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

合集下载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进与变革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进与变革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进与变革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进和变革一直是全球政治舞台上的热门话题。

自从美国成为独立国家以来,其外交政策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基调。

然而,这种基调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经历了不同的变革和演进。

毋庸置疑,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而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这种实力和影响。

二十世纪初,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西半球,即拉美地区。

这是美国在殖民主义日益成为过去式的背景下发展经济和扩张其地缘政治势力的重要表现。

在该时期,美国将半球的事物视为其特殊权益范围,许多拉美国家也将美国视为保护其经济利益、安全和政治利益的重要伙伴。

达成这种半球共同体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拉美地区限制欧洲大国的扩张。

然而,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美国外交政策开始朝着全球范围发展,并逐渐由西半球扩展到全球。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占据着世界领导者的位置,成为全球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并承担起保卫我们这个星球的责任。

美国的对外策略也随之面临着调整与变革。

在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主要是抑制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的扩张。

这个时期,美国扮演着世界领导者的角色,推动着全球和平、稳定和安全。

为此,美国采取了许多根据国家利益制定的外交政策,包括经济援助、军事援助和外交斡旋等方式。

这些政策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收益,也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和平发展。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外交政策也再一次面临着变革和演进。

20世纪末,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外交政策为了满足世界经济、文化和人权等方面的新需求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此时,美国通过与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组织打交道,并使用单边行动和协商逐渐影响了全球范围的议程。

2001年,9/11恐怖袭击的发生进一步深化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变革。

美国开始将其军事、政治和经济能力更加有针对性地用于保卫国家和全球安全,比如通过对恐怖分子和无辜平民的直接军事打击和更广泛的反恐战略等方式。

同时,美国还加强了与北约、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机构的合作,以更有效地应对国际关系的多变和复杂性。

中美文化交流的历史演变

中美文化交流的历史演变

中美文化交流的历史演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多,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趋于频繁和多样化。

这种交流从近代开始,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探讨中美文化交流的历程和演变。

第一阶段:传统文化的碰撞早在17世纪,最早一批来自欧洲的移民带来了西方文化的种子,这标志着中美交流的第一个起点。

这些移民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了碰撞。

例如,最早的文化交流是基督教传教士通过中文翻译和传播耶稣的教义,对中国的影响逐渐扩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化交流逐渐深入到其他领域,如艺术、哲学和科学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美国人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许多美国人开始学习中文、研究中国艺术和哲学,认为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智慧和价值。

第二阶段:多元文化的交融进入20世纪,中美文化交流进入了更为广泛和多元化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国的革命和改革开放。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并主动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这种交流更为平等和互动。

不仅是西方人来到中国学习,中国人也开始走向世界。

中国的艺术、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开始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例如,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和周杰伦的音乐作品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发了西方观众对中国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此外,中美学术交流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大量的中国学者前往美国进行研究和学习,而美国的学术界也对中国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互动不仅促进了两国在学术领域的合作,也推动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第三阶段:数字时代的全面交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中美文化交流进入了数字时代。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中美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文化和艺术产品,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文化和观点。

中国的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在美国用户中越来越受欢迎,同时,美国的脸书、推特等平台也开始在中国发展。

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美国的外交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门罗主义外交:自1823年开始实施的美国外交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不再实行,其具体内容为不干涉任何欧洲国家内政,对欧洲所有内部事务保持完全中立的态度,尽可能地减少对欧洲国家的亚洲和非洲殖民地之间的干涉,但寻找可能的欧洲国家剩余的未开发的殖民地并进行殖民,但坚决地反对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尽可能的拉拢在美洲的其他国家作为盟友。

2.杜鲁门主义:自1947年开始实施的美国外交政策,它的实施基本上标志着美苏两极争霸的正式开始,其主要内容为坚决地支持一切愿意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对抗的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经济上的贷款,军事上的科技和军事基地方面的支援等等。

为了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美国应该主动地、尽可能地干涉欧洲国家内政,让欧洲成为冷战的前线。

3.艾森豪威尔主义:艾森豪威尔主义的目的与杜鲁门主义类似,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但艾森豪威尔主义根据的是1958年的美国国情,当时欧洲的冷战对抗局势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而欧洲成为了冷战的前线之一,艾森豪威尔主义包括尽可能拉拢中东的盟友,在苏联的外交触及到这一真空地区之前掌控这一地区,以便在未来与苏联对抗。

4.和平战略:在1962年左右开始实行的美国外交政策,即和平的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对垒,对垒的方式并不是在军事上进行,而是在经济和科技等多个方面进行。

随着时间的发展,美国渐渐地意识到了冷战不是短期之内可以解决的,而是场长期的战争,因此不断制造紧张感,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会使美国自身利益受损,而和平的军事竞赛反而更能达到收益的最大化。

和平竞赛的外交核心是,与社会主义国家保持一定的外交关系,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但同时与之竞赛。

在此期间要尽可能的拉拢摇摆不定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应尽可能的避免将美国自身卷入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相类似的区域热战之中。

5.尼克松主义:1970年开始实行的美国外交政策,美国不再将冷战作为所有外交政策的唯一核心考虑因素,美国有必要减少过多的干涉他国内政,也应该减少自身承担的资本主义世界之中的国际责任,除非出现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中立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直接武装冲突,否则美国应该尽可能的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与之进行贸易,互利互惠,。

