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合集下载

放射科图像(胶片)质量评价制度

放射科图像(胶片)质量评价制度

红星医院放射科图像(胶片)质量评价制度一、目的:规范化放射科普放、CT、MRI等检查,持续改进放射科图像质量,为影像医师及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解除患者病痛。

组织机构:科主任、质控小组、诊断组、技术组。

质控小组成员:XX XX XX二、措施:(一)月评价时间: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抽查汇总。

人员:质量控制小组抽查,科主任负责核对、监督。

方法:抽查技术组每人10份,其中平片、CT、MRI各3份,全景口腔1份,如部分检查当月未参与可替换成其他检查。

标准:《放射科检查规范》整改:发现个人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改正。

对多发问题形成规范,组织讲课学习。

奖惩:月评价结果是绩效考核重要标准。

记录:技术组图像质量评价表。

质控小组负责记录。

(二)月讲课时间:每月第二个整周的周三中午,教学室进行。

人员:所有技术组及质控小组值班人员。

方法:讲课内容包括设备的维护、操作保养,新技术展望,放射科新技术应用,后处理技术,检查规范,常见检查错误。

质控小组或诊断组医师在讲课结尾进行解剖教学。

标准:提前2周上交课件,进行审核、修改。

讲课评分参照《放射科讲课评分制度》。

考核:进行课间提问,如需要可进行考试。

记录:技术组讲课记录本。

讲课人负责记录。

(三)早交班时间:工作日周二、周四,读片室。

人员:下夜班技师进行交班。

所有技术组及质控小组值班人员参加。

方法:抽查前一日检查图像平片、CT、MRI全景口腔各3份。

标准:《放射科检查规范》整改:现场提问问题及时整改。

记录:技术组早交班记录本,详细记录问题及整改意见。

交班人负责记录。

(四)日常工作当班技师自查:当班技师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设备、进行相关检查。

图像不合格应重新投照。

投照结束后上传合格图像。

打片技师复查:打片技师对上传图像进行复查。

不合格图像应指导当班技师投照。

将合格图像打片。

诊断医师检查: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医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CT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

CT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

CT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
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扣分
图像对比 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 5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 5
扫描范围过大或包括不全5
人为伪影如未去除金属物引起的伪影10
运动伪影不影响诊断5~10设备伪影不影响诊断5~10
欠佳但不影响诊断10~15 增强扫描增强效

图像标识不完整 5
图像重要标识错
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 50

定位相抽查胶片 应有定位相5
照片排列顺序不规范抽查胶片5
检查部位对照申请单和检查部位是否一致如
50
错误
图像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CT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分,扣
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差70~79分,不合格<70分。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成果汇总。

(周)放射图像质量评价表_2013年度资料

(周)放射图像质量评价表_2013年度资料

周图像质量评价图像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程宪锋、胡凤钗记录时间:2013年1月图像评价时间2013年1月第一周抽查图像总数总份数优良合格不合格份数百分比份数百分比份数百分比份数百分比X光片50 48 96% 1 2% 0 0% 1 2%存在的不足1、部分胸部X光片存在心脏运动伪影。

与缺陷持续改进措施1、科务会通报检查结果,要求全体人员重视,提高责任心。

2、X光片技师拍片时要患者放松,尽量配合。

周图像质量评价图像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程宪锋、胡凤钗记录时间:2013年1月图像评价时间2013年1月第二周抽查图像总数总份数优良合格不合格份数百分比份数百分比份数百分比份数百分比X光片50 47 94% 1 2% 2 4% 0 0%存在的不足1、部分X光片图片左右或上下反置。

与缺陷持续改进措施1、科务会通报检查结果,要求技师重视,提高责任心。

2、技师拍片时,尽量认真、细致,把图片放置正确再传送。

周图像质量评价图像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程宪锋、胡凤钗记录时间:2013年1月图像评价时间2013年1月第三周抽查图像总数总份数优良合格不合格份数百分比份数百分比份数百分比份数百分比X光片50 47 94% 0 0% 0 0% 3 6%存在的不足1、部分X光片存在污片、划片。

与缺陷持续改进措施1、科务会通报检查结果,要求全体人员重视,提高责任心,拿片时尽量小心。

周图像质量评价图像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程宪锋、胡凤钗记录时间:2013年1月图像评价时间2013年1月第四周抽查图像总数总份数优良合格不合格份数百分比份数百分比份数百分比份数百分比X光片50 48 96% 1 2% 1 2% 0 0%存在的不足1、部分X光片存在水迹、指纹。

