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https://img.taocdn.com/s3/m/7ce811cad1f34693daef3e63.png)
2020/11/4
8
新ORS配方组成
配方 g/L
氯化钠 2.6 无水葡萄糖 13.5 氯化钾 1.5 柠檬酸钠 2.9
组分 mmol/L 钠 氯 葡萄糖 钾 柠檬酸
渗透压
75 65 75 20 10
245
2020/11/4
9
❖ 低渗ORS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 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
2020/11/4
10
❖ 补充锌剂有利于缩短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 未来2-3月内的腹泻复发。
2020/11/4
11
诊断1
❖ 1根据大便性状和次数判断:根据家长和看护 者对患儿大便性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 粘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 做出诊断。
❖ 共识建议: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
❖ <6月者,50ml;6个月-2岁者,100ml;210岁者,150ml;10岁以上患儿能喝多少给 多少。
2020/11/4
19
❖ 2轻中度脱水
❖ 应用ORS
❖ 用量:ml=体重(kg)×50-75,4小时内服 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辅导母亲给 患儿服用ORS
2020/11/4
27
预防
❖ 1注意饮食卫生 ❖ 2提倡母乳喂养 ❖ 3积极预防营养不良 ❖ 4合理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 5接种疫苗
2020/11/4
28
2020/11/4
16
诊断4
❖ 根据患儿粪便性状、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 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 因
❖ 有条件尽量大便培养
2020/11/4
17
儿童腹泻病诊治共识
![儿童腹泻病诊治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9c2c88fc195f312b3169a55e.png)
电镜下正常肠粘膜微绒毛 轮状病毒肠炎的微绒毛
肠毒素性肠炎发病机理——分泌性腹泻
肠毒素性肠炎(产毒性大肠杆菌)
细菌粘附在刷状缘 繁殖
产生
↓
↓
不耐热肠毒素(LT) 耐热肠毒素(ST)
激活
↓
↓
腺苷酸环化酶
鸟苷酸环化酶
↓
↓
三磷酸腺苷 环磷酸腺苷 三磷酸鸟苷 环磷酸鸟苷
(ATP) (cAMP)
弯
曲
难
菌
辨
梭
杆
菌
真菌:念珠菌、曲菌、毛霉菌 寄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
隐孢子虫
病毒性肠炎发病机制——渗透性腹泻
病毒 小肠绒毛
↓
绒毛破坏
↓
双糖酶量、活性下降 载体减少
↓
↓
双糖消化不全 钠转运吸收障碍
复制
小肠回吸收减少 ↓
糖脂肪吸收减少
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4 (NSP4) 分泌诱导剂
↓ 渗透压增加
(GTP)
(cGMP)
抑制钠离子、氯离子、水的吸收、促进氯离子分泌 ↓
大量水样泻
侵袭性肠炎发病机理——渗出性腹泻
细菌 直接侵入
小肠、结肠肠壁
充血、水肿、渗出 炎细胞浸润、溃疡形成
黏液脓血便
饮食不当引起腹泻的发病机理
食物质、量不当
消化吸收障碍
积滞于上消化道,胃酸降低
细菌上移、繁殖
内源性感染
食物发酵、腐败
1:1液 1:1
(11.2%乳酸钠)
2:1液 2:1 3:1液 3:1
4配5:%1制液或45:10100液%m5lG0S0m:4l/5×500ml=400ml 100.%9%NNaCaCl:l1:/5×1/5050××500.09m%l==11000%mlx
儿童腹泻治疗共识资料
![儿童腹泻治疗共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3a34535ec3a87c24128c45b.png)
儿童腹泻病诊治专家共识摘自《中华儿科杂志》2009年8期一•概述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其中5亿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自解放后,尤其自80年代以来,经济和卫生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原有基础薄弱,仍属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卫生部防疫司(现疾病控制司)的调查结果分析,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占3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0.7次/人,5岁以下小儿的年发病率平均为1.9次/人。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1980年正式实施,1 991年推出第一版《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到2005年,全球5岁以下小儿因急性腹泻年死亡人数已从1979年的450万降至160万。
