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血型鉴定及配性

合集下载

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

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

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在血型分类中没有疑难血型,迄今为止在文献中也查不到“疑难血型”的定义,因为“疑难血型”是1种血型难以检定或判定的“现象”,而不是1种型别。

检定1份标本是否属“疑难血型”,除了标本本身的特殊性外,还与实验室的设备、技术人员的水平、经验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1份ABO亚型标本,在基层医院血库可能因为正定型与反定型不一致而分析不出原因被认为是“疑难血型”,但在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该问题可能就易于迎刃而解。

在检定血型时,标本如果受多种因素干扰使结果难以判定,便呈现“疑难血型”现象。

一、干扰ABO血型正确判定的因素(一)生理性因素1.年龄老年人(ABO抗原或ABO抗体减弱),6个月前的婴儿(ABO 抗原或ABO抗体不成熟),可能导致ABO血型误定。

2.ABO亚型包括A(B)型、B(A)型,ABO抗原减弱导致细胞定型(正定型)受干扰,或血清中出现不规则抗体干扰血清定型(反定型)。

3.冷凝集素有些健康人血清中含有冷凝集素,且在<4℃才有活性,不干扰ABO血型检定,如果冷凝集素效价升高,或在室温以上反应,致敏自身红细胞可能干扰ABO正定型,存在于血清可能干扰ABO反定型。

4.“先天性”无ABO抗体近年有“先天性”无ABO抗体的个案报告,原因有待研究。

5.双精子授精红细胞呈嵌合体。

6.个体特异性个别人血清中ABO可溶性血型物质过高,ABO正定型红细胞凝集减弱。

(二)实验技术原因1.标本混淆如采错被检者,红细胞和血清非同一人,记录结果与标本编号不对应。

2.静脉输液处采样ABO抗体被输液稀释,干扰ABO反定型。

3.采样不规范用凝血块洗下红细胞检定血型,其中混有凝集程度不一的红细胞;用血浆做ABO反定型,操作过程中纤维蛋白析出凝集试剂红细胞。

4.试剂质量问题或漏加试剂定型试剂过期失效,未达标准,被污染。

操作中未遵循“先加血清后加细胞”的原则,大批量样本试验时漏加试剂血清或试剂红细胞。

5.实验操作不规范被检红细胞未洗涤,非特异性粘附血浆蛋白,或被检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稀。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
案例二
患者为新生儿,出生后出现黄疸,需要进行换血治疗。在交叉配血过程中,发现与父母血型不符,常 规血型鉴定无法确定。经过特殊血型抗体检测及基因分型等辅助检测,最终确定该患者为Kidd阴性和 Duffy阴性等稀有血型。
疑难配血的案例
案例一
患者为老年男性,因消化道出血需要输血。在交叉配血过程中,发现与常规交叉配血不符,无法进行输血。经过 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筛检抗体,导致交叉配血困难。经过特殊处理和配血尝试,最终成功完成输 血。
技术和设备限制
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一些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可能无法开展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配血工作。这给这些地区的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05
CATALOGUE
相关文献推荐
经典文献推荐
Alpern, R.J., & Mollison, J.G. (1977). Prevalence of ABO blood group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mother
Li, M., Li, Y., Zhang, Q., et al. (2019). Evaluation of a novel blood group genotyping assay us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4(5), 307-314.
法等。
临床考虑
在解决疑难配血问题时,临床医 生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 病情、失血量、输血需求等,以
决定最合适的输血方案。
疑难配血的应用
交叉配血的应用
交叉配血是确认患者与供体血 液是否相容的重要步骤,对于 疑难配血患者,交叉配血的难 度会增大,但仍需尽可能进行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

