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三倍体育种与二倍体育种的优劣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鱼类三倍体育种与

鱼类三倍体育种与

• 所属学科: • 定义3:
• 所属学科:
• 定义4:
• 所属学科:
– 遗传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学(二级学科)
三倍体欲与二倍体鱼的形 态区别

三倍体鲫鱼
二倍体鲫鱼
三倍体鱼与二倍体鱼形体上的差别:
1。成年三倍体鱼体积大于二倍体鱼 2。成年三倍体鱼的鳍、尾,头部的眼、 嘴都大于二倍体的鱼 3。三倍体的鱼鱼腹较大,鱼背较后而二 倍体则较薄
什么是三倍体? 什么是二倍体?
• 定义1:
三倍体
• 所属学科: • 定义2:
– 含有三组染色体的细胞或生物。三倍体生物因难以进行减数分 裂形成配子,故常不育。 – 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技术(二级学科);海洋生物技 术(三级学科) – 具有3套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 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生物育种学(二级学科) – 具有三套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 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二级学科) – 有三套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成年二倍体鱼与三倍体鱼 血液理化指标分析
• 二倍体大黄鱼和三倍体大黄鱼三项血液 血细胞常数值测定结果
大黄鱼二倍体、三倍体8项血液生理指标 差异显著性分析
• 这些理化指标说明: • 1.鱼类的血液生理指标值的大小随着鱼类种类、年龄、性别、性周期、 营养状况、季节变化以及鱼类本身活动性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 2. 人工诱导的三倍体大黄鱼, 具有三套完整染色体组, 比正常大黄鱼 二倍体多一套, 结果导致三倍体大黄鱼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体积也变 大, 结果也使其具有大黄鱼二倍体所没有的诸多优良性状。 • 3. 人工诱导的大黄鱼三倍体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MCH 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高于大黄鱼二倍体, 分别是二倍 体的1124倍、2112倍和1179倍, 表明大黄鱼三倍体红细胞性状优于大 黄鱼二倍体。鱼类白细胞机能与免疫、抗疾病能力有关, 在白细胞血液 生理指标上大黄鱼三倍体的白细胞数WBC高于大黄鱼二倍体的白细胞数 WBC, 是二倍体的1132倍, 表明三倍体的大黄鱼抗病性优于二倍体的大 黄鱼。 • 4. 从血液学的倍性效应看, 大黄鱼三倍体与大黄鱼二倍体比较, 血液 中红细胞血红蛋白总量不变, 红细胞体积的变大, 红细胞数目的减少, 白细胞数目增多。这与其它三倍体品种鱼类血液学的倍性效应相同[ 5~ 9]。我们进行生物学测量时(受惊扰) 观察到三倍体大黄鱼比二倍体大 黄鱼体色稍微苍白, 原因可能是三倍体鱼红细胞的体积增大和数目减少, 引起了红血球在末梢血管系统流动的速度缓慢, 在过激运动后身体恢复 速度要比二倍体缓慢, 所以在养殖生产三倍体鱼类要注意少惊扰。

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外周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外周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第4 1 卷 第1 期
2 0 1 0年 1 月








4 1 ( 1 ) : 8 6 - 9 2
J a n . 2 01 0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e a s t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二倍 体 和 三倍 体 虹鳟 外 周 血细 胞 的 比较研 究
陈侠君 ,王炳谦 ,刘 奕 ,范兆廷
( 1 . 东北 农 业 大 学 动物 科 学 技术 学 院 , 哈 尔滨 1 5 0 0 3 0 ;2 . 中国 水产 科 学 研 究 院 黑龙 江 水 产研 究所 ,哈 尔 滨 1 5 0 0 7 0)
关键 词 : 虹 鳟 ;血 细胞 ;显微 结 构
中 图分 类号 :¥ 9 6 5 . 1 2 2 ;Q 2 1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章编号:1 0 0 5 — 9 3 6 9 ( 2 0 1 0 ) 0 1 — 0 0 8 6 — 0 7
Co m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n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c e l l s o f d i p l o i d a n d t r i p l o i d r a i n - b o w t r o u I J C H E N X i a j u n ’ , Wa n g B i n g q i a n , L i u Y i ’ , F A N Z h a o t i n g ’ ( 1 . C o l l e g e o f A n i m a l S c i e n c e s

黄颡鱼二、三倍体幼鱼生长性能的比较研究

黄颡鱼二、三倍体幼鱼生长性能的比较研究

黄颡鱼二、三倍体幼鱼生长性能的比较研究杨广;田梦园;董少杰;刘金兰;李永仁;陶秉春【摘要】为了探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二、三倍体幼鱼的生长差异,定期测定了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两者体长、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2个月的养殖,黄顙鱼二倍体幼鱼从初始值(体重(3.89±1.01)g,体长(7.35±0.50)cm)增长至体重(9.89±3.94)g、体长(9.71±1.42) cm,消耗饲料132.7g,饵料系数1.11;黄顙鱼三倍体幼鱼从初始值(体重(3.63±0.83)g,体长(7.21±0.38)cm)增长至体重(9.61±3.20)g、体长(9.80±1.23)cm,消耗饲料135.79g,饵料系数1.18.三倍体黄顙鱼比二倍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稍高,体长增长率及体长特定生长率偏高,饵料系数略高,但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年(卷),期】2012(009)002【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黄顙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二倍体;三倍体;生长【作者】杨广;田梦园;董少杰;刘金兰;李永仁;陶秉春【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1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鲇形目鲿科,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川、湖泊、沟渠等水域中。

三倍体鲤鱼丰富了二倍体鲤鱼种群的基因库

三倍体鲤鱼丰富了二倍体鲤鱼种群的基因库

三倍体鲤鱼丰富了二倍体鲤鱼种群的基因库
摘要:
1.引言:介绍三倍体鲤鱼和二倍体鲤鱼的概念
2.三倍体鲤鱼的特点和优势
3.三倍体鲤鱼对二倍体鲤鱼种群基因库的贡献
4.结论:总结三倍体鲤鱼对二倍体鲤鱼的重要性
正文:
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的河流、湖泊和池塘中。

在鲤鱼的繁衍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那就是三倍体鲤鱼的出现。

三倍体鲤鱼是指其体细胞中含有三倍染色体数量的鲤鱼,相比普通的二倍体鲤鱼,三倍体鲤鱼具有更高的生长速度和更强的适应能力。

三倍体鲤鱼在遗传学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因为它们具有三倍染色体数量,所以在基因互作和基因表达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这使得三倍体鲤鱼具有更丰富的基因型和表型,从而为二倍体鲤鱼种群的基因库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三倍体鲤鱼还能够与二倍体鲤鱼杂交,产生具有更强生长能力和适应性的后代。

这些后代继承了三倍体鲤鱼的优良基因,使得二倍体鲤鱼种群的基因库更加丰富。

这种杂交优势对于二倍体鲤鱼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鲤鱼种群的整体质量。

总之,三倍体鲤鱼作为一种特殊的鲤鱼类型,其出现不仅丰富了鲤鱼种群的基因库,还为二倍体鲤鱼提供了更多的生长和适应优势。

二、三倍体虹鳟肌肉感官品质差异的对比分析

二、三倍体虹鳟肌肉感官品质差异的对比分析

二、三倍体虹鳟肌肉感官品质差异的对比分析
卓琳莹;管玲玲;鲍守民;孟玉琼;马睿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22(43)18
【摘要】为研究二倍体虹鳟和三倍体虹鳟感官品质差异,分析同一亲本、同一养殖条件下二、三倍体虹鳟肉色、肉质和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的差异。

