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北欧五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北欧五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特点

■郭丽丽

教育学术月刊2010.10

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

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期,北欧五国的基础教育领域相继发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一方面源

于时代的挑战,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北欧民众对本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深切关注,改革的重点不约而同地聚焦于学生基础学力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课程改革的特点体现在:课程目标日渐明晰、课程内容日趋综合、课程管理在权力下放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责任制、课程评价的力度加强、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家长在课程改革中的高层次参与等等。

关键词:北欧五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础教育与经济现代化:北欧五国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FGB08052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郭丽丽,女,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江苏南京

210093)。

北欧国家一直以其高水平的基础教育而令人称羡,在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 )的国际评价项目(PISA )中,北欧五国的排名均位于前列,尤以芬兰最高。其基础教育的突出特征是质量高、差异小、师资优,以及完善的教育支持系统。20世纪80年代起,在全球化、知识经济到来之际,在全球基础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北欧五国以课程与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也陆续展开。研究北欧五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和特点,对于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北欧五国基础教育概况

北欧五国(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和日德兰半岛,由于其地理位置相近,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似,因此也有着相似的基础教育制度。北欧五国的基础教育是指6/7———16岁的学龄儿童必须接受的义务教育。其中瑞典和芬兰的基础教育入学年限是

7岁,自20世纪90年代起,冰岛(1991)、挪威(1997)、丹麦(2009)先后把入学年龄提前至6岁。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北欧五国的教育管理是高度集权的。90年代以后,各国政府开始逐步下放教育权,

地方政府和学校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权力,家长也可以成为学校委员会的成员,与专家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国家为基础教育制定教育目标和课程框架,各地方和学校有权选择和组织具体课程,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

北欧五国的人口少,班级规模较小,一般不超过28人/班。小学阶段的绝大部分课程的教学由班主任(class

teacher )一人承担,初中阶段则由专业教师来负责。基础教育阶段一般会举行3-4次全国性的教育评价,其目的

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也为学校和教师改进工作,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参考。小学阶段不使用等级/分数评价。

二、北欧五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上个世纪90年代,北欧五国纷纷发起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时代的挑战,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对本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关注。改革的重点不约而同地聚焦于质量提升。

芬兰的基础教育改革源于信息社会和全球化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日显其强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蕴含在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大,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芬兰的经济模式正处于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由技术支撑的知识经济模式转型。科技创新,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新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等已成为目前芬兰政府发展经济的根本战略取向。

“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教育是经济增长、社会和谐之门,教育是政府、家长乃至社会各部门的共同事业。”[1]因此,改革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成为芬兰应对时代挑战的重大举措。1994年,芬兰教育部制定了新的课程框架,并把教育权力进一步下放,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具体的课程。此外,为了培养能够迅速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芬兰教育部还制定了面向中小学的1996-2002

73

教育学术月刊2010.10

年“发展数学和科学教育计划”。该项目一方面大力投资,完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配备和升级,为科学教育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增加教师进行实验的机会,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为科学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同时,该项目还利用网络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环境。2001-2004年,国家教育部又推出了“阅读芬兰”项目,旨在提高所有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化知识。1999年,芬兰教育部出台了《2003-2004年教育和研究的信息战略执行计划》,进一步提出教育国际化、社会信息化、知识化的战略方针,制定了5年计划战略目标,到2004年,将芬兰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知识信息社会。政府要向全民提供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全民族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2004年2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了新的国家核心课程,它由教育目标、各个科目的核心内容、学生评价原则、教育指导等方面组成。此外,它还对学习环境重要性做出了阐述,认为丰富的学习环境可以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多样化,丰富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材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加深其对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认识。新的国家核心课程于2006年8月开始在学校实施。

瑞典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曾多次参加国际上的学生能力评价项目,评价结果均处于世界前列。然而,自90年代中期开始,瑞典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表现呈下降趋势,下降最明显的是数学和自然科学,其次是阅读理解。这一状况引发了瑞典民众的不安,为什么瑞典巨大的教育经费支出没能换来优质的教育质量?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学业成绩的下降?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得出结论:一方面,90年代初瑞典陷入了经济萧条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失业人口逐增,经济的困顿迫使政府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对教育及其他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生育高峰,带来了90年代初期和中期基础教育学校学生数量的激增,师生比急速下降,从1990年的9.1/ 100降至1997年的7.5/100。[2]师生比的下降意味着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的帮助和支持的减少,因而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业表现下降。第三,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阻碍了教育的发展,限制了学校和教师的自主性。

基于此,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瑞典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学习结果为目的的课程与教学改革。首先,1994年瑞典政府颁发了《义务教育学校、学前班、校外教育中心课程计划》(Lpo94),Lpo94明确界定了小学和初中的课程目标,并把课程目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努力的目标(goals to to aim for),即学习的方向侧重的是更高的质量和水平,另一类是需要达到的目标(goals to be attained),即学生毕业时应该达到的最低水准学校和市政当局有责任保证为学生提供达到目标的机会。[3]2000年,瑞典教育部出版了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Syllabuses for the compulsory school),2008年又公布了新的政府法案,名为《更加清晰的目标和知识要求——

—新的学校课程》(Clearer goals and knowledge requirements——

—new school curricula)。该法案进一步强调了课程改革的知识导向,包括新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大纲,新增了3、6、9年级应达到的知识目标,并对一些核心科目进行全国性的考试。这项法案预计在2011/2012学年付诸实施。

三、北欧五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一)课程理念:关注质量,目标清晰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欧五国的课程改革均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点放在了提升课程质量上,追求“高质量的民主”[4]。北欧五国近年来颁布的课程改革文件清晰地勾勒出了这一取向:1997年,丹麦教育部出版了名为《看得见的质量》的手册,主要内容是关注教育结果,加强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并决定参加PISA;2008年瑞典教育部公布新的教育法案——

—《更加清晰的目标和知识要求——

—新的学校课程》,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为各个科目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来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2006年挪威开始实施名为《知识提升》的课程大纲,其目标是帮助所有学生发展基本技能,以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知识社会中去。这些基本技能包括: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数理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使用信息和交流技术能力。[5]其实施尤其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本技能;从1年级开始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所有科目的新的教学大纲必须清晰表明学生需达到的目标;每门科目的课时重新分配;教师自由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自由组织教学活动。

对质量的关注的必然要求国家制定出详细明晰的课程目标,以指导课程与教学的实施。Lpo94在瑞典实施的几年中,效果并不理想。政策制定者和教师都在反思原因。得出的结论是,Lpo94列出的课程目标比较宏观,主要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学校的任务。没有为各门科目制定具体的目标,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令教师感到手足无措。因此,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制定详细清晰的目标,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2000年,瑞典教育部出版了与Lpo94相补充的基础教育教学大纲,详细规定了艺术、英语、家政、体育与健康教育、数学、外语(除英语外)、母语、音乐、自然学科(生物、物理、化学)、社会科学(地理、历史、宗教、公民)、手工、瑞典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瑞典语、对于有听力的学生的手势语(Sign language for the hearing)、技术等科目的目标(努力的目标和需达到的目标),还规定各门科目的结构、特点、在教育中的作用、特定阶段须达到的目标要求。[6]

可以说,北欧五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正从追求教育民主等到努力实现教育民主与教育质量的双赢。

(二)课程内容: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

与课程目标对学生基础学力的关注相适应,课程内容也体现出基础性,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阅读、写作、计算、交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内容得到进一步加强。北欧五国均采用制定国家核心课程的方式来保障学生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

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