在我国,1992年卫生部委托全国有关专家制订《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该方案在全国的实施对提高我国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降低腹泻病的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腹泻病仍为常见病,而且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腹泻的治疗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近年来,对于腹泻病治疗的研究中有两项重要的成果:①将钠浓度降到75mmol/L、葡萄糖浓度降低到75mmol/L、总的渗透压降低到245mOsm/l的"低渗” ORS( hypoosmolarity OR S)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②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未来两三个月内的腹泻复发。
为了完善在腹泻治疗管理中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幅降低腹泻儿童的死亡数,实现到2015年五岁以下小儿因腹泻死亡数比1990年减少三分之二的新千年目标,WH(和UNICEF在2005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管理推荐指南,该指南得到了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全世界许多专家的协助支持。
解读《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专家共识》
![解读《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3dac2e0b7cd184254b3535c5.png)
二、低渗ORS
“改良ORS”目的: 1、新配方在防治腹泻脱水方面至少与标准ORS同样有效, 2、能减少大便排出量:20-36%, 3、或有其他重要的临床效果:缩短腹泻病程、减少呕吐次数、
减少ORT失败。
Choice Study Group. randomized.double blind clinical trial to evaluate the eficacy and safety of a reduced osmolarity oral rehydration salts solution in children with acute watery diarrhoea. Pediatrcs.200l,107:613.
3
一、发表《共识》目的
我国自解放后,尤其自80年代以来,经济和卫生条件有了明显的
改善,但仍属发展中国家,
1988年由卫生部防疫司组织21省市入户调查,采用8月调查一 天,所得结果推算全年的方法。估计我国每年约有8.36亿人次患腹 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约有2.98亿人次,平均为每年2.5次/人。
解读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专家共识》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 叶礼燕
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组和《中华儿科
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组织有关专家经过一年多的反复酝酿讨
论,制订的《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专家共识》将在《中华儿
科杂志》 第6期发表。
2
一、发表《共识》目的
1、腹泻病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 :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腹泻病仍为5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
15
一、发表《共识》目的
共识强调:
1、尽早口服补液,推荐应用新ORS配方(即WHO 低渗ORS),
儿童腹泻病规范化诊治(转发)
![儿童腹泻病规范化诊治(转发)](https://img.taocdn.com/s3/m/2318d14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c.png)
口服补液盐的循证高度
被全球权威医学专刊
--《The Lancet》(中文译名:柳叶 刀)
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进展
口服补液盐的推出和运用 是当代最伟大的公共卫生 成就之一
WHO前总干事Gro Harlem Brundtland博士
ORS III补液及止泻作用机制
------ 调节肠道水、电解质代谢平衡
80
--
10
10
111
111
311mosm/ 311mosm/l l
2/3张
2/3张
低渗ORS 2.6g 2.9g -1.5g 13.5g
75 20 65 10
75 245mosm/l
1/2张
ORSⅢ治疗轻中度脱水与静脉补液
----同样有效、开始治疗更为迅 速!