型的血液。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对常规的血液成敏治疗。
04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的 展望
提高疑难血型鉴定和配血的准确性和效率
开发新型检测系统
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开发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检测系统,用 于准确鉴定疑难血型。
优化现有检测方法
改进和优化现有的血型检测方法,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减少人为误差。
详细描述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 项和标本的处理方法。
血型鉴定
介绍在疑难配血中进行血型鉴定的 方法和注意事项。
交叉配血
阐述交叉配血试验的目的、方法和 注意事项,包括盐水介质交叉配血 和非盐水介质交叉配血。
特殊情况处理
介绍在配血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的 处理方法,如抗体减弱或缺乏、交 叉配血不合等情况。
配血的注意事项
亲子鉴定
03
在亲子鉴定中,血型鉴定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辅助判断
亲子关系。
02
疑难配血
配血的基础知识
血型的分类
介绍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 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配血的目的
阐述输血前需要进行配血试验 的原因和目的。
配血的基本流程
简要介绍配血试验的基本流程 和注意事项。
疑难配血的方法和步骤
标本采集与处理
案例一
患者为Rh阴性血,但在交叉配血时发现存在抗-D抗体,导致无法进行交叉配血。经过进 一步检测,发现患者存在变异型D抗原,常规的Rh血型检测方法无法识别,需要采用特殊 的检测方法才能确认。
案例二
患者为B型血,但经过血型血清学检测发现存在抗-B抗体,导致无法进行交叉配血。经过 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存在B型亚型(B3或Bx),常规的B型血型检测方法无法识别,需 要采用特殊的检测方法才能确认。

混淆血型鉴定及相容性配血处理流程

混淆血型鉴定及相容性配血处理流程

混淆血型鉴定及相容性配血处理流程1. 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混淆血型鉴定及相容性配血的处理流程。

在血液输血过程中,正确鉴定血型及进行相容性配血是至关重要的,而混淆血型则可能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和其他不良后果。

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以防止混淆血型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2. 混淆血型的定义混淆血型是指在血型鉴定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结果,可能是由于样本标记错误、操作失误或其他因素导致的。

混淆血型会导致错误的配血,可能引发输血反应,严重情况下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3. 混淆血型的防范措施为了防止混淆血型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3.1 样本标记与识别在进行血型鉴定前,确保每个样本都正确标记。

每个样本应贴上包含患者姓名、病历号和其他身份信息的标签。

在鉴定过程中,使用一个独立而可靠的系统来识别样本,例如使用条形码或数字化系统。

3.2 操作规范进行血型鉴定时,操作人员应遵循一套严格的操作规范。

这些规范应包括取样的方法、试剂的使用和测量读数的标准化。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评估,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3 样本核对在鉴定血型前,进行样本核对是非常重要的。

至少两名独立的操作人员应分别核对血型样本的标记信息,确保其一致性。

只有在样本核对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血型鉴定和相容性配血。

3.4 技术验证使用可靠且准确的血型鉴定技术是防范混淆血型的关键。

确保使用经过验证的试剂和设备,并定期进行质控和质量评估。

技术验证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混淆血型的风险。

4. 混淆血型处理流程4.1 混淆血型的识别当怀疑发生混淆血型时,应立即采取行动。

常见的混淆血型迹象包括:- 血型鉴定结果与患者历史血型不符- 非正常的血型鉴定结果- 异常的反应或症状出现在输血后4.2 中止输血一旦怀疑混淆血型,必须立即中止输血过程。

确保患者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4.3 混淆血型的追踪对于发生混淆血型的情况,必须追踪并确定出错的原因。

这可能需要对相关样本进行重新鉴定或重新核对,以确定是否存在操作失误或其他问题。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一、正反定型不一致1、重复试验(严格正规操作)。

2、重新取血(以纠正污染或弄错标本造成的不符),溶血标本不能用于合血。

3、洗涤红细胞后进行以下试验(正反定型凝集低于2+的,应首先怀疑是由于亚型或抗原抗体活降低引起。

)1)、用自身血清、红细胞做定型对照,检验自身有无完全抗体。

2)、用O型红细胞做反定型对照,确认是否存在ABO系统以外完全抗体。

3)、用抗A、抗AB、抗A1和抗H进行正定型:①A亚型细胞与抗A、抗AB的凝集强度低于A1细胞,但与抗H的凝集强度高于A1细胞(3+以上);②A亚型(特别是A2中约有1-8%会产生抗A1),与抗A1基本不发生凝集。

③用抗AB(O型血清或血浆)是因为它的抗A效价较高,与弱A和弱B抗原亲和力强。

4)、分别用A1型和A2型红细胞反定型检查血清中有无抗A1存在(A亚型中有部份会产生抗A1,能与A1发生凝集,但不与A2凝集。

)5)、询问病史,判断是否是由于病人抗体缺失或减弱引起反定型错误,可延长反应时间,或用灵敏度更高的血型卡做反定型。

6)、被检红细胞做直抗(观察有无被抗体致敏的情况),若为阳性,应将细胞放散至阴性后再定血型。

4、若还不能确定血型,应增加血型物质的检测(如唾液等)。

二、交叉配血不合(一)主侧端不相合1、血型鉴定不正确,重新鉴定血型。

2、病人血清中存在同种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反应。

3、供血者红细胞上已经包被了抗体,导致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4、病人血清不正常,如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引起缗钱状凝集,血清中存在高分子聚合物的血浆扩容剂引起假阳性。

