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60b25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0.png)
3、在标准中,对粉尘容许浓度规定有总粉尘标准和 呼吸性粉尘标准,根据容许浓度的规定应采用总 粉尘浓度测定方法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3
粉尘浓度的测定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三)个体粉尘采样测定方法。 (四)石棉纤维计数浓度测定方法。 (五)粉尘浓度的其他测定方法。
多于10mg。
3.3 样品的处理
3.3.1 记录采样的持续时间、采样流量、采样地点、 样品编号、劳动条件及气象条件等。
3.3.2 滤膜干燥处理:一般不需干燥。湿度>90%; 应放干燥器内2小时称重。再放干燥器内30分钟后 称量。如有水雾时应放干燥器内12小时称重,再 放干燥器内2小时称量。相邻两次质量差不超过 0.01mg,取最小值。
19
空气动力学直径具有下面一些特征:
1、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趋向于沉降在人体呼 吸道内的相同区域。
2、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大气中具有相同的 沉降速度和悬浮时间。
3、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通过旋风器和其它 除尘装置时具有相同的机率。
4、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进入粉尘采样系统 中具有相同的机率。 目前测定空气动力学直径的仪器有空气动力学直径 测定仪(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r APS).
26
1 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原理: 分级预选器 2 器材 2.1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1)检验合格 (2)分离曲线应符合要求 (3)恒定流量 (4)防爆型 (5)采样器的气密性 2.2 采样头 预捕集器:涂硅油的圆形薄片,采集非呼吸性粉尘。 滤膜捕集器:直径40mm的圆形滤膜采集呼吸性粉尘。 2.3 流量计 20L/min 半年校正一次。 明显污染时、及时清洗并校正。
GBZ_192.1_2007_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_192.1_2007_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8ab96931ff00bed5b9f31d88.png)
ICS 13.100C 52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2007年06月18日发布 2007年12月30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T 192.1-2007前言GBZ/T192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本部分是GBZ/T XXX的第1部分,是在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分析仪器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刘占元、陈卫红、陈镜琼、李济超、易桂林、杨静波、梅勇、祁成、彭开良、刘家发、叶丙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5748-85。
G 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与粉尘及噪音的控制制度
![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与粉尘及噪音的控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3327b1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b.png)
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与粉尘及噪音的控制制度一、引言在各类工业生产和作业环境中,粉尘和噪音是常见的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同时提高工作场所的环境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以及粉尘及噪音的控制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一)检测目的通过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检测,了解粉尘的污染程度,评估劳动者接触粉尘的风险,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检测范围涵盖所有可能产生粉尘的工作区域,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原料储存区、成品包装区等。
(三)检测频率根据工作场所的粉尘危害程度和作业特点,确定合理的检测频率。
对于高风险区域,如粉尘产生量大、劳动者接触时间长的岗位,检测频率应适当提高,一般为每季度一次;对于中低风险区域,检测频率可适当降低,如每半年或每年一次。
(四)检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如滤膜称重法、光散射法等。
检测仪器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检测方法和操作规程,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
(六)评价标准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如(GBZ 21-2019),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当检测结果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七)结果报告检测完成后,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检测地点、检测时间、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评价结论以及建议措施等。
检测报告应送达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并向劳动者公布。
(八)档案管理建立粉尘检测档案,将检测报告、原始记录、整改措施等相关资料妥善保存,以备查阅和追溯。
三、粉尘及噪音的控制制度(一)粉尘控制措施1、工程控制(1)优化生产工艺,减少粉尘的产生。
例如,采用封闭式生产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等。
(2)安装有效的通风除尘系统,如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对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和处理。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78e9a9c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8.png)
个人防护措施
01
02
03
04
佩戴口罩
选择N95或更高级别口罩,过 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
佩戴护目镜