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

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

02
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的内容 与实施
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的内容
1 2 3
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强调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不论其种族、民族、宗教或性别。
推广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
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积极推广文化多样性和跨 文化交流,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 谊。
反对种族歧视和促进平等机会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来反对种族歧视和促进 平等机会,为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
对外政策的调整
美国在这一时期逐渐扩大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并通过文化交流 、教育合作等方式推广多元文化外交政策。
近期阶段:20世纪末至今
全球化和反恐战争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反恐战争的爆发,美国的多元文化外交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
为了增进相互了解和合作,美国将积 极推动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活动, 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发展。
05
结论
研究结论
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的 定义与内涵
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是一种基 于多元文化主义意识形态的外交 政策,它强调尊重和接纳不同文 化、种族、宗教和民族,以实现 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和相互理解。
历史演变
维护国际和平与稳

通过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背景的 人,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有助 于减少国际冲突和文化矛盾,维 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03
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的历史 演变
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移民接纳与同化
这一时期,美国开始接纳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并通过教 育、文化和社交活动等方式促进他们融入美国社会。
研究不足
目前对于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内容和影响方面,而对于政策背 后的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美国外交历史研究论文

美国外交历史研究论文

二战后的美国外交历史研究刘赵喆【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以此为分水岭,可以看出美国的外交逐渐从威尔逊时期的脱离世界,远离战争的闭关理想主义外交理念走向以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为理念的现实主义外交。

本文将从美国的外交文化历史由来、二战后美国的外交联盟建立历程,以及当代的美国与俄罗斯的外交战略博弈几个方面探讨美国的大国现实主义外交思维。

关键词:二战后美国联盟外交外交博弈一、美国外交文化的由来美国的历史是一部殖民民族发展的历史。

美利坚民族文化价值体系是英国清教主义、理想主义和新大陆移民拓植历史相结合的产物。

不同于美洲本土的封闭拉丁文化和玛雅文明,也与英伦贵族“日不落帝国”的殖民扩张性外交有所差异。

它以基督教文明为其道德价值基础,以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为其核心,因其独有的历史而兼具多元、兼容、开放和自由竞争的特性。

而实际上美国人是一个务实主义者,由此发展起来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最为发达,它是典型的美国生活方式的产物。

因此,美国的外交现实主义也拥有着牢固的思想基础。

美国的外交政策,往往带有强烈的“人权观”。

20世纪70年代,卡特总统正式提出了“人权外交”政策。

从此,在全球范围内追求人权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一个重要特征。

即使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对敌对国家使用武力或者经济制裁,美国也依然是在“维护人权,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帜下行事。

美国人权思想直接继承了英国清教和辉格党传统,深受西欧自由文化思潮影响,尤其是启蒙运动。

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向封建专制、宗教专制和旧有的信仰发起了挑战,这时所形成的人权思想对美国人权政策的形成产生直接的痕迹,因为这一时期人权思想家的理论直接被美国人用以制定美国的人权政策。

例如荷兰启蒙学者格劳修斯的“人道主义干预学说”以及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人民主权说”中的进步因素,就帮助美国形成了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权政策,在近现代世界中发挥过先进作用。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ppt课件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ppt课件
21
1997年克林顿连任后,进一步对美国国家安全 战略作出调整:“塑造—反应—准备”为核心 的跨世纪的核心战略方针。塑造:积极参与国 际事务,把军事与外交密切结合起来,塑造有 利于美国的国际环境,在危险或危机出现之前 就采取主动措施来防止或减轻这些威胁。反应: 要提高防止和应付各种局部冲突的军事能力, 特别是要准备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地区战 争。准备:要为难以预测的重大挑战做好各种
• (三)1845-1860,从向西大规模扩张领土到内战 前夕。
• (四)1861-1897,内战开始到美西战争前夕。
8
1796年9月17日,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他 卸任总统一职的《告别词》中,提出了孤 立主义的外交原则,至此传统的孤立思想 上升为政策方针。孤立主义有三个基本特 点: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其 核心是最后一点,即不介入欧洲争端—孤 立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
表现:欧洲:冷战政策,亚洲:热战,非洲、拉美:扶植控制
特点: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全球扩张
原因: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西欧各国
衰落,苏联政治军事实力增长
(2)冷战结束后(90年代以来)——全球战略意图明显
表现:
科索沃战争,出兵阿富汗、北约东扩、 伊拉克战争等等
特点: 单边主义(企图单独主宰世界)
原因: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18
1989年5月12日,乔治·布什总统首次提出了对 苏联 的超越遏制政策。超越遏制政策实际上是遏制 战略 的继续和发展,但其目标要比遏制政策大得多, 即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不放弃军事遏制的同 时,以经济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 意识形态等各种手段,使东欧国家摆脱苏联的 影响,促使苏联消减军事力量,最终使苏联在 国内施行政治民主化和西方式的市场经济。

美国外交文化与传统课件

美国外交文化与传统课件

加强国际合作
01
02
03
贸易与投资
美国将寻求与其他国家建 立更加公平、互利的贸易 关系,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和发展。
科技与创新
美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 科技合作,推动创新发展, 提高全球竞争力。
卫生与公共卫生
美国将与其他国家共同应 对全球卫生挑战,加强公 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全 球疾病防控能力。
推进民主价值观
影响。
国际组织与联盟
美国参与众多国际组织与联盟,这 些组织与联盟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 影响,同时美国外交政策也对其盟 友和伙伴产生影响。
国际法与国际秩序
美国尊重国际法并致力于维护国际 秩序,但在涉及国家利益时,美国 可能采取单边主义行动。
社会文化
价值观传播
美国致力于传播自由、民主、人 权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成为美
美国通过外交手段支持他国的民主化改革,促进 人权和法治,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 经济秩序。
推崇国际法与联合国权威
美国重视国际法和联合国权威,认为国际法是维护国际秩序和解决争端的重要工具。
美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支持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人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 挥更大作用。
重视盟友关系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
重视经济利益
维护美国经济利益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美 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经济安全和繁荣对国家发展 至关重要。
美国通过外交手段保护本国企业的海外利益,促进国际 贸易和投资,确保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强调民主价值观
美国外交政策强调民主价值观,推动全球民主化 进程。美国认为民主制度是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基 础,并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民主原则。
目录
• 美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 • 美国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 •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 • 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 • 美国外交政策的未来展望