5、试验系统被污染。

(二)次侧端不相合1、供血者血浆中存在针对病人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2、病人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相合。

3、病人的红细胞已经包被了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抗筛阴性,而次侧不合多由自身抗体引起(此是抗人球配血不合,而聚凝胺配血通过可输血)。

(三)配血不合的主要因素1、血型是否正确。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

疑难配血在临床的应用
紧急输血
在紧急情况下,通过疑难配血快 速找到合适的血液成分,为患者
提供及时的输血治疗。
慢性疾病治疗
对于需要长期输血的患者,疑难 配血有助于选择最佳的血液成分 和输血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
活质量。
稀有血型患者输血
对于稀有血型患者,疑难配血有 助于寻找合适的供血者,确保患
者的输血需求得到满足。
选用高灵敏度试剂
选用高灵敏度试剂可以更 准确地检测抗原和抗体, 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
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应 用,如试管法、微柱凝胶 法等,以提高血型鉴定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疑难血型鉴定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及时报告结果
进行疑难血型鉴定时,必须严格遵守 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名患者因车祸失血过多需要紧急输血,但患者的血型存 在争议,通过疑难血型鉴定最终确定了正确的血型,为患 者及时输血治疗提供了保障。
案例二
一名肾病患者需要进行透析治疗,但患者的血型与透析机 的要求不符,通过疑难配血找到了合适的血液成分和输血 方案,确保了患者的治疗顺利进行。
04
注意观察受血者的反应 ,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 反应。
疑难配血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Hale Waihona Puke 04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程,确保 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对受血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 括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
,以确定是否适合输血。
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检 测,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对输血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 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疑难血型鉴定与配性[1]

疑难血型鉴定与配性[1]

溶血反应:
正定型 病人的红细胞+试剂抗血清 抗A 抗B 抗AB 反定型 病人的血清+试剂红细胞 AC 4+ BC
溶血
OC -
自身
C
-
-

-
溶血反应和凝集反应在血型检定和交叉配血上 的意义相同。在血型鉴定中因有相对应的抗原 抗体而出现溶血反应时,应按血型不合处理, 处理:灭活补体或用EDYA处理
四、未知的抗体反应:
二、未知的抗原反应
正定型 病人的红细胞+试剂抗血清 反定型 病人的血清+试剂红细胞
抗A
抗B
抗AB 4+
AC -
BC 4+
OC -
自身
C
4+
2+
-
未知的抗原反应在正定型中产生的情况范 例,能有以下七种情况所引起:
1、获得性B抗原
获得性B抗原的特性,获得性B只表现 在A型红细胞上,使红细胞的反应像AB型, 而血清中只有抗B 抗体,正定型中反应 的强度,A抗原大于B抗原,自身对照实 验为阴性反应且分泌型人体内有A物质, 但B物质则缺乏。
一、减弱或缺少的抗原反应
促成红细胞抗原表面减弱或减少的情况包括下列 3 种情况: A或B抗原的亚型 疾病状态(如白血病) 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
一个人减弱或缺少抗原的反应范例
正定型 病人的红细胞+试剂抗血清 抗A 抗B 抗AB AC 反定型 病人的血清+试剂红细胞 BC OC 自身C
-
-
1+
-
当红细胞血型似乎是AB型而血清中含有抗 B时,应该考虑是获得性B抗原.只有A型 的红细胞能获得B活性,因此称为获得性B 抗原,鉴别获得性B抗原的方法如下:

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交叉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交叉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交叉配血1、疑难血型鉴定疑难血型就是一种血型难以检定或判定(正反定型不一致)得现象,多由血型抗原减弱形成亚型、疾病原因引起抗体减弱或部分血型系统罕见表型等原因引起。

因此,疑难血型鉴定主要从弱抗原、弱抗体与特殊抗原或抗体检测角度出发,结合血型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患者样本进行检测。

而对于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主要就是对抗体种类与特性进行研究,尤其就是利用吸收/放散试验对同时存在多种同种抗体或自身抗体进行分离鉴定,从而较为准确得分析患者血清抗体得特异性。