保护眼睛免受粉尘刺激和伤害 。
穿戴工作服和手套
减少皮肤与粉尘的接触。
定期更换和清洗
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清洁和有 效性。
集体防护措施
通风设施
安装高效通风设备,降 低空气中粉尘浓度。
粉尘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工作场所粉尘 浓度,及时预警。
06 结论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的测定意义
保障员工健康
符合法规要求
通过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可以了解员工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程度, 从而采取措施降低粉尘暴露,保护员 工的健康。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工作场所的卫生 和安全标准,测定粉尘浓度是符合法 规要求的重要环节,可以避免因违反 法规而带来的法律风险。
详细描述
在矿山粉尘测定中,通常采用采样器收集矿工工作区域的空气中的粉尘,然后通 过称重法、光散射法等方法测定粉尘浓度。测定的主要指标包括总粉尘浓度、呼 吸性粉尘浓度等,以评估粉尘对矿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案例二:工厂粉尘测定
总结词
工厂粉尘测定是确保工厂工人安全和健 康的关键措施,有助于预防职业病和事 故。
OSHA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制定的工 作场所安全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中 粉尘的暴露限制和测定方法。
国内标准
GB/T 15957-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作场所 空气中粉尘测定》,规定了工作场所 空气中粉尘的测定方法和技术要求。
GBZ 2.1-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规定了工作场所中粉尘的卫生限值和 监测要求。
定期清扫和清洁
粉尘测定制度
![粉尘测定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26d152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6.png)
粉尘测定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测定,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生产、制造、加工等工作场所对粉尘浓度进行测定的单位。
三、测定频率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粉尘浓度测定,对于高风险环境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测定频率。
2. 在以下情况下应当及时进行粉尘浓度测定:a、新工作场所投入使用前;b、生产工艺、设备、材料等发生较大变化之后;c、异常情况发生后。
四、测定方法1. 空气中粉尘的浓度主要通过采样和检测的方式进行测定,具体方法可采用悬浮颗粒物分析仪、光学粒度分析仪等设备。
2. 测定时应选取代表性的测定点,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测定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五、测定结果处理1. 测定结果应及时整理记录,详细描述测定时间、地点、方法、仪器型号、测定人员等相关信息。
2. 对于超过安全标准的测定结果,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和消除粉尘的危害。
3. 测定结果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做好后续跟踪处理。
六、责任分工1. 生产单位应组织开展粉尘浓度测定工作,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粉尘浓度测定,监督检查和落实整改措施。
3.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定,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附则1. 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 本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并适时进行修订。
以上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具体事宜请各相关单位严格遵守并落实。
制定单位:XXXX公司日期:XXXX年XX月XX日这是一个关于粉尘测定制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适用范围、测定频率、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处理、责任分工等方面。
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一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工作场所粉尘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的危害,达到维护生产秩序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a7be96d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0.png)
电焊烟尘(总尘) Welding fume(total)
36
23 8 10 48
46
酚醛树酯粉尘(总 Phenolic aldehyde resin
尘)
dust(total)
6 10
谷物粉尘(游离SiO2 Grain dust(free SiO2<10%)(total) 4 8 含量<10%)(总尘)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注意事项】
过氯乙烯纤维滤膜表面呈细绒毛状,不易脆裂,具有明显的 静电性和憎水性,能牢固地吸附粉尘,但不耐高温,易溶于 有机溶剂。已采样滤膜可留作测定粉尘分散度或作为碱熔钼 蓝比色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硅的材料。在55℃以上现场采样测 定粉尘质量浓度时不宜应用,可改为玻璃纤维滤膜。
生产环境中粉尘 的检测
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测定是劳 动卫生监测的
一个重要方面。 包括:粉尘浓度测定; 粉尘分散度测定;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
定。 石棉纤维的测定采用计数法。
粉尘浓度 的测定
粉尘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 含粉尘的质量或数量,我国卫生 标准中,粉尘最高容许浓度有用 质量浓度,以mg/m3表示。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操作步骤】
滤膜准备 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将滤膜放在分析天 平上称量。编号和质量记录在衬纸上。打开滤膜夹,将直径 40mm的滤膜毛面向上平铺于锥形环上,旋紧固定环,务使 滤膜无褶皱或裂隙,放入样品盒。直径75mm的滤膜折叠成 漏斗状,装入滤膜夹。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采样
一.