美国文化特性与外交行为文化战略研究论文2

美国文化特性与外交行为文化战略研究论文2

美国文化特性与外交行为文化战略研究论文(2)美国文化特性与外交行为文化战略研究论文(二)为外交行为提供力量和信心的基础。

布热津斯基指出,美国“帝国”力量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占优势的组织制度,来自为军事目的而迅速动员巨大的经济和技术资源的能力,来自美国生活方式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很重要的文化上的吸引力,和来自美国的社会和政治精英十足的活力和固有的竞争力。

布热津斯基所说的“文化上的吸引力”无疑为美国的外交行为提供了一种无形的然而又是强大的力量和信心。

约瑟夫·奈把文化的这种作用表述得更为透彻。

他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断言,美国在国际体系中比其他国家具有更强的同化能力。

他把这种力量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同化性力量是一种能力。

同化力的获得是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或者确立某种程度上能体现别国意愿的政治导向的能力。

他认为,一个国家文化的全球普及性和它主宰国际行为规范而建立有利自己的准则与制度的能力,都是它重要的力量来源。

“美国大众文化、高等教育和外交政策中经常体现的民主、个人自由、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流动性、公开性等价值观,都在多方面加强了美国的力量。

”他还引用德国记者约瑟夫·乔菲的话说:“美国文化,无论是粗俗的还是高雅的,都强烈地向外散射,类似于罗马帝国时代,只是更具有新奇性。

罗马和苏联的文化影响仅限于他们的军事疆界。

而美国的软实力遍及一个太阳永远不落的帝国。

”他还认为,美国的文化广为世界所接受,在世界事务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比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要大。

蕴含在产品和交往中的美国大众文化具有广泛的感召力,美国文化的种族开放性和美国民主与人权价值观的政治感召力,使其具有了国际影响力。

(三)为外交行为提供规范。

“信任”作为强有力的社会资本就是外交行为的一种规范。

弗朗西斯·福山在其著作《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一书中强调了社会信任的意义。

他认为,国家的福利及其竞争力受到普遍的文化特性的制约,这是一种社会信任在起作用的表现。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和美国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变动,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

从美国独立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呈现出了以下历史演变特征。

一、孤立主义时期美国独立后的头几十年时间里,美国采取的政策一直是孤立主义政策。

这个时期美国对外关系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与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关系上。

这个时期美国主张自给自足,避免卷入欧洲的战争和政治纷争,这种政策被称为孤立主义政策。

二、全球霸权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了一个全球超级大国,其对外政策由孤立主义转向了霸权主义。

美国迫使欧洲国家依附于自己,并成为全球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的霸权。

在这个时期,美国主张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强调国际间应互相尊重和合作,但美国的国际政策却微不足道。

它主要是在采用军事手段加强了自己的全球影响力,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信仰。

三、经济全球化时期1980年代中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兴起,美国的对外政策开始向经济全球化倾斜。

这个时期美国提倡自由市场和全球化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它主张向市场开放,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以便于更多地开展自由贸易,这支持了一些欧洲国家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约组织。

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进,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是受历史原因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因为美国自身近百年来经济、社会、政治和地缘等方面发生了诸多的变化。

另外,美国在对外政策上也遭遇了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一、中东地区问题中东地区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焦点之一,美国对该地区的利益和关注程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美国不断地对伊朗进行制裁,对叙利亚和其他受冲突影响的国家进行干预,以维护美国的利益。

而这些干预行动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际法,美国反复地力辩着。

二、全球经济问题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开始抬头,美国不免受到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发展也使得美国处于很不舒服的地步。

美国二战后外交政策演变及其影响

美国二战后外交政策演变及其影响

美国二战后外交政策演变及其影响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如何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影响力,成为美国政治家和外交家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这一进程中,美国外交政策不断演变,其影响至今影响着国际政治的格局。

一、马歇尔计划二战结束后,欧洲大陆陷入了一片废墟。

欧洲各国经济遭受极大破坏,战后恢复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为欧洲各国提供财政援助,帮助欧洲国家恢复经济,稳定欧洲地区政治和经济局势。

美国在此次外交行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为欧洲提供了经济支持,还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

马歇尔计划的影响至今仍在延续,它为后来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北约成立冷战的形成,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

北约作为美国在欧洲的组织策略,旨在通过集体安全机制,加强欧洲防务,并防止苏联在欧洲的扩张。

北约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有着极大的影响。

它加强了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并成为美国全球扩张策略的重要一环。

北约与苏联的竞争和冷战之后的持续影响,是美国外交政策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三、中东政策转变在冷战的影响下,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许多转变。

如今,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是围绕着利益和安全展开的。

但是,在冷战期间,美国的中东政策是以反共为主,支持阿拉伯国家抵御苏联的影响。

冷战期间,美国与伊朗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伊朗和美国关系的紧张愈发显著。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的转变,直接影响到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