在工作中遇到此类情况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与处理:(1)分析可能存在得原因先排除人为操作因素,再通过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得原因,主要包括抗原类影响因素与抗体类影响因素,抗原类影响因素一般包括ABO亚型、血液病、骨髓移植等,抗体类影响因素一般包括不规则抗体、药物抗体、先天抗体缺失、丙种球蛋白过低、冷凝集素等。

(2)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疑难血型鉴定流程见流程图1。

流程图1 疑难血型鉴定流程2014年1月,在工作中发现正反定型结果不符样本一例,经一系列血清学试验确证该患者为P1Pk血型系统得p表型,经分子生物学基因测序,初步推断A4GALT 基因第3外显子得903C>G突变就是患者p表型形成得分子生物学基础,该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与深度撰写论文,先后发表《临床军医杂志》与《中国输血杂志》论文各一篇,并由此逐步展开疑难血型鉴定。

在此之后得工作中,通过阅读文献自修学习,鉴定出Am、Bm、B3等血型亚型,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得疑难血型鉴定思路与流程。

2014年2月与2015年10月,在工作中分别遇到一例反复进行输血治疗得患者,经一系列血清学试验,确证此两例患者均因多次输血治疗而产生多种不规则抗体,该研究成果先后以论文形式发表于《临床军医杂志》。

在后期工作中,通过对解放军174医院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结果进行分析,对厦门地区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得分布特征有了较为清晰得了解,该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得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流程。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

血液管理系统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地区血液库存长期不足,但通过引入先进的血液管理 系统,实现了血液的有效管理和利用,确保了患者的安 全和有效治疗。
案例二
某医院因血液管理不当,导致血液浪费和患者治疗受阻 。引入血液管理系统后,实现了血液的精细管理和利用 ,提高了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案例三
某地区爆发罕见疾病,需要大量特殊血型血液。通过血 液管理系统,快速找到并征集到足够数量的供体,成功 救治了患者。
疑难血型鉴定的挑战与解决方法
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一些疑难血型,如弱 表达型、亚型、变异型等,它们的抗原或 抗体特征不典型,难以准确鉴定。此外, 血液样本的质量、检测设备的精度、检测 方法的灵敏度等也会影响血型鉴定的准确 性。
VS
解决方法
针对这些疑难血型,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 段进行检测,如增加样本量、使用不同的 抗体或抗原试剂、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参考实验室、加 强人员培训和标准化操作流程等方式提高 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案例二
患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但无法找到相容的供体。经过疑难血型鉴定,发现患者血型为Rh 阴性O型,而Rh阳性O型供体数量稀少,难以找到相容的骨髓。
案例三
患者需要进行手术,但术前检查发现其血型与父母不符。经过仔细调查和鉴定,证实患者 存在亲子关系外的血型遗传现象。
疑难配血的案例分享
01
案例一
患者需要进行重大手术,但血库中没有与患者相容的血液。经过疑难
血型鉴定技术的发展趋势
• 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血型鉴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未来,血型鉴定将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例如,基于微流控 技术的自动化血型分析系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能够快速、准确地完 成血型鉴定。此外,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也将被应用于 血型鉴定,以进一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
在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配血中,需要注重实践经 验的积累和总结。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可 以不断提高检测和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 提供更好的输血治疗服务。
05
未来展望
提高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的效率和准确性
01
开发高效、准确的检测试剂和方法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出更为敏感、特异的试剂和方法,提高血型
疑难配血的困难
对于疑难配血,不仅要考虑血型抗原和抗体的匹配,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患者的免疫状 况、血液中未知的抗体等。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的关联
疑难血型鉴定影响输血效果:对于疑难血型患者,如果 血型鉴定不准确,可能导致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或无效 输血。
提高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的准确性
疑难配血需要准确的血型鉴定: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对于疑难配血患者,需要使用准确的血型鉴 定方法和试剂。
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02
自动化和智能化鉴定系统
研究开发自动化、智能化的血型鉴定系统,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工作
效率。
03
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
制定严格的血型鉴定和配血操作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
复性。
借助新技术改进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的方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DNA测序技术、基因分型技术等,对疑难血型进行 更为精准的鉴定,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分辨率。
解决方法
03
04
05
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 于疑难血型,可以采用 多种检测方法,如抗人 球蛋白试验、酶法试验 等,以便相互验证和补 充。
参考其他指标:在血型 鉴定的同时,可以参考 其他指标,如血红蛋白 电泳、基因检测等,以 帮助确定血型。
咨询专家和同行交流: 遇到疑难血型时,可以 咨询专家或同行交流, 寻求帮助和意见。

