 ⅩⅢ
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红色血栓达到止血
可溶性纤维蛋白 ⅩⅢa 难溶性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生成阶段 8
凝血酶
巴曲亭仅在血管破损处发挥强效止血作用
局部血管破损,血管内皮 下基底膜、胶原暴露 血小板聚集、粘附
(白色血栓)
凝血
FXA
释放凝血因子Ⅲ
释 放
X
Xa
PF3 Va Ca2+
合理应用止血药
(止血药分类)
现代止血技术
手术操作性止血
遵循原则:微创(Minimally invasive) 损害控制(Damage control) 目 的:止血有效,组织损害减少。 采用结(缝)扎、修复:
手指、气囊、纱垫(条)填塞、止血带或阻断血流 钛钉(夹)压迫、喷涂药物止血
纤维蛋白原
脱A肽
矛头蝮蛇巴曲酶
纤维蛋白Ⅰ多聚体 纤维蛋白Ⅰ单体
脱B肽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Ⅱ单体 可溶性纤维蛋白Ⅱ多聚体
XⅢ
XⅢa
难溶性纤维蛋白丝
速 效
静脉注射:5—10分钟起效,20—30分 钟就达到止血的峰值,两小时后作用 逐渐减弱,24小时作用消失。
肌注或皮下注射:20-30分钟起效,45分 钟达到止血峰值,一直持续到24小时才 开始减效,72小时作用完全消失 。


静注和肌注同时使用, 5—10分钟起效,72小时作用完全消失 , 同时获得了巴曲亭的速效和长效优点。
12
使用方便
巴曲亭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没有配伍禁忌
上消化道出血: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合用 肝硬化并发症引起的出血:与硬化剂、垂体后叶素、奥曲肽合用 呼吸道咯血:垂体后叶素合用 体外循环:不受抗凝物质抑制 前列腺手术:雌激素合用 新生儿颅内出血:维生素K合用
16
巴曲亭能明显缩短腹部 手术切口止血时间
止血时间(S)
#P>0.05 *P<O.O5 *
159.2 118.9 125.6
#
立止血组
巴曲亭组
甘露醇组
朱明炜等.巴曲亭在腹部手术中止血作用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中华外科杂志.2002,40(8).
巴曲亭能明显缩短普外科 手术伤口单位面积出血量
甲状腺等手术单位面积出血量(g/cm2)
血管破损
凝血
反应性血管收缩 胶原、微纤维暴露 胶原暴露 释放因子Ⅲ
生 理 性 止 血 过 程
血小板粘附
释放 ADP TXA2
激活因子Ⅻ 激活内凝系统 凝 血酶 激活外凝系统
进一步血管收缩
PAF IP3
血小板聚集 纤维蛋白 血小板栓子 (白色血栓) 血块形成 (红色血栓) 加固止血
出血减少或停止
初步止血
直接补充凝血因子的药物: 新鲜或库存血、冻干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
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的药物: 血凝酶(巴曲亭或立芷雪),醋酸去氨加压素(弥 凝) 促进凝血因子合成的药物: 维生素K
抗纤溶蛋白溶解的止血药物
6-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氨甲环酸(止血环酸)
外用止血治疗药
纤维蛋白粘胶、凝血酶、云南白药、血凝酶
作用于血小板的止血药物
通用名:酚磺乙胺
又称止血敏、止血定、羟苯磺乙胺 药理作用:能增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增强其聚集性和黏附性,促使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
药物,缩短凝血时间,加速血块收缩。尚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 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血液渗出。静脉注射后1h达到作用高峰,持续4-6h。 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