四、“新自由主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停滞和通货膨胀。

为了重振经济,美国政府掀起了一场“供给侧革命”,并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

整个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就是“新自由主义”政策。

“新自由主义”包括放松管制、降低税收、缩减社会福利、鼓励企业进行自由竞争等政策。

这种政策的影响不仅限于美国国内,还推动了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国际关系论文-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含五篇)

国际关系论文-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含五篇)

国际关系论文-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含五篇)第一篇:国际关系论文-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论述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政治、经济的军事大国。

战后美国历届政府的基本对外战略目标和战略构想,总是以美国为中心,妄图独霸世界。

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依据其自身实力地位的变化,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战后到60年代末期,实行的是进攻性的全球战略。

第二阶段是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期,实行的是收缩和防守战略。

第三阶段是整个80年代,实行的是“以示力求和平”的战略。

第四阶段是进入90年代后的新战略,即实行“世界新秩序”和“三个支柱”。

一、战后到60年代末美国的全球战略这一阶段,美国依仗它在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实施了“四面出击,全球扩张”的基本战略,即采取一切手段,实现美国的霸权地位。

虽然这一基本战略经历了几届政府,具体战略及其实施方法虽有差异。

杜鲁门时期实施了“遏制战略”,艾森豪威尔时期实施了“解放战略”,肯尼迪时期实施了“和平战略”,但遏制苏联,争当全球霸主的基本战略却是贯穿始终的。

二、七十年代美国的全球战略这一阶段,美国的全球战略可以概括为“维持均势,确保霸权”,即在力量不定的情况下,缓和对苏关系,通过维持均势,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

“均势缓和”这一战略经历了尼克松、福特、卡特三届政府。

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随着其经济实力的衰退,其霸业也出现了全面的衰退。

首先,在争夺霸权的斗争中,美苏争霸的格局出现了递转,出现了美守苏攻的局面。

其次,与盟国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美国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盟主,而仅仅是平等伙伴。

再次,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团结起来,开展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也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三、八十年代美国的全球战略美国推行了“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略。

即以实力为后盾,力争恢复美国的军事优势,立足于同苏联的全面对抗,同时不放弃“联系”与对话。

美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

美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

美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大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美国外交政策则是决定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如何行动的根本性因素,对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以及全球秩序的稳定性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美国建国以来的两个世纪中,美国外交政策经历了数次大的变革和调整,这些历史的演变不仅与时间背景、美国内部政治和经济发展相关,也与世界格局、国际局势密不可分。

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主张独立自主,不参与欧洲国家之间的争端,并制定了“中立主义”外交政策。

此后,美国长期秉持孤立主义、避免卷入欧洲战争的原则,但在20世纪初成为世界强国之后,开始逐步推行干预主义外交政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虽然不断宣誓保持中立,但是随着局势的恶化,美国最终还是于1917年正式加入了盟军的行列。

接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主义外交政策。

美式民主、自由市场和价值观被视为全球的“标准”,美国通过军事手段、经济制裁和文化影响力不断推广其衣钵。

然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美国外交政策面临着多重挑战和转型。

一方面,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关系形势复杂多变,各国间的利益和权力分布更加均衡,美国的霸权主义面临挑战。

另一方面,美国国内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分化加剧、种族问题恶化等等,这些问题加剧了美国内部矛盾。

此外,美国还面临着安全、能源、环境和气候问题等全球性挑战,需要跨越领域和国界的合作解决。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外交政策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和趋势。

首先,美国逐渐放弃了单极霸权主义,开始尝试与其他国家协商、合作和协调行动。

这一点体现在一系列多边协议和机制上,比如《巴黎协定》、《伊核协议》等等。

此外,美国也开始逐步转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尝试与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进行对话和合作,同时欧盟、非洲和拉美也成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伙伴。

其次,美国更加注重文化外交,强调软实力的发挥,保护和推广民主、人权、自由市场和全球化等理念。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ppt课件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ppt课件
14
全球扩张时期
• (一)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 • 遏制与威慑 • 尼克松的“缓和”政策 • 里根的“重振国威” • (二)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 • “走出遏制”战略 • 布什的“世界新秩序” • 克林顿政府“扩展战略” • 小布什政府的新保守主义
15
(1)冷战时期(90年代以前) ——重点在欧洲
9
门罗主义
• 1823年门罗宣言:“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争夺殖民地”原 则、“不干涉”原则和“美洲体系”原则
10
海外扩张时期
• 1898-1918,美西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 1919-1933,一战结束到经济大危机 • 1933-1945,新政到二战结束
11
在海外扩张时期,美国外交指导思想是门户开 放政策,它是1899年和1900年由美国国务卿海 约翰首先提出的一种针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后 来则成为海外扩张时期美国外交的指南,它反 映了美国国立上升、但实力又不敌英法等列强 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打着机会均等、利益均 沾的旗号,力求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扩大美国的 海外利益,同其他列强争夺海外市场。
3
威尔逊主义者(传教士)认为:美国 负有向世界传播美国民主和社会价值 观、创造接纳法制的和平国际社会的 道德义务和重要国家利益
4
杰斐逊主义者(律师)认为:美国外交政策应当 少关心向外传播民主,多关心国内的安全。
5
杰克逊主义者(战士)认为:美国政府在外交和 国内政策方面最重要的目标应该是美国人民的物 质安全和经济富足。被称为人民主义学派。
16
七十年代初,尼克松政府为摆脱越南战阵泥潭, 面对资本主义阵营的离心力加大,苏联总体实力 的超赶,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上升,美国 调整对外战略,全球局势开始走向缓和。