疑难配血处置管理流程

疑难配血处置管理流程

疑难配血处置管理流程在医疗领域,血液配血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配血处置管理流程对于确保患者血型和Rh血型与输血血液相匹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大致的疑难配血处置管理流程,供参考:1.患者信息收集:医务人员应首先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及相关病史,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手术情况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患者的输血需求和血液配型。

2.血型鉴定:患者的血型通常通过血液检验来确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

须注意考虑患者血型抗体是否存在,以及是否藏血等相关因素。

3.输血需求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医务人员评估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量。

这涉及到对患者的负荷能力、出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等的综合分析。

6.预配血:根据交叉配对测试的结果,医务人员预配血液,确保提供与患者血型和Rh血型相匹配的血液。

7.安全核查:在血液产品交接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进行多项核查,包括患者身份确认、血袋标识核对、过期日期检查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8.输血操作:在配血处置流程的最后,医务人员按照规范操作程序,将血液产品输注到患者体内。

注意事项包括输血速度控制、监测患者反应等。

9.输血反应监测:输血后,医务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处理。

10.输血记录:全程为患者输血的整个过程都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患者信息、输血量、血液产品的标识、输血反应、治疗措施等等。

这有助于追溯和评估患者的输血情况。

11.输血追踪管理:在配血处置管理流程的最后,还需要建立输血追踪管理,包括血液产品的标识和追溯系统,以确保血液的可溯源性和输血质量的管理。

综上所述,疑难配血处置管理流程需要医务人员综合运用临床知识和实验室测试技术,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以提高疑难配血的处置效率和质量。

ABO系统疑难血型鉴定

ABO系统疑难血型鉴定
输血相容性检测
人源抗-A:+抗-H :3+ 唾液检出A、B、H物质 基因检测结果: B(A)
实例分析与点评3: 血清学结论:
B(A) 分泌型
输血建议:输B型
实例分析与点评4:
实例分析与点评4:
简要病史: 刘XX,男,63岁。脑肿瘤。
无输血史,无移植史。
实例分析与点评4:
输血相容性检测
1.微柱凝胶卡血型初检
查看病历资料 参考其他检查
从反定型入手
实验室验证
设计针对性试验验证
由卡式法改为试管法 血清充分释出,红细胞洗涤 准备抗A、抗A1、抗B、抗AB、抗H、ABO细胞 室温反应延长时间,离心观察结果 4度冰箱放置10min离心观察结果 加大血清量和试剂量,混匀离心观察结果 对凝集强度、混合外观、溶血的准确判读
ABO系统疑难血型鉴定
1 ABO系统疑难血型 凝集强度判读 2
3 实验结果不符考虑因素
案例分析与点评 4
5 ABO亚型的血清血特点
1.ABO正定型凝集强度<3+,反定型凝集强度<2+ 2.正定型为O型时,反定型价差>=2+ 3.血型正反不符提示(抗原/抗体增多或减少) 4.与历史血型不符
出现疑难血型时建议用试管法规范操作复查!
抗H: 3+(阴性B和阳性O对照)
唾液检出B、H血型物质
亲和力实验 : 亲和力降低
实例分析与点评2: 血清学结论:
B3亚型
输血建议:输B型
实例分析与点评3:
实例分析与点评3:
简要病史: 彭XX,男,73岁。腰椎椎管狭窄。
无输血史,无移植史。
实例分析与点评3:
输血相容性检测
1.微柱凝胶卡血型初检