结果表明:在肉色方面,二倍体虹鳟肌肉黄色值显著大于三倍体虹鳟(P<0.05),亮度值和红色值无显著差异;在肉质方面,三倍体虹鳟肌肉弹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二倍体虹鳟(P<0.05),持水力和pH值等无显著差异;在滋味物质方面,三倍体虹鳟肌肉滋味组成相对二倍体虹鳟较为丰富,有鲜、咸、苦和甜等味道;在挥发性物质组成方面,二、三倍体虹鳟肌肉挥发性物质均由77种化合物组成,气味活度值较大的特征性气味物质主要有1-辛烯-3-醇、己醛、辛醛、壬醛和(E)-2-壬烯醛,整体呈现青草味、脂肪味及水果香味,三倍体虹鳟肌肉中总特征性气味物质的气味活度值显著高于二倍体虹鳟
(P<0.05)。

本研究表明二、三倍体虹鳟具有不同的感官品质特征。

【总页数】7页(P209-215)
【作者】卓琳莹;管玲玲;鲍守民;孟玉琼;马睿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4.1
【相关文献】
1.乌克兰鳞鲤二、三倍体成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
2.二倍体与三倍体虹鳟生长特性对比研究
3.二、三倍体虹鳟肌肉组织结构及营养成分的比较
4.急性高温胁迫后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抗氧化能力差异比较研究
5.不同养殖模式下三倍体虹鳟鱼肉品质差异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鱼类三倍体育种及二倍体育种的优劣分析实施报告

鱼类三倍体育种及二倍体育种的优劣分析实施报告

鱼类三倍体育种与二倍体育种的区别金玥(上海海洋大学生物技术专业 0812104)摘要:本文就现在推广的三倍体育种和传统的二倍体育种在鱼体的身体结构与外形特征,血液理化指标及三种育种方法上做一比较,得出即使三倍体育种现在广泛推行但是它带来的各种后续问题并没有很好的研究解决,所以在我们大力支持三倍体育苗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传统的二倍体育苗,毕竟回归自然改善自然才是科技发展的真正体现.本文结论仅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三倍体二倍体育种一.三倍体与二倍体的定义:三倍体是:♦定义1:含有三组染色体的细胞或生物。

三倍体生物因难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故常不育。

所属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技术(二级学科);海洋生物技术(三级学科)♦定义2:具有3套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所属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生物育种学(二级学科)♦定义3:具有三套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二级学科)♦定义4:有三套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所属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学(二级学科)二倍体是:♦定义1:含有两组染色体的细胞或生物。

雌、雄配子结合后发育而来的生物为二倍体。

所属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技术(二级学科);海洋生物技术(三级学科)♦定义2:具有2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所属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生物育种学(二级学科)♦定义3:含有两套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或个体。

以2n表示。

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二级学科)定义4:具有两套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所属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学(二级学科)二.成年二倍体鱼与三倍体鱼身体结构区别1.外形成年三倍体鲫鱼(图一)成年二倍体鲫鱼(图二)从图一和图二可见成年三倍体鲫鱼在体积上比成年二倍体鲫鱼要大,其鱼尾、腹鳍、背鳍和头部的大部分器官都比二倍体的鱼大。

此外,三倍体鱼的腹部比二倍体体积要大,其背部肌肉比二倍体鱼要紧实。

漆宇航 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及应用

漆宇航 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及应用

A A A-A A-A 阻止第一极体放出 A-A A-A
A A
A A
三倍体A A A
A A
经过减数分裂后的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
产生三倍体的示意图a
A A A-A A-A
A-A
阻止第二极体放出
A-A
阻止第二极体放出
A A
A A
三倍体A A A
A A
经过减数分裂后的精子A
产生三倍体的示意图b
A A
A-A A-A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某 些种类制种和大批量生产有难 度,规模化生产的成本问题等。
如果我们利用某些理化因素,在细胞分裂中期阻止纺锤和
中间隔膜(细胞板)的形成,而使已复制的染色体不能分
向两极,不能在中间形成隔膜,结果就形成了染色体组加 倍的细胞。 如果这时理、化因素消失,那么这个细胞再分裂形成的细 胞便有了加倍的染色体了。以这样的细胞形成的组织、器 官和由它产生的后代就是多倍体了 染色体的加倍也可以通过保留受精卵第二极体即抑制卵子 的第二次成熟分裂或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来实现。
鱼类多倍体育种 技术及应用
人工多倍体是用人工的方法诱导形成的,通过多倍体育种可培育出的 品种,是现代育种的一种新方法,目前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多倍体鱼类与二倍体鱼类不同的特性: 生长快、个体大、性腺发育异常、寿命延长和遗传特性改等。 1)巨型性 2)速生性 3)克服远缘杂交不育性 4)增强抗逆性 5)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明显
多倍体育种研究的发展方向
以前的多倍体育种的研究主要注重对三倍体诱导的研究。
但不育的三倍体虽能增产,但难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这 是因为它不能产生后代,经常制种生产成本较高,也不切 实际。 最理想的方式是先诱导四倍体,四倍体具偶数染色体,再 与正常二倍体进行交配产生三倍体,可实现三倍体个体的 批量化生产—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牙鲆单倍体、三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和普通二倍体胚胎发育的比较

牙鲆单倍体、三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和普通二倍体胚胎发育的比较

化时间约 15h 0o 时约 3 。田永胜等 的观 6 ,2 C 3h 察结 果表 明 ,牙 鲆 在 1 4~1 C下 发 育 9 6o 3h出膜 。
张榭令 等 报 道 ,牙 鲆 在 水 温 1. 4 6~1. C下 , 55o 胚 胎发 育 经 6 0mn进 入孵 化期 。关 于 牙鲆 胚 3h3 i
关键词: 牙鲆;单倍体;三倍体 ; 雌核发育;二倍体;胚胎发育
中图 分类号 :Q3. 124
文献 标 志码 :A
牙 鲆 P rlhhs laes 冷温 性底 层海 水鱼 aai t i cu 为 c y ov
类 ,主要 分 布于俄 罗斯 远东 地 区 、 日本 、朝鲜 半 岛
胎 发 育 的时序关 系 还缺 乏精 确 的定 量研究 。 牙 鲆雌性 个 体 比雄性 大 ,为 了发挥雌 性 生长快 的优势 ,作者 在 进行 人工 诱导 牙鲆 雌核发 育研究 的 同时 ,对 单倍 体 、三倍 体 和雌 核发 育二倍体 的胚 胎
窄 ;在 水温 1 2 0~ 0℃ ,盐度 2,盐度 为 3 ;1 4 0℃水 温 下孵
试验 分别 于 2 0 0 5年 5月 和 2 0 0 6年 5月在 中国
水 产科 学研究 院北戴 河 中心 实验站 进行 。试验 亲鱼 为该站 人工 养殖 的牙 鲆 ,真鲷 P goo sm咖 r arsmu 为 福建 网箱养殖 的商 品鱼 经人工 养殖 成为亲 鱼 。雌 性 牙鲆 亲 鱼 体 重 约 250 g 0 ,雄 性 牙 鲆 亲 鱼 体 重 约
发育进行 了观察 ,并与普通二倍体牙鲆的发育过程 作了比较 ,以期 为牙鲆遗传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亦 为牙 鲆苗 种培 育提 供科 学依 据 。
1 材 料 和 方 法