采样器架设原则同总粉尘采样。
二.
先用一个装有未称量过的滤膜的滤膜夹 装入采 样头拧紧,开动采样器调节至20L/min,然后 将已称量滤膜换入采样头。使采样头入口迎向 含尘气流,若生产中遇有飞溅的泥浆、砂粒对 样品产生污染时,采样头的入口可侧向含尘气 流。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技术规范IFC—2B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技术规范IFC—2B](https://img.taocdn.com/s3/m/a0cafb2add36a32d73758185.png)
作业指导书编号:BSCDC39028—2012 第C版第1次修订题目:工作场所中粉尘检测技术规范第1页共3页IFC—2B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检测技术规范编号:BSCDC39028(1)—2012 1目的能够正确的采样,符合相关采样规范。
2范围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
3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监测方法及采样规范》2006版。
4职责职业卫生科负责调查及监测工作。
根据具体的性质和规模决定调查及采样人。
5工作流程5.1 选点原则粉尘检测采样点应选在接尘作业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
粉尘分布较均匀的呼吸带,有风流量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下风侧或回风侧;在移动的扬尘点,应位于作业人员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5.2 采样仪器和采样方法5.2.1 采样仪器⑴IFC—2B型粉尘采样器。
⑵粉尘采样夹,包括滤膜夹和滤膜盒。
5.2.2 采样方法采样点,将滤膜夹取出,放入粉尘采样夹中,将滤膜的迎向含尘气流(当迎向含尘气流无法避免飞溅的泥浆或沙粒对样品污染时,受尘面可以侧面),以15~30L/min的流量采集空气样品。
粉尘浓度低时,可适当加大流量,但最大不能超过80L/min。
采样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0min。
采样后,将滤膜夹取出,放入滤膜盒内,常温下运输和保存。
5.3 样品的记录和交接样品采集完毕后,采样人员填写样品采集记录表,并要求被采样单位陪同人员签字确认,然后送回单位进行样品登记,填写样品交接单送技管科。
5.4样品采集的质量保证5.4.1保证空气样品采集的质量,根据监测的目的和要求,在现场调查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5.4.2 确定正确采样时机、采样时间、采样次数、采样方法、采样仪器。
5.4.3 每次采样必须同时作空白对照样品。
采样记录必须用专用记录表。
5.4.4 确保采集样品具的代表性、真实性,符合相关职业卫生国家标准的要求。
5.4.5保证采样的每个操作符合采样规范的要求,尽量减少或消除采样误差。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https://img.taocdn.com/s3/m/1f23e1bbec3a87c24028c468.png)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GBZ/T 192.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1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 5748-85同时废止。
本部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刘占元、徐伯洪、吴维皑、陈镜琼、闫慧芳、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原理空气中的总粉尘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由滤膜的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744698ff7f1922791688e881.png)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3: Distribution of particulateGBZ/T 192.3-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192的第3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的。
本部分与GB5748-85相比,修改了标准格式。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5748-85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吴维皑、易桂林、陈卫红、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各类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滤膜溶解涂片法3.1 原理将采集有粉尘的过氯乙烯滤膜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颗粒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测量和计数粉尘的大小及数量,计算不同大小粉尘颗粒的百分比。
粉尘检测制度
![粉尘检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ab7c8c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9.png)
粉尘检测制度
是指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针对粉尘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的一项制度。
粉尘是指固体颗粒在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质,它可由各种原料的加工、生产、排放过程中产生。
粉尘检测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防止粉尘对工人的危害,有效控制粉尘在工作场所的积累和扩散。
通过定期检测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粉尘污染问题,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粉尘检测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确定粉尘检测的频率和方法: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粉尘防护标准,确定检测的时间间隔和具体的检测方法。
2. 粉尘采样和分析:采用空气采样器具进行采样,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测量粉尘的浓度和成分。
3. 粉尘监测记录和报告:对每次检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改进工作环境。
4. 粉尘治理和控制:根据检测的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粉尘的治理和控制,保障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5. 培训和宣传: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于粉尘防护的认识和意识,并定期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员工的粉尘防护意识。