疑难血型鉴定疑难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疑难配血

案例2
自免溶贫患者,O型。抗筛(柱凝集)2+~3+,与 若干袋O型红细胞反应 聚凝胺方法:均4+凝集 自身对照:4+ 柱凝集方法:2+~3+ 自身对照:3+
血液选择:凝集最弱
凝集:聚凝胺方法>卡式方法? 聚凝胺增强反应,反应温度冷抗体+温抗体 卡式:温抗体干扰
提示:注意反应体系温度控制
案例3
血型鉴定 抗-A 抗-B 抗-A,B -- -
Ac Bc Oc ---
分析:年龄?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慢淋? MDS其他实验室指标(免疫球蛋白)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2
进一步试验:试管法、吸收放散试验等
免疫球蛋白减少:IgM、IgG均低于正常水平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输血:O型红细胞+血小板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诊断新生儿溶 血症。
患儿贫血,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申请换血。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7
抗-A 抗-B 抗-A,B 4+ 2+ 4+
分析:患者是新生儿,只做正定型。血 型可能是A型,脐带血中有Wharton胶。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7
进一步试验 洗涤患儿红细胞,做血型
心脏病患者,进行换瓣手术。 血型复查符合,抗筛阴性。 交叉配血(柱凝集式)主侧无凝集,次侧1+。 标本洗涤后重复配血,结果同上。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1+)。 分析:次侧凝集在于患者本身,可以发血。
案例4
异常免疫球蛋白增高患者 血型复查无误,抗筛(3个细胞)均2+。 交叉配血:聚凝胺方法1+~±,柱凝集式方法2+。 分析:非特异性凝集。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难血型鉴定及配型在ABO血型系统内,几乎所有缺乏抗原的人体,在其血清内必具有所缺乏抗原的抗体,若在红细胞上具有抗原时,则其血清内必缺乏对应的抗体,但这种规则偶然也有例外,血清中的抗体和细胞上的抗原不互补,正反定型相互不支持,出现血型难以确定。

另外会遇到即使ABO和RH血型相同,但由于患者血清中存在意外抗体或红细胞上致敏有意外抗体及其它原因造成交叉配血不能相合。

在ABO分型实验中,技术上的错误与各种临床情况或疾病,都能造成正反定型之间的矛盾,当预期的正反定型不能产生ABO抗原与抗体的互补结果时,首先需要排除在技术上可能发生的错误,如果细心而反复的实行对照试验产生相同形式的凝集反应,则需要考虑到细胞和血清的变异情况:(一)、实验者技术问题有时造成正反定型不符,并不是红细胞或血清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操作不当造成。

主要原因有:1. 标本或试剂搞错2.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3.标本混乱4.未加试剂5.试剂受到污染6.温度在离心过程中增高7.忽略观察溶血现象8.细胞与血清间比例不适当,未发现弱凝集9.如果使用血清来悬浮细胞,血清中的高浓度血型物质中和了抗体试剂,使其不能再与红细胞抗原发生反应,出现了假的阴性反应 10.在反定型试验时没有加血清,误认为是阴性结果;11 结果判断错误(二)如何解决技术原因造成的正反定型不符为解决ABO血型不一致而开始做深入试验之前,首先要排除技术上可能发生的错误,首先要重复作正反定性试验.使用质量合格的试剂,严格地执行正规的操作,再者则重新抽取标本。

如果先前试验中红细胞悬浮在血清或血浆中,改为用盐水洗涤红细胞后配成悬液,以及细心观察和解释试验结果就可解决许多明显的问题.如果细心而反复的实行对照实验还是与先前一样的结果。

就要根据情况从细胞和血清中寻找原因。

ABO血型定型中由于细胞和血清本身的原因造成正反定型不一致一、减弱或缺少的抗原反应二、未知的抗原反应三、减弱或缺少的抗体反应四、未知的抗体反应 绝大多数A和B型人红细胞用合格的抗-A和抗-B试剂检测都呈3十和4+的凝集强度,血清用合格的试剂红细胞检测绝大部分呈2+至4+的凝集强度。

在A和B型红细胞凝集强度低于2+和1+的人中,有一部分是变异基因所致的亚型红细胞或者是疾病相关的抗原减弱。

血清中的抗A或抗B凝集强度低于2+和1+的人中,是抗体减弱或缺乏。

(1) 这位病人的红细胞分型法与正常的强凝集反应相比,证明是减弱的反应,依据反定型法,应预期病人具有A抗原的活性。

红细胞与抗AB的减弱凝集反应及抗A试剂缺乏凝集反应,都暗示为A型的亚型。

(2) 补充的实验室试验:吸收和放散试验证明红细胞附着有抗A。

病人唾液含有A与H物质。

(3) 讨论:A亚型的问题要比B亚型者多而常见,因为A2或A2B型的人体血清中可能有抗A1抗体。

比A2型为弱的A亚型不多见。

若一位弱亚型病人错误地分型为O型而输予O型血液时,预期应无严重的后果。

但若将一位弱亚型病人错误地分型而输给一位O型的病人时,则能引发严重的输血反应问题。

1.A或B抗原的亚型当A、B及AB型红细胞与试剂抗血清作实验时,预期发生的反应皆为4+的强反应。

正定型减弱的凝集反应,可暗示这可能是A、B亚型。

当减弱的反应在健康供血者检查时,亚型是最可能的解释。

抗AB分型血清能检出某些不与抗A抗B试剂发生反应的A及B型。

2、疾病状态:减弱的A抗原表现也可病人后天的特性,如:A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疾病活动期改变为A2型或A3亚型,在疾病缓解期又恢复到原来A型反应。