三倍体鲤鱼丰富了二倍体鲤鱼种群的基因库

三倍体鲤鱼丰富了二倍体鲤鱼种群的基因库

三倍体鲤鱼丰富了二倍体鲤鱼种群的基因库在鱼类养殖领域,三倍体鲤鱼作为一种特殊的品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与常见的二倍体鲤鱼相比,三倍体鲤鱼具有更多的优势,特别是在丰富基因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三倍体鲤鱼与二倍体鲤鱼的区别。

简单来说,三倍体鲤鱼拥有三倍于二倍体鲤鱼的染色体数量,这使得它们在遗传基因方面具有更多的多样性。

由于基因组的复杂性,三倍体鲤鱼在生长、繁殖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二倍体鲤鱼的特点,如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能力强等。

那么,三倍体鲤鱼如何丰富二倍体鲤鱼的基因库呢?首先,通过引入三倍体鲤鱼,养殖品种的基因多样性得到提高,这有助于增强种群的适应能力和进化潜力。

其次,三倍体鲤鱼与二倍体鲤鱼之间的杂交现象,可以产生不同于原有品种的遗传特性,为鱼类养殖带来新的可能。

这种杂交优势在植物育种中已被广泛应用,对于鱼类养殖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因库的丰富对于鱼类养殖意味着什么?首先,基因库丰富有助于提高养殖品种的适应性,使其在面临环境变化、病害侵袭等方面具备更强的抵抗力。

其次,丰富的基因库为养殖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养殖目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品种或杂交后代进行养殖。

最后,基因库丰富有助于推动鱼类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单一品种的依赖,降低风险。

如何在养殖过程中利用三倍体鲤鱼丰富基因库呢?首先,养殖者可以尝试将三倍体鲤鱼与二倍体鲤鱼混合养殖,让它们自然杂交。

其次,可以通过人工授精等方法,将三倍体鲤鱼的优良基因引入到二倍体鲤鱼种群中。

此外,养殖者还可以关注三倍体鲤鱼与其他鱼类品种的杂交研究,以期在养殖过程中发现新的优良品种。

总之,三倍体鲤鱼作为基因库丰富的载体,在鱼类养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养殖者应充分认识其在丰富基因库、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的作用,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

三倍体鲤鱼丰富了二倍体鲤鱼种群的基因库

三倍体鲤鱼丰富了二倍体鲤鱼种群的基因库

三倍体鲤鱼丰富了二倍体鲤鱼种群的基因库
摘要:
一、引言
二、三倍体鲤鱼的产生
三、三倍体鲤鱼对二倍体鲤鱼种群的影响
四、结论
正文:
一、引言
我国科学家通过生物技术成功培育出三倍体鲤鱼,这一突破丰富了二倍体鲤鱼种群的基因库,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文将探讨三倍体鲤鱼的产生以及对二倍体鲤鱼种群的影响。

二、三倍体鲤鱼的产生
三倍体鲤鱼是通过将二倍体鲤鱼进行加倍处理而产生的。

具体过程为:首先,将二倍体鲤鱼在特定条件下培育,使其性细胞发生变异,成为具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然后,将这种变异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三倍体胚胎。

最后,将三倍体胚胎植入雌性鲤鱼体内,使其发育成具有三倍体染色体组的鲤鱼。

三、三倍体鲤鱼对二倍体鲤鱼种群的影响
1.丰富了基因库:三倍体鲤鱼拥有比二倍体鲤鱼更多的基因,这使得种群基因库得到了丰富。

这种丰富的基因库有助于增强鲤鱼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提高养殖效益:三倍体鲤鱼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能够更快地达到商品规格。

此外,三倍体鲤鱼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可以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3.减缓遗传退化:在传统养殖过程中,二倍体鲤鱼种群长期近亲交配,容易导致遗传退化。

三倍体鲤鱼的引入,可以增加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减缓遗传退化的速度。

四、结论
三倍体鲤鱼的产生丰富了二倍体鲤鱼种群的基因库,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其快速生长、高饲料转化率以及抗病能力强等优点,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鱼类多倍体育种是指通过诱导使鱼类个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翻倍,以获得多倍体鱼种的育种技术。

多倍体鱼类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如增加生长速度、提高抗病能力、改善肉质品质等,因此在鱼类育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研究:目前常用的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包括温度处理、压力处理、化学物质介入等。

研究人员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提高多倍体形成的效率和成功率。

2. 多倍体鱼的性腺发育研究:多倍体对性腺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索多倍体鱼的生殖特性和性腺发育过程,为其正常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3. 多倍体鱼的生长性能研究:多倍体鱼在生长性能上通常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可能出现某些副作用,如生长慢、生命力低等。

研究人员需要评估多倍体鱼的生长性能,并通过优化饲养管理以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

4. 多倍体鱼的遗传稳定性研究:多倍体对遗传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某些遗传异常和不良表型的出现。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对多倍体鱼的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种质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利用。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对于提高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和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遗传育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基因工程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二、三倍体虹鳟肌肉组织结构及营养成分的比较

二、三倍体虹鳟肌肉组织结构及营养成分的比较

二、三倍体虹鳟肌肉组织结构及营养成分的比较王雪薇;谢意军;薛淑群;韩英【期刊名称】《水产科学》【年(卷),期】2017(036)005【摘要】选取相同养殖条件下3个不同体质量组的二倍体虹鳟和三倍体虹鳟,其中每组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各10尾,分析其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肌纤维密度及直径,以比较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的肌肉品质特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体质量的增加,二倍体、三倍体虹鳟肌纤维密度均降低,而肌纤维直径增大;二倍体虹鳟肌纤维直径小于三倍体,密度大于三倍体(P<0.05).随着体质量的增加,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肌肉水分含量和粗灰分含量减少,而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三倍体虹鳟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同组二倍体(P<0.05),水分和粗灰分含量略低于二倍体,均差异不显著(P>0.05).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肌肉中谷氨酸含量均最高,三倍体虹鳟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二倍体;根据营养价值评价结果,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均为蛋氨酸和胱氨酸总量最高,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苯丙氨酸.整体上来说,二倍体虹鳟和三倍体虹鳟均为优质蛋白源,二倍体虹鳟嫩度优于三倍体,但随着体质量的增加,三倍体虹鳟肌肉在营养成分上较均衡,且鲜美度要优于二倍体,有更好的食用价值及营养价值.【总页数】8页(P569-576)【作者】王雪薇;谢意军;薛淑群;韩英【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430077;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122【相关文献】1.乌克兰鳞鲤二、三倍体成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 [J], 甄润英;陶秉春2.虹鳟(♀)×溪红点鲑(♂)杂交三倍体F1及其亲本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J], 徐绍刚;杨晓飞;代国庆;杨贵强;李文通;田照辉3.急性高温胁迫后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抗氧化能力差异比较研究 [J], 车德钊;温海深;李吉方;张美昭;陈落落;辛苑茹;4.氨氮急性胁迫下二、三倍体雌性虹鳟应激耐受性比较 [J], 韩英;蔺佳文;吕晓楠;薛淑群;韩玥5.虹鳟(♀)×山女鳟(♂)杂交F1及其亲本肌肉营养成分和肌肉质地的比较 [J], 张玉勇;贾智英;池喜峰;李池陶;胡雪松;石连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鱼类多倍体育种研究概述

