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教案
高三政治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教案及练习题
高三政治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教案及练习题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下是课件网为您推荐的关于《高三政治教案: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供大家学习参考!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基本概念。
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
2.能够运用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问题。
能够运用价值规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的、普遍的经济现象。
3.进一步熟悉和领会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
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科技意识,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引发的商品交换比例的变化、价值规律的实现(等价交换的实现)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含义▲ 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的产生时间: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人类社会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出现。
3.商品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经济的内容: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总和。
5.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商品经济发展至今日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关系▲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区别和共同点.(略)▲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是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生产.;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是先有商品生产,后有商品交换.▲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只存在于流通领域,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则成了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本课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进行理论抽象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本课教学,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 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等观念,从小做起, 从自身做起,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养成 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重点:常见的消费心理
难点:科学的消费观
(3)难题解决的办法---出现一般等价物。
什么是一般等价物?
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与其他各种商品相交换,
小结 作业ຫໍສະໝຸດ 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出现。
1.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啥商品。 2.货币的职能
提问和设问, 学生回答。
B.商店里卖的农夫山泉,乐百氏是不是商品? C.声音不是商品,美国加州某青年游历全世界,录下了各种 鸟鸣,松林喧哗,瀑布奔泻,小溪潺潺的声音,经过剪辑,开办 了“自然之声”豪华商店,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成为 很多失眠者的催眠曲,生意兴隆,这种声音是不是商品? D.你从商店买来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 E.废品是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是不是商品?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社会分工(需要,商品经济存在的基础。); 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交换,不能无偿获得)
学生概述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教师点评并进行德育教育。
高一政治第一课教案
《前言》教学设计(含课件)点击下载:本课课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经济”的定义,明确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水平目标: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使用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了解事物的水平,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协助学生树立经济意识,培养准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经济的初步理解,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难点:通过度析经济现象,理解经济的含义。
理解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三、教学设计(教学第一阶段。
通过教师设问和讲解向学生介绍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初中思想政治课实行比较,介绍本阶段的学习方法。
)教师设问:同学们在初中的政治课上学过哪些知识?你认为学习这些知识后,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那些益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略)教师小结:初中的政治课主要介绍作为成长中的中学生应该增强修养,树立准确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指导我们处理好身边的事情。
高中的政治课更侧重于解释“为什么社会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要那样去做?”,理论性更强,培养同学们理解问题的水平,并要求我们站在社会人的角度来看问题。
所以,高中政治课的学习,要求我们视角要更高一些,看问题要全面、长远。
学习的方法要多样,但更要注重反思。
课外我们组织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设了选修课,希望同学们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得更多的感性理解。
在课堂上,希望同学们持续思考,多想一想“为什么”。
在高中的政治课上我们将要学习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内容。
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有各自的学科特点,也有好多共同之处。
它们都是在对现实社会的分析和研究中得出的结论。
同学们在学习时一定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对理论实行分析和理解,并持续在生活中去使用。
希望同学们注重社会问题,养成坚持每天看新闻、看报纸的习惯,使我们能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经济学就是一门致用之学。
(教学第二阶段。
通过教师设问、学生回答和分析,讲解经济常识的相关问题)教师设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是经济现象?学生回答:(略)(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做简略的板书)(教师还能够用课件中提供的详细材料启发学生回答。
高三政治《专题一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三政治《第2轮复习专题一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新人教版基本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对经济常识每个知识的点的考查,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基本经济理论。
离开这些基本理论,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经济常识的内容。
因此,学好这些基本经济理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高考考点:1、商品和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学生读《考点解读》,对知识进行归纳,写出知识结构图。
提示:对知识进行归纳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熟悉该知识体系中的每个知识点的内容,要反复研读《解读》。
第二,找出该知识体系的主要线索。
第三,围绕主要线索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结点。
第四,用主要线索和联结点将每个知识连接起来就构成了知识结构图。
二、考点联系:(一)商品经济理论从商品谈起。
由商品概念可引出理解商品经济的两条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线索:一是商品交换;二是商品生产。
1、商品交换:可从四个角度来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1)交换商品:为什么要交换(使用价值)?为什么能交换(价值)。