抗原性强度的减弱,也能发生于B抗原与H抗原以及其他血型系统的抗原。

3、过量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在患卵巢囊肿,胃癌或胰腺炎、肠道阻塞的稀有情况,能查见多量的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

病人血清中的ABH物质浓度极高,以抑制抗A或抗B试剂的作用,在正定型中,这种情形能产生假阴性,这种情况并非是病人的红细胞抗原发生改变,而是其血清含有过量的病人血清时,则能进行正确的ABO分型试验。

1、获得性B抗原获得性B抗原的特性,获得性B只表现在A型红细胞上,使红细胞的反应像AB型,而血清中只有抗B 抗体,正定型中反应的强度,A抗原大于B抗原,自身对照实验为阴性反应且分泌型人体内有A物质,但B物质则缺乏。

当红细胞血型似乎是AB型而血清中含有抗B时,应该考虑是获得性B抗原.只有A型的红细胞能获得B活性,因此称为获得性B抗原,鉴别获得性B抗原的方法如下:1.观察细胞与抗A及抗B的凝集强度,与抗A的反应要比与抗B的反应强;2.用自身的红细胞检查本人的血清.其血清中的抗B不能凝集自身红细胞中的类B抗原;3.检查唾液是否存在A、B物质,如果病人是分泌型,那么有A物质而无B物质;4. 获得性B抗原在正常PH介质中,红细胞与抗-B血清发生凝集,但在等于和低于PH6的酸性条件下,凝集消失,这是获得性B抗原最主要的血清学特征。

5. 核对病人的诊断。

获得性B抗原的形成与结肠癌、直肠癌,革兰氏阴性细菌变形杆菌的感染有关。

结论:病人为A型,具有获得性B抗原类B抗原具有下例特点1.类B与抗B的反应一般无溶血现象。

类B是获得性的,不符合遗传规律,病情好转,类B就消失,真正B抗原符合遗传规律终生不变。

2.类B与抗B结合疏松,用类B红细胞作吸收放散试验,可放散出大量抗B抗体,类B病人的唾液中不含B血型物质。

3.因类B抗原而错定血型,其血清中天然抗体不合规律,如是AB型血清中应该不含天然抗B抗体。

但A型类B表现似AB型,血清中却含有抗B 抗体,此抗体并不凝集患者本人的红细胞,只要按正规操作,在血型鉴定中很容易发现被检者红细胞所含抗原与血清中所含抗体的矛盾。

在AB型的交叉配血时,如发现主侧凝集,应考虑类B存在,重新鉴定血型并检查唾液中的血型物质,测出被检者真正的血型,最后选择同型人输血。

4.类B与全凝集或多凝集红细胞不同,前者只与抗B反应,在AB型血清中不凝集。

(二)改变的抗原红细胞表面遗传产生的多凝集反应可分为先天性的或为获得性的。

红细胞被大多数正常人类血清所凝集的反应称为多凝集反应。

三种形式的多凝集反应包括:T抗原活化, Tn 抗原活化多凝集性。

所有正常人的血清含有抗T抗体,所以T活化的红细胞都是多凝集的。

T活化的红细胞与血清的反应,是一种混合视野的凝集反应, T活化的红细胞不为脐带血清所凝集,因为脐带血清中缺乏抗T抗体,预备T活化的红细胞,使其吸附血清中的抗T抗体,就能正确定出ABO分型法。

(三)抗体附着的红细胞:有抗体稠密的附着的红细胞,显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可在正定型中产生混合视野或减弱的凝集反应。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症产生药物抗体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 患新生儿溶血病(HDN)婴儿,其红细胞严重地包被IgG抗体分子,时常是与抗D试剂和抗-A、抗-B试剂发生这种自发凝集,在45C进行放散试验,可以从红细胞上解禽掉这些抗体,此后,即可用抗-A、抗-B很容易地检测这些红细胞血型。