鱼类多倍体育种研究概述

鱼类多倍体育种研究概述摘要:文章概述了鱼类多倍体育种的历史与方法,旨在为读者系统介绍鱼类的多倍体育种,充分认识鱼类的多倍体育种方法。

关键词:育种鱼类育种多倍体育种的目标是改良品种的依据,是育种工作中最根本的问题。

育种的总体目标是高产、稳产、优质和低消耗。

但随者渔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对鱼类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丰产,又要稳产;既要有高的产量,又要有好的质量;既要能适应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又要能适应本地区的饲养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水平。

鱼类育种的方法有许多种,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体细胞杂交、基因转移技术,以及多倍体育种等方法。

多倍体育种就是通过增加染色体组的方法来改造生物的遗传基础,从而培育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达到人类利用的目的。

1 多倍体己多倍体种类所谓多倍体,就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根据多倍体产生的方法,可分为天然多倍体和人工多倍体。

根据染色体组的来源不同,又可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两种。

由相同来源染色体组成的多倍体称为同源多倍体,即同源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个物种。

而由不同来源染色体,即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物种组成的多倍体称为异源多倍体。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染色体组数目的不同,分为三倍体、四倍体、六倍体等。

2 多倍体产生的机制总的来说,多倍体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

染色体加倍则是通过卵子第二极体的保留或受精卵早起有丝分裂的抑制而实现。

根据鱼类受精细胞学的研究,鱼类精子进入卵细胞的时间是在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受精后放出第二极体。

如果卵子受精后由于受到各种理化因子刺激而不排出第二极体,即他们没有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所谓的二倍体卵核,然后与单倍体精核结合而形成三倍体受精卵。

如果受精卵的第一次有丝分裂受到抑制,则产生四倍体。

3 鱼类多倍体育种研究简史3.1 国外对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关于人工诱导鱼类多倍体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据文献记载,1943年,Makino与Ojima就曾以鲤鱼为材料来了解人工诱导动物多倍体的机制。

二倍体与三倍体山女鳟的血液学比较分析

二倍体与三倍体山女鳟的血液学比较分析

表 1 二倍体与三倍体山女鳟的血液生理学指标比较 Tab. 1 Comparison of hematology between diploid and triploid of masou salmon(Oncorhynchus masou)
n=20;x ± SD
样本 Sample RBC(× 1012/L) Hb (/ g·L-1)
摘要:对二倍体和三倍体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的全血、血浆各种特征及结构进行血液学分析,结果表明,三倍体 山女鳟的红细胞(RBC)体积与二倍体的比值为 1.48 ± 0.19。三倍体的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低于二倍体, 但其血红蛋白(Hb)浓度与二倍体的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这些血液生理学数据表明,二倍体与三倍体山女鳟可能 具有相似的氧运输和有氧代谢能力。血液生化结果显示,二倍体和三倍体山女鳟的生化指标检测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 > 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二倍体和三倍体山女鳟血浆参透压(Osm)相关性最大的生化指标均为 Na+ 浓度、血糖 浓度和尿素氮浓度。虽然三倍体与二倍体山女鳟血红蛋白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由于三倍体的红细胞数远低 于二倍体,加之三倍体的全血黏度较二倍体的高,在应激或低溶解氧的情况下,三倍体将无法动员更多的红细胞进行组 织有氧代谢,因此,与二倍体相比,三倍体山女鳟的组织缺氧或窒息的风险更大,对溶解氧的要求更高。[ 中国水产科学, 2010,17(4):807-814]
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 Svärdson 就首次发现了鲑 科鱼中存在多倍体现象 [5]。由于多倍体鱼类蕴含着 丰富的遗传变异潜能,因此许多科学家采用人为的 方法诱导产生多倍体鱼类企图通过增加染色体组

全雌二倍体与三倍体鲫鱼的形成及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全雌二倍体与三倍体鲫鱼的形成及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全雌二倍体与三倍体鲫鱼的形成及它们的生物学特
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鲫鱼是群体适应性强的经济鱼类,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

而在鲫鱼的繁殖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雌性鲫鱼的卵巢发育受胚胎发育的影响,存在发育不良或无性腺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些年开始对鲫鱼的多倍体进行研究,其中全雌二倍体和三倍体鲫鱼在鱼类繁殖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全雌二倍体和三倍体鲫鱼的形成机制及其生物学特性。

二、研究目的
1.探究全雌二倍体鲫鱼的形成机制及其对鲫鱼繁殖的影响。

2.研究三倍体鲫鱼的形成机制及其生长发育特性。

3.比较全雌二倍体与三倍体鲫鱼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

三、研究方法
1.采用孤雌鲫鱼卵细胞与精子融合的方法,通过体细胞倍化,获得全雌二倍体和三倍体鲫鱼。

2.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全雌二倍体和三倍体鲫鱼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对其形态学进行比较研究。

3.测量全雌二倍体和三倍体鲫鱼的生长速度、体长和体重,分析其生长发育特性。

4.在同等条件下比较全雌二倍体和三倍体鲫鱼的经济价值,包括肉质品质和养殖效益等指标。

四、预期研究结果
1.全雌二倍体鲫鱼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可解决鲫鱼的繁殖问题,其对卵的发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三倍体鲫鱼相对于全雌二倍体鲫鱼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好的经济价值。

3.比较全雌二倍体和三倍体鲫鱼的形态学和特性,对于深化鲫鱼繁殖研究,提高其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鱼类人工诱导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研究进展

鱼类人工诱导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研究进展
, 。 、
19 8 7
9 9 ) 安 徽滁 州卿 ( 张 克俭 1 5 ) 等 都是 自然 三 倍 体 种群
因 此 吴 清 江 ( 19 7 9 ) 提 出通 过 人 工
诱 导 杂 种 三 倍 体鲤 鱼 并希望 这 种 三 倍 体 杂 种 鲤 鱼 能 以 雌 核 发 育 的 方 式 繁 衍 不 出 现 分离 的 后 代 而 使 杂种优 势得 以 代代 保持 的设 想 中均 有 发 现

8
卷第 期 8 年 月
3 院学 报 哲 里 木畜 牧学 1
.
8
.