两者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统一于商品之中。
(2)交换场所:市场(狭义),通过交换可联结市场经济。
(3)交换发展:引起的价值表现形式的变化,产生了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即它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是社会财富的象征。
职能:价值尺度(价格),流通手段(交换媒介),贮藏手段(代表社会财富),支付手段(赊欠买卖),世界货币(世界范围交换)。
纸币(货币符号,代表金属货币,充当流通媒介,进行交换)。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教案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教案课程背景本次课程是高一政治上册的第一单元: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优势,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角色,进一步认识经济运行规律和法则。
本节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商品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商品的概念和特征,并能正确分类商品。
2.帮助学生理解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和方式。
3.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贸易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1.商品的概念和分类;2.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和方式。
教学难点商品的特征和贸易的意义。
教学步骤及内容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引入商品的概念和供求关系,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掌握商品的定义和特征(10分钟)通过讲解商品的定义和特征,老师帮助学生了解商品的含义、外形、品质和实用性等因素。
3. 商品的分类(15分钟)通过讲解不同商品的分类和特征,让学生理解商品的不同类型和特点。
4. 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和方式(15分钟)通过讲解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和方式,老师帮助学生了解物物交换和货币交换的特点,理解货币的发展历程。
5. 案例分析:贸易的意义和重要性(30分钟)通过贸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贸易的发展历史和贸易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
6. 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巩固新知识。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巩固课堂所学;2.了解交换贸易发展史,掌握贸易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学资源1.从学校图书馆或网络上找到《商品》的相关资料;2.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搜索相关网站来扩充自己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课堂互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商品的定义、特征、分类和交换方式等重要概念。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贸易的发展历史和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教学反思中,老师还应该注意教学文档的输出,以便学生在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教学课题:前言、第一课第一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课序:第一课第一节第1教时教学目的:1、通过前言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现象,懂得经济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经济常识的责任心和信心。
2、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商品和商品经济,提高辩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教学难点:商品和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完整地理解商品经济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以100元人民币(假币)引入:(1)请学生谈谈钱(人民币)对我们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关系,说明经济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与我们密切相关。
(2)请学生列举其他一些经济现象:如扶贫、税收、财政、银行、信用卡、贷款、外汇等。
(3)以人民币(钱)多好还是少好为例说明经济问题必须按规律办事,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经济常识,了解经济生活的规律。
(4)以100元假币举例说明扰乱经济现象的危害二、学生自学前言1、经济常识是一门怎样的课程?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有哪些?(从知识、能力、觉悟三个层面分析)三、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一)导入:请学生讲讲人民币的作用有哪些?说明货币的最早和最直接的作用是购买商品和作为商品流通的中介,那么什么是商品和商品经济呢?(二)新授1、设疑:以农夫山泉为例分析:农夫山泉源出于千岛湖水面下70米,长年水温12摄氏度,天然清纯,味道甘洌,富含多种矿物质,经过十三道工序加工成可口的农夫山泉天然千岛湖水、采集来的千岛湖水、经过加工后的农夫山泉三种水有何不同?分别以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商品来命名。
2、请学生阅读第一段,并结合图表思考:(1)自然物品和劳动产品的关系;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关系;商品和自然物品的关系。
说明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
(2)商品是供谁使用的?说明商品是必须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分析你从商店里买来一个贺卡要在教师节上作为礼物送给老师,这个贺卡是商品吗?3、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有人说,有人就有商品了?你是如何理解的。
中职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高教版 石海燕编)教案:2.1 商品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商品【教材版本】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经济学基础教学参考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逐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观察和分析商品经济现象,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基础。
1 . 认知方面:识记商品含义;了解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以及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 . 运用方面:能举例说明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 . 觉悟方面:树立商品意识,增强自主、开放、平等、效率、竞争等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商品的二因素和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二因素和商品价值量,是本章最基本的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都是围绕商品价值问题而展开的。
不讲清这个基本知识,后面的各节、各目都无法展开和深化。
教学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弄清这个问题,涉及的知识较多,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以及数学上的正反比关系。
加之这个问题与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感受有所不同,学生接受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制作PPT。
讲授法、问答法与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提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有哪些具体形式?[引言]我国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们之间发生经济往来,都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
什么是商品?在商店和超市里,摆放着人们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种物品,这些物品就是商品。
当我们需要时,哪样不是花钱买来的,买卖就是商品交换。
商品看起来非常普通,买卖也很普遍,但要弄清商品的奥秘却不简单。
第二环节新授课(75分钟)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5分钟)[阅读教材、问答](一)商品的含义1. 下列物品阳光、空气、自来水、面包、衣服、彩电、钢笔中哪些是商品?2.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教案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货币的产生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21页/共29页