粉尘检测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和工作单位建立完善的粉尘防护体系,减少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最新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 1922-
![最新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 1922-](https://img.taocdn.com/s3/m/1254853bbceb19e8b9f6ba45.png)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 B Z T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 192.2-2007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年06月18日发布 2007年12月30日实施前言GBZ/T 192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2部分,是在GB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附录A《呼吸性矽尘浓度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分析仪器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刘占元、陈卫红、陈镜琼、李济超、易桂林、杨静波、梅勇、祁成、彭开良、刘家发、叶丙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6225-199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简称呼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3 原理空气中粉尘通过采样器上的预分离器,分离出的呼吸性粉尘颗粒采集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的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共205页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共205页](https://img.taocdn.com/s3/m/287e1dfa14791711cd79175d.png)
锻造生产安全与环保通则GB13318-2019 炭素生产安全卫生规范GB15600-2019 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范GB/T16922-2019 水泥工业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JCJ10-97 有色金属冶炼厂收尘设计规范YSJ015-92 铝电解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B/T17397-
1. 必须测定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TWA)。PC-TWA是粉尘浓度的主体性限值, 是评价工作场所、生产环境和劳动者在劳 动过程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
2.使用个体采样器,因为个 体采样是测定TWA比较理想的采 样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价劳动 者实际接触状况。
3.对制定了总粉尘和呼吸 性粉尘的PC-TWA的粉尘,应同 时测定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纤维类粉尘如石棉纤维也可以采用计数测定法。 本次主要介绍粉尘质量浓度的测定。
三、粉尘检测标准的演变过程
随着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接触限值的不断完善 和测定仪器的更新,粉尘浓度测定的标准方法也 随之进行了调整和修订。以往作业场所粉尘测定 标准主要包括:
1. 国家标准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B 5748-85,
2009 扎钢安全规程 AQ2019-2019 炼钢安全规程 AQ2019-2019 选煤安全规程AQ1010-2019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JBJ18-2000
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AQ1051-2019
煤矿井下综合防尘技术规范AQ1020-2019 铅作业安全规程GB13746-2019 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T5817-2009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
粉尘测定目的和意义
1.3 指导初步设计、评价 职业病防护措施的运行和 控制效果有十分重要意义 。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da0c219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2.png)
VS
详细描述
在建筑工地粉尘测定中,需要针对建筑施 工的不同阶段和作业面,选择合适的采样 点,如土方开挖区、建筑材料堆放区等。 测定的主要指标包括粉尘浓度、颗粒物质 量、PM2.5/PM10等,以评估建筑工地 粉尘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
05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测定建议与展望
加强测定设备研发与更新
建立资格认证制度
实施测定人员资格认证,确保其具备从事粉尘测定的资质和能力。
建立奖惩机制
对表现优秀的测定人员进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测定人员进行惩罚 或调岗。
完善测定标准与法规
制定更加严格的测定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粉尘特性和健康风险,制定更加严格的测定标准。
完善相关法规
制定和完善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测定相关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
03
粉尘浓度计算与评估
粉尘浓度计算
采样点选择
根据工作场所的布局和工人的作业方式,选择具 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进行粉尘浓度测定。
采样方法
采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如滤膜称重法、光散射法 等,确保采集到准确的数据。
计算公式
根据选用的采样方法和粉尘特性,采用相应的计 算公式,得出粉尘浓度值。
粉尘浓度评估标准
国家标准
采样时间与频率
01
采样时间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粉尘 浓度变化情况而定,一般应在8小 时内完成。
02
采样频率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粉尘 浓度水平而定,一般应每班次采 样一次。
采样设备与操作
采样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具有可靠的精度和稳定性。
采样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 护,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采样操作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的检测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的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810aca73f61fb7360a4c6556.png)