与缺陷持续改进措施1、科务会通报检查结果,要求全体人员重视,提高责任心。

周图像质量评价图像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程宪锋、胡凤钗记录时间:2013年2月图像评价时间2013年2月第一周抽查图像总数总份数优良合格不合格份数百分比份数百分比份数百分比份数百分比X光片50 45 90.0% 2 4% 1 2% 2 4%存在的不足1、部分胸部X光片存在移动运动伪影。

放射科医疗质量与常规安全检查记录表

放射科医疗质量与常规安全检查记录表
5
报告签名要符合要求,及时保存,有审核医师签名。
3
对于不合格胶片,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不出报告
3
做好造影前准备工作,包括病人造影前准备和工作人员的准备工作。严格遵照各种造影常规进行。造影达到诊断要求后方可终止检查
2
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90%
3
技术
认真审阅影像检查申请单正确,确定投照部位及投照位置,
4
受检者防护制度及防护用品,防护措施完善执行。
4
个人剂量计佩戴,及时检测并记录,根据结果分析改进
4
各检查室门口警告标志及警示灯是否完好
4
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执行情况每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持续改进。
4பைடு நூலகம்
总结:科主任:
放射科医疗质量与常规安全检查记录表年月日检查人: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
评分
相关责任人及处理
持续改进措施


诊断报告及时,急诊半小时内,普通1小时,书写内容全面
4
诊断报告要求规范:按照确诊(做出定性、定量诊断)、基本确诊(能做出定性并建议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不能确诊(但能应X线征象列出2-3个可能诊断,并提出做相关检查随访观察时限)。不能主观臆断或编造印象。
5
做好设备维修记录和设备零部件保管
4
严格机房管理,定期设备维护保养并记录,严禁设备带故障继续操作;
5
护理
病人接待热情、登记、窗口服务满意、健康宣教
3
急、危重病人的检查与抢救,过敏反应的观察与抢救记录
4
急救物品、药品、器材完善;环境消毒、个人监控等记录完整
3
科室管理
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及质量管理员制定相关制度并监督执行,每月按时检查计记录,做好计划及相关培训等。

放射科质量检查表(1)

放射科质量检查表(1)
放射科医疗质量检查评价记录表
日期:
项目 管理 质量 内 容


日内容 实得分
10分
1、有健全的科室质控网络、质控流 程及目标,各项管理制度齐全,能积 极开展质控工作并有记录,各种记录 本齐全并及时记录工作情况。 2、责任落实到个人,有内部奖惩制 度并严格落实。 3、及时传达贯彻上级的各项会议精 神,配合业务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 4、依法执业(资格证、执业证、上 岗证) 1、交接班合格率100% 2、疑难病例讨论率100% 3、医疗行为执行时间达标率100% 4、病情告知制度执行率100%。 5、X光摄片甲片率>40% 6、X光放射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80% 7、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10、报告单书写及时、准确、规范, 合格率>95%,双签名率100% 9、技术操作规范,缺陷发生率 0 10、有效投诉发生率0 11、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0 12、医疗仪器设备完好率 > 95%
医疗 质量 85分
科教 部分 5分
各科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科内业务讲座 或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圆满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杜绝教学 差错、事故。 所有住院医师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养制度进行培养 按要求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种业务学习 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达标 率≥95%。
1
4 查资料,每处缺陷扣一分 。扣完为止。
2 2
只要本科室有未变更注册 的人员(试用期已过、在 2 规定的期限内仍未办理注 册手续者),依法执业一 项将不得分。 5 5 5 5 查记录,得分=实际值/标 7 准值×分值 8 5 查资料,每处缺陷扣除一 分。 查资料,每处缺陷扣除一 10 分 10 5 查资料,发生1次扣2分。 实行一票否决制,即有医 10 疗差错事故当月医疗质量 考核不得分。 10 1 1 1 1 查设备维护情况,各率得 分=实际值/标准值×分值 查资料,有缺陷扣除该项 分值 每季考核,各率得分=实际 值/标准值×分值 查资料,有缺陷扣除该项 分值 查资料,有缺陷扣除该项 分值 以医教部签到本为据,有 缺陷扣除该项分值。 继续教育达标率为年度考 核项目。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汇总季度:2012年第一季度汇总时间:2012年4月2日汇总人员:邓秀汇总结果;本季度共抽查DR照片60张,其中存在问题的有10张。