73例中度脱水的病毒性腹泻患儿 ORT与IVF同样有效:4h时补液 成功率和住院率,ORT不逊于 IVF ORT开始治疗更为迅速 中度脱水,ORT更合适
ORSIII与标准ORS比较
---能减少粪便量,减少呕吐率,减少静脉补液率
--15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397例儿童急性腹泻患者,腹泻病程不足5天
--分组:接受低渗ORS或标准ORS的治疗
0%
-10%
-20%
-30%
静脉补液率
-40% -33%
粪便量 -20%
呕吐发生率 30%
荟萃分析结论: 13个试验:减少粪便量20% 6个试验:降低呕吐率30% 9个试验:减少静脉补液率33%
• Children who are able to receive oral rehydration therapy (ORT) should not be given IV fluids (I, A).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0a242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f.png)
05
临床实践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诊断困难与解决思路
症状非特异性
儿童AAD的症状与多种疾病相似,如普通腹泻、 病毒感染等,导致诊断困难。
实验室检测限制
目前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检测手段,使得AAD的确 诊更加困难。
解决思路
结合患儿病史、用药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 ,进行综合判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避 免不必要和过度使用抗生素,
减少肠道菌群紊乱的发生。
加强手卫生和消毒
医护人员和家长应加强手卫生 意识,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 同时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饮食调整
鼓励患儿多摄入富含益生菌和 益生元的食物,如酸奶、豆制 品等,有助于维护肠道菌群平 衡。
增强免疫力
合理安排患儿作息时间,保证 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增
病史
近期有抗生素使用史,尤 其是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 用多种抗生素。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01
02
03
04
粪便常规
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多,提 示肠道炎症。
粪便培养
可培养出致病菌,如艰难梭菌 等。
血液检查
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C 反应蛋白增高等炎症反应指标
。
影像学检查
如腹部X线平片、超声等,可 辅助了解肠道病变情况。
优化治疗方案
根据AAD的严重程度和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停用相关抗生素、 补充益生菌等,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加强预防措施的宣传和培训
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途径,向公 众普及AAD的相关知识,提高家 长和儿童对AAD的认识和预防意 识。
培训医务人员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 识别和处理AAD的能力,确保患 者在出现相关症状时能够得到及 时、有效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腹泻专家共识PPT课件
![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腹泻专家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c5314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d.png)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预防和调护将成为小儿腹泻防治的重要方向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医疗模式的发展,预 防和调护将成为小儿腹泻防治的重要方向, 通过科学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注意饮食卫 生等预防措施降低小儿腹泻的发病率。
THANKS
感谢观看
03
CATALOGUE
诊断方法与评估指标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小儿腹泻的典型症状包括大便次 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可能伴 有发热、呕吐、脱水等症状。
诊断标准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病史和体 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 参照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
常规检查
包括大便常规、血常规等,以了解患儿的基本病 情。
01
包括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发热等症状的缓解或消失。
实验室指标恢复
02
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范围。
总有效率
03
根据临床症状改善和实验室指标恢复情况,计算总有效率,以
评估治疗效果。
随访管理策略制定
随访时间安排
根据患儿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合理的随访时间表,确保及时发 现问题并处理。
04
CATALOGUE
治疗方法与药物选择策略
中医辨证论治方案介绍
辨证分型
根据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中医 将其分为湿热泻、风寒泻、伤食 泻、脾虚泻等不同证型。
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证型,中医采用相应的 治疗方法,如清热利湿、疏风散 寒、消食化滞、健脾止泻等。