8
鱼 类 人
工诱

三倍

和雌
核 发 育 二 倍 体 研 究
进展
程 汉 良`
哲里 木 畜 牧 学 院 动 物 科 学 系 通辽
08
郑 国君
0() 呼伦 贝尔盟莫力达瓦旗畜牧局 2 28 0 ( )
r 在育 种 学 上 三 倍 体 ( T i
l i a 在 鱼 类 中 最 早 发 现 美 洲 的 胎 鳞 属 ( 户咒 ` i
,
o f
r o m a s
10
s )(H u b b
,
,
9 4 1 6 )鱼类 是行 雌 核 发育 的
,
单性 鱼 类 ( 尸肥
`

随 后 又 发 现银卿 ( 山 a r
is
s
iu s
a u
r a
t
u s
9 1 加2
) (蒋 一 挂

。 、

这 一 现 象在 孤 雌 生 殖 的 爬 行类 和 雌 核发 育 的 两 栖类
,

二倍体与三倍体虹鳟生长特性对比研究

二倍体与三倍体虹鳟生长特性对比研究

!"#!!"$!#%&’(&)’*’+’*,-’,-(&!.$!$$!"#$%"#&’()*+,-./y YZ!!I["!%\!!]:^!!_‘!!!"~%@AGM y v4MM|"~%RSTU:#$%%&’#’"~%B lm A4_,a\]$&’"q I X’(S L n]i L n]&Ns l op’] <%%X|<(%]Z i]y)&d>~y%X x KL&)* N6~R’!!(h c F(L n]op’+V K|<.%")*+, -"L n]op’+V K|<.!"$&+,-#)’(L n]i L n] op’%X|<(J V.!"$).i$"/)."L n]op’% X|<(_!y nL n]op’%X|<(#!$(L n]o p w L n]op7]Z i]y D qr j_!&()*"L n]#L n]#op#&Z:dn:;G"u!D U!}>.!@‘_s R+ -J L"Y}n:;G"w op>?O@{|#H Q n:;K,E\w U o~o0p X H!M g G A I:JK-K,E\Y}F\j t L w5h*!"’"$0& ~78rn:;<=A9:;<=w}>J 6)I"r("M0N H n:;<=w}>A>+ :$!1D a#u!"!)*s@lm h G5T’4OP d q G/>u()k h%2Q2&s.U wn:;15{c<=#2p 9:;15{c<="G*~w!*v X$!"#c tu[lm R k h S%t‘w;KY}R"1/y /0"1!2.0.1!$0/1$K4y W8T K"K F$34 ""56y708"_n Z70!19:;$!"$X h z{M h U:@‘y T h>u C m@‘$R0C@ !I".C@R0.02<3.07<$!"%nUq Tlm>WQ"?i;5!..|lm<="0G ;/V)I_*q=$h W<G!G;w;>A; +$h X D X G!G;;Z$lm t i@"p H’Y .~G;6Z wu U23"4!lm<=w/K; :’$!"&~K Q{lm’}#f k h-=>?@!..2[s$%X|<(1.(2vw]<!=-]<=-]<"!%%)!(#y L]B#"!op’]<&Zo H A.B w.U"n:;<=c a;Zw j $A2.08.9"c a.1Z$02/9:B"a r1Z R y 20CA<’9:;<=c a;Zw j$2770A.9"c a.1.0A49:B"a r1ZR y$02A<$o H D.m"n: ;<=w;Z}>{|+]9:;<=(H+$)$ H!R a e bc I’a e bc/e q04J A:’~4J y d p%J"~0qr j_!#d pj J~0 qr_!"C$J&H"R a e bc I’a e bc e4J A#"#op’]Z&Zo H A.B w.U"n:;<=c a;>w j !A0$>1"9:;<=c a;>w j!!07>1$D.m101S"#$$!*$$*!!E’\)R’~%@A G M x y/A"~d)R F(GH>52!.#..!.(&I e"O’’$TU)$C4AJ("z":{l"6|&|i0c;| w y v|c t w8t&{M K L0-J1KL@’=MB@LNO?M9POQM9RNLMK0>M&.U Y{(B)n:;;Z(9)9:;;Z(9) .#27404.%!#0#!K#2/C0!.%!.044K#.#2C.0..%!80AAK#2440A.%#7078K!.#A.708.%!7022K#27.0A.%#80A/K2.#A#408.%!C0.CS#2720..%#C022KA.#A2.08.%!704/S#2770A.%#8072K a r1ZR(T)20CA<$02A<.U Y{(B)n:;;>(>1)9:;;>(>1) .!$04%$0!K!.08%$0.AK$.!!0.%.0CK!.0/%$0$.K!.!20!%$07K!!0$%$0AK2.!A0$%.0CK!!07%$02KA.!A0/%.04K!208%.04K!!. All Rights Reserved.!"#$%&’(’)’*+,’+-.%/01/!"2/#|w c t{r!n:;<=w;>#9:;<=‘d D{| 3H+/"#!"#op’]y&Zo H456w.U!n:;<=c a;+w j789 :;!9:;<=c a;+y7<=:;#>.m{r!n :;<=;+#9:;<=;+‘d D{|H+ @"#H#R a e bc I’a e bc e*J A.U Y{$6"n:;;+$A"9:;;+$A"B=<7!B<CD=<7!B<4D2B9</!B<ED9<2!B<ED/B9<=!2<=D9<E!B<7D@B7<4!B<CD7</!B<=D4B7<9!B<ED7<=!B<CD#de#"$L n]s R&Z N}’{,y rp h238A9:;G"a(!n:;G"0 }>H2F e{r7‘{w}>A>%HQ rn: ;G"w H o}>A>w f y’\K?!O]27 8w~z O?[D_,A A B o w#i^g\‘] v8P L&mK_’/K;k:z3[’@‘w a ’v"6Z u U w E n!09:;G"Fh\v) 6Z u U w GZ![0n:;G"F o@h\}>F4G H b[{+b‘_s R I{+c/G,Z%9K p": i d w6Z u UGZh]n:;G;}>O!n: ;G"~e M u!w(9:;G"}>.’;P j P s wJ L!5f z3"G,Z w{+FEG#n K n: ;G"0,L6’,Y6r0M+:7w R f op 6g!b[{+"G,Z FCG##%!L n]s R&Z’qr d~{0n:;G"A9:;G"w}>(I()r 0!A$O}$w78t k DZ a E#g A A$O a[78R r"n:;G"}>f ]9:;G"}>#JKL:MNL<-T6h#ih d4 n:;06)N Y(9:;.F=G#a}j-0@Y d4n:;N k lm F\7w t y K!0:;E s A@Y E s a L w*-$!n:;N k(9:;N k}>.!@Y11/6@!n:;N k(9:;N k w c a;Z1C@/<@9O F9G#~lm t k+‘I r]/P *w<=9:;A n:;I o H406@?I n:;< =w.c a1Z+w2<@E AQ6I9:;<=w.c a 1Z j y B<4C AQ6I n:;<=w.c aZK9:; <=w/<74:#X e n:;G"0}>(I X w R f+:!0G j2I X b;u"Q e n:;G"}>A>w f y I L![C H o I L2\2A W@T A}$A C%%M V P#,[c!m l a[78t k{r!n:;G" w}>(I r D(9:;G"}>.#078d4 m9n:;h A n:;3L e|!w Y}lm F! RST6M;F7G A UMN>VTW-F2BG b0@<‘n:;k G w} >r D(9:;G"w}>.#X>>VT-F22G w lm+‘!n:;m j#nG k G w}>(9:;}>\ $h o#r]H l n:;G"0}>(Ir0M+ :7w>]9:;G"w}>23!HQ p]!N 4w f y A b|G’\O:m!!f]@l q)m z w78##"#L n]s R w L n]s R’y’d>qr qr y c!T G"09:;o#n:;o#{ w&’6g K D E w#a}j-F9G<-n:;N k w;Z’;>A;>-O"&g b j]9:;N k! [c0D’’/V’A V V E’#9:;N k a E# st+-u:n:;uG w;Z’;>’X>-22 [O"6g{|j]9:;uG!!;>A9V>Q X>f[]q A9:;uG]!‘d#9:;G"#n:;G"0"@6g X w a E 6A a L6|‘"y%0‘J+w r0w a L6A #v6!c|‘y%0wle;u Ur0()=!W #u"x~w y G6g#-]9:;G"#n:;G "0wl6g X w‘d6+:I ob G#G wo"’P K k N w r U v"/K;k w e:6a[F9G# ~78u:!0G^’G o A/*)G<=!n :;<=15{c<=#9:;<=w;>’;+ A;Z]!F c!0/P<=n:;15{c<=w ;Z{|j]"9:;15{c<=!!f$0; >A;+6g X z,]!‘d#H m r0|‘!py m_Z{6g w;>A;+!f$Y{X h j Gh ]}\{0m_Z{X w(r!r D Gh]}\{ 0n_Z{6g(;ZX w())4m r0c|‘! n:;15{c<=A’y n:;G"m{!0/ z&)H2F e+:7‘J+wX w#v6!6+ :7J P K k Nr U’/K;:6n-[z3w‘d6%V8n9F2G~!R!$j a!"\t!}<W j#J m b n]"L n]w L n]c$%’y’:n x‘F.G<40|w4M!/BBCI2@ #C$%972Y97E<F/G ZDTD6DTD[+I l~<<k q L n]&0x P’Ls’&w F.G< 0!|w I277B#4$\//Y/4<!". All Rights Reserved.!"#!!"$!#%&’(&)’*’+’*,-’,-(&!.$!$$!"#$!%&’()*+,-.fgh!@bi}2L W"~%DE!"#$%&#&’$~%%DE q F O.9-R@’q b Z f<()’q{N}iF.Y m"&’(K!.z)’9-R@3*" |N K(q F x‘Vz’9-R@_‘*O Va"E!G4 _;C S5&()*$~%DE’R@9-’*O Va’l n_‘’4?@/n?K’4‘h w<=C o‘W! O WF WBL S!K{+}m;!G#<<=C o T Y#w K@G5"t#"#@8‘Z\!SC AB! !{]E j A#@K K E+"L{F‘j!|%1} \!!{]b\B w5k!oD/:Z+!c/6f! ,Z+!C o)~>!~!A>O@‘{"j HQ y c!?@WF<=C o05~u/j$/0%12!!: :?@<=C o-./0$p12S t f8#!Tk him9C o d5;%W>c T$e F q g$WBL S$W x)a Q$Q6r"wW&"5f Dh;%Q )p\y RSwW&""ij l<=K d t E j p\!0,m9R03.4v X!6:u}}\}%m"5|}‘Ww T,E s! ;%56w S z rs"<=m9C o d Z{S z8z D\]0""2!f!+T p\$H p$s#-$C S z!b4+{8S z F8z"Y{S z m J05"6 v X"0A q WF!J c K+S z F#0’y<=w 8q9^>#Y!S z F8z54+C j!%c0C o d!Y572sy$a Y&’"#klm<#0ST$d@!:STOM py v L!#MO I0!892v X!X,Q)I L6!#<BFf;" $n.o k;o Q K U e W!ON U(!X WX U$l$k! X)8-"t N e W}B‘L!‘Lv&N/%Ly ‘!:NL A$Ly*!#<C o<=^m$^a$^ m$^;"%p U N5;hAB w x~oD!hi.I D>]334! n I D>]334!uv R D>]384"uv R>] 384woD h|}oDuv>C j;o Z!v#< d{7^RA em I"x~oD5)I lm:;!< p+l:$=l:$5:-!E Y h<=C h o[& )IP[!;o Q!+o!:06!b{|{+7^R" &-ek h=P;o"+W X892W F=!p H $.!Y>W;o!;o O I0:592!k h$P! I!P X K Z W;"BZ hi#E ZW!E_[!=101S!"#$!%$$%$$;0<+F"QZ,"-."}/T8/p01’L n]2| A&Z x‘;(</.8E3"$338=$5!5($>5)>3/;5<A4>/0!X s R z n]@@’K L;(</|w M b" $3>5">!5(?050@08A/;8<567/+q s\&v w a n@K G9:s;(</|w4 _*b"$3>A!0($!>@!>/;A<8%U"~[C/s R z n]@@_‘A t7|w c t 4’5\;(</8|m A=!..5=05!0(?80@8A/;B<CDE9FGE=H/I/JKLMNG2NOMPNODFE DE QK2NGK OPDRGFD6RGND9K= SGKMPFEK9OKT RGNOKTTN=NE6RGND9K L QGFME6KP=SGNOD91O1UT QGKTMT= 1UVPD6;(</IDT1WDFG=$3>$V!$3($533@8"B/;><M/9"),:";r A"}/L n]<=’&v M:d;(</|& &v M b"$335=8!$!($$8A@$A0/;3<SMP6F2=X/-/*KEKOD9OK91EDYMKT DE QGNOQDT19MGOMPK;(</IDT1/HKT/ WFNP6XNE=$3BA=00!5(?$">>@$"30/;$"<ZFGOKPT=Z/H/=CDVKU=*/J/[X1PDT2NE=X/C/-QQK9O FQ OPDRGFD6U FE \PF]O1NE6\FEN66K^KGFR2KEO FQ91NEEKG9NOQDT1;(</_PNET/)2/IDT1/ JF9/$3>!V=$$$!$(?$"!@$"8/;$$<‘OOKP=I/a=(F1ETFE=+/Z/KONG/aKNTMPK2KEO NE6RFOKEODNG NRRGD9NODFET FQ&E6M9K6OPDRGFD6U DE SN9DQD9TNG2FE;(</)YMN9MGOMPK=$3>0!08(?$!8@ $08/!". All Rights Reserved.。