抽查结果:1.其中6份照片有异物(分别为:衣服扣子、内衣带扣、外衣金属),1份照片位置倾斜,1份照片图像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

2.1份照片忘记标记左右标志,1份图像有运动伪影。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83.3%,无废片。

整改措施:1.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2.所有放射科工作人员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身上有无异物,并耐心地说服病人摘除异物,取得病人的配合。

3.有些精神病患者患者不与配合,导致照片质量降低,建议控制病情的情况下来我科检查。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汇总季度:2012年第二季度汇总时间:2012年7月4日汇总人员:邓秀汇总结果;本季度共抽查DR照片65张,其中存在问题的有9张。

抽查结果:1.其中3份照片有异物(均为内衣带扣)。

2.1份照片图像颗粒粗糙,1份照片灰雾度过大,1份图像摆置倾斜。

3.3份图像未摆于探测器中间。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88.9%,无废片。

整改措施:1.所有放射科工作人员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身上有无异物,并耐心地说服病人摘除异物,取得病人的配合。

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有些精神病患者患者不与配合,导致照片质量降低,建议控制病情的情况下来我科检查。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汇总季度:2012年第三季度汇总时间:2012年9月2日汇总人员:邓秀汇总结果;本季度共抽查DR照片65张,其中存在问题的有8张。

抽查结果:1.其中6份照片有异物(分别为:外衣金属、纽扣、内衣带扣)。

2.1份照片图像摆置倾斜。

3.1份照片未摆置探测器中间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87.8%,无废片。

二级甲等医院放射科X线照片质量等级评定(5篇)

二级甲等医院放射科X线照片质量等级评定(5篇)

二级甲等医院放射科X线照片质量等级评定(5篇)第一篇:二级甲等医院放射科X线照片质量等级评定放射科X线照片质量等级评定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评定方法:本季度共随机抽取X线平片图像20份评定结果:甲级片:12张所占比例:60%乙级片:7张所占比例:35%丙级片:1张所占比例:5%分析:个别平片图像对比度欠佳,层次欠分明。

改进措施:严格规范平片摄影及后处理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图像质量。

第二篇:放射科照片质量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制度一、常规X线影像质量标准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制定目的,是以最低辐射剂量、最高影像质量,为临床提供可信赖的医学影像信息,他由医学影像检查的正当化和成像过程最优化来体现。

医学影像质量综合评价应以成像过程最优话的三条主线,给出影像综合评价标准:1.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2.以能满足诊断学要求的技术条件为保证3.同时充分考虑减少影像检查的辐射计量二、常规X线影像质量控制 1.符合诊断学要求 2.影像显示标准影像显示标准系指在照片影像上能显示特别重要的解剖结构和细节,并用可见程度来表示其性质。

可见程度的表征可分为三级:隐约可见:解剖学结构可探知,但细节未显示,只特征可见;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可见,但不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显示;清晰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清晰。

以上规定的解剖学结构和细节能在照片上看到。

从而有助于作出准确的诊断。

这取决于正确的体位设计、病人的配合以及成像系统的技术技能。

3.重要的影像细节:这些标准为在照片影像上应显示的重要解剖学细节提供了最小尺寸的定量信息。

这些细节也许是病理性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

4.体位显示标准:体位显示标准以相应摄影位置的体位显示标准为依据。

5.成像技术标准:为满足诊断学要求所必需的成像技术的合理组合。

成像技术条件的参数是:摄影设备、标称焦点、管电压、总滤过、滤线栅比、屏/片体系感度、摄影距离、自动暴光控制探测野、暴光时间、防护屏蔽,共10项。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研究,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
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激光打印机、阅读器应有专人定期清洁维护,保持打印
机和阅读器所在房间清洁,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减少灰尘带入。

4.对于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的CR照片,应及时调整曝
光参数,确保图像质量。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
汇总季度:2012年第三季度
汇总时间:2012年10月1日
汇总人员:XXX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50张,CT照片20张。

抽查结果:
1.其中2份CR照片有异物(分别为拉链和内衣上的胶字)。

2.1份CR照片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

3.1份CT片图像模糊,影像质量不佳。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2%,无废片。

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
前详细地核查病人身上有无异物,并耐心地说服病人摘除异物,取得病人的配合。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研究,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
握机器的投照条件,确保曝光参数合理。

