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MHK阅读理解应试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MHK阅读理解应试技巧
摘要:阅读是第二语言学习中技能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针对新疆高校预科教学对象的特点,针对MHK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指出通过一些阅读技巧来提高分数,并列举一些有用的阅读技巧。
关键词:MHK 阅读理解应试技巧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以下简称MHK)是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特点,专门测试母语为非汉语的中国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MHK包括一、二、三、四共四个等级,分别适用于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和大学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目前对于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来说,参加的是MHK三级考试。
MHK的三级考试目前主要有以下两项用途:一是作为高等学校在招生考试中评价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考生汉语成绩的依据;二是作为高等学校评价少数民族学生预科结业成绩的依据。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在MHK阅读考试这一部分获得高分,不是短时间内做得到的。依笔者的学习体会和教学经验,诚认为非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苦功夫不可。
1 提高猜字能力,逐步扩大词汇量
在整个汉语学习过程中,词汇量的大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平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鼓励学生利用上下文进行猜测,有意识培养学生猜词能力,培养学生不依赖字典的习惯。阅读短文时,切莫逐字逐句地进行释义,不要在遇到遗忘的词或个别较难理解的句子时就停下来,这不利于把握整个文章的脉络。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要沉着,冷静,细心思考。若这些生词基本上不影响对文章的理解,既使我们不知它的确切含义,仍可较为准确地理解原文,这样完全可以跳过去不予理会。但若是对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生词,那么阅读时,应切记一点:不要试图弄清文章中每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否则既影响速度,又影响理解。至于这些生词,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的信息词以及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理解以求获得生词的真正含义。猜测生词的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构词法推测。遇到生词后,可从构词法角度分析判断生词。现在常用的三千多个汉字中,90%左右是形声字。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对于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将有帮助。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例如:形旁表示意义,即事物大致的类别;声旁表示读音。例如“发源”一词,其中“源”字的形旁是“氵”,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和水有关;声旁“原”,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比如“资助”一词,我们知道“贝”在古代是钱,因此,以“贝”为形旁的字常和钱有关,如“贵”、“贱”等,因此“资助”也就是“用钱帮助”的意思。在阅读过程中,碰到无法猜到的词,可以暂时避开,等全部材料读完后,也许会茅塞顿开,这样也省了不少的时间,千万不要在猜不出的词前“留连往返”、“驻足不前”。在扩大词汇量的时候,必须有所侧重。汉语词汇中最常用的要数动词以及动词词组,其次是形容词,副词,这些词应该先记,重点记。还有常用名词也要记。
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清楚地说明了反复记忆非常重要,生活中也不泛这样的实例。比如,我们每个学生在学校里、公车上、马路上等见过成千上万的人,为什么认识和记住的只有老师、同学、家人、朋友、同事?原因一是只见过一面,以后没再谋面;二是见面的时候根本没在意。要是你丢失重要物品,焦急万分,有人拾得,当面奉还,虽只见面一次,也终身难忘。记词语也是如此,一是要多见面;二是见面时多注意结构和特点。
2 熟悉阅读材料和考点
2.1 阅读理解部分的题量约占整套题的1/3,阅读速度为150~190字/分钟
这部分试题的阅读材料选自各种报纸、杂志、书籍,内容包括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科技常识、人物活动、地里活动等许多领域。
2.2 考点
(1)拼音:即是否熟悉汉语拼音方案,是否能正确的辨认词语读音。具体的包括汉语常用的多音字、易混的声母韵母、声调的误读、声调的错误标注。
(2)词汇:涉及到近义词辨析、关联词语选择、根据上下文选择词语、词语搭配,常见的习惯用语、成语、歇后语的使用等。这类题主
要考查学生平时积累和一些相关语法知识的运用。
(3)归纳:在阅读中要领会作者的态度、情感、立场、语气,理解是归纳文章主题、主旨的前提。考生主要把握带有作者某种思想倾向的词语和句子。此类题中还考查阅读材料中隐含的一些内容。
3 注意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实际上是除了听力之外其他语言能力的综合。其中最根本的就是驾驭语法和词汇的能力,因此,要提高阅读能力必须从多方面努力,当然也要注意训练的方法。
3.1 扩大学生阅读面,先易后难
阅读理解试题,其内容广泛,有难有易,题材不一,因此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扩大阅读面,熟悉各种类型的文章。比如:散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这些文章中的难句要一句句地看,即读到句号为止,分出主语、谓语、宾语及其他成分,理解句子的意思,对于长句,难句要仔细分析,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成分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原文。
3.2 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先慢后快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其掌握和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能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3.2.1 先看问题法
在读文章前可以先读问题,再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做出准确的判断。这种方法对于难以读懂的议论文很有效。还可以帮助考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大概明白文章的思路和内容,既节省时间,又有效果。
3.2.2 对意思含糊的段落的处理法
由于词的意思不明,而造成段落的意思模糊不清,这是阅读中常遇到的。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反复阅读。一般地说,多次阅读的过程是逐渐加深理解的过程。往往开头难但看了几遍之后,就能逐步明白其意义了。有些难懂的句子,根据上下文,仍可以猜出它的意思。一篇短文,如果我们能看懂75%以上的意思容许有25%左右的误差,这是正常的现象。
3.2.3 判断推理法
汉语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而是要求阅读者根据字面意思,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线索,以及文章的逻辑关系,揣测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做这类题目时,要严格依据作者所陈述的细节、事实以及作者的措词,找出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