鱼类多倍体育种及其在养殖中的应用

鱼类多倍体育种及其在养殖中的应用
多倍体是指生物体体细胞 中
含有超过 2 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其
中含有 3 个 、 个或更多的染色体 4 组的多倍体依次被称为三倍体、 四
倍体和五倍体等。 相对于同种的二 倍体, 多倍体具有个体大、 产量高、 抗病力强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
多倍体鱼类得到 了水产养殖业 的 青睐, 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应 用, 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目前对鱼类多倍体 的研究 已 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利用多倍体 育种技术 , 可以得到生长快 、 产量 高、 品质好的多倍体鱼。我国已成 功诱导 了草 、 、 、 , 、 编 鲤 螂 罗非 鱼、 胡子鳃 、 、 虹蹲 大黄鱼、 4 等 牙f 1
高pH 或高盐度诱导产生多倍体, 需完善。 尚
2.2.1 温度体克法
温度休克法已被广泛用来抑制受精卵的第二次 成熟分裂或第二极体的排出, 可较成功地诱导三倍
倍体,两个不同的物种之间杂交形成异源多倍体。
体。温度休克法包括冷体克法 (0- 5'C ) 和热体克法 (30℃ 左右)两种, 用略高于或略低于致死温度的 即 冷
多倍体效果较好, 方法简便, 成本 低; 化学方法的成功率比物理学方 法低, 且药品一般具有毒性, 对生成 个体的活性有负面影响, 往往得到 较大比例的嵌合体,有一定的局限 性, 应用不多;生物学方法技术要求 高, 难度较大, 且成功率很低, 成体湘 云螂已在养殖生产中得到推广(刘 少军等, 2000)。 本文就多倍体产生 的原理、 人工诱导的方法 、 多倍体
或热休克来诱导三倍体或四倍体的方法。若是阻止 第二极体外排, 应在受精后马上处理;若是抑制第一 次卵裂, 处理的时间控制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进
行。 2.2.2 静水压法
如草鱼 ( ? ) x三角鱿 己 )杂交后代是异源三倍体,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摘要:简述鱼类多倍体育种研究的简史和机制,重点介绍诱导多倍体鱼类的方法和鉴定多倍体鱼类的研究方法、步骤和原理,对多倍体鱼类的生长发育进行总结,综述多倍体鱼类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三倍体诱导鉴定过度繁殖鱼肉品质多倍体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染色体加倍通过卵子第二极体的保留或受精卵早期有丝分裂的抑制而实现。