3.对于图像模糊、影像质量不佳的CT片,应及时调整设
备参数,重新拍摄,确保图像质量。

4.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清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减
少灰尘和异物的影响。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分表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分表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分表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记录
科别:放射科评价日期:年月日
质量项目指标
分值得分
扣分理由
线照片是否满足影像诊断要求;用废片报告<0
10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被检者姓名、性别等信息完整。
10
3.密度合适、照片层次分明。
10
4、摄影体位标准;
10
5.照射野大小合适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
10
6.无体外伪影,无运动伪影
10
光检查阳性率≥30%。
8
8.报告单书写规范、清楚,报告者签名规范。
8
9.检查登记齐全。
8
10.各项检查结果回报及时(急诊报告≤30分登记、上报率为100%。
8
当月总分
检查意见及改进措施:
评价人员:

X线照片质量等级标准

X线照片质量等级标准
30
检查部位及病灶显示清晰,符合诊断要求。
15
得分(总分100)
说明:图像质量等级评价方法:每份片为100分,一级片:≥90分,二级片:80-89分,三级片:70-79分,废片:<70分。
签名:
10
特殊造影片对比剂涂抺均匀,充盈满意,充分显示解剖形态及结构,能提供满意的诊断标准。
30
检查部位及病灶显示清晰,符合诊断要求。
15
得分(总分100)
(年月)
评片总数(份)
一级片
二级片
三级片
废片
10份
百分率
说明:图像质量等级评价方法:每份片为100分,一级片:≥90分,二级片:80-89分,三级片:70-79分,废片:<70分。
DR号
评级项目
项目
检查内容
分值
检查部位
体位正确、规范
5
自然项目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或门诊号、影像号、检查日期、检查时间(每项1分)
10
图像信息
体位摆位标准,无体位外异物影、左右标注正确。
20
投照条件符合要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
图像分辨率、对比度、密度符合诊断要求,失真度小。
10
特殊造影片对比剂涂抺均匀,充盈满意,充分显示解剖形态及结构,能提供满意的诊断标准。
X线照片质量等级评价表
DR号
评级项目
项目
检查内容
分值
检查部位
体位正确、规范
5
自然项目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或门诊号、影像号、检查日期、检查时间(每项1分)
10
图像信息
体位摆位标准,无体位外异物影、左右标注正确。

放射科日常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2

放射科日常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2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改进措施
检查日期:年月检查人员:
主要检查内容:图像质量
存在问题:
个别图像有金属异物
图像质量改进措施:
规范临床医师X光申请单填写、增加操作准确度:
1.一般资料,按“基本要求”填写并注明病人的体重、职业
及原影像号码,门诊患者应填写患者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等。

2.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应尽量详细填写。

4.术后复查的病人注明手术时间。

5.与此次X光检查部位相关的其他影像学资料:包括超声、
化验结果,应简要填写。

6.写清楚临床初步诊断,以便X光医生检查前心中有数,确
定检查方法及扫描序列。

7.检查部位要清楚具体,如脊椎X光检查,应标明以第几椎
体为中心投照。

8.技术人员应尽量摆正患者的位置,正确显示被照部位X线
影像
9.根据所照部位选择适当的曝光条件,避免曝光不足及过度
10.利用好图像后处理方法,选择正确的投照部位,选择窗宽、
窗位
11.尽量去除患者的异物尤其是金属异物质控员签字:
科主任签字:。

放射科质量控制记录单

放射科质量控制记录单

放射科质量控制记录单一、背景介绍放射科质量控制记录单是用于记录放射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对设备、图象质量和剂量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的情况。

通过记录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放射科的工作质量和安全。

二、记录单的基本信息1. 日期:记录单填写的日期。

2. 仪器编号:被检测设备的编号。

3. 检测项目: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的项目,如图象质量、剂量等。

4. 检测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5. 检测结果:记录每次检测的结果,可以是数值、图形或者文字描述。

6. 结果评价: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判断是否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7. 处理措施:针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记录采取的处理措施。

8. 负责人:进行质量控制的责任人员。

三、图象质量控制记录1. 暴光指数:记录每次暴光时的暴光指数,用于评估暴光剂量是否合适。

2. 像质评价:对图象进行评价,包括对照度、分辨力等方面的评估。

3. 故障记录:记录设备故障情况,如图象含糊、噪声等问题。

四、剂量控制记录1. 剂量输出:记录每次放射照射时的剂量输出值,用于评估照射剂量是否符合要求。

2. 剂量一致性:记录同一设备在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剂量输出是否一致。

3. 剂量分布:记录照射区域内剂量的分布情况,用于评估剂量均匀性。

五、质量控制结果分析根据记录单中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图表分析等方式,以评估放射科的质量操纵情况。