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测定
1.原理:空气中的总粉尘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由滤膜的增 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
2.仪器 滤膜:过氯乙烯滤膜、醋酸纤维酯滤膜
• 要求具有阻尘效率高、阻力小、质量轻、荷电性和憎水性强 • 空气中粉尘浓度≤50mg/m3 时,用直径37mm或40mm的滤膜;
一、粉尘的分类和危害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 • 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
理化性质有关,与其生物学 时间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
作用及防尘措施等也有密切 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关系。在卫生学上,有意义 • 粉尘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
的粉尘理化性质包括粉尘的 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
化学成分、分散度、溶解度、 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测定
8. 结果计算 m2 - m1
C = ———— × 1000 V0
式中:
C - 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mg/m3) m2- 采样后的滤膜质量数值,单位为毫克(mg) m1- 采样前的滤膜质量数值,单位为毫克(mg) V0- 粉尘的标准空气中总粉尘浓度测定
个采样点 。 皮带长度在10m以下者设1个采样点;10m以上者在皮带头、
尾部各设1个采样点 ; 50m以上者在皮带头、中、尾部各设 1个采样点 ; 200m以上者在皮带头、中、尾部各设1个采样 点,距皮带头、尾部50m 处各增设1个采样点。 采样位置选择在接近操作岗位的呼吸带高度。
三、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
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 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 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
粉尘浓度 检测标准
![粉尘浓度 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83266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4.png)
粉尘浓度检测标准粉尘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粉尘的质量或数量,是衡量空气中粉尘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粉尘浓度的检测对于保障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保护员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粉尘浓度检测标准,对于规范检测行为、保障员工健康至关重要。
一、粉尘浓度检测的意义。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包括灰尘、烟尘、粉末等。
工作场所中如果粉尘浓度过高,容易导致职业性肺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不同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
二、粉尘浓度检测的标准。
1. 确定检测方法。
粉尘浓度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包括颗粒物质量浓度法、颗粒物数量浓度法、光学法等。
在确定检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场所情况、粉尘种类和浓度范围等因素进行选择,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制定检测标准。
针对不同的工作场所和粉尘类型,制定相应的粉尘浓度检测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标准应该包括粉尘浓度的允许范围、检测频率、采样点位、检测方法等内容,以便对粉尘浓度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和评估。
3. 确定评价标准。
在进行粉尘浓度检测后,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应该包括对检测结果的合格与否的判定标准,以及针对不同检测结果所需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应对措施等内容。
这些评价标准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三、粉尘浓度检测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在进行粉尘浓度检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这些仪器和设备应该具有准确度高、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等特点,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在进行粉尘浓度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熟悉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和准确。
3. 做好检测记录和数据分析。
在进行粉尘浓度检测后,需要做好检测记录和数据分析工作。
这些记录和数据可以作为企业粉尘管理的重要依据,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情况下以两种以上粉尘混工合作存场在所空,气称粉尘为检混测合粉尘。
一、粉尘的分类和危害
4. 粉尘颗粒物的分类 粉尘颗粒大小不同,对人的危害不同,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将 粉尘颗粒物分为五类: (1)降尘:一般指粒径大于30μm的可自然沉降的大气固体 颗粒物。其在空气环境条件下,靠重力能够自然沉降。 (2)总悬浮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 径≤100μm的颗粒物,即TSP;总悬浮颗粒物在大气中悬浮时 间长,沉降速度慢,难与彻底自净。
分散度:粉尘的粒度分布百分率。分散度高,小粒径比重 大。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中的硅酸盐及金属氧化物能溶于焦磷 酸,那些不溶于245℃~250℃焦磷酸的二氧化硅(高纯度 时为石英),称为游离二氧化硅 。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
一、粉尘的分类和危害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
一、粉尘的分类和危害
3.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按粉尘的性质、来源,生产性粉尘可分为 (1)无机粉尘
矿物性粉尘:石英、石棉、滑石、煤等 金属性粉尘:铅、锰、铁、锌等及其化合物; 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