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和海外扩展的历史演进

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和海外扩展的历史演进

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和海外扩展的历史演进作为一个国际大国,美国的文化历史十分悠久,也十分复杂多样化。

美国文化的多元性不仅来自于国内多元化的人口和文化,还源于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推广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和海外扩展的历史演进。

美国文化的多元性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从建国之初就吸引了大量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同时,美国的人口也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扩大。

多年来,美国人口构成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不同文化之间也相互融合、相互学习,形成了美国多元文化的面貌。

首先,美国的多元性在音乐文化方面得以彰显。

美国音乐文化吸纳了欧洲、非洲、南美洲、加勒比等地的音乐元素,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如摇滚、蓝调、嘻哈、爵士等等。

每种音乐风格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不同音乐文化之间互相影响、融合。

这种融合在当下音乐产业中尤其明显,例如迪斯科、流行音乐等种类的音乐。

这些音乐中包含了各种不同国家的乐器和节奏,使得整个音乐文化变得十分多元。

其次,在电影文化方面,美国电影一直是国际范围内所瞩目、喜闻乐见的领域,与欧洲、亚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影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美国电影风格。

美国电影业在金融、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积累了巨大的优势,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电影制作设施和设备,而且电影制作都极为精细,细节到位。

美国电影主题涵盖了戏剧、文艺、科幻等各种类型,而且这里所涉及的人物和情节都与美国众多的文化有关。

例如,美国西部牛仔电影就是一大经典,它显示了美国西部牛仔文化,是美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此外,在食品和服饰方面,美国文化也随着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变得更加多元化。

美国人民的饮食和服饰反映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

全球化的影响和人口的不断移动,带来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丰富了美国文化的元素。

美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作为一个国际大国,美国的文化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本土,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扩展。

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

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国家利益为核心
2、基本依据:综合国力
3、本质特点:谋求霸权
4、一贯特点:欺骗性、伪装性(以“公正” 为幌子,用资本作渗透,以武力相威胁)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分期
1、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3、一战开始后
4、30年代——1945年 (1)冷战时期
5、二战以后至今 (2)冷战结束后
一、北美大陆扩张阶段
1、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 表现 :(1)门罗主义
(2)加入瓜分中国行列、 (3)入侵日本
重点在西半球
特点: 对欧洲不干涉
主张――“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实质:为分享侵华权益,凭其强大的经济 实力,挤垮对手以便独占中国。
影响:(1)是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的 标志。

(2)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
宰割中国的同盟

(3)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提出原因
此政策最先是一种专门针对中国的外交政 策,后来则成为海外扩张时期美国外交的 指南,它反映了美国国立上升、但实力又 不敌英法等列强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打 着机会均等、利益均沾的旗号,力求最大 限度地维护和扩大美国的海外利益,同其 他列强争夺海外市场。
美国总统里根
里根访华
(2)冷战结束后(90年代以来)
表现: 科索沃战争,出兵阿富汗、北约东扩、 伊拉克战争等等
特点: 单边主义(企图单独主宰世界)
原因: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思考
★联系所学知识,从美国外交政策 演变中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认识与启示。
二、对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认识
特点:在徘徊中艰难决定
原因:(1)前期经济危机的打击。

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

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

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加深,文化外交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在促进国际交流、增进国家形象、拓展经济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国际舞台的重要参与者之一,美国一直致力于将多元文化融入其外交政策中,以实现其利益与价值观的最大化。

一、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的概念多元文化外交政策是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和政策措施,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相互了解为核心,增进国家间关系的外交政策。

它旨在通过传播和交流文化,建立文化互信,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塑造国家形象,并最终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二、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1. 冷战时期的文化已介入冷战时期,美国将文化外交视为对抗苏联的工具,通过艺术交流、音乐表演和文化展览等形式,宣传美国的价值观和自由民主的优越性。

2. 自由民主价值观的赞美与批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在文化外交政策中加大了对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强调,这既有鼓吹美国的成功模式,也有对他国社会制度的批评。

美国以其自由开放的文化品质,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对自由民主的向往。

3. 多元文化的兴起与认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逐渐承认和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外交政策中。

各种族群和文化的平等待遇成为外交政策中的重要原则,美国积极倡导对跨文化交流的尊重与包容。

三、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的实践策略1. 艺术交流与文化展览通过美国艺术家在国际上的巡回演出、展览和艺术活动等形式,向外界展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达到促进国家形象的宣传和文化的交流目的。

2. 教育与交流项目美国通过各种教育和交流项目,如奖学金、学术访问和青年交流等,培养并吸引国际人才,增进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

3. 跨文化活动的组织与推广美国积极组织并支持各种文化节日、庆典和论坛等活动,旨在建立跨文化交流平台,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理解。

四、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的作用与影响1. 塑造国家形象多元文化外交政策有助于塑造美国的友好形象,改变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刻板印象,提高个人和机构对美国的宣传和利益推动。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历史大纲New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历史大纲New

美国外交政策演变历史大纲(Outline of the Change and Evolution in the US Foreign Policy)主要参考书:A Concise History of U.S. Foreign Policy, Second Edition, by Joyce P. Kaufman,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MD, USA, 2010以近现代世界历史的发展为背景,美国历史为主线,观察美国外交政策在其中演变的主要过程,了解美国从独立到工业化强国,从工业化强国到超级大国的不同阶段,影响和指导其外交政策演变的理论以及在各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作业:任选一个讨论题作一篇学期论文。