中药选择
根据辨证结果,选用相应的中药 进行治疗,如葛根芩连汤、藿香 正气散、保和丸、参苓白术散等 。
遵循用药原则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体质,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遵循用药 原则,避免滥用药物和不合理用药。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c790ce6af5335a8102d220ce.png)
5.其他治疗方法。有助予改善腹泻病情、缩短病程。 (1)应用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敢; (2)应用微生态疗法:给予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 菌等; (3)补充维生素^; (4)应用抗分泌药物:用于分泌性骏泻。 (5)中医治疗:采用辨证方药、针灸、穴位注射及推拿等
不超过120 mL/kg。每l一2小时评估1次患者脱水情况。 Z继续喂养。
6.腹泻病的家庭治疗。无脱水征和轻度脱水的腹泻患 儿可在家庭治疗,医生应向家长宣传家庭治疗四原则: (1)给患儿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2)锌的补充; (3)持续喂养患儿;
(4)对病情未好转或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的患儿须 及时送医院:①腹泻剧烈,大便次数多或腹援量大;②不能正 常饮食;③频繁呕吐、无法口暇给药者;④发热(‘3个月的 要儿体温>38℃.3—36个月幼儿体温>39℃);⑤明显口 渭。发现脱水体征。如眼窝凹陷、泪少、黏膜干燥或尿量减少 等,神志改变。如易激惹、淡漠、嗜睡等;⑥粪便带血;⑦年龄 <6个月、早产儿。有慢性病史或合并症。
降到75 mmoi/L、葡萄糖浓度降低到75 mmol/L、总的渗透压 降低至245 mOem/L的“低渗”ORS(hypoosmol丑rity ORS)配 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鼍以及减少静脉补
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可作出腹泻诊断。
2.根据病程分类。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迁延性腹 泻病:病程为2周一2个月;慢性腹泻病:病程>2个月。 3.对腹泻病患儿进行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评估。 (1)脱水程度的分度与评估(表2):
25 mmol/L、柠檬酸8—12
mmoL/L、氯化物50一80眦l彬L。
为了更好地开展腹霭病诊断治疗工作。反映国际}:腹泻 病研究的新成果,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 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制订 儿童腹泻病的诊治原则的建议方案。方案经过反复酝酿讨 论,强调尽早口服补液、继续喂养、脱水征的识别、补锌治疗。 提倡母乳喂养,推荐应用新ORS配方(在下文的治疗原则中
小儿腹泻病专家共识课件
![小儿腹泻病专家共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75536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6.png)
C
疫苗接种:按时接种疫 苗,提高免疫力
D
锻炼身体: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谢谢
A
药物因素:如抗生素、 抗肿瘤药物等
C
其他因素:如气候、环 境等
E
B
消化不良:如肠道菌群 失调、消化酶缺乏等
D
心理因素:如紧张、焦 虑等
腹泻病诱因
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寄 生虫等感染
非感染性因素:食物过敏、乳 糖不耐受、药物副作用等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衡, 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 导致肠道感染和炎症反应
止泻药:主要用于 3 缓解腹泻症状,如 洛哌丁胺、蒙脱石 散等
益生菌:主要用于 4 调节肠道菌群,如 双歧杆菌、乳酸菌 等
中药:主要用于调 5 理脾胃,如藿香正 气水、保和丸等
饮食调整
01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少油腻
02
食物选择:米粥、面条、蔬菜、水果等
03
避免食物: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
04
饮食量:根据患儿的食欲和消化能力调整,避免过度饮食
防小 4 儿 腹 泻 病 预
卫生习惯
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
01
细菌传播 保持环境清洁:保持室内通风,
02
定期清洁玩具和餐具 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不吃
03
过期食品 避免交叉感染:避免与腹泻患者
04
接触,避免共用餐具和毛巾
疫苗接种
01 02 03 04
B
腹泻,其中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
以内,慢性腹泻病程超过2周。
C
腹泻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 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
腹泻病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
防治儿童腹泻的专家新共识_白毅
![防治儿童腹泻的专家新共识_白毅](https://img.taocdn.com/s3/m/0b36115e767f5acfa1c7cd35.png)
中国医药报/2009年/8月/18日/第B02版临床用药防治儿童腹泻的专家新共识本报记者白毅腹泻病是全球的一种常见疾病,特别是儿童腹泻,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