(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第22页/共29页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图解
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第28页/共29页
第8页/共29页
价 值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劳动
交 换
第9页/共29页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排斥,二者不可兼得。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第10页/共29页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
价 值
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
第11页/共29页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劳
动
二
重
性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或两重性质,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第5页/共29页
高中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知识教案
第⼀课商品和商品经济教学⽬标本课是全书的起始课和理论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初步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了解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理解邓⼩平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下理论基础,也为以后各课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准备。
具体要求知识要求识记以下知识: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
货币的职能。
⼈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的纸币名称。
理解以下知识: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商品的使⽤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价值和价值的统⼀体。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产率成反⽐。
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的作⽤。
初步运⽤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结合现实中⼈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
⽤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产者必须不断提⾼劳动⽣产率。
能⼒要求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由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由已知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新判断的逻辑思维、推理能⼒;运⽤基本理论,分析现实⽣活中的经济现象以及党的经济政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思想觉悟要求通过教学,使学⽣树⽴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同时,在商品经济的⼤潮中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的作⽤,破除“⾦钱万能论”。
第⼀节商品1. 什么是商品“凡是⽤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这是从我们的⽣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
“概念”是对于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的特性的反映。
我们要给“商品”这个概念下个科学的定义,就必须从千千万万、形形⾊⾊的具体商品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
我们可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必须⽤于交换才是商品商品和⾮商品的“⾝份”不是固定不变的,⼆者可以转化。
高一政治商品的说课稿
高一政治商品的说课稿在开始撰写这篇关于高一政治课程中“商品”主题的说课稿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首先,说课稿的目的是为了向听众展示如何教授特定的课程内容,因此我们需要确保内容既有教育性,也要有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我们要确保内容符合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大纲,并且适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
最后,我们要确保说课稿的结构清晰,逻辑性强,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
正文:尊敬的同事们,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份关于高一政治课程中“商品”这一主题的说课稿。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对社会科学的兴趣。
“商品”作为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市场经济和价值交换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将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开始课程,比如学生们每天都会用到的文具、衣物和食物等。
通过这些熟悉的物品,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研究商品。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虽然商品这个概念看似简单,但它实际上是构成我们经济活动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商品的定义。
根据经济学原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特定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指商品在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稀缺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来展开讨论,比如为什么某些商品价格高昂,而另一些商品则相对便宜。
在讲解了商品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将引入供需法则。
供需法则是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形成的基础,它解释了商品价格如何受到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影响。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比如节假日旅游价格上涨或季节性水果价格变动,我们可以让学生理解供需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极大地方便了商品的交换。
我们将通过历史上的物物交换和现代的货币交换的对比,来说明货币的重要性。
政治经济学 第一课 第一节 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1.1 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科学含义,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理解商品与其他物品、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举例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能力:学生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抽象思维,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觉悟:引导学生树立质量观、效益观念。
教学重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教学难点商品价值的内涵。
教学方法1、“三段式”教学法。
2、多媒体辅导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具一套;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1、课堂活动:自读——质疑——讨论——练习——评价——小结。
2、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水厂,了解对水的加工过程,帮助学生弄清用自来水为何要付钱的道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CAI:课件中显示汽车、飞机、商品房、日用品等物品后,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展示中的哪些是商品?它们为什么是商品?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必须把握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劳动产品。
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物品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1.商品的含义(板书)展示CAI:(1)阳光(4)水(7)衣服(2)空气(5)面包(8)彩电(3)粮食(6)冰箱(9)钢笔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可以看出,自然状况的阳光、空气和水,都不是商品。
试想假如空气是商品,我们到商场去购买岂不是要付呼吸空气的费用?那么,其他的东西是否一定就是商品呢?第二个条件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
粮食、面包、衣服、冰箱、彩电、钢笔等等的生产者准备出售或消费者正在购买时,它们才是商品。