至少两千字,不超过四千字。

中英文皆可。

开卷考试。

试题在期中公布第一讲概论(一)历久弥新的历史框架:Alexander Hamilton和Thomas Jefferson之争(二)美国外交政策的形成相对稳定的国家利益原则和日益变动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在变动的格局下,不断评价评估先期和当下的外交政策,并以大多数人认可的国家利益为指南,综合权衡各种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影响,不断根据变动的形势和对重要事件的认知和处置后果再加权和排序而形成的一套指导性意见一般研究路径:抽象的理论取向模型和实际外交政策的对比各种不同理论取向模型:“不参与”模型:Isolationism;Unilateralism “参与”模型:Internationalism; Engagement(三)几个重要概念1)什么是外交政策2)从不同角度定义国家利益:现实主义,理想主义,自由主义,安全/威胁3)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两个重要取向:i)Isolationism;Unilateralism;ii)Internationalism; Engagement4)谁是外交决策者?总统,国会,舆论/传媒(四)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面外国;国内选民(五)本课的构成1)Unilateralism 年代: 1776-1919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3)冷战年代——从二战结束到里根上任:Active Engagement4)走出冷战和冷战的遗产:i) Ronald Reagan (1981-1989)ii) George Bush (1989-1993) iii) Bill Clinton (1993-2001)5)从George W Bush到Barack Obama6)全球化时代的美国外交政策前瞻第二讲 Unilateralism 年代:1776-1919(一)经验和法律的根据独立战争前;独立战争中;Article of Confederation (1777/1781);制宪会议(1787)(二)宪法和外交政策建立真正的中央政府;制衡:总统和国会;“总统是国家利益的最高卫士”(三)国父们的世界和外交政策George Washington,John Adams,Thomas Jefferson;Federalist Papers;Unilateralism 的形成(四)1800年代西进;美国对世界的责任;自由主义理;Manifest Destiny,扩张和Unilateralism理论的矛盾1815:拿破仑战争结束,西班牙殖民地分裂,美国得到好处;“Monroe Doctrine”;James Polk(1844总统)和西部扩张;对墨西哥战争(1846-1848):“五个第一”;1853年,Matthew Perry 率舰队进入日本,迫使日本通商:海军成为外交政策的工具;美国内战:走向现代化;1898年美西战争:对 Unilateralism理论的突破;1899美国对”Scramble for Concessions in China”的反应:John Jay的“Open Door”(五)1900年代面对Venezuela危机(1902),罗斯福总统对“Monroe Doctrine”的演绎(The Roosevelt Corollary to the Monroe Doctrine):西半球是美国利益;William H Taft总统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Wilson总统的“理想主义”:从中立走向战争;美国参战过程;“十四点”;凡尔赛和约;共和党反对加入国联;苏联的出现;对俄国的干涉;意识形态的矛盾;不参加国联:总统的权利和国会的挑战;国家利益变迁的驱动力;1900年,美国成为世界上主要工业国家之一;贸易,商业,经济关系越来越成为驱动外交政策的力量;一战后的美国成为世界一流大国;Harding政府回到常态,限制移民,限制和共产主义组织有关的人的自由;美国妇女嫁给外国人可能失去公民权;1930年代,法西斯主义在欧洲上升,美国回到Isolationism,再次将国家利益定为内向性作业:讨论美国-西班牙战争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第三讲一战后和二战中的美国(1920-1941)(一)回到Isolationism和内向型的美国:有实力但韬光养晦Warren Harding, Calvin Coolidge, Herbert Hoover贯彻同样的重内避外的政策;1920s的重点在国内经济:1920-1929年间,人均收入提高25%;外国移民问题;1924年的Immigration Act和国内种族关系紧张;共和党当政对大企业的支持和对外交政策的影响:高关税保护美国利益;减低富人税收(二)1920-1930的外交政策和国力崛起不匹配的外交态势;Harding政府重在裁军,特别是裁减海军,指向是日本;1928年的“Kellogg-Briand Pact”:Wilson的理想主义外交;1930年的伦敦海军会议(三)战争升级:1930-1941法西斯主义在德,意,日崛起:1931年日本进攻中国;美国根据“Kellogg-Briand Pact”谴责日本;1932年,日本轰炸上海,美国没有介入;日,意退出League of Nations;世界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总统当选;美国人民的恐惧心理;罗斯福的首要目标是缓解国内经济形势;“新政”后罗斯福才顾及国际问题,但重点不是防止战争,而在贸易;罗斯福就职演说对未来外交和战争的潜台词;上任前期仍然奉行Isolationism,“好邻居”,从古巴和墨西哥退回(四)中立法案1935,意大利/Ethiopia战争;1937,日本/中国战争;1938,英,法,德慕尼黑协定;1939,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罗斯福仍然写信给希特勒,呼吁和平;1935中立法案到1939 国会通过有修正案的中立法,允许美国以“现金自运”方式售军火给交战双方;从中立到非交战状态;罗斯福第次连任总统和备战;罗斯福1941年国情咨文提出“四大自由”为参战作准备1941的租借法提供军事支持给和美国利益相关的国家;1941年的“Atlantic Charter”,美国更加接近战争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8日对日本宣战;德意对美国宣战,一周之内,美国处于欧洲和太平洋两个战场(五)二战遗产新的武器技术和人道主义;使用核武器的两层意义:打击日本,向苏联传送美国高科技领先的信号;冷战的种子埋下(六)联合国的建立和美国对外立场的变化建立联合国的想法先于二战结束;League