近日,在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消化学组联合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举办的“儿童腹泻病研究和临床管理新进展”继续教育项目视频会议上,与会儿科专家指出,由于发病率高、危害大,儿童腹泻病已成为感染、消化和儿科领域的关注重点,科学合理防治至关重要。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叶礼燕教授说,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腹泻病仍为5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统计,该年龄组每年发病数约1.5亿人次,死亡数约150万~250万人;我国解放后经济和卫生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1988年由卫生部防疫司组织的21省市入户调查估计,我国每年仍约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约有2.98亿人次,平均为每年2.5次/人。
1992年卫生部委托全国有关专家制订了《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该方案在全国的实施,对提高我国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降低腹泻病的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腹泻的治疗中,仍然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规范儿童腹泻的诊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组等联合制订了《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专家共识》,并已于近日出台。
共识强调了对儿童腹泻尽早口服补液,推荐应用低渗口服补液盐(低渗ORS);补锌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使用预防性疫苗等关键问题。
以低渗ORS替代标准ORS叶礼燕教授在重点解读这一共识时介绍说,用ORS治疗急性腹泻脱水被认为是20世纪腹泻研究领域的一个最重要进展。
标准ORS由WHO推荐,1971年首次开始应用。
到目前为止,该配方在世界范围内用于防治腹泻脱水,不论腹泻病因及年龄,均被证明有效且无明显不良作用。
由于ORS的应用,到上个世纪90年代,估计世界范围内每年减少100万例与腹泻相关的死亡数。
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腹泻专家共识PPT课件
![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腹泻专家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52e0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b.png)
注意事项
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精 神状态、脱水情况和伴随症状等,以 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同时,还 需向家长详细询问患儿的喂养史和过 敏史等,以协助诊断。
03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与策略
治疗原则及目标设定
总体原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应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充分发 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02
中西医对小儿腹泻认识与诊 断
中医对小儿腹泻认识
病因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 所致。
辨证分型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中医将小儿腹泻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湿热 泻、脾虚泻和脾肾阳虚泻等类型。
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根据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 治法,如消食导滞、疏风散寒、清热利湿、健脾益气和温补脾肾等。
经验总结和未来展望
经验总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是一种有效的 治疗方法,但在实践过程中应注重中医 辨证施治、合理选用药物、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等方面。同时,家长和医生的密 切配合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VS
未来展望
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 践的积累,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 将更加规范化、个性化。同时,随着新技 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中西医结合治疗 小儿腹泻的效果将进一步提高,为患儿带 来更好的健康保障。
背景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影响儿童健康。中西医结 合治疗小儿腹泻具有独特优势, 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小儿腹泻现状及危害
现状
小儿腹泻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 病因多样,包括感染、消化不良、过 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捏起皮肤恢复≥2秒
编辑版ppt
12
三、重度脱水静脉输液
• 1、在补液过程中,每1—2小时评估1次患者脱水情况, • 如无改善,则加快补液速度;
• 2、婴儿在补液后6h,儿童在补液后3h重新评估脱水情 • 况,选择适当补液方案继续治疗;
• 3、一但患儿可以口服(通常婴儿在静脉补液后3—4h, • 儿童在静脉补液后1—2h,即给予ORS)。
编辑版ppt
14
五、补锌治疗
• 补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病程、降低腹泻的严重度和脱水的危 险。WHO在2005年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管理推荐指南, 强调所有患儿在腹泻发生时及早补充锌。