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粉尘; 植物性粉尘:棉、麻、谷物、亚麻等; 人工有机粉尘:有机染料、合成树脂、人造有机纤维粉尘等。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
一、粉尘的分类和危害
总粉尘 :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 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的粉尘。
呼吸性粉尘:按呼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 (无纤毛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的粉尘粒子, 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且5μm粉尘粒子的 采样效率为50%。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
一、粉尘的分类和危害
(5)呼吸性颗粒物(RP):是指IP中能透过非纤毛气道 (指肺泡部分)的那部分颗粒物。对健康人群RP上切割粒 径为 12μm,D50=4μm;对于高危人群(儿童、年老体弱 和有心部疾病的人)RP上切割粒径≤7μm,D50=2.5μm。 根据上述特性设计的呼吸性颗粒物采样器,分别称为PM4 采样器和 PM 2.5采样器。因此,对健康成年人的RP称为 PM4,高危人群的RP称为 PM 2.5。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
一、粉尘的分类和危害
5.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 (6)致癌性: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和放射性 物质的粉尘 (7)尘肺:如矽尘、煤尘、硅酸盐尘等。生产性粉尘引起的 职业病中以尘肺为最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尘肺病例约占职业 病患病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 尘肺:是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 织纤维化病变为主的疾病。我国按病因将尘肺分为矽肺、煤 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 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和其它尘肺等13种。
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 劳动者健康的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在 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
一、粉尘的分类和危害
2.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广泛 • 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隧道开凿、筑路等; • 冶金工业中的原材料准备、矿石粉碎、筛分、配料等; • 机械制造工业中原料破碎、配料、清砂等; • 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 • 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处理; • 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 • 包装物品等生产过程, • 宝石首饰加工均可能产生生产性粉尘。
对分别制定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PC-TWA的粉尘,应同时 测定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
一、粉尘的分类和危害
5.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 生产性粉法的种类繁多,理化性状不同,对人体所造成的
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危害可概括为如下几种: (1)全身中毒性:如铅、锰、砷化合物等粉尘; (2)局部刺激性: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等粉尘; (3)变态反应性: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烟等粉尘; (4)光反应性:如沥青粉尘引起光感皮炎; (5)感染性: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附有病原 菌;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
讲述内容
一、粉尘的分类和危害 二、总粉尘浓度测定 三、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 四、粉尘分散度测定 五、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
一、粉尘的分类和危害
1. 生产性粉尘的定义
• 粉尘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浮游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
一、粉尘的分类和危害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 • 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
理化性质有关,与其生物学 间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
作用及防尘措施等也有密切 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关系。在卫生学上,有意义 • 粉尘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
的粉尘理化性质包括粉尘的 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
一、粉尘的分类和危害
(3)可吸入颗粒物(IP):为“空气中≤10μm的颗粒物”。 鼻毛、分泌物和黏膜可以将大多数大于10μm的粉尘过滤掉, 只有小于10μm的颗粒物才随气流进入气管和肺部 (4)胸部颗粒物(TP):是指IP中能穿透咽喉的那部分颗 粒物。TP的上切割粒径为30μm,即没有一个粒径大于30μm 的颗粒物能穿过咽喉部。TP的50%切割粒径 D50=10μm,即 100个粒径10μm的颗粒物,能够有50个颗粒物能穿透咽喉部, 具有上述特性的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器称为PM10采样器,因此 TP又可用PM10表示。
பைடு நூலகம்
化学成分、分散度、溶解度、 用,如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致纤
密度、形状、硬度、荷电性 维化作用;
和爆炸性等。
• 同一种粉尘,它的浓度越高;接
触的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重。
• 粉尘的分散度越高,对人体的危
害越大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
一、粉尘的分类和危害
空气动力学直径:某颗粒物(任何形状和密度)与相对密 度为1的球体在静止或层流空气中若沉降速率相等,则球 体的直径视作该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