从群体,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自然发生的多倍体,在群体遗传学和物种形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鱼类多倍体育种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十分重要。

1·鱼类多倍体产生的机制根据鱼类受精细胞学的研究,鱼类精子入卵的时间是在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受精后放出第二极体。

如果让卵子受精后,因受各种理化因子的刺激而不排出第二极体,亦即它们没有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所谓的二倍体卵核,然后与单倍体精核结合形成三倍体受精卵,而受精卵的第一次有丝分裂受到抑制,则产生四倍体。

2·鱼类多倍体的育种的研究简史关于人工诱导鱼类多倍体的研究,再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Makino 和Ojima曾以鲤鱼为材料以了解人工诱导动物多倍体的机制。

他们提出:如果二倍体卵核与单倍体精核结合可能形成三倍体合子并进而产生三倍体个体。

不久,Svardson(1945)用接近0℃的冷水处理受精后10分钟的白鲑以及大西洋鲑与褐鳟杂种卵约26小时而得到了少数三倍体囊胚。

真正诱导鱼类三倍体成功的是Swarup,他不仅以低温诱导三棘刺鱼获得三倍体,而且饲养殖性成熟。

后来,Purdom(1972)报道人工诱导海水经济鱼类鲽与川鲽杂种三倍体获得成功。

到目前为止先后已在三棘刺鱼,鲽,川鲽,大菱鲆,菱鲆,鲤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草鱼,鳙鱼,等30多种鱼类诱导多倍体获得成功。

3·诱导多倍体鱼类的方法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三种:生物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三倍体育种与二倍体育种的区别金玥(上海海洋大学生物技术专业0812104)摘要:本文就现在推广的三倍体育种和传统的二倍体育种在鱼体的身体结构与外形特征,血液理化指标及三种育种方法上做一比较,得出即使三倍体育种现在广泛推行但是它带来的各种后续问题并没有很好的研究解决,所以在我们大力支持三倍体育苗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传统的二倍体育苗,毕竟回归自然改善自然才是科技发展的真正体现.本文结论仅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三倍体二倍体育种一.三倍体与二倍体的定义:三倍体是:♦定义1:含有三组染色体的细胞或生物。

三倍体生物因难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故常不育。

所属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技术(二级学科);海洋生物技术(三级学科)♦定义2:具有3套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所属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生物育种学(二级学科)♦定义3:具有三套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二级学科)♦定义4:有三套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所属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学(二级学科)二倍体是:♦定义1:含有两组染色体的细胞或生物。

雌、雄配子结合后发育而来的生物为二倍体。

所属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技术(二级学科);海洋生物技术(三级学科)♦定义2:具有2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所属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生物育种学(二级学科)♦定义3:含有两套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或个体。

以2n表示。

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二级学科)定义4:具有两套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所属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学(二级学科)二.成年二倍体鱼与三倍体鱼身体结构区别1.外形成年三倍体鲫鱼(图一)成年二倍体鲫鱼(图二)从图一和图二可见成年三倍体鲫鱼在体积上比成年二倍体鲫鱼要大,其鱼尾、腹鳍、背鳍和头部的大部分器官都比二倍体的鱼大。

此外,三倍体鱼的腹部比二倍体体积要大,其背部肌肉比二倍体鱼要紧实。

2. 二倍体鱼与三倍体鱼垂体细胞和超微结构比较2 种不同倍性鱼的垂体呈鸡心形或近圆形, 外形差别不是很大, 白色, 位于间脑腹面, 以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 这些垂体都是由神经部和腺部两部分组成. 垂体神经部由神经纤维微血管及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其神经纤维极其细微的分枝分布于垂体腺部(腺垂体)的各个区域, 胶质细胞与微血管网紧密相连.垂体腺部分为前腺垂体中腺垂体和后腺垂体二倍体的STH 细胞被橙黄G 染成橙黄色(图1(b)), 三倍体的STH 细胞被染上很浅的黄色或着色不明显(图1(d))此外,二倍体的GTH 细胞被过碘酸雪夫试剂染成紫红色(图1(b)), 三倍体的GTH 细胞染成较深的紫红色(图1(d))。

不同倍性鱼的垂体中同一类细胞体积大小有明显差别, 呈现的趋势为三倍体细胞>二倍体细胞, 其中二倍体三倍体STH 细胞直径分别为8.2, 13.7, 它们的细胞核直径分别为3.4, 5.6⎧m; 二倍体三倍体GTH 细胞直径分别为10.1, 14.6 ⎧m, 它们的细胞核直径分别为4.1, 6.1⎧m. 明显可见, 2 种鱼的GTH 和STH 细胞的直径随着倍性的增高而增大.具体的测量结果见表1. 除STH 和GTH 外, 在垂体的其他4 种分泌细胞中, 它们的细胞及细胞核直径也随着倍性的增高而增大.不同倍性鱼类中腺垂体的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所占的比例表现出差异. 在繁殖季节, 二倍体中腺垂体嗜酸性细胞占25%, 嗜碱性细胞占75%; 而三倍体中腺垂体的嗜酸性细胞占38%, 嗜碱性细胞占62%三.成年二倍体鱼与三倍体鱼血液理化指标分析二倍体大黄鱼和三倍体大黄鱼三项血液血细胞常数值测定结果大黄鱼二倍体、三倍体8项血液生理指标差异显著性分析表2显示出大黄鱼三倍体的红细胞数RBC、血栓细胞数TC和红细胞沉降率ESR低于大黄鱼二倍体的红细胞数RBC、血栓细胞数TC和红细胞沉降率ESR, 是二倍体的0152倍、0169倍和0171 倍, 线性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大黄鱼三倍体的白细胞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MCH 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高于大黄鱼二倍体的白细胞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MCH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分别是二倍体的1132倍、1124倍、2112 倍和1179倍, 线性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大黄鱼三倍体的血红蛋白HGB与大黄鱼二倍体的血红蛋白HGB基本接近, 是二倍体的0195倍, 线性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这些理化指标说明:1.鱼类的血液生理指标值的大小随着鱼类种类、年龄、性别、性周期、营养状况、季节变化以及鱼类本身活动性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2.人工诱导的三倍体大黄鱼, 具有三套完整染色体组, 比正常大黄鱼二倍体多一套, 结果导致三倍体大黄鱼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体积也变大, 结果也使其具有大黄鱼二倍体所没有的诸多优良性状。

3. 人工诱导的大黄鱼三倍体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 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高于大黄鱼二倍体, 分别是二倍体的1124倍、2112倍和1179倍, 表明大黄鱼三倍体红细胞性状优于大黄鱼二倍体。