of Nations 的教训;从Atlantic Charter到联合国;1942年一月一日,美,英,苏,中签署联合国宣言;美国变得越来越积极参予战后国际事物的安排;联合国的架构:安理会,联合国大会,国际法院;秘书长;1944年华盛顿Dumbarton Oaks 会议再修改架构,增加经济社会委员会和军事参谋部;1945年4月25日,4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成立联合国(七)Isolationism和Unilateralism时代的终结作业:讨论国际组织中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第四讲冷战年代:从二战结束到里根上任(一)冷战早期和冷战政策美苏:二战后的两个大国和两极化国际局势;冷战:意识形态,政治,军事,经济;George Kennan 和Long Telegram;“X”文件和遏制(Containment);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1947年国家安全法:2002年国土安全部创立之前最重要的国家安全措施:DoD,CIA,NSC(二)冷战升级:从柏林墙到韩战北约的产生;中华人民国和国建立;以色列问题;伊朗:支持推翻Mohammed Mossadiq,支持亲美的Shah Mohammed Reza Pahlevi;秘密文件NSC 68:强化了“两级化”世界的认知;韩战;美国国内的冷战:John McCarthy讲话“Loyalty Risk”;多米诺骨牌理论(三)艾森豪威尔的外交决策斯大林去世后苏联的不确定性;赫鲁晓夫和秘密报告反斯大林;“共存”外交,裁军和干涉匈牙利;艾森豪威尔的外交基于NSC 68;杜勒斯的角色;美国外交政策转向依靠大规模杀伤武器;1957苏联卫星发射成功强烈刺激美国军事工业;1956苏伊士运河危机:破坏中东平衡;影响美英法关系;U-2事件(四)肯尼迪的外交决策苏联对肯尼迪的看法:年青,有能力,无经验; 肯尼迪时代的决策奠定了后几十年对苏外交柏林危机:柏林墙成为冷战象征;古巴导弹危机:最危险的两军对峙;古巴导弹危机后果:苏联势力受到打击;正面较量和后门外交;赫鲁晓夫下台原因之一;1992年两国当事人复盘往事:误情报,误算,误判越南战争:1954年和17度线;法国退出,美国进入;从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肯尼迪不能让越南落入共产主义势力范围;没有国会授权的外派军队(五)约翰逊的外交决策约翰逊的职业生涯:长期在国会供职,就任时决定改革美国社会,提出“伟大社会”口号;知道美国的外交坏名声影响内政,危及内政实施,看到外交对内政的巨大影响;国内民权运动;妇女运动;黑人士兵与人口不成比例,反映内政问题约翰逊认在战争升级和国内稳定之间寻找平衡;东京湾事件提供了机会:约翰逊要求国会授权东京湾决议:1)授予总统全权;2)行动时限由总统决定;3)决策重心明确变更;国会事实上给予总统首发军事行动权战争战争升级:到1964年,45万美军到了越南;Westmoreland司令要求在1967年军队达到54万约翰逊的“伟大社会”计划;1964年民权法案;人民反战运动;1965年医疗保险法案;住房法案;投票权利法案;经济机会法案,向贫困宣战;成立新的住房和城市发展部,全国艺术人文基金;在1965到1968年间,共通过了五百多法案战争消耗导致经济恶化,联邦赤字上升,税率上升,人民不满增加1968年初,越南北方发动春季攻势,北方取得舆论上的胜利;美国舆论界的作用,对美军实力的怀疑日益剧增;约翰逊的民调跌入最低谷1968年3月,约翰逊宣布单方面停止对越南北方空袭,并北越呼吁谈判停止战争;宣布不在参选连任约翰逊的教训:内政成功的总统可以被外交拖垮(六)尼克松的外交决策1969年尼克松上台:在两个对立的共产主义国家苏联和中国之间寻找机会缓和,同时在另一个即将落入共产主义的国家越南加剧战争在基辛格指导下,对苏联实行“缓和”(détente);对中国打开外交大门;越南战争升级:减少地面部队,加强空军轰炸;国会与总统之争:国会的宣战权1969年的国会决议:没有参院同意,总统不得增派军队和军费;尼克松宣布1970年开始撤军;同时派部队进入柬埔寨;1970年五月四日KentState University国民卫队射杀4名抗议学生;全国罢课风潮,1971年一月十二日,国会决定废止东京湾决议基辛格的秘密外交:结束战争;1973年一月二十七日停火协定;1975年,越南在共产党旗帜下统一战争权利法案:公共法93-148;1971年国会废止东京湾决议,重新夺回外交权;1973国会与总统的进一步矛盾和公共法93-148(War Power Resolution )的通过:总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向外国动用武力必须首先和国会商量;总统否决,国会再否决:双方理由苏联问题:缓和与控武;MAD:“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美苏开始讨论限制扩散核武器:1969年开始1972 SALT1:Strategic Arms Limitation Treaty中国关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密使Rapprochement:和解的基础是双方的现实主义态度;1972尼克松访华和上海Communique:一个中国的政策直到今天;对尼克松的评价(七)卡特时代(1977-1981)1976年击败福特成为美国总统;外交的成功和失败成功:1979年主持埃及和以色列领导人在Camp David谈判,第一次促成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签署和平协定,以色列退出Sinai;巴拿马运河在1999年归还巴拿马;成功和苏联谈判SALT II,但是没有提交国会讨论,因为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失败:伊朗革命和美国人质危机卡特失败于里根:解救人质失败,四年的经济萧条,高油价,高通胀对卡特的评价二战到里根当选前的美国外交政策演化趋势:冷战初期的理想主义和强权政治;介入越战导致政策的转变,对抗另外一个超级大国的武器不能对付游击战的越南;国内人民的支持作业:尼克松的对华政策第五讲走出冷战和冷战的遗产(一)里根时代(1981-1988)里根革命:锁定改善国内经济为第一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
【摘要】:族裔群体在美国外交政策上的政治诉求始终是美国政治、外交和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是特殊的建国历程、民族种族结构的变化和多元族裔关系的调整、以及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必然产物。