一旦消费者自己使用或赠予别人时就不再是商品。
至于空气、水等,如果人们进行加工,比如制成氧气、纯净水等,且用于交换时,也可以成为商品。
总之,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
因此,我们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中,“用于交换”一般指交换前和交换中。
一旦商品完成交换后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了。
教案《商品与商品经济》
各位评委:下午好!我叫王丹,来自成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商品与商品经济》。
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来讲,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五个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商品与商品经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政治必修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济》既是初中阶段在知识上延伸和发展,又是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政治的基础,也为下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做铺垫,起着链条的作用。
同时,这部分内容较好的反映了有关商品的一般知识、指导货币对本质和职能,初步认识价值规律是支配商品经济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概括地讲,本节课内容的地位体现在它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它的工具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分8个课时学习。
其中包括商品经济、商品、商品的价值、货币和价值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和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知识目标:识记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和存在的条件、货币的职能、价值规律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经济常识,引导学生运用价值规律,做有经济头脑的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学习的激情、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
三、重难点分析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商品经济、货币和价值规律。
关键在于理解价值规律2、教学难点:价值规律。
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归纳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做铺垫。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一)教法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第一章:商品的概念与特征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让学生了解商品与其他物品的区别。
1.2 教学内容商品的定义:什么是商品,商品的来源。
商品的特征: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商品的定义和特征。
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商品的概念。
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商品定义和特征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商品,并分析其特征。
第二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商品在市场上所具有的交换价值。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理解。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使用价值与价值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商品的交换与货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品交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让学生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商品交换的必要性:直接交换的困难。
商品交换的可能性:供求关系。
货币的作用: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价值存储手段。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商品交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商品交换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货币使用情况。
第四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了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4.2 教学内容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生产商品、交换商品、消费商品。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生产目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课程设计教学课题: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第一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前言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现象,懂得经济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经济常识的责任心和信心。
2、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商品和商品经济,提高辩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教学难点:商品和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完整地理解商品经济的含义板书设计: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第一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交换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1) 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通常有着这样几类东西,一种是陈放在商店里的物品、一种是放在家里的物品、还有一种东西是我们大家都能享受到但却不用花一分钱的东西。
我们把这三类物品称之为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
那什么样的东西能叫做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呢?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好,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学习我们的新一课--【板书】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在讲正式内容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叫做《麦琪的礼物》。
有一对贫穷的夫妻,他们非常的恩爱。
妻子有着一头漂亮的秀发,丈夫是个很能干的工人。
这一年他们打算送给对方一个特别的圣诞节礼物。
妻子想着丈夫一直以来都有一块缺了表带的手表,不如送表带给丈夫吧;而丈夫想着妻子整天辛苦做家务,一头漂亮的秀发从来没有装扮过,应该送一个好看的发卡给妻子。
到了圣诞节,苦于夫妻两人经济困难,妻子最后剪断自己的长发将其变卖给丈夫买了表带;而丈夫把手表变卖给妻子买回来了发卡。
同学们,故事的内容尽管让人伤感,但我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却能发现一个事实,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物品都需要我们花钱去购买。
不论是昂贵的房屋还是汽车、又或是书包还是课本都需要用货币进行购买。
我们说,这些通过买卖进行交换的物品都是商品,那么什么样的物品才能称之为商品呢?【板书】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我们以农夫山泉为例分析:农夫山泉源于千岛湖湖水。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篇1商品和商品经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含义、存在条件及基本类型,掌握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觉悟目标:学好商品经济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经济现象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育学生树立商品意识,为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好理论上的准备。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学重难点商品的含义及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概念是本课乃至全书最基本的概念,以后课文中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的,所以商品的概念是本课的重点,必须让学生对它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要让学生对商品有正确理解,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教师讲清商品的要领并通过插图讲解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制出表格,以加深理解。