含冷抗体IgM自身凝集素的红细胞标本在盐水中也发生凝集,这类冷抗体可能由37℃孵育和37C洗涤被清除掉,也可由DTT等巯基化合物消除掉。

 (还存在遮蔽现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血清中可有温性自身抗体。

能凝集自身和其它各型红细胞,病人的细胞上吸附了这种抗体,在自身或他人血清中,均可出现凝集,因此,其红细胞常被误定为AB,将其血清定型又被误定O型。

由这种抗体造成的血型检查上的困难,可以用递增温度(由22度—37度—45度)的盐水许多红细胞后,在通过检查血型来解决,如此类抗体在配血中只影响影响病人红细胞,而血清内无游离抗体,也可用递增温度盐水洗涤红细胞后再进行配型,如果血清中有游离的抗体存在,表示病情严重,配血就较困难,不得已可选用凝集较弱的血,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反应立即停输。

(四)红细胞的混合性族群:在ABO分型法中的混合视野型视野反应,通常是指示输了一种不同血型的血液,如输O 型血至A型人或A型血或O型血人。

因为输和病人自己血型不同ABO血型的严重性,故在输血前解释混合视野型凝集反应的原因至为重要。

假设一位病人为A型时,而在他(她)的循环内,有些红细胞为B型或,故能招致不幸的结果。

调查此病的病史,可有助于证实混合视野型凝集反应的原因。

若新近输血或母儿出血或骨髓移植的受髓者能予确定排除,应考虑的其他原因为:A3亚型,Tn多凝集反应。

三、减弱的或缺少的抗体反应:抗体的减弱或缺少,是由降低或缺少抗体的产生所致。

在反定型中缺少抗体反应,可有下列四种情况引起:年龄丙球蛋白过低血症丙球蛋白缺乏血症嵌合现象。

(一)年龄:新生儿与幼儿及老年人可显示种属抗体的减弱或缺少。

对新生儿血清常规不做血清分型法,是因他们尚未开始产生抗体所致。

在新生儿或幼儿能检的抗体,都是在母体子宫内被动获得者。

(二)丙球蛋白过低血症:血浆蛋白的丙球蛋白部分减少(丙球蛋白低血症)能导致抗体的减弱或减少。

证明的丙球蛋白过低血症的情况包括: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白血病,免疫缺乏性疾患及骨髓移植后。

(三)丙球蛋白缺乏血症:丙球蛋白缺乏血症(血浆丙球蛋白减少)可为先天性的或为后天性的。

如丙球蛋白缺乏血症、免疫缺乏性疾患、以及物理性(如放散线的暴露)与细胞毒杀剂的作用,都有促成丙球蛋白缺乏血症状态之发生。

四、未知的抗体反应:反定型中所产生的未知的抗体反应是有四种情况引起:缗钱状形成冷型自身抗体未知的ABO种属凝集素未知的同种抗体。

(一)缗钱状形成:如红细胞被悬浮在自己的血浆中,红细胞的缗钱状形成或聚合现象可疑似凝集反应。

能产生缗钱状形成的种种情况包括:血清蛋白浓度异常,球蛋白浓度在疾病中升高(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任何A/G倒置的病人,有血浆扩张剂存在。

新生儿脐带内血内的华通氏胶亦能引起缗钱状形成。

(二)冷型自体抗体: 血清内可能有未知的自体抗体,与反定型中所用的A或B型红细胞抗原起反应。

抗I是血清分型法最常见碰到的自体抗体。

抗I通常凝集所有给血者的红细胞,包括病人自己的及反定型中所用的红细胞。

一般由抗I所引起的凝集反应常比抗A及抗-B所引起者为弱。

脐带血球显示的I抗原量较少,通常不被凝集。

 抗IH抗体。

(三)未知的种属凝集素: 血清内未知的种属凝集素,可在室温与试剂红细胞上的对应抗原起反应。

此种范例包括A2型及A2B型人体能产生“天然发生的”抗-A1抗体,在A2或A2B型人体血清内的抗-A1抗体可与A1型红细胞发生强的凝集反应(四)未知的同种抗体:在一个人的血清内,除了ABO种属凝集素以外,未知的种属抗体可引起反定型的矛盾。

在血清内存在的其他未知抗体,可能与试剂红细胞发生反应。

如在这种情况下普检同种抗体的试验与O型红细胞的反应为阴性,则反定型应反复的与其他A1及B型红血球作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