鱼类白细胞机能与免疫、抗疾病能力有关, 在白细胞血液生理指标上大黄鱼三倍体的白细胞数WBC高于大黄鱼二倍体的白细胞数WBC, 是二倍体的1132倍, 表明三倍体的大黄鱼抗病性优于二倍体的大黄鱼。

4. 从血液学的倍性效应看, 大黄鱼三倍体与大黄鱼二倍体比较, 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总量不变, 红细胞体积的变大, 红细胞数目的减少, 白细胞数目增多。

这与其它三倍体品种鱼类血液学的倍性效应相同[ 5~ 9]。

我们进行生物学测量时(受惊扰) 观察到三倍体大黄鱼比二倍体大黄鱼体色稍微苍白, 原因可能是三倍体鱼红细胞的体积增大和数目减少, 引起了红血球在末梢血管系统流动的速度缓慢, 在过激运动后身体恢复速度要比二倍体缓慢, 所以在养殖生产三倍体鱼类要注意少惊扰。

四.二倍体与三倍体在育种技术上的区别三倍体育种:1.利用四倍体鱼精子与二倍体日本白鲫卵子受精形成了三倍体湘云鲫。

湘云鲫具有生长速度快、不育、肉质好等特点。

四倍体鲫鲤和三倍体湘云鲫在染色体数目、DNA 含量、性腺发育及mtDNA, 等方面已被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利用异源四倍体鲫鲤与二倍体金鱼通过倍间交配方式产生了新型的三倍体鲫鱼,其不但表现出以前培育的三倍体湘云鲫不育、生长速度快等优点,而且在外形、肉质等方面比湘云鲫有所改进。

2.人工诱导鱼体三倍体基因在漳浦县江口育苗场对养殖大黄鱼受精卵进行冷休克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同年,在宁德市金鼎育苗场进行了热休克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冷休克诱导三倍体在相同温度条件下,以受精后2分钟为处理起始时间,10分钟为处理持续时间可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和三倍体诱导率;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以处理温度6摄氏度处理起始时间为受精后2分钟,处理持续时间为10分钟的条件组合获得了最高孵化率11.5%,以同样的处理起始时间和处理持续时间在2摄氏度条件下获得最高三倍体诱导率27.3%。

实验条件下,大黄鱼冷休克三倍体诱导效果相对较好的组合为:受精后2分钟,4摄氏度持续处理10分钟可见,热休克处理中,在处理持续时间为5分钟条件下,水温为37摄氏度,处理起始时间为受精后2.5分钟的三倍体诱导效果较好! 当处理水温达到40摄氏度时仅极少数受精卵孵出,虽然在孵出的受精卵中有较高的三倍体诱导率,但在实际应用中没有意义!3.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人工诱导雌核发育, 是迅速实现基因纯合的方法之一, 理论上说, 该方法可以使优良性状以最快的速度达到纯合固定, 还可以通过雌核发育个体的性别转换实现养殖群体的性别控制, 达到培育单性品种的目的。

在雌雄个体生长速度和成鱼规格差异较大的物种、或在某一性别成熟过早的物种中尤为重要。

因此, 水产动物染色体操作研究是过去20a 来鱼类遗传育种研究中的较活跃领域之一水产动物染色体操作主要有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

在贝类和节肢动物染色体操作中, 多采用化学休克法诱导染色体加倍, 在鱼类染色体操作研究中,大多采用的是物理休克法进行染色体加倍。

静水压力( Hydrostatic pressur e) 处理是在鱼类染色体操作中应用非常成功的一种诱导方法, Str eisinger 等,首先在斑马鱼中获得成功, 之后, 出现了许多利用静水压力诱导鱼类多倍体或雌核发育的研究报道图为用静水压力处理鱼类染色体的结果五.讨论与总结二倍体育种为我国传统鱼苗育种方式,其方法一般为野生鱼体杂交——挑选优良品种——再次培育(包括少量杂交)——保留优良品种。

而三倍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大力研究,大量推广的一种新型鱼苗方法,它有如下几种方式:一.人工雌核(雄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

二. 人工诱导鱼体三倍体基因三.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得到从两者的方法上来看二倍体养育方法单一而三倍体方法多样,但是前者方法简单易于掌握而后者却需要大量的人工研究与探索,即使技术成熟也要较高素质的人员来完成这一系列的步骤,难度较大且耗时耗力.此外,从两者培育出的鱼种来看,同种鱼不论在身体结构,外形特征,抗病能力还是各项血液指标来看三倍体鱼均优于二倍体,但是三倍体鱼不孕不育,不能保留自身优良的品种基因.所以,每一代三倍体鱼苗都要通过上段所述方法重新育苗,这当中就存在一定风险,基因也因此无法有效控制.而正因为三倍体鱼无法生育,所以鱼体本身的一些生长激素也不同于正常鱼类,而这些影响是否会对人体有一定影响也没有深入研究.所以,三倍体育苗技术固然有值得赞赏的地方,但我们也应理性的认识里面的利害关系,合理开发,合理运用,让科技真正作用于人类.参考文献:Stefano Peruzzia, Stamatis Varsamosa,c, Be`atrice Chataina, Christian Fauvela,Bruno Menua, Jean-Claude Falguie`rea, Armelle Se´ve`red, Gert Flik 《Haemat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ploid and triploid sea bass, Dicentrarchus labrax L.》cDepartment of Animal Physiology, University of Nijmegen, Toernooiveld 1, 6525 ED Nijmegen, The Netherlands宋立民袁立来刘肖莲王卫民《2种鉴定黄颡鱼三倍体个体方法的比较》第28卷第2期2009年4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Yoon Kwon Nama,*, In-Seok Parkb, Dong Soo Kima《Triploid hybridization offast-growing transgenic mud loach Misgurnus mizolepis male to cyprinidloach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female:the first performance study on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polyploid hybrid fish》Faculty of Marine Science, Korea Maritime University, Busan 606-791, South Korea吴建绍《大黄鱼二倍体和三倍体血液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第40卷第4期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7月贾钟贺, 王常安, 徐奇友, 许红, 白庆利《高蛋白和高脂肪饲料对二倍体与三倍体山女鳟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第25卷第4 期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庄岩, 蓝勋, 王志刚, 齐洁, 王旭波, 张全启《牙鲆同质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及其早期生长研究》第40 卷第6 期 2010 年6 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C.A. Hyndman a, J.D. Kieffer a,*, T.J. Benfey b《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diploid and triploid brook trout to exhaustive exercise》b Department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 Bag Service 45111, Fredericton, N.B. E3B 6E1, Canada贾钟贺,徐革锋,谷伟,张永泉,王常安,王炳谦《二倍体与三倍体山女鳟的血液学比较分析》第17卷第4期中国水产科学丁福红雷霁霖刘新富孟振刘滨张和森马爱军《饥饿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雌核发育二倍体仔鱼前期生长的影响》第41 卷第 2 期海洋与湖沼刘少军,孙远东,张纯,罗凯坤,刘筠《三倍体鲫鱼———异源四倍体鲫鲤(雄)×金鱼(雌)》遗传学报王军,王德祥,尤颖哲,苏永全,丁少雄,马梁,陈武国《大黄鱼三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0 卷第4 期庄岩, 蓝勋, 王志刚, 齐洁, 王旭波, 张全启《牙鲆同质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及其早期生长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第40 卷第6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