•
标准ORS虽然对纠正急性腹泻脱水有很高的疗效,但不能减少腹
泻的粪便排出量、腹泻次数和腹泻持续时间。由于标准ORS中钠浓度
高,会增加口渴,导致摄入更多ORS液,使大便量增多,病程延长。
虽然大量实验证明,标准ORS极少引起高钠血症,即使有,也无临床
意义,但该溶液钠的浓度和总渗透压仍为争议的主题。
•
•
研究表明,钠浓度在60mmol/L左右,糖浓度在50~
6
“低渗”ORS的应用
• 预防脱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
•
<6月,
50ml;
•
6个月~2岁, 100ml;
•
2~10岁,
150ml;
•
10岁以上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 纠正脱水:轻至中度脱水,ORS用量:
•
用量(ml)=体重(kg)×(50~75)
4h内服完。
• 密切观察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
9
低渗ORS与标准ORS比较
• 1、在补充累积损失量期间,粪便排出量较标准ORS少 36%,呕吐次数较标准ORS减少16次,口服补液失败 (需改用静脉补液病例)减少33%;
• 2、在补液治疗24h后平均血钠浓度明显低于标准ORS组, 但未出现低钠血症或使原有的低钠血症加重,两组尿量相
近,说明低渗ORS不但疗效好,而且安全,对急性非霍乱 腹泻患儿补液有益。
编辑版ppt
13
四、继续喂养问题
• 1、调整饮食 • ①母乳喂养患儿继续母乳喂养; • ②小于6个月的人工喂养患儿可继续喂配方乳; • ③大于6个月的可继续食用已经习惯的日常食物,如粥、面条、稀饭、 • 蛋、鱼末、肉末、新鲜果汁; • ④鼓励患儿进食,如进食量少,可增加喂养餐次; • ⑤避免给患儿喂食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 • ⑥病毒性肠炎因缺乏乳糖酶,可暂时给予无乳糖配方奶,时间1—2 • 周,腹泻好转后转为原有喂养方式; • ⑦过敏性腹泻,以牛奶过敏较常见,婴儿通常采用深度水解酪蛋白配 • 方奶,如仍不耐受,可采用氨基酸为基础的配方奶或全要素饮食。
氯
65
葡萄糖
75
钾
20
柠檬酸
10
编辑版ppt 渗透压 245
5
“低渗”ORS的组成允许范围
• 总溶质浓度(包括葡萄糖)
200—310mmol/L
• 其中 钠
60—90 mmol/L
•
钾
15—25 mmol/L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柠檬酸
8—12 mmol/L
•
氯化物
50—80 mmol/L
•
葡萄糖至少相当于钠的浓度
编辑版ppt
等。
编辑版ppt
11
表 脱水程度评估
脱水程度
丢失体液(占体重%) 精神状态 皮肤弹性 粘膜 前囟、眼窝 肢端 尿量 脉搏 血压
轻度
≤5% 稍差 尚可
稍干燥 稍有凹陷 尚温暖
稍少 正常 正常
中度
5%—10% 萎靡或烦躁
差 干燥 凹陷 稍凉 明显减少 增快 正常或稍降
重度
>10% 嗜睡—昏迷
极差# 明显干燥 明显凹陷 凉或发绀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的 专家共识
编辑版ppt
1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
委员会,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儿童腹泻病的诊治原则 的建议方案。方案强调: • 1、尽早口服补液 • 2、继续喂养 • 3、脱水征的识别 • 4、补锌治疗 • 5、提倡母乳喂养 • 6、推荐应用新ORS配方
编辑版ppt
3
一、“低渗”ORS配方
• 近年腹泻病治疗的两项重要成果是:
• 1、低渗ORS配方(hypoosmolarity ORS):将钠浓 度降到75mmol/L、葡萄糖浓度降低到75mmol/L、总渗 透压降低到245mmol/L。防止脱水与标准ORS同样有效, 且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粪便排出量以及减少静 脉补液使用率。
• 3、低渗ORS对小儿霍乱与标准ORS同样有效和安全,而 在成人霍乱患者,无症状、暂时性低钠血症发生增加,提 示成人霍乱患者可以使用低渗ORS,但应检测血钠浓度。
编辑版ppt
10
二、脱水征的识别
• 对腹泻病患儿进行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评估。 • 尽可能对中、重度脱水患儿行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 • 有条件尽量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以及病毒、寄生虫检测。 • 对慢性腹泻病须评估消化吸收功能、营养状况、生长发育
编辑版ppt
7
• 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
• 1、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 20ml/kg.h • 2、ORS液服用量不足 • 3、频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4h,患儿仍有脱水表现, • 要调整补液方案。
• 4h后重新评估患儿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
编辑版ppt
8
标准ORS的优缺点
• 2、补锌:
编辑版ppt
4
“低渗”ORS配方
• “低渗”ORS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量 以及减少静脉补液,新ORS配方(低渗ORS)将取代以前 的ORS配方。
• 表 新ORS配方的组成
配方
g/L
组分
mmol/L
氯化钠 无水葡萄糖 氯化钾 柠檬酸钠
2.6 13.5
1.5 2.9
钠
75
100mmol/L之间对于水的吸收比较合适。同时腹泻病因不同,粪便
中钠丢失情况也不相同,通常情况下,霍乱患儿粪便钠丢失量为
101mmol/L左右,非霍乱腹泻为56mmol/L左右,标准ORS中钠浓
度为90mmol/L,适合治疗霍乱,而钠50~60mmol/L的ORS治疗
非霍乱性腹泻似乎更合理。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2
•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发表 的新修订的腹泻治疗指南主要强调:
• 1、口服补液的重要性,并推荐使用低渗ORS配方; • 2、所有腹泻患儿要及早补充锌。
• 并强调腹泻关键治疗是: • ①用家庭配制的合适的液体和ORS预防和治疗脱
水; • ②继续喂养(包括母乳喂养); • ③有选择的使用抗生素; • ④补锌10~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