⑴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是个历史范畴;⑵商品反映的是一种生产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关系)。
⑶随着条件的变化,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是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就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品了。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商品经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有着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理解它的产生条件,可以进一步理解它存在的条件,这就为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打下了基础,因此,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这部分要弄清下面几个问题:⑴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
讲这部分时,要注意讲清什么是商品交换?什么是商品生产?什么是商品经济?帮助学生加深对商品经济及其产生过程的理解。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前言一、基本知识前言部分是全书的起始课。
本课的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经济的指导思想、经济常识的基本内容和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通过前言部分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把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认识到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分析1、学习经济常识课程的意义是前言的重点对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的把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学习经济常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任务和方向第二,从个人方面看,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个人懂得经济常识有助于自己更好的参与经济活动,增强自己经济活动的有效性。
第三,学习经济常识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从而树立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一、基本知识点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3、商品的基本属性4、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二、重难点分析1.商品的概念。
商品的概念是经济常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要准确理解商品的概念,关键是要把握住劳动产品和交换这两个构成商品的条件。
第一,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凡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如自然状态的阳光、水、空气、雨水等,都不是商品。
第二,必须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劳动产品可以是用来交换,也可以不交换。
一种劳动产品,如果不是用来交换,就不是商品。
如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如果是用来自己消费的,就不是商品,因为没有进行交换;如果是用来销售的,那就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是用于交换的。
这里的交换指的是商品和商品之间的交换,封建社会农民向地主缴纳的地租、送给别人的礼物虽然是劳动产品,但是没有交换,所以不是商品。
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是商品。
2、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和条件这是本课的难点。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要理解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首先要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分析。
微格教学教案
微格教学教案
科目:高一思想政治(上册)课题: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主讲人: 武秋菊时间:40分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
(2)理解: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劳动产品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进行分析、判断,区分出哪些是商品
2、过程与方法:
综合运用讲述法、图示法、诱导教学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由已知判断合乎规律地推断出未知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以及党的经济政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商品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商品经济,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培养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
教学重点:商品的含义
教学难点:商品的含义、商品经济的产生
教学设想:以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学生具体情况为指导,遵循建构主义教学观。
把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架设一个合适的平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教学过程:
1)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关系
晓鸿手里有一辆正
板书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一、商品的含义:
1、定义二、商品经济的含义
(1)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之间的关系:(2)用于交换的含义
2、对此定义的理解
1、定义
2、产生
(1)时间(2)条件(3)根本原因。
高中政治教案模板经济商品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掌握商品的含义、特征以及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商品现象的能力,提高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商品观念,认识到商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 商品的基本属性2. 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教学难点:1. 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2. 商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商品,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1. 商品的基本属性a.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b.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c.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d.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a.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 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 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 判断题: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 选择题:以下哪项不是商品的基本属性?(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消费者需求 D. 生产者供给)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商品现象的案例,如:苹果手机的价格上涨。
2. 学生分析案例,讨论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2. 强调商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的历程。
2. 分析当前我国商品市场的现状,探讨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商品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对商品经济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商品其他劳动产品
区别1、用于交换;
有价值;
是个历史范畴。1、不用于交换;
没有价值;
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
联系1、都是劳动产品;
都有使用价值;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
比较商品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区别1、是劳动产品;
用于交换,有价值;
*有偿“转会”的运动员是商品吗?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谁先
产生的?