多民族、多种族的多元文化社会以及开放、民主的政治体制是美国这一独有政治文化现象的基础。

“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就是反映美国整个历史进程中族裔群体为了其祖籍国、祖籍民族或者具有象征意义的同族群体(民族、种族或宗教)的利益而试图通过美国合法的政治程序影响并参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从而推动美国政府制定和实施反应其政治诉求的外交政策。

这一研究的特点就是以美国多元族裔关系为背景,体现美国外交政策因族裔群体的影响和参与而表现出的多元文化特性。

论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美国少数族裔群体为研究对象,从美国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和民主开放的政治体制分析入手,通过具体的历史实例综合分析了少数族裔群体在美国不同历史时期参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并在涉及其祖籍国利益的外交政策上发挥重要影响力的情况,然后具体分析了影响族裔群体实现其外交政策目标的各种相关因素和所采用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强调族裔群体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参与是美国特殊社会文化和政治体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丰富了美国的外交政策,更是有益于而非有损于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外交政策的多元文化特色将会在越趋全球化的多元文化世界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全文以理论、实例、分析
和总结为脉络分为导言、正文六章和结束语:导言部分首先提出了“多元文化外交政策”这一新的术语,并对此进行了界定,认为“多元文化外交政策”恰当地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因族裔群体的参与所呈现出的多元文化特色。

导言的第2、3节对涉及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研究的美国文化、政治和外交三个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强调从多元文化这一新的视角对美国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它所表现出的文化风格,并对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是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研究的切入点,是整个问题研究的基础。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从殖民时代开始,移民历程持续不断,几乎包容了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民族和种族,使美国最终逐步成为现在这样一个具有鲜明多元文化特色的社会。

有着共同民族文化认同的族裔群体便是美国这种多元文化特性的最直接表现。

各族裔成员在移民经历、创业历程以及美国的政治和文化环境等条件下形成了不同于美国社会中其它利益群体成员的特征,即始终保持着对美国和祖籍国或祖籍民族的双重文化认同。

这种双重文化认同既是族裔群体融入美国社会、提高政治和经济地位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他们积极追求涉及祖籍国或民族的外交政策目标并试图在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影响力的基本文化动因。

第二章从美国传统的主流政治文化和开放的政治体制出发,研究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得以产生的政治基础,强调早期美国政治文化中主权在民思想、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宪法原则以及美国信念是族裔群
体能够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政治和法理依据。

在现实的政治进程中,族裔群体作为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目标的利益群体之一是美国政治体制架构中不同于政党的非政府组织,是体现民主、沟通选民和政府的重要工具。

在美国外交政策深受国内政治影响的今天,族裔群体是参与和影响美国外交决策过程的重要国内政治因素之一。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析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的历史发展变化,并根据美国多元族裔社会的发展和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不同历史角色而将这一发展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1、建国初期至20世纪初;2、两次世界大战时期:3、冷战时期;4、冷战后时期。

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在这四个时期中分别表现出了不同的历史特征:20世纪之前,由于美国国力弱小,族裔群体参与美国外交政策的效果有限;进入20世纪之后,美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逐步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族裔群体便分别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时期有了十分突出的表现:随着美国社会民族、种族结构的变化,其影响力呈现出了不断扩大的趋势。

第五章对族裔群体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诸多因素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以犹太裔美国人和其它几个现代较有影响的族裔群体或事件为例,说明族裔群体的人口规模、人口分布、经济地位、组织能力、有效的政策目标等内部因素以及美国的国际地位、对外安全战略、祖籍国的状况以及美国其它利益群体的态度等外部因素都是影响族裔群体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而选举、政治捐献和游说则是族裔群体充分整合和调配其族裔资源去实现其外交政策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第六章专门分析在遭受“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外交
战略的重新布局以及国内政治和民族种族关系的新变化对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的影响,强调美国针对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而出现的外交政策目标高度一致给目前族裔群体参?【关键词】:【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712
【目录】:中文内容提要6-9英文内容提要9-12导言12-35一、“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定义的提出14-16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6-30三、研究意义、方法和内容概要30-35第一章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的社会文化背景35-54一、持续不断的移民历程35-39二、多元文化的美国社会39-45三、族裔群体的双重文化认同45-54第二章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的政治基础54-78一、制宪者们的民主理想与美国宪政原则54-58二、美国的政治体制架构58-65三、美国的外交政策65-78第三章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一)78-99一、20世纪之前白人少数族裔群体的文化融入与抗争78-85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族裔矛盾与爱国精神的考验85-99第四章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二)99-131一、冷战时期新的少数族裔群体的崛起99-113二、冷战后的多元文化主义与多元化的政策诉求113-131第五章影响美国
族裔群体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诸因素分析131-163一、决定族裔群体影响力的内部因素132-142二、决定族裔群体影响力的外部因素142-151三、族裔群体影响美国外交决策过程的主要途径151-163第六章“9.11”恐怖袭击事件与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163-180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163-167二、美国政治和族裔关系的新变化167-174三、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的新特征174-180结束语180-184参考文献184-193后记193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