分析结果可以用于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六、质量控制改进措施根据质量控制结果分析的结论,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设备维护、操作规范、培训等方面的改进。

同时,记录每次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以便后续的跟踪和评估。

七、质量控制记录单的保存和归档将填写完整的质量控制记录单进行保存和归档,保留一定的时间,以备日后的查阅和审查。

同时,建立质量控制记录单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以上是关于放射科质量控制记录单的详细介绍和要求。

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

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

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一、背景介绍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是指在医疗影像科室中,对各种影像设备、图像质量、工作流程等进行监控和评估的记录。

通过定期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保证医疗影像科室的影像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影像设备质量控制记录1. 设备名称:XX型号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2. 设备编号:XXX3. 质控项目:X射线束质量、图像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噪声等4. 质控方法:- 定期校准设备,确保X射线束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使用质量控制模板进行图像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测试;- 通过噪声测试,评估设备的图像噪声水平;- 定期检查设备的辐射剂量输出,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 进行设备的功能测试,包括曝光时间、对比度、亮度等参数的测试。

5. 质控结果:- X射线束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无异常;- 图像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满足临床需求;- 设备的图像噪声水平低于标准限制;- 辐射剂量输出在合理范围内;- 设备功能测试合格。

三、图像质量控制记录1. 图像质量评估项目:对比度、灰度、几何失真、伪影等2. 质控方法:- 使用标准模板进行对比度测试,评估图像的对比度水平;- 通过灰度测试,评估图像的灰度分辨力;- 使用标准模板检查图像的几何失真情况;- 定期观察图像中是否存在伪影现象。

3. 质控结果:- 图像对比度满足临床需求;- 图像的灰度分辨力良好;- 无明显的几何失真现象;- 无明显的伪影现象。

四、工作流程质量控制记录1. 工作流程评估项目:预约流程、检查流程、报告流程、图像存储流程等2. 质控方法:- 对预约流程进行抽样调查,评估预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对检查流程进行抽样观察,评估检查的顺利性和效率性;- 对报告流程进行抽样审核,评估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对图像存储流程进行抽样检查,评估图像的存储完整性和安全性。

3. 质控结果:- 预约流程准确、及时;- 检查流程顺利、高效;- 报告准确、及时;- 图像存储完整、安全。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汇总季度:2011年第四季度汇总时间:2011年1月2日汇总人员:孙万龙汇总结果;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1.其中1份CR照片有异物(纽扣),1份CR照片有遮线器边影,1份CR片颗粒粗糙。

2.1份CR照片忘记填写患者的年龄。

3.1份CT片图像良好,但照片呈线状伪影,系激光打印机激光头粘附灰尘。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1%,无废片。

整改措施: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的资料,务必将这些资料填写完整、准确无误。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激光打印机、阅读器应有专人定期清洁维护,保持打印机和阅读器所在房间清洁,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减少灰尘带入。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汇总季度:2012年第一季度汇总时间:2012年4月4日汇总人员:于清山汇总结果;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1.其中2份CR照片有异物(分别为拉链和内衣上的胶字)。

2.1份CR照片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3.1份CR片有伪影,系IP板污染。

4.CT片未查出问题,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3%,无废片。

整改措施: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身上有无异物,并耐心地说服病人摘除异物,取得病人的配合。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IP板暗盒影轻取轻放,竖立直放,避免碰撞、震动、跌落,远离放射源,避免强光照射,IP板应定期用脱脂棉及无水乙醇清洁。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汇总季度:2012年第二季度汇总时间:2012年7月3日汇总人员:郑和永汇总结果;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1.其中4份CR照片有异物(分别为文胸上的金属、拉链、内衣上的胶字和身上贴的膏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
器所在房间清洁,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减少灰尘带入。

汇总季度:2012年第三季度
汇总时间:2012年10月2日
汇总人员:孙万龙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照片45张,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2份照片有异物(分别为耳环和内衣上的胶字)。

2.1 份片打印尺寸不当.
3.1份片有伪影,系板污染。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3%无废片。

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
地核查病人身上有无异物,并耐心地说服病人摘除异物,取得病人的配合。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熟练掌握
机器性能。

3 板暗盒影轻取轻放,竖立直放,避免碰撞、震动、跌落,远离放射源,避免强光照射,板应定期用脱脂棉及无水乙醇清洁。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