*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否会永远存在下去?这说明 商品是一个什么的范畴?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
)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
品经济。
〔突破难点〕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讲清什么是商品 交换?什么是商品生产?什么是商品经济?并注意三者的 区别:“商品生产”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商品交换”
结论:商品肯定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进 而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缺一不可:须是劳动产品、 须用于交换。劳动产品是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 件。
右图反映了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的关系,说明物 品不都是商品,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 动产品才是商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商品意识、参与意识、克争意识,以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 社会也存在商品经济,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培养 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
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
教学难点
商品经济的产生
教具准备
拍卖用品、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想
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遵循建构主义教学观。把问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
理解: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的区别与联系;商品与 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
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进行判 断,区分出哪些属于商品;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是商 品经济。
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讲述法、谈话法、列表法、图示 法,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看本 质的抽象思维能力;由已知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新判断 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 象以及党的经济政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F.农民向地主缴纳的地租是不是商品?
G.有人出售自己的肾脏器官,这是不是商品?
H.你从商店买来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
〔拓展思维〕
*人们购买的电视机、空调等实物是商品,人们购买的 信息、技术等是否是商品?
*人们购买的电视机、空调等有形实物是商品,人们在 理发店、银行等服务场所享受的服务是否是商品?据此可得 出什么结论?
是商品生产者相互让渡买卖商品的行为。从商品经济的产生 过程,你能归纳出商品经济的产生有几个条件以及为什么 吗?
)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
〔突破难点〕商品经济是一种社会现象,理解它的产生 条件,可以进一步理解它存在的条件,这就为理解社会主义 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打下了基础,这部分是本课的难 点。
商品经济是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 社会分工和私有制这两个条件下产生的。知道了商品经济的 产生条件,你能推出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吗?一是社会分 工,产生了交换的必要性,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 础,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需要。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 不同的所有者,使得交换从必要变为现实。谁也不能无偿地 取得对方的产品,只能通过自愿互利的平等交换,才能获得 自己需要的产品。
c.把装入罐子的新鲜空气拿到市场上出售。——这是 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河、湖、井水是自然资源vs城镇的自来水
D.商店里卖的农夫山泉、乐百氏是不是商品?
E.声音不是商品,美国加州某青年游历全世界,录下 了各种鸟鸣、松林喧哗、瀑布奔泻、小溪潺潺的声音,经过 剪辑,开办了“自然之声”豪华商店,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 心理需要,成为很多失眠者的催眠曲,生意兴隆,这种声音 是不是商品?
〔深化知识〕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与商品经济的存在条 件能划等号吗?
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和存在条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社会分工,既是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又是存在条件。但私 有制只能是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而不能说是商品经济存在 的条件,因为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既包括生产资料 归私人所有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也包括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社会。虽然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但都存在社会分工, 存在着生产资料不同的所有者,因而都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 品交换。此外,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是个历史范畴;1、不是劳动产品;
不用于交换;
是个永恒范畴;
联系都有使用价值
〔深化重点〕请考虑以下哪种情况是商品?
A.自然状态下的阳光,空气? 没有通过劳动加工, 不是劳动产品,不属于任何人,大家都可以共同使用,不需 要交换,因此,不是商品。
B.由于空气污染,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对污染的 空气进行提炼,把提炼出来的新鲜空气装入密封的罐子中。——“装在罐子中的新鲜空气”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 换,也不是商品。
题作为教学出发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 求知欲,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架设一个合适的平台,实现师生
互动、生生互动,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真正 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教学过程
导入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型“拍卖会”导入
要求:课前学生准备参与竞拍的物品、制定合理的起拍 价格;当场宣布拍卖规则,活动由学生主持、教师须作为竟 拍者参与;拍卖所得一部分捐助希望工程、 一部分留作班费。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强化重点〕商品的概念是本课乃至全书最基本的概念, 是本课重点,必须让学生对它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解释 “用于交换”:准备进行交换或正在进行交换。引用马克思 的名言:“能同别的产品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
想一想: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 对吗?
课商品和商品经济
讲授新课:
节商品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你认为“拍卖会”上哪些是商品?从拍卖品的来历分
析,哪些曾经是商品?
少年最爱玩的多重思维游戏》、接受的礼物——双肩旅行背 包、自己的小制作一一民俗风情玩具……
※你还能举一些是商品的东西吗,学习中、生活中、农 业生